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
」 美國 中國 半導體 美中貿易戰 電動車百大集團去年營收34兆多罕見大衰退 CRIF:僅「這5家」逆勢成長
根據CRIF最新發布的「2024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結果顯示,2023年受到全球供應鏈高庫存壓力影響,台灣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創2008年新低,總營收更較去年衰退逾9%,不過仍有台達電(2308)、彰銀(2801)、台灣企銀(2834)、華南金控(2880)、中華電信(2412)5大集團資產逆勢成長。根據中華徵信所(CRIF)最新發布的《2024年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指出,台灣百大集團在2023年受到全球供應鏈高庫存壓力影響,資產成長放緩,營收及獲利均大幅下降。百大集團的總資產達到144兆8753億元新高,但資產成長率僅有4.19%,為2008年以來的新低。同時,百大集團總營收也下降9.69%至34兆元687億元,創歷年來最大衰退幅度。根據報告,百大集團中有62個集團的營收出現下滑,而稅後純利總額則下降31.42%至2兆3192億元,呈現自2012年以來的最大獲利衰退,並連續兩年出現獲利下降的情況。CRIF指出,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美國升息和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百大集團因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度連結而承受更高風險。儘管百大集團整體表現不佳,但台達電、彰銀、台灣企銀、華南金控及中華電信等五大集團在近三年持續達成資產成長、營收成長及稅後純利成長,展現穩健經營的實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三年三率成長的集團中,有四家為公股金融及通信業,唯一的電子製造業代表為台達電,與其積極布局綠能和電動車系統的策略有關。在全球佈局策略上,CRIF報告顯示,台灣百大集團的海外佈局逐漸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2023年,百大集團在中國(含港澳)的子公司數量減少82家至2536家,顯示出「減中國、緩台灣、增海外」的趨勢。百大集團國內新增企業僅77家,顯示本土投資意願放緩。與此同時,台灣百大集團加碼擴展至歐美、東協和北美市場,特別是在墨西哥的布局有顯著增長。墨西哥成為百大集團新興投資地點,三年內新增20家子公司,主要為鴻海、台達電、緯創、金仁寶及明基友達等集團,意圖貼近北美市場並加強供應鏈靈活性。展望未來,CRIF建議,百大集團需改善海外佈局並積極推動產業AI化,台灣應藉由強化半導體供應鏈自主來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同時引導企業全面應用AI,提升競爭力。CRIF呼籲政府優先推動企業AI化計劃,並強調百大集團應扮演產業數位轉型先鋒。
晶圓二軍求生1/ 大陸「就算產能全滿也賺不到錢」 量產海嘯襲來台廠轉型應戰
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迎來20%成長,站穩先進製程的台積電(2330)仍將一枝獨秀!10月17日台積電法說會引領股市狂歡,但背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整體成熟製程仍籠罩在全球經濟疲弱的陰霾下,產能利用率平均在70%至80%,還有中國廠商虎視眈眈,二哥聯電(2303)股價被外資狂砍,小弟力積電(6770)甚至虧損擴大,如何突破重圍,也牽動著晶圓代工供應鏈的上百家廠商。目前台積電已在美日德三國建廠,聯電在日本和新加坡,世界先進(5347)也攜手恩智浦NXP合設VSMC,於新加坡建設首座12吋晶圓廠。連台積電都不得不承認,在海外設廠成本就是貴,但不去不行。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半導體業者這幾年紛紛退出中國,封測領域有南茂、力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廠商,轉而投資非中地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力積電,他們打出FAB IP模式,就是賣技術、當教練,要成為業績四大支柱之一。2024年8月ESMC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也到場。(圖/報系資料照)力積電22日的法說會座無虛席,因為董事長黃崇仁親自出馬,就是要解釋他們FAB IP模式,「已經有好多國家的公司跟我們接洽」,他得意秀出跟印度總理莫迪的合照,「他們都很開心」。他解釋日本合作案破局,是因為日本政府很強硬,要力積電擔保10年量產「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得到」。但印度就「照計畫來」,力積電將協助當地最大的電子製造廠塔塔電子,建設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轉移成熟技術,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可在未來幾年分期收服務費、授權費,預計4年有200億元進帳。不過,此舉也遭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吐槽,他日前在臉書上表示「感到不解」,說有個公司很奇怪,自己經營不善還在虧損,還持續將非頂級及非次級技術轉移換鈔票,搞得同級公司殺價求生存。因為當前半導體產業的成熟製程領域,已從美中貿易戰,轉而成為全球晶片價格紅海戰。根據統計,2023年到2027年間,中國會有41座晶圓廠投產,其中12吋廠有34座,8吋廠有7座,以成熟製程的加工晶圓為主。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將在2027年超越台灣。(圖/新華社)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近來中國最積極投資,擴張產能,包括華虹集團、合肥晶合、芯恩與中芯等晶圓代工廠。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從去年10月也不斷警示,中國大陸有補貼、巨大應用市場,產能開出後第一波衝擊的,就是力積電、世界先進和東部高科(DBHitek),中長期來看,對聯電、格羅方德也會造成影響。「中國大陸2027年成熟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達47%,將超越台灣的36%,」集邦研究副理喬安表示,晶圓代工廠近年主要擴充12吋晶圓廠,新增產能預計於2025年第4季陸續開出,可能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再度下滑。集邦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半導體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2025年展望仍具變數,預估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明年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約75%以上,但價格走勢受壓抑。一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灣常嘲笑中國大陸的科技業,其實他們在材料方面很強,且因產量開出大,「就算良率低,挑挑揀揀也能拿出好產品」,目前晶片價格已殺到成本價,「老實說,他們就算產能開滿也不會賺錢,所以他們到處去做應用研發,在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嘗試應用,真的不可小覷!」
