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
」 美國 以色列 中國 拜登 台灣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射美製遠程飛彈 克宮發言人:恐招「核回應」
俄羅斯政府表示,烏克蘭在美國批准後,首次向俄羅斯領土發射由美國提供的遠程導彈。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這些攻擊針對布良斯克地區(Bryansk),稱烏克蘭所發射的5枚導彈已被攔截,但碎片引發軍事設施的火災,無人員傷亡。但美國官員表示,總共發射8枚導彈,俄羅斯僅成功攔截2枚導彈。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也回應,烏克蘭此舉恐招致俄羅斯的「核回憶」。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針對烏克蘭發射美製遠程飛彈一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抨擊美國的行為是在升級衝突。拉夫羅夫表示,布良斯克地區的襲擊是美國授意下的行為,並將此視為西方對俄羅斯的新一輪攻擊。拉夫羅夫強調,沒有美國的技術支持,烏克蘭無法使用這些高科技導彈。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19日簽署新命令,其中提到,如果「非核國家」對俄羅斯發起攻擊,而其背後有「擁核大國」的支持,將會被視為聯合攻擊。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進行回應。針對這次的攻擊,烏克蘭方面並未直接回應,但烏克蘭軍方承認有對布良斯克地區的彈藥庫發動襲擊,可並未透露是否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談及此事時,並未正面確認是否有使用美製導彈,但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具備遠程武器的能力,並已開始生產自己的遠程無人機和海王星(Neptune)導彈,後續這些武器將會被投入戰事中。而針對俄羅斯單方面修改「核武政策」一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批評,俄羅斯自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一直使用核威脅來恐嚇烏克蘭和其他國家,並表示美國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核立場,且會繼續呼籲俄羅斯停止好戰和不負責任的言論。英國首相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也同樣指責俄方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根據華盛頓戰爭研究所智庫(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的資料指出,烏克蘭所擁有的ATACMS導彈數量,至少可以打擊245個俄羅斯軍事和準軍事目標,其射程達到300公里,對俄羅斯邊境地區形成一定威脅。
與普丁電話討論俄烏戰爭 川普建議:別讓戰況升級
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的川普(Donald Trump),已於7日當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電話討論有關烏克蘭的戰爭局勢。川普建議普丁不要升級烏克蘭的戰爭,並提醒普丁,美國在歐洲有「相當大的軍事存在」。根據《衛報》報導指出,在這次總統大選期間,川普曾承諾能在「一日內」找到解決烏克蘭戰爭的方案,但並未詳細說明具體的計畫。根據一位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可能不希望看到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升級。川普的發言人史蒂文(Steven Cheung)在向媒體的聲明中表示,川普總統在選舉中以決定性的方式獲勝,世界各地的領導人都意識到美國將重返世界舞台的顯赫地位,因此開始與這位第45任和第47任總統建立更強大的聯繫,因為川普代表著全球的和平與穩定。此外,川普於6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進行了通話,討論了烏克蘭的戰爭局勢。後續克里姆林宮於8日表示,普丁已準備好與川普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討論,但這並不意味著莫斯科會改變其要求。報導中提到,普丁曾在6月14日提出結束戰爭的條件,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的計畫,並從俄羅斯聲稱的四個地區撤軍。烏克蘭也嚴正拒絕這些條件,表示這就等於投降。烏克蘭則表示,拒絕普丁過往提出的和談條件,並強調澤倫斯基所提出的「勝利計劃」,也就是烏克蘭依賴西方的軍事支援,以達成烏克蘭的目標,目前雙方的立場依然僵持不下。
士兵數日內現身烏克蘭戰場 澤倫斯基:被迫在歐洲對抗北韓
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6日晚間表示,警告北韓士兵可能在未來數日出現在俄烏戰場上,這些北韓士兵會與俄羅斯共同作戰。澤倫斯基也哀怨表示「烏克蘭被迫在歐洲對抗北韓士兵」。根據《基輔獨立報》報導指出,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正越來越依賴北韓作為盟友,隨時可能將北韓士兵派往戰場對抗烏克蘭。」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推測,北韓部隊已在前往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Kursk)的途中,以協助莫斯科應對烏克蘭自8月展開的攻勢。澤倫斯基於25日表示,俄羅斯可能於27至28日派遣北韓士兵至戰區。據稱這些士兵正在俄羅斯東部的五個軍事訓練場接受訓練,地點包括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卡(Ekaterinoslavka)、克尼亞澤-沃爾孔斯科耶(Knyaze-Volkonskoe)、謝爾蓋耶夫卡(Sergeevka)、烏蘇里斯克(Ussuriysk)和烏蘭烏德(Ulan-Ude)。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雖然美國官員尚未證實南韓媒體關於北韓士兵將直接參戰的報導,但美方估計北韓部隊數量可能達數千人。報導中也提到,美方和南韓兩國對北韓派兵的數字估計略有不同。美國官員曾推測約3000名北韓士兵正在俄羅斯受訓,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總數可能增加。南韓情報機構則向國會表示,預計到12月北韓駐俄部隊可能達1萬人,基輔方面則稱已有近1.2萬名北韓士兵赴俄,其中包括500名軍官與3名將領。澤倫斯基表示,隨著北韓參戰的風險增加,戰爭有可能擴大,他呼籲西方盟國必須加強支持烏克蘭的決策。澤倫斯基強調「國際社會完全有能力阻止戰爭擴大,僅有抽象的言辭無法達成,必須採取具體行動。」此外,南韓總統尹錫悅也在24日表示,考慮到北韓的軍事活動日益增多,南韓可能重新檢視其禁止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的政策。目前南韓現行法律禁止政府向衝突地區輸出武器,但由於俄羅斯和北韓的軍事合作愈加密切,首爾多次暗示政策可能出現變動。
