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
」 糖尿病 徐若瑄 甲狀腺癌 心血管疾病 癌症職場霸凌患者求助身心科!常見3症狀曝光 醫揭治療阻礙
近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發生一名公務員疑似因遭遇職場霸凌,選擇輕生的悲劇,震驚社會各界。對此,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王紹丞也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症狀。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近日發生一起職場悲劇,一名39歲的吳姓公務員於本月4日疑因無法承受職場壓力,在辦公室內輕生。事件引發外界質疑,指控北分署長謝宜容涉及職場霸凌,甚至有同事爆料早在今年2月已有人向勞動部提出陳情,但問題未獲解決,反而傳出謝宜容威脅處罰告密者。勞動部於20日針對此事召開考績會,明確劃分責任並依法追究。北分署長謝宜容因管理不當,記兩大過並遭免職;勞發署署長蔡孟良記一大過,並被調離主管職;北分署副分署長李燕玲記申誡兩次;北分署秘書室主任劉麗利記小過一次。勞動部長何佩珊強調,將依據考績會決議迅速處理,並全面檢視內部管理機制。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桃園醫院王紹丞醫師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許多受害者在律師建議下前來診所,尋求醫療證明以支持後續的法律行動。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身心症狀,然而治療過程中卻充滿了阻礙,患者常在繁瑣的蒐證和訴訟程序中感到壓力倍增,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王紹丞解釋,診斷過程中確定患者是否因職場壓力罹患相關疾病,不僅需依賴患者的主觀陳述,更需要經由長時間、多次的門診觀察,甚至需要心理評估報告的輔助。常見的診斷包括焦慮、憂鬱、急性壓力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而這些診斷需要專業細緻的辨識。針對職場壓力日益增加的現象,王紹丞也呼籲,應提升對職場心理健康的關注,提供基層員工更多支持與保障,減少心理壓力對身心的長期侵害。唯有改善工作環境,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剩最後2次化療!作家小彤突冒「最嚴重副作用」 吐抗癌心聲:願用2億換5年
百萬暢銷兩性作家小彤老師今年3月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緊急入院開刀切除腫瘤,術後還需接受12次的預防性化療,如今只剩下最後2次化療,她竟出現「最嚴重的副作用」,若繼續惡化恐將落下終生殘疾。面對病魔纏身,個性堅毅的她,也向自己信心喊話,「沒事,我挺得過去的!」持續努力抗癌的小彤,透露剛開始化療時,主治醫師就曾提醒她,若出現手腳麻木的副作用症狀,一定要立馬反應病況,沒想到上個月進行完第9次化療後,果然指尖、手指開始有觸電般的刺痛感,不久發麻不適便蔓延至整個手掌。醫師診治後告知她,像是落髮禿頭、腸胃攪痛、噁心反胃、疲勞嗜睡等暫時性副作用,在化療結束後就會獲得改善,但只有「手腳發麻」症狀無法被復原,最壞狀況恐將終生留下3至4成麻木感覺,落下殘疾。從得知罹癌起,她一直以樂觀態度積極面對病魔,因化療大量落髮、手掌發麻無力,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讓她忍不住幽默自嘲,自己現在看起來就像是「獨臂神尼」,即將迎來2025展新的一年,小彤也坦言,若能「拿錢換命」她會不假思索地去做,「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10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10萬。」無論未來會有多辛苦,她都不會放棄拚存活率。
男子退休仍時常覺得疲倦! 就醫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66歲的林先生糖尿病20年,退休後生活不規律,沒多久因腎病變而洗腎,外人覺得他很虛弱,他卻說他吃得很營養,只是疲倦痠痛,家人也自以為是退休症候群,卻被檢查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 (plasma cells) 癌。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 形成骨髓瘤細胞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很多人退休後作息驟變,恐衍生更多疾病。對林先生抽血檢驗,發現其白蛋白與全蛋白的比例過低,進一步確認其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這些不正常增生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瘤細胞,骨髓瘤細胞會蔓延到許多骨頭,並且形成很多個腫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常被延誤就診張淑鈺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癌,與白血病、淋巴瘤一樣,均是血癌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是骨頭痛、疲倦、體重減輕、噁心等,好發於50至70歲的病患,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尚不清楚漿細胞出現癌變的原因。