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力強
」 綠鬣蜥 外來種世界百大入侵物種「海蟾蜍」現蹤霧峰!保育志工曾1晚抓20隻 籲民眾發現快通報
南投縣草屯鎮2021年起發現世界百大入侵物種「海蟾蜍」,近來也被發現在台中市霧峰區現蹤,台中市農業局今年已接獲4次通報、移除19隻,目前沿阿罩霧圳進行5處定點調查,加強監測防止北擴;蛙類專家楊懿如24日也說,9月經團隊志工到霧峰移除,一晚可以抓到20多隻,現在已降到1、2隻甚至沒有,志工將持續巡查,也呼籲民眾發現海蟾蜍務必進行通報。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團隊及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2021年11月在南投草屯發現海蟾蜍野外個體,著手調查移除;近日又被民眾發現在霧峰現蹤,成為海蟾蜍分布地區最北端。據農業局統計,台中市2022和2023年皆無接獲通報海蟾蜍,今年截至目前接獲4起通報分布於南勢里及萬豐里,另在去年曾移除4隻幼體,今年至9月底共移除19隻。世界百大入侵物種「海蟾蜍」近來在台中霧峰現蹤,蛙類專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24日說,霧峰是目前海蟾蜍分布最北端,經9月志工巡查移除,從1晚抓20多隻降到1、2隻甚至沒有,呼籲民眾發現海蟾蜍務必盡速通報。(圖/楊懿如提供/中國時報潘虹恩台中傳真)楊懿如表示,團隊2022年調查,霧峰尚沒有海蟾蜍現蹤,今年開始觀察到路殺和接獲民眾通報,發現海蟾蜍有自南岸跨過烏溪往北岸擴散跡象,可能是循著沙洲或雨後順著雨水跨過。志工9月前往巡查,1晚可以抓到10幾、20隻,經過1個月捕捉,順利降到1晚1、2隻甚至沒有,志工將持續巡查。楊懿如說,有別於台灣原生種蟾蜍耳後腺是長條形、體型約8公分,海蟾蜍耳後腺是凸起、三角形,體型可長到15到20公分。由於海蟾蜍繁殖力強,1次可產卵8000到3.5萬顆,下次繁殖期落在明年1月,呼籲民眾若發現海蟾蜍盡快通報,團隊盡快來移除,就能抑制明年繁殖的數量。農業局表示,農業局去年起辦理海蟾蜍擴散情形監測,辦理外來入侵種防治宣導推廣等措施,並在5月起加入鳥嘴潭水庫(海蟾蜍分布熱區)北側烏溪北岸堤外的農用道路,沿阿罩霧圳進行5處定點調查,防止南投海蟾蜍族群沿農業排水圳路擴散,同時持續針對水圳沿線農民進行入侵種防治宣導,防止海蟾蜍北擴。
8旬翁長期餵野鴿罰不怕...數量爆增鄰居超崩潰 北市跨局處會勘
台北市內湖區西湖里有1名80多歲老翁長期餵養野鴿,野鴿繁殖力強,近年鴿子數量暴增使附近環境髒亂不堪,不僅引來老鼠、蟑螂,還有民眾因曬在陽台的衣服都是鴿子的蟎蟲而過敏住院。北市環保局表示,已開罰10張每張1200元的罰單,老翁每次都有繳交,顯然開罰無效,將會同北市社會局、動保處會勘。市議員何孟樺接獲陳情,西湖里1名80多歲老翁長期餵養野鴿,且餵養的巷弄旁有廢棄大樓,鴿子於是在大樓內築巢繁殖,形成大型鴿舍,不僅長期盤旋在社區空中,更有民眾因鴿子停留在家戶陽台,導致身上的蟲散播到陽台晾曬的衣服,導致居民穿上衣服後遭蟲叮咬,全身過敏住院。何孟樺指出,西湖里野鴿叢生引來許多老鼠、蟑螂,已造成周遭住戶苦不堪言,去年1月接獲陳情後多次會勘,但至今市府仍未能解決問題,環保局雖持續開罰,但明顯無法解決問題,北市衛生局也僅在公寓1樓張貼告示宣導,毫無作用。她說,餵養鴿子已衍生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市府各局處必須共同面對、著手處理。環保局內湖區清潔隊長范明宏表示,老翁餵鴿行為已經很多年,近幾年里民頻繁投訴,民代也有辦會勘,環保局列管一陣子,有架設移動監視器監視餵鴿行為,也派巡查員站點稽查,透過勸導稽查至今已開罰每張1200元的罰單10張,老翁每次都有繳納。他強調,環保局開罰顯然無效,老翁仍會變換地點餵鴿,將跨局處會勘,由社會局展開輔導,了解老翁餵鴿背後的原因,並找動保處抓捕或驅趕野鴿。
