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債
」 美國 美元 債券 美股 碧桂園比特幣創9.4萬美元新高 微策略市值達1100億美元
微策略(MicroStrategy)是全球持有最多比特幣的公司,在比特幣升破9.4萬美元創新高的加持下,其股價19日跟著飆漲近12%創新高,市值達1,100億美元,超越美光與英特爾晶片大廠股價。Cointelegraph報價,比特幣19日盤中每枚創94,105美元新高,更逼近10萬美元大關。至於微策略股價飆漲11.9%收430.54美元。自川普勝選以來,比特幣累漲逾35%,微策略飆漲近1倍。根據追蹤全球上市公司市值變化網站CompaniesMarketCap資料,按照微策略在外流通股數計算,其市值967.3億美元,全球排行176名,高於第177名戴爾(Dell)的954億美元。但微策略18日宣布發行17.5億美元零利率可轉換債券,所得資金將用於增購比特幣。這批債券可全部轉換成2.563億股。若把這些股票計算在內,微策略市值即衝上1,100億美元,為仍未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美國大企業之一。目前市值剛好達到1,100億美元門檻的是運動品牌耐吉(Nike)。其19日收盤73.91美元,市值1,100.1億美元,全球排行148名。雖然比特幣價格今年來累漲逾107%,但微策略累漲近700%表現更兇猛。微策略能不斷吸引投資人買進的主因,是其積極增持比特幣的策略。微策略為落實這買進策略,不惜擴大槓桿操作,包括多次舉債和發行新股等籌資。像自10月31日以來透過發行新股籌資66億美元。除此之外,其還打算未來三年執行「21-21計畫」,即分別發行210億美元新股票和210億美元債券,來進一步擴大持有比特幣。微策略截至17日止持有33萬1,200枚比特幣,占目前流通約2,000萬枚比率的1.5%。按比特幣新高價計算,其持有比特幣的市值逾311億美元。
南山人壽首檔7億美元次順位債成功定價 Q2每股稅後盈餘1.74元
南山人壽5日宣布,成功定價首筆海外美元次順位資本債券7億美元10年期,進一步優化南山的資本結構,在穩健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資本適足率,為2026年採用台灣ICS制度做更充分的準備外,也成功提昇南山的國際能見度。國泰金(2882)則是在8月29日代子公司國泰人壽宣布,已於8月28日再度透過新加坡子公司成功定價3.2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繼今年7月初完成國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發行後第二檔境外美元債,並順利達成全年800億台幣之發債目標。南山人壽2024年第二季合併新契約保費約429億元,合併總保費收入1,521億元,稅後純益256億元,資產總值5.6兆元,股東權益為3,74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74元。南山人壽表示,9月4日以其在新加坡註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成功定價首檔海外美元債券,發行7億美元10年期次順位資本債券。在隔夜市場較爲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公司仍掌握發行窗口,成功定價台灣史上最大發行量的金融機構美元債,並達到低成本的資本債券發行。債券定價水準為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加170個基點或5.493%,票面利率則為5.45%。投資人對本次發行反應熱烈並踴躍認購。債券發行亦獲得標準普爾BBB評等及惠譽BBB評等。花旗、高盛和滙豐為本次交易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金管會保險局於2024年3月宣布台灣壽險公司得以透過海外成立的全資SPV發行有到期日的具資本性質債券,南山為響應此新規籌備已久,本次債券的定價發行旨在進一步優化南山的資本結構,在穩健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資本適足率,為2026年採用台灣ICS制度做更充分的準備外,也成功提昇南山的國際能見度。
國泰人壽全年800億發債「已達標」 第二波美元次順位債逾10倍超額認購
國泰金(2882)今天(29日)代子公司國泰人壽宣布,已於8月28日再度透過新加坡子公司成功定價3.2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繼今年7月初完成國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發行後第二檔境外美元債,並順利達成全年800億台幣之發債目標。國泰人壽表示,8月28日再度透過其全資持有之子公司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於境外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3.2億美元、15年期首10年不可贖回之美元次順位公司債,在國際投資者踴躍參與下,獲得逾10倍超額認購,投資人熱烈迴響。