美國科技巨頭
」 Meta 蘋果 Google 微軟 亞馬遜中信四檔ETF初分配評價結果出爐 00891每股配息0.49元
中信投信今天(1日)公告旗下四檔ETF第一階段分配評價結果,包括00891中信關鍵半導體、00934中信成長高股息、00948B中信優息投資級債、00795B中信美債20年,每受益權單位預計配發金額各為0.49元、0.115元、0.052元與0.400元;除息交易日為11月18日,11月15日買進並持有就能參加除息,收益分配發放日為12月12日。美國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第4季半導體產業旺季行情可期,AI仍是市場主旋律,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美國經濟遠較預期強韌,雖有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但截至目前為止,大型企業公布財報其實優於市場預期,即便美股近期出現獲利了結潮,不過大型企業仍表示將擴大資本支出,持續布建AI基礎建設。據中國信託投信官網、集保截至10月25日統計,00891規模達192.8億元,而受益人數則來到116,890人,是規模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台股半導體ETF。00891本月進行成分股調整,新增家登、中砂、矽力,剔除新唐、華邦電、愛普。基金經理人張圭慧表示,家登、中砂都屬於先進製程概念股,其中家登為全球半導體極紫外光光罩盒(EUV Pod)龍頭,而中砂切入晶背供電,可望成為埃米世代顯學。至於電源供應龍頭廠矽力,受惠半導體應用動能回升,電源晶片產業需求也可望提升。00934上月進行成分股調整,新增、移除各13檔,持股新增廣達、可成;加碼華碩、國巨、群電,都是受惠AI PC供應鏈的科技廠。在半導體股方面,則換上群聯、南電;加碼力成、聯詠等AI題材的半導體供應鏈。中信基金經理人呂紹儀指出,因市場已經反映在價格(price in),聯準會正式降息後,債市反而「利多出盡」,加上美國經濟遠比預期強勁,市場對於聯準會未來降息的速度與幅度持續下修,也導致美債殖利率一路走高,來到近幾個月的高點。基金經理人張瓈尹則說,長天期債券基本上因僅有利率風險,在降息循環中可望受惠最大(如表1),尤其當景氣是否陷入衰退,不確定風險提高之際,非常適合納入投資組合。而高評級公司債,因為有信用風險溢酬,因此利率較公債高,其收益也較公債佳。隨著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將於11月底定,市場也會將審視焦點重新轉向經濟基本面,美債殖利率可望「校正回歸」。短期金融市場會受選前選後預期心理影響,中長期回歸基本面和聯準會貨幣政策走勢而定張瓈尹強調,降息畢竟代表景氣走緩,未來面臨不確定風險提升,因此選擇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投資人,要注意投組中是否有垃圾債,也就是CCC級,避免景氣陷入衰退,違約率大幅提升,信用利差走擴,而造成損失。
跌破5.6萬韓元大關 三星電子股價創52周新低「SK海力士逆勢反超」
南韓三星電子的股價在25日下跌超過1%,盤中一度跌至55,800韓元,股價最終收於55,900韓元,距前一日下跌700韓元(1.24%),創下52週新低。報導中也提到,三星電子在18日至25日這段時間,股價已下跌5.57%,雖然曾在23日短暫回升2%,但隔日又重新走低。相比之下,三星電子的競爭對手SK海力士於25日收盤價為20.1萬韓元,上漲2,800韓元(1.41%),當天最高甚至曾達到20.6萬韓元。根據《Business Korea》報導指出,由於高頻寬記憶體(HBM)領域的表現不如預期,再加上第三季度的初步業績也低於市場預期,目前三星電子正面臨危機,股價連日下跌。而除了業績表現不佳外,全球局勢的不穩定性,像是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也是市場擔憂三星電子的未來前景的原因。報導中提到,這次三星電子股價下跌,除了業績問題外,主要也是受到外資持續拋售的影響,外資當日淨賣出達3233億韓元,並創下連續33個交易日拋售的紀錄。自9月3日至10月25日這段期間,外資總共淨賣出三星電子股票達12兆9395億韓元。與此同時,SK海力士在第三季度表現超出預期,營業收入高達17.6兆韓元,營業利潤也達到7.03兆韓元,市場對其業績表現相對樂觀,使其股價成功站穩在20萬韓元。南韓證券業界預估,美國科技巨頭的財報將於下周公布,推測屆時將會對半導體股價產生重大影響。Woori銀行投資產品戰略部的投資策略團隊負責人朴碩炫表示,自9月以來,受三星電子業績影響,在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當中,以半導體為主的2025年營業利潤預測已多次下調,進而帶動此次股價調整。朴碩炫也提到,29日至31日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發布財報的日子,預計Alphabet(Google母公司)、AMD、微軟、蘋果及亞馬遜等巨頭將公布其第三季度的業績,這些企業的收益指引和資本支出計劃,屆時將會影響韓美半導體股價的走向。
亞馬遜進軍核電事業!投資逾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亞馬遜成為最新押注核能的科技巨頭,包括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谷歌14日也與美國核電企業簽署購電協議,看好SMR「快速安全」供電。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Oklo Inc.,以及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等開發新核電技術的公司,於美東時間16日股票跳漲約40%。為了發展資料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1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16日的最新報導顯示,亞馬遜成為新一家支持發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一口氣簽署了3項相關協議,特別是與電力公司合作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提供核能新來源有關。在亞馬遜的第2總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馬遜與當地公用事業「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 Inc.)