蘋果投資未到位! 印尼不讓iPhone 16在當地銷售
蘋果(Apple)iPhone 16系列在印尼市場卻遲遲還沒有上市,原因竟是蘋果公司未能遵守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相關法規,包括未更新國產化率許可證(TKDN),加上投資印尼的承諾也未到位,才讓印尼政府決定至今仍限制 iPhone 16 在當地販售。蘋果今年9月推出新機iPhone16系列,但在印尼當地市場卻遭遇了意外的阻礙。 (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南華早報》報導,蘋果今年9月推出新機iPhone16系列,現今已在全球多國熱銷,但在印尼市場卻遭遇阻礙,原來,印尼政府目前尚未批准iPhone 16 系列在當地銷售,原因竟是蘋果未遵守促進本地產業發展的法規,同時涉及到國產化率和投資承諾的問題。報導稱,蘋果在印尼僅投資1.48兆印尼盾,折合新台幣約30.57億元,但仍低於承諾投資總額1.71兆印尼盾,換算約新台幣35.4億元,蘋果同時尚未兌現承諾在印尼投資4個研發設施的承諾。蘋果iPhone 16系列手機目前在印尼市場被禁售。 (圖/達志/美聯社)除了投資額度,另據印尼工業部長古米旺(Agus Gumiwang)的說法,蘋果需要更新其 TKDN 許可證,該認證要求手機產品中至少有40% 零件來自印尼本地,也就是說,印尼政府要求蘋果在印尼銷售新機,必須滿足國產化率的要求,這一切都是為了公平對待那些對印尼投資表示堅定承諾的投資者。由於蘋果公司目前未通過印尼政府的認證,才導致iPhone 16 系列無法在當地市場銷售。據了解,儘管蘋果的大部分組裝仍在中國完成,但近年來,隨著美中貿易戰的加劇,蘋果一直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多元化其供應鏈,目前越南和印度已經成為蘋果生產業務的據點。今年4月時,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雅加達和印尼總統佐科威會晤時,也提到在印尼建設製造工廠的可能性,但該計畫尚未有具體進展。針對這起事件,市場分析師認為,印尼對蘋果iPhone 16系列的禁售措施,恐成為其他國家也可能對外資企業投資進行更嚴苛審查的借鏡,要求其在當地進行一定規模的投資,才能夠獲得市場准入資格。蘋果iPhone 16系列手機目前在印尼市場被禁售。 (圖/翻攝自X)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美股跌多漲少 台積電遇亂流領台股23日開盤再跌百點
美股跌多漲少,導致台股23日開盤以跌133.19點、23402.24點開出,9點半前一度摔到23337點以下,跌幅一度擴大,近期因獲利了結而遭賣壓,又被捲入晶片禁令風波的台積電(2330)領跌,電子股弱勢,以玻陶、橡塑膠、生醫、光電類股相對抗跌。前一日受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大跌343點、終結連三升影響,台股22日早盤一度跌逾272點,盤中震盪、尾盤急拉,最後以23535.43點、小跌7.1點作收,跌幅0.03%,成交量3726.51億元;23日再度以下跌百點開出。在9點半前,電子權值股大多走弱,千金股也只有4家上漲,台積電跌15元、在1060元;鴻海(2317)跌1.5元、在214元,台達電(2308)跌5元、在399.5元;廣達(2382)跌2.5元、在316.5元;高價股的聯發科(2454)拚平盤1310元,大立光(3008)小跌5元、在2395元。投顧看好整理已久且基期較低的PCB族群,近日已有部份個股展開攻勢,有望在「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期間借題發揮。外媒報導,近期有人拆解機器,發現華為昇騰910B處理器是使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讓台積電陷入美中貿易戰的晶片禁令問題,台積電表示,自2020年9月中旬就不再向華為出貨,會主動與美國商務部進行溝通。美股方面,S&P 500指數自9月6日以來,首次連續下跌,主要是因市場懷疑美國聯準會是否在11月大幅降息,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5日登場,擔憂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財政影響,中東緊張局勢仍在加劇,投資人紛紛尋求避險,金價走強再創歷史新高。美股22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6.71點,或0.02%,收在42924.89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3.12點,或0.18%,收在18573.13點。S&P 500指數下跌2.78點,或 0.05%,收在5851.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4.51 點,或 0.47%,收在5190.70點。
馬來西亞8大地產商組團來台 向半導體廠招商
搶發地緣政治財!包括10年前有意收購「台北101」股權而名噪一時的IOI集團在內的馬來西亞8大地產商,組團來台,向台灣半導體廠招商。瑞普萊坊指出,馬來西亞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領域,在全球市佔率達13%;台灣在台積電、AI題材的推波助瀾下,儼然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基地,也帶動半導體供應鏈蓬勃發展,更成為馬來西亞積極拉攏的招商目標。台灣面臨地緣政治的壓力,加上美中貿易戰牽動供應鏈多元化,使得台灣半導體大廠已成為馬來西亞房地產開發的新寵。瑞普萊坊與萊坊馬來西亞聯手合作,安排包括Sunway Property、Ideal Property、IOI Properties、NCT Alliance、Sime Darby Property、SP Setia、Gamuda、Seri Pajam,等8大房地產開發商,本周來台針對半導體產業,積極招商。萊坊馬來西亞執行董事Allan Sim表示,此次來台招商的8家馬來西亞地產開發商,來頭不小,規模都排名馬來西亞地產商前十大,招商工業區地點大多是極具開發潛力之地,希望為台灣大廠提供馬來西亞的投資商機與重點工業區。瑞普萊坊顧問暨市場研究部總監江珮玉表示,美中貿易戰促使供應鏈多元化,企業在保留或縮減中國大陸業務的同時,將生產設施擴展到其他國家,以降低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影響。此波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不僅台商回台,也吸引包括Nvidia輝達、AMD超微等AI晶片大廠,把亞太成品物流運籌中心設置在桃園遠雄航空自貿港區(保稅倉),讓台灣成為AI產業的重心。另外台灣在面臨地緣政治、美中貿易戰改變產業鏈布局之際,近年也有不少台廠紛紛插旗馬來西亞設廠。瑞普萊坊總經理蘇銳強指出,台商將布局擴展到具有近岸(nearshoring)與友岸(friend-shoring)的東南亞地區,可利用東南亞和印度等具備低成本、貿易便利、鄰近中國等優勢,將可降低製造中斷風險,以及可與東協經濟體共同成長。例如緯穎科技在2024年9月決定增資6,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9.24億元,擴充大馬雲端資料中心產線,成為亞太區最主要的出貨地。矽品2024年5月決定投資馬幣60億元、約合12.74億美元,在檳城州桂花城科技園區興建半導體廠房。毅嘉科技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及客戶需求,也將投入新台幣30億元,擴建馬來西亞新的生產基地。另外,近年國際半導體大廠布局馬來西亞的腳步,也很積極,包括英特爾、英飛凌,已在北馬設廠,以縮短生產週期、提高半導體產業的效率與競爭力。江珮玉表示,對半導體廠商來說,多元佈局以分散生產風險,將會是接下來必須思考的課題,這也是這次馬來西亞地產開發商來台招商的原因,好的設廠地點,可以擴大群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瑞普萊坊指出,目前馬來西亞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領域的全球市佔率,已達13%,但這些是半導體製造後段領域,未來在台招商目標,將鎖定前段的晶片生產。
