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
」 外來種 日本 台北市立動物園 綠鬣蜥 台南台北市立動物園迎新夥伴!侏儒河馬Thabo抵台 埋頭狂飲可愛畫面曝
台北市立動物園與「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及「美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ZA)」跨區域合作,於今年由新加坡動物園Mandai Wildlife Group調度一隻雄性侏儒河馬Thabo來台。Thabo於昨(19日)順利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已在新環境中安頓好,將為期1個月的檢疫期,之後再移至新居,視適應狀況後擇期與大家見面。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雄性侏儒河馬「Thabo」今年2歲又1個月大,Thabo名字在南非恩古尼語中意指「開心」與「愉悅」,是個充滿祝福的名字,期待年輕的侏儒河馬為保育工作帶來希望與正能量;侏儒河馬(Hexaprotodon liberiensis)是原本分布於西非的瀕危物種,目前野外數量正在快速減少中,主要面臨危機為棲地喪失、非法獵捕,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等威脅。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儘管牠們的體型相對較小,但卻是十分難以察覺的物種,野外數量的減少也讓牠們成為保育工作中的優先物種之一;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侏儒河馬目前被列為「極危」亟需保育物種,在野外僅有少數區域的族群能夠倖存。台北市立動物園提到,目前動物園園非洲動物區有2母1公的侏儒河馬,其餘家族分族群居住在壽山動物園、台東池上牧野、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及旅居美國微風灣動物園Gulf Breeze Zoo。為了強化侏儒河馬的域外保育工作,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全球多個動物園跨區域物種協調與管理計畫,透過合作來確保這些珍稀物種能夠在專業的照養與管理下持續繁衍與生存,強化動物園保存物種基因的多樣性。參與此項計畫也反映台北市立動物園對全球物種保育的承諾,並藉此合作成為物種保育、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做出貢獻,期待Thabo在新家園中茁壯成長,為未來的侏儒河馬保育工作注入活力與希望。
綠鬣蜥氾濫!農業部將組專案小組 擬「用槍對付」提升效率
近期台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的綠鬣蜥泛濫成災,對當地農業造成重大損失。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也在質詢中要求農業部提出有效的對策。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將組成綠鬣蜥專案小組。根據農業部網站資料,美洲綠鬣蜥為外來入侵物種,原產於中南美洲,每次繁殖可產下20至70顆卵,在缺乏天敵且氣候適宜的環境中,綠鬣蜥能迅速繁衍並在野外建立族群。由於其挖掘土壤的習性,可能對河堤等基礎設施造成損害,並對農業、觀光業、食物及生物安全構成威脅。此外,綠鬣蜥還可能引發電線短路停電、道路塌陷或堤岸侵蝕等經濟損失,並可能破壞植被,與當地物種競爭,對本土生態造成影響。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3日邀請農業部等單位報告「我國動物保護業務執行概況及動物保護法修法規劃」,並進行審議。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在質詢中指出,綠鬣蜥因繁殖速度極快,數量持續激增,已對農業縣市造成嚴重威脅,目前的處理主要依賴地方政府進行捕捉。賴瑞隆指出,儘管地方政府已積極處理,綠鬣蜥的數量依然難以控制。屏東縣自今年以來已捕捉超過2.7萬隻綠鬣蜥,並於10月啟動夜間巡捕專案,專業廠商進駐重災區,協助農民移除這些害蟲。賴瑞隆強調,地方政府面臨龐大的捕捉任務,希望農業部不要等到問題失控才介入。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回應表示,綠鬣蜥的數量目前約達20萬隻,並表示將組成專案小組,中央將統籌規劃並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援,改善捕捉方式。陳駿季也透露,農業部計劃提升捕捉效率,並考慮使用空氣槍等手段來協助移除,並在相關縣市進行專業訓練後實施。他強調,中央將支持地方政府,並協調解決跨縣市問題。事實上,農業部先前也承諾,今年捕捉綠鬣蜥的補助經費無上限,明年更會寬列預算,盼能有效降低綠鬣蜥帶來的危害。
台南也被入侵!綠鬣蜥大軍逾半「駐紮同一里」 黃偉哲要求農業局徹查