簽署協議,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探索在道明尼能源公司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為雲端運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供能。在亞馬遜的第1總部美國華盛頓州,其與州公用事業聯盟「西北能源公司」(Energy Northwest)達成協議,將為4座先進SMR的開發、許可和建設提供資金。這些反應器將採用亞馬遜投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下一代SMR反應爐與燃料領先開發商X-energy公司的技術來開發。此外,亞馬遜先前也簽署協議,將一個資料中心開設在美國賓州獨立電力生產商Talen Energy公司的核設施旁邊,不僅將直接為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提供無碳能源,還能幫助保護現有的核反應爐。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簽署「創新核能專案協議」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投資SMR是亞馬遜向無碳能源轉型計畫的一部分。據悉,SMR是一種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量約為傳統核反應爐的1/3,但其體積更小,因此可以建在離電網更近的地方,與傳統核反應爐相比,SMR的建造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也更低,並可根據特定地點的需求進行調整,目標是2030年代初開始供電。而14日,另一科技巨頭Google也宣布,由於資料中心太耗電,已與美國核電企業Kairos Power簽署購電協議,爭取到2030年讓首批SMR實現「快速安全」供電,到2035年前部署更多反應爐,該交易預計將為電網帶來500兆瓦(megawatts)的「全天候無碳電力」。
美國科技巨頭財報將陸續登場 台指期夜盤仍持續走弱
美國科技巨頭財報重磅來襲,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等財報均將在本周登場,市場觀望情緒升溫,美股四大指數29日開盤漲跌分歧,費半指數大漲近2%,輝達(NVIDIA)勁揚逾2.5%、台積電ADR也小漲,台指期夜盤卻持續走弱、下跌133點,暫報22,123點。美股科技明星股財報準備陸續登場,投資人持續觀望,然儘管美股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雙雙開高,台指期夜盤表現仍偏弱,期交所內商品也普遍走疲,小臺指期下跌143點、微臺指下跌151點、電子期貨小跌8點、小電子期9.65 點,半導體30期貨也下跌27點;而台積電ADR小漲開出,但台積電期貨夜盤依舊小跌5元,暫報940元。國外指數期貨部分,連結美股四大指數的期貨商品則是漲跌互見,美國道瓊期貨、美國標普500期貨分別下挫274點及21點,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費城半導體期貨則是上漲13點、33.5點,英國富時100期貨也上漲31點,暫報8,355點。商品期貨則普遍走弱,台幣黃金期小漲3.3點,報2,399點,台幣黃金期上漲16.5點,報9,554點,布蘭特原油期貨則尚未有成交,參考價為9,537.5點。元富期貨指出,台指29日季線得而復失,且上方短中期均線紛紛轉為下彎,上方壓力加重,短線觀察是否能夠迅速站回季線,醞釀反彈行情;值得留意的是,科技巨頭微軟、Meta、蘋果和亞馬遜都將於本周公布財報,將牽動指數行情動向。
巴黎奧運/變裝皇后、跨性別模特兒模仿《最後的晚餐》!贊助商怒撤廣告:對耶穌的冒犯和褻瀆
巴黎奧運開幕式中的某個表演橋段,展示了變裝皇后、跨性別模特兒和裸體歌手,模仿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名畫《最後的晚餐》中的耶穌及十二門徒,但歐美的保守右翼政黨、基督教徒及法國天主教會卻認為他們的表演極具冒犯性和褻瀆性,就連美國私人電信和科技公司「C Spire」也開出了抵制第一槍,宣布將撤下巴黎奧運的廣告。對此,2024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COJO)28日則出面致歉了。綜合《每日快報》、CNN-News18、《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一些基督教團體和法國天主教會,譴責了奧運開幕式42歲的藝術總監喬利(Thomas Jolly)編排的上述表演橋段,他們認為這個片段是「對基督教的褻瀆和訕笑場景」。對此,喬利28日也向法媒「商業調頻電視台」(BFM)解釋,該場景旨在促進對不同性別及各種性別認同的包容,表演中還有法國創作歌手及演員凱特琳(Philippe Katerine)近乎全裸的扮演希臘酒神和享樂之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他是古羅馬高盧宗教和神話塞納河女神塞夸納(Sequana)的父親。「我們的想法是舉辦一個與奧林匹斯眾神聯繫在一起的大型多神教派對。」喬利表示:「在我的作品中,你永遠不會發現任何嘲笑或誹謗任何人的意圖。我想要一個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實現和解的儀式,同時也是一個展示我們共和國自由、平等和博愛價值觀的儀式。」2024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發言人德斯坎普(Anne Descamps)28日也告訴記者:「顯然,我們無意對任何宗教團體不尊重,」如果有人覺得被他們大膽而古怪的開幕式冒犯到,「我們當然非常非常抱歉。」然而,總部位於密西西比州的美國私人電信和科技公司「C Spire」還是開出了抵制第一槍,在X平台上發文宣佈:「我們對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對《最後的晚餐》的嘲諷感到震驚。C Spire將撤出我們在奧運會上的所有廣告。」「C Spire」執行長海斯(Suzy Hays)也對撤下廣告的決定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C Spire永遠支持我們的運動員,他們為參與奧運會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我們不同意對《最後的晚餐》展現冒犯性且不可接受的譏笑,這就是我們撤下奧運會廣告的原因。」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籍州長里夫斯(Tate Reeves)也表示:「我對密西西比州私營部門堅定不移的表態深感自豪,上帝是不能被嘲笑的。C Spire劃出了一條符合常識且相當恰當的底線。」雖然受巴黎2024年主辦單位委託的「哈里斯民意調查」(Harris Interactive)所進行的1項民調顯示,有86%的法國受訪者對巴黎奧運開幕式持正面看法,但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發言人奧杜爾(Julien Odoul)還是稱此段表演為「對法國文化的洗劫」;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也批評這段表演是「大型同性戀遊行」。
