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
」 缺鐵性貧血 貧血愛咬冰塊要小心! 醫示警「90%女性沒自覺」:恐是缺鐵性貧血
氣溫炎熱,喝完冰飲消暑時,不少人會想直接打開杯蓋,將杯內的冰塊挖出來吃。對此,泌尿科醫師謝筱芸指出,這種衝動可能與缺鐵性貧血有關。謝筱芸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謝筱芸醫師的泌密診療室」發文表示,她遇過幾位因月經量大而導致貧血的女性,都出現了愛「嚼食冰塊」的習慣,但在接受子宮手術後,這樣的「癮頭」居然跟著消失了。謝筱芸醫師說到,搜尋過往的文獻,其實美國和日本都曾發表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特別愛吃冰塊,在給予鐵劑治療後,「嗜冰癖」也隨之改善。其中,可能的解釋是,冰塊會讓周邊血管收縮,或是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液被迫流回腦部,讓貧血的患者得以保持清醒及維持腦部運作。謝筱芸醫師也透露,育齡女性由於生理期,每個月都會流失大量的鐵,如果吸收鐵的能力不足或攝取過少,很有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更麻煩的是,月經量太多的女性,有9成的沒有自覺亦沒有就醫,往往等到出現疲勞、腦霧(無法清晰思考)、頭暈、頭痛數年過後,才終於找到真正的原因。文末,謝筱芸醫師提醒,在與親友出門聚餐時,如果發現朋友突然開始嚼起飲料杯中的冰塊,不妨委婉地關心一下對方的身體狀況。
大牙自曝想捐血被退貨! 她苦笑喊「第二次了」身體狀況曝
女星「大牙」(周宜霈)過去從《我愛黑澀會》出道,雖然工作忙碌,不過仍經常在社群亭台分享生活日常,未料她在社群網站寫下「第二次想捐血被退貨」,附上一個笑著掉淚的表情符號,顯見她的心情。大牙笑稱自己「第二次被退貨」。(圖/翻攝自臉書)39歲的大牙昨(19)日突然上傳一張「血壓計」的照片,說自己第二次想要嘗試做1件事,卻再度「被退貨」,從照片可見,大牙的血壓為118/69 mmHg,脈拍是61,「血紅素不足,血液漂浮超過15秒」,身體狀況一目了然,也讓她因此再度無法捐血。根據《捐血者健康標準》法規明訂,「女性血紅素12公克%以上(使用硫酸銅法時血液比重1.052);血小板:捐血小板者,其血小板數目應在15×10,000/mm3以上。」,揶揄大牙血紅素未達標,因此只能放棄捐血。不少粉絲看到後很擔心她的身體健康,除了湧入貼文關心,但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血紅素不足缺鐵,我這邊有一批鐵管很純的⋯有需要嗎」,大牙無奈回應,「我心明明很鐵啊」。還記得大牙在2023年勇敢提告「黑人」陳建州對她性騷擾,沒想到遭到反告妨害名譽,受到二度傷害陷入低潮,不過她很快恢復狀態,也上Podcast節目分享自己這段期間的心路歷程,除了網友開玩笑留言,甚至有酸民嗆,「虧心事做太多捐不出血了喔」,儘管如此,她依然選擇高EQ應對,「希望你不會遇到需要別人的血救命的那天,都身體健康喔」。大牙「被退貨兩次」亮健康警訊!遭黑做虧心事,她「神回覆」展現高情商。(圖/翻攝自臉書)
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 重症醫示警:1疾病每天2杯「死亡風險暴增105%」
喝咖啡已是許多現代上班族的例行公事,但重症醫療專業醫師黃軒也提醒,其實有「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包括缺鐵性貧血、心律不整、大腸激燥症患者,以及孕婦、未成年等。其中根據日本研究,嚴重高血壓者,若每天喝2杯咖啡或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還會爆升105%。黃軒近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解釋「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他提醒,雖然咖啡作為一種廣泛流行的飲品,因其獨特的香氣和提神醒腦的效果深受人們喜愛,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飲用咖啡,尤其是以下這「9類人」:高血壓患者根據日本研究,在正常血壓高的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或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其實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16%和25%。但是,如果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血壓,其實喝咖啡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高血壓在第一級(收縮壓 >140mmHg)的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或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升高了16%和6%。嚴重高血壓(收縮壓>180mHg)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了26%;而每天喝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風險則升高了105%。