阿嬤養的!日月潭魚虎繁殖期越發活躍 釣客捕獲抱卵胖魚虎
日月潭遭魚虎入侵多年,隨著天氣逐漸轉熱,「湖中惡霸」魚虎進入繁殖期,愈發活躍,近月有釣客與漁民聯手放餌捕捉,已捕獲10多尾,最大的是16台斤半的胖魚虎,剖開後還抱卵,釣客直言「吃這麼肥真不像話…」,聞者更驚呼「阿嬤養的。」「魚虎」學名為小盾鱧,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體型最大可達1.3公尺長、24公斤重,牠屬於掠食性魚類,有生態殺手之稱,疑遭人放生才入侵日月潭,近年繁殖力強,已嚴重影響潭區生態。從入春後,進入魚虎繁殖期,長期關注日月潭水情及生態的臉書專頁「日月潭一等高」3月30日在其臉書PO出重達16台斤半的抱卵胖魚虎,直指「這魚虎吃這麼肥真不像話…」引發粉絲熱議,還有人留言「阿嬤養的」、「肥成這樣還抱卵,難怪無法斬草除根」。「日月潭一等高」表示,魚虎一般棲息在潭邊有枯枝倒木的水域,但因最近水位下降,加上天氣轉熱,魚虎將進入繁殖期,索餌慾望變高,因此才有較多機會捕捉到魚虎,他也希望現階段儘量放餌捕捉,盼能阻止魚虎繁殖,並降低對其他魚類的威脅。
兇猛「 綠水龍」頻出沒溪流!新北市啟動「獵龍計畫」 10年捕獲2263隻
肉食性動物「綠水龍」會捕食原生物種並造成生物競爭,破壞在地生物多樣性,被列為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新北10年捕獲2263隻,面對綠水龍繁殖期即將來臨,農業局4月啟動調查及清除工作,針對繁殖期加強清除頻率、空窗期亦監測和移除。農業局自2013年啟動「獵龍計畫」清除綠水龍,依族群熱點、綠水龍活動習性以及繁殖期擬訂移除工作策略,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加強清除頻率,減緩族群擴張。農業局指出,2021年156人清除、捕獲321隻;2022年208人清除、捕獲197隻;2023年286人清除、捕獲166隻。相較於2021年,2023年清除頻率及人力增加1.5倍,抓捕數量卻逐年遞減,顯見已有效控制野外綠水龍族群甚至減少族群。捕獲到的雄蜥全長最大可達92公分,雌蜥全長最大可達61公分。綠水龍目前出沒地點以新店安坑地區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流域為主,主要出沒活動時間約從清明節後至11月,主要繁殖期及產卵期在每年5月及6月,冬季氣溫過低則會躲藏蟄伏不活動。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綠水龍多棲息於水域周邊樹梢,警惕性高且具有攻擊性,不易捕抓,僅能於夜間以人工套繩清除,綠水龍多於清明節後天氣穩定時,才開始活動,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增加清除頻率,減緩族群擴大,經多年努力,新店安坑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族群已有減少趨勢。農業部將綠水龍列為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農業局自2013年起積極清除綠水龍,避免野外族群擴張,影響生態平衡,但在2022年6月1日前,綠水龍尚未被經濟部納入「限制輸入貨品表」,仍有寵物店販售及繁殖,綠水龍幼體時非常可愛,寵物店引進供民眾當寵物飼養,等到長大後,發現體型太大、食量驚人,具有攻擊性或因長相醜陋而遭棄養。由於綠水龍繁殖力強,加上無天敵環境,因此滅絕不易,農業局強調將持續積極清除。
國際毒草驚現台東知本濕地 銀膠菊入侵野鳥重要棲地