伊朗、敘利亞首都凌晨驚傳爆炸聲 以色列證實「精準打擊」
今(26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蘭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出多起爆炸聲,據《CNN》報導,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對伊朗軍事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此行動被視為對伊朗先前多次攻擊的報復。根據美國官員透露,美方知悉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強調這是以色列的自衛行動,並未針對伊朗核設施或油田,美國無意參與其中。以色列軍方在聲明中表示,過去數月伊朗持續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因此以色列「有權利也有義務」回應,並已全面動員防禦與進攻能力。伊朗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率先報導了德黑蘭西部的多起爆炸,其他伊朗媒體也證實此事,當局目前尚未發表正式聲明。以色列此次打擊被認為是回應10月1日伊朗發射180枚飛彈的行動,當時伊朗針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以報復以色列對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的「斬首」行動。雖然那次襲擊對以色列並未造成嚴重損害,但以色列國防部警告,將讓敵人「付出慘痛代價」。同一時間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也傳出爆炸聲,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SANA》報導,當局正在調查爆炸原因,並證實敘利亞防空系統曾攔截敵對目標。此外,有當地居民向《CNN》表示,她在凌晨被遠處的爆炸聲吵醒,並提到德黑蘭一整天有大量伊斯蘭革命衛隊駐守。有多家外國媒體推測,這次爆炸可能是以色列報復伊朗的軍事行動之一。
以色列加強攻勢!真主黨首次支持停火
以色列已開始入侵及狂轟濫炸黎巴嫩,8日的軍事行動更擴大到黎巴嫩西南部。對此,黎巴嫩真主黨高級官員8日表示,真主黨支持旨在實現黎巴嫩停火的努力,這是該組織首次公開支持停火,且不以特拉維夫停止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為條件。據CNN的報導,黎巴嫩真主黨自去年10月8日開始向以色列開火,以聲援10月7日哈瑪斯的恐攻行動。真主黨先前曾表示,只有在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後,真主黨才會停止對以色列的攻擊。然而,以色列堅持要求真主黨將其與以色列的戰爭,與正在進行的加薩衝突區別開來。真主黨副總書記卡西姆(Naim Qassem)在紀念10月8日以黎衝突爆發1週年的演講中,沒有提到加薩停火是黎巴嫩實現停火的條件。這是自上個月末以色列擊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以來,卡西姆的第2次演講。近日以色列開始入侵及狂轟濫炸黎巴嫩,而真主黨也持續向以色列北部發射火箭。卡西姆在演講中表示:「我們支持黎巴嫩議會議長貝里(Nabih Berri)在實現停火旗幟下領導的政治努力。一旦停火狀態確立且外交目標達成,所有其他細節都將被討論,並共同做出休戰決定。」然而,黎巴嫩外交部長哈比卜(Abdallah Bou Habib)上週向CNN透露,納斯魯拉生前已同意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其他盟友,在上個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呼籲的臨時停火。結果不久之後,他就被以色列擊殺。不僅如此,美國官員還告訴CNN,拜登政府並沒有積極嘗試恢復該停火協議,而且基本上已放棄試圖塑造和限制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入侵,或是針對伊朗的行動。儘管同意停火談判,但卡西姆8日的演講大部分都帶有強硬的語氣,他聲稱真主黨已準備好且有能力繼續對抗以色列,「如果敵人繼續入侵,那麼戰場將是決定性的,這個戰場屬於我們。」
21歲雅茲迪女性被囚10年獲釋! 她遭伊斯蘭國擄走又賣到加薩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2014年8月攻入伊拉克北部「雅茲迪人」(Yazidi)聚居的村莊,命令村民改信伊斯蘭教,並在幾天內殘殺數百名男子,俘虜了大批婦女和兒童,將他們當做奴隸販賣,如今,一名遭囚禁10年的雅茲迪女性獲救,根據以色列官方表示,他們在加薩走廊的一場行動中,救出這名現年21歲的女子,並讓她返回伊拉克與家人團聚。21歲的希多終於與家人團聚。(圖/翻攝X、紐約郵報YT) 從社群平台影片可見,21歲的女子希多(FawziaAmin Sido)返回伊拉克家鄉後,開心和前來迎接的家屬相擁而泣,根據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2014年,當年還是11歲的希多在家中被伊斯蘭國成員俘虜,並且很快被賣到加薩,在那裡渡過10年監禁生活,而以色列再3日宣布,在加薩走廊的行動中,他們救出這名遭囚禁10年的女子。根據報導,以色列、約旦和伊拉克都參與這場救援行動,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伊拉克官員先前已與希多聯繫數個月,並把她的資訊傳遞給美國官員,不過因為以巴衝突的關係,導致在過去4個月的多次營救行動都失敗,目前仍不清楚希多如何獲釋,而美國國務院僅回應,希多能回到伊拉克,是因為綁架者最近被殺害,因此她得以返國。據了解,雅茲迪人是生活在伊拉克北部的少數民族,擁有古老而獨特的宗教信仰,2010年代中期慘遭伊斯蘭國種族滅絕,2014年超過6000人被擄走,不是當成性奴就是被訓練成童兵。報導稱,伊斯蘭國位於敘利亞拉卡(Raqqa)的大本營內,當初有大批雅茲迪婦女受困,隨著拉卡被收復,恐怖分子們在逃離前出售這些被奴役的雅茲迪婦女和女童,儘管約有3500人在接下來幾年獲釋,但估計仍有2600人下落不明,其中許多人恐怕已經身亡。21歲的希多終於與家人團聚。(圖/翻攝X)