另根據1項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患有嚴重高血壓(≥160/100 mmHg)的人群,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咖啡,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倍多,「所以如果你的血壓偏高或控制不好,可能要考慮減少咖啡的攝入量了。」心律不整患者心律不整患者不適合飲用咖啡。因為咖啡因能夠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對於已經存在心律不整的人來說,這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容易焦慮/恐慌的人患有恐慌/焦慮等情緒問題的人群,也應謹慎飲用咖啡。因為咖啡因可能加劇這些情緒問題,導致焦慮、緊張等不適感加重。根據2022年的1項瑞典研究發現,5杯咖啡的咖啡因劑量,就會引起大部分恐慌症患者的恐慌開始發作。研究還顯示,咖啡因也會使健康的成年人,增加更多的焦慮情緒!孕婦孕婦也應謹慎飲用咖啡。根據研究,咖啡因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流產、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雖然不是所有的孕婦都需要完全避免咖啡。大多數健康專家和研究建議孕婦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不應超過200毫克,「這意味著,如果你是孕婦,最好限制自己的咖啡攝入量,或者選擇無咖啡因的飲品。」胃食道逆流患者火燒心的人,確實需要避免飲用咖啡。咖啡含有咖啡因和其他酸性物質,這些成分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從而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胃酸倒流和燒心症狀。而咖啡中的酸性物質,還可能對食管黏膜造成進一步刺激,尤其將加重食管黏膜的症狀。大腸激燥症患者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確實應該小心咖啡的攝入。咖啡因含量可能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痛、腹脹或是腹瀉,特別是對於腹瀉型的大腸激躁症患者,咖啡因可能會加劇症狀。除了咖啡因,咖啡中的其他成分,如多酚和植酸,也可能對腸道功能造成影響。研究發現,即使是低咖啡因或無咖啡因的咖啡,也可能引起大腸收縮,對於某些人來說,喝咖啡後可能會有立即想上廁所的衝動。失眠患者睡眠障礙的人應避免飲用咖啡。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是一種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物質。對於已經存在睡眠障礙的人來說,咖啡因可能會加重失眠、多夢等症狀,影響睡眠品質。睡眠障礙的人群,應避免飲用咖啡,特別是在睡前幾小時內攝入。研究顯示,即使在睡前6小時內喝咖啡,也可能對睡眠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咖啡因,會減少深度睡眠階段,延長入睡所需時間,並可能導致整夜睡眠不足。缺鐵性貧血患者缺鐵性貧血患者需要注意咖啡的攝入。咖啡中含有的多酚、咖啡因、植酸等成分會與鐵結合,降低鐵的吸收率,從而影響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這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未成年人兒童及青少年真的不宜飲用咖啡。因為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咖啡因的敏感性和代謝能力相對較低。飲用咖啡,可能容易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睡眠、情緒和學習能力,不利於其健康成長。黃軒也在文末強調,享受咖啡帶來的提神效果時,也要考慮到它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當然,如果你沒有以上問題,適量喝咖啡還是有好處的喔! 咖啡可以提神醒腦、增加代謝、甚至還有抗氧化、預防慢性病的效果呢!不過,記得要適量喔!每天最多不要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是2至3杯咖啡的量即可。」
冬天補充「六款維生素」!有效維持免疫系統健康
冬天來臨,在氣溫變化之下一不小心就會生病,為了照顧好身體就要透過食物來補充營養,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營養品能幫助你補充每日所需的維生素,保持身體和大腦的健康。根據《NEW YORK POST》報導指出,在冬天這些維生素不可或缺,建議每日攝取這五種營養,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B6、鋅、Omega-3。1. 維生素C首先「維生素C」,是需要定期攝取的維生素,香蕉和柳橙汁則是維生素 C 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不但具有多種功能,包括:協助保護細胞並保持健康,維持健康的皮膚、血管、骨骼和軟骨;以及協助傷口癒合。另外,根據英國國家衛生服務(NHS)表示,19至64歲的人每天需要攝取40毫克的維生素C,通常日常飲食應該能夠滿足所需量。因此,建議不要攝取過多的維生素 C,因為它可能有害,但服用少於 1,000 毫克的維生素 C 就沒有問題。