外來入侵植物銀膠菊,因全株有毒,被稱為「國際毒草」,近來大舉入侵台東縣知本地區,不僅沿農田圳溝蔓生,就連被畫設為「重要野鳥棲息地」的知本濕地周邊也驚見遍地毒草,台東縣農業處表示將盡速移除,呼籲民眾路邊野花草勿採。位於知本濕地內的漂流木堆置場,銀膠菊遍地開花,隨風搖曳,由於莖、葉上的細微毛狀體及花粉中含有具毒性的銀膠菊素,人體接觸可能導致皮膚炎,吸入花粉則可能引發氣喘、支氣管炎等,目前尚未傳出誤觸,但已嚴重威脅生物平衡。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林務科長李志鵬表示,過去曾針對該區域進行移除,近期派員現勘後,將雇工盡速清除。銀膠菊適應力強,繁殖力盛,名列世界百大惡性外來入侵種。(圖/中國時報蕭嘉蕙攝)銀膠菊葉如艾草,花開似滿天星,全株具毒性,被稱為「國際毒草」。(圖/中國時報蕭嘉蕙攝)銀膠菊近看葉如艾草,花開似滿天星,經常被民眾誤認為觀賞植物而採集栽種,由於適應力強,繁殖力盛,名列世界百大惡性外來入侵種,台東縣各鄉鎮零星分布,近年擴散快速。台東市建農里長林金寶表示,銀膠菊約於3年前首次現蹤知本地區田野,研判是人為誤採後棄置而生,近年有增多且蔓延生的長趨勢,包含農田、道路旁均可見,民眾通報頻繁。林金寶指出,受限於非農地禁用除草劑的規定,僅能雇工移除,耗時費力,加上繁殖力強,初次人工拔除畢後,仍有部分種子隨風飄散,落土再生,須再進行二次拔除,才得以完全根除。李志鵬說明,施用除草劑恐影響野生動物生存,現行以人力或簡單器具拔除為主,拔除後植株可置悶腐或隨一般垃圾丟棄。台東縣農業處今年已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爭取200萬元經費,針對銀膠菊、小花蔓澤蘭等外來入侵植物進行移除,呼籲公私協力防除。
外來種入侵!八哥變「一哥」強勢繁衍 本土鳥類面臨生存浩劫
台灣農村過去一直是麻雀的天下,但外來種八哥鳥入侵且強勢繁衍,近年農夫耕作時尾隨在後爭食小蟲的鳥類已變成八哥,幾乎看不到麻雀,農友戲稱「八哥已變成一哥」;都會區也是牠們的地盤,民眾停等紅綠燈屢被在號誌管洞築巢、棲息的八哥糞便空襲。專家感嘆政府錯失防治時機,導致本土鳥類面臨生存浩劫。會學人講話的八哥曾是熱門寵物鳥,業者從國外引進白尾八哥、家八哥,風潮退燒後遭棄養或逃逸,因繁殖力強、性格凶猛,將2級保育類的原生種台灣冠八哥逼離棲地,如今在都會與田野均廣布的八哥,逾9成是外來種。全台鳥類志工先前調查發現,2009到2021年白尾八哥占62%、家八哥占31%,台灣冠八哥僅剩5%,其中家八哥成長約550%,白尾八哥成長250%。花蓮鳳林農友吳翰有說,農田常見八哥、麻雀及環頸雉,其中外來種八哥族群龐大,既破壞野鳥生態、也不怕人,3、400隻群起飛舞已是日常畫面;他的農田種玉米及稻作,周邊果園對八哥的吸引力較大,損失慘重,果農紛紛申請架設鳥網、放鞭炮甚至以漆彈槍、彈弓移除,但很難精準打中八哥,只能暫時嚇阻。花蓮縣政府委託東華大學田野調查發現,花蓮本土八哥數量稀少,白尾八哥數量最多,偏好利用各種人造管洞築巢,在都會區密度大量增加,也威脅同在都會地區結群覓食的麻雀生存空間。雙北市常有八哥在號誌燈罩、管洞或電箱孔洞築巢、藏身,還利用太陽照射的高溫孵蛋,不但停等紅燈的人車慘遭鳥糞空襲,也影響交通號誌運作。台北市交通局為此自2017年起陸續封閉號誌管洞,但八哥數量僅略微減少,效果有限。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黃蜀婷指出,嘉義故宮南院出沒一大群白尾八哥,大量築巢擴張族群,並捕食麻雀、綠繡眼、白頭翁等幼雛,威脅本土物種生存。她直言,十多年前已有保育團體示警,政府卻未重視,直到去年將「限制輸入貨品表」擴大至8478種動物,白尾八哥、家八哥名列其中,但已錯失防治良機。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說,外來種八哥數量難以管控,目前恐怕只能以共存做為保育方向,可加強保育台灣冠八哥僅剩的棲息地,例如基隆市幾處台灣冠八哥棲地,須小心做好保育措施,防止遭外來種掠奪。
牆上驚見「會動水泥塊」清不完 她崩潰求助!網揪真身:繁殖力強還會啃衣服