伺服器產值前七月破4千億 台灣不是美最大賣家輸給「這一國」
受惠於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伺服器產值再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至7月產值4267億元、就超過去年一整年,而買台灣最多伺服器的買家是美國,不過我們卻不是美國市占率第一,而是擁有地理距離優勢的墨西哥,市占率約七成。因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電子廠供應鏈搬遷回台,讓國內產能提升,而近年因AI需求,去年伺服器產值4033億元,數據顯示,光是今年1到7月就有4267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成績,顯示今年將再創新高。經濟部數據顯示,台灣製造的伺服器,第一大買家就是美國,今年1到9月已賣出123.7億美元,第二名為新加坡,是8.7億美元,第三名德國4.4億美元,而第四名是馬來西亞的3億美元,第四名是中國大陸的2.8億美元。不過我們的第一大買家美國,其實用更多的是產自墨西哥的產品,數據顯示,美國進口伺服器第一大來源是墨西哥,接下來才是台灣,而第三名之後分別是荷蘭、中國大陸和泰國。先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就跟記者解釋,因為AI會有很多國家級的資訊在裡面,以趨勢來看,未來的AI伺服器製造,可能朝向在當地製造、提供當地所需,所以近期鴻海打造的全世界最大伺服器生產基地,就在墨西哥。
越南成東協第二大勞動市場 勤業眾信:台商須注意「這件事」
據越南統計局資料顯示,台灣2024年1至8月對越南出口金額達2600多億美元,年成長近16%,隨著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等關鍵出口項目表現亮眼,越南成為全球重要的製造與出口中心,不過勤業眾信表示,越南近年正在進行所得稅法、營業稅法與關稅法規的大修改,台商應留意稅務法令的改變,與投資優惠的發布。因為美中貿易戰,不少台灣製造業轉往越南投資設廠,越南政府也計畫自2024年起實施半導體產業國家戰略,目標在2030年成為半導體晶片設計、封裝和測試的中心。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4日舉辦「2024台越投資交流會」研討會,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表示,供應鏈重新洗牌的局勢下,越南受惠於地緣優勢以及豐沛的勞動力資源,成為東協第二大勞動力市場,越南製造業也正在轉型,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模式、轉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儘管目前越南仍有技術勞工與專業人才不足的困境,但透過招商優惠政策和不斷成長的貿易缺口,仍帶動許多投資機會。柯志賢表示,台廠應留意稅務法令的改變與投資優惠,以及分析貿易結構的轉變,以填補新的貿易缺口,降低投資與營運風險。近來越南稅局之緝查力道逐漸加強,不可不慎。勤業眾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李嘉雯建議,預計投資越南的台商需留意台灣CFC法令之規定簡化控股架構,並評估適用台越租稅協定。企業應注意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外國人承包商稅以及移轉訂價等遵循及申報時程,若有外派人員至越南,須留意越南當地外派人員福利及員工個人所得稅相關問題。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執行副總經理黃俊榮表示,就併購角度,主要有兩趨勢,第一為國際製造業進入越南市場多採自行建廠模式,或收購撤離之公司取得用地再進行投資;第二著眼越南之內需市場,日本和新加坡為首的外資表現活躍,主要聚焦於金融、醫療、房地產等消費產業。著眼越南未來消費力成長、支出提升,及消費信貸滲透率偏低的機會,預期越南市場將持續吸引多方關注,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手機很捲1/摺疊市場三國殺成變形金剛時代 三星市占節節敗退逼出「秘密武器」
「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把我們的平板裝在口袋裡,今天我們就實現了!」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9月上旬發表會上,將全球首款三摺機「Mate XT」的10.2吋螢幕摺起、連同鍵盤收入口袋,同天凌晨,蘋果iPhone16才剛登場,華為一副要PK蘋果的模樣,等到消費者拿到新品才驚覺,華為瞄準的是摺疊機龍頭韓國三星,加上其他品牌爭相角逐,摺疊機市場再掀戰況。華為三摺機九月下旬開賣後,不少大陸專門拆手機拍影片的網紅搶快開箱,發現裡面的處理器還是麒麟9010,相當於四年前的最高水準,蘋果的iPhone16系列卻是用最新的3奈米製程打造A18晶片,兩支新機並不是跑同一賽道,顛覆全球關注的美中貿易戰下「秀肌肉」劇碼。華為此戰目標,不是蘋果那是誰?「看來可給三星壓力了,不然今年的fold6沒有什麼更新的慾望。」由於華為手機介面顯示「中國台灣」,自2020年起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禁售迄今,但全球首款三摺機仍引起台灣網友熱議。有152萬粉絲的大陸科技博主「大狸子切切裡」,在開箱華為三摺機影片中說,看隔壁(蘋果)大規模推出一大坨新顏色,華為可以開香檳了。也有網友在影片下方留言提到,「以前韓國有LG專門出別廠不敢做的東西,現在是華為敢玩,有創新的東西,總比變成另一個蘋果好多了。」「手機發展呈現疲態,說摺疊機無用的人估計連試用都沒有,三摺機已有人玩出裸視3D的效果,新型態才會出現更多新的應用。」大陸許多手機品牌近期都推出摺疊手機,瞄準過去三星的獨霸市場。(圖/廖梓翔攝、翻攝自香港01)在臉書上有10萬追蹤者的台灣網紅「3C達人廖阿輝」說,三星最早做摺疊,軟體支援更多,包含手寫筆、AI功能,然而上個月剛發售的小米MIX Fold4,有攝影玩家最喜歡的萊卡鏡頭,且「比(手機運行速度)快是沒有差異,卻比很多傳統手機輕薄,小米做出不規則形狀的電池,讓機器中所有空間都利用到,還升級到5100mAh,比三星多約10%。」三星7月31日最新推出的Galaxy Z Fold 6,6萬多元的摺疊手機,掀開今年第一場摺疊機戰役,緊接著後起之秀的Google,首次在台灣推出摺疊手機Pixel 9 Pro Fold,小米急起直追,登台推出第一款小型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鏡頭用上萊卡,狠刷一波存在感。華為三摺手機的問世,更是給了主打兩摺手機的三星一記重拳。