2. 維生素D再來是「維生素D」,對免疫方面至關重要,在許多食物中維生素D並不是一種天然成分,但可以從強化牛奶、強化麥片和富含脂肪的魚,以及直射陽光中獲取。維生素 D 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能減少自體免疫疾病(如糖尿病、氣喘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但只有在維生素 D 存在時,身體才能吸收鈣,因此維持骨骼健康也不能少。根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它還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和神經保護特性,支持免疫健康、肌肉功能和腦細胞活動。然而,皮膚產生的維生素D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季節變化的時間。在冬季,維生素D的產生可能會減少,甚至完全缺乏,因此確保每天攝取是非常重要。因此建議,19歲及以上成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IU(15微克),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是800IU(20微克)。最近,根據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建議的維生素D飲食攝取量可能太低,無法達到某些人(尤其是患有心臟病者)的最佳水平。3.維生素B6接著是「維生素B6」,根據Medline Plus表示:「在冬天和流感季節,維生素B6對於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健康特別重要。」可以從這些食物攝取,包括香蕉、金槍魚和鮭魚、豆類、牛肉和豬肉、堅果、家禽、鷹嘴豆、全穀物和強化穀物。實際上,缺乏維生素B6是常見的,缺乏可能導致抑鬱、混亂和煩躁等症狀。這種維生素有助於將食物轉化為細胞能量,有助於在冬季減少能量並增加疲勞時提供幫助,特別是患有季節性情緒障礙。根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 50歲及以下成年人的維生素B6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3毫克,50歲以上女性為1.5毫克,男性為1.7毫克。4. 鋅另外,「鋅」是一種礦物質,可以幫助增強身體的自然防禦力,特別是對抗季節性皮膚狀況和疾病,同時有助於獲得良好的睡眠。眾所周知,這種營養素被認為有助於改善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功能。根據《Healthline》聲稱,它在皮膚健康、免疫功能和細胞生長方面發揮作用,並且可能有助於保護免受痤瘡和炎症的侵害。研究表示,鋅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包括增強免疫系統、加速傷口癒合,以及降低某些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風險。若是缺乏鋅的危險因子恐包括:每天攝入不足、酗酒、基因突變和衰老,症狀可能包括腹瀉、頭髮變稀疏、嗅覺或味覺減弱、皮膚乾燥或生育問題。5. Omega-3最後「Omega-3」富含脂肪酸,在寒冷和乾燥的月份尤其重要,有助於保持皮膚濕潤。由於身體無法自然產生所需的omega-3,因此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取健康脂肪非常重要。根據《Healthline》研究顯示,Omega-3 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心律不整猝死、血栓、某些癌症(如乳癌)、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和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有關。而魚則是攝取Omega-3 的最佳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沒有心臟病史的人每周至少吃兩份魚(總共 6 盎司到 8 盎司)。6.鐵根據《 Medical News Today》報導,「鐵」對於血紅蛋白的功能至關重要,血紅蛋白是一種在血液中輸送氧氣並執行其他各種過程所需的蛋白質。鐵也能增加能量,促進孕婦健康並提高運動表現,在女性運動員中常見缺鐵問題,這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肝癌的風險。許多食物均含鐵,若難以在日常膳食攝取鐵質的人,可透過補充劑來補充。
特別想吃某些零食? 可能「缺少某些營養」…專家分享簡易對照表