不少人最害怕的生物莫過於昆蟲,就有女網友曬出一張「會動的水泥塊」,表示家中牆壁一直出現神秘怪蟲,明明才剛清掃完畢,不久後又驚見大量黏在牆上,讓她崩潰求助「這到底是啥咪碗糕!」該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曬出神秘怪蟲照,並發文透露「才清掃牆面應該沒2個月吧?!最近一直出現...這到底是啥咪碗糕??以及是如何產生的啊啊啊」,只見白色牆壁散落好幾個黑點,仔細一看竟是顏色灰黑、外形貌似水泥塊的奇怪蟲蟲。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解答,「衣蛾,吃衣服的,家裡要連根清除非常難」、「衣蛾,生很多很快,衣櫃後面、桌子底下都是牠們喜歡的地方」、「衣蛾,潮濕就會出現。」另外,也有熱心網友教戰消滅方法,「2罐水煙悶一整天,剛好人出去玩一天,保你整年不見這玩意」、「去買樟腦丸回來丟吧,然後保持屋內乾燥」、「太潮濕就會有!開除濕機就再也沒看過。」
剷除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 苗縣15日起每公斤5元收購
小花蔓澤蘭有植物殺手之稱,每年10月開花結果前,是最佳剷除防治時期,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將從8月15日起開始到10月31日,以每公斤5元收購,收購重量上限5公噸,由造橋、通霄鎮公所協助收購。苗栗縣府農業處指出,小花蔓澤蘭是名列台灣10大外來入侵種之一,其繁殖力強、生長速度又快,每年10月至翌年2月開花結果期,每平方公尺可有17萬個種子,它生長時會攀附在其他植物上並多取其養分,嚴重破壞生態,因此被稱為「綠癌」、「植物殺手」。農業處林務科長鄭忠財說,手工拔除是最快跟有效的防治方式,為鼓勵民眾除蔓意願,苗栗縣今年將以每公斤5元收購移除的植物體,從15日起到10月31日開始收購,收購時間為每周1的上午9點到中午12點。鄭忠財表示,今年收購地點為造橋、通霄鎮公所,為避免泰安、卓蘭地區民眾舟車勞頓,建議可以前往新竹林管處大湖工作站繳交植物體,林管處也有受理收購,一樣每公斤5元。苗栗市等地區民眾也可事先跟農業處預約,並提供帳戶等相關資料,農業處就會協助載運到造橋公所。
台輸紐西蘭荔枝驗出東方果實蠅 防檢局:釐清原因中
紐西蘭原料工業部(The 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於18日發現一批從台灣空運進口的荔枝與芒果出現東方果實蠅幼蟲,該國即下令暫停所有台灣芒果及荔枝入境,農委會防檢局今(22)日證實此事,但芒果並未檢出東方果實蠅,已立即去函紐西蘭要求取消暫停芒果的輸銷措施,荔枝發生原因仍在調查釐清中。根據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今日報導指出,該國原料工業部在18日於台灣運抵紐西蘭的一批荔枝及芒果中發現東方果實蠅的幼蟲,因此緊急暫停上述兩項水果入境,東方果實蠅非紐國境內物種,先前僅在邊境被查驗到。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這是台灣輸紐荔枝第一次查驗到東方果實蠅,發生原因仍在查驗釐清,但是這批水果當中只有900公斤的荔枝有出現果實蠅幼蟲,芒果上並未查驗出,因此已立即去函要求紐國取消暫停芒果輸銷的措施。鄒慧娟指出,東方果實蠅因為寄主範圍很廣,非疫區國家如韓國、日本、美國、紐西蘭等都非常重視,防檢局會盡全力查明原因。東方果實蠅,又名橘小實蠅,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地,為太平洋地區果樹的重大害蟲,其寄主繁多、繁殖力強,雌蠅產卵於果皮下,幼蟲孵化後鑽入果肉中蛀食,因而造成水果腐爛,由於台灣氣候及環境適合其生存,目前已遍布全台。
