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管中心
」 美國 新冠肺炎美國公民為何冒險赴墨西哥「變臉」 廉價整形陷阱恐喪命
墨西哥幫派犯罪問題長期困擾該國政府與美國,但數以萬計美國公民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當地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只能找正規醫生求助,但因為法規不完善,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也很困難。美國近百萬公民每年赴墨西哥「醫療旅遊」。(圖/達志/美聯社)還記得今年3月,4名美國人日前赴墨西哥整形,結果路上遭毒梟綁架、開槍掃射,導致2人死亡,這起事件除了引發國際社會對墨西哥安全的疑慮,也意外發現,數以萬計的美國公民仍經常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雖然病人能在這裡找到跟美國相若的醫護水平,但也不是所有的手術都是維持跟美國一樣的醫療水準,提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差點送命。(圖/當事人提供)《紐約郵報》報導,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 (Rita Rodriguez) ,這位49 歲的3寶媽,就在馬塔莫羅斯(Matamoros) 的一家診所接受了所謂的「變臉手術」,但幾週後,她發現自己瀕臨死亡,她表示「我的身體在發高燒」; 羅德里格斯向《華盛頓郵報》表示,當時她肚子上的縫線鬆了「塞入添加物的乳房摸起來很燙」,除此之外,很多不知名的液體從她腿上的傷口流出。原來她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花費近1萬5千美元。這位患有貧血的3寶媽最後只能到固定回診醫院接受檢查,「我的醫生看到了我腿上的傷口,立刻把我送到了急診室」。據羅德里格斯回憶,「在醫院裡,有人告訴我,如果我再等8個小時,我就會死」。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圖/達志/美聯社)事後她得知,原來她手術引發細菌感染,所幸是她及時就醫並在將近一周後順利出院。不過類似的情況仍頻頻發生,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指出,近期還發生4名美國患者赴墨西哥整形爆發手術相關真菌性腦膜炎,另有24人被感染,CDC估計約有200名美國人可能接觸到這種致命疾病。根據報導,這些在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教授內斯特羅德里格斯(Prof Néstor Rodriguez)就表示,「一切都是經濟問題」,他繼續表示,「醫藥與服務在墨西哥都比較便宜,尤其是齒科手術。你只需要花在美國的一部分價錢,就能做個洗牙、植牙」。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最後還是只能在美國找正規醫生求助,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更加困難。如今墨西哥方面正研擬法案,打算對不合格整形手術的從業人員,祭出6到10年徒刑的重罰,希望遏止這股歪風。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圖/翻攝自推特)
人工淚液遭汙染!美國已3人「點入眼喪命」 出現6症狀要小心
今年2月初才傳出,一款由美商醫藥公司「EzriCare」生產的非處方人工淚液,出現汙染問題,被強制回收下架後,美國陸續傳出,有多款人工淚液感染綠膿桿菌的通報。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本月21日所發布的最新聲明稿指出,目前全美共有16州、68人因使用汙染的眼藥水而受感染、並有3人因此喪命,呼籲使用EzriCare與Delsam Pharma兩家人工淚液相關產品的民眾,要注意眼睛是否出現不正常的分泌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截至本月21日的統計,全美已有16州,累計68例的個案,因使用上述兩家業者出品的人工淚液,感染了綠膿桿菌,死亡個案累計已3例,另有8人失明、4人須接受手術摘除眼球。美國CDC指出,感染病例使用的人工淚液品牌數至少超過10種,但發現使用EzriCare人工淚液而被感染的患者占最多。CDC提出示警呼籲,手邊若有這些出問題人工淚液的民眾,最好立即停用。CDC提醒,如果曾用過EzriCare與Delsam Pharma出品人工淚液的民眾,務必注意眼睛是否出現像是黃、綠或無色分泌物,眼睛疼痛,眼睛或眼皮發紅,眼睛有異物感,眼睛變畏光,視野變模糊等變化,若有上述情形者,應儘速就醫。
南韓「大規模踩踏事故」釀154死 醫師籲:大型群眾集會注意6點能保命