有時候是不是明明不餓,但是就是特別想吃某些東西呢?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這時候可能就是你的身體在吶喊,缺少某些營養。為此,高敏敏還特別分享簡易的對照表,方便民眾對照。想吃甜食 缺乏:鉻、能量補充:全麥土司、水果、地瓜、燕麥雜糧缺乏鉻會影響胰島素功能,導致對糖的耐受性降低,或是能量過少,身體想吃甜食補充,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降至<5%更好!」想吃巧克力缺乏:鎂、維生素B群補充:菠菜、堅果、燕麥、紫菜缺乏鎂、維生素B群 易導致心情低落、疲倦,而含糖巧克力可短暫升糖 可使心情愉悅。若真的想吃 建議吃無糖純巧克力解解嘴饞。想吃肉、起司缺乏:鐵、鈣、胺基酸補充:豬血、鴨血、牛奶、雞蛋長時間缺乏營養素 大腦會釋放「想吃」的訊息 補足我們缺失的營養素,所以如果你老是想吃肉肉餐或是特愛吃起司,有可能是身體的警訊哦!想吃冰塊缺乏:鐵或荷爾蒙改變補充:紅莧菜、豬血、鴨血、奇異果、芭樂、柑橘缺鐵時身體為了產生更多紅血球 會使體溫上升 導致想吃冰塊降溫,或是懷孕/更年期荷爾蒙改變 易燥熱嗜冰。想吃炸物缺乏:水、電解質、鈣補充:黑/白木耳、柳橙、電解質飲、牛奶想吃重鹹炸物可能是身體輕微脫水,或電解質失衡,身體試圖平衡所發出的警訊想喝酒缺乏:鈣、蛋白質、鎂補充:小魚乾、黑芝麻、豆漿、綠色蔬菜想喝酒有可能是精神緊繃 想放鬆的警訊,而酒精會將壓制感情的大腦皮質功能減弱 因此會比較放鬆。建議補充鈣質、蛋白質、鎂 避免飲酒過量傷身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15g酒精=105大卡約=啤酒375c.c=紅酒110c.c=水果酒150c.c=烈酒30-40c.c,所以男生一天可以喝的量就是x2想喝咖啡汽水缺乏:鈣補充:起司、小魚乾、鈣、黑芝麻、紫菜想靠咖啡因提神 反而會讓鈣被過濾,缺鈣導致精神緊繃 更渴望咖啡因 易無限惡性循環。建議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在300毫克以下,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高敏敏也提醒,除了補充對應的營養素,也要規律的生活,不熬夜充足睡眠、規律運動習慣、充足飲水(一天2500~3000c.c.)這樣才能有健康的生活。而如果真的想吃零食,最好也「淺嚐即可」切勿貪多,否則會讓熱量負擔持續上升。
地中海型貧血辯證治療三主軸 中醫師保養推薦1茶飲、3穴道
地中海型貧血是先天性遺傳血液疾病,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產生典型貧血症狀的攜氧功能不足及嚴重續發併發症,中醫師吳宛容說明,輕度病人會出現輕微貧血、疲勞倦怠、虛弱、面色膚色蒼白,中度病人會伴隨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重度病人會出現生長遲緩、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黃疸、性腺功能低下,甚至有生命危險。輕症只需要追蹤觀察並做症狀治療,嚴重的需要定期輸血、進行鐵螯合治療以及補充葉酸,更嚴重甚至會進行骨髓移植,若脾臟腫大過於嚴重,需要進行脾切除。併發症包括輸血造成的血色沉著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感染或是骨質疏鬆症。先天不足從腎論治 中醫辨證三主軸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地中海型貧血屬於先天性疾病,中醫在治療先天性疾病思維中,會以先天稟賦不足為治療核心從腎論治,腎藏精,腎主先天,主骨生髓,搭配健脾養腎及氣血雙補方式來填補先天不足的腎氣精髓物質,藉以降低地中海型貧血的溶血副作用持續惡化。中醫證型上分成三個主軸:脾腎兩虛型:精神倦怠、面色晄白、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食慾不振、大便溏洩、小便清長、喜暖畏寒、腰膝酸軟、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常用藥物方劑有左右歸丸、八味地黃丸等。氣血兩虛型: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無華,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脈細弱無力等症,常用藥物方劑有人參養榮湯、歸脾湯、歸耆建中湯等。氣滯血瘀型:無論是脾腎兩虛或是氣血兩虛,都會造成氣行不暢的氣滯現象,進一步造成血瘀症,治療方針會先以脾腎兩虛及氣血兩虛作為主要方劑,加入行氣化瘀藥物,如香附、鬱金、烏藥、青皮、丹參等。吳宛容中醫師說明,地中海型貧血與缺鐵型貧血不同,需要補充葉酸及B12,避免過度攝取鐵質,也需避免鐵質吸收加乘效應,因此傳統治療貧血的補血藥物方劑使用上需謹慎小心,也因為若誤食鐵劑或是造成鐵劑加乘效應會造成嚴重副作用,若身體狀態不明情況下,建議尋找合格中醫師開處處方,勿自行購買補血中成藥方藥物,並諮詢哪些食物類型適合。日常保養1茶飲、3穴道 避免過度攝取鐵質補氣養血茶飲:黨參6g,黃耆10g,枸杞6g,雞血藤6g,旱蓮草6g,陳皮3g,甘草6g,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平日養生茶飲以補氣養血為主軸,氣行則血行,補氣藥量會多於補血藥量,黨參、黃耆、甘草具有補脾胃氣、健脾和中以達養血效果,搭配枸杞、雞血藤、旱蓮草能養肝血滋肝陰。補氣養血穴位: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補脾胃助運化而養血,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胞宮之效,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達養血活血功效。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調血養血活血,宣通下焦之效,搭配三陰交穴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加成三陰交穴功效。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開通腎氣通達血脈之效,對於肝腎不足較嚴重者,以照海穴搭配血海穴及三陰交穴能透過腎氣輸佈至血脈達到養血功效。除了透過中醫調理外,飲食方面應避免補充過量含鐵質的營養品或食物,如豬血、鴨血、菠菜、蘋果、芭樂、葡萄乾等含鐵量高的食物,否則容易增加身體的負擔和傷害。吳宛容中醫師解釋,攝取均衡的營養,攝取充足的蛋白質,攝食含有維生素較多及富含葉酸的各類食物,如綠色蔬菜、蛋黃、黃豆製品等。地中海型貧血輕症可以依照身體負荷程度適度運動,中重度患者則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型態與運動量。