美國即將提供台灣史上最大規模軍援 金額突破181億元
據多位國會助理和1名美國官員的說法,美國即將向台灣提供5.6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81.3億元)的軍事援助,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援助計劃。據Defense News的報導,美國政府將使用現有最快速的工具來向台灣提供援助,也就是軍援烏克蘭的模式,包括直接運送自己的庫存。這項5.67億美元的計畫已經獲得五角大廈的批准,目前正在等待總統簽署。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乎是去年發送的3.4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0.3億元)援助包裹的2倍。1名國會助理及1名官員透露,美國總統可能會在本月底本財年度到期之前批准這筆資金。據悉,此前尚未報導這項新的一攬子援助計劃。1名不願透露更多具體資訊的美國官員表示,這項軍事援助將為培訓、庫存、反裝甲武器、防空和多領域作戰意識提供資金,而且還包括美國和台灣抵禦中國更大規模軍事行動之「不對稱作戰」的關鍵:無人機。報導指出,美國政府的模糊表態是對台援助的典型特徵,由於其敏感性,美國官方很少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對此,五角大廈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都不願對此事進行評論,僅表示,根據政府的長期政策,美國保留支持台灣自衛的權利。台灣駐美代表處發言人則在聲明中回應:「我們對此事不予置評」,僅表示台灣將持續增強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密切合作,積極維護台海和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為了加快對台灣的支持,美國國會授權政府每年向台灣提供最多價值10億美元的庫存——這比之前的軍售援助更直接地表明了美國的支持。也就是說,國會沒有向五角大廈提供實際預算,而且該部門一直不願意交付它無法更換的設備。去年,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就國務院和白宮成員支持的一攬子援助計劃進行了辯論後,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暫停了對台灣的任何進一步援助。報導續稱,這筆資金將於4月到位,當時國會撥款19億美元用於補充美國向印太地區國家的軍事庫存。此後,五角大廈領導人一直在計劃如何使用這筆資金,其中大部分將流向台灣。據多位官員透露,目前即將獲得批准的一攬子計劃經過了幾輪修改。五角大廈最初計劃的金額較小,但美國政府多個部門在今年夏天的1次會議上,出現多位高級官員表示需要提高資金規模的呼聲,才導致這一數字擴大到5.67億美元。這位美國官員表示,五角大廈目前還在制定向台灣提供第3批援助計劃,政府計劃在1月份政府任期結束前完成該計劃。此外,4月的法案還包括為印太地區提供20億美元的長期安全援助,其中14億美元在今年夏天批准通過,將提供給台灣,儘管從未對外公開。本週,美國批准了價值2.28億美元的軍事裝備維修和備件銷售,使台灣正在等待交付的此類對外軍售金額上看1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076億元)。
駁斥美方有「疑賴論」 賴清德稱國際民主陣營愈站愈緊
總統賴清德1日表示,目前沒有出訪外國計畫,部分媒體操作美方對賴清德不放心、有「疑賴論」,也非事實。回顧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23年連續兩篇美國「疑賴論」的警告,先稱賴清德激進論述恐釀「美國擔憂賴清德將令兩岸緊張升溫」;再提因為賴清德領導的台灣恐將在美方與陸方中無法兼顧,只能朝「走入白宮」為目標,進而接連掀起美國「疑賴論」風波。此外,賴清德就職前也有匿名美國官員接受《金融時報》訪問直言,美國部分官員私下對於賴清德的表現非常緊張,畢竟賴清德根本沒有外交經驗,恐怕比前總統蔡英文更難捉摸,也遭外界視為是美方「疑賴論」的強烈警訊,對賴清德「難預測、不放心」。對此,賴總統回應,自己上任總統大約100天來,奠基於蔡英文過去8年打下基礎,並得力於副總統蕭美琴幫忙,既然美方肯定蔡總統的外交政策,自己也穩健延續,根本不會有「疑賴」問題。他說,在台灣一直艱難的國際處境下,如此外交成果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及,但相信穩健的步伐,國際間不會懷疑。賴清德指出,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近日也率團訪台,當時也盛讚自己「展現保護台灣人民的勇氣跟決心」,可見美方不會有「疑賴論」。他說,從兩岸議題談到外交策略,其實都展現自蔡政府以來,在外交事務上一脈相承、承先啟後的思維格局,國際社會也都公開對台表示支持。賴清德強調,在與民主陣營合作上,台灣也已經和美國為首的各國成立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等團體「民主陣營越站越緊」,他說。
為「習拜會」鋪路? 美媒:蘇利文下周訪中會晤王毅
美媒引述美國官員透露,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於下周首次訪中,並於27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舉行會晤。綜合港媒報導,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3名消息人士報導,蘇利文27〜29訪中國,期間將與王毅會談,預計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今年稍後可能舉行兩人最後一次會晤奠定基礎。美國白宮及中國外交部暫時未有回應。