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併發症
」三胞胎媽臨床死亡「45分鐘」 她醒來忘記生過孩子
美國德州一名三胞胎孕婦因為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embolism),導致心臟停止跳動,臨床上認定死亡長達45分鐘,所幸順利被救回,不過這位媽媽卻不記得曾產下孩子。根據《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來自德州的30歲女子克里斯蒂(Marisa Christie),與丈夫狄倫(Dylan)育有一子,她後來發現懷有三胞胎相當開心,去年8月透過剖腹產手術產下3名孩子,然而手術過程中卻因為罕見併發症,導致她心臟停止跳動長達45分鐘。當時醫師把3名孩子接生出來,剪臍帶時暫時放在克里斯蒂身上,未料她的心臟鏡停止跳動。根據醫生說法,克里斯蒂是因為羊水栓塞,導致她出現出血情況且沒了呼吸、心跳克里斯蒂事後表示,醫療團隊當下緊急進行CPR並且輸血,搶救了45分鐘才把人救回 ,為了救她一命,克里斯蒂被迫切除子宮。克里斯蒂透露,當甦醒後,丈夫告知她順利產下三胞胎,不她卻難以接受,原來她完全沒有相關記憶克里斯蒂指出,「當時我就在想,我不認識這些嬰兒,感覺很奇怪,不覺得他們是我的孩子」,所幸她花了一周時間,慢慢和孩子們重新建立情感,如今她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提高大眾對於羊水栓塞的認識和關注。德州30歲女子心臟停止跳動長達45分鐘,幸好最後被順利救回,然而她卻不記得自己曾生下孩子。(圖/翻攝自X)
醫療糾紛1/最衰的冠軍!這個科別最常被告 專家教「病患自保3步驟」
有「台灣美容教母」封號的「美體小舖」台灣區創辦人黃慧娟因美容療程猝死,醫美診所遭黃女兒子提告,5/25日判決出爐診所民事判賠371多萬元,刑事判負責人2年多刑期。依統計,全台每年約1萬2千多筆醫療糾紛,刑事案由整形外科居冠,民事第一名則是骨科,專家建議,面對醫療爭議,民眾可掌握「理性分析」、「保全證據」、「尋求資源」3步驟自保。長期研究醫事法律的廖建瑜法官2019年在《月旦醫事法報告》上發表《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發展趨勢》,整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的醫療糾紛判決,刑事糾紛案件以整形外科最多,民事糾紛的第一名則是骨科。兩年後,廖建瑜再次發表,《從地方法院民事醫療判決看最新發展趨勢-引用最高法院次數觀察》,延續2年前統計,整理出截至2020年10月的醫療糾紛案件,此次僅更新民事糾紛案,冠軍仍是骨科,但後面的名次全變了,2年前依序為神經外科、牙科,這次變為醫美、急診。「浮出檯面的醫療糾紛,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簡稱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醫改會創立20年以來,已經進行上萬件的醫療糾紛諮詢,大約每年有500~600件,各縣市衛生局的醫療爭議調處服務,每年也平均約500~600件左右。「這些數字的背後,如果用科學模型去回推,應該至少有1萬2000多筆醫療糾紛,而這些是大眾看不見的。」吳奎彥說,參考《醫事法》相關論文資料,發現刑事糾紛第一名是醫美,其次是外科、急診;民事糾紛冠軍則是骨科,其次為醫美、婦產科,其他如急診、外科、牙科也紛紛上榜。「就算是不同資料來源,但可以發現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科別大同小異,它們分別有一些共通點,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醫病專業知識出現落差』,這或許也是骨科民事糾紛最多的原因。」以案例實際說明,一位50多歲婦人因右腿麻木、跛行而向骨科名醫求診,醫師建議進行內視鏡手術,表示只需1.5小時的時間,沒想到實際手術長達8小時,且術後婦人大小便失禁、臀部及陰部皆毫無知覺,且左腳自腎部麻木至腳趾、合併刺痛感。