屏東縣近期遭大量繁衍的外來種「綠鬣蜥」大舉入侵,導致農作物幼苗被啃食,令在地農民頭痛不已,不過綠鬣蜥疑似有擴散的情況,台南市也捕獲逾萬隻的綠鬛蜥,只是多達56%的綠鬣蜥都「盤踞在同一里」,引起市議員質疑其中是否另有內情。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下令農業局展開調查,而縣府委外的「獵龍大隊」廠商也提出4點回應了。南台灣綠鬣蜥猖獗,屏東縣府傳出有委外廠商「灌水造假」涉嫌詐領捕獵綠鬣蜥的公帑,遭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裁定收押禁見,有鑑於此,台南市議員周嘉韋昨(11日)在議會質詢時表示,今年市府於上半年共獵捕逾4800隻的綠鬣蜥,但竟有高達2700多隻都在仁德區大甲里被捕獲,數量占全市的56.18%,質疑此事太過巧合,「綠鬣蜥每個月都在大甲里開會員大會?等著被抓嗎?」對此,市長黃偉哲也認為,數據不合常理,要求農業局盡快著手調查,「覺得這跟財政部的(雲端發票)抽獎一樣,老是同樣的人抽到獎。」為何綠鬣蜥大量集中在同一區?南市農業局引述廠商負責人說明4原因,第一、大甲里一側為軍營,捕捉不易,導致繁殖更多;第二、大甲里位於三爺宮溪,本為綠鬣蜥氾濫地;第三、大甲里魚塭及私人土地多,未獲允許無法進入捕捉;第四、高雄市綠鬣蜥氾濫至大甲里,至於當中是否有異狀,農業局將進一步了解。
淡大公車站女「騎乘式」跨男子身上 全網看傻:人要比車兇
近日有網友貼出一張情侶放閃照,在淡大公車站牌的長椅上,有年輕男女在親熱,女方還以「騎乘式」跨坐男方身上,大膽的姿勢讓人看了害羞,他們也無視路人的目光。網友直呼,「他的大學怎麼感覺比較好玩」、「人要比車兇,人先到還是車先到?」女方跨坐男方身上。(圖/翻攝Threads)原PO在Threads發文,「感覺快出來了」,並標記淡江大學。從照片中可見,男子坐長椅,而女方跨坐在男方身上,雙腳踩椅子上。兩人的下半身緊緊交纏。貼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好笑大家重點都在褲子跟腿之間的重疊」、「我是那張公車站的椅子,我奉命完成人類繁衍後代的使命,這張照片已經拍到我了」,也有人說「如果我當年也唸得起大學」、「昨天經過還想說,這下班時間塞車一堆人等紅燈,這兩個絲毫沒在管世俗的眼光」、「他的大學怎麼感覺比較好玩」、「人要比車兇,人先到還是車先到?」有人則表示,「展現愛沒什麼不對,他們不僅沒踰矩,而且愛是一件美好又可愛的事,我會為他們的青春感到快樂。」
台版侏羅紀公園!屏東天降「綠鬣蜥雨」氾濫成災畫面曝
屏東縣近期遭大量繁衍的外來種「綠鬣蜥」大舉入侵,導致農作物幼苗被啃食,令在地農民頭痛不已,就有網友分享,天空下起「鬣蜥雨」的驚人畫面,顯見該物種已氾濫成災。對此,農業處表示,今年10月起開始實施「夜間巡捕守護農民」專案,針對萬丹、新園地區加強巡查捕捉,至今已捕捉到近2千隻的綠鬣蜥。高雄林小姐近日在臉書粉專PO出影片,發文直呼「看了手腳發軟,頭皮發麻…」,且礙於《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民眾不得自行抓捕。從畫面中可見,獵捕團隊執行夜間巡捕時,頭燈往樹上一照,空中紛紛降下一隻隻的肥美綠鬣蜥,短短時間內整台貨車堆滿綠鬣蜥大軍,成果相當豐碩。影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太恐怖了」、「像拍異形電影」、「那些棄養的人真得很可惡又無知,造成生態浩劫」、「超強繁殖力,農作物會被吃光吧」、「還是禁止寵物店販賣台灣沒有的物種吧!不然這種亂象永遠不會結束。」另外也有人質疑, 「合理懷疑政府偷渡進口,並讓綠鬛蜥大量繁殖後,造成生態浩劫,再編列預算獵捕,好讓特定對象申請補助。不然為什麼民眾不能自行獵捕?」、「民眾不能自己抓,預算無上限,真有戲。」針對綠鬣蜥猖獗,屏東縣農業處表示,截至今年以來已獵捕多達逾2.7萬隻的綠鬣蜥,10月起也啟動「夜間巡捕守護農民」專案,由縣府委外專業廠商,前往萬丹、新園等綠鬣蜥入侵的重災區進行移除。事實上,農業部也承諾,今年捕捉綠鬣蜥的補助經費無上限,明年更會寬列預算,盼能有效降低綠鬣蜥帶來的危害。
德國屠夫製作「浣熊香腸」爆紅 追溯來源竟與「納粹德國」有關
近期中文網路開始流傳「德國浣熊香腸」爆紅一事,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與討論。而也有熟悉歷史的網友也針對這則新聞科普,表示德國之所以會遭到浣熊肆虐,主要起因就是「納粹德國」時期,有人特意引進,再加上狩獵協會的放任,讓德國自1950年代就遭到浣熊的肆虐。臉書粉絲專頁「海獅說」日前就發文表示,1930年代,當時納粹執政的德國正在入侵其他國家,卻被浣熊「逆向入侵」。1934年,納粹政權剛滿一年,德國中部的Edersee湖區,一名當地飼養員引進了4隻來自北美洲的浣熊。據說這些浣熊原本是被引進來製作皮草,但飼養員認為放養到森林中可以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同時提供獵人狩獵的機會,因此決定放養這些浣熊。由於德國是個重視手續的國家,飼養員向帝國狩獵協會(Reichsbund Deutsche Jägerschaft)申請放養許可。