習近平與拜登去年11月曾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報到指出,拜登7月底宣布不尋求連任美國總統後,表示計劃在餘下任期花更多時間在外交事務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蘇利文的訪問是雙方為穩關係所做出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由於南海、台灣等問題、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和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等分歧,雙方關係仍緊張。報導引述美國官員稱,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台灣問題、與科技相關的國家安全政策,以及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美國還將對中國在南海對美國盟友菲律賓採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動表示擔憂。美官員預計,王毅將談及有關美國大選的問題。蘇利文則可能會說,他預計賀錦麗領導下的對中政策「將更具連續性,而非變化性」。這位官員還說,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拜登與習近平在明年1月美國總統離任前,進行最後一次接觸的可能性,並說,面對面會談「並非不可能」。他指出,兩位領導人都有可能出席11月的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和20國集團峰會。
賴政府上任後首批 金融時報:台高級官員秘密前往美國會談
《金融時報》獨家報導指出,台灣高級官員日前秘密前往美國華府地區進行會談,而這也是自賴清德今年5月就任台灣總統以來的首次此類訪問。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台灣高層外交官員本周正在美國華府地區進行秘密會談,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和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已在華府地區參與「特殊管道」會談。據悉,這種會談在美台之間已存在多年,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這項敏感對話保持低調,以避免激怒中國,直到2021年才因《金融時報》的報導而曝光,當時時任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率領台灣代表團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與美國官員會面。這次訪美是賴清德上任後,首批台灣高層官員的訪問行程。由於中國政府一向將賴清德視為「危險的台獨主義者」,擔憂他比前總統蔡英文更有可能推動台獨。報導指出,此次會談的細節和具體地點尚未公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和白宮都拒絕對此發表評論,這次會談的時機尤為敏感,因為北京正密切關注賴清德如何處理台灣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報導中也提到,一些美國官員私下對賴清德感到不安,認為他的外交經驗不足,可能比蔡英文更難以預測。而就在前一天,美國媒體披露總統拜登在今年3月調整了美國的核戰略,以應對中國的核擴張。對此,中國外交部於21日表示「嚴正關切」。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前資深主任、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麥艾文指出,這個特殊管道是當今全球政壇最敏感、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尤其在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加壓力加劇的情況下,美台之間的清晰、穩定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CNN:伊朗考慮放棄報復以色列!以換取加薩停火談判
伊朗報復以色列的行動在即!但伊朗新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近日卻傳出懇求該國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不要直接攻擊以色列,以免帶來毀滅性後果。如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辦公室也聲稱,已同意於本月15日恢復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停火談判。據CNN的報導,在哈瑪斯領導人哈尼亞(Ismail Haniyeh)遭到刺殺後,伊朗為了外交掩護,以擺脫對以色列的倉促威脅,可能透過取消報復以色列,來換取加薩的停火談判,而這個結果更能讓德黑蘭宣稱,伊朗政府更關心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的平民性命,而不是一心只想著復仇。美國猶太裔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美國及其盟國已直接與以色列和伊朗溝通,「任何人都不應該讓這場衝突升級」,他還聲稱,停火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衝突的進一步升級皆可能危及停戰談判的進展。對此,裴澤斯基安也回應歐美國家要求德黑蘭保持克制,不要報復以色列的要求:「若美國和西方國家真的想防止該區域陷入全面戰爭,就應該立即停止出售武器及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如此才能迫使該政權停止其在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行動,並接受停火談判。」CNN分析,目前更加棘手的是,哈瑪斯在哈尼亞遇刺身亡後,換上了去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的主要策劃者辛瓦爾(Yahya Sinwar)擔任領導人,這將讓停火談判變得困難重重。再加上納坦雅胡雖然表面迎合談判,但又不斷升級戰事。1名美國官員和1名西方情報官員則告訴CNN,他們目前對伊朗在黎巴嫩的代理人真主黨(Hezbollah)可能採取行動報復以色列的擔憂,遠比伊朗還嚴重。據悉,黎巴嫩真主黨中最資深的指揮官蘇克爾(Fuad Shukr),7月30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遭以色列空襲炸死。但若黎巴嫩真主黨真的攻擊以色列,特拉維夫對真主黨的報復可能又會把伊朗和美國都拖下水,導致區域緊張局勢再度升級。
