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關係
」 美國 台灣 中國 蔡英文 拜登幻象飛官墜海獲救 李彥秀:賴清德總統應該硬起來
空軍新竹基地一架幻象2000戰機10日晚間失事墜海,飛行員幸運獲救生還。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11日表示,不能將國防安全與戰士生命寄望在一次又一次「幸運之神」的眷顧之上,民進黨號稱美台關係「史上最好」,但採購先進戰機進度不如預期,甚至頻傳軍購交貨延宕的問題,呼籲賴清德總統應該硬起來。李彥秀提到,10日晚間一架幻象2000戰機疑似失去動力,中校飛官謝沛勳緊急跳傘,平安獲救,台灣人民除同感開心外,也由衷的敬佩用生命保疆衛土,守護台灣的國軍戰士。給予2300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提供20萬國軍戰士精良的武器配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政府的義務。李彥秀指出,幻象戰機自1997年交機以來,共計發生9起重大事故,造成5名飛官不幸殉職。兩岸情勢嚴峻,空軍又是第一線應變與接戰的軍種,「幻象2000-5」(Mirage 2000-5)戰機已服役27年,是我國3型「二代戰機」(另兩型為F-16及IDF經國號)中唯一沒有升級的機型,只能持續進行幻象「延壽」,加上日常訓練及海峽中線的應變,維修以及操練的壓力,恐怕早已超出可負擔的範圍。李彥秀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賴清德與民進黨政府的決心,民進黨號稱美台關係「史上最好」,台海和平安全也符合美國利益,但是,國軍採購先進戰機、武器與裝備的進度卻遠不如預期,甚至頻頻傳出軍購交貨延宕的問題,「賴清德應該要硬起來!」請賴政府全力提供國軍精良的裝備、優良的訓練,降低演訓時意外,才能有效維持戰力。
美智庫示警「中國恐不戰接管台灣」 計畫在2028大選前「分4階段進行」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後發表了前所未有的強硬主張,加劇了大陸與台灣之間潛在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出於對此事的擔憂,華府的智庫專家也示警,中國有可能在不訴諸戰爭的情況下「接管」(take over)台灣。根據他們所謂的「戰爭遊戲」(war-game)的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可透過反覆且低強度的軍事威脅,以在台灣內部形塑談和避戰的輿論,並慢慢分化美台關係,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據《朝鮮日報》的報導,與保守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關係密切的獨立非營利性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以及受通用動力、雷神技術公司等多家美國國防承包商資金援助、專門研究軍事戰略的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近期發布了1份長達115頁的聯合報告,並提出了上述論點。AEI和ISW指出,他們試圖站在北京當局過去1年的視角和觀點,以「戰爭遊戲」的兵棋推演形式,進行假設性的情境模擬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報告也示警,北京的最終目標是與台灣簽署「和平協議」,並建立一個政府機構,例如「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Peaceful Cross-Strait Commission),以獲得對該島的實際控制權。報告還提及,北京可能會從2024年5月賴清德就職後,到2028年選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分4階段實施「不戰治台」(Taiwan domination without war)的戰略,具體的情境模擬如下:第一階段:製造混亂和動盪明年年底,中國將封鎖台灣周圍的海空運路線、切斷海底電纜及進行電子作戰,使台灣社會瀰漫恐慌情緒。在中國非和平手段的介入下,無預警斷水斷電恐會導致台灣內部民怨四起,並使民進黨政府的支持率下降。這一階段旨在形塑公眾輿論,使民眾認為賴清德的反華立場激怒了北京,且增加了台灣的生存風險。第二階段:破壞美台關係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國近年也試圖透過台灣來削弱中國,因此北京將會在輿論上,試圖塑造「台海危機是由美國引發,而不是中國主動促成」的觀點,激起台灣人的反美情緒。此外,包括TikTok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也將助長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情緒,使美國人民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他國衝突的干預,而這種孤立主義立場,正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不謀而合。第三階段:提高軍事威脅強度第三階段包括逐步增加軍事威脅的強度,例如海上封鎖,同時在台灣島內傳播「與中國談判實現和平」的主張。與此同時,北韓及俄羅斯很有可能會在此階段進行核試驗或軍事挑釁,以分散韓國和日本等鄰國對台灣問題的注意力。第四階段:建立實際控制權一旦在台灣和美國國內成功形塑出「與中國和平共處,將對台灣更好」的輿論,中國就會進入第四階段,也就是與台灣的新任總統簽署和平協議,並成立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以確立中國對台灣的實際控制權。該報告還將此情境與1997年的香港回歸進行比較。報告補充,北京計劃在美國及其印太盟友的默許下,挫敗台灣內部所謂的「分離主義者」,並將權力移交給會完全遵守「和平協議」內容的親中國政治人物。報告還示警,「如果美國政府僅專注在為中國可能發起的武力犯台做準備,恐無法充分應對北京目前正在採取的『結合高強度和低強度戰術』的『混合脅迫戰略』。」 據悉,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AEI高級研究員及美國安全分析師布魯門撒爾(Dan Blumenthal),事後也與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美國印度裔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討論了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以及美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大陸環台軍演剛結束 AIT宣布眾議院外交委員主席率團訪台
大陸環台軍演剛結束,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天宣布,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麥克.麥考爾26日至30日率團訪問台灣。代表團同行議員包括金映玉、喬.威爾森、吉米.帕內塔、安迪.巴爾以及克莉絲.胡拉漢 等人,將來台討論美台關係、區域安全等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此次代表團成員來自跨黨派,AIT指出,麥克.麥考爾(Michael McCaul)屬於共和黨,曾任聯邦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並自第118屆國會議期起,擔任負責審議外交相關法案的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成為第一位擔任該職務的德州人。在進入國會之前,麥考爾曾任美國德州西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的反恐和國家安全主管,領導聯合反恐工作小組,負責偵測、遏止和預防恐怖主義活動。麥考爾還曾在聯邦參議員約翰.柯寧(John Cornyn)任德州檢察總長時擔任副檢察長,並曾在華盛頓的美國司法部廉政處(Public Integrity Section)擔任聯邦檢察官。代表團同行的眾議員中,金映玉(Young Kim)、喬.威爾森(Joe Wilson)、安迪.巴爾(Andy Barr)屬於共和黨;吉米.帕內塔(Jimmy Panetta)、以及克莉絲.胡拉漢(Chrissy Houlahan)為民主黨。AIT表示,此國會代表團將與台灣資深領袖及公民社會成員會面,討論美台關係、區域安全,貿易與投資,以及其他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台灣大選為何重要? BBC:成為美中爭奪權力關鍵導火線