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以老人為主,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為疲倦及骨頭痛,在臨床上也有其它個案是全身骨頭痛,卻視為老人家痠痛在所難免,因而延誤病情。作息不正常 恐增加罹患骨髓瘤風險張淑鈺醫師強調,林先生退休後先是糖尿病失控引發腎病變,再出現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能斷定如果沒退休就不會發生,但確實很多個案在退休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疾病,而且常是作息不規律,這情況值得退休的長者深思。
轉冷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暴增! 醫授「6大護心之道」跟著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立冬後天氣開始轉冷,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驟降,原本溫暖的天氣一下子轉冷,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其他月份增加,很多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發生了。冬季心血管疾病常難控制 這些人應多加注意保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常難以控制,導致急性併發症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氣溫低,血管收縮,易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等危機。而抽菸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是好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高危險群,提醒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牢記護心之道那麼對於這些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楊晉州主任分享「六大護心之道」:1、適當均衡飲食:宜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雞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低脂低鹽,少吃動物油、精緻類高糖點心或飲料、咖啡。2、戒菸並遠離二手菸:戒菸永遠不嫌晚,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90%,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3、健康睡眠:充足睡眠可幫助你保持心臟的健康。長期睡眠不足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增加動脈中脂肪斑塊積聚的可能性(粥狀動脈硬化),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4、緩慢的起床與身體的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靜坐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再出門運動,運動前要做暖身。外出活動時要多添加衣服,可以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來保暖。因為臉部、手及頭部容易受寒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縮,使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發生供血不足,有可能導致栓塞。5、適量的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維持適量的運動,運動的型態不要選則太激烈,建議快走、游泳、跑步等。當運動過程中發現胸口悶、緊、有壓迫感、感覺很喘等不舒服的現象時,要記得停下來休息,並且盡快就醫。6、心情的穩定: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患有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更要放寬胸懷,保持心情的平靜,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定期篩檢莫輕忽 遵從醫囑為不二法門楊晉州主任表示,除了平時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針對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篩檢也相當重要,才能及早發現相關危險因子介入。若已經確診,更要定期接受治療,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遠離威脅。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人夫出軌10年嫩妹小三「2度墮胎、產女」 妻抓包求償百萬