哈瑪斯領導人並非死於導彈! 《紐時》驚爆「暗殺內幕」
巴勒斯坦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Hamas)領導人哈尼亞(IsmailHaniyeh),在7月30日參加完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隔天凌晨,於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的招待所,遭1枚導彈擊中身亡。如今《紐約時報》卻聲稱,哈尼亞並非死於導彈攻擊,而是被2個月前就安裝在客房的爆炸裝置炸死的。哈瑪斯領導人哈尼亞於當地時間7月31日凌晨遇襲身亡。在暗殺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國際媒體紛紛猜測以色列是用無人機或飛機上發射的導彈,擊殺了哈尼亞,因為以色列也曾在今年4月19日透過導彈襲擊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然而,導彈擊殺的說法引發一些專家的質疑,例如:以色列如何再次避開伊朗的防空系統,對該國的首都進行如此明目張膽的空中打擊?如今《紐約時報》也援引2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成員、5名中東官員,以及1名美國官員的說法指出,導致哈尼亞死亡的,其實是一個被祕密安裝在德黑蘭招待所的爆炸裝置。5名中東官員聲稱,該爆炸裝置是大約2個月前被偷運進去的,此後一直被安裝在裡面。這處招待所位於德黑蘭北部的一個高檔社區內,由IRGC負責營運及駐守。5人還表示,在哈尼亞確認了自己的房間後,炸彈就被遠端遙控引爆,並導致哈尼亞及1名保鏢身亡。另2名IRGC成員則透露,爆炸震動了整棟大樓,炸破了幾個窗戶,並導致部分外牆倒塌,在他們分享給《紐約時報》的1張建築物照片中,也能明顯看到毀損痕跡。據悉,哈尼亞一直以來都住在哈瑪斯位於卡達的政治辦事處,直到人在伊朗才被暗殺。這些中東官員聲稱,哈尼亞以前訪問德黑蘭時就曾經多次入住該間招待所,因此這些官員都不願透露姓名,尤其這些資訊牽涉到哈尼亞遇刺的敏感細節。報導補充,伊朗官員和哈瑪斯皆在7月31日指控以色列需對此暗殺事件負責,而幾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也得出相同結論。對此,以色列尚未公開承認犯行,但據5名中東官員的說法稱,以色列情報官員在暗殺事件發生後立刻向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府通報了行動細節。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事後卻聲稱,美國不僅不知情,也沒有參與此次的暗殺行動。針對該起刺殺事件,3名伊朗官員坦承,存在這種安全漏洞,不僅是伊朗情報和國家安全部門的「災難性挫敗」,更是IRGC的奇恥大辱,尤其那棟大樓是IRGC的休憩場所,平常也會舉行祕密會議,或是接待像哈尼亞這樣的重要賓客。至於炸彈是怎樣被藏進招待所的目前不得而知。這些中東官員透露,暗殺的準備工作可能耗費數個月的時間,而且需要對建築物的內部動線進行大量的觀察和監控。2名IRGC成員也承認,他們不知道炸彈是如何,以及何時被安裝在客房裡的。報導指出,暗殺事件有可能在中東引發新一輪的暴力衝突,並打亂正在進行的加薩走廊停戰談判,尤其哈尼亞一直是參與停火談判的主要代表之一。
納坦雅胡訪美演說「近半數民主黨議員缺席」 破萬示威者湧向國會山莊抗議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於美東時間24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導致多達1萬名示威者湧向國會山莊,呼籲以色列結束其在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行動,抗議民眾還降下了華盛頓特區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外飄揚的美國國旗,並將其丟在地上點燃。與此同時,他們更展示出1尊嘴巴噴出鮮血的拜登惡魔雕像,並在火車站外的其它雕像上噴漆,寫下「哈瑪斯來了」、「猶太復國主義者都是混蛋」等口號。對此,戴著防毒面具、手持防暴盾牌的國會警察(Capitol Police)稍晚也向車站外的示威民眾噴灑辣椒水,並逮捕了數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圖/達志/美聯社)綜合美聯社、每日郵報的報導,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暴行已屠殺超過3.9萬名巴勒斯坦人,因此在納坦雅胡發表演說之前,一些示威者試圖阻擋他進入國會山莊,但遭到警察驅散。於是抗議者又徒步穿越國會山莊社區附近的幾個街區,並聚集在附近的聯合車站前。(圖/翻攝自X平台/Andrew Leyden)抗議者降下了車站外飄揚的美國國旗,並將其丟在地上點燃,同時還升起了巴勒斯坦國旗。甚至有一群來自巴爾的摩的藝術家,展示了一座巨大的美國總統拜登的紙製雕像,只見它的雙手沾滿鮮血、拿著飛彈,頭上還長著惡魔角,象徵他軍援以色列的暴行。與此同時,當大火燒毀了另1尊納坦雅胡的紙製雕像時,眾人更群起歡呼;示威群眾也在航海家哥倫布的紀念碑上進行各種塗鴉,並寫下「哈瑪斯來了」、「自由加薩」等口號。(圖/翻攝自X平台/Andrew Leyden)對此,警方表示:「西北第一街和憲法大道的部分人群開始變得暴力。人群沒有遵守我們的命令,離開警戒線。我們正在向任何試圖違法穿越界限的人使用辣椒水。」在聯合車站外,至少有4名抗議者被警察戴上手銬並帶走,其他抗議者則高喊著:「放開他們!」另一頭,當納坦雅胡正發表演說到一半,6名身穿黃色T卹、寫著「立即達成停火協議」等口號的民眾被警方帶出了眾議院的旁聽席。對此,國會警察也在X平台上發文指出,6名「擾亂」納坦雅胡演講的人已被帶出眾議院旁聽席,並隨即遭到逮捕,「擾亂國會並在國會山莊內示威是違法的。」國會警察還補充,美東時間23日,大約有200人因闖進國會山莊的「坎農大廈辦公大樓」(Cannon House Office Building)靜坐抗議而被逮捕。但組織這場抗議活動的美國反錫安主義猶太左翼組織「猶太和平之聲」卻表示,被捕的人數遠不止這些,其中包括數名猶太教宗教導師拉比(Rabbi)。報導補充,由於美國大選將近,為了避免喪失左翼進步派及少數族群的選票,近一半的國會民主黨人缺席了納坦雅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選擇與其切割,其中包括本應主持參議院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她聲稱這場演說與她的日程安排發生衝突。此外,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民主黨參議員德賓(Dick Durbin)也沒有出席。同樣抵制這場演說的紐約州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甚至還痛批納坦雅胡是加薩血腥衝突中的「戰犯」。不過1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卻表示,拜登和納坦雅胡預計將於25日會面,現任副總統賀錦麗預計也會在當天與與納坦雅胡單獨面談。而全面力挺納坦雅胡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則在「真相社群」平台上發文聲稱,他將在26日與以色列總理會面。