據了解,該協會是納粹德國的官方狩獵組織,所有有執照的獵人都必須參加,由戈林(Hermann Göring)擔任帝國狩獵大師(Reichsjägermeister)。因此,德國流傳著「浣熊是戈林放養的」的都市傳說,但實際上,批准放養浣熊的應該是狩獵協會的一名高級主管威廉(Wilhelm Sittich Freiherr von Berlepsch)。4隻浣熊被放養到野外後,經歷了數年繁衍。在1945年時,由於空襲的緣故,柏林附近的一個毛皮農場被炸毀,原本應該被做成毛皮的25隻浣熊逃脫,建立了德國第二個浣熊族群。而隨著浣熊數量迅速增加,它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甚至開始進入城市尋找食物。浣熊的德文名稱是「Waschbären」,直譯為「洗洗小熊」,這個名字源於浣熊吃東西前好像會洗手的習性。1950年代,浣熊在德國的危害逐漸顯現,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從森林裡的漿果、肉類,到城市中的堆肥和殘渣,幾乎什麼都吃。而浣熊也逐漸發現,比起森林,人類的城市能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其中最為悲慘的就是位於德國中部的卡塞爾(Kassel),該城市被稱為「浣熊首都」,這裡的浣熊密度比其他地區高出20倍。浣熊佔據了城市的公園和街道,甚至入侵居民的房屋,與家裡的貓狗發生衝突。牠們還會突襲花園、垃圾箱,甚至爬進煙囪,掰開屋頂瓦片。一位名叫貝克(Frank Becker)的浣熊獵人表示,有次浣熊群入侵閣樓,導致閣樓完全被毀壞,造成高達一萬歐元(約35萬台幣)的損失。由於浣熊在德國的數量持續增加,並且對居民生活帶來不少麻煩。而一直到2022年,在卡德開設肉品專賣店的德國屠夫邁克爾(Michael Reiss),便突發奇想的開始販售加工浣熊肉,其中包含肉丸、香腸、午餐肉等商品,沒想到大獲好評。
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海保署攜手遠見天下文化 世界候鳥日前夕推出《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 澎湖青螺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推出以保育類「小燕鷗」為主角的新繪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在世界候鳥日前夕(11日)於高雄港港史館舉行新書暨動畫發表會,開場由大伙房書院帶來小燕鷗保育行動劇,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總經理何瑋、繪本作者王文華、審校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崇航博士及港務公司高雄港職場互助教保中心小朋友,共同攜手倡議海鳥保育行動。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及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同時透過影片,與在蘭嶼的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呼籲大家共同守護候鳥棲地,讓臺灣永遠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並致贈小朋友小燕鷗布偶。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政府出版品展售通路(「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及「國家網路書店」)購買,或至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案)閱覽。《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封面(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表示,臺灣是許多候鳥及遷徙物種的中繼站,有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書中黃嘴黑帽的小燕鷗等7種保育類燕鷗在臺灣繁殖,每年季節悄然變換時,候鳥們便開始漫長的遷徙旅程,在這裡避暑、過冬、繁衍下一代;繪本故事引導我們跟著小鷗與小燕幫下一代找尋適合的居所、覓食、度過風雨,再一起透過守護行動讓可愛的燕鷗寶寶小黑、小圓順利成長,到離巢遠去,澎湖青螺棲地保育有成,志工們等待小燕鷗們再次回來,這裡就像是牠們的第二個家。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與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補充,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並關心這些遠道而來的海洋嬌客—小燕鷗,特別邀請金鼎獎作家王文華創作《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透過故事與插畫展現守護海洋生態的重要性。