三星最早在2019年搶先賣出摺疊機,有大有小,2021年的第三代開始加入手寫筆功能,但仍以二摺為主,三次摺疊因技術門檻而難以商業化,只聞樓梯響,但在大陸品牌小米、OPPO等陸續推出摺疊新品,如今華為搶先推三摺機,明顯撼動「摺疊機代名詞」三星手機的江山。先前三星曾曝光可拉開的「捲軸式」手機,引爆科技界熱議。(圖/三星提供)面對華為有備而來,韓國媒體 The Elec 九月中報導披露,三星計劃在2025年發表一款「捲軸式」的手機,螢幕完全展開後達到 12.4 吋,最重要的是,不會在螢幕上產生凹痕,是當前摺疊型無法解決的痛點。三星可說是提前把「壓箱寶」拿出來。早在四年前,三星陸續向韓國及美國申請專利,結合可凹摺螢幕與卷軸式螢幕設計機構,從現行Galaxy Z Fold 系列採用的書本式凹摺中,單側加入卷軸式可拉伸機構,讓螢幕攤開後的顯示面積可以變大,不會有中間空隙。有捲軸式想法的手機大廠不只一家。韓國LG在2021年端出的Rollable,但隨著 LG於同年退出手機市場而胎死腹中;大陸OPPO也曾在2021年4月在台北信義區開設快閃體驗店,讓網紅與YouTuber上手玩OPPO X 2021 卷軸機,在不改變機身厚度的情況下,可從6.7 吋伸展為 7.4 吋的矩形螢幕、就像個小平板;Motorola在2023年的MWC上,也曾秀出捲軸的概念機。OPPO曾在2021年推出卷軸概念機。(圖/翻攝自劉胖胖的3C頻道)不過,捲軸式手機因良率低、成本高,還有許多物理上的瓶頸有待改善,始終沒有商業化,直到華為的Mate XT上市。有玩到機器的台灣YouTuber「劉胖胖的3C頻道」就提到,「期待可彎摺面板這種新材質,未來變化出不同產品類型」;「壹哥的科技生活」也說,「這種螢幕升降,現場看真的有驚豔到」,未來說不定手機會只剩一根棒子,銀幕直接從棒子裡拉出來「卷軸式手機,充滿了無限的未來。」儘管在當前反中氛圍下,台灣民眾仍不減對新科技產品的需求,有經驗、才會有新想法,套句「大狸子切切裡」的話,「科技可以走彎路,但不能原地踏步。」
中租策略論壇深度剖析:數位轉型為驅動企業創新與打造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與產業環境中,數位轉型對企業的影響愈加深遠。由中租控股主辦的「中租中小企業策略論壇」近日圓滿落幕。論壇中匯集了來自產業界、經濟研究與科技領域的專家,深入探討數位轉型、全球經濟走向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等議題,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具體的策略和洞見。 中租迪和南區分處副總經理陳又彰指出,中租的數位轉型策略聚焦於三個方向:數位優化、數據科學運用及數位新產品與平臺的建立。中租透過一系列數位轉型舉措,為產業數位化樹立標竿。(圖片提供/中租)數位轉型的實踐與挑戰數位轉型已成為現代企業競爭力提升的核心,尤其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中更具關鍵性。中租迪和南區分處副總經理陳又彰指出,中租的數位轉型策略聚焦於三個方向:數位優化、數據科學運用,以及數位新產品與平臺的建立。數位優化提升公司內外流程的效率,包括改善內部工作流程和客戶體驗,使運營更流暢,並縮短不必要的耗時環節。數據科學運用則透過精準行銷與風險管理,讓中租能靈活應對市場需求,提前預見並調整潛在風險,降低損失。數位新產品與平臺的開發,使中租將原有業務數位化升級,還針對不同客群進行市場細分,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客戶體驗。陳又彰強調,語音機器人及影像辨識等數位工具的引進,有效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大幅提升作業效率與準確性。讓員工得以專注於創造性任務,進一步提升公司的運營效能。如此可見,中租透過一系列數位轉型舉措,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為產業數位化樹立了標竿。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強調,地緣風險已經不再是短期現象,企業需要持續關注,將其納入長期的經營策略中。(圖片提供/中租)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慢性病,影響著各國的貿易、自主化以及企業經營成本與銷售市場。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強調,從英國脫歐到美中貿易戰,再到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供應鏈和能源價格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地緣風險已經不再是短期現象,企業需要持續關注,並將其納入長期的經營策略中。孫明德進一步指出,雖然全球外需市場如石化和金屬等產業陷入低迷,但台灣的AI伺服器和高階晶片仍是出口主力。此外,台灣的內需市場表現強勁,尤其是在金融、零售業,顯示出「外冷內熱」的經濟態勢。這表明中小企業在應對外部市場挑戰時,可以借助內需市場的穩定性,尋找更多的成長機會。東台精機協理曾文鵬分享東台精機開發了T-Bot數位助理,其能即時解決客戶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數位轉型方案。(圖片提供/中租)智慧製造與數位科技的應用在數位轉型的進程中,智慧製造同樣面臨著挑戰,特別是中小企業如何平衡質量與生產靈活性。東台精機工具機事業處協理曾文鵬表示,企業從傳統量產向少量多樣甚至單件生產轉型時,需要確保質量不受影響。此外,現代的生產競爭更注重數據分析與AI技術的應用,以實現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曾文鵬分享東台精機如何透過AI技術增強產品競爭力。他提到,公司將AI技術分為「間諜式AI」和「深層式AI」兩大類,前者已在入料與瑕疵檢測上取得良好進展,而後者則應用於售後、研發等領域,幫助中小企業逐步推進數位轉型。此外,東台精機開發了T-Bot數位助理,這一工具能夠即時解決客戶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有效的數位轉型方案。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通報應變中心主任孫偉哲強調,資安風險是一個持續的管理過程,如何訓練AI模型並確保其結果的可靠性,是在數位轉型中的重要考量。(圖片提供/中租)資安風險與AI的可信度而隨著數位化的進展,資訊安全風險也日益增長,尤其是在AI技術被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通報應變中心主任孫偉哲強調,資安風險是一個持續的管理過程,企業必須明確風險來源並做好資源分配,針對高風險的環節進行重點防護。他還指出,AI的可信度是企業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尤其是AI在資安領域中的應用,如何訓練AI模型並確保其結果的可靠性,將成為未來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考量。與會者聚精會神,深入探討數位轉型和市場趨勢,現場氣氛熱烈。專家們分享見解,參與者積極交流,展現對中小企業未來發展的熱情與期待。(圖片提供/CTWANT)經過各專家的解析與洞察,不難發現,無論是數位轉型、智慧製造還是資訊安全,中小企業都應以長遠視角應對這些挑戰,並在面對地緣風險時靈活調整策略。中租中小企業策略論壇的專家們,為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提供了寶貴見解,幫助他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尋找穩定的成長道路。