人妻小萱陸軍中校退伍,而丈夫阿國出軌10年,不僅跟年輕嫩妹小艾(均化名)發生多次關係,還2度墮胎、產女,被小萱抓包後提告求償100萬元,法院判2人要賠償60萬元。判決書指出,小萱跟阿國在1999年結婚,婚後育有2女,均已成年,小艾知道阿國有家庭,還是在2013年起跟阿國交往,小艾還多次懷孕,曾墮胎2次,另外又在2020年和今年1月各各產下1女,小萱在去年年底才知道此事,顯然2人逾越普通朋友間一般社交行為,小萱要提告2人,並求償100萬元。阿國辯稱,對小萱說法,他不不爭執,也願意賠償,但希望金額可以低一點,他每月收入扣除貸款後是負數,小艾也要養2個年幼小孩,無力負擔100萬。法院認為,小萱稱配偶權遭侵犯而致罹患身心疾病,病情加劇,也提出證明書,阿國說她在任軍職時已有身心症狀,曾因投資失利而有身心科就診紀錄,由診斷證明書無法證明罹患身心疾病原因為何,所以這部分主張難認定。法院表示,阿國婚外情長達10年以上,小艾也曾墮胎生子,小萱陸軍中校退伍,目前無業,月領退休俸約40000餘元,阿國現在開便利商店月入5到6萬等,判2人要賠償60萬元。全案確定。
尹馨血壓飆破200憂中風 曝少見疾病找上門飽受折磨
尹馨今(20日)出席醫療宣導記者會,她透露一年前發現自己血壓常飆高、還有低血鉀問題,血壓最高的時候甚至會飆破200,即使吃高血壓藥物也降不下來,也查不出病因,一度很擔心自己演戲會演到中風,讓她心情飽受折磨。之後她才確診是罹患罕見的內分泌疾病「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以內視鏡手術切除腎上腺病灶,一週內就痊癒。尹馨透露當時她常感到異常疲倦,醫生建議她低血鉀可以多補充香蕉、芹菜汁,但其實她血液裡根本留不住鉀,即使補充含鉀食物也沒有幫助。她因為內分泌問題,拍戲時常感到疲倦不堪,低血鉀也讓她肌肉無力,加上高血壓問題,擔心自己演戲演一演就中風。她表示:「當時劇組都會幫我鋪一張床,就是隨時讓我可以躺下去。」她直到就醫診斷,才發現自己得了少見的內分泌問題,「是腎上腺素上的一顆小瘤,讓我的身體天翻地覆受到影響,這種病不會痛,但卻會慢慢折磨你。」所幸開刀後已經恢復健康。台大醫院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中心主任吳允升則表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主要症狀就是高血壓、低血鉀,一但發現血壓數值過高,吃藥又無法控制,務必就醫檢查。
厚鬆餅堡熱量可觀! 營養師:控制體重與血糖者需注意
最近社群軟體上,大家紛紛曬出原先日本熱銷的麥當勞「楓糖厚鬆餅堡」美照,有3種口味,限時只賣35天,因此,在台掀起一股熱潮,因為屬於早餐時段的品項,又是限量商品,太晚去還可能買不到。但要注意的是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需要控制體重和血糖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台灣是出了名的美食王國,早餐當然也是應有盡有,中式的清粥小菜、豆漿店的燒餅油條、西式的漢堡薯餅,都有一票忠實的擁戴者。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早餐並不是以多「早」來認定,起床後的第一餐即可被當作早餐,選擇上建議盡量以少油、少糖、天然無加工物的飲食為主,只要避開NG地雷食物,就算是沒時間自己煮的外食族,依舊可以吃得均衡又健康。1.含糖飲料 NG!含糖飲料內所添加的糖分,大多使用了人工合成的糖漿,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動,也難以維持飽足感。在醫學上更被證實有提昇高血脂、失智、癌症等疾病的罹患風險。因此程涵宇建議,無論中式米漿、豆漿,還是西式的奶茶、紅茶、咖啡,都應盡量選擇無糖為佳。2.高飽和脂肪或高油脂 NG!選擇奶茶、拿鐵等添加奶類的飲品時,建議用鮮奶來代替奶精,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滷肉飯、油條、燒餅、蔥油餅等可口早餐,都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應注意攝取量與頻率。3.精緻澱粉 NG!過度精緻的澱粉如麵包、蛋糕、中式飯糰都是營養師眼中的NG食物,長期且過量的攝取容易導致高血糖、肥胖等問題,更是減肥人士的一大敵人,不可不注意。4.加工食品 NG!火腿、培根、熱狗、鑫鑫腸是台灣人的早餐首選配料之一,世界衞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人類致癌物」,並且明確指出,每天每多吃50公克的加工肉品(約兩片火腿),就會提高18%的大腸癌風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研究證實久坐傷身!長坐超過「這時間」 下班拼命運動也沒用