海保署一貫致力於推動海洋保育政策與行動,此次推出第四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同時出版動畫與教案,期盼孩子們能從繪本小燕鷗的眼中,思考我們對待環境的方式,學會愛護環境,守護小燕鷗的棲息地,呼籲社會各界將保護海洋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實現海洋保育的目標。大伙房書院小燕鷗保育行動劇(圖/海保署提供)。海保署指出,臺灣每年迎接無數遷徙物種,其中,小燕鷗是臺灣最小的鷗科鳥類,每年4至8月,這些小巧的海鳥從南半球飛抵臺灣沿岸,在河口與沙灘築巢繁殖。然而,牠們的繁殖過程充滿挑戰,不僅要面對天敵與氣候變遷,還要應對流浪犬貓入侵、車輛輾壓及人類活動的破壞,這些威脅大大影響了小燕鷗的繁殖成功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也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這裡,真的不一樣了!》透過中文、英文雙語編譯,希望藉由繪本推廣,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繪本中找到屬於自己對海洋的那份感動及愛護海洋的心,讓關心海洋的行動全齡化、國際化。海保署進一步說明,今日發表會上,參與貴賓共同呼籲大眾「守護燕鷗、珍惜海洋」,遵守「四不一要」原則,首次公開《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內容,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國家書店及五南書局通路購買,繪本教案刊登於海保署官網,動畫也公開在海保署Youtube。此外,今年10至11月也將在北、中、南及澎湖舉辦海洋保育繪本工作坊,歡迎親子家庭報名參加,活動報名資訊後續將公布於海保署及未來Family Facebook官方社群平台,敬請期待。
「活體龍宮貝」喊價16萬!宜蘭漁民12萬賣出 本人吐暖心原因
宜蘭1名林姓漁民近日在龜山島外海捕撈到俗稱「龍宮貝」的活體「龍宮翁戎螺」,引起外界關注。對此,林男原先表示,龍宮貝並非保育類,他以前也賣過1次,當時以6萬元售出,因此不考慮捐出或放生。據悉,這次有數位買家出價,最高喊到16萬元,最後漁民選擇12萬售出,並透露對方打算買下放生。龍宮翁戎螺是目前最大的翁戎螺科物種,屬於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於西太平洋深海,臺灣多記錄於東北角。由於其外型與宮殿相似,因此有俗稱為龍宮貝。翁戎螺類的特徵為殼口具有一條細長的裂縫,長達貝殼周緣的一半,被認為是相當古老的形態特徵,對貝類演化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家族可追溯至寒武紀。這次漁民捕到活體龍宮貝,國立臺灣博物館特地在臉書呼籲,「由於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的了解仍然有限。在考量商業利用和潛在利益前,我們應更關注不影響其族群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整個種群的健康與繁衍至關重要,讓龍宮翁戎螺在所屬的自然環境中持續繁衍,這才是真正的守護」。林姓漁民原先受訪時表示,如果自己抓到綠蠵龜等保育類動物,一定馬上放生,但龍宮貝並非保育類,他以前也賣過1次,當時以6萬元售出,再說出海一趟來回要6、7個小時,光油錢就是不小的開銷,所以不可能把龍宮貝捐出或放生,會持續在網路上出售,希望價格不低於6萬元。據了解,林姓漁民釋出販售龍宮貝的消息後,陸續有5位買家喊價,分別出價6萬、8萬、11萬6千元、12萬跟16萬元。最後,林男選擇將龍宮貝賣給出價12萬元的買家,並透露對方很有愛心,是打算將其買下放生的,並要求他到捕撈到龍宮貝的海域放生,雙方今晚完成交易,他預計明天一早出海放生。
捕撈到「活體龍宮貝」!台博館喊話讓它回歸自然 漁民打槍:可賣6萬
宜蘭1名漁民近日在龜山島外海捕撈到俗稱「龍宮貝」的活體「龍宮翁戎螺」,引起外界關注。對此,國立臺灣博物館表示,龍宮翁戎螺曾在館內展出,當時吸引超過50萬人前來參觀,並帶動臺灣貝類研究熱潮,並喊話「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讓它們回歸自然」。對此,捕撈到龍宮貝的漁民回應了。台博館今(23日)在臉書發文,龍宮翁戎螺曾在臺灣博物館展出,吸引了超過50萬人前來參觀。1968年,臺灣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首次發現龍宮翁戎螺。1969年,又撈獲並經由臺灣大學教授林朝棨鑑定後於博物館展出,盛況空前,並曾帶動臺灣貝類研究的熱潮。館方說明,龍宮翁戎螺是目前最大的翁戎螺科物種,屬於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於西太平洋深海,臺灣多記錄於東北角。由於其外型與宮殿相似,因此有俗稱為龍宮貝。