歐盟《數位市場法》生效 將拿蘋果、Meta開刀
歐盟旨在監管科技巨頭壟斷行為的《數位市場法》(DMA)3月初生效後,即對美國矽谷科技巨擘展開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與臉書母公司Meta可能成為DMA首批開刀對象,面臨反壟斷指控。據3名熟悉內情人士指出,3月時歐盟執委會依據DMA,對蘋果、Meta及谷歌這3家美國科技巨頭展開調查,而蘋果和Meta可能因未遵守歐盟法令而面臨指控。內情人士聲稱,歐盟監管機構將在8月暑假前發布初步調查結果,第一個受到指控的是蘋果,再來是Meta。歐盟調查鎖定蘋果的導引規定(steering rule),指其設下的限制,阻礙app開發商告知用戶在蘋果App Store以外的免費優惠,並對app開發商徵收新費用。另一項調查則是針對蘋果網頁瀏覽器Safari的選擇螢幕,這可能耗費較多時間。至於對Meta的調查,則聚焦其近日推出的付費或同意模式,用戶欲享有無廣告的臉書和Instagram服務,須支付訂閱費。歐盟反壟斷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預計11月去職,歐盟料在此之前做出裁決,被控公司可就歐盟調查的疑慮提出補救措施。違規企業可能被歐盟處以罰金,最高達公司全球年營收的10%。DMA立法目的在遏阻科技巨頭壟斷市場,要求他們對小型對手開放競爭空間,此外社群媒體平台、網路瀏覽器和應用商店等競爭激烈的線上服務,用戶在轉換上能更暢行無阻。不只歐洲,科技巨頭也面臨北美反壟斷調查的壓力。媒體報導美國司法部與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協議,要對在AI產業具主宰地位的科技業者啟動反壟斷調查,輝達、微軟、OpenAI都被盯上。而谷歌被控線上廣告技術涉及壟斷,母公司Alphabet要求在9月開始審理前就做出裁決,但遭美國聯邦法官以案件爭議太多為由駁回,意味谷歌須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
YouTube放大招「暫停影片就投放廣告」 谷歌首席商務官嗨翻:我們賺更多了!
針對非YouTube Premium用戶對該平台上愈加頻繁的廣告現況表達不滿一事,Google母公司、美國科技巨頭Alphabet似乎並沒有想解決問題,反而還有意擴大影片播放期間的廣告投放,該公司稱其為「1種新的不間斷廣告模式。」據Android Authority的報導,在Alphabet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Google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辛德勒(Philipp Schindler)分享了該公司在YouTube上進行的廣告實驗成果,「第1季,我們看到在智慧型電視上,『暫停廣告』(Pause Ads)的推出帶來了強勁的吸引力,這是一種新的不間斷廣告投放模式,也就是當用戶暫停其影片內容時,廣告就會自動出現。」辛德勒補充,YouTube的「暫停廣告」模式在品牌提升上發揮了顯著的效果,並藉此「向廣告商收取了更高的價格。」由於Google對該模式抱持積極態度,因此一旦在實驗中完成相關數據的蒐集,該公司很可能會更廣泛地在智慧型手機上,推出這類型的廣告給非YouTube Premium用戶。YouTube去年首度提到「暫停廣告」的概念,並開始在某些地區試用。報導補充,辛德勒尚未透露「暫停廣告」正式在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上推出的時間表、這類廣告的持續時間,以及是否可以跳過,僅表示該投放模式會先在智慧型電視上試用。
拜登正式簽署禁令!TikTok將發起法律戰 外媒分析「字節跳動」4劇本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4日,簽署了1項近期在美國參眾2院通過的對外援助法案,法案部分內容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必須在9個月內,剝離其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的TikTok,否則TikTok將面臨禁令。對此,TikTok已誓言將發動一場法律戰,新加坡裔的Tiktok執行長周受資也放話:「請放心,我們哪都不會去。事實和憲法都站在我們這邊,我們期望獲勝。」外媒為此也分析了字節跳動的4種劇本。綜合《紐約郵報》、《美聯社》、MassLive.com的報導,該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必須在9個月內,出售其持有的TikTok控股權,而最後期限1月19日,剛好是拜登此屆總統任期結束的前1天,但法案也規定,如果字節跳動在出售交易上取得進展,期限則可以延長3個月。對此,TikTok發言人告訴《華盛頓郵報》:「這項針對TikTok的禁令是違憲法律,我們將在法庭上對其提出質疑。這項禁令將摧毀700萬家企業,並讓1.7億美國人被封住嘴。」該公司也強調,他們「已投資數十億美元來確保美國數據的安全,並使平台免受外部勢力的影響和操縱。」TikTok還誓言將抗爭到底,並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Amendment I)對該禁令提出質疑,而TikTok用戶也將再次採取法律行動,包括蒙大拿州的1名法官也早在去年11月,就以言論自由為由阻止了該州對TikTok的禁令。而成立於1920年的美國大型非營利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也表示,禁止或要求字節跳動剝離TikTok的法案,將為「政府對社群媒體平台的過度控制,開創令人震驚的全球先例。」MassLive.com為此也分析了字節跳動的4種劇本:1.