金管會保險局協助保險業在2026年順利接軌TW-ICS、充實資本結構,於2024年3月宣布允許台灣保險公司透過在海外成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率先依循相關規範,透過新加坡設立全資持有之 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於7月5日發行10年期美元次順位公司債,金額為6億美元。其後,該債券於次級市場表現強勁,信用利差較發行之初顯著收窄。有鑑於近期國際債市走勢平穩,為掌握發債機會窗口、完成年度資本規劃,國泰人壽本週於8月27日起於香港進行為期一天的投資人交易路演,並於8月 28日成功定價於 T10+150 基點(以美國10年期公債為基準利率),發行收益率為 5.329%,票面利率為5.3%,總發行規模為3.2億美元。在投資人積極參與下,創下逾10倍超額認購,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占 77%,保險/退休基金占 12%,銀行占 5%,私人銀行/其他占6%;地區分布方面亞太地區占79%,EMEA則約21%。以投資者結構觀之,本次發行順利吸引更多優質及長線投資者之青睞,且區域更具分散性,將有利於公司多元化投資人基礎、提升國際能見度。Citigroup、J.P. Morgan、Morgan Stanley 及國泰證券(香港)為本次發行承銷商。
國壽搶頭香星國設SPV發行6億美元海外債 南山人壽下半年跟進
國泰金(2882)於27日上午發布重訊,代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公告完成美元6億元十年期無擔保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定價,該為國泰人壽6月 26日在海外債券市場透過其全資持有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發行海外債,本次國泰人壽成功創下台灣保險公司於國際債券市場的首檔美元債券發行,將有助拓展國泰人壽的籌資管道並強化清償能力。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日前於6月19日股東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也提到,預計2024年下半年也將發行美元次順位債,而南山人壽在112年度發行十年期以上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150億元,已獲金管會核准在案,分別在去年10月26日與今年1月4日募集完成。國內壽險龍頭國泰人壽6月26日宣布在海外債券市場透過其全資持有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 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完成10年期6億美元次順位普通公司債券定價,定價水準為T10+170 基點(以10年期美國公債利率為基準利率),發行收益率為5.988%,債券發行評級為BBB+/BBB+(標普/惠譽)。本次債券之發行結構,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為發行人,國泰人壽為保證人,無條件、不可撤銷地保證該債券到期本息的全額償付。募集資金用途為強化國泰人壽財務結構,充實自有資本及提升資本適足率。國泰人壽表示,為協助保險業在2026年順利接軌TW-ICS,保險局於2023年4 月開放保險業得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爾後於2024年3月宣布允許台灣保險公司透過在海外成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並於今年6月初率先依循相關規範,於新加坡設立全資持有之Cathaylife Singapore Pte.Ltd.。國泰人壽本週於6月24日起進行為期兩天的投資人交易路演,地點選擇在亞太區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共吸引超過90名投資人參與一對一/多投資者會議,最終於6月26日成功定價於T10+170基點,發行收益率為5.988%,票面利率為5.95%,發行規模為6億美元,高於原本預估的5億美元。以最終認購金額來看,超額認購約3倍,投資人屬性分布方面,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佔72%,保險/退休基金佔17%,銀行佔7%,其他佔4%。本次發行商為Citigroup、J.P. Morgan、Morgan Stanley。
二戰以來規模最大「全球債務浪潮」!第1季總額達315兆美元 日本、美國負擔最重