翁戎螺類的特徵為殼口具有一條細長的裂縫,長達貝殼周緣的一半,被認為是相當古老的形態特徵,對貝類演化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家族可追溯至寒武紀。台博館強調,「由於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的了解仍然有限。在考量商業利用和潛在利益前,我們應更關注不影響其族群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整個種群的健康與繁衍至關重要,讓龍宮翁戎螺在所屬的自然環境中持續繁衍,這才是真正的守護」。館方呼籲,臺博館長期推動環境教育,關注生物多樣性與族群保育,不同的物種各有其適合的環境,建議民眾不要私藏,不僅可能造成傷害,也可能對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影響,希望大家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讓牠們回歸自然,才能確保未來世代也能享有這些資源。《中央社》報導,捕撈到龍宮貝的林姓漁民直言,如果自己抓到綠蠵龜等保育類動物,一定馬上放生,但龍宮貝並非保育類,他以前也賣過1次,當時以6萬元售出,再說出海一趟來回要6、7個小時,光油錢就是不小的開銷,所以不可能把龍宮貝捐出或放生,會持續在網路上出售,希望價格不低於6萬元。
墾丁陸蟹正值繁殖期!蟹媽媽中秋夜奔走釋卵 國小師生齊守護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17日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則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墾丁國小師生趁著假期白天在海邊淨灘,晚上加入護蟹交管及宣導活動。(圖/墾管處提供/中國時報羅琦文屏東傳真)墾管處指出,全世界共有17種陸蟹在墾丁被發表命名,記錄到的陸蟹高達65種,多樣性也是世界第一。墾管處為保護抱卵母蟹安全降海釋卵,在陸蟹繁殖季啟動台26線39.5K至41.5K(香蕉灣至砂島)段護蟹交管工作,配合新設的高架陸蟹廊道,保護陸蟹媽媽繁衍生命,現場還有生態調查監測及定時定點陸蟹環境教育。墾管處說明,交管執行時間為農曆6、7、8月的15、16、17日,前2個農曆月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後一個農曆月、也就是9月17日至19日,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路段原4線道縮減為2線道,採雙向各縮減外側車道,管制時間中,每封路10分鐘後開放內線道通行10分鐘,並設有前導車引導車流減速,守護陸蟹安心過路降海釋幼。墾管處表示,墾丁國小由老師陳淑芳和家長帶領學童,參與台26線香蕉灣砂島護蟹活動,並擔任交通管制組,向受管制的遊客說明管制緣由、管制辦法,並讓車輛跟隨前導車依序通過。墾管處說,陳淑芳也是墾管處解說志工,多年來將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人文之美與保育觀念,利用學校教育散播更多保育種子,護蟹活動讓學童認識家鄉陸蟹生物多樣性,內化並付諸行動參與,向用路人傳達減速慢行、友善禮讓陸蟹先行。
非洲企鵝「貪心先生」拯救種族不滅絕…230隻後代 高齡33歲被安樂死
動物得靠不斷繁衍後代,避免種族滅絕!美國馬里蘭州動物園(Maryland Zoo)有一隻巨星級非洲企鵝,名字叫做「貪心先生」(Mr. Greedy),牠自2歲開始與伴侶「貪心太太」留下大量後代,繁延至第5代、共有230隻非洲企鵝。這隻非洲企鵝的救星,因33歲高齡老化有健康問題,5日已被安樂死。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動物園鳥類館長柯提安(Jen Kotyan)表示,1992年園內迎來一隻於1991年孵化的非洲企鵝,牠的編號為821號,因為牠侵略性強,又愛搶走同伴的食物和築巢材料,被館方人員冠上「貪心先生」稱號。而貪心先生在1994年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齡,被安排與當年一起送到馬里蘭動物園的832號非洲企鵝配對繁衍,832號也有了「貪心太太」的稱號。這2隻非洲企鵝繁殖成功機率非常高,讓柯提安都很驚訝,「牠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搭檔」。「貪心家族」的血緣已經繁衍至第5代,共有230隻非洲企鵝,數量十分驚人。不過貪心先生已經高齡33歲,園方注意到牠因為老化,開始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因此在本(9)月5日為牠進行了安樂死。園方希望喜愛貪心先生的民眾不要太傷感,因為非洲企鵝平均壽命是18年,牠活了近2倍時間,生命力真的很強大。同樣高齡33歲的貪心太太雖然身體健康,但園方目前要觀察貪心太太的狀況,因為有些企鵝失去伴侶,會著急找新伴侶交配,若是牠有展現出這種狀態,不排除馬上找一隻單身雄性企鵝作為新一任配偶。