綠鬣蜥遭五花大綁「口含鞭炮」活活炸死 網友怒:你們跟畜生沒兩樣
台灣外來種的綠鬣蜥因繁殖力強,近年來在中南部地區數量暴增,又因其會挖洞築巢、破壞河堤、啃咬農作物,造成當地農民困擾,同時也對環境生態造成危害。但有網友19日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表示,有民眾在抓捕綠鬣蜥時,用鞭炮塞在其嘴中把牠炸死,手法相當殘忍。原PO表示,自己支持移除外來種,但不認同虐殺為樂的心態。(圖/翻攝自「爆料公社」臉書)綠鬣蜥因人為的飼養及不當野放,在台灣被列為入侵種並且逐步展開移除作業。但近日有網友發現,有民眾在抓捕綠鬣蜥的過程中,將牠的四隻腳以膠帶綑綁,再把鞭炮塞在綠鬣蜥的嘴巴中,活活將其炸死,痛批手段相當殘忍。原PO表示,「我愛綠鬣蜥,我是綠鬣蜥的飼主,真的看不下去一堆人仗著移除外來種的名號行虐殺綠鬣蜥為樂!同樣是外來種,待遇怎麼差這麼多?只是差在沒有法律保護就可以不尊重生命嗎?法律是道德最低底線,連一點道德都沒有,還在沾沾自喜在幫農夫移除外來種?如果法律沒有保護貓狗,你們是不是也會以獵殺他們為樂?」該名網友強調,自己也支持移除外來種,但必須建立在「人道方法」的前提下,「是否能請各位『正義』的大俠尊重一下生命?不然你們跟畜生沒什麼兩樣,交給相關單位人道處理很難嗎?」照片曝光後,不少網友也紛紛憤怒留言,「真的太殘忍」、「虐殺的人變態,棄養的人可惡」、「處理問題與虐殺取樂是兩碼子事」、「應該檢討源頭才對…那些自以為善良亂野放的飼主,他們才是造成無聊人士虐殺的主因」。
屏東綠鬣蜥路邊爽曬日光浴 路人經過目擊嚇歪:成精了!
綠鬣蜥經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然而卻也因人為棄養和野放,在台灣成為入侵外來種,在中、南部多個縣市也已有繁殖族群。一名女網友在屏東萬丹就發現一隻超級巨大的綠鬣蜥,正愜意悠閒地趴在馬路邊曬太陽,嚇得直呼:「成精了吧!」該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屏東縣萬丹鄉交流地」透露,她14日中午在田厝橋旁的大排水溝發現一隻綠鬣蜥,「超大隻在做日光浴,害我嚇一大跳。」她也PO出一張照片佐證,只見這隻綠鬣蜥悠哉地趴在路邊水泥柱上曬太陽,長條尾巴垂掛在地上,彷彿當作自己家一樣輕鬆愜意。網友看了紛紛打趣留言,「我的媽~天呀~這成精了吧!」、「夭壽...他到底嗑了什麼」、「這簡直就是恐龍級了」、「數到3,裡面的人出來哦!」、「這隻一定是阿嬤養大的」、「這可以吃,只是台灣較少人知道」。有許多網友透露,綠鬣蜥因飼主棄養大量繁殖,沒天敵、繁殖力強,已經對高屏地區造成生態危機,屏東縣政府修法後將綠鬣蜥列為有害外來種,2019年更發起全民運動,民眾只要抓1隻成蜥,就可兌換1盒老鷹紅豆。綠鬣蜥又稱美洲鬣蜥(學名:Iguana iguana),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達1到2公尺,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為日行性爬蟲類,每胎可產24到45顆卵。主要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間、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綠鬣蜥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中國和部份美洲國家設有養殖場大量飼養綠鬣蜥以作售賣用途。因為人為的飼養及野放,在台灣已成為入侵種,在台灣中南部地區多縣市如台中市、彰化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鄰近鄉鎮已建有繁殖族群。自2020年9月開始飼養必須登記,否則可能被罰款。
抓不完!1年已捕獲1200隻 八掌溪畔綠鬣蜥多到滿出來
