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院外委會
」美參院外委會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 對台「無償提供」軍援65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昨日審議通過新版本《台灣政策法》,大幅淡化或刪除原欲提升美台外交關係的敏感條文,但法案對台軍事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該法案距離立法完成尚有很多不確定性,必須趕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送交參眾議兩院全體審議及表決通過後,再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才能生效。參議院外委會在美東時間14日下午召開會議,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提案人之一的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在會後表示,法案清楚傳達美國對台灣在多個面向的明確支持,包括國防、國際參與及經濟交流等。立法得趕在明年1月前 最少要過3關值得注意的是,有4位民主黨籍參議員投下反對票,包括墨菲(Chris Murphy)、馬基(Edward Markey)、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夏茨(Brian Schatz),以及1位共和黨籍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其中墨菲在民主黨前景看好,先前曾經被傳言是拜登的國務卿人選之一,馬基甫於8月率團來台訪問,這5位多曾表達支持台灣,據報導,他們投下反對票的原因,是擔心若北京認為該法案過分支持台灣,是否反而導致北京對台灣不利?拜登政府先前對該法案表示疑慮,經白宮與國會協調後,梅南德茲昨天提出包含兩黨議員意見的修正案,頁數由原來的107頁,增加到156頁。參院後來通過《台灣政策法》修正版與原提案有所不同,例如原提案要求把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列為「美國政策」,但修正版則淡化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AIT處長職稱改代表 新版法案全刪除原提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任命需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人選須經過參議院同意,職稱也應改成「代表」,但修正版已移除此部分。在主權象徵上,修正版仍保留相關條文,要求美國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台灣在美國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修正版也仍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式表態,強調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在金融制裁中國官員以嚇阻中國侵台條文上,法案大多維持原提案,但把符合制裁條件的情況更具體化,從原先「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徑」,改成「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及網路攻擊行動」。原提案版本直接點名制裁對象包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修正版未含這部分,僅列出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修正版在軍事部分上則大幅挺台,攸關對台軍援的第204條在原提案名稱為「台灣安全協助倡議」,修正版直接改為「台灣安全能力現代化,來抵擋甚至在必要時擊退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侵。」修正版大幅挺台灣加強防衛能力原提案規畫,美國在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及可對台軍事貸款20億美元;修正版除保留4年45億美元援助外,寫明在美國2027財年另提供20億美元軍事援助。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原提案欲賦予台灣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以提供台灣外援和武器出口優惠;但修正版則改為「提供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treatment)。」修正版仍要求美國政府加快台灣軍售流程,直到國會認為解放軍構成的威脅顯著降低;要求白宮發展5年計畫,將多餘在外的武器優先轉移至台灣,並建立美台廣泛軍事訓練計畫,包含兵推、全面軍演、美軍定期輪調台灣協助台灣維持戰備以及運用售台武器,目標為美台發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以增進台灣防衛能力。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 趙怡翔指關鍵是軍事融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審議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未來若在參眾兩院通過,將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的台北市議員候選人趙怡翔指出,這項法案是繼1979年《台灣關係法》後最重要的對台法案,將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台美在安全、經濟及政治領域上之合作,尤其是該法案確立台灣為美國非北約盟友及提倡駐美代表處更名,而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即將成立的台美軍事融資機制。趙怡翔指出,據法案內容,美國政府將在4年內撥款美金45億元協助台灣的裝備採購、訓練及其他項目,快速提升我國的整體作戰能力。換算下來,美國平均每年將提供台灣超過11億美元的資金(約新台幣342億元)協助國防。這項法案若能如期通過,這相等於台灣2023國防部年度預算將從4151億元提升至4493億元,漲幅達8.2%;美國另外也會一次性撥款美金20億元(新台幣622億)提供裝備融資及貸款保證,並額外強化台灣可能使用到的戰備庫存物資。趙怡翔說,此類融資機制過去以以色列為主;美國長期將以色列的安全視為自己的安全,願意出錢出力確保以色列的和平發展。現在,台灣也可能被納入類似計畫,足以彰顯台海安全在美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透過《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或是現在正在被討論的《台灣政策法》,美方長期關注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一向希望透過實質協助及交流,提升我們的國防戰力,避免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當然在《台灣政策法》裡面也含有許多較有象徵性的項目,包括呼籲美國政府同意美處更名、提升台灣的盟友定位,並且強化美國對我們在國際空間上的協助。」趙怡翔說,這些項目對台美關係頗重要,也能讓民眾看到台美關係的實質升級。但是如法案的關鍵仍為軍事融資的項目。一方面提升台灣的國防資源,嚇阻中共犯台的可能,另方面升級台灣戰略地位,將台灣視為以色列同地位,這就是台灣民主未來的最佳保障。趙怡翔推測,接下來美國國會會將《台灣政策法》視為必通過法案,儘快與眾議院協調議程,並併入美國必須通過的預算案裡面,最有可能為國防授權法(NDAA),確保這法案能順利完成,並獲得拜登總統的簽署生效。
裴洛西挑動美中台敏感神經 美參院外委會宣布:延審台灣法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atricia Pelosi)旋風訪台,引起大陸當局相當不滿,儘管她來訪不到24小時,昨天傍晚已離境,在現在正值敏感時刻,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原來訂本周三(3日)要審理《台灣政策法案》,但後來以主席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決定延期,留給外界諸多想像空間。參議院外委會本來在周三下午審理由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於6月所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但臨時以梅南德茲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延遲審議法案。由於延期的時間點,正值美中台關係緊張之際。因為身為美國政府第3號人物的裴洛西,旋風率團訪台,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除了馬上宣布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外,也在裴洛西訪問台灣期間,陸續宣布暫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出口。此時又剛好把法案的審議延期,外界不免聯想,解讀美國是為了想避免刺激中國大陸,才會有此動作。而法案既然延期,會延到什麼時候才會審查?根據《中央社》報導,參議院外委會對外透露,希望能在8月休會完的首場業務會議中進行審理。且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若可以在參議院外委會過關,後續還得經過參、眾兩院通過,才可遞交總統簽署,法案才能正式生效,所以該法案想成為美國法律,眼前還有重重挑戰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