43歲女胸悶害怕罹心臟病 一驗血才知原因「治療半年就改善」
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以及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曾彥勳醫師。經檢查發現為缺鐵性貧血,經過六個月以上的治療和飲食衛教調整,黃小姐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為男性血紅素<13g/dL,女性<12g/dL,約有10-20%的人有貧血問題,年輕女性和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常見。曾彥勳醫師指出,常見症狀為容易頭暈、呼吸困難、心悸、易倦怠等。病人常以為自己是心臟、腦血管或其它內分泌代謝的疾病。曾彥勳醫師說,黃小姐臉色、結膜皆很蒼白,心搏過速,且飲食習慣少吃肉,偶會喝咖啡,茶葉提神,排便和月經量大致都還算正常。因此,安排抽血檢驗,發現黃小姐為嚴重貧血,進一步驗鐵更呈現嚴重缺乏。於是給予鐵劑補充,並建議調整飲食習慣,肉、蛋、海鮮、深綠葉蔬菜、豆類、堅果類等適量補充,避免隨餐飲用茶葉或咖啡。經六個月治療,貧血狀況已獲改善,頭暈、心悸、胸悶…等問題也不再困擾她。曾彥勳醫師表示,根據紅血球體積大小,區分為小球、正球、或大球性貧血。門診常見的小球性貧血,則以缺鐵性貧血和海洋性貧血為主,兩者為常見的貧血。海洋性貧血一般以遺傳為主,較難有效治療;而缺鐵性貧血一般則以腸胃道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或營養吸收缺乏為主,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改善。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以鐵劑補充為主,可搭配維生素C幫助吸收。療程大致需半年(一般目標為血紅素正常後,再補充3個月),並且定期追蹤。曾彥勳醫師提醒,勿擅自補充鐵劑,應由醫師診斷,以免輕則花錢又不能對症下藥,重則延誤疾病病程,而造成遺憾。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 營養師教你靠「吃」擺脫負面情緒
今年3月不只沒有連假,還須因應清明連假補班補課,是2023年最累的一個月,3月更被戲稱是「補班大魔王」,讓許多人覺得心情非常的不好。營養師程涵宇整理了10大快樂食物,希望幫助民眾擺脫負面情緒,對抗憂鬱。不僅在補班日,平時民眾若心情不佳,或許可以試試這10種快樂食物,拿回生命的主導權,當個每天情緒穩定的快樂之人。從「飲食」獲得療癒 10種快樂食物清單心情不好時,吃什麼會變好?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有10種快樂食物,可以療癒大腦,擺脫負面情緒並感到幸福快樂。第一,「鮭魚」。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吃鮭魚心情會變好跟大腦信號正確傳遞有關,有研究發現,飲食中若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降低憂鬱情緒。第二,「70%以上的黑巧克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巧克力含有類黃酮,能促進大腦健康幫助情緒調節,而黑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可可鹼、N酰基乙醇胺,還能幫助改善情緒,讓人更開心。第三,「發酵食物」。如:泡菜、味增、酸黃瓜等。第四,「益生菌」。如:優格、優酪乳、起司等。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腸道健康跟情緒有關,因為有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中產生的,而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影響人的情緒、壓力、食慾,因此健康的腸道更可以有好心情。第六,「燕麥」。營養師程涵宇提到,燕麥含有膳食纖維,讓血糖更平穩,還能幫助穩定情緒,也含有鐵質,能減少缺鐵時出現的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情緒障礙等。第七,「莓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莓果含有豐富抗氧化植化素、酚類花青素植化素,研究發現富含花青素的飲食能降低39%憂鬱風險,如果買不到新鮮莓果,冷凍莓果也是好選擇。第八,「堅果種子」。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堅果種子類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的好油,且具有色胺酸、鋅、硒等,可支持大腦健康、降低憂鬱風險,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攝取適量堅果可以降低23%憂鬱風險。第九,「咖啡」。