2024台灣總統大選定於1月13日投票。投票時間由上午8點至下午4點為止,這場大選也備受國際關注,外媒像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都能看見大選的消息,其中,BBC首頁可以看到台灣大選的新聞,被設置成不斷更新,分析更指出這場選舉攸關台灣與中國的局勢,並指無論誰當選總統,都將塑造北京和華府的關係,而台灣則是成為雙方在該地區爭奪權力的關鍵導火線。BBC分析這場選舉攸關台灣與中國的局勢,並指無論誰當選總統,都將塑造北京和華府的關係,而台灣則是成為雙方在該地區爭奪權力的關鍵導火線。(圖/CTWANT攝影組)根據報導,這場選舉在週六決出勝負,主要競爭者是執政的民進黨和反對黨國民黨以及民眾黨, 報導還指出,中國問題一如既往地籠罩著今年的競選,無論誰當選總統,都將塑造與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台灣是他們在該地區爭奪權力的關鍵導火線。除此之外,台灣的大選也對鄰國以及日本等盟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些國家對北京在南海的侵略行動保持警惕。有鑑於中國的解放軍過去一年加大了對台灣的壓力,入侵次數創歷史新高,中國是這次選舉中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北京已經明確表示反對哪位總統候選人——賴先生正試圖讓其政黨史無前例地連續第三個任期。解放軍周五更表示「將粉碎任何台獨行動,並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大陸國台辦還警告台灣選民要「做出正確的選擇」,聲稱賴清德如果當選將進一步推動分裂活動。蔡英文。(圖/CTWANT攝影組)聲明指出,「他將繼續走挑釁『獨立』的邪惡道路……使台灣遠離和平與繁榮,更加接近戰爭與衰落」,由於北京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對該島擁有主權,但近年來在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領導下,兩國關係尤其惡化。蔡英文謹慎但堅定不移地捍衛台灣主權地位,導致中國暫停與台灣的正式溝通,北京表示,這是因為台灣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即相信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實現統一。特別是2022年,時任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情況變得更糟,憤怒的北京在台灣海峽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軍事演習,幾乎等同封鎖了台灣島嶼。同年,美國稱習近平加速了統一的時間表。這段期間,台灣和美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並從華盛頓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新武器。侯友宜。(圖/CTWANT攝影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外交部長王毅多次警告,必要時中國軍隊準備武力佔領台灣。 但許多專家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陷入困境時,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至少目前是如此。報導認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任何升級都有可能演變成更大、更危險的事件,不過華府尚未明確說明,如果中國發動攻擊,將採取何種形式提供支持,也不清楚美國在該地區最集中的日本駐軍基地是否會自行參戰,另外,美國也要考慮到境內也要舉行大選,若是川普再度贏得總統大位,美台關係很可能會發生變化,不過華府目前表示,國民黨獲勝可能會增強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但分析人士認為,賴清德擔任總統也讓華府感到擔憂。柯文哲。(圖/CTWANT攝影組)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台灣恐爆發戰爭,且將是毀滅性的,無論是造成人員傷亡還是對該島民主的打擊,更重要,若台海爆發戰爭甚至會重創全球經濟,每年全球近一半的貨櫃船隻經過台灣海峽,使其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另外,台灣甚至提供全球大部分的半導體,從汽車到冰箱甚至是手機,若台海局勢的不穩恐導致全球供應鏈癱瘓,而國際間對中國的制裁只會加劇對全球經濟的損害。根據估計,中國貿易的完全中斷將使世界貿易附加價值減少 2.6 兆美元,即世界各國生產毛額的3%。報導指出,新任總統要如何修復與中國的關係是重大課題,除此之外,台灣境內的通膨、高房價和就業以及低薪等問題,也是繼任者須思索的難題。多數的政治觀察家普遍預期,這場大選的結果國會恐怕難過半,政府恐出現分裂,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將由不同政黨控制,但分析也指,儘管可能出現政治僵局,但多數台灣民仍希望經驗更豐富的民進黨和實力較弱的國民黨能夠在刺激經濟和與中國保持和平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日本「神人級學者」開金口! 預言2024「他」當選機率最高:但國會難過半
距離總統副總統選舉登記只剩不到1個月,非綠支持者都相當憂心「藍白合」到底能不能成真。對此,長期研究台灣選情的日本「神人級學者」小笠原欣幸(YoshiyukiOgasawara)也認為,在野黨要整合出一組候選人不容易,因此依照目前的選情來看,「我覺得賴清德贏的可能性大,但民進黨喪失立法院過半數的可能性也大。」小笠原欣幸日前接受日媒《產經新聞》的採訪,指出過去1個月以來,在野黨透過整合談判的策略,成功引導了輿論的關注,並提高對政黨輪替的討論熱度,造成賴清德的曝光度受到影響,加上現任國防立委趙天麟爆發的性醜聞,讓執政黨陷入被動狀態。小笠原欣幸續稱,兩岸關係未能成為這次選戰的焦點,在野兩黨參選人都曾訪美,並強調美台關係的重要性,因此對美政策也不再是爭議點,民進黨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儘管如此,賴清德的民調支持率與第2名保持一定的領先差距,而且在野黨要整合出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也非常不容易,因此賴清德在總統選舉中仍佔有優勢。不過小笠原欣幸認為,在野兩黨還是巧妙地進行了損害控制,即使無法整合出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也不致於「決裂」,而是將合作擴大到立委選舉,並提出選後可能組成的聯合政府方案,努力維持支持者的期待,因此在民進黨和國民黨競爭的選區中,情勢看來較有利於國民黨。小笠原欣幸也強調,選戰一旦進入11月,各黨的不分區名單和副總統候選人將會公布,正式底定參選名單,從那一刻起,距離投票時間已所剩無幾。他認為,照這樣發展下去,民進黨可能會繼續執政,但立院將喪失多數席次,選後極有可能由在野黨掌控政局發展。小笠原欣幸最後說。然而,對於行政和立法之間是否呈現「分立」,將成為接下來的討論重點,這也可能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另外,中國目前的動向依然不明朗,若中東的戰事升級,也有可能對台灣選舉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必須持續關注。據悉,被譽為「神人級學者」、曾多次預言成功的小笠原欣幸就曾在10月底大膽預測2022九合一選舉,當時還因為預測結果不利民進黨,遭到綠營網軍出征,連媒體人周玉蔻都直言「不準確」。結果開票結果出爐,他的預測卻幾乎百分百命中,包括民進黨僅能守住5席,民眾黨收穫1席,以及台北市將由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拿下等,除金門縣縣長由無黨籍陳福海勝選外,其他名單與小笠原欣幸的預測完全吻合。