由60多個國家的400多家金融服務業公司組成的「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IIF)29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出,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的全球債務浪潮,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最快、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全球國家債務第1季總額已上升至315兆美元,連續第2季增長,且主要是由新興市場推動的。據CNBC的報導,IIF在29日發布的全球債務監測季度報告中指出,全世界已陷入315兆美元的債務泥淖,近2季的連續增長主要是由新興市場推動的,這些市場的債務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點,超過105兆美元,比10幾年前多出55兆美元。然而315兆美元債務中約有2/3來自成熟經濟體,其中日本和美國的債務負擔最大。不過成熟經濟體的「債務占GDP比例」(Debt-to-GDP ratio,又稱赤字率)在總體上不斷下降,這通常被視為1個國家償債能力正在改善的指標。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持有了105兆美元的債務,其赤字率也創下257%的新高,推動整體比率在3年來首次上升。其中中國、印度和墨西哥是最大的貢獻者。IIF認為,頑固的通膨、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對債務動態構成重大風險,並「為全球融資成本帶來上行壓力。」IIF補充:「雖然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狀況應能在短期內為『長期利率上升』提供緩衝,但政府預算赤字仍高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報告也顯示,315兆美元債務中,抵押貸款、信用卡和學貸等「家庭債務」為59.1兆美元;用來維持企業營運和成長的「商業債務」高達164.5兆美元,其中僅金融部門就佔了70.4兆美元;其餘的部分則為「公共債務」91.4兆美元。
Fed公布會議紀錄:今年仍適合降息 放慢步調、縮表幅度減半
美國聯準會(Fed)10日公布3月會議紀錄顯示,部分Fed官員雖對通膨恐居高不下感到不安,但幾乎一致認為今年內降息並無不當,同時官員達成放慢縮表步調的共識,縮表幅度傾向減半。受3月通膨續熱超出預期影響,美國債市10日爆拋售潮,10年期美債殖利率衝破4.5%心理關卡,11日投資人還在消化通膨數據及觀望利率前景,10年期和2年期美債殖利率分別盤旋在4.554%及4.971%。美元指數11日來到105.16,早盤曾觸及105.32的5個月高點。根據3月19-20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錄,Fed官員雖認為今年通膨仍有望持續放緩,但部分憂心通膨水位居高難下。儘管通膨降溫之路崎嶇不平,Fed官員幾乎一致認定,在今年「某個時間點」降息是適當之舉。不過官員也強調,除非看到更多通膨穩穩朝向2%目標的證據,他們才願意降息。上月例會19名Fed官員有9人表明,今年僅降息2次。今年有投票權的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預期今年只在第四季降息一次。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則說,若通膨數據持續令人失望,今年或許不降息。會議紀錄也提到,Fed官員開始討論放慢量化緊縮(QT)步調的計畫,將目前每月減持950億美元債券的縮表幅度,「減少約一半」。官員傾向抵押擔保證券(MBS)上限不調整,拉低公債600億美元減持上限。
中國恆大24日突宣布 撤回境外142億美元債務重組申請
中國恆大24日發布自願性公告,公司此前透露已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美國法院申請承認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如今指出現階段所有方案仍有待考慮,將根據美國法規提出新申請以支持適當方案。有香港媒體指出,恆大日後可能因應情況再重交。去年8月,中國恆大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紐約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以尋求公司在其他司法權區重組時,美國資產同樣受到保護,不受債權人起訴或扣押資產。當時中國媒體曝光恆大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發現恆大發行在外的美元債面值為142億美元(約新台幣4533億元),而非美國企業可運用美國「破產法」第15章來阻擋債權人提告或扣押在美資產。恆大這份最新公告指出,目前鑑於公司共同及各別清算人的委任,預計境外債券協議排將不會以目前的方式進行。據共同及各別清算人了解,中國恆大24日在港交所公告,與旗下景程和天基的法律顧問,在3月22日向美國法院提交文件,撤回破產保護申請。中國恆大稱,現階段所有方案仍有待考慮,共同及各別清盤人將根據美國法典第15章提出新的申請以支持其認為適當的方案。中國恆大巨額債務的處置情況,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去年3月,中國恆大境外債務重組曾獲破冰。當時中國恆大發布了一份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擬發行新債券對原債券進行置換。此後中國恆大還與境外債權人特別小組的成員簽訂了三份重組支持協議,也據此開始了恆大境外債務重組的大幕。但不久之後,恆大地產、許家印先後被查,中國恆大無法滿足新票據的發行資格,導致前期重組方案遭遇擱淺。此後新的債務重組方案罕見進展。日前,恆大地產等相關主體被立案調查的結果初步出爐。