現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人可能每天至少要在辦公室要坐上8、9個鐘頭,偶爾遇到加班,更是要在工位久坐10個鐘頭以上。不過美國一項研究證實,長久保持坐在座位上,會顯著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即使下班後保持規律的運動,也很難難挽回久坐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因此專家提醒,每天久坐的時間應該要控制在10.6個小時以內,而且你坐得越久,就越需要更多的運動來維持健康。據《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團隊針對近9萬名參與測試者的活動時長、久坐時間,以及後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數據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後,已證實久坐時間越長,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研究第一作者、美國麻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心臟病學研究院阿朱佛(Ezim Ajufo)博士指出,無論人們是否會在空餘時間運動,久坐依然會對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主要是因為長時間久坐會減少我們肌肉的運動,導致原本能幫助調節血糖和脂肪水平的肌肉,在缺乏運動刺激下,無法有效分解體內的糖和脂肪,進而引發健康風險。阿朱佛博士指出,人們應將每日久坐時間控制在「10.6」小時以內,以免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迪亞茲(Keith Diaz)也對相關研究結果表示認同,並建議經常待在辦公室的人,應該要考慮在日常工作中增加更多動態的休息時間,每30分鐘至1小時,就應該站起來活動幾分鐘,或在將工作告一段落後就起身短暫走動。迪亞茲指還指出,目前流行的站立式辦公桌文化可能對久坐帶來的傷害有幫助,不過單純站著辦公仍然不能跟起身走動相提並論。她建議人們可採用其他方式辦公,包括使用跑步機辦公桌,或將小規模的會議改到散步時進行。因為雖然研究指出,單靠下班後劇烈的運動,難以徹底抵消久坐為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規律的運動仍然對我們的健康有幫助。
首款失智症藥物審查通過 醫:可真正減緩或停止退化
全台失智症人口逐漸上升,衛福部及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19)辦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的阿茲海默藥物,是20年來首款,且不同於過往的症狀治療,是真的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改善病程進行治療的藥物,為重大突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未來將和健保署討論,盼推動相關藥物給付。根據衛福部今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占56.88%。徐文俊說,此款單株抗體藥物已經於去年7月在美國通過上市,適用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並於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徐文俊表示,上次出現阿茲海默症藥物是在2013年,只能針對症狀治療,而此款新藥將能實際改善病程,透過靜脈注射打到體內後,可移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沉澱,達到停止或延緩病理變化效果;臨床試驗發現,每兩周施打一次,用藥18個月,可延緩5到7個月的退化,部分個案甚至可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雖無法挽回已經凋零、死亡的細胞,但可以延緩其他神經元死亡。徐文俊解釋,此類藥物適用患者,必須先確診阿茲海默症,且其嚴重程度範圍在輕度認知障礙到輕度失智,失智症太嚴重或沒有症狀者不建議使用。不過他提醒,藥物還是有副作用可能,基本上包括水腫,嚴重可能出血,使用上仍要小心。此藥使用條件,徐文俊說明,須先經過腦脊髓液檢查或類澱粉正子攝影,檢查類澱粉沉積、確診阿茲海默症,再進行測驗評估症狀嚴重度;並還需要做基因檢測驗APOE4基因。目前檢測與藥物都要自費,以美國價格預估人年藥費約新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則約7萬元。徐文俊指出,新藥出現後,整個社會對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看法將大幅改變,人們可以不用再害怕檢查,因為「阿茲海默不是絕症」。
6旬男大腸癌第4期「拒吃蔬菜」 每天半碗菇…2年後結果超驚人
太神奇了!有一名60多歲的男子確診大腸癌第4期,經治療仍堅持不吃蔬菜,因為每次吃菜都覺得「很像羊」,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改吃菇類,沒想到過了2年半,癌症沒再復發,原因也曝光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案例,提到該名男子在健檢時發現罹患大腸癌,已經轉移到淋巴,確診為第3期,於是把腸子切掉並化療,但半年後癌細胞轉移到肝臟,馬上進入第4期,可以利用電燒治療,並非沒救了。江守山提醒,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抗癌,建議要多吃蔬菜,但男子立刻拒絕,「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更嫌棄蔬菜像草一樣,每次吃都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羊,言論偏激且態度堅定,他只好改提議多吃菇類,因為根據日本調查,所有職業類別中,「菇農」最不容易得癌症。