南韓梨泰院10月29日晚間傳出萬聖節大規模踩踏事故,造成156人死亡、149人輕重傷。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提醒,參加大型群眾集會(MassGathering)前須注意以下6點,包括: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環境氣候,以此衡量參與的大型活動安不安全。黃軒在臉書指出,這是南韓開放疫情後的第一次萬聖節,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一開始就是典型的安全失控,殊不知沒有風險管理,其實是一種危險行為聚會。人擠人、人貼人在一段時間、一個有限空間,基本上就是危險,那是叫「擠壓」,只要有一個人不小心跌倒,就會有連鎖反應的推倒踩踏現象,這些在國內外都常導致人踩人、人擠人的死亡。一條通往酒吧的小巷爆發大規模推擠踩踏事故。(圖/翻攝自推特)至於什麼情況才叫大型群眾集會?黃軒指出,美國疾管中心(CDC)認定從1000人到2.5萬人聚集在一起活動,都符合定義。另外,黃軒也指出,美國國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告訴大家,群眾集會可以根據大型活動的「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環境氣候」,來事先知道自己參與的大型活動安不安全?地點:你要去的大型活動在室內或室外舉行?食物、水和衛生設施可能情況如何?目的:群眾聚集活動可以是政治的、宗教的、社交的或運動的,這些活動會影響參與者情緒激動,而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規模:你參與的聚會是超過千人(超過1000人)或萬人(超過2.5萬人)規模?群眾集會的人群密度愈來愈高,密集的人群疾病傳播病毒肆虐,愈容易或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愈高。參與者:和你參與者是一個獨特的人群,例如某宗教或某政治團體,例如是一群老年人,他們正試圖在生命盡頭,去完成一次宗教朝聖活動之旅,這代表老人疾病突發事件會上升。大型參與者如果可能涉及酒精或藥物使用,這會更使你參加的活動,變成極危險的犯罪行為活動。持續時間:當活動拉長到深夜,事件持續的時間愈長,當地資源就愈有可能被耗盡並變得緊張,例如夜間的醫療工作人員減少了,突發狀況增加,其實危機更增加了。氣候:你要去參加的群眾集會,也會受當地氣候變遷的影響,天氣、繁忙的旅程和其他因素會影響群眾集會的能力,太冷、太熱,太乾、太潮濕都會令大型活動的人,變成大型忍受不了環境影響的人群。一名男子在哀悼死者的活動中下跪。(圖/達志/美聯社)黃軒也以南韓為例指出,該場合沒有控制人數,短時間大量人潮湧入,狹窄空間的一個巷內湧入近10萬人,沒有出入人潮管控機制,大量裝扮鬼面具聚集,緊急狀況一時也分辨不清是誰了,活動一直拉長到深夜,人群聚集愈來愈多,大家都興奮不已,也忘了安全防護。密集的人群又更容易引發騷亂,人群擠壓災難出現的機率也愈高,參與者的情緒激動更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人群密度高形成骨牌推倒的效應,導致群眾因摔倒的壓力而致死。
拜登政府撥款近477億 打擊美國鴉片類藥物氾濫危機
拜登政府於當地時間23日提出了一項專門打擊美國鴉片類藥物(Opioid)成癮危機的新措施,其中包括向各州撥款近15億美元(約新台幣477億元),以提高人們對此類藥物的認知,並增加「納洛酮」(Naloxone)等大劑量逆轉劑的庫存。據《路透社》的報導,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的統計資料顯示,疫情期間的2021年有超過10.7萬人因使用鴉片類藥物過量而死亡,比去年增加了近15%。白宮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拜登總統認知到藥物氾濫對這個國家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範圍觸及大城市、小城鎮,以及每一個社區。」據瞭解,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撥款的15億美元將流向各州,以支援州政府採取措施,如大量增加「納洛酮」的庫存,該藥物能夠緩解攝入過量鴉片類藥物所造成的影響,通常在醫療用途中會與鴉片類藥物混入同一藥品中,以減少誤用時中毒的風險。有報導稱,通過以下品牌能夠獲得納洛酮,包括新興生物科技公司(Emergent BioSolutions)的Narcan,以及美國加州Adamis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Zimhi。近期則有梯瓦製藥工業有限公司(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強生嬌生公司(Johnson& Johnson)、麥克森公司(McKesson Corporation)、美源伯根公司(AmerisourceBergen)和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達成了數十億美元的協定,以處理它們在鴉片類藥物氾濫危機中面臨的全國性索賠潮。