美眾院議長出爐 「國會台灣連線」成員、極右派議員強生當選!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的堅定支持者、共和黨籍極右派眾議員強生(Mike Johnson)於美東時間25日在全黨支持下,以220票當選美國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結束眾院自麥卡錫(Kevin McCarthy)3日遭罷免以來,長達22天的癱瘓狀態。據悉,強生曾全力支持川普推翻2020年的總統大選結果,而他也是美國眾院跨黨派組織「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的成員。據CNN的報導,共和黨25日提名第4位議長候選人強生,以取代數個小時前才獲提名,卻又因共和黨極右派抵制而被迫退出競選的共和黨第3號人物艾默(Tom Emmer)。稍早強生也在共和黨內無人跑票的情況下,以220票比209票,擊敗民主黨提名候選人、眾院少數黨領袖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當選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報導指出,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人強生,於2016年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並在當選議長前,擔任眾議院共和黨會議副主席。作為一名專注於憲法的律師,他曾透過法律手段,以實際行動支持川普推翻2020年的總統大選結果,甚至還在川普遭到國會彈劾時,擔任其辯護團隊的成員。對此,川普也在本次議長選舉前,於「真相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2024年,我們將取得更大、更重要的勝利!我強烈建議大家支持議長候選人強生,並盡快讓他選上!」此外,強生也堅定支持極右派的大部分主張,包括反對墮胎權及限縮LGBTQ權利。據悉,在美國最高法院於去年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當天,強生就在受訪時表示,憲法並沒有保障墮胎權,直言此案被推翻「是重大且歡欣的時刻。」與此同時,身為眾議院司法與軍事委員會成員的強生,還有加入致力於改善美台關係的眾院組織「國會台灣連線」。他也是2021年「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Solidarity Act)與其他挺台抗中法案的連署人。至於烏克蘭議題上,強生則呼籲要加強對烏援助的監督。而在今年5月,烏克蘭援助包裹法案表決時,強生也是57名投下反對票的共和黨眾議員之一。
侯友宜指民進黨全無與對岸溝通管道 合憲的九二共識有助兩岸和平穩定
即將在9月中旬訪美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天接受中天電視專訪時強調,美國是中華民國堅定盟友,共同堅持民主自由,他訪美一定會努力讓美國友人瞭解,他若當選總統,將更深化美台關係、也一定會促進兩岸和平、穩定台海安定以及亞太區域穩定,全世界將會更放心,目前全世界都認為台灣是最危險地方的看法,一定會改變!他也再次說明,他今年數度詮釋九二共識的說法,大方向都是一致的,現在他只是說的更清楚,強調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就是合乎台灣2300萬人的最大共識,民進黨雖直接抹黑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但事實上就不是。他主張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加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對等尊嚴原則下,「實做」處理兩岸關係,務實交流、溝通,降低衝突敵意、誤會摩擦,穩定台海關係、降低區域衝突,致力和平。侯友宜今天強調,合乎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也符合台灣2300萬人的共識,兩岸關係要穩定、要和平,應該要重視「實做」務實的交流溝通。(圖/翻攝自中天辣晚報)侯友宜今天接受中天「辣晚報」節目主持人盧秀芳專訪,來賓還包括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等人。對於即將登場的訪美行,侯表示,會與美國友人、政界、智庫、僑胞等面對面溝通,讓大家瞭解,他當選總統,台美傳統友誼不會變,也會盡力協助美國最重視的印太整體區域穩定,因為兩岸關係一定會更穩定,不僅美國、日本、即使全世界都可以放心。對於美中競逐激烈的世界局勢,侯友宜強調,面對兩大強國,台灣要有信心走出自己的路,更要有信心來面對大陸。他說,民進黨這幾年,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兩岸會不會兵凶戰危、引爆戰爭備受關注,身為中華民國國民,大家要有信心團結在一起,要凝聚所有的共識面對兩岸也面對美國,他有信心把這一塊處理好。侯友宜說,兩岸緊張不斷升高,我們的軍購軍備預算就要相對提升,如果兩岸關係處理好,中華民國堅持的民主自由不會被破壞,就可能調整軍購、軍備預算,該增的增,該減的減。反觀民進黨主政,兩岸緊張對峙,為了防衛自己,就要增加預算,但預算真用在刀口上嗎?軍備真符合現代聯合作戰?可以跟國際友軍協同作戰嗎?戰略真的保護到全民嗎?這些都應討論的問題,現在只剩下國防預算不斷增加,如果兩岸和平穩定,他相信國防預算或許就不需要編那麼多。侯友宜認為,即使美中激烈競爭、或要求去中國化,或主張單邊競爭,但台灣還是要設法走出自己的路,但現在主要問題是,政府與對岸「沒有溝通管道」,雖與美國溝通無礙,但與大陸完全沒溝通,就失去平衡點,台灣身處兩強間,都需溝通交流、才會有互信,才能降低誤會摩擦,若只是歪一邊,不是好事,兩邊平等,大家都好。他還說,大陸共軍近年繞台軍演,大家有很多想法,但他一直覺得兩岸如果在軍事上不斷衝突,例如共軍越過台海中線,台灣人民感受絕對不好,將阻礙兩岸發展,其實兩岸不需劍拔弩張,若用對話代替對抗,善意取代惡意,才能重啟互信。現在全世界都關注台海平,全民都應努力,除了守好台灣外,更要穩定台海局勢,即使面對共軍虎視眈眈,只要在對等與尊嚴下,他認為我方還是應去談,而非不談,要去溝通,不能不溝通。至於對手攻擊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應先怪對岸」。侯友宜認為,對岸不放心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應與賴曾說他是台獨務實工作者,雖最近賴似乎未提此事,只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他很想問賴主席,他能表示不支持台獨嗎?他反對台獨嗎?侯友宜說,他的主張是兩岸關係就按中華民國法律規定作,真正維持兩岸現狀,民進黨目前的總體論述之所以導致兩岸僵局,是因為他們採取「一邊一國」方式進行,讓大陸產生很多想法,我方應該如何降低兩岸衝突與敵意,讓兩岸重啟互信及對話,就是這場選戰最重要的事。因此,侯友宜強調,他的兩岸論述,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底下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家還是可以重啟對話、重啟交流,這就是國民黨與民進黨主張的差異性,也是兩黨不同之處。