男子的癌症沒有再復發。(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男子聽從建議,每天吃了半碗煮熟的菇類,到現在2年半, 第4期癌症都沒有再復發。為何菇類有這麼神奇的功效?江守山解釋,當中的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對於腫瘤、抗癌很有幫助,也可以提供發酵來源,改變腸道內菌叢,並且抗發炎,甚至改善血脂和血糖,健康功能相當多。江守山進一步指出,後續研究更發現,不同菇類具有不同抵抗癌症的機轉,金針菇提供的精胺酸可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含有硒可抑制癌症生長;杏鮑菇的多醣體也是非常出名可以抵抗癌症的成分;香菇中的麥角固醇、香菇多醣,可抑制癌細胞、刺激免疫系統;秀珍菇的糖蛋白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白木耳能夠加強B細胞吞噬癌細胞的功能;巴西蘑菇含有β-葡聚醣,能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很多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都有證實。
遭辣椒槍射臉「眼球掉出來」!髮型設計師失明憂鬱輕生 前科男重判8年定讞
簡姓男子2020年間參加了王姓友人的慶生活動,但因李姓髮型設計師將飲料灑在他身上,心生不滿,便拔出裝有辣椒彈丸的辣椒槍朝著李男臉部連開2槍,造成對方「右眼掉出來」,送醫後仍嚴重失明。後來,簡男全盤否認犯行、態度不佳,李男則因巨大創傷選擇自殺,最高法院審理後,依重傷害罪判簡男8年徒刑定讞。李男主張,2020年1月24日凌晨,他受邀參加王姓高中同學的慶生活動,簡男大約在凌晨2時抵達現場,案發前他與簡男完全沒有互動、2人互不相識。直到凌晨3、4時,李男坐著滑手機,突然感覺有槍指著他,突然「碰」的一聲,李男感覺滿臉是血,像是被漆彈的子彈打中了。李男表示,事發當時,簡男站在他的面前,手上拿著疑似槍械的物品、槍口還在冒煙,他對著簡男大喊「你在幹嘛」,對方則稱「你的酒潑到我了」,還叫他馬上滾,接著簡男又開第2槍,「2槍沒有間隔很久,分別打到我的眼珠、鼻樑,我的眼球立刻就掉出來,臉上都是血,鼻樑上迄今還留有疤痕,在場其他人也都嚇到」。李男說到,當時邱姓男子坐在我旁邊,王男似乎是醉倒,「當時我滿臉是血,送醫後先做清創手術,醫生說如果眼球萎縮就必須摘除,否則會影響到另一眼的視力,最後我的右眼球被摘除,目前是裝義眼,案發當下我被打到後有用手扶著臉,隔天手術後手上有很辣、很燙的感覺」。判決書指出,李男即使前後復診約1年,仍因右眼失明無法繼續從事髮型設計工作,更時常感到自卑、焦慮,因而罹患憂鬱症;最終,他於2022年11月初選擇在住處輕生。法官審酌,簡男於犯後始終否認犯行,且未與告訴人道歉或達成和解,加上因無故不出庭被通緝,落網後以3萬元交保又失聯,直到2022年因案遭逮捕才被押解出庭。法官考量,簡男還有傷害、毒品、妨害自由、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前科,此次犯後又狡辯且態度不佳,不宜輕縱,一二審法院依重傷害罪,判處簡男有期徒刑8年。再上訴後,最高法院19日駁回上訴,全案定讞。◎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50歲後男性約5成「攝護腺腫大」 醫示警:3症狀及早就醫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機率顯著提升。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的常見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統計,約有50%至60%的60歲男性出現良性攝護腺增生(BPH),而在7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更高達80%至90%。這種增生會導致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而影響排尿功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擾。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也分享了兩個真實案例,一名72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因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及餘尿感,上廁所後下腹仍有脹滿感,嚴重影響生活,但他因擔心手術風險,選擇長期忍耐;另一名59歲的高先生則因夜尿問題影響睡眠而就醫,接受了攝護腺手術,短期內效果良好,但一年後卻因膀胱頸攣縮導致排尿更加困難。張醫生也說明,手術雖能改善症狀,但可能伴隨併發症,需謹慎評估術式的選擇。張醫師強調,男性如出現頻尿、尿流減弱、餘尿感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評估並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攝護腺肥大的挑戰,才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影響健康與心情。