嘗試在法庭上推翻該禁令字節跳動曾多次表示將對新通過的禁令發起法律戰,例如TikTok副總裁貝克爾曼(Michael Beckerman)就曾在法律簽署前發布的1份內部備忘錄中明確指出,該公司計劃提起訴訟作為回應,備忘錄寫道:「我們將持續抗爭,因為這項立法明顯侵犯了TikTok用戶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另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法律專家表示,對TikTok的禁令真的可能違反第一修正案,且政府專門針對特定1家公司的行為可能已經違反憲法。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及其訴訟律師將在這場鬥爭中發揮什麼作用,但該組織一再表示反對該法案。他們也在24日於社交媒體上發文痛批:「我們會一再聲明:這項禁令直接侵犯了超過1.7億使用該平台的美國人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報導補充,還有1個充分理由證明字節跳動可能會贏得這場法律挑戰,因為TikTok此前已有成功的先例:2020年,美國聯邦法院預先阻止了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透過行政命令禁止該應用程式的企圖。2.拖延時間字節跳動希望推遲TikTok禁令實施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主因是,打壓TikTok的政治風向可能會因為美國新總統的產生而發生改變。例如總統任期內曾反對TikTok的川普,近幾個月就對拜登政府取締該應用程式的行為感到不滿。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字節跳動的律師可能會要求法院,阻止該禁令在針對該法律的合憲性做出裁決之前生效,尤其此案提交給美國聯邦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ircuit,D.C. Circuit)後,整個過程可能需要耗時1年以上。根據NBC的報導,字節跳動預計最晚在2024年秋季就會對該禁令提出法律挑戰,但1位法律專家告訴媒體,無論誰在D.C. Circuit獲勝,此案最終很可能還是會提交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而這可能會讓禁令的生效日期再推遲1年。3.出售TikTok字節跳動還可能會嘗試剝離TikTok,儘管這可能是最終不得已的選擇。該禁令規定,字節跳動及其中國員工持有公司的股權合計不得超過20%,且不能擁有「營運控制權」。對於字節跳動來說,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之一,便是讓美國版TikTok成為一家擁有自己股權的獨立公司。至於誰可能成為該應用程式的買家,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 Corporation)或私募股權集團可能都有興趣,其他潛在買家含包括科技巨頭Meta和谷歌,但反壟斷監管機構可能會對此類收購提出質疑。不過即使字節跳動選擇出售TikTok,它也不太可能會出售其演算法,因為演算法才是真正賺錢的工具,而這可能會大大減損該應用程式的實際價值,並降低買家的興趣。4.讓TikTok在美國被禁止字節跳動最終也可能會允許或被迫允許美國禁止TikTok,但此種劇本若真的上演,字節跳動將會損失慘重。根據BBC的報導,一些專家估計,光是其在美國的業務就價值高達1000億美元。許多在該平台上購買廣告的美國TikTok創作者及中小企業主也表示,禁令將嚴重地損害他們的生計。然而,NBC News卻認為,禁令對他們地影響實際上很小,因為大多數用戶也有在使用其他社群媒體,因此可以轉向其他平台發佈內容,尤其是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和Snapchat都已經有模仿TikTok的部分功能。而且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當印度的TikTok禁令於2021年生效時,上述美國的社群平台便斬獲了TikTok在印度的大部分用戶,因此整個TikTok禁令也被懷疑是美國科技巨頭在施壓政府通過立法,以打擊和分食TikTok的市場。不過外界也預期,該禁令至少還需要1年,甚至數年才會生效。
臉書、IG大當機!1行為恐害「帳號被鎖」 翟本喬曝5招應對法
美國科技巨頭Meta旗下的社交平台昨(5日)深夜傳出災情,包括臉書(Facebook)、IG、Threads統統大當機,影響數百萬用戶,引發一片哀號。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急呼籲,遇到系統異常時,不要盲目地頻繁嘗試登入帳號,應該先檢查其他程式或查詢新聞,並耐心等待,否則只會害帳號被鎖住。翟本喬今(6日)發文稱,雖然今天臉書服務問題解決了,還是有不少朋友遍地哀號,因為昨天嘗試登入太多次,導致帳號被鎖;他表示,網路/帳號出問題時,不要慌忙地一直嘗試登入/重設密碼,「嘗試太多次會被鎖住,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解開。登入兩次不行就要停下來,考慮別的可能性。兩次不行,沒有道理第三次問題就會自己解決。」翟本喬指出,遇到系統異常時,可以先檢查一下別的帳號、應用程式和網站,詢問親友是不是發生同樣問題或看一下新聞,「如果是全面性的問題,就放心等待服務商解決」;他強調,千萬不要把所有手機和電腦都試一遍,因為很多App在登入新裝置時要用舊裝置認證,所以至少要保留一台沒有動到的,等服務恢復正常後用來認證。翟本喬建議,重要的資源(社團、粉絲頁、頻道等等)除了常備份之外,至少要有3個管理員帳號,其中至少要有1個是平常都不登入的備用小帳,「在出問題嘗試登入時也不要先用這個帳號,確定服務正常,只是其他帳號中的一個出問題時,再用這個備用管理員帳號解決。」他提到,如果服務有預先提供一次性認證碼的,例如Google等,可以先把它們印出來收好,在其他登入方法都不可行時使用。至於已經被鎖帳號的民眾,翟本喬直言,只能慢慢等時間到自動解鎖,因為類似的大規模當機,客服是一定排不到。
臉書、IG大當機元凶?國際駭客搶自首 詐騙集團趁亂作怪…手法大揭密
美國科技巨頭Meta旗下的社交平台昨(5日)深夜傳出災情,包括臉書(Facebook)、IG、Threads統統大當機,影響數百萬用戶,引發一片哀號。雖然官方表示是技術問題,國際間的3大駭客集團卻跳出來「自首」,聲稱是他們的傑作。根據「DownDetector」數據,今天凌晨3點當機事件達到高峰,《Cyber Daily》僅在美國就觀察到612946份臉書當機報告,Instagram則有97798份。澳大利亞部分,臉書的服務中斷次數達到24244次,Instagram的服務中斷次數達到5786次。用戶擔憂該平台受到網路攻擊,開始轉向「X」等其他社群平台尋找答案。然而,Meta官方回應告知已經恢復正常,卻沒有完全消除外界的疑慮,有些人仍擔心該事件可能是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發生大當機,國際3個駭客集團SkyNet、Godzilla 和 Anonymous,在Telegram群組聲稱,本次災情是他們在搞鬼,聯手DDoS網路攻擊所造成。不過,Meta研究人員表示,這純粹是DNS故障。詐騙集團趁虛而入。(圖/翻攝自林宜敬臉書)另外,資深科技人林宜敬也提醒,昨晚臉書大當機,結果今天一早就收到 Email,內容要求他重新設定密碼,忍不住感嘆:「看到駭客們這樣不眠不休的工作,掌握每一次的突發事件,真是讓我們這些懶人覺得慚愧啊!」至於為何知道是詐騙,他表示原因不能公開,「說了那些壞人就知道要如何改善他們的詐騙方式了」,並要大家小心。