最後發現婦人是罹患罕見併發症,由於機率低,就連手術同意書中都沒有列出,因此醫師也認為不必告知,沒想到卻發生了,最後法官認為醫師未善盡告知義務,因此判醫師與醫院應給予婦人精神賠償200萬元。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曾受訪表示,骨科的醫療糾紛特別多,和手術量多有關,且近年新治療法增多,骨材及藥物種類也大增,若治療前溝通不佳或結果不如預期,都易引糾紛,目前骨科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關節置換手術、骨折手術、脊椎手術。 「美體小舖」台灣區創辦人黃慧娟(最左)因美容療程猝死,5/25日判決出爐,診所民事判賠371多萬元,刑事判負責人2年多刑期。(圖/翻攝自美體小舖臉書)吳奎彥說,多數民眾面對醫療糾紛的第一反應大多是驚慌失措或憤怒,例如有些民眾會選擇抬棺抗議等等,但這些對事件本身沒有幫助,他建議要掌握3原則。首先一定冷靜下來,理性思考醫療事件的過程與爭議點,同時釐清自己的訴求。第二,仔細回想過程之後,要趕緊保全證據。「除了收費單據之外,建議要跟醫療院所申請『全本病歷』,根據《醫事法》全本病歷要保留7年,這裡面會有患者所有的就診紀錄、病程、檢查報告、影像病歷、同意書等,是非常重要的資料。」第三,尋求資源。「例如醫療院所內都會設立關懷小組,處理患者申訴案件,幫忙處理患者與醫師之間的糾紛,如果無法解決或對結果不滿意,可以再去地方政府的衛生局進行醫病爭議調處,衛生局會請公正第三方幫忙居中協調,如果是重大爭議或涉及嚴重傷害,也會請該領域其他醫師幫忙檢視病歷,並且釐清醫病責任歸屬。」吳奎彥說,醫療糾紛具有高度專業的特性,而且極度個案化,很難用一致的標準概括討論,當糾紛發生時,維持冷靜最為重要,所以也不建議民眾以爆料的方式威脅醫療院所,「因為風向太難預測了,萬一不利於你,恐怕雪上加霜。」
神秘肝炎襲歐美兒童 病毒直攻肝臟「感染症狀致病原因曝光」嚴重須換肝
歐美等國最近通報出現近百宗兒童染上肝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表示,光是英國就有數十名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的急性肝炎症狀,甚至必須立即做肝臟移植手術,WHO表示,研究發現部分孩童體內有腺病毒,部分確診新冠肺炎,實驗室需要更多研究樣本才能得知何種病毒導致肝臟症狀。英國北部蘇格蘭先是於4月初發現10起重症的急性肝炎報告,患者都是10歲以下兒童,英國境內在8日出現患者人數飆升至74人,其中有8人需要進行肝臟移植。(圖/翻攝自每日郵報)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北部蘇格蘭先是於4月初發現10起重症的急性肝炎報告,患者都是10歲以下兒童,英國境內在8日出現患者人數飆升至74人,其中有8人需要進行肝臟移植。WHO是在接獲蘇格蘭10例後,發現情況有異,除了英國,有相關病例的國家還包括了丹麥、愛爾蘭、西班牙和荷蘭,另外,美國阿拉巴馬州早在2021年10月以來,通報了9名1至6歲兒童出現病因不明的嚴重急性兒童肝炎,所有孩童病症皆惡化成重症,必須送醫治療。肝炎症狀包括黃疸、腹瀉、腹痛,若不處理,恐怕生命危險。截至目前,這波神秘肝炎疫情並未傳出死亡案例。英國發病者都是10歲以下兒童,且沒接種過疫苗。(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報導稱,這些兒童皆無國際旅遊史,也無相關的潛在疾病,同時排除A型、B型、C型、E型肝炎,由於目前新冠疫情依舊肆虐,醫界懷疑這些孩童是否和疫情或是接種疫苗有關,在蘇格蘭通報的13起病例中,有3名孩童的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不過英國公共衛生官員排除了不明肝炎與新冠疫苗的任何關係,因為感染了不明肝炎的這些兒童,都未接種新冠疫苗。根據英國內政部和阿拉巴馬州衛生部的看法,導致不明肝炎的眾多潛在原因之一,可能與一組稱為腺病毒41型(Adenoviruses)的病毒有關,所謂的腺病毒,是一種導致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病毒,可以藉由接觸被污染的表面進入呼吸道,並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根據不少研究顯示,多數感染腺病毒的人在康復後不會出現重大併發症,但不明肝炎可能是該病毒引起的罕見併發症,不過研究人員與醫護人員都認為,目前仍無法證明腺病毒和相關肝炎有直接關聯。