川普放話「當選後將打電話給習近平」:要他履行美中貿易協議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在2020年初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就是美國降低部分關稅,以換取中國增加對美國出口產品的購買,其中包括500億美元的農產品,但中國目前的實際購買量卻遠遠未達協議的標準。對此,川普也揚言,他上任後的第一通電話就會打給習近平,要求對方必須履行貿易協議。據彭博社的報導,川普曾在2020年初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就是美國降低部分關稅,以換取中國增加對美國出口產品的購買,其中包括500億美元的農產品。但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中國實際購買量卻遠未達協議的標準,截至2021年12月,中國進口的美國食品、能源及工業製品等商品及服務不到協議規模的60%。對此,川普也在美東時間23日於賓州(Pennsylvania)舉辦的1場論壇上向台下觀眾喊話:「我的第一通電話將打給習近平」,而且他會要求對方必須遵守達成的協議,「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中國將購買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我向你們保證習近平會買單,他100%會履行承諾。」此外,川普還抨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現任副總統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沒有能力要求中國履行該協議。與此同時,美國迪爾公司(Deere & Company)旗下生產農業、建築、森林機械設備和柴油引擎的品牌「強鹿」(John Deere),今年稍早曾表示,由於營運成本上升和需求量下降,該公司將在美國伊利諾州(State of Illinois)裁員503人,並在愛荷華州(State of Iowa)裁員310人,同時還將在墨西哥購買土地,將美國部分產線外移至墨西哥。針對強鹿公司的決策,川普也在論壇上威脅:「我現在已通知了強鹿,如果你這樣做,我們將對你從墨西哥銷往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200%的關稅。」而強鹿股價在紐約盤後交易下跌超過2%,隨後收復跌幅。據悉,強鹿這家世界頂級農機製造商,在南美洲和歐洲都有業務,是1家標誌性的美國公司,擁有綠色和黃色拖拉機。總部位於伊利諾州莫林(Moline)的迪爾公司在聲明中表示,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皆致力於美國本土製造,並在國內工廠投資了20億美元。如今該公司卻成了美國製造業外移的新案例,也讓試圖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川普大為不滿。
貿易戰升級!美對中電動車加100%關稅27日啟動 中國斥「霸凌行為」
美中貿易戰升級!為加強對美國國內戰略產業的保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3日確定大幅上調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將電動汽車關稅提高100%,太陽能電池加50%,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25%,大部分將於9月27日生效。美國也將對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關稅提高50%,包括多晶矽和矽晶圓這兩個類別,於2025年1月開始生效;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其他設備的關稅,則會在2026年1月生效。美媒報導,白宮經濟顧問Lael Brainard表示,這些強硬、有針對性的關稅,對於減少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是必要的,因為中國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不公平的成本優勢,以此防止中國像在其他地區一樣主導美國汽車市場。歐盟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也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關稅,其中加拿大的關稅與美國一致,為100%。中國政府則譴責這些關稅上調是霸凌行為,並稱電動汽車行業的成功源於創新,而非政府支援。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訪問歐洲,預計9月19日與歐盟執委會負責貿易政策的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會談,就電動車反補貼案進行磋商。
無人機國家隊3/國防預算只增不減 台廠急結盟搶飛行器「去紅化」千億商機
隨九月間美國無人機業者將訪台,台灣無人機業者燃起希望。萬寶投顧執行長王榮旭表示,總統賴清德希望2030 年無人機產值達到400億,國防部已編列 5 年近 66 億預算採購軍用商規無人機,在美國的要求下,國防預算未來只增不減,將推動軍工概念股持續上升。台灣無人機國家隊有谁?依經濟部去年底公告,5大類無人機系統共9家整合主導廠商入列,包括神通資訊、自強工程、雷虎、經緯航太、中光電、富蘭登、智飛、長榮航太、佳世達;今年2月公告3大類、4家防禦系統整合主導廠商,包括創未來、雷昇、捷恆、創思達。事實上,之前大疆DJI的台灣供應商包括聯詠(3034)提供影像處理晶片,盛群(6202)是微控制晶片,群電(6412)是無人機的鋰電池,群光(2385)負責空拍用的攝影鏡頭模組,新唐(4919)也供應微控制器,雙鴻(3324)與文曄(3036)轉投資的杰西迪(JCD)提供鏡頭模組,佳邦(6284)提供天線,等,也都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當國產無人機產量大時,可望增加其業績進帳。這也帶動近期業界結盟風潮,亞航(2630)與碳基(7719)合作開發台灣製無人機解決方案。雷虎(8033)與邑錡(7402)簽署無人機載具航拍縮時相機系統合作備忘錄。緯創入主經緯,切入無人機國家隊。(圖/報系資料照)緯創(3231)則在4月宣布斥資10億元,參與認購經緯航(8495)私募取得45.18%股權,經緯前董座羅正方改任總經理,他說,緯創入主後,將朝AI無人機方向布局,在緯創協助下,經緯的無人機將可大量生產,成為發展優勢。預期上市櫃公司未來投資或合作的無人機案,將會愈來愈多,先在台灣練兵後,目標是進軍全球,共同開拓「抵制紅色供應鏈」的無人機市場商機。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各國研發以及部署在2025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可成長至343億美元,不過因軍用型無人機研發門檻較高,商用無人機為全球業者的發展重點,據美國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指出,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成長至2025年將達1292.3億美元。而最常被分析師提到的中光電 (5371),其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在去年美中貿易戰時,美國大城市警消部門開始替換中國品牌的大疆無人機,讓中光電成為最大贏家,去年中光電出貨3000台,預計今年可增至1萬台,中光電也取得台灣的軍用商規微型、監偵型無人機的合格認證,預期監偵型將交付155台、微型無人機將交付635台,將貢獻營收 6.4 億元。亞航與碳基合作,爭取切入中科院軍用無人機計畫。(圖/翻攝自碳基科技官網)萬寶投顧王榮旭表示,目前雷虎已送出 5 款無人機參與競標,搶在今年底小量出貨;此外,雷虎7月也與美國無人機 3D 列印大廠 RapidFlight 簽訂合作意向書,要在台灣設立研發生產基地。群益投顧則點名亞航,今年第一季產品組合改善,獲利恢復成長,而第二季的軍規無人機等新產品逐步出貨,營運維持高檔。無人機在現代戰爭的地位性越來越強,雖然國內的軍工股大多為內需產業,但俄烏戰爭還沒結束,中東衝突頻發,加上先前的美國國防團來台,預期軍工股仍有題材利多。