美猴痘爆兒童染疫!2病例疑為家人傳染 CDC:99%病例涉及男男性行為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當地時間22日發布聲明表示,國內首度出現有孩童感染猴痘病毒的2起病例,分別為一名非美國籍的嬰兒及一位加州的幼童。據悉,2者沒有直接關連,應該是遭到家人傳染。目前2名孩童還在接受治療,不過健康狀況良好。猴痘病毒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於1958年在圈養的猴子身上被首次發現,染病初期通常會有流感症狀,例如發燒和淋巴結腫大,最後會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充滿膿液的疼痛性皮疹。雖然它的致命程度遠低於與它有類似症狀,而且同屬正痘病毒屬的天花,但它還是有一定的致命性,在猴痘流行的非洲地區,死亡率介於3%到6%之間。猴痘主要透過皮膚接觸和性行為傳播,但也可以經由毛巾等共用物品的接觸而傳染給別人。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疾管中心高風險病原病理部(The Division of High Consequence Pathogens and Pathology)副主任麥基斯頓(Jennifer McQuiston)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她並不意外有兒童會得到猴痘病毒,但目前的數據顯示,病例幾乎都集中在同性戀、雙性戀等LGBT+社群。美國2891起猴痘確診病例中,有99%都涉及男男性行為,不過也有少數女同志和跨性別男性被感染。白宮新冠疫情防疫協調官吉哈(Ashish Jha)在同一場電話會議中指出,政府已發放30萬劑猴痘疫苗,且目前還有78萬6000劑疫苗正從丹麥的藥廠運來美國。吉哈還補充,美國政府仍在評估是否要將這波猴痘疫情宣布為公共衛生緊急狀況,「我們正在著手研究這個問題,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藉由宣布公衛緊急狀況來加強防疫措施。」
美近10年首見小兒麻痺症 紐約州證實1病例源頭疑來自境外
美國境內近10年來首度傳出小兒麻痺病例,根據紐約州衛生廳(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21日發聲明證實,發現一位居民感染小兒麻痺病毒,紐約州衛生廳在聲明中表示,檢測結果顯示,美國紐約州洛克蘭郡(Rockland County)的這個病例,源頭可能來自美國境外。CDC表示,美國自1979年後,就沒有再出現小兒麻痺症國內感染病例。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確認這個病例是小兒麻痺症,另外,紐約州洛克蘭郡衛生局局長盧柏特 (Schnabel Ruppert)表示,「我們正密切監控情況,並和紐約州衛生廳、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合作,以因應這個緊急的公共衛生事件,以保護本郡居民的健康與福祉」。紐約州衛生廳21日發聲明證實,發現一位居民感染小兒麻痺病毒。CDC表示,美國自1979年後,就沒有再出現小兒麻痺症國內感染病例。然而,根據記載,美國在2013年時曾有1個因為國外口服式疫苗中活體病毒株而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案例。小兒麻痺症(亦稱脊髓灰質炎,polio)是由病毒引起,非常容易傳播。美國疾管中心表示,小兒麻痺症有一些像是流感的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倦怠和噁心等。各國都積極讓嬰幼童施打疫苗,小兒麻痺症的病例在全球都急速下降。一般來說,若是感染小耳麻痺症,病毒會侵入人體神經系統,在接下來幾個小時內導致不可逆的癱瘓,雖然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但能藉由接種疫苗來預防感染。在小兒麻痺症疫苗問世前的1940年代末期,美國每年約有3萬5千人因為小兒麻痺症導致身障,其中大部分是兒童以及生活在衛生環境較差的人,近幾十年間,各國都積極讓嬰幼童施打疫苗,小兒麻痺症的病例在全球都急速下降,除了美國發現相關病例,英國倫敦6月時也發現當地的污水樣本中,曾檢測到小兒麻痺病毒,這是1980年代以來,英格蘭首度發現病毒傳播的跡象,但尚未發現任何病例,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仍屬流行病。
美30歲網紅曝猴痘染疫下場 直言:你絕不會想要得到它
美國加州有一名30歲的TikTok影片創作者馬特(Matt Ford)在6月底發推文分享自己感染猴痘的經驗,他表示得病之後相當痛苦,不但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盜汗、喉嚨痛和咳嗽等症狀,身上的皮疹還會不斷擴大,尤其長在敏感部位的皮疹更是夭壽,痛到必須服用止痛藥才能好好睡上一覺。他也呼籲網友趕快接種疫苗,「這真的糟透了,你絕不會想要得到它!」據CNN health的報導,擁有2.3萬名粉絲的馬特平時身兼製片人和作家,因此影片創作就是他的本業之一,但他近期發布的推文不再是一段瘋狂的舞蹈,或是教大家如何正確剝香蕉皮,而是向大家坦承自己得到了猴痘,並幫助人們更了解這種新的傳染病,以避免猴痘感染者被汙名化,同時鼓勵大眾積極施打疫苗。