恆大地產兩年財務造假虛增收入5640億元,虛增利潤920億元,如此巨額數據,使恆大地產作假案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務造假案。具體來看,恆大地產收到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恆大地產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財務造假,導致2019年地產虛增收入2139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50.14%,對應虛增成本1732.67億元,虛增利潤407.22億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63.31%;2020年恒大地產虛增收入3501.5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78.54%,對應虛增成本2988.68億元,虛增利潤512.89億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86.88%。
全球瘋AI 上周股票基金淨流入70億美元
AI晶片龍頭輝達財報、財測雙雙告捷,引爆投資人對AI多頭熱情!根據最新統計顯示,上周全球股票基金扭轉先前流出頹勢,轉而吸引淨近70億美元資金流入。據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發布的統計指出,截至2月28日當週,全球股票基金迎得69.8億美元資金淨流入,一改前週29.3億美元淨流出。LSEG表示,就分布地區來看,上周亞股基金資金流入動能最強,共吸金35.6億美元,創四周淨流入金額最高的一周。歐股與美股基金也各自吸引25.2億美元與1.96億美元流入。以產業類別而言,科技業仍最受投資者青睞,共有13.5億美元流入,為連續第七周淨買入。工業與金屬及礦業也各自吸金2.45億與2.19億美元。債券市場也持續獲得資金,上周吸引約97.8億美元進駐,為連10周呈現資金淨流入。當中政府公債基金獲得17.9億美元湧入。中期美元債券基金與高收益基金也各自掃入24.5億美元與7.09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也出現3周來首度淨流入,吸金規模約為271.7億美元。商品方面,貴金屬基金為連九周淨流出,失血額達7.67億美元;能源基金也呈現1.07億美元贖回。雖然美股近期迭創新高,但橋水基金經理人達利奧(Ray Dalio)指稱當前美股並無太大泡沫,即使股價漲不停的美股七雄,也只是有點泡沫而已。他說股市泡沫的衡量指標包括股票高估值、無法持續增長、新手散戶大量買進與債務融資遽增,如果以上述標準來看,美股並沒有太大泡沫。美銀美股與量化策略主管蘇柏曼尼安(Savita Subramanian)也指出,近期財報凸顯美企獲利強勁,使得市場情緒瀰漫樂觀。他說牛市不會很快結束、泡沫化現象也未完全浮現。目前該投行也把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價從5000點上調8%至5400點,若與上周五收盤價相比,意味該指數還有5%上漲空間。
如何看待2024美債? 京城銀「債券大王」戴誠志:暫不增持
京城銀行(2809)周五(1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戴誠志在會上透露,現在仍不是買美債的最佳時機。他說明,美債殖利率仍倒掛,且銀行投資美元債必須100%避險,高成本會吃掉投資收益。京城銀去年國外債投資是近五、六年最低水位,將延續去年起轉向較積極投資台股的策略。戴誠志對債券投資眼光精準,帶動京城銀投資收益,2023年稅後純益約6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59元,已宣布配現金股利3元;京城銀指出,去年主要購入時期較短、殖利率較佳的國內債標的,出售短年期、殖利率較差的海外債標的,也於去年表示,國外債投資目前仍維持「停、看、聽」,目標維持既有規模及收益表現,暫時不會增持美債。京城銀去年投資國內債券433.27億元,年增9.78%,平均存續期間降至4.2年、平均收益率1.04%,較前一年增加0.05個百分點;投資海外債券則為10.92億美元、年減達16.45%,是近五到六年來新低,平均收益率5.37%,較前一年增加0.59個百分點,因有出售短年期或殖利率較差的標的,平均存續期間升至6.47年。戴誠志認為,通膨仍是關鍵議題,美國聯準會降息並不是進場唯一指標,京城銀投資海外債,主要考量匯率及長短天期債券利率倒掛問題,在美債殖利率倒掛下,要投資美債又要避險,目前一年需支付約15億元的避險成本,影響到淨利差(NIM),因此在殖利率曲線正常化前,沒有規劃增持海外債券。戴誠志進一步解釋,希望維持既有規模及收益狀況,但這不代表今年完全不加碼國外債券,京城銀投資團隊隨時都在戰備狀態。至於國內債市,戴誠志分析,今年台灣將調漲電價,將影響通膨,不認為台幣利率今年有下降空間,預期國內債至少到2026、2027年再觀察。認為通膨要急遽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對債市較持平看待。在投資股市方面,戴誠志認為,台灣即便有地緣政治風險,長期面臨各種挑戰,但資本市場展現基本面,如半導體等仍產業穩定成長。京城銀因應海外債投資避險成本高升,去年改變並制定新投資策略,除了投資標的分散,並制定額度、風控規定嚴控停損、注重流動性,去年台股投資收益約20億元,恰好補上國外債券的避險成本。