為什麼國民黨馬政府時代,陸客陸生都能來,而且他們來了,台灣還是很有信心、沒有改變,就是我們秉持平等、尊嚴的對他們,讓大家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台灣民主自由制度是好的,也理解台灣的進步繁榮。他呼籲台灣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將對岸拒於門外,對岸民眾完全不了解台灣,這不好,應該要用開放代替封鎖。至於賴清德接受彭博訪問時,提出「沒有台獨路徑」的說法,侯友宜說,當然不會有台獨路徑,因為對綠營而言,要台獨只有選舉路徑,這就是大家都懂的「騙選票」。否則,為何以前賴清德敢說台獨、現在不敢講?難道是到選舉就不敢講?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如今只剩下「務實」嗎,「台獨工作者」沒了嗎?如果非這樣,賴就請出來說「我不支持台獨」或「我贊成台獨」, 說大聲點,這兩個路線選那個總要說清楚。侯友宜今天強調,合乎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也符合台灣2300萬人的共識,兩岸關係要穩定、要和平,應該要重視「實做」務實的交流溝通。(圖/翻攝自中天辣晚報)侯友宜今日專訪中也被問到九二共識的相關問題,侯友宜說,他是學法律的,一切以法為最大根基,而中華民國法律的最上位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底下任何共識,都是希望在中華民國憲法底下,讓兩岸關係穩定。其實,他在今年數度提及對九二共事的看法,內容都一致,他在七月只是將九二共識置於中華民國憲法之下的事實說得更清楚,盼望彼此能好好的談一談,畢竟大家對九二共識都有想法與期待,民進黨更直接抹黑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但事實就不是,因此他乾脆說的更清楚,包括九二共識、什麼共識都要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合乎2300萬人的最大共識,我們就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加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去處理兩岸關係,也是大家的最大共識。至於柯文哲提到李登輝前總統曾講過的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侯友宜表示,其實兩岸有共同的血緣文化,包括很多宗教信仰都相同,彼此之間很多事可以溝通,都同文同種,只是政治制度不一樣,他個人認為兩岸其實沒那麼難溝通,很多事都是名詞的分別,最重要,要很實質的去交流,大家要實際互相交往,只要有互訪信任,兩岸就可以穩定。因此要兩岸穩定,就應該重視「實做」。
美退役軍事首長稱台灣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呼籲拜登必須教育人民
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於5日參加《華盛頓郵報》線上論壇時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從莫斯科過去18個月來的挫敗中汲取教訓,並呼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必須教育人民,為什麼台灣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他還認為解放軍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就沒打過仗,實戰表現令人質疑。據非營利性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nited StatesNaval Institute,USNI)的報導指出,曾參與過越戰的退役海軍上將穆倫,5日與川普任內的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DIA)前首席副局長高登(Susan Gordon)在論壇中暢談美國對台與對中政策。穆倫指出,俄軍過去18個月在烏克蘭的挫敗將警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還認為,台灣絕對是未來美中關係的核心議題,因此美國總統拜登「必須教育人民,為何台灣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此外穆倫補充,兩棲登陸可能是解放軍最艱難的軍事行動,如果要入侵台灣,北京必須將入侵部隊調動大約160公里,中間必須穿越波濤洶湧的大海,抵達人口稠密、登陸地點很少的台灣。他還認為解放軍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就沒打過仗,因此實戰表現令人質疑,不過穆倫似乎忘記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而高登則認為,儘管習近平不打算將統一問題交給繼任者,但武統絕不是既定的事實,「若中共自認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和平統一,北京就會設法優化解放軍的潛在弱點,完成武統。」她還聲稱,與中國爆發戰爭是如此的糟糕,將使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看起來像小菜一碟。穆倫與高登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最新報告「新時代美台關係:因應更強勢的中國」(U.S.-Taiwan Relations in a New Era: Responding to a More AssertiveChina)工作小組的共同主席,2人都認為華府應該重新設定與台灣及盟國的條件,以防止習近平「決定即刻入侵台灣」。
稱蔡英文「美國好朋友」 麥卡錫:美台關係緊密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5日在加州雷根圖書館和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麥卡錫以「美國的好朋友」來稱呼蔡英文。蔡英文也談到,和平和民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據《美國之音》報導,麥卡錫在會談中說,他們將繼續為美台人民尋求共同努力的方式,刺激經濟自由、民主、和平與穩定。蔡英文表示,「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會更強大。」而中國大陸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對台的軍事威脅不可低估,台灣尋求和平現狀,並努力成為世界可靠的伙伴。麥卡錫在兩黨新聞發布會上表指出,「我們希望繼續建設和促進民主與自由,無意升級恐懼。」他說,現在的美台關係,比他一生中的任何時刻都更緊密。紐約州眾議員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說,他上周也有見了蔡英文,他們探討了美台之間的安全與利益,討論了對民主自由的共同承諾。據《CNN》報導,這次會議為蔡英文和麥卡錫提供了一個強調美台關係的重要平台,而在2人會面前,陸方在台灣海峽附近派遣了幾艘海上船隻。當麥卡錫被問到會不會擔心大陸威脅報復,麥卡錫回應,「我是眾議院議長,不用中國告訴我可以去哪或跟誰交談。」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則譴責麥卡錫蔡英文的會面,不利於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還會破壞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歐布萊恩建議訓練平民學槍 賴士葆:把台灣推向戰爭就是歷史的罪人