利潤、股價創紀錄!矽谷科技巨頭卻仍在裁員 業內人士曝主因
經歷了1年的大規模裁員後,美國科技巨頭的裁員潮在2024年的第一個月悄然展開。儘管這些企業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裁員卻仍在繼續。科技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人工智慧(AI)領域,導致更多人力被AI取代。綜合《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的報導,利潤創歷史新高的Google,在上個月裁員了銷售、硬體和工程部門中大約1000名員工。無獨有偶,亞馬遜年初也在Prime的影片部門裁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Facebook母公司Meta則悄悄地精簡了中層管理人員;微軟更是在影片遊戲部門裁員了1900人。據統計,亞馬遜、微軟、Discord和eBay等AI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在過去1年內就解雇了數萬名員工。 不過根據Google報告稱,該公司2023年第4季獲利207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52%,但員工數卻減少了4%。儘管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但裁員卻仍在繼續。對此,科技業內人士分析,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AI產業,培養相關人才及購買昂貴的圖形處理器(GPU)晶片。從2019年底到2023年,民眾因為疫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只能宅在家,這導致上網時間也大大增加。因此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跟上消費者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光蘋果、亞馬遜、Meta、微軟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總共就增加了90多萬個就業崗位。然而疫情結束後,他們被迫進行調整。Meta、亞馬遜、微軟、谷歌和蘋果分別在2021年和2022年削減了約11.2萬個工作崗位。但與疫情開始之前相比,它們的規模和利潤仍然大上許多,如今這5家公司僱傭了216萬人,比疫情前增加了71%。科技巨頭們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圖/達志/美聯社)這導致這些公司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例如蘋果正在招聘AI工程師,並正在開發自己的AI產品,預計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這些科技巨頭還斥資鉅額購買訓練和構建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昂貴晶片和超級計算機。到今年年底,Meta預計將從晶片製造商NVIDIA購買35萬個專用晶片,每個晶片的成本估計為3萬美元。而這都是因為公司高層認為AI有朝一日可能價值數兆美元。但底下員工卻對此嗤之以鼻,Google軟體工程師Diane Hirsh Theriault在LinkedIn寫道:「目光呆滯的領導人試圖指引出人工智能這個模糊的方向,並同時殺死他們的金雞母。」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工會也在X平台上發文稱:「今晚,谷歌開始了另一輪不必要的裁員。」根據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以來,AI已導致4600個工作崗位流失,今年迄今已有159家科技公司裁員近41800名員工。然而,最大的科技公司也都在爭相招聘工程師來構建AI系統。根據CompTIA的數據,去年美國有18萬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崗位,包括軟體開發、半導體工程和雲計算方面等職位。對此,擁有科技招募平台Dice的DHI集團執行長Art Zeile也表示,「總的來說,這些公司正在減少不成功的產品線或相關部門的員工數量,因為他們希望為人工智慧重新定位。」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也坦言「現實是,為了創造這項投資,我們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
AI加持美企總市值51兆美元創新高 全球資金自中國流向日印
2023年興起的AI人工智慧浪潮,推升美國企業與股市迎來一波飆漲,《日本經濟新聞》整理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美國企業總市值為51兆美元,比2023年底增加1.4兆美元,占全球整體總市值48.1%,創下2003年9月以來的新高;同一時間,中國則跌到一成左右,印度和日本正成為替代中國的投資對象。報導提到,騰訊和阿里巴巴在2020年底曾躋身全球總市值前10位,一度逼近美國科技巨頭,不過近年來被美國企業拉開差距,首先是經濟景氣度的差異;第二是在全球AI開發競爭中,美國優勢加強,全球總市值排名第6位的輝達幾乎壟斷性地提供面向生成式AI的半導體晶片,由於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中國企業無法自由獲取晶片,在開發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日媒透過QUICK FactSet的數據,整理全球企業按美元計算的總市值,美國企業的總市值為51兆美元,創下2003年9月以來、相當於242個月的新高;中國大陸和香港合計,佔全球總市值10%左右,然而在2015年6月時,中國股市曾一度高達近2成。報導也提到,全球投資者持續對資金配置重新調整,印度和日本正成為替代中國的投資對象,目前進入全球總市值前500位的印度企業有22家,在最近3年裡已經成長一倍。