斷交3月底滿週年! 宏都拉斯仍積欠台灣「137.8億債務」
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於去年(2023年)3月26日與我斷交,但迄今仍積欠我國超過4億美元的債務,據悉多半來自房屋重建、學校基礎建設等計畫。宏都拉斯媒體《新聞報》(La Prensa)指出,宏國財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與台灣斷迄今,宏都拉斯仍積欠台灣高達4.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7.8億元)的債務,相當於108億宏都拉斯倫皮拉(Lempira)。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於去年(2023年)3月與我斷交,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圖/達志/美聯社)據悉,這些向台灣借貸的資金主要用於房屋重建、學校基礎建設和營養午餐計畫等;最後一筆融資為2019年的3億美元。不過回顧斷交之初,宏國積欠台灣的債務其實高達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87億元),當時宏國副外交部長賈西亞(Antonio García)也表示,「債務就是債務,當一國積欠另一國家或銀行時,不論是否有關係,都會償還,將履行與台灣的承諾,因為他們借錢給我們,將繼續償還。」另宏都拉斯外長雷依納(Eduardo Enrique Reina)也曾要求台灣,將每年5000萬美元的援助增加至1億美元,並且重新調整積欠台灣的6億美元債務,但我方沒有積極回應,最後也在去年3月26日宣布與台灣斷交,並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當地政府也稱,此舉是希望從北京當局獲得更大的經濟支持及貸款。宏台邦交已成追憶。(圖/達志/美聯社)
巴菲特又出手! 連續3天加碼「這公司」近6億美元
國際油價年內走低以及業內並不看好的百億美元併購,都沒有影響到股神巴菲特對西方石油的信心,旗下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本周連續加碼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公司股份。據路透報導,當地時間13日,根據波克夏海瑟威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該機構本周連續三天加碼買進西方石油股票,累計耗資約5.9億美元(約新台幣185億元)收購了近1050萬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本次加倉後,波克夏持有的西方石油股票增至2.38億股,持股比例攀升至27.13%以上,持股總市值約136.48億美元。此外,波克夏還持有西方石油優先股和認股權證,可以以每股47美元的價格收購8380萬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若這些認股特權被行使,波克夏對西方石油的持股比例將達到33%。巴菲特此次持續加倉西方石油,發生在西方石油日前宣佈以120億美元,收購美國頁岩油生產商CrownRock,以擴大其對美國最大頁岩油田的控制力。雖然業內並不看好此次併購,但巴菲特仍然拿出「誠意」,表示對此次併購的支持。根據收購協議,西方石油將以現金和股票收購CrownRock,交易價值約108億美元,此外,收購條款要求西方石油承擔CrownRock持有的12億美元債務。由於收購可能使得公司槓桿比率(Gearing Ratio)擴大,影響股東分紅和回購股份,市場分析認為,此次併購可能得不到巴菲特的認可。西方石油此前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的時候,巴菲特亦曾出手提供資金,其認購股權也是於當時獲得的。在收購CrownRock消息發佈後,西方石油的執行長霍魯(Vicki Hollub)也表示,並不需要巴菲特的幫助來完成此次收購。但波克夏在併購公佈後的持續加碼動作,意味著巴菲特仍然對公司的前景投下了「贊成票」。
中國恒大清算聆訊延期至12/4 股價30日重挫近23%至0.18港元
據港媒報導,中國房企巨頭恆大集團(3333HK)的清盤呈請聆訊押後至12月4日舉行。受清盤呈請聆訊消息影響,恆大周一(30日)股價開盤後迅速下挫,早盤跌幅一度達22.88%,低至0.182港元,創上市以來最低價。截至發稿,中國恒大現跌7.63%,報0.22港元。市場消息顯示,香港高等法院今天將審理由離岸投資者佳盛環球(Top Shine Global)提交的恒大清盤呈請。但據港交所周一公告,香港高等法院法官表示,原本預定舉行的恆大「清算呈請」聆訊,日期押後至12月4日,並表示這將是做出是否清算決定之前,恆大最後一次的聆訊,且恆大需在此日期前提出修改後的重組方案。中國恒大曾在7月31日公告稱,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已批准同意傳票,該清盤呈請的聆訊押後至2023年10月30日。中國恒大20日曾發布公告,原計劃於2023年10月25日由紐約南區美國破產保護審理的聆訊將延期。