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美台關係工作小組」主席歐布萊恩(Amb. Robert O’Brien)建議我國仿效中東歐國家作法訓練平民使用武器並稱若有百萬台灣人手持AK-47步槍捍衛家園,中共領導人就可能重新評估是否侵台。對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任何把台灣帶向戰爭的政黨就是道地的賣台。賴士葆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歐布萊恩總是語不驚人誓不休,日前稱若中共攻打台灣,美國寧願摧毀台積電也不會讓它落入中共手中,毀台積電的觀點驚嚇各界。現在又要台灣教導全民使用AK47 步槍,稱若台灣幾百萬人都能用槍就會嚇阻中國。歐布萊恩認為台灣這麼做就可以不依賴美國並嚇阻敵人入侵。賴士葆表示,歐布萊恩的論述在網路上淪為笑話一般,現在還獻策要全民皆兵,一步步把台灣推向戰爭,人人上戰場,且戰場就在自己家園,人民拿步槍在巷弄之間殺敵。台灣人愛好和平,光想像在自己家園血流成河的光景就讓人不寒而慄。賴士葆表示,每個人擁槍備戰不是我們要的,要告訴歐布萊恩以及蔡政府「台灣人不要戰爭」,任何把台灣帶入戰爭的政黨就是道地的賣台,更是歷史的罪人。
美眾院壓倒性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 呼籲廢除「美台交往限制」
美國聯邦眾議院當地時間22日以404票贊成、7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由共和黨籍眾院外委會副主席華格納(Ann Wagner)2月24日領銜提出的《台灣保證實施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據眾議院官網的資料顯示,法案將修改2020年底上路的《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要求美國國務卿定期檢視對台交往準則,至少每2年向國會提出報告,說明現行準則是否符合以下內容:解釋該指南如何深化和拓展美台關係,並反映美台關係的價值、優點和重要性。適當考慮台灣作為美國一個民主夥伴,及一個尊重普世人權和民主價值的自由開放社會的現實。深化並擴大長期、全面且基於同樣價值觀的美台關係,並為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做出貢獻。尋找契機廢除自我強加且過時、不必要的美台交往限制,並闡明如何落實。官網還講述了該項立法的背景,指出過去幾十年來為了安撫北京,包括高級軍官在內的大多數美國行政部門高級官員都被禁止出訪台灣。而台灣最高領導人亦無法訪問美國,更不要說美台官員之間的會談和通信,還必須滿足中共一連串複雜和武斷的要求,例如在酒店,而不是聯邦大樓舉行會議,或要求台灣官員不得身穿任何官方制服或配戴中華民國的國旗徽章。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202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卸任前夕才發生改變,他在當時取消了美國政府對台政策自我施加的限制,廢除所有對台聯繫準則。而拜登政府上任後也恢復準則,放寬雙邊交往,允許美國官員常態性在聯邦機構接待台灣官員,亦能前往駐美代表處與台官員會晤。華格納在《台灣保證實施法案》通過後也發表聲明指出:「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來自反覆無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中國正在與俄羅斯建立危險關係,如果我們要挫敗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權的計劃,我們就不能被恐懼所擺布,這意味著我們要勇敢地支持我們的朋友和夥伴,尤其是台灣。我們必須加強彼此的經濟聯繫和防務關係,對台灣民主制度展現支持,而這項法案將有助於實現這些目標。我希望參議院立即採取行動,以便我們能夠更迅速地應對中國威脅。」
台宏邦誼成往事 美:尊重宏國與中國建交
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昨與美國特使陶德(Chris Dodd)會面後,宏國外長雷伊納(Eduardo Enrique Reina)透露,卡蕬楚已對美方說明宏國的外交決策,美方官員表示「尊重」。外交部長吳釗燮說,若友邦向我國索取金錢,是台灣不該付,政府為維繫邦交選擇付錢,「我對不起天,我對不起地,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拜登總統的美洲事務顧問陶德在結束巴拿馬行程後,21日走訪宏都拉斯,為台宏外交扮演救火任務。2021年初,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4月派團訪台重申對美台關係的承諾,率團者也是陶德。關注拉美新聞的美國媒體《Que Pasa》21日報導,卡蕬楚對陶德等美方官員表示,「這是宏都拉斯政府的主權決定」。美方官員表示,尊重宏都拉斯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決定,並希望繼續在國防、安全和打擊組織犯罪等議題上,與宏都拉斯共同努力。雷依納在記者會表示,雙方會談「非常親切」。雷伊納並說,已正式照會我國駐宏都拉斯大使張俊菲,將解除雙邊邦交。但是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指出,雷伊納的說法與實際狀況有出入。外交部表示,宏方至今未向我國遞交任何有關中止外交關係的正式官方文書,外交部仍持續關注中、宏兩國的接觸情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昨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質問,蔡英文總統任內已斷交8個國家、形同退出2個國際組織,宏都拉斯邦交岌岌可危,又傳出巴拉圭邦交可能鬆動,若台宏斷交,政府該如何向國人交代,行政院長陳建仁要不要道歉?吳釗燮是否要下台?陳建仁說,若宏都拉斯受到中國利誘而與我國斷交,讓人相當遺憾,但政府會盡最大努力維持現有邦交,但台灣和中國絕對不能進行金錢外交競爭。至於美國該如何說服台灣與其他盟友,跟美國站在一起,會享有外交上的好處?美國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我重申,那是各國自己要做的決定,宏都拉斯必須自己做出抉擇,但我們希望宏國及其人民了解這當中的潛在風險,如果單純接受中國的影響力,並與中國進入談判,未必真的符合宏都拉斯人民的最佳利益。」
民調顯示七成七民眾盼兩岸恢復交流 超過六成是親美派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1)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七成七的民眾樂見兩岸恢復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強烈且清楚的訊息,絕大多數台灣人期待兩岸降低緊張關係,恢復正常交流;另外,民調結果顯示,雖然有超過六成的民眾是「親美派」,但五成九都理解,「不管美國對台灣有多好,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對台灣不一定好」。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七成七基本上樂見「恢復兩岸交流,降低緊張關係」,一成五不樂見。(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民調詢問:「兩岸關係最近有解凍跡象,雙方政府在農漁產品解禁、押解人犯返台、金門小三通、恢復兩岸航點航班等,都有善意合作的表現。一般說來,您是否樂見『兩岸恢復交流,降低緊張關係』?」結果發現:32.8%非常樂見,43.8%還算樂見,10.6%不太樂見,4%一點也不樂見,5.2%沒意見,3.6%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七成七基本上樂見「恢復兩岸交流,降低緊張關係」,一成五不樂見。他強調,「這是一種很素樸、自然、沒有心機的想望。」「關心兩岸的人們不難發覺兩岸關係近期確實有解凍的跡象。」