美國放寬太陽能電池關稅配額1.5倍! 陸廠狡兔三窟台廠有望爭大單
為保護本土企業,美國先前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特別是防堵中國大陸的低價傾銷,反讓美國的裝機成本居高不下,影響清潔能源發展;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時間12日宣布,太陽能電池免加徵進口關稅配額將從5GW大增1.5倍到12.5GW,簡單來說,就是超過12.5GW的部分才需要徵14.25%的關稅。法人看好這有助於台廠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及茂迪(6244)等爭取訂單。市場人士預期,美國總統大選的兩黨陣營都會在政策上持續加碼,藉此爭取選民與產業界支持,先前因為美中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祭出反傾銷、反補貼稅措施,並恢復對四個東南亞國家太陽能板課徵進口關稅,以防堵大陸業者「洗產地」,但最近產能與成本出現問題,導致美國不少太陽能業者財務出現問題,所以此次放寬,有助於平衡市場機制,台廠也有望藉此切入美國市場。台灣的太陽能大廠今年都加大外銷力道。元晶14日盤中股價漲4%、約在24.85元,聯合再生漲2.7%、約11.4元,茂迪則漲2.3%、約在25.9元。不過大陸業者對此消息也磨刀霍霍,因為美中貿易戰持續一陣子,他們不但轉往東南亞設廠,連美國本土、中東國家都有規畫,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進口55.6GW dc太陽能元件和3.7GW電池片,其中東南亞四國就佔了79%。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但其實不少陸廠已轉往美國投產,像是隆基綠能與美國Invenergy合作,要在俄亥俄州建設5GW元件廠,晶澳科技美國廠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投產,晶科能源美國廠於今年上半年相繼建設,阿特斯美國廠於2023年底投產,天合光能美國廠也將於2024年下半年投產。而東南亞四國產能受關稅影響,但印尼、寮國和中東的產能則有望受益,晶科能源計劃在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建設10GW高效電池級元件專案; 鈞達計劃在阿曼投資建設5GW高效電池生產基地;天合光能有意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投資建設5萬噸高純矽料、30GW晶體矽片和5GW電池元件專案。
「股房連動」台股將拉房市跳水? 專家認為「這原因」難有拋售潮
受各方利空衝擊,台股昨(5)日下跌逾1800點,過去向來有「股房連動」的說法,各界認為台股崩盤將影響房市也跟著泡沫,專家觀察2003年SARS以來共7次股災,認為股災與房市的成交量不一定正相關,尤其市場傳聞投資客「賣房救市」,恐因房地產變現慢,怕遠水救不了近火,難有「拋售潮」出現,房市能否延續買氣,有待市場觀察。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資料,自2003年SARS以來歷次股災,其中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美債危機、2015年中國股災及2022年FED停止QE等4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與去年相比出現跌幅,惟2003年SARS、2018年美中貿易戰及2020年COVID-19數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反而成長,顯示國內雖有「股房連動」,但股災與房市成交量並不一定正相關。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全球股災造成長時間經濟危害,衝擊國家整體發展,雖說當時平均房貸利率並不高,但投資人受創慘烈,致使房市交易量難有表現;其中,最值得關注是2015年中國股災,當時隔年(2016)買賣移轉棟數僅24.5萬棟,創下歷史低點,主因是「房地合一稅」初上路,重挫房市信心,交易量急縮,不過隔年因諸多區域房價盤整吸引買方回籠,加上當時並無打房新政,不動產市場立即谷底回升。另外,若觀察近年全球天災如SARS、COVID-19,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表現卻是更勝去年,甚至有買氣延續至隔年的趨勢。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2020年COVID-19侵襲台灣,央行立刻降息1碼,且美國無限QE導致市場熱錢豐沛,資金流入房市;此外,2003年SARS當時土增稅減半徵收刺激不動產交易,故SARS次年買賣移轉棟數高達41.8萬棟,可見政策與主要國家經濟策略對房市影響至深。賴志昶認為,不少民眾認為股市重挫間接衝擊房市,期待搶進房市低點,不過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雖說確有「股房連動」情形,惟房市表現總是慢半拍,且由於房市物件流動性低,市場傳聞投資客「賣房救市」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難有「拋售潮」出現,加上市場仍面臨「房地合一稅2.0」、預售屋禁轉售等閉鎖期影響,整體供給量低,購屋者若非事後諸葛,難抓到真正低點進場。賴志昶提醒,未來除股市震盪、美國大選等因素,目前銀行限縮房貸的隱憂仍在,購屋者除看大環境外,不彷多注意個案環境與條件,並備妥充足銀彈,才能在危機入市,買到真正具優勢的好屋。
川普投顧2/「台灣絕對逃不掉!」台商憂東協跳板被廢 連馬斯克都掃到颱風尾
六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開啟美中貿易戰,台灣廠商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調整生產基地,鄰近大陸的東南亞成第一順位,如今川普參選再喊新貿易計畫,令不少台商憂心,私下向CTWANT記者透露,「被視為中國跳板『洗產地』的東南亞可能不太安全」,且「若川普當選,恐怕連台灣科技廠前進的墨西哥,都可能掃到颱風尾。」三三會在7月17日舉行例會,邀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以「我個人的中國論」為題演講,當天剛好爆出川普對台灣不友善言論,引發企業大老們憂心,紛紛詢問他的看法。「若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提升亞洲地區的不確定性,」片山和之說,倘若中國當前的社會體制繼續下去,美中關係仍不樂觀,呼籲不管是台灣、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必須要正確理解對方意圖,不要發生誤解,但「在政治及安全保障層面上,短期應無解方。」「最近感覺連東南亞都不太安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製造的跳板,簡單來說就是『洗產地』,逃避美國的關稅。」