微軟股價還能再漲2成? 華爾街投行:AI是關鍵
華爾街投行韋德布什(Wedbush)知名策略師艾夫斯(Dan Ives)及其團隊日前發布報告表示,人工智慧(AI)工具CoPilot的推出,對美國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來說,可能就像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的關鍵時刻,將改變該公司的增長軌跡。有鑑於此,韋德布什將微軟目標股價上調至450美元,並維持「優於大盤」評級。艾夫斯表示,人工智慧將改變微軟未來幾年的雲端運算增長軌跡。簡而言之,相信在未來三年內,超過60%的微軟用戶終將應用這一AI功能於企業或商業領域。並預計,到2025年將看到AI增長的一個「真正」拐點,屆時定價、測試客戶和使用案例將在接下來的三到六個月內逐步推出。據悉,微軟AI工具不斷增長的盈利潛力,已促使艾夫斯將微軟的目標股價從425美元上調至450美元,這代表微軟股價可能比目前的水平上漲約20%。他認為,微軟的股價尚未反映出下一波雲端運算和AI的增長浪潮,微軟在此方面與亞馬遜和谷歌有著強大的競爭優勢。艾夫斯並補充道,微軟明年的總收入可能會增加250億美元。預估在過去幾年內,微軟在公有雲端服務平台Azure上每花費100美元,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公司在AI上的支出就會增加35到40美元。微軟將CoPilot稱做「你的日常AI伴侶」,隨著客戶尋求提高生產力,它將在微軟的產品線中擁有越來越多的用例,包括Windows、Power Pages、Dynamics 365和Office。艾夫斯預測,微軟與其他科技行業一起全面擁抱AI,應該會在未來十年掀起超過1兆美元的AI黃金支出浪潮,堪比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熱潮,這對微軟的投資者來說最終應該是個好消息。
AI四公子6/新創AI獨角獸在哪? 台灣POS龍頭做惡夢子公司從速食業找到新解方
當AI概念股炒一大波後,市場開始問AI應用在哪裡?面對硬體科技最大痛點,台灣POS機霸主飛捷(6206)董事長林大成在2000年時就憂慮「以後還有人要用POS機?」他未雨綢繆,為要拉高非POS營收,鼓勵內部朝軟體研發創新,而4年前成軍的子公司「Berry AI華捷智能」,如今成效浮現,已在美國速食市場站穩腳步。在飛捷今年的股東報告書中,特別提及「華捷智能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領先技術,已在餐飲場域取得良好的驗證反饋… 今年亦將產生營收」。早在去年,林大成就透露,Berry AI在台灣已有兩個POC(概念性驗證)案子,是連鎖餐飲約450家分店,目標是歐美市場。回顧林大成的創業歷程,與另外一位科技大老Barry、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相似。林大成與林百里都是從香港來台灣的僑生,自台大電機系畢業、搭上個人電腦崛起的浪潮。1984年林大成白手起家創設「飛捷科技」,從PC代工做起,隨競爭白熱化,他放棄薄利多銷的個人電腦,2000年時,轉做量少毛利高的客製化POS市場,一路越做越大,從6.5億元做到近年的50多億元,穩居世界前三大。Berry AI團隊年齡約落在25~35歲,面臨AI這樣全新的市場無所畏懼,因林逸中認為「這個時代的人是最懂AI的」。(圖/Berry AI提供)儘管飛捷的營收獲利逐年穩定成長,但林大成曾說,飛捷從2000年開始做POS機後,他每晚都會做惡夢,「一怕產業成熟,韓國跟中國加入競爭,二怕產業變動,人人還要用POS結帳嗎?」身為台灣POS機龍頭、想著POS業的未來,直到近4、5年,才正式投入Mobile POS核心技術,成立Berry AI,以及監控POS機的軟體公司英諾菲(inefi)等,投入物件辨識系統。讓這位POS機硬體共硬商成功轉軟的BerryAI,董事長由自聯發科延攬的飛捷總經理徐嘉宏擔任,實際操盤人是執行長林逸中,他曾應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邀請到陽明交大講課,「林逸中的父親為飛捷科技董事長林大成,他做的正是家族事業的智慧延伸」,他幫助侷限在櫃檯的POS機,轉向分布在店內的監視器,進而開發影像辨識系統。Berry AI辦公室中有一面「夢想牆」,上面掛照片是美國科技巨頭Google等初創的樣貌,Berry AI也給自己這樣的期許。(圖/Berry AI提供) 林逸中畢業於杜克大學機械系,進入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在一次參觀類似「Amazon Go」的無人商店,觀察到消費者入店後,商品拿了就走,店裡天花板則佈滿監視器,驚覺到超零售時代影像辨識系統的重要性,成了他創業的動力。林逸中雖有個富爸爸,但仍須按步就班。他是杜克大學「Design for America」社團共同創辦人,此一從關懷弱勢出發,結合不同領域人才集思廣益,提出科技解方的DFA組織理念,林大成也以飛捷文教基金會創辦「Design for Taiwan」。2016年林逸中進入飛捷集團,林大成沒有讓他進入董事會或給予高層職位,而是讓他與另2位同事從兩張桌子開始。直到林逸中練兵三年後,Berry AI才獨立出來,由林逸中在前線擔任執行長。林大成曾預估,2019年成軍的Berry AI,要先花1到2年時間練功,再花個2到3年才會有成績;不負「父」望,BerryAI提前在2021年就打入美國連鎖餐飲業。「華捷智能採租賃模式,單價依功能不組不同而計算,隨案量放大及時間拉長,加乘效果將更顯著。」林大成已訂出2028年飛捷集團軟體獲利要佔總體獲利一半的目標,對外則低調從未公開兒子在集團的角色,但林逸中已挑起不再讓父親做惡夢、拉高「非POS」營收的任務。
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美FTC過關 外媒:索尼將點頭《決勝時刻》續留PS主機