攝護腺肥大雖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但透過合適的治療與術式選擇,患者仍有機會恢復排尿順暢,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事實上,台中榮總泌尿科也曾科普,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骨盆腔的最底部,連接膀胱、包覆著尿道,鄰近尿道外括約肌。其生理功能除了是下尿路必經的通道外,分泌的腺體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組織學上呈現良性攝護腺增生,發生率在60歲的男性約在50%到60%之間;若超過70歲以上,更可達80%到90%。良性攝護腺增生後可能形成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台中榮總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多數老年男性都會遇到的課題,只要活得夠久、就可能會遇到攝護腺肥大產生的困擾。除了要先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外,需視攝護腺肥大程度及其造成的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從生活型態改變,藥物及手術治療中,考量患者健康狀況及其他共病用藥,選擇對患者副作用最少、療效最好的方式來治療,以達到改善排尿症狀,減少尿滯留、腎功能及膀胱功能惡化風險,促進生活品質的目的。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 女友發聲:你沒有離開
藝人汪建民上個月7日因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過世,享年56歲,交往8年的女友Joan對他不離不棄,甚至擔任保人,幫忙還債。由於他生前曾簽署器官捐贈卡,Joan今(18日)也分享汪建民完成器官捐贈的感謝狀,讓他可以造福人間。汪建民在生前表示,自己已簽署器官捐贈卡,「如果能幫到別人,這都是好事」,可惜經醫院評估後,認為他的全身器官都是癌細胞,無法捐贈,最後只有眼角膜可以捐贈。汪建民女友Joan今天透過臉書發文,PO出台大醫院發給汪建民的器官捐贈感謝狀,她寫下:「永恒之愛,生命再現!親愛的阿民,今日得知遺愛任務已圓滿達成,我知道你沒有離開,透過雙眼繼續看這世界的美好、也請你守護這些愛你的朋友們!」最後更表示自己十分想念他。台大醫院的感謝狀。(圖/翻攝自汪建民臉書)據了解,資深媒體人許聖梅曾在節目《命運好好玩》談到,汪建民和女友Joan當初會交往,是8年前汪建民拍戲時在醫院認識Joan,「Joan是一個醫院的員工,她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不要誤會,她不是什麼金主有錢人,就是一般人,他們兩個相知相惜,談了戀愛」,汪建民因有債務問題,加上母親失智需要照顧,由Joan幫忙協助處理,讓她感嘆:「這女生真的很不容易」。
日本資深男星奧田瑛二為演活失智老人 親自走訪相關機構揣摩角色
《難言之隱》為日本鬼才導演關根光才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由全方位女星杏擔任主角,飾演一位必須照顧失智父親,並且在某天遇見了一位失去記憶的男童,從此肩負起母職的堅強女性千紗子。動人的故事和演員出色的表演讓本片風光入圍報知電影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六項大獎,並於11月金馬影展台灣首映,映畢獲得高度好評,特別是全片最後一場精采法庭戲,更是讓觀眾紛紛哭紅雙眼。《難言之隱》導演大讚童星中須翔真(左)相當優秀。(圖/天馬行空提供)導演關根光才也特地來台會影迷,並於11月15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導演映後講堂,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面對台灣觀眾踴躍提問,曾訪台多次的關根光才導演也開心表示相當欣賞台灣觀眾的熱情。映後講堂上,關根導演也分享了自己在拍攝前曾拜訪了兒童心理學家,好讓片中失憶男童的言行舉止更具說服力,同時他也大讚童星中須翔真相當優秀,和大前輩杏、奧田瑛二對戲也毫不怯場。對於此次有幸邀請曾獲得電影旬報獎、藍絲帶電影獎、每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獎項肯定的大前輩奧田瑛二,來出演多年來與女兒不睦,老年又罹患失智症的老父親,導演關根光才笑稱當時收到奧田瑛二同意接演的訊息時,立刻開心地和製片們乾杯慶祝,「為了如實演繹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奧田瑛二先生除了閱讀、觀賞了許多相關書籍和影片,還特地親自造訪了相關機構,進行實地考察,相當敬業!」此外,為了一場一家三代一起開心捏陶的戲,導演還特地陪著奧田瑛二一起找了著名的捏陶老師拜師學藝,這段經歷讓關根導演笑稱「奧田瑛二先生飾演的父親角色可說是我們下了最多苦心的角色!」《難言之隱》劇情講述,繪本作家千紗子(杏 飾),為了照顧罹患失智症,但已與自己多年不相往來的父親孝藏(奧田瑛二 飾),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鄉下生活。眼前的父親已與陌生人無異,和這樣的他一起生活,讓千紗子感到不知所措。某天,千紗子救了一位因故失憶的男童(中須翔真 飾),並在他身上發現遭人虐待的痕跡。千紗子為了保護男童,騙男童自己是他的親生母親,三人就此展開一段笑淚交織的新生活。然而,這樣幸福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難言之隱》將於11月22日在台上映,更多電影相關資訊請洽天馬行空粉絲團。