嘉義縣八掌溪畔是綠鬣蜥在嘉義棲息活動大本營,民眾在水上鄉堤防邊執行「獵龍行動」,一晚就抓到10多隻成蜥,執行綠鬣蜥移除計畫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指出,八掌溪沿岸是綠鬣蜥出沒熱點,團隊一晚抓到1、20隻是常態,總計今年至今已抓到1200多隻,顯見數量相當龐大。網友袁安男23日將10多隻成蜥被五花大綁,併排躺在地上的畫面PO上臉書社團,引發網友熱論,袁安男透露,落網綠鬣蜥在八掌溪畔捕獲,入夜後用燈一照「到處都是」,陳宣汶也說,嘉義縣水上鄉、中埔鄉八掌溪沿岸兩側雜木林住居不少綠鬣蜥,但因棲地範圍大,族群數難估算。陳宣汶說,綠鬣蜥在嘉義有固定族群,每年11月到4月是交配、繁殖期,平均1隻成年母蜥可孵化出一窩40顆蛋,團隊最多曾記錄到7、80顆,顯見繁殖力強,只是為兼顧人道,目前多採最原始圍堵和套鎖方式抓綠鬣蜥,之後以麻醉安樂死降低族群數。陳宣汶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物種競爭,從嘉義到屏東都有綠鬣蜥見蹤,目前正值綠鬣蜥交配期,但嘉大團隊礙於計畫期程,現階段反而難執行移除工作,「政府應拿出決心」,陳宣汶建議公部門將期程延長,而非以1年為限,或許能達到較好移除成效,對此,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表示,已向林務局建議,未來綠鬣蜥移除計畫如何執行,還在商討中。
嘉義觸口橋下遭放生牛蛙 家畜疾病防治所:棄養可開罰
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橋下26日傳出有宗教團體放生牛蛙,甚至在溪床石頭燃燒大量紙錢。目擊民眾將照片PO上臉書,引發網友撻伐,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重批「這是放死、非放生,不但不能消災解厄,反而是製造罪孽!」「簡直可惡至極!」陳建樺怒批,牛蛙為外來種,國人引進牛蛙是作為食用,其繁殖力強、體型大,大蛙會吃小蛙,如澤蛙、金線蛙等日益稀少的本土蛙類都是牛蛙的食物,隨意放生,將對台灣原生類物種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當地民眾直呼誇張,指每年都有宗教團體在觸口橋下舉行超渡法會,尤其,農曆7月更為頻繁,但從未聽聞有團體放生,「這是史上頭一遭」。警方表示,目前沒有接獲民眾報案,現場有發現燒紙錢的灰燼,但已不見牛蛙蹤影,據悉,這個團體是昨天中午搭遊覽車前來,已派員了解詳細情況,如有發現棄養等違法行為,將通報縣府查辦。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長林珮茹強調,放生活牛蛙形同棄養,此宗教團體放生行為若經查證屬實,將依《動物保護法》開罰3萬至15萬元。縣環保局副局長楊啟明表示,針對金紙堆放待燒部分,已派員了解。縣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呼籲,應避免任何放生行為,恐觸及《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處5萬元至25萬元罰鍰,若有破壞生態之虞者,更可處50萬元至250萬元罰鍰。
綠鬣蜥肆虐 屏東縣府組「獵龍大隊」捕捉