此前有報導稱,因恒大在9月最後一刻取消債權人會議,先前支持恆大重組計劃的部分債權人,現在傳出心態開始動搖,尚未決定是否會公開反對清算要求,導致恆大清算風險大增。早在8月中旬,中國恒大曝出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後續恒大曾澄清表示,該公司美元債受紐約法管轄,因此向美國法院申請承認香港和英屬維京群島(BVI)法律體系下的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此舉系正常推進境外重組程序的一部分,不涉及破產申請。恆大於2021年底出現境外債務違約,是全球負債最重的房地產開發商,總負債超過3270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兆元)。一旦法院頒令清算,恆大將成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地產發展商清算案,對中國房市銷售、市場信心,以及整個房地產行業將帶來更多打擊。
碧桂園境外債券違約!創辦人父女驚傳已離開中國 官方微博回應了
以房地產開發為主要業務的中國大型綜合企業「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CountryGarden Holding),近期驚傳1500萬美元債息支付的寬限期已經到期,這意味著這家中國最大的私人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在其離岸債務方面出現違約。對此,碧桂園也在官方微博發文澄清,指「創辦人父女或已離境」的說法純屬謠言。據2名消息人士向《財新社》透露,民營房企巨頭碧桂園有一筆境外債本應在9月17日支付利息,但碧桂園未能在30天寬限期屆滿時向債券持有人支付總計約1540萬美元票面利率(Coupon rate),恐已屬實質性違約。對此,碧桂園也沒有立即回應美國媒體《路透社》的置評請求。碧桂園內部人士透露,大陸國內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讓碧桂園的銷售額持續承壓,很難繼續履行償付義務。消息人士則補充,這筆境外債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為發行主體,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本金為5億美元,票面利率為6.15%,將於2025年9月17日到期。每年3月17日及9月17日是其付息日。這筆債券若構成違約,恐引發其他境外債券交叉違約。(圖/翻攝自微博/椒點視頻)上述消息一出也讓公司創始人已離開中國的謠言四起。對此,碧桂園19日則在官方微博發文澄清,「『創始人父女或已離境的謠言』,被別有用心地發布在多個網絡平台,造成惡劣影響。我司創始人楊國強和董事會主席楊惠妍目前在國內正常工作。」聲明續稱,「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公司在困難時期的關注、支持和理解,但對惡意造謠行徑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中國恆大美元債暴跌50% 違約債務累計近人民幣3千億
據中國媒體財聯社上周六(7日)報導,中國恆大集團發行的九檔中資美元債價格,已下跌約50%,並且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已達人民幣2785.32億元(約新台幣1.23兆元)。此外,其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1946 件,標的金額累計約4492.98億元。報導指出,目前中國恆大仍在流通交易的9檔中資美元債,價格處於2.2至2.4美元之間,較9月27日下跌約50%。另據中國恆大9月28日公告,截至八月底,拖欠的到期債務累計約2785.32億元人民幣,逾期商票累計約2067.77億元;至於要求中國恆大返還3千萬元以上的未決訴訟案共1946件,涉及金額達4492.98億元。目前中國恆大累計負債近2.4兆元。鑑於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被立案調查,中國恆大目前的情況不符新票據的發行資格,公司已將債務重組會議取消。在中國恆大出事後,數十家上下游公司已經破產,波及範圍難以估計。而恆大今年上半年發布的財報指出,截至6月底,主營收約1281.8億元,淨利負330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0.7億元,資產總計1.74兆元,其中流動資產1.57兆,總負債2.38兆。據陸媒披露的各地恆大爛尾樓數量顯示,恆大的爛尾樓數量已經達到162萬套,涉及600萬業主。其中,超過50個恆大爛尾樓項目的省份包含浙江58個、湖北59個、遼寧60個、湖南64個、山東67個、河北70個、重慶74個、四川85個;超過百個恆大爛尾樓項目的省份有江蘇115個、廣東157個。今年8月,恆大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申請破產保護,如此恆大在其他地方展開債務和資產重組期間,債權人無法變現恆大在美國受保護的海外資產。此外,自中國恆大爆發財務危機,以及該公司創辦人許家印和多名高管被抓後,其上下游供應鏈和關聯方也陷入困境,但為了減少負面影響,中國官方封鎖了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