9歲男童確診...出現罕見併發症「眼睛腫脹爆痛」 醫曝恐怖下場
英國一名9歲男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結果篩檢發現確診新冠肺炎,甚至還出現罕見併發症,他的左眼因細菌感染,整個腫脹到像快爆出來,還險些因此失明。綜合外媒報導,事發於上月16日,在布里斯托爾市(Bristol)就讀小學的男童札克(Zac Morey)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後來被驗出確診新冠肺炎,而他的母親以及4名兄弟姊妹也都染疫,雖然22日再次檢驗時,已經呈現陰性,症狀也變得很輕微,但是他的左眼卻突然腫脹疼痛,24日再度前往就醫。札克的媽媽安潔拉(Angela)表示,「他的眼睛看起來要爆炸了,他如果不用手的話,眼睛根本就無法打開,這是我見過腫得最誇張的眼睛」,經檢查發現,札克的左眼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眼窩蜂窩組織炎」(Orbital Cellulitis),若是沒有及時治療,恐造成永久失明,所幸接受治療過後,目前他已經恢復健康。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出現一些罕見症狀,而世衛組織近來也將眼睛發炎列為罕見併發症之一,患者可能會出現急性結膜炎症狀,包括眼睛發紅、眼部刺激、眼睛痠痛、異物感、流眼淚、眼睛出現黏液分泌物、眼瞼腫脹、充血和水腫。
男睪丸腫痛求醫 為難吐病情:用肛門射精、陰莖排糞尿
超罕見病例!一般人對於男性的生殖與泌尿系統的認知,多半是精液從陰莖射出、肛門解出糞便。但美國一名33歲男子,因為睪丸腫痛難耐就醫,害羞又為難的向醫師透露,自己在過去的2年間,精液會從肛門排出,糞便也會透過陰莖中的尿道解出,經過診斷,發現這名男子的尿道與直腸之間,存在瘻管(fistula)或異常的通道,才會導致各種液體和固體,經由此通道錯亂流通。根據《每日星報》引述科學網站《IFL Science》報導,該名男子求診時自述,過去2年間,他會在排尿時,從尿道同時解出糞便,稱為糞尿(fecaluria);而原本該從陰莖射出的精液,竟會改從肛門射出,讓他不堪其擾,但他長期以來羞於就醫;這次會來看診,是因為睪丸腫痛難耐,才來求助醫生。經過檢查,醫師發現男子除了睪丸腫大和尿道感染外;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看見,男子直腸附近有一個「充滿氣體的結構」(gas-filled structure),再深入檢查後證實,男子的尿道與直腸間存在瘻管(fistula)或異常的通道,導致各種液體和固體,經由此通道,胡亂交錯流通,造成身體的不適。醫師再經過詳細問診發現,男子2年前曾因為濫用古柯鹼與中樞神經迷幻劑PCP(俗稱天使塵),中毒昏迷3周,當時他被插導尿管,可能因此造成受傷,當前的症狀,有可能是住院時插尿管所造成的後遺症。德州加爾維斯頓醫學院分校的內科醫學生Frank L. Ventura表示,此案例可能是安置導尿管時,所引發的罕見併發症,男子的瘻管已逐漸痊癒,透過病例的研究,提醒醫師應注意,尿道損傷等其他潛在風險。
BBC女主播打AZ後腦出血逝世 驗屍官證實死於疫苗極罕見併發症