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 NATO峰會稱基輔入盟之勢「不可逆轉」
前挪威首相、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於美東時間10日在美國首都舉辦的北約峰會上發表聲明,強調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不可逆轉」之勢,更聲稱該軍事同盟對基輔的承諾「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據《基輔獨立報》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0日指出:「北約盟國發出了強烈的訊號,那就是我們確實希望烏克蘭加入,也正在與基輔合作以實現該目標。我們與烏克蘭達成的一攬子協議、長期承諾、更多武器的交付(包括更多F-16戰機),以及雙邊安全協議,都構成了加入北約的橋樑,這些具體行動將使烏克蘭更接近會員國資格。」在北約成員國10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NATO也確定了烏克蘭「實現歐洲-大西洋全面一體化的不可逆轉道路,包括加入北約」。北約盟國強調,在峰會與「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上所做出的任何決定,以及盟國正在進行的行動,皆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聯合聲明中寫道:「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烏克蘭與NATO的互通性和政治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歡迎烏克蘭自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2023 Vilnius Summit)以來,在民主、經濟和安全改革方面取得的具體進展。當盟國同意,且烏克蘭滿足這些條件和要求時,我們就能邀請烏克蘭加入該聯盟。」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歡迎北約盟友進入白宮。(圖/達志/美聯社)不過與此同時,在與美國國會議員舉行的1場小組討論中,民主黨參議員沙欣(Jeanne Shaheen)也坦承,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之際,「不可能加入北約」,「我認為目標是為加入北約提供一座橋樑,這是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之安全協議的一部分。」在北約峰會的前幾天,北約盟國才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最低400億歐元基準資金的計劃,並在德國設立1個新的軍事指揮部以訓練和強化烏克蘭軍隊,同時更進一步提供防空承諾。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表示,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將在基輔任命1名新的北約高級代表,以「深化烏克蘭與該聯盟的機構關係,並作為北約與烏克蘭高級官員接觸的據點。」基輔過去曾表示,希望今年的北約峰會能針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發出更明確的訊號。對此,美國官員則明確表示,該國不太可能收到正式邀請。負責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事務的烏克蘭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Olha Stefanishyna)聲稱,合作夥伴向基輔保證,該場峰會將確定烏克蘭在NATO中的具體地位,即烏克蘭不可逆轉性地入盟路線圖。
日圓逼近160關卡 日銀警告:必要時「24小時」干預匯市
隨著日圓進一步跌向160關卡,接近年內低點,被徹底逼至「牆角」的日本政府也不得不發出了史上罕見的嚴厲警告。日本財務省副大臣神田真人今(24日)表示,日本政府已做好了在必要時24小時整天干預外匯市場的準備。這位日本最高級別的外匯事務官員稱,如果貨幣過度波動,就會對國民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一旦日圓出現基於投機的過度波動,我們準備採取適當行動。」神田也指出,全球政府每天都會就包括貨幣波動在內的廣泛問題相互聯繫。他表示,美國對日本的干預行動沒有意見。對美國官員來說,最重要的是透明度。此前,美國財政部在上週四(20日)發布的半年度貨幣報告中,將日本添加到了匯率操縱的「觀察名單」中。在最新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將矛頭對準了日本龐大的雙邊貿易和經常帳盈餘,不過並沒有對其今年4月和5月的干預行動過多指責。美國財政部在其半年度外匯交易報告中指出,他們期望在大型、自由交易的外匯市場上,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經過適當的事先磋商,才能進行干預。日本在外匯業務方面是透明的。事實上,就在神田日內發表上述最新演說之際,日圓匯率已進一步逼近了1美元兌160日圓的整數大關水準。此前,美元兌日圓在4月29日曾一度跌至160.17的逾30年最低點,當時便曾引發了日本當局的外匯干預行動。除了外匯干預外,不少業內人士目前預計,日本銀行還可能在7月議息會議上祭出「升息與縮減購債」的緊縮政策組合拳。日本銀行在本月的貨幣政策聲明中已表示,目前持續執行3月確定的長期公債購買方針。其後,為使金融市場的長期利率形成機制更加自由化,央行將減少國債購買,並在7月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未來一到兩年間具體的減少購債計畫。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來日圓急跌,增加日本再次干預市場的可能性,大批散戶交易員似乎也在押注日圓可能從低點開始反彈。東京金融交易所的數據顯示,自5月中旬以來,在那些日本個人投資者的期貨合約中,日圓兌美元的看漲合約一直在增加。
