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碘
」 謝宜珊架上鹽巴高級和特級差在哪? 台鹽親自給答案:料理「用這款」
「鹽巴」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不過有網友在架上看到台鹽販售的鹽巴,分為「高級碘鹽」與「特級碘鹽」兩種,上網求助「差別在哪?」台鹽在臉書粉絲頁就曾解釋,高級碘鹽是一般用鹽,適合用在醃漬、洗滌蔬果等場合;而特級碘鹽有添加海水濃縮礦物質液,內含的礦物質成分在料理時使用能增加口感。一名網友10號在臉書社團《全聯消費經驗老實說》發文求助,表示在超市每次看到鹽分成「高級碘鹽」及「特級碘鹽」,都會好奇「高級、特級差在哪?為啥要分不同名字?」該則發文引起網友熱烈回文,表示,「高級廚師和特級廚師的差異!要找去小當家查一下」、「看過小當家都知道特級比高級厲害多了!」。也有網友提供簡易辨識教學,「不用記那麼多,最簡單的方法,看外袋就知道要買什麼鹽,有魚蝦、葱及高麗菜圖案的就是煮菜用的,沒有的話就是用在洗滌、醃東西用的。」其實,台鹽過去就曾在臉書粉絲專頁解釋,「高級碘鹽」為一般用鹽,可用在醃漬及洗滌蔬果;「特級碘鹽」則是添加海水濃縮礦物質液,內含的礦物質成份可幫助增加口感,建議料理時用。還有網友提出,「不管高級、特級,加碘比較重要」,營養師林世航也路過提醒:「對,碘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國人缺碘狀況嚴重,會影響新陳代謝,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發展。」不過有甲狀腺機能問題的網友指出,有同樣問題的朋友要小心注意只能吃無碘鹽。
國人罹患甲狀腺結節機率高 專家籲有症狀及早就醫!
甲狀腺結節是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平均約每七人中約有一人罹患。民國六十年代政府實施食鹽加碘政策前,缺碘性甲狀腺腫大的患者極多,甚至大如棒球、排球,而以往的手術及醫療水準不如現在,此類患者治療起來頗為棘手,往往傷口極大,手術時間長,併發症也常發生。在食鹽加碘政策實施後,大脖子症大幅減少,但近年來國人喜愛食用玫瑰鹽、海鹽等國外進口食鹽,因未添加碘,可能導致近年來國人碘攝取不足狀況漸增,近來甲狀腺結節比率不減反增,提醒有甲狀腺問題的民眾,宜及早就醫,而現今手術技術成熟,多可降低併發症風險。甲狀腺疾病 國人常見新竹台大分院甲狀腺外科醫師黃俊雄指出,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器官,主要分泌甲狀腺素負責調節身體新陳代謝速率,代謝速率過慢、過快都屬於甲狀腺功能異常,當代謝速率過慢會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容易水腫、肥胖、活力差,而代謝速率過快則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燥熱、暴瘦、心跳過快等。除了甲狀腺功能異常外,甲狀腺結節也是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之一。黃俊雄醫師表示,「許多病人可能是看到、摸到頸部腫脹,或是健檢發現,甚至是結節過大壓迫食道或氣管,出現吞嚥及呼吸困難才被診斷」。95%甲狀腺結節為良性 個人精準化治療為目前主流黃俊雄醫師說明,甲狀腺結節經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檢查多可判斷良惡性,其中約95%為良性,僅5%為惡性,而通常大小愈大(如超過3-4公分以上)者,甲狀腺癌的機率也較高。雖然甲狀腺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七名,但致死率低,患者宜與醫師完整討論後,決定相關治療計畫。近年來也有針對一至四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患者採取非手術的追蹤療法,但宜與醫師充分討論瞭解優缺點,依個人情形考量後再施行為宜。另外,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中約有35~50%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可考慮口服放射碘治療,而手術治療亦是可考慮的最終治療選項。黃俊雄醫師也提到,甲狀腺癌中有約百分之一是惡性度極高的未分化癌,長得極快且易侵犯周邊組織,即使能夠手術切除,病人存活率也可能只有半年,是醫師最大的夢靨,而近年標靶治療的進步,為這類患者提供了一線曙光。兩大甲狀腺手術併發症 影響生活品質黃俊雄醫師進一步說明,雖然甲狀腺手術技術發展日趨成熟,但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後方為氣管及食道,之間有一對負責控制發聲的喉返神經,副甲狀腺也位在甲狀腺的後方,而甲狀腺手術最常見的兩大併發症就是喉返神經及副甲狀腺的傷害。若傷到喉返神經,會造成聲音沙啞、音調改變,喝水容易嗆到、甚至吞嚥困難,可能形成暫時或永久性傷害;若傷到副甲狀腺,則會造成低血鈣血症,出現手麻、腳麻、臉麻等症狀,雖多數在數周內可恢復,但仍有少數造成長期問題。輔助先進儀器 手術更安全所幸,目前甲狀腺手術已有許多術中輔助儀器,可以提升手術安全。黃俊雄醫師指出,喉返神經的外觀有時難以與血管區分,而甲狀腺發炎造成沾黏或腫瘤侵犯等,都可能提高傷及神經的風險。使用神經監測器導航可以透過偵測訊號,降低傷害喉返神經風險,建議以下情形可考慮使用 -- 甲狀腺曾開刀、甲狀腺癌、巨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另外,術中也能搭配組織凝集儀,可讓手術更順利及縮短時間。黃俊雄醫師說明,甲狀腺周圍有豐富的血管,傳統手術使用電燒來止血,但較粗的血管使用傳統電燒止血效果不佳,多需以綁線處理,而利用組織凝集儀透過能量傳導直接截斷血管,能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也大幅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建議沾黏越嚴重、結節越大、手術風險愈高的病患可以優先考慮。黃俊雄醫師提醒,甲狀腺疾病極為常見,相關問題應盡快就醫,由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甲狀腺外科、一般外科等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診斷,及早治療多數治療效果極為良好,切勿諱疾忌醫。
健康調查1/學童虛累累原因出爐 營養師驚:長期缺乏恐影響智力!