英國「BBC」紐卡索電台女主持人邵莉莎(Lisa Shaw)今年4月接種一劑AZ疫苗3週後,出現頭痛症狀接著因為腦出血死亡,享年44歲。經過檢察官相驗後,確認她的死因為「疫苗引起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根據「BBC」報導,邵莉莎今年4月29日接種了第一劑AZ疫苗,不過卻在5月13日被救護車送至醫院,當時她感到劇烈頭痛,額頭、眼睛也有強烈刺痛感,醫生對其進行檢測後,在她的大腦中發現血塊,因此緊急將她轉送至紐卡索皇家維多利亞醫院 (RVI)神經學專科部門。BBC女主播邵莉莎。(圖/翻攝自推特@LisaShawRadio)該醫院的麻醉科和重症監護顧問約翰遜醫生(Dr Christopher Johnson)指出,雖然經過治療,邵莉莎曾一度恢復清醒,但在5月16日晚間,她的症狀突然惡化,甚至影響到她的語言能力,醫院緊急進行掃描後發現其腦內又出血,因此切除她部分頭骨以減輕痛苦,不料邵莉莎仍因為病情持續惡化,最終於5月21日逝世。神經病理學家波爾維科斯基(Tuomo Polvikoski)在邵莉莎死後對其進行檢查,發現她確實是由於血栓和腦部出血死亡,「就時間上而言,確實是因為疫苗引起的,根據現有的臨床訊息,這似乎是最有可能的解釋」;驗屍官凱倫迪爾克斯也同意上述說法,給出的結論表示「邵莉莎死於AZ疫苗的罕見併發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為AZ疫苗罕見副作用,報導表示,目前在英國共有72人因此死亡,於此同時有約2480萬人施打1劑、約2390萬人接種2劑AZ疫苗;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監管局則表示,該局將會盡速審查驗屍官的裁決,同時重申疫苗對大多數人來說,好處仍遠大於風險,民眾應該盡速完成疫苗施打。
新冠罕見併發症?男插管醒來「變大舌頭」 無法進食說話只能切了它
西班牙先前一項研究顯示,舌頭腫脹可能是新冠肺炎病徵之一,未料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真有一名確診者罹患巨舌症(macroglossia)的情況!瓊斯在染疫後,舌頭腫脹。(圖/翻攝自UT Health School of Dentistry)根據《新聞週刊》和《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這名叫做瓊斯(Anthony Jones)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當時被送往加護病房救治,並一度以呼吸機輔助呼吸,瓊斯事後雖然康復,但不久後他發現,舌頭竟腫脹起來,更嚴重到無法進食和說話。瓊斯事後切除過多的舌頭部分。(圖/翻攝自Houston Chronicle、UT Health School of Dentistry)瓊斯之後求醫,醫生按照以往處理類似病例的一般做法,減少他胃部內的藥物劑量但成效不彰,情持續惡化。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學者梅維爾(James Melville)最後為瓊斯進行手術,切除過多的舌頭部分。瓊斯曾向醫院查詢,但至今仍未清楚舌頭腫脹的原因。瓊斯進行手術,切除過多的舌頭部分。(圖/翻攝自UT Health School of Dentistry)據梅維爾表示,巨舌症典型病因是中風或長時間仰躺臥床,「這(舌頭腫脹)實際上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症狀,但不至於達到(巨舌症)患者的程度」。相較於美國迄今累計確診3308萬4800例,這是相當見的病例,在休士頓9起報告出現舌頭脹大症狀者,有8人屬於非裔人士,目前暫時未知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醫師表示,瓊斯舌頭腫脹,可能是人類免疫系統在戰鬥後膨脹。(圖/翻攝自UT Health School of Dentistry)梅維爾指出,一些新冠患者會出現心臟、肺部或是腎臟等器官增大的症狀,他猜測,瓊斯舌頭腫脹,可能是人類免疫系統在戰鬥後膨脹,「我們的發現與組織學證據指出,新冠肺炎可能導致舌頭出現更誇張的發炎反應……我認為,可能和病毒附著的地方,以及人體免疫反應有關」。梅爾維正在進行更多研究嘗試證明這理論,也會繼續找出其他可能原因。醫師表示,瓊斯舌頭腫脹,可能是人類免疫系統在戰鬥後膨脹。(圖/翻攝自UT Health School of Dent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