馬特在6月17日當天意識到自己可能得了流感,直到一開始以為是粉刺的紅斑卻越長越大顆,而且膿皰最後還填滿了整個傷口,他才驚覺可能不是單純的流感,不得已前往診所抽驗,並在幾天後證實他得了猴痘,之後他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的要求自行隔離,但他等了1個禮拜才收到隔離通知。猴痘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淋巴結腫大、盜汗、喉嚨痛和咳嗽等多種症狀,但最痛苦的還不是這些,痛到要吃止痛藥才能入睡的皮疹才是猴痘患者真正的噩夢。他在影片中展示了他臉上、手臂和肚子等部位的皮疹,傷口總數大概有25個地方,「它們很快就會越長越大顆,然後填滿整塊肌膚,尤其那些長在敏感部位的皮疹真的很痛苦。」「猴痘患者不應該被汙名化,我常覺得沉默是敵人,很高興能向大家分享病毒的資訊,希望大家都平安。」截至7月1日的美國CDC數據顯示,全美共累計460例潛在的猴痘病例。尤其在上禮拜於洛杉磯舉行的驕傲遊行活動中,有傳出一些男同志和雙性戀互相感染的案例,當地政府已經向猴痘患者的相關接觸對象提供猴痘疫苗「Jynneos」的接種。同時拜登政府也宣布,將在接下來幾周提供約30萬劑的疫苗給民眾施打。猴痘病毒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於1958年在圈養的猴子身上被首次發現,染病初期通常會有流感症狀,例如發燒和淋巴結腫大,最後會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充滿膿液的疼痛性皮疹。雖然它的致命程度遠低於與它有類似症狀,而且同屬正痘病毒屬的天花,但它還是有一定的致命性,在猴痘流行的非洲地區,死亡率介於3%到6%之間。猴痘主要透過皮膚接觸和性行為傳播,但也可以經由毛巾等共用物品的接觸而傳染給別人。
美國政壇接連爆發確診案例 74歲希拉蕊自爆感染新冠肺炎
美國當地新冠疫情雖然逐漸降溫,但是美國政壇卻接連傳出有確診案例的消息。先前傳出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染疫後,現年74歲的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也在推特上發文自爆,表示自己已經染疫,但目前只有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於22日在推特上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確診了新冠肺炎。希拉蕊提到,目前自己只有出現一些輕微的感冒症狀,整體感覺尚算良好。而他也表示,十分感謝疫苗的問世,疫苗可以針對嚴重的疫病提供保護。最後希拉蕊甚至呼籲「如果您還沒有接種疫苗,請盡速接種,同時也別忘了第三劑加強劑」。在發文之後,希拉蕊也在底下的留言區中補充,雖然自己確診染疫,但目前希拉蕊的丈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經過篩檢後市呈現陰性反應。而雖然柯林頓沒有確診,但他還是必須依照規定進行隔離,直到希拉蕊脫離危險為止。而有報導指出,根據美國政府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新增的確診病例中,約有33%是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目前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管中心(CDC)列為高度關注變異株。
「嬌生單劑型疫苗」抗體較莫德納低 美專家建議政府追打第2劑
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各國公衛專家關注如何讓疫苗效力更強、更久,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外部顧問15日建議FDA批准,所有接種嬌生COVID-19「單劑型疫苗」的人接種第2劑疫苗。綜合「路透社」等外媒報導,食藥局的疫苗和相關生物產品諮詢委員會(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支持所有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18歲以上民眾,可在接種第1劑疫苗後,至少2個月後接種追加劑,小組成員指出,相較於莫德納疫苗、BNT疫苗這類mRNA疫苗而言,嬌生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較低,因此給出上述建議,雖然這類建議無強制力,但FDA一般都會遵守。會議主持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者孟多(Arnold Monto)表示,「這是公衛上的當務之急,我們看到一群人整體疫苗效力較低,迫切需要做些什麼」。報導指出,一但美國食藥署批准施打第2劑,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就會因應接種的群體提出具體建議,而美國疾管中心也預定下週開會討論追加劑議題。事實上,為確保脆弱人群有足夠保護力,美國食藥局在上個月就批准65歲以上、重症高風險人群,和工作上易接觸病毒者追加施打輝瑞/BNT疫苗,目前也正在考慮將接種疫苗追加劑的年齡下降到40歲。