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咖啡提供多種化合物像是綠原酸、咖啡因,可促進多巴胺釋放幫助改善情緒。第十,「豆類」。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同時含有維生素B群可以增加血清素、多巴胺改善情緒。營養師程涵宇提醒,如果常常覺得憂鬱,維生素B12及葉酸特別要攝取足夠。「吃」可獲得快樂 但營養師提醒別這樣吃許多人心情不佳會靠「吃」來發洩,尤其是甜食、高熱量食物等,暴飲暴食一頓後覺得心情好轉,對改變心情超有效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偶爾吃高熱量食物、大吃甜食心情好,其實沒有什麼不可以,但要注意不要長期這樣吃。營養師程涵宇提到,長期下來反而會抑制大腦神經的突觸發展,降低記憶力,此外,長期的高糖狀態,更會讓人感到疲勞、煩躁、好憂鬱,同時也會改變腸內菌相,進而引發負面憂鬱狀況。她提醒,壓力、環境、睡眠、遺傳、情緒、營養都會影響心理健康,除了吃以外,情緒上也能試試看這樣做,想想過去的自己,找出一件事情來謝謝過去的自己,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沒關係。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十大快樂食物,擺脫負面情緒抗憂鬱
孕婦缺鐵恐害胎兒生長遲緩! 國健署授4招增加體內鐵質
準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者胎兒的成長,母體的血液量會增加,以利運輸足夠的營養素給持續發育的胎兒,此時身體若是缺鐵,血液中無法運送足夠氧氣,容易導致孕期缺鐵性貧血。育齡婦女約2成有貧血 懷孕者恐影響胎兒依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19.1%(血紅素濃度<12 g/dL視為貧血),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13.7%(血紅素濃度<12g/dL與儲鐵蛋白<15ng/ml視為缺鐵性貧血)。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會有經血的流失,若鐵質攝取不足,易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而缺鐵性貧血亦是懷孕時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如果懷孕初期鐵質缺乏,可能增加嬰兒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或死胎等風險,孕婦也容易出現疲倦、嗜睡、頭暈、臉色蒼白等情形,且寶寶在胎兒時期會預先儲存出生至6個月大體內所需的鐵質,若胎兒無法從母親體內獲得足夠的鐵質,可能造成其出生後生長遲緩。日常飲食儲鐵4招 備孕更輕鬆 為預防缺鐵性貧血,國民健康署提供4招鐵質攝取建議,讓有懷孕計畫的婦女透過飲食,調整身體狀況,做好備孕的準備:1.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平常的飲食中,可經由富含鐵質的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如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來補充。2.攝取深綠色蔬菜:除了動物性食物外,深綠色蔬菜的鐵,亦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如紅莧菜、白莧菜、紅鳳菜等,建議每日至少攝取1份(煮熟約0.5碗),除了攝取鐵質還有纖維,可以幫助腸道的蠕動與健康。3.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用餐中或餐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如:柑橘、芭樂、鳳梨、小番茄),可以增進鐵質吸收。4.避免用餐時喝茶與咖啡:茶葉、咖啡中的單寧酸與咖啡因會阻礙鐵質的吸收,若非喝不可,建議於用餐後的兩小時再酌量的飲用。
指甲看出健康警訊 醫曝「9異常狀態」要當心…1情形恐是心衰竭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皮膚科醫師黃晨昊在IG透露,當人體營養不良或各種器官及免疫力出現異常時,指甲常會合併出現病態變化,所以藉由掌握不同的指甲型態變化,可以幫助提早發現內在潛藏的疾病。以下為常見的指甲異常變化:1️ 杵狀指 Clubbing finger:心/肺;心衰竭2️ 指甲下線狀出血 Splinterhemorrhage:心臟;心內膜炎3️ 黃指甲症候群 Yellow nailsyndrome:肺;肺積水、支氣管擴張併發氣管炎4️ 泰瑞氏指甲 Terry nails:肝;肝硬化5️ 指甲半分 Half & halfnails:腎;慢性腎衰竭6 ️雙重橫向白線 Muehrcke’sline:腎/營養;腎病症候群、白蛋白過低7️ 匙狀甲 Koilonychia:營養;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8 ️指甲斷層 Beau’s line:毒性/感染;癌症化療、兒童川崎氏症9️ 甲褶微血管異常: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全身性硬化症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另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過去也曾提到,太凸的指甲被稱為「杵狀指」,暗示身體可能有末端氧氣不足的現象,引起原因常常與「肺部」或是「心臟」有關,所以常在有菸癮的人身上看到,包括肺氣腫、肺結核、肺纖維化、肺炎、肺癌或是其他肺部疾病。