綠鬣蜥近年來大量繁殖,不僅影響生態,更造成嚴重農損,近期連人車來往頻繁的屏東市區都可見身影,屏東縣政府特地雇請綠鬣蜥捕捉達人,於萬年溪沿岸巡查捕捉,盼能有效達到防治物種繁殖及擴散。根據屏縣府統計,縣內去年共捕獲4000餘隻綠鬣蜥,今年1月至6月,由民眾捕獲的數量為1496隻。屏縣府農業處長黃國榮表示,屏東市萬年溪流域近年經縣府河川整治,逐漸恢復溪流生態,加上周邊設置步道及自行車道等設施,沿岸已成市民休憩、運動場所;但由於環境適合綠鬣蜥棲息,因此常常接獲民眾通報。為還給縣民安全且舒適的休憩空間,屏縣府特地聘請綠鬣蜥捕捉達人、組成「獵龍大隊」,於每周二及周五上班時間,在萬年溪沿岸巡查捕捉,及處理市區民眾通報入侵住家的成體,今年光是6月已經成功捕捉57隻。黃國榮表示,綠鬣蜥繁殖力強且成體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光靠縣府與委託單位的人力,不足以控制野外族群繁殖速度,因此呼籲縣民一起加入獵捕行列,藉此減少農民收益損失,一旦發現都可撥打1999縣民服務專線,縣府會立即派人前往處理。黃國榮也提醒大家,綠鬣蜥平常不會主動攻擊人,但面對捕捉時,會出現攻擊模式,主要是利用尾巴掃動攻擊,民眾徒手捕捉時要注意避免被咬到,最好可以利用水桶、紙箱或其他容器蓋住頭部後再予捕捉。
「小酷斯拉」大軍掃全台…繁殖力強、破壞農作物 異寵經濟釀危害
許多民眾喜歡飼養寵物,除了可以在下班後療癒自己辛勞工作了一天的壓力,若家中有小朋友也可以教導孩子面對生命應有的責任和態度。台灣有愈來愈多人喜歡飼養不一樣的特殊寵物,例如有「小酷斯拉」之稱的綠鬣蜥;但近年疑似特殊寵物熱潮已過,民眾經常可以在戶外看到遭棄養的野生綠鬣蜥出沒,數量還不少,令人困擾。綠鬣蜥學名為美洲鬣蜥(Iguana iguana),屬於大型蜥蜴,體型最長可達2公尺,又被稱為「恐龍」。牠們吃所有植物的嫩枝、嫩葉,也吃水果、蔬菜,甚至有時也會吃昆蟲。農民將菜田罩上紗網,牠們會鑽進去,將水果套紙袋,牠們也能咬破,使農民防不勝防。原本僅在中南部傳出有野生綠鬣蜥出沒,但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表示,從4月份開始便陸續接獲民眾通報在東河鄉海岸區域有綠鬣蜥的蹤跡,擔心牠們的活動範圍會無限擴大,立即和台東縣農業處及生態工作者研商合作,對民眾發現有綠鬣蜥出現的區域,展開移除及分佈調查工作。劉瓊蓮表示綠鬣蜥因性情溫和、容易飼養,全球每年寵物交易量高達3百萬隻,數量驚人,但許多飼主一開始並不了解此物種的特性,往往在飼養後因後期長得太大隻、嚇人便選擇棄養。而綠鬣蜥的繁殖力強,每次可產約24-45顆卵,還會挖洞築巢、破壞河堤基礎設施,啃咬農作物,使得農民叫苦連天,縣政府與林管處不得不加緊處理。同時,林管處也呼籲民眾別再隨意飼養又棄養,若在野外發現綠鬣蜥,也不要自行捕捉,避免被咬傷,可通報1999或林管處(0800-000-930),屆時會有移除專家團隊到現場處理。
下雨天返家 門框出現鞋子大的蝸牛
一位住在台東賴姓民眾日前返家時發現門框上出現一坨黑黑的東西在蠕動,定睛一看原來竟是一隻大蝸牛,賴男拿出尺來丈量,大蝸牛全長超過20公分,連手掌都不夠比,簡直像球鞋這麼大。賴姓民眾表示,6日台東傍晚就開始下雨,不少大小蝸牛在雨中「現形」溜達溜達,但是這一隻大蝸牛,體型碩大嚇壞了他。他說去年9月3日時,也發現過一隻一半手掌大小大蝸牛,懷疑是同一隻一直長到現在,拿尺測量時發現大蝸牛的殼超過15公分,全長超過20公分,目前打算讓它在車庫自由爬行,絕對不會拿來食用。超過男性手掌大小的蝸牛。民眾拿出尺測量蝸牛大小。「非洲大蝸牛」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俗名褐雲瑪瑙螺、菜螺等,臺灣在日治時期1932年,由臺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擅自從新加坡將非洲大蝸牛引入臺灣,但由於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臺灣全境均可發現其蹤跡,對臺灣生態環境破壞頗大。臺灣菜「炒螺肉」即是取食該物種,然而,處理蝸牛肉必須完全熟食,各種料理方式無論是快炒或烹煮,起碼要以攝氏70度以上及2、3分鐘以上的料理後,才可安心食用,否則可能因生食感染廣東住血線蟲,造成嗜伊紅性腦膜炎而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