英新冠單日死亡人數創新高 全球進逼200萬
儘管許多國家去年底開始施打新冠疫苗,染疫人數不減反增。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逾9200萬例,染疫病故人數接近200萬大關。美國仍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突破2300萬例,死亡病例逾38萬例。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警告,有鑑於更具傳染力的變種病毒在北半球擴散,新冠大流行的第二年,可能比第一年更難熬。萊恩指出,進入冬季後,天氣寒冷、民眾待在室內、社交活動增加,形成這個季節的完美風暴,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導致許多國家確診病例增加。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家范克霍夫女士說,一些歐洲國家最近病例暴增,主要是因為聖誕與新年假期,民眾社交活動有了變化。目前疫情最棘手的問題應該是傳染力更強的變種新冠病毒。從2020年12月14日至今,全球至少已出現7種變種病毒,分別是英國2種、南非1種、奈及利亞1種、日本及巴西1種和美國2種。英國首先發現的變異病毒,已擴散到50個國家和地區,2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在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日本10日從4名來自巴西的旅客身上,檢出不同於英國與南非變種病毒的全新變種新冠病毒,研判新變種病毒來自巴西亞馬遜州。從去年底開始,全球已經施打2800萬劑疫苗,萊恩說,約有46國已展開疫苗接種行動,其中38國是高收入國家。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日增死亡病例超過3300例,是去年11月中旬時的3倍以上。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的數據,在2019到2020年流感季,美國有大約2.2萬人死於流感,而本月6日至12日這一周內,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就達到2萬3119例。死亡人數激增使得醫院和殯葬業不堪負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女記者西德納在醫院進行直播的過程時不禁哽咽落淚。英國13日新增超過4.7萬確診病例,1565名患者染疫病歿,單日死亡數首次突破1500人。英國原定15日起要求所有到訪英格蘭人士,出示72小時內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的措施延後至18日清晨4時實施,好讓旅客有更多時間準備。
美國民眾質疑國內死亡數真實性 31%認為實際死亡數低於報告數據
儘管新冠肺炎嚴重肆虐美國當地,新增感染人數和住院治療人數不斷激增,卻仍然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相信病毒的死亡人數與官方統計一樣高,至少有近3分之1的人不相信。根據最新民調顯示,31%的美國人說他們相信美國人的死亡人數比報告的數據還要低。根據最新「Axios-Ipsos」民調顯示,有31%的美國民眾認為,國內新冠肺炎的實際死亡人數應該遠低於官方公佈的統計數字,比起5月的同樣調查時的23%有明顯上升。民調結果也顯示,有特定媒體偏好的人更易受影響,例如懷疑官方數據真實性的民眾,有62%收看《福斯新聞》,還有48%沒有特定的收看習慣。根據《CNN》報導,美國疾管中心(CDC)坦言,國內實際的感染人數應該比表面上的還要多,根據地區的不同,實際確診感染人數可能在2至24倍不等,研究小組也表示「對於大多數地區,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可能是官方病例數量的10倍以上。」 另外,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美國新冠肺炎確診數截至目前達390萬2135人,死亡數為14萬2068人。截至19日的一週死亡數大增5200人,比起前一週增加5%。
美CDC建議戴口罩 川普:很棒的政策,但我不戴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目前全美已有25萬7,771人感染、6,585人死亡。而在重災區紐約,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已超過2001年的911恐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日在記者會上說道,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要民眾在公共場所戴上口罩,以防止疫情擴散。他表示這項建議很好,但他自己並不打算戴口罩。