女兒狂捐近200萬善款!老爸崩潰「她沒有行為能力」 淚求基金會退款:養老錢
大陸江蘇省一名黃姓父親控訴,女兒患精神分裂症,無民事行為能力,向基金會提供了司法鑑定報告、病歷和住院記錄,但該基金會只同意退還三分之一的捐款,拒絕全額退款,讓他相當氣憤。律師直言,當事人精神病患的監護人可直接訴諸法院,依法維權。根據陸媒《華商報》報導,黃父表示,女兒從2019年底就沒出去工作,患有精神疾病,沒有行為能力,常常衝動消費、捐款,「她捐的是我們家裡的錢,我們家裡的錢都在一個帳戶,捐的是我們養老的錢,她發病期間捐款42.7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92萬元)給燈塔慈善救助基金會是無效的。」黃父透露,提供了相關退回捐贈款申請,但對方不認,也不退還捐款,「我反映至今也沒給書面答覆,民政廳工作人員說,這個事講不清楚,應該做一個鑑定。他們認為我們不敢去做鑑定,不會去做這個鑑定,但我們還是在10月份做了鑑定,鑑定結果證明我孩子在捐款發生期間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所以這個捐款是無效的。」司法鑑定意見書顯示,黃父的女兒罹患精神分裂症。即便如此,黃父嘆,對方仍不退款,「民政廳說這是他們下面的慈善機構,他們只負責發照,說這屬於我們之間的民事糾紛,我認為民政廳是監管上級,應該約束、監管,怎麼讓人接受?」針對此事,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指出,精神病患者能否要求退還捐款,不能一概而論,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趙良善建議,如協商不成,當事人精神病患的監護人可繼續向當地民政部門投訴回饋,由當地民政部門出面調處,當然,當事人精神病患的監護人亦可直接訴諸法院,依法維權。
嘎妹自曝罹「子宮頸癌前病變」 後悔從小到大拿身體開玩笑:想生病耍廢
百萬YouTuber蔡阿嘎的堂妹「嘎妹」Iris,昨(17日)突然在IG無預警承認自己已經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並說聽到當下其實相當慌張,獨自在診間邊哭邊安排手術時間,也讓嘎妹直呼,「從小到大,總是拿身體開玩笑說想要生病的自己,突然好後悔每次都唉唉叫想要生病耍廢,直到那一刻我才發現比起耍廢,我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情、還有想要照顧的人。」嘎妹昨晚間突然在IG發文表示,收到健檢報告建議到大醫院做詳細檢查,當初還不把它當一回事,拿工作很忙當藉口,推遲了好久,「最後還是我弟幫我預約了北醫門診,我才去檢查。」沒想到上周五到醫院看報告時,醫生說:「是子宮頸癌前病變,已經是第三階段,所以需要手術把分化不良的細胞處理掉避免變成癌細胞」。由於對病症完全不了解,她當下相當慌張,根本聽不進去醫生說的話,尤其聽到「癌」,嘎妹馬上想到,自己總是拿身體開玩笑,說想要生病,「突然好後悔每次都唉唉叫想要生病耍廢,直到那一刻我才發現比起耍廢,我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情、還有想要照顧的人。」嘎妹提到,她獨自在診間邊掉淚邊安排接下來的手術時間,甚至還進公司裝堅強硬要工作,而且家人朋友也都跟她說「沒事啦、小事、這樣其實很幸運了」,但她自曝大腦當下已經完全沒辦法運作,「所有想法都往最負面的那邊一面倒。」正當嘎妹糾結到底要不要告訴媽媽時,母親就突然打來,原來是弟弟已經轉告了,「我媽說她請好假了,也查完資料了,不要害怕,很冷靜的說她已經把病症研究過一次,告訴我知道身體出問題不可怕,好好去解決它就沒事了」,聞訊後,嘎妹原本還打算打哈哈帶過,來掩飾自己的不安,直到聽到媽媽說「妳怎麼一個人去看醫生,不找人陪你去,你那麼膽小應該嚇到了吧」,她終於忍不住大哭,並慢慢振作起來,「花了幾天就振作起來的我,應該也在慢慢變堅強吧!」至於病況,嘎妹透露:「目前醫生說只要動完手術,後續定期追蹤就沒事了。」對此,她也分享親身經驗,呼籲大家都去健康檢查,「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女生們都要定期做子宮抹片,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不要像我一樣很鐵齒,覺得自己還年輕。」嘎妹也表示,藉著這個機會好好調養身體,也更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我想一切都會順利的~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的唷。」