星巴克喝到最後「吐出大蒼蠅」!肚破噴蛆 她崩潰手抖
台中一名消費者日前到中清路某間星巴克購買飲料,結果喝到最後覺得口感怪怪的,吐出發現竟是一隻大蒼蠅,旁邊還有死掉的蛆,讓她噁心到連講話都在發抖。對此,台中市食安處表示,將前往稽查。原PO驚恐地說,「最後喝一口,我喝到這個東西,我沒猜錯這應該是蒼蠅,我到現在手都還在抖,真的很可怕。」據了解,原PO到台中市中清路某間星巴克購買一杯「冰芝麻抹茶那堤」,結果喝到後面覺得有異物,吐出來一看竟是蒼蠅。檢視影片,是一隻超級大隻的蒼蠅,且肚皮已經破了,旁邊還有數隻已經死亡的蛆,看起來相當噁心,令人反胃。對此,台中市食安處表示,將前往稽查,如有發現缺失,複查未改善依法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莉瑋則向媒體表示,倘若民眾在飲食裡面,誤食到昆蟲或是蒼蠅等微小動物,最擔心是病原體的部分,食物部分來講會造成腸胃發炎狀況,噁心嘔吐、腹部絞痛、拉肚子等狀況。她指出,不用擔心蒼蠅會在腸胃道孵化,造成活體在腸胃道內繁衍,不過在攝取食物時,也要儘量注意來路不明的異物等,若發生有狀況,也可以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防陸蟹淪「蟹餅」 公路局打造廊道3.0躲避路殺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為全台95%陸蟹種類集中熱區。交通部公路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力推動「護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近年在廊道的路殺情形成功減少81%。公路局更打造陸蟹廊道3.0,透過軟硬體措施雙管齊下,並實施交管便於陸蟹通過,盼維護生態多樣性,防止陸蟹被路殺成「蟹餅」。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公路局指出,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沿途景點包括船帆石、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砂島生態保護區等,可欣賞世界最北端的熱帶海岸林、珊瑚礁岩地形及陸蟹生態。陸蟹依種類不同,棲息於潮間帶、湧泉及海岸林,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正是陸蟹棲地,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共記錄到陸蟹8科42種,為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陸蟹降海釋幼路殺情形,近年受社會大眾重視。(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不過,近30年來,因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人為捕捉,陸蟹族群數量僅剩不到5%,且道路切斷陸蟹降海繁衍路線,陸蟹降海釋幼路殺近年也受社會大眾重視。公路局說明,2017年將排水涵洞改造成具輔助攀爬設施的「陸蟹廊道1.0」,去年在道路下方設置世界上第一個架高式共36道連續性「陸蟹廊道2.0」,成功減少81%路殺情形。今年以咕咾石與漂流木鋪設於陸蟹廊道內,強化陸蟹廊道的微棲地功能,打造「陸蟹廊道3.0」將受道路切割的網絡縫合,達到還路於蟹目標。 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擁有豐富陸蟹生態。(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 陸蟹會到海邊釋幼。(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今年公路局交管措施執行期間為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9月17日至19日(農曆6、7及8月的15、16及17日),時段為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最後1個月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時段內將4車道縮減為2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同時配合志工在熱點區域以人力撈蟹進行調查記錄後直接帶到海邊產卵釋幼。交通部長李孟諺18日視察護蟹工作時,與工作人員一起護送陸蟹媽媽過馬路到海邊產卵「釋幼」,並呼籲民眾於陸蟹產卵期間經過香蕉灣能減速慢行、禮讓陸蟹先行,並對現場交管人員及志工多加支持與響應,一起創造友善道路環境。
熱浪來襲!平均海水溫度上升催生 澎湖海域變「水母羹」