游盈隆指出,不諱言地說,這次兩岸關係解凍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中共當局,當中共當局實質上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前提下,兩岸才可能恢復正常交流互動時,兩岸關係才可能破冰,才可能春暖花開。實事求是,務實才能化解僵局,才能追求各種可欲的、好的發展。游盈隆分析,中共當局在今年初就做出這項重要的決定和行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中國因素一直是影響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要因素,2024台灣總統大選,表現的方式可能不同;中國大陸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開春就將一貫強硬的高姿態收起來,他認為,這一次中國大陸最重要是做到「不讓民進黨借力使力刺激台灣選民反共抗中。」另外,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五成九基本上同意「不管美國對台灣有多好,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對台灣不一定好」,二成六不同意。游盈隆分析,台灣人認知,美台關係越來越好,因為那符合美國的利益;民調顯示,六成一的民眾同意「美中台關係複雜,美國跟台灣有共同利益,就算美國壓制中國是基於美國利益,對台灣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台灣人覺得美中衝突,美國壓制、反制中國大陸時,台灣站在美國這一邊是必要的、是對的,此趨勢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六成一是親美派,二成二是親中派。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2023 年3月13日到14日,有效樣本1073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
前美國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訪台5天 蔡英文21日頒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20日率智庫團抵達台灣訪問。外交部稍早發布採訪通知證實,歐布萊恩於3月20日至24日率團訪問台灣,預計24日下午舉行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美台關係工作小組」訪問團記者會,總統蔡英文21日將親自頒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曾在川普政府任內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現任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美台關係工作小組」主席歐布萊恩,3月20日至24日率團訪問台灣,經外交部稍早發布採訪通知證實,歐布萊恩同時會於24日下午4點出席「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美台關係工作小組』訪問團記者會」。外媒先前披露,這位前川普政府的白宮國安顧問曾表示,萬一對岸成功入侵台灣,美國將會摧毀台灣高精密的半導體設施,以避免被奪得。去年11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兩位學者發表題為《覆巢: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的論文,就曾建議採取「焦土策略」。不過歐布萊恩日前鄭重澄清,若中國攻打台灣,美國會摧毀台積電,是中共的假訊息,想入侵台灣的只有中國大陸。他在媒體專訪中表示,除了習近平與中共,沒有人想毀掉台灣或入侵台灣。台灣在晶片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令全球欣羨,但北京不是試圖與台積電競爭,而是企圖以入侵台灣的方式接管。這次歐布萊恩訪台也會拜會總統府,並由蔡英文親自接見,蔡英文21日還會親自頒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除了會晤蔡總統,歐布萊恩訪問5天的行程中,還會拜會國防部、陸委會、經濟部,以及藍綠兩黨。
蔡英文「過境美國」會麥卡錫 美專家:中國反應可能轉溫和
蔡英文總統傳出預定3月底至4月初訪問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根據外媒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證實,當蔡總統過境美國時將與他會面,但麥卡錫強調,這次會面不代表排除台灣行。對此,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撰文指出,蔡英文這次訪美,中國反應可能會比去年8月、時任議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還更溫和。蔡英文總統傳出預定3月底至4月初訪問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根據撰文內容,蔡總統在出訪中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這種做法始於1994年,當時美國允許時任總統李登輝前往尼加拉瓜的途中過境夏威夷,而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多次過境美國,最近一次是2019年,當時她在紐約和丹佛停留。塞克斯指出,這是相當明智的決定,可以讓麥卡錫在不排除未來有機會訪台的情況下,對台灣展現美方高層、兩大黨的支持。另外媒體先前報導,蔡英文此行將在雷根圖書館(Reagan Library)發表演講。雖然公開演說會激怒中國,但蔡英文早於2019年過境期間就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演講,也在美國其他地方停留期間發表公開談話。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還記得去年8月,時任議長裴洛西訪台時,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和飛彈試射行動,並對台灣實體實施一系列經濟制裁,但塞克斯提到,這次蔡總統發表演講,中國肯定會以某種方式表達不滿並懲罰台灣,但可能會比裴洛西訪台的反應更為溫和。蔡英文總統去年8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塞克斯認為,由於距離台灣下一屆總統選舉剩不到一年時間,北京當局希望塑造蔡英文所屬的民進黨成為不負責任、無力處理兩岸問題的政黨。他推斷,北京的決策者可能會對蔡英文會晤麥卡錫一事做出強烈反應,有助於說服台灣選民不要再選出民進黨候選人擔任總統。中國也可能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藉由更靠近台灣海岸的軍事活動常態化,來繼續改變現狀,中國將被迫堅持自身立場,亦即宣稱更緊密的美台關係是不可接受的,且會付出龐大代價。不過他在撰文中也提到,無論會議地點在何處,若中國都以相同方式做出回應,那麼人們可能會作出結論,為什麼美國高層官員和政界人士不該訪台?因為美台任何層面的互動所付出的代價都相似,美國政界人士和官員將選擇向台灣做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事情,而中國的強硬態度甚至回應,可能進一步疏遠台灣人民,並可能在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為民進黨吸引選民支持。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撰文表示,蔡英文在出訪中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中國反應可能會比裴洛西訪台後還更溫和。(圖/翻攝自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網頁)