男大生超重想減肥!驗血竟得糖尿病 醫曝「4無痛症狀」:視力模糊也要小心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大關,且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就指出,若開始出現皮膚變黑、體重不正常減輕、多吃多喝多尿、視力模糊的「4大無痛症狀」,就要注意自身是否罹患糖尿病了周建安醫師在「初日診所」的YouTube頻道中分享,他曾收治一名年約18、19歲弟弟,原先對方是為減重求診,怎料一抽血後竟發現,他的糖化血色素、血糖平均值高達9.2%(正常值上限為5.6%),是為糖尿病患者,且肝功能、尿酸及血脂肪全部都爆表。周建安曾在專欄中提及,這名男大生從小到大一直超重,身高173公分,體重達到110公斤,經詢問後才知,對方每天吃速食,份量是常人的2倍,每天喝全糖飲料、不喝水,再加上課業繁重、壓力大、幾乎不運動,最終導致糖尿病。當被問到「是不是都不會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周建安說,其實糖尿病是有跡可循的,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不需要太過焦慮,因為糖尿病的診斷仍要靠抽血才準確,也建議要盡快就醫確認治療:1、皮膚變黑:常見於皮膚的皺褶處如脖子、腋下,因為糖尿病導致角質的變化,讓皮膚產生黑色素沉澱。2、體重不正常下降:糖尿病會造成患者身體大量脫水、體重驟降。3、吃多喝多尿多:人體出現血糖問題後,這些糖分都無法被身體吸收進去,讓人不斷地跑廁所,身體也因為脫水狀況而有口渴的狀況。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導致眼角膜水腫,若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經檢查也不是老花眼、近視,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隨身帶漂白水消毒也擋不住!1歲寶寶染腸病毒 醫曝媽媽「這步驟」做錯了
據疾管署12日提供監測資料顯示,11月3日至11月9日間,門、急診就診共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7%,表示目前腸病毒疫情不僅呈上升趨勢,且處於「高原期」。兒科醫師王韋力日前在節目中表示,一名母親對此相當謹慎,平常會攜帶漂白水消毒寶寶身邊的物品,也用心減少寶寶與人群的過多接觸,然而寶寶仍確診腸病毒。他一問之下,才發現這位媽媽消毒的「這個步驟」完全做錯。王韋力醫師在健康談話性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名媽媽帶著罹患腸病毒的一歲寶寶前來求診,表示自己平常都不會讓孩子與同學有過多接觸,連到公園都是等沒有人的時候才去,不僅如此,進到診間還隨身攜帶一瓶稀釋過的漂白水。該名母親表示,自己明明已經非常小心謹慎消毒,結果孩子還是罹患了腸病毒,讓她對此十分不解。王韋力表示,該名母親告訴她,自己會用漂白水去擦拭物品,且是以100cc泡10公升,「每月初泡一次用到月底」。他嘆氣解釋,第一天還是稀釋漂白水沒錯,然而到第二天就僅僅是「帶水出去而已」,因此務必注意漂白水的使用方式。王韋力解釋,腸病毒一般最好的消毒方式,是用「稀釋的漂白水」消毒,而漂白水的主要成分,則是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以使微生物蛋白質變質的方式,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然而,次氯酸鈉會隨著時間慢慢揮發,因此稀釋完的漂白水,24小時後殺菌效果就會漸漸減弱。王韋力還稱,在門診都會用1比10比例的漂白水去擦拭,不過他提醒切勿用噴的,因漂白水刺激性較強,直接噴到皮膚上都會不舒服,建議要用的時候務必重泡。此外,王韋力還提到酒精殺菌對於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症狀都有效,不過很多在腸道的病毒「用酒精殺菌並沒有效果」,因此用酒精洗手沒有辦法預防腸病毒。另外,紫外線是所有生物皆會害怕的東西,但務必記得用紫外燈消毒時「人不能在現場」,因紫外線照射到皮膚,很可能會導致癌病變、眼睛受傷等。他也提醒,在照紫外燈的時候有照到才有效果,因此會將旁邊物品淨空,以達到最佳效果。另外王韋力補充,小朋友得到腸病毒後,可能有「嘴破」、「吃不下」的情況,因此像是布丁、豆花、冰淇淋、優格等流質食物都很好。若還是不舒服,他建議可以讓小朋友含冰塊,融化後也可當成多補充水分。當孩子有起疹子情況時,則可以擦一些止癢藥膏使症狀舒緩,以度過7天的痛苦過程。
年輕愛運動不是無敵星星!20歲體保生校園突暈倒 「天天2杯手搖飲」送醫血糖飆破千
雖然在印象中,糖尿病多發病於年長、肥胖、家族病史者身上,不過隨著現在人飲食習慣改變,即使是愛運動的年輕族群,恐怕也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營養師許瓊月在節目中分享,有名熱愛運動的男大學生從小愛吃炸雞、高中起每天喝2杯手搖飲,有天竟在校園昏倒送醫,檢查發現「血糖值破千」,年僅20歲就已罹患第2型糖尿病。許瓊月在節目「震震有詞」中分享,這名求診的男大學生從小愛吃炸雞,高中讀體育專班時,更養成每天要喝2杯手搖飲的習慣。儘管父母都叮嚀他要均衡飲食,多吃青菜,不過男大生認為自己還年輕,不需要過度注意這些,直到有一次他在校園中暈倒,送醫後竟發現血糖值飆到一千多,被確診出罹患第2型糖尿病。許瓊月表示,這名男大生狀況嚴重,需要急性治療,後來透過施打胰島素,總算才把血糖降下來。許瓊月提醒民眾即使年輕又有運動習慣,若不控制飲食,一樣會罹患糖尿病。根據衛福部數據,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高居第5位,依據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8%,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對糖尿病友來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運動、飲食控制以及定期監測血糖是防止血糖失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