澎湖海域連日來傳出大量水母成群出沒,像一鍋「水母羹」,讓人看了觸目驚心。農業部水試所專家提醒民眾,在虎井、鎖港、貓嶼大量出現的水母,可能是無毒櫛水母或毒性較弱的海月水母(缽水母),若是毒性較強的箱水母,民眾就要小心躲避。地球像發燒般炎熱,使得海水溫度也居高不下,連帶導致水母大量增生。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指出,今年尚未有颱風來襲,持續吹南風的情況下,將水母帶往內海,加上長期高溫,平均海水溫度由30度上升為32度,加速水母分裂繁衍,才會密集性出現。澎湖馬公觀音亭海域最早傳出下水晨泳的泳客無一倖免被水母螫傷,前晚在虎井、鎖港海域都分別有海洋保育志工、夜釣小管業者發現海面滿滿水母,就像一鍋「水母羹」,更有浮潛業者眼見經營海域出現水母,只能忍痛直接退費暫停活動。執行夜間違法漁撈查緝群組任務的海洋保育志工陳盡川前晚在虎井海域潛水,守夜待命暨夜間海洋生態觀察時,便遇到成千上萬的小水母而「身陷水母羹中」,還好沒有被螫傷的痛感。陳盡川說,應該是遇上無毒的水母,但夜間在水燈照射下更加明顯,光看就嚇人,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民眾而言,恐怕會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專家說,水母在盛夏大量出現是自然現象,因為本身游泳能力差,所以成群漂流;不過,部分品種帶有毒素,接觸到皮膚就會像被電到一樣,可能造成不適,呼籲大家多注意。專家同時也提醒,被水母螫傷的傷口不要搓揉,以免狀況更嚴重,一般處理採取傷口消毒,嚴重時必須就醫,接受鎮痛和抗過敏藥物治療。
外媒驚爆要「捐精」發展火星人口 馬斯克回應了
先前曾有媒體報導表示,SpaceX執行長馬斯克計畫要透過捐精的方式,在火星上進行人口繁衍,同時更希望在2050年前完成這項目標。但後續馬斯克則在社群網站X上駁斥了這個說法,更表示目前並未指示SpaceX的員工進行火星城市建設的研究。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馬斯克曾告訴SpaceX員工,表示希望透過捐獻自己的精子的方式,來研究如何在火星上進行人口繁衍、建立永久的人口,馬斯克也向員工表示,希望能在2050年前實現這一目標。報導中還引述了2名馬斯克身邊人士的言論,內容中指稱馬斯克目前已經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目標就是要設計一個能夠符合火星環境的太空服與棲息地。除此之外,馬斯克也安排一個獨立團隊進行調查,調查的目的就是要確定人類是否能在火星上進行繁殖。報導曝光後,馬斯克於11日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內容中表示「就我所知,我並沒有『自願捐精』」,馬斯克也提到,自己也沒有指派SpaceX的員工進行火星城市的建設開發研究,而現在SpaceX的研究重點,還是放在該如何抵達火星。而根據《獨立報》報導指出,目前SpaceX的計畫,是打算開發下一代星艦火箭,目前整體研發正在位於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的星艦基地(Starbase)設施中進行。SpaceX計劃建造一支星艦艦隊,能夠在整個太陽系中運送人員和貨物,儘管運輸可能不是殖民火星的最大挑戰。至於《紐約時報》提到的捐精一事,報導中也提到,先前就有研究表明,將冷凍乾燥的精子送入太空是可行的,但NASA科學家曾表示,目前尚無研究顯示,人類在低重力環境下是否能真正懷孕,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這可能會影響胚胎或胎兒的發育,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
林可彤結婚七年性趣大減 十分鐘速戰速決
林可彤、林又立創立的HYPHY,推出私密處用品,今(4日)發表會上,林可彤大方聊性事,透露自己有小孩後,就性趣缺缺,笑稱:「一季來月經來一次叫季經,我可能就是季愛。」且每次10分鐘就可以結束,速戰速決就好。林又立、林可彤創立的HYPHY推出私密處用品。(圖/林士傑攝)林可彤跟老公結婚七年,孩子生了兩個,「我的下一代已經繁衍完畢,之後就可以收起來了。」且他們跟兩個兒子一起睡,自然沒那個動力。為了推出新品,她天天試用保養,老公還誇她「妹妹」很香,但她還是喊話老公「沒事不要找我」。但林可彤對夫妻感情很有信心,「外遇跟次數是沒有關係的」,被問到上次發生是多久前,她老實招認是兩個月前,說自己偏好十分鐘內速戰速決,「我其實並沒有追求持續力,我的性愛就是達到高潮就可以結束。」更笑說半小時太久,「那也太誇張了,我都脫皮了吧」。
天氣熱重創蜂業 無蜜可採還損蜂