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至於太扁的指甲則被稱作「匙狀甲」,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但是缺鐵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吸收不良、慢性出血、維他命C缺乏、癌症、腸道等問題。另外,像是「甲狀腺」、接觸到「化學藥劑」,或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
指甲驚見2種特徵表示身體出問題! 家醫科醫師闢謠:「直線」只是老化跡象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表示,不只皮膚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指甲也可以,甚至還能透過指甲看出心血管阻塞、重金屬中毒、癌症、肝臟或是血糖問題。他還特別點出2種比較特別的指甲外觀,提醒民眾若看到上述現象,可能就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了。李思賢12日在臉書上發文指出,「手指甲生長的速度約每個月0.3公分,腳指甲更慢,每個月約0.15公分,所以手指甲長到尾端的速度約半年,腳指甲約一年。」他也點出不只皮膚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指甲也可以,一般健康的指甲是平滑圓潤帶有光澤的。至於接近掌部的白色月牙謠傳和健康有關,李思賢則指出那只是指甲生長的一部份,和健康沒有關聯。另一個常見但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就是指甲上面有一條一條平行手指方向的直線,這只是老化的象徵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有2種比較特別的指甲外觀,也就是「太凸」或「太扁」,就要小心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了。李思賢表示,太凸的指甲被稱為「杵狀指」,英文名叫「Clubbing nail」,暗示身體可能有末端氧氣不足的現象,而引起的原因常常與「肺部」或是「心臟」有關。所以「杵狀指」常在有菸癮的人身上看到,包括肺氣腫、肺結核、肺纖維化、肺炎、肺癌或是其他肺部疾病。但心臟或腸道問題也是蠻有可能的,另外在一些感染疾病像是AIDS的患者手上也會看到這種指甲。好消息是只要處理根本問題,指甲的狀況很快就會得到改善。至於太扁的指甲則被稱作「匙狀甲」,英文名為「Koilonychia」,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但是缺鐵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吸收不良、慢性出血、維他命C缺乏、癌症、腸道等問題。另外,像是「甲狀腺」、接觸到「化學藥劑」,或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李思賢最後也補充,不同的指甲暗示著不同的身體狀況,甚至可以從指甲看出心血管阻塞、重金屬中毒、癌症、肝臟或是血糖問題。
捐血失敗原因曝 捐前先測血紅素
許多民眾聽到血庫缺血,便熱心加入捐血行列,希望能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但有捐血人填寫登入資料,進入面談室後卻遭婉拒。想要捐血還需要通過層層關卡,符合捐血標準者才能救助他人,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指出,民眾進入面談室後,最常因為血滴沉不下去,也就是「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在婉拒原因中排行第一。捐血前先測血紅素 民眾常因「貧血」而捐血失敗想要捐血的民眾必須先通過血紅素測試才行,目前捐血中心使用的檢測方式為「硫酸銅比重法」,需由指尖取血滴入預設比重的硫酸銅溶液中,當血滴在15秒內沉至瓶底,表示血紅素濃度符合捐血標準。何國維醫師提到,血紅素濃度是最常被用來衡量及診斷貧血的評估工具,男性捐血人血紅素須在1 g/dL以上,女性(未懷孕者)則須在12 g/dL以上,但很遺憾這樣的標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報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包含無法成功捐血的民眾,有將近5.3%的捐血人是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何國維醫師表示,進入面談室後,民眾無法成功捐血的第一名原因,就是血紅素太低。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由於捐血的血紅素標準與WHO的貧血定義一致,捐血人在硫酸銅檢測時,血滴沉不下去,除了不能捐血外,也同時暗示著「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可以簡單分為「紅血球流失或破壞增加」造成的貧血,包含急性出血、月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溶血等,以及「紅血球製造不足」造成的貧血,包括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等缺乏或疾病導致貧血。