在大陸廣東做傳產製造業30多年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他們的工廠也早就移到東南亞去,「大家都知道川普是個生意人,不能硬槓、只能順著他的毛摸。」產能過剩,加上恐面臨貿易壁壘,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光電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圖/翻攝自longi solar臉書 )因為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今年4月提交調查請願書,希望對東南亞四國,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就是認為這些地方的主要金主就是中國,10月1日將進行反傾銷初裁,全球業者屏息以待。除了有傾銷問題,太陽能產品也產能過剩,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像是隆基在越南、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停產,晶澳在越南與馬來西亞也停產,晶科越南廠轉向印度、馬來西亞廠,天合在越南與泰國廠也宣布停產,準備將設備轉往印尼。在廣東做五金製造出口的台商表示,看到太陽能業者的慘況,所以他也準備擴大墨西哥的廠,來轉移風險,但就怕連墨西哥與美國有簽經貿協定,也會被多加關稅。《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數家AI科技巨頭要求台灣夥伴赴墨西哥設廠,富士康和其他台灣廠商已經響應,加大對墨西哥的投資,想利用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USMCA),以墨西哥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跳板,將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雖多次公開提到尊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對特定候選人作評論,但他也跟記者私下聊到,台灣廠商大約4、5年前開始往印度、墨西哥等地移動,除了因中國少子化與工資高漲,也是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趨勢。童子賢表示,「台灣代工廠不是純粹的製造業,是以服務業為核心,用製造業的手段去實踐」,所以為了服務美國的客戶,客戶協商往哪裡前進,供應鏈就必須考量轉移地點。儘管墨西哥有犯罪、供電不足,以及工資競爭等問題,但已有超過300家台灣企業在墨西哥設廠,除了高科技廠商,還有汽車、玩具、球鞋、家具及布料等製造業;而日韓、甚至中國企業也都大舉投資墨西哥,特別是汽車製造廠最多,試圖讓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重要生產基地。墨西哥布局恐生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緊急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工廠。(圖/翻攝自特斯拉臉書、維基百科)不過,川普日前又有新想法,為吸引車商在美國境內生產汽車,將對從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嚇得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緊急在7月23日的法說會上表示,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墨西哥工廠,「要等到 11 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再對狀況進行評估」,不然若川普落實這項政策,那「巨額投資將失去意義」。「台灣絕對逃不掉!」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川普早在2017年到2021年當美國總統,各國業者就已熟悉他的風格,「現在大家都知道,誰花美國的錢、誰賺美國錢、誰搶美國人工作,誰就是川普的眼中釘。」若川普當選,孫明德整理出台灣「馬上面臨」的三大挑戰,就是半導體投資、軍武採購、以及美國留學與就業問題。他說,中國跟墨西哥這兩國因為賺他錢、搶他工作,影響最大,川普放話要將中國關稅調到60%,台灣也跑不掉,因為晶片生意賺太多錢,勢必上下游與供應鏈會被要求更多在美國投資,且會被檢視軍費支出是否符合美國要求等。「川普是生意人,會在生意上跟中國好好洽談,」片山和之認為,目前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對中國的觀點都是越來嚴格,美中仍是競爭關係,不管誰當選都一樣,「穩定健全的經濟關係很重要。」
富士康砸45億加碼河南鄭州! 推電動車儲能與機器人產業
鴻海(2317)再度投資河南!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河南省政府簽署《河南省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加快推進新事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5億元,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和七大中心,推動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產業,也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布局電動車試製中心、固態電池等項目。自從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選址鄭州成立富士康後,河南陸續匯聚上下游200多家廠商,讓鄭州電子資訊產業總體成長25倍,富士康一度占河南進出口的60%,不過在新冠疫情、加上美中貿易戰,不斷有外資離開大陸,蘋果供應鏈更陸續轉往印度設廠。而去年10月,大陸稅務部門對富士康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大陸自然資源部門則對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點企業用地情況進行現場調查,當時被解讀為是對郭台銘爭取參選總統給出的警告,大陸民眾紛紛擔憂富士康會因此離開中國大陸。據了解,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2023年2月至4月3度訪問河南,承諾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在2023年4月25日舉行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揭牌儀式上,富士康宣佈將持續深耕河南,實施3+3戰略。而這次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項目一期位於鄭東新區,建築面積約 700 公畝,總投資約人民幣10億元,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台、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將為富士康在大陸實施 3+3 戰略提供產業資源、技術力等相關支持。
美中貿易戰再升級!拜登宣布:對陸製電動車「加徵100%關稅」