外媒報吳釗燮、顧立雄下周訪華府 傳AIT主席換人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下周將訪華府,與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舉行閉門對話。《金融時報》引述5位知名人士說法報導,此次高層國安對話(又稱特殊管道會談)由顧立雄與吳釗燮率團,周末就會抵達華府,並在下周與美國官員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Arlington)的AIT總部會談。報導指出,該特殊管道過去傾向在遠離華府聯邦機構以外的地方舉行,避免招致北京反彈;但隨著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日趨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美台建立這類外交管道愈發發重要。此外,據自由亞洲電台(RFA)17日獨家報導,即將去職的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將接任AIT主席;現任主席莫健則將全職常駐華盛頓,白宮方面已於15日證實羅森柏格將從國安會離開的消息,但強調與中國偵查氣球事件無關。官員指出,羅森柏格遺缺將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Sarah Beran)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則會擔任她的副手。羅森柏格在白宮國安會的2年期間,與總統拜登施政方針緊密合作,在研擬美國對中戰略極具關鍵性。《金融時報》稱,羅森伯格將接任AIT主席的消息已在關注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華府學者圈傳開,多名美台消息人士也確認知悉,國務院則尚未證實。羅森柏格出席「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研討會時曾指出,美中競爭關係在印太地區日日益顯著;隨著北京公開追求與美方國全與利益相悖的秩序,美方將採取全球性措施因應挑戰,推進維護國際秩序的願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去年訪美時,在AIT總部與羅森柏格會談約45分鐘,就安全、國防等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應公開承諾保衛台灣? 《外交事務》雜誌:多數專家反對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已4度公開表態若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對此美國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 Magazine)近期發表了數篇關於中國入侵台灣、美國的台灣政策,以及美中在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並於15日公開了54名專家學者的受訪結果,其中有39人傾向反對美國官方公開承諾「當中國入侵台灣時,會以武力保衛台灣及其控制的所有領土。」專攻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的雜誌《外交事務》,由美國無黨派、會員制智庫兼非營利組織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該雜誌於15日公布了54名專家學者針對「美國官方是否該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戰爭」這個問題所得出的受訪結果。這些專家包括具備專業回答上述問題的權威人士,以及該領域的頂尖通才。他們被要求提出是否贊同(分為強烈不贊同、不贊同、中立、贊同、強烈贊同)及其見解,並為自己的意見給一個滿分10分的信心水準。調查結果顯示,不贊同的人數最多,高達24人,其次為強烈不贊同的15人。持中立態度的專家則有7人,贊同美國要公開承諾以武力保衛台灣的學者只有5人,另3人則表達強烈贊同。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Thompson)、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等人,都回答強烈不贊同(信心水準皆為10)。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較可能刺激而非嚇阻中共侵台。美國必須加強軍事能力,好讓自己能夠做出可信威脅。宣告政策轉變若無足夠能力加以支撐,是很危險的。除了可信威脅,我們還必須提供可信賴的保證。」唐安竹表示,「中國已假設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所以公開承諾會以武力保衛台灣不會改變北京的認知,或是美國威脅介入的可信度,美方保持彈性能確保台灣為自衛做好適當準備,且不會不必要地使北京反感或挑起衝突。」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戰略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for Strategy and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則持中立態度(信心水準5)。羅谷表示,中國以行動改變現狀的威脅變得如此真實,「戰略模糊」顯然必須與時俱進。他認為應該透過行動或私下溝通來讓中國知道,美國如有必要,將出動軍隊保衛台灣,但「當前沒有必要公開承諾這是美方政策」。美國應繼續透過高層官員互訪、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貿易協議,來展現美台關係的重要性;美國也應該資助國人在台學習,鼓勵建立更多人際關係;而在持續對台軍售之際,美國也應該提供更多協助台灣軍人的軍事訓練。回答強烈贊同的3位專家分別為: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東亞研究系教授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Koh)、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塞克斯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南海軍事化、踐踏香港民主,卻未付出太大代價,可能使他認定侵台將面臨類似的虛弱回應;如今戰略模糊不太可能繼續嚇阻中國侵台,改採戰略清晰則會讓習近平必須評估美軍保台的可能性,也會受到區內盟邦和夥伴歡迎。塞克斯認為,美國應向中國保證維持「一中」政策,也應明確表態,美方的保台承諾取決於台灣不會邁向單方面宣布獨立,「更重要的是,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應成為國防部的最高要務,而且美國應緊急調動部隊前往印太地區,並與台灣合作加強其防禦力。」