不給拜登面子!納坦雅胡殺紅眼:不會接受任何加薩停戰協議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23日受訪指出,他對哈瑪斯(Hamas)即將釋放部分人質的協議持開放態度,但他也重申,他不會同意任何要求以色列停止加薩戰爭的協議,儘管美國先前聲稱,以色列提出的談判方案將成為停戰的主要途徑。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納坦雅胡23日接受「第14頻道」(Channel 14)採訪時宣稱:「我們的目標是救回俘虜,並連根拔起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政權。」然於,目前正有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持續發起示威遊行,要求納坦雅胡及其政府提前舉行選舉,並與哈瑪斯達成釋放人質的協議。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提出1項停火協議,該協議規定,雙方將停戰6週,且哈瑪斯必須釋放部分以色列俘虜,以交換以方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儘管美國官員堅稱該提案是以色列提出的,但包括納坦雅胡在內的多位以色列官員,已揚言戰爭直到哈馬斯被完全消滅之前都不會停止,也拒絕公開支持上述停火方案。目前正有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持續發起示威遊行,要求納坦雅胡及其政府提前舉行選舉,並與哈瑪斯達成釋放人質的停火協議。(圖/達志/美聯社)納坦雅胡還告訴「第14頻道」,以色列對加薩南部靠近埃及的邊境城市拉法(Rafah)的「猛烈軍事攻擊」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終戰,僅代表拉法的激烈戰爭階段將告一段落。」據悉,這是以哈衝突以來,納坦雅胡首次接受以色列媒體採訪。此外,納坦雅胡又再次拒絕了由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接替哈瑪斯治理加薩走廊的想法,「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是希望與當地巴勒斯坦人一同建立文職政府,也許再加上中東地區周圍國家的外部支持,以管理人道主義援助等加薩地區的民政事務。」此話一出,意味著以色列將實際侵占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而且不可能撤軍。納坦雅胡還指出,以色列部隊很快就會部署到與黎巴嫩接壤的北部邊境,但這是出於「防禦目的」,「加薩的緊張局勢結束後,我們就有可能把部分兵力調往北部。」《美聯社》日前也分析,納坦雅胡始終不願停戰的主因,在於他若這麼做,他和他的政治夥伴就會被趕下台,因為納坦雅胡政府的民調在國內已岌岌可危,其反對者也痛批,納坦雅胡更關心的是繼續掌權,而不是以色列的國家利益,但他本人卻極力否認這項指控。據加薩走廊衛生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已有至少37598名巴勒斯坦平民死於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另有超過86032人受傷、85%的加薩人口被迫流離失所。對此,聯合國國際法院(ICJ)也在今年1月發布了1項臨時裁決,命令以色列停止其種族滅絕行為,並採取措施確保加薩平民能獲得人道主義援助。接著ICJ又在5月24日做出裁決,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針對加薩走廊南部邊境城市拉法的軍事行動,同時要求以色列即刻從加薩撤軍。
回應美英法挑釁威脅 普丁下令軍演中練習部署「戰術核武」
俄羅斯國防部6日指出,在受到法國、英國和美國發出的挑釁威脅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已下令駐紮在烏克蘭附近的南部軍區飛彈部隊和海軍部隊,在軍演中練習部署「戰術核武」,以嚇阻對手。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一再警告核風險不斷上升。美國稱須認真對待這些警告,但美國官員說,他們仍未看到俄羅斯的核態勢有任何變化。在俄核言論升級之前,西方連幾周發出「要干預烏克蘭衝突」的訊息。法國總統馬克宏最近告訴《經濟學人》,他絕對信守承諾,若事態發展到緊要關頭,他將派兵介入烏克蘭。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則在訪烏時指出,烏克蘭可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情況下,使用英國提供的飛彈,包括向俄羅斯領土發射目標。法英2國的言論招來俄方譴責。據《路透》和《每日郵報》報導,俄國防部6日指出,俄參謀總部已啟動南部軍區飛彈部隊和海軍部隊聯合軍演的準備工作。這次演習由普丁下令進行,將測試非戰略核力量執行戰鬥任務的準備情況。此次飛彈演習目的,旨在維持部隊作戰態勢、確保俄國領土完整和主權,也是對一些西方官員針對俄羅斯的煽動性言論和威脅的回應。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表示,西方向烏克蘭派遣北約士兵的言論,相當於「新一輪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這是史無前例的,當然需要特別關注和採取特殊措施」。另外,俄外交部無任所大使馬什科夫( Grigory Mashkov)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我們現正處於公開對抗階段,我希望這不會導致直接武裝衝突。」他說,現在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加強國家防禦能力,包括建立飛彈庫,以阻止任何潛在敵人測試俄國實力」。他補充說,鑑於他所說的西方威脅日益成長以及大多數類型飛彈的技術進步,俄羅斯還需做更多事情。據了解,作為新嚇阻行動的一部分,俄國委託了著名的政治學家卡爾加諾夫(Sergey Karganov)探索擊退西方入侵的途徑。卡爾加諾夫是普丁及其前任葉爾欽的長期顧問,這位71歲的老人目前擔任俄國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
被伊朗攻擊…以色列「傳統上零容忍」 近日必回擊