美中貿易戰再升溫!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14日)正式宣布,針對陸製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其中陸製電動車的關稅更從25%上調至100%。綜合外媒報導,拜登政府今天宣布,將對中國實施新一輪的關稅措施,包括陸製電動車關稅課徵從25%上調至100%、太陽能電池從25%上調至50%、電動車鋰電池從7.5%上調至25%、關鍵礦產從0%上調至25%、鋼鐵和鋁製品從0%上調至7.5%、裝卸貨櫃用的橋式起重機從0%上調至25%、注射器和針頭從0%上調至50%、呼吸器及口罩從0%或7.5%拉高至25%。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實施新關稅意旨在於,削弱中國製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優勢,以保護美國本土的汽車製造商,新關稅將於90天後上路,預估將影響每年約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825億元)的大陸進口產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單方面加大關稅力道,不僅嚴重擾亂中美正常經貿往來,且已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痛批拜登將貿易政治化,「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中鋼董座翁朝棟申請退休獲准 總經理王錫欽暫代職務
準總統賴清德上周才剛南下中鋼視察,未料2日傳出擔任中鋼董事長近8年的翁朝棟申請退休,中鋼大股東經濟部已批准,生效日為5月18日,將由中鋼總經理王錫欽暫代董座。翁朝棟不諱言,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家人,感謝經濟部成全。翁朝棟今年70歲,歷練完整,逢甲大學經濟系畢業,取得中山大學企管碩士、成功大學工學博士;從中鋼基層管理師做起,歷經公共事務處長、行政副總、中聯資源董事長,一度被外派到越南,2016年打破中鋼傳統,成為首位非生產或業務出身的董事長。翁朝棟當年接掌中鋼董座,引發爭議,由於同年6月剛從中鋼子公司中宇環保董事長回母公司升任總經理,不到4個月,卻跳升董事長,被酸是「坐直升機做官」,但翁用成績證明「適才所用」。翁朝棟超過65歲屆齡退休條件,近年任期改1年1聘,但屢傳他倦勤、有意多留時間給家人,去年早向經濟部表達退休之意,但經勸說希望他多打拚1年。身兼鋼鐵工會理事長的翁朝棟也寫信給工會,感謝各界支持,有機會貢獻微薄之力。近年台灣歷經美中貿易戰、Covid-19、地緣政治衝突等洗禮,未來更須面對氣候變遷、碳中和等挑戰,中鋼盼望攜手台灣鋼鐵產業鏈,共同朝低碳轉型穩健前行。中鋼表示,相關高階人事調整以董事會決議通過為準,經濟部規畫5月18日起由公股代表董事王錫欽暫代董事長,仍須依程序由董事連署共推。
缺才焦慮1/國際科技大廠加入搶人戰「寵員工」成必備 老主管也要學新把戲
大批媒體跟著總統蔡英文於4月25日造訪Google台灣在板橋的新硬體研發辦公大樓,看著員工餐廳的豐富料理,還有遊戲室和健身房,訪問到的員工都大方談論上班的環境就是好、彈性自由。「想吃就吃,想來(餐廳)就來!」員工在記者前笑稱連咖啡都有拉花「儀式感滿滿」。Google把企業文化中有名的「寵員工」那套搬到台灣來,加上越來越多國際科技大廠加入台灣「搶人才」競爭,是否能因此撼動台灣長久以來的「奴工」文化,成了近來科技廠、人資長、以及員工們的熱議話題。「台灣已經成為Google在美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硬體研發基地,」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表示,公司的確思考過地緣政治風險,但最後還是決定投資台灣,因為產業鏈完整性高、人才橫跨面向廣,過去10年來,台灣團隊規模已成長超過20倍。美中貿易與科技冷戰,加上疫情後的種種考量,讓台灣站上近年最大一波投資浪潮,包括Google、微軟、應材、高通、新思、恩智浦等國際大廠相繼砸重金投資台灣據點,而台灣長年累積起來的電子相關硬體產業鏈實力夠,在AI時代跨產業整合時更顯珍貴,所以網路上已有討論,好奇台灣的一流人才仍會想去台積電,還是選擇歐美系的國際大廠工作?「不瞞大家講,微軟最近也很難找人,因為大家有太多選擇了,」台灣微軟人資長王有蘋在4月19日1111人力銀行舉行的研討會上坦言,「最近要跟領導團隊討論一下,為什麼我們這麼難找人?」畢竟「工作不再是員工心中的NO.1」微軟出版的2022 Work Trend Index Annual Report中提到,後疫情時代,人們對工作的態度轉變,有53%的員工認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優先於工作,47%表示「家庭」和「個人生活」更重要。台積電是台灣科技人才重鎮。(圖/記者黃威彬攝)常被同業們抱怨「人才黑洞」的台積電,被視為科技業缺工主因,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反駁,每年也約有2到3千人離開、進入其他同業,「可以說台積也為同業訓練不少人才」且「人才不足是整個半導體產業面對的困境。」《天下雜誌》的2023五大產業TOP50企業DEI(多元共融)現況分析,就提到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離職率高達17%,高科技服務業則是13.7%,遠高於傳統製造業的4.3%。「找不到人,來的又不適合!」是企業最大困境,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處總經理吳麗雪表示,不管是大公司或中小企業,都要好好經營雇主品牌,才能解決未來十年的缺工問題,建議人資部門(HR)要由內而外「重構雇主品牌形象」。畢竟缺工是長期危機,除了用薪水砸、合約綁,要讓優秀員工心甘情願地留下來,是當前企業的重要課題。Facebook台灣的辦公室在信義區,除了一整面的零食飲料區,還有很多遊戲等工具讓員工放空紓壓;Google的新大樓也有遊戲室、健身房、籃球場,還可以瑜珈、按摩,並提供多樣化點心。好吃好玩、適度放鬆的娛樂場域已成了「重視腦力」的科技公司必備設備,有網友在Dcard討論區笑稱「被這些便宜的小點心收買,你們還是太嫩了。」但也有網友隨即留言「但很多台灣企業連這一點小恩小惠都不願意給。」聯發科有很好的員工福利,有托兒所和健身房。(圖/聯發科提供)員工離職率僅5%的聯發科技人資長林秀瑜表示,聯發科有很好的托兒所、健身房、餐廳等,「但這只是一部分,他們更在意的是『員工與企業一起經歷的旅程』。」所以當企業要採取新政策時,必須要以數據為基礎去分析,然後從跟人資部門比較友善的主管開始做,有了高層的參與,能讓員工了解公司重視這件事,而不是讓員工抱怨:「HR又來了。」在缺工時代,加上年輕員工「重視感覺」,離職率又居高不下時,主管如果沒有率先去做,很難服眾。「我去上ESG永續管理師課的時候非常痛苦啊,那是真的是要考試的,已經畢業那麼多年了,感覺翻一頁就忘一頁,」日月光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李叔霞說,「但如果高階主管沒有親自去做,公司很難去做好,最後還可能造假。」王有蘋也說,他正在學習AI,「不是每個人都是工程師,」但要做出好的AI技術工具,「HR也要扮演重要角色,幫助企業的資料數據化」,解決現在的挑戰;而疫情後很多工作者嚮往「混合式」的工作型態,要求更多彈性,HR必須創造一個更有吸引力的辦公室文化,「多元共融」的組織,以及「成長性思維」,是吸引新世代人才的重要關鍵,「說起來容易,但其實企業管理者在背後需要付出很多心力去不斷調整。」像是微軟也放寬了員工的「兼職」,允許工程師下班後做自己的部落格、YouTuber、或學校老師等「可以選擇能成就自己的事。」不然他們可是會出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