今年受暖冬等極端氣候影響,台中市荔枝、龍眼開花率偏低,蜂蜜產量僅2成,農委會今年將蜂農列災害救助對象,但太平區蜂農憂心說,有果農為避免受氣候影響,採「人工催花」,除「花序」大亂,也發生蜜蜂採蜜期誤中農藥毒亡的情況,另高溫蜂群繁衍低的危機出現,忍不住嘆「養蜂歹賺吃,恐後繼無人」。台中市蜂蜜產區主要集中在太平、霧峰、神岡、北屯等區,根據台灣養蜂協會112年度統計,台中市登記有138戶蜂農,養蜂箱數2萬8342箱,去年產量達1687餘噸,年產值約4億餘元;今年龍眼及荔枝因開花結果不佳,重創養蜂業,有蜂農說,過往60箱蜂箱能收11桶以上蜂蜜,今年勉強收到2桶,慘不忍睹。陳姓蜂農指出,今年龍眼、荔枝受氣候異常影響,開花率偏低,僅是往年的1成到2成,造成蜜蜂採蜜不好,甚至無蜜可採,以往50箱蜜蜂採收5天約採500斤蜂蜜,今年100箱才500斤,且須花8到10天,僅採1到2次,接著就無蜜可採,蜂蜜收成約2成,投入的成本,血本無歸。太平區養蜂產銷班長林進通說,天氣忽冷忽熱,氣候異常,有農民為讓荔枝、龍眼不受氣候影響開花結果,會使用藥劑進行人工催花,讓果樹花期錯誤,但果農噴農藥時間點不固定,導致來訪花的蜜蜂中毒而亡,蜂農因此受創慘重。第二代養蜂人林先生說,他養蜂10多年,在太原路上曾設蜂蜜銷售據點,感受養蜂產業面臨威脅,包括安全放蜂地點難尋、極端氣候影響開花率、蜜源缺乏,且蜂蜜摻偽充斥市場及進口蜂蜜價格競爭等問題,都讓蜂農的經營愈來愈困難,決定轉換跑道。今年農業部將台中市列入蜂群(蜜源缺乏)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每群救助額度450元。李姓蜂農指出,付出的心血以及養蜂成本很高,補助金額雖遠不足彌補損失,但這次首將蜂農列入補助對象,減輕蜂農負擔,暫時算是度過難關。
日本馬來貘「英雄」死因出爐 「熱緊迫」導致全身循環衰竭
台北市立動物園原本預計6月21日迎接自日本橫濱動物園來台的馬來貘「英雄(Hideo)」,而如今卻傳出英雄在抵台後被發現已無生命跡象。在經歷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團隊與臺大病理專家的解剖後,確認英雄的死因主要是因為熱緊迫,後續引發全身循環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與肺水腫等情況致死。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英雄是於2022年1月12日在日本橫濱動物園出生,先前該園的保育員還幫齊慶祝2歲生日,而本次來台主要目的是進行血緣交流。為了這次的行程,英雄在5月20日結束最後一次公開亮相後,便進入檢疫階段,一直沒有公開露面。但臺北市立動物園於22日凌晨表示,英雄在21日抵台後,被發現已無生命跡象。後續台北市立動物園也表示,會聯繫獸醫專家學者進行病理解剖,以釐清馬來貘死因。而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團隊與臺大病理專家的解剖後,確認了英雄的死因主要是因為熱緊迫的關係,後續又引發發全身循環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與肺水腫等情況致死。其死亡時體溫核心溫度高達41度之多。報導中也提到,出生於2022年的英雄,是橫濱動物園睽違17年後第一個誕生的馬來貘,橫濱動物園的保育員也表示,英雄的個性溫和,當初之所以幫其取名為英雄,就是希望他能肩負起繁衍保育馬來貘的重任,成為族群中的馬來貘,沒想到如今卻發生此憾事。
小琉球7/1起開收「觀光保育費」每人最低60元 將劃「核心區」遊客禁入
屏東縣琉球鄉因觀光蓬勃發展,其海域資源逐漸衰退。屏東縣政府今(113)年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包括觀光保育費收取、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為永續經營自然生態資源、提升民眾保育觀念,縣府自113年7月1日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費率每人新臺幣60元整(琉球鄉民、未滿3歲兒童、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1人免收)。為便利民眾繳納,縣府委託7-ELEVEN ibon售票,即日起民眾即可至全國7-ELEVEN門市ibon機台或ibon售票系統(網址:https://ticket.ibon.com.tw/)購票(ibon操作QA詳「潮琉生態保育網」)。票券適用期間至11月30日可於杉福、漁埕尾、肚仔坪潮間帶擇一使用,提醒行前請依規定洽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圖/屏縣府提供)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為有效養護資源,縣府推動劃設「核心區」,範圍毗鄰肚仔坪潮間帶保育示範區,保育對象含所有水產動植物(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除外),禁止所有人員進入(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除外),以確保生物繁衍,進而產生「種源擴散」的效果。此外,屏縣府也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入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近年因氣候變遷、觀光興盛,導致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保育刻不容緩,縣府推動多項保育措施,除了提升民眾保育意識外,並將資源挹注地方,共同推動生態保育工作。(圖/屏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