伊朗首次直接對以色列領土發動攻擊後,世界各國領袖紛紛敦促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採取可能加劇中東地區局勢緊張和不穩定的政策。以色列戰時內閣14日晚召開國安會議,據稱,贊成對伊朗進行反擊;但在回應的時間和規模上存在分歧。專家則認為,以色列的現實迫使鷹派總理尼坦雅胡「不能不做出反應」。聯合國安理會14日召開緊急會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警告各國不要報復伊朗,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高,他稱世界禁不起更多的戰爭。在會上,以色列與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互控對方是中東和平的主要威脅,各自呼籲向對方實施制裁。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求安理會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並「趁早對伊朗實施一切可能的制裁」。七大工業集團(G7)領導人也舉行視訊會議,會後聯合聲明稱,伊朗的行為進一步加劇地區不穩定,並有可能引發無法控制的局勢升級,「我們隨時準備採取新一輪措施,對破壞該地區穩定的新行動作出反應」。美國官員稱,G7領導人討論到協調一致對伊朗進行制裁之事,但各方在某些措施上仍存在尚未克服的障礙。至於以色列戰時內閣結束了數小時的國安會議,未就如何回應伊朗襲擊作出決定,但預計將在短期內重新開會。戰時內閣成員甘茨在聲明中說,以色列將「以適合我們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讓伊朗付出代價」。以色列總統赫佐格接受CNN採訪時也說,以色列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其襲擊「必須得到相應回應」。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勒納則對媒體表示,軍方向政府提交了「一系列廣泛的選項」。他稱,以軍的回應可能是「進行打擊或不進行打擊」,而「這兩者之間還有許多不同的情況」。勒納表示,以國政府將在15日當天或接下來的幾天內「決定下一步行動」,並強調不能因為以色列成功攔截了大部分飛彈,就輕視伊朗的襲擊。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國不願捲入衝突等因素,以色列可能會推遲對伊朗的反擊,但也很難「忍氣吞聲」,或採取有限報復措施。法媒則引述安全顧問歐德宏指出,「當以色列國土遭他國攻擊時,傳統上均採取零容忍政策。」他說,以色列若要避免情勢進一步惡化,必須控制自己只能襲擊符合慣例的地點,例如飛彈據點或無人機工廠。
伊朗被疑打假球!精心策畫失敗攻擊
伊朗13日晚間首度從本土以飛彈和無人機攻擊以色列,但從放話報復到實際行動,前後經過超過10天,而伊朗的這些空中武器也大都遭攔截。美媒分析認為,伊朗這番攻擊係經過刻意設計,目的是把場面做很大、傷亡減至最小,做好宣傳,但不致升級局勢。 CNN解析,伊朗這次空襲以色列似乎是「安排好要失敗」,圖為以色列發射鐵穹反導系統。(圖/路透)伊朗外長阿布杜拉希安14日表示,伊朗在發動攻勢前的72小時曾知會鄰國與美國。土耳其、約旦及伊拉克皆證實這說法。一名約旦官員說,在攻擊發生前,伊朗不僅先通報約旦,還告知攻擊目標和所用武器。土耳其外交部說,在伊朗發動攻擊前,土方與伊朗和美國均有過溝通,作為中間人傳話。一名美國官員則否認,稱伊朗僅在攻擊展開後,才經由瑞士告知美方他們正在發動攻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伊朗此次襲以係精心設計,一夕之間就收場。策畫這項任務著實不容易,因為有超過300個空中武器要飛越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鄰國上空,例如約旦和伊拉克,而兩國境內都有美軍基地。據CNN形容,伊朗這次襲以似乎是「安排好要失敗」。伊朗本土距離以色列約1600公里之遙,以方可以預測伊朗無人機要經過約6小時才會到達,何況伊朗還事先向鄰國預警,等於是自己剝奪突襲的優勢,這顯示伊朗不過是做了一場「煙火秀」,象徵意義居多。紐約智庫「以色列政策論壇」分析師柯普洛(Michael Koplow)則向《紐約時報》指出,伊朗給足了以色列時間應對攻擊,可能表明德黑蘭仍然相對克制,只尋求表面做出重大回應,同時避免局勢大幅升溫。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14日晚間報導,雖然以色列內閣成員就反擊伊朗達成共識,但在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與美國總統拜登14日通話後,反擊行動「在最後一刻被取消」。據稱,拜登表明美方不會參與,且反對以方以任何方式向伊朗發動反擊。伊朗對以色列的攻擊並未對油價產生太大影響,反映市場推測這場衝突有受到抑制。北海布倫特原油15日盤初僅上漲0.7%、至每桶91.05美元,隨後一度跌破90美元。金價一度大漲超過1%,隨後亦漲幅收斂。
以色列總理通話後做這決定 拜登:美國不會參與以色列攻擊伊朗的行動
伊朗於當地時間13日晚間發動大規模空襲以色列,雖無明顯造成人員傷亡,但還是引發聯合國關注。外媒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中表明,美國不會參與針對伊朗的任何進攻行動。根據CNN報導,美國官員表示,拜登與尼坦雅胡通話時表明,美國不會參與針對伊朗的任何進攻行動,拜登認為周六是一場勝利,因為伊朗的襲擊基本上沒有成功,美國評估,以色列境內沒有遭受重大損害。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指出,防止大規模損害的能力證明了以色列的軍事優勢,也證明了伊朗並不是他們聲稱的軍事強國,「這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真正證明了以色列的軍事優勢,同樣重要的是,他們的外交優勢,他們在該地區有朋友,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有願意幫助他們的朋友。」另一名官員則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要求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在對伊朗襲擊做出任何可能反應之前通知美國。儘管美國官員向同行強調,如何應對伊朗的最終決定取決於以色列,拜登仍試圖防止衝突進一步升級。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曾考慮在隨後的周日上午對伊朗實施報復性攻擊,不過在尼坦雅胡和拜登通話以後,這一項行動中止。另根據《耶路撒冷郵報》報導,談話重申美國對以色列安全利益的堅定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