根據WCYB-TV媒體報導,美國疾管中心指南建議民眾,在戶外最好使用口罩或用T恤、手帕以及非醫療用口罩等物品覆蓋臉部,川普指出這是一項很好的政策,但自己並不打算遵守這項方針,他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不能在問候各國領導人時還遮住自己的臉。川普也強調戴口罩與否是自願性的,並稱這只是一項建議,民眾可以自行選擇戴或不戴。事實上,在美國政府呼籲民眾戴口罩的同時,各州州長和醫院也正為第一線人員需要的醫療級口罩短缺而傷腦筋。而川普雖告訴民眾配戴口罩並非必要之舉,卻也提出可以用圍巾等厚度足夠的遮蓋物來取代口罩,如此一來還可將節省下來的醫療級口罩,提供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紐約2人確診!剛參加完18000人會議 副總統、國務卿都有出席
美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傳出紐約有2名確診,參加過3月初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行的會議;出席這場會議的白宮高層還包含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會議主辦方也已證實此事。「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3月1日至3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行,據AIPAC網站資料,參與會議的人超過18000名,包括2/3以上的國會議員、來自630間學校的3600多名學生、來自50個州的83名學生會主席、275個以上的猶太教堂代表團,以及全美各地的AIPAC會員。副總統潘斯、國務卿蓬佩奧、前紐約市長彭博(Mike Bloomberg)與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以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都有參加這場會議,並且上台致詞。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3月3日參加AIPAC並演講。(圖/U.S. Department of State YouTube)據《NBC Washington》報導,有2名來自紐約的與會者,確診新冠肺炎,AIPAC也在推特發文證實此事。AIPAC表示,正與威斯特徹斯特郡(Westchester)、華盛頓特區和紐約的衛生部門保持聯繫,並呼籲所有與會者遵照美國疾管中心(CDC)的指導原則做好自我管理,若出現症狀馬上就醫。
GOOGLE不怕新冠肺炎 加州開發者大會照常舉辦
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本屆在西班牙舉行的行動通訊大會(MWC)已經在上週取消,不過GOOGLE根本沒在怕,預計在5月12日至14日舉行的開發者大會還是如期舉行,但也提到如果受疫情影響欲取消門票,務必在4月15日前完成。GOOGLE每年都會針對開發者舉辦I/O開發者大會,而2020年的門票與往常相同,一般門票要價1150美元、教育性門票則是375美元;GOOGLE也在I/O的網站上表示,無論參加者是否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區裡都可以參加,但要依照美國疾管中心(CDC)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定,只要在4月15日前退票將不會收取懲罰性的手續費。以往GOOGLE的開發者大會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學術單位,在2020年的開發者大會則會有4個探索主題,其中包括平台、賺錢管道、移動裝置APP以及延伸投影螢幕等。
【禁售電子煙1】美死亡案例增至33死 南韓擬禁售液體電子煙
近年來全世界吸食電子煙的人數大幅攀伸,美國本土也陸續傳出有吸食電子煙死亡的案例,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統計,已經有1479例因電子煙染上急性肺病的情況,其中已有33人死亡;因此南韓衛生單位在23日指出,液體電子煙恐嚴重損害健康,將持續將加快研究電子煙對人體的傷害,同時呼籲民眾不要吸食電子煙。南韓於2008年將電子菸視為一般菸品,可合法販售給成人使用,當時13~18歲青少年之使用率為0.5%,而目前則增加至4%,若從具有使用過電子菸經驗者來看,則高達9.4%的青少年曾經使用過電子菸,此一上升趨勢,促使南韓政府嚴肅重視此一問題。近年美國因電子煙染肺病的案例劇烈上升,已累計有1479例並且有33人因此死亡,其中年紀最小的患者只有13歲,其中還有1名17歲少年因吸食電子煙死亡,南韓的保健福祉部長呼籲,兒童、青少年、孕婦以及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切勿吸食電子煙。同時保健福祉部將持續加快研究腳步,只要有確實的科學數據能夠證實電子煙有害人體,將全面禁售電子煙;而美國以及印度目前都已經著手禁售電子煙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