美國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以690億美元收購遊戲大廠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一案上週已獲美國批准。隨著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阻力大幅減少,索尼(SONY)也已改變心意,同意與微軟達成協議,確保熱門遊戲《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繼續保留在PlayStation。據CNBC等外媒報導,微軟週日(16日)宣布,已與遊戲巨頭索尼簽訂一項為期十年、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動視暴雪旗下大作《決勝時刻》在這項收購案正式完成後,會繼續保留在PS主機上;微軟今年稍早也與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Nintendo)訂立類似協議。美國上訴法院上週拒絕受理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暫時禁止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交易的申請,這項發展也讓該交易在週二(18日)期限前完成的可能性大幅升高。主要市場中現僅剩英國監管機構仍未放行,因憂心將削弱雲端遊戲市場的競爭。微軟與索尼達成協議,也是預期能進一步緩解英國監管單位的疑慮。先前索尼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一直持強烈反對態度,憂心這項交易恐將影響遊戲市場公平競爭。但隨著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機率升高,索尼只能另闢蹊徑,使微軟同意讓PS續留《決勝時刻》系列遊戲。動視暴雪旗下還有《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星海爭霸》等熱門大作。自微軟2022年初宣布將收購動視暴雪以來,監管單位格外憂心微軟旗下的Xbox遊戲主機將獨佔動視暴雪出品的熱門大作。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微軟一直致力消除監管機構、遊戲平台和開發商的疑慮,將確保《決勝時刻》在更多平台上供更多玩家遊玩。路透報導,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MA)表示,對於這起併購案原本應在7月18日做出是否放行的決定,因微軟提交了詳盡且複雜的新提案,當局已把作出最終裁決的時間延長至8月29日。
防大陸挖角 微軟將把旗下頂級AI專家調至加拿大
據美國之音引述據英國《金融時報》10日報導,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公司已經決定將在中國大陸的頂級人工智慧專家調往加拿大,以確保他們的安全。該報的4名消息來源透露,這個計畫可能涉及微軟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的20至40名專家。該院已經開始為他們申請前往加拿大的簽證。微軟的這個做法可能會引起北京的強烈不滿。隨著美中科技戰日趨激烈,中國大陸被美國「卡脖子」的技術越來越多,從晶片到設體軟件,現在又進入了人工智慧領域。由微軟投資的Open 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 GPT正在形成新一輪的競爭戰場。知情人士稱,微軟公司出於防禦策略在加拿大設立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以應對美中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趨勢。這個被稱為「溫哥華計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阻止頂級人才被中國大陸科技企業挖走,進行有關Open AI的Chat GPT的研究和開發。報導稱,有2名研究院的專家表示,他們最近收到了中國大陸互聯網公司的工作邀請,但他們拒絕了邀請,準備前往加拿大。其中一人表示,雖然微軟與中國大陸有著深厚的聯繫,但「在我們這裡有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尤其是從事機器學習的人,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位專家說,中國大陸公司可能會挖人,或者僱員可能會受到的騷擾。「我們在內部會議商討論過這些風險。」另外一人正在申請加拿大簽證。他表示,「或許在第三國,在美國和中國之外,我們能夠重新找到過去那種就技術問題展開充滿活力的討論。」微軟表示,在溫哥華建立的新實驗室將在組織上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保持一致,並會與溫哥華的工程師團隊進行更好的合作。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中國大陸科技人才的重要培訓中心,對人工智慧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不少人加入了中國大陸科技公司,帶動了中國大陸整體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發展。微軟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持續了30多年。儘管其它一些美國科技巨頭如谷歌、臉書等因各種原因退出了中國大陸,但微軟在中國大陸依然保持強大的存在。微軟公開資料顯示,它在中國大陸擁有大約九千名僱員,其中從事研發工作的軟件工程師佔80%多。《金融時報》指出,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中美科技合作的特例。2名研究人員表示,兩國關係日益惡化,雙方對對方的科技發展的猜忌日益加深,這限制了他們與西方同事的合作空間,而中國大陸方面也加大了對這些專家的審查範圍。
蘋果Apple Card高利率4.15%吸客 被爆難轉帳、資金被卡數周
美國科技巨頭蘋果(Apple)在不具銀行牌照下,可合法承做銀行業務,便與金融巨擘高盛(Goldman Sachs)合作,於4月初宣布推出Apple Card儲蓄帳戶,因為年利率高達4.15%而大受歡迎。不過現在市場傳出,部分存戶遇到難以從Apple Card順利轉帳,且由於銀行做法不同,資金得等待數周的問題。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多位Apple Card儲蓄帳戶存戶面臨轉帳困難。其中一位存戶想從Apple帳戶轉帳1700美元(約新台幣5.2萬元)到摩根大通,但卻不能立即轉帳成功。自5月15日以來,他一直試圖打電話給高盛,都被告知再等幾天。另一位存戶則因要支付家裡費用,從Apple帳戶轉帳1萬美元(約新台幣30萬元)至美國銀行,但高盛告知他,讓他聯繫美國銀行,美國銀行卻跟他說,並未看到任何交易記錄。而高盛回覆,有些存戶甚至遇到款項消失問題,轉出的金額並未顯示在蘋果儲蓄帳戶,也未出現在原本打算轉入的帳戶中;還有民眾試圖轉帳三周後,才順利將資金轉出。高盛表示無法對特定客戶發表評論,但非常重視保護客戶存款的義務,並指出大多存戶認為新儲蓄帳戶超乎預期,但僅少數人遇到轉帳不順的問題;蘋果則未對此做出回應。由於誘人的高利率,蘋果儲蓄帳戶推出短短僅四日,即吸引約10億美元存款湧入。據每日郵報報導,儘管民眾反映的轉帳問題之後大多順利解決,部分存戶因此失去信心、將資金轉出。有業界人士指出,在新開立的帳戶中把占餘額比例較高的存款轉出時,可能觸發洗錢防制警示,故需進行額外審核。將新帳戶中的高額存款轉至與原匯入帳戶不同的其他戶頭時,也可能觸發警示。