共軍犯台美方必出手!AIT主席莫健:台灣關係法視封鎖即脅迫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5日(當地時間)在出席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年會演講時表示,《台灣關係法》清楚表明「封鎖」是脅迫的形式之一。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國必須有所作為。另外,在被問及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第4度提到若台灣遭武力攻擊,美國願協防台灣。這是否意味美國對台政策有所調整?莫健表示,美國對台政策要回歸原始文件著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的3項支柱,文件中包含相當強烈的承諾。莫健說,原始文件明確表明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方必須有所作為,這即是拜登的意思,拜登的說法並未改變美方對台政策。拜登的說法和白宮事後聲明「對台政策不變」並不矛盾。莫健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北京對台灣的威脅。美中的第三項公報(八一七公報)雖言及美國要減少對台軍售,但也同時言明這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而現在很難有人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恪守和平統一路線。莫健指出,《台灣關係法》清楚提到「封鎖」是脅迫的其中一種形式。美方會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確保美方自身能力,以抵抗任何以武力或其他形式破壞台灣安全、經濟與社會的行為。莫健表示,台灣海峽是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船隻的主要通道,一路通往歐洲、美國與所有市場,「試想封鎖台灣海峽對全球商業意味著什麼」。美國會捍衛自身利益不受任何威脅,不論是在台海還是廣泛的印太區域。
共和黨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出爐 與參院版本差異大仍須協商!明年通過機率較大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於當地時間28日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相較於參院外委會在9月中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包括要求美國國務院協調更改我國駐美代表處名稱、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參院同意等,不過該版本同樣計劃在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的軍援。據WisPolitics的報導稱,共和黨籍的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主席、眾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8日帶領36位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並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這明顯與9月14日參院外委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下通過的修正版本存在巨大差異。麥考爾透過新聞稿表示,他很驕傲能帶領36位議員提出法案,協助改善台灣防衛,「現在是時候提供我們盟友(台灣)武器,要在入侵發生前,而非之後」。《台灣政策法案》最初提案版本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6月共同提出,內容將全面修改美國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意圖在外交、軍事及經濟等多方面提升美台關係。對此美國行政部門卻指出,最初提案版本中的部分敏感條文可能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因此參院外委會通過的修正版本又將「要求駐美代表處更名」改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並移除「AIT處長任命案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而根據麥考爾辦公室公布的眾院版摘要,眾院版本又將上述2個敏感性外交條文加進法案之中。除此之外,其他條文仍然與參院外委會版本相符。美國本屆國會即將在明年1月期滿,過程中又卡到11月期中選舉的國會席次部分改選,因此《台灣政策法案》可能要拖到明年才有可能通過,且目前2院版本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仍須協商。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參眾2院須通過同樣版本法案,才能將提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布林肯稱台海危機對全球經濟有「毀滅性影響」 華府對中戰略讓人霧裡看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23日在紐約會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向中方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事後更受訪表示,中國對台灣問題越來越咄咄逼人,若台海出事將導致台灣半導體生產能力被破壞,並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但此說法又與美國亟欲通過全面修改美台關係的《台灣政策法》刺激中國武統的動作自相矛盾,再加上拜登4度發表護台言論、白宮4次「收回」(walkback)總統發言的舉措,也讓外界霧裡看花。布林肯近日接受CBS新聞台節目《60分鐘》(60Minutes)訪問,向記者佩利(Scott Pelley)直言,「中國對台灣問題表現得越來越咄咄逼人,這對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布林肯表示,他希望和平解決與中國的分歧。當被問及王毅是否要求他解釋拜登的發言,布林肯則回應,他們就雙方對台灣的不同做法進行對話,他重申拜登的發言符合一貫的說法,包括對一中政策的堅持、和平解決雙方分歧,以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布林肯也指出,「台灣本身幾乎是所有半導體的產地,這就是我們現在在美國大力投資半導體產能的原因之一。我們設計半導體,但實際生產是在少數幾個地方完成,大部分是台灣製造」,一旦台灣半導體生產發生任何狀況「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不過美國總統拜登18日接受佩利訪問時第4度發表美軍護台的類似言論,而且他還主張美國會尊重台灣的獨立自決,被外界解讀美國是否要往戰略清晰發展,然而多位白宮官員卻在事後第4次澄清,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而拜登也在稍後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一改美國會「尊重台灣的獨立自決」的說法,強調不希望兩岸片面改變現狀,也讓外界霧裡看花。對此,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中國政策專家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便指出,政府一方面宣稱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另一方面又說美國承諾會為台而戰、台灣會對自己的法理獨立做出判斷,「這是不合邏輯的。」他認為,北京很可能意會到,這是拜登在暗示台灣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獨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則表示,拜登的言論是混淆、而非釐清美國對台政策,若美國真的要出兵防衛台灣,就應該把相關論述立法成案,才有強制力可言,「我們對台政策的論述,是一個語言精準度至關重要的議題。如果我們要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也就是即使台灣宣布獨立,也要出兵防衛台灣,這就是一個值得更深入討論的問題,而不是在『60分鐘』的採訪中告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