孩子老是疲累、學習力不佳嗎?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營養調查顯示,7~9歲孩童普遍缺鋅,7~12歲學童缺乏的竟然是碘、維生素D、E、鈣。「老實說,我真的很驚訝!想不到學童竟會缺乏這5大營養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以碘為例,人體內碘的狀態可透過尿碘來進行評估,此次調查發現有學童碘缺乏(每公升尿液中小於100微克)盛行率約有3成,而且年齡愈大愈缺乏,19歲以上成人已經5成都攝取不足。過去政府為了補充國人的碘攝取量,實施食鹽全面加碘的制度,但或許是民眾開始注重健康,除了降低食鹽攝取量,也轉而選擇健康取向的海鹽、玫瑰鹽,由於這類不含碘的鹽愈來愈受歡迎,所以才造成碘的普遍缺乏。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旦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過敏或生病。(圖/林勝發攝)營養師程涵宇說,「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如果缺乏容易覺得疲倦、怕冷,也會造成代謝變慢容易變胖。」不只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認知功能,導致學童反應慢、學習力下降。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素息息相關,例如缺鋅也會影響缺碘,彼此互為因果。(圖/程涵宇提供)程涵宇說,曾有國際研究針對碘充足、缺碘的國家進行比較,發現嚴重缺碘地區的學童智商分數的確較低。「平時飲食建議多吃甲殼類、蛋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但最直接的還是吃含有碘的食鹽!」謝宜珊提醒烹調方式也要注意。「長時間高溫烹煮會加速碘的流失,建議清蒸、涼拌,最後再灑一點碘鹽即可。」不過,每日食鹽量還是要控制在6公克以下,才不會攝取過多的鈉,反而不利於健康。根據國際研究顯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與學習能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提供)
健康調查2/學童竟缺這些營養素?! 關鍵在10歲開始喝這一杯
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學童學童目前缺乏5大營養素碘、鋅、維生素D、E、鈣。其中7~9歲孩童普遍缺鋅,程涵宇營養師說,「身體的營養素彼此息息相關,研究顯示,缺乏鋅也會導致容易缺碘。」鋅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肌肉與蛋白質的製造、長高、皮膚健康等,都需要靠鋅來推動。蛋黃含有豐富的鋅,只要再搭配一些肉類,就能達到鋅的一日建議攝取量。(圖/報系資料庫)「鋅也是免疫力的關鍵!」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缺鋅會讓孩子常常感到疲倦、也更容易感染各式病毒、細菌,建議多攝取蛋黃、肉、海鮮、堅果、南瓜子等含有鋅的食物,一天攝取8毫克以上的鋅才足夠。學童其他缺乏的營養素如鈣質、維生素D、E,更讓謝宜珊感到不可思議。「以鈣來說,孩童每天大約喝2杯牛奶就能達標(一杯約240毫升),但所有的孩子竟都攝取不足,而且長大後愈來愈嚴重。」謝宜珊說,從調查中發現,大約’10歲後,孩子就逐漸愈來愈缺乏鈣質,應該與牛奶不再是主食有關,而且愈來愈常以冰飲如含糖飲料取代牛奶,例如7~12歲孩子的乳品攝取量僅有標準值的1/3,但冰飲的攝取量卻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熱量的10%。營養師建議,如果不愛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圖/報系資料庫)「如果不想喝牛奶,或是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更棒的是,乳製品還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如果缺乏維生素D,也會影響孩子的肌肉生成、免疫力等等,「也要多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才能使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謝宜珊提醒。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才能藉由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同時也能增強免疫力。(圖/報系資料庫)
健康調查4/該如何照顧孩子飲食? 6口訣建構營養地圖
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學童學童目前缺乏5大營養素碘、鋅、維生素D、E、鈣,營養狀態和過去大為不同。「以前會認為孩童普遍缺乏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等,但此次調查發現孩子們已經不缺上述營養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政府自1993年起不定期公布國人相關營養調查,方式為問卷、體檢(包含抽血、驗尿等方式),每次針對的對象也不相同,2001年針對國小學童的調查,發現維生素B1、B2的缺乏率約2~3成,2012年的調查顯示,僅有27.1%學童攝取足夠的蔬果量,但在這次新調查中,僅有7~9歲男童的維生素B2缺乏2%,其他都符合標準。謝宜珊推測原因可能是家長健康意識進步,再加上學校營養午餐規劃得宜,所以補齊了孩童過去常見的營養缺口。校園營養午餐愈來愈注重營養均衡,也讓過去孩童常見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不足等問題,逐漸獲得改善。(圖/黃威彬攝)雖然修正過去的不足,但新調查卻顯示,家長可能犯了「補東牆、漏西牆」的錯誤,因此讓學童反而缺乏碘、鋅、維生素D、E、鈣5大營養素,長期缺乏恐怕帶來更大危機。因應學童最新營養調查,國健署表示均衡飲食為維持健康的基礎,也提出6口訣,包括「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的營養概念更完整,可廣泛多元攝取各種營養。另外,也在許多衛教手冊中增加關於碘營養素的說明,提醒國人適時攝取碘鹽。海帶、紫菜含有碘,建議採取清蒸、涼拌的烹調方式,更能保留其中的營養素。(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