呼籲G7共同監管ChatGPT 歐盟擬設「AI生成」標籤
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競爭事務執委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於當地時間24日向《日本經濟新聞》表示,歐盟期望最早在今年就可以針對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規範達成共識。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負責歐盟競爭和人工智能政策的維斯塔格表示,「越快通過相關規範會越好。」報導稱,她是第一位針對人工智能新興科技領域訂出監管時間表,並提供技術細節的歐盟高級官員。此外,她還以強力監管美國科技巨頭而聞名。維斯塔格在專訪中提供了新法規可能涵蓋的具體案例,「例如,如果一張照片、一部電影或一首歌是用AI製作的,你就有義務給它貼上標籤。當人們因性別、居住地、年齡等因素而遭到歧視,比如在篩選抵押貸款或保險申請時,它會為AI的使用提供護欄。」她補充,企業應該被要求解釋他們的生成式AI工具是如何做出決策的。「你們為這項技術設置了什麼道德護欄?」在ChatGPT等先進工具興起之前,歐盟已在醞釀新的立法來規範AI的使用。目前擬議的法規需要進行修改,以適應生成式AI。維斯塔格指出,「我確實希望我們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達成政治協定,這樣協定就能生效。」但她也強調,擬議的規則不會影響該領域的研究,「你可以測試,你可以創新,你可以追求新的想法,我們只在它投入使用時進行監管。」在談到AI領域的競爭政策時,維斯塔格則表示,「我們仍處於探索階段。此前,微軟投資了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生成式AI工具Bard。」維斯塔格進一步點出,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DMA)旨在限制主要線上平臺的權力,「如果我們發現AI在競爭中發揮了作用,可能會對它進行調整。」她還表示,要求企業防止有害資訊傳播的DMA可能適用於某些情況,直到有關生成式AI的規則被制定出來。她還概述了建立一個辦公室的計畫,該辦公室負責就潛在的AI相關擔憂提供建議和調查。她還表示,希望七大工業國組織(G7)就該技術制定共同規則。
Meta第2輪大規模裁員正式展開! 涉及工程師、技術團隊
美國科技巨頭Meta於美東時間19日開啟了最新一輪的裁員,主要涉及工程師和相關技術人員,以實現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將2023年定位為公司「效率年」(year of efficiency)的目標。美股盤中,Meta股價下跌0.9%。據《路透社》的報導,臉書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先前已在3月14日宣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3批裁員1萬人,是繼去年11月解雇1.1萬人後的第2輪大規模裁員。美東時間19日上午,擁有軟體工程、圖形程式設計等技術背景的Meta員工在領英(LinkedIn)上表示,他們已被公司解雇。Meta的發言人亦向媒體證實,第2輪大規模裁員的第1梯次確實已經展開。一名被裁員工表示,本次裁員主要涉及面向產品的技術團隊,此外還有一些技術人員及遊戲工程師也被列進了下個月的裁員名單內。根據Meta分發給經理的備忘錄顯示,多個團隊將面臨重組,剩餘的員工將被重新分配到新的部門。據悉,Meta預計將在19日裁員4000人,這是該公司自去年11月以來的最新一輪裁員。由於廣告收入的下滑和股價的直線崩跌,Meta在去年11月宣佈將裁員近1.1萬人,占員工總數的13%。Meta執行長祖克柏曾在3月14日表示,隨著Meta在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中不得已繼續精簡和削減開支,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陸續裁員10000名員工,且公司還將2023年定位為「效率年」。報導指出,持續的裁員加上高管的缺席,正在進一步打擊Meta內部的士氣。員工表示,目前公司內瀰漫著一股莫名的壓力,且員工對公司的評價也受到了嚴格的審查。
Apple也撐不住了!首次精簡「零售團隊」 未獲重新聘雇「可享4個月資遣費」
全球經濟進入衰退週期,連美國科技巨頭Meta、Amazon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也難逃一劫。如今又傳出Apple也將縮減小量企業零售團隊,並給離去的員工4個月的資遣費,這是自去年Apple開始削減成本以來,首次裁減旗下員工。據《商業標準報》的報導,知情人士稱,該公司正在裁減開發和維護團隊的部分職位,這些部門負責Apple零售店和全球其他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目前尚未確定裁減人數,實際數目可能不多。不過,這一舉措仍意味著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即將迎來重大轉捩點。Apple將此舉定位為精簡人力,並非裁員行動。公司還告訴員工,這些變化是為了改善全球門市的維護作業。公司還將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支持,部分人士可以重新申請公司內部類似的職位,至於沒有擔任任何新職務的員工將獲得最多4個月的資遣費。據悉,一些管理職位也在本次的精簡計劃中被裁撤。知情人士指出,雖然這些員工可能會被重新聘僱,但他們的薪酬可能不會與原本的工作相同。在少數情況下,一些員工可以獲得豁免,不需要重新申請就能保住工作。儘管Apple去年以來不斷削減預算,並解僱了大量合同工,包括工程師、招聘人員和保安,但這家iPhone製造商仍在很大程度上推遲了正職員工的裁員計劃。在疫情之前,該公司曾裁撤了自動駕駛汽車部門的數百名職位。截至去年9月上一財年結束時,蘋果擁有16.4萬名員工。在疫情期間,該公司沒有像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那樣迅速擴大員工規模,減少了大規模裁員的需求。包括Amazon和Alphabet在內的蘋果科技業同行目前已裁員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