而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什麼呢?何國維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鐵性貧血」,根據內政部2017至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符合捐血年齡(17-65歲)的女性中,貧血的比例低則7-8%,高則接近20%,研究發現女性貧血主要是因缺鐵造成的,而且與月經發生年齡層高度重疊,推測該階段女性是因月經流血造成慢性鐵質流失,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圖片來源: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提供)貧血會臉色發白、喘、頭暈 捐血後頭暈是貧血?血液流失會造成貧血,臨床上常見的貧血症狀包含臉色蒼白、疲勞、呼吸喘、心悸、頭暈等,就有民眾擔心捐血後站起來覺得頭暈,是不是因為捐血血液流失,血紅素濃度由正常值往下降,導致貧血而產生的頭暈症狀?何國維醫師表示,這與貧血無關,而是一種俗稱「暈針」的過度反應,這反應會因為血液流失或情緒焦慮,一時之間血壓降低而引發。事實上,捐血並不會直接導致缺鐵或貧血,何國維醫師指出,人體內會儲備鐵質在肝、脾、骨髓等地方,當血紅素流失時,這些鐵儲存量就會被利用來製造成血紅素。此外,醫師提到,雖然血紅素的標準濃度須大於12-13 g/dL,但其實血紅素濃度在7-8 g/dL就可滿足日常身體所需的氧氣消耗量,多出來的血紅素是為了應付額外活動所準備的「生理儲備量」。一般而言,捐全血500C.C約莫會使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下降1 g/dL,也就是說捐血後,男性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不會低於12 g/dL,女性不會低於11 g/dL,仍有高出基礎約3-5 g/dL的「生理儲備量」,何國維醫師表示,捐血後只要不做激烈運動,事實上不會因為短暫的缺少了一些生理儲備量而暈倒,也不會有貧血的情況發生。
避免撞名…夫妻給兒取名「李不尚書」:小名鐵蛋 網全看傻
不少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會請算命師幫忙,甚至有人為了不撞名,取了詭異的諧音。中國浙江台州有一對爸媽,日前分享兒子的出生證明,孩子叫做「李不尚書」,諧音「禮部尚書」,在網路掀起熱議。爸媽曬出兒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可以看到,男嬰姓名「李不尚書」,出生時間2020年3月,還寫下:「爸爸媽媽為你避開了所有的網紅名字,這個名字希望你長大會喜歡」。男嬰爸媽為了不撞名,決定給孩子取名「李不尚書」。(圖/翻攝自微博)男嬰爸爸向《極目新聞》透露,目前兒子已經2歲多,這個名字當年是妻子先想出來的,不過妻子當時只是開玩笑,但他覺得「李不尚書」這個名字很有特色,幾乎不會撞名,決定給孩子取這個名字。不料,準備給孩子上戶口時,妻子反而遲疑了,覺得取名太隨意。另外,家裡長輩也不同意,但這幾年也慢慢接受了。男嬰媽媽也提到,當年怕家中長輩不能接受,她和丈夫偷偷去辦出生證明,平時在家裡也不會喊「李不尚書」,而是叫小名「鐵蛋」,會這麼叫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孩子從小缺鐵,就起了這麼一個小名」。消息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諧音梗用得不錯,「格局一下就打開了」,但也有不少人反對,「大名和小名總得有個好聽點的吧?怎都這麼…」、「孩子以後要怨恨父母一輩子」、「可以想像得到這孩子上學後會多麼怨父母」、「只圖自己開心了,考慮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感受嗎?」
突然「嘴饞」想吃特定食物?營養師曝「是警訊」:身體缺乏營養素
有時候明明肚子不餓,但卻會出現「嘴饞」的情況,還會想吃某些特定食物。營養師朱瑞君就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是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而發出警訊,但若是跟隨身體的直覺放任亂吃,可能會讓身體負擔更大,並流失掉更多的營養。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輕鬆瘦營養師朱瑞君」發文,有時突然想吃某種食物,可能都是身體在發出的警訊,舉例來說,想吃鹹食代表缺乏鈉,經常是因為脫水所致,「但要注意過多的鹽分攝取,會使身體產生口乾舌燥、水腫等症狀。補充鈉可吃:木瓜、海鮮等。若是想吃甜食,就表示身體裡缺少「鉻」,當身體缺乏鉻,會影響到胰島素的功能,對糖的耐受性不佳,也就易產生想吃甜食的慾望,補充鉻可吃花椰菜、蘋果等。朱瑞君指出,若想吃碳水化合物則是缺乏色胺酸,缺乏色胺酸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當壓力過大會使體內的色胺酸減少,進而導致想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吃牛奶、香蕉等來補充;想吃肉食代表缺乏鐵,鐵不足常發生在生理期女性身上,缺鐵會讓人疲憊、暴躁易怒,可以吃紅肉、菠菜等來補充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