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
」 台股 美股 升息 通膨 FedFed承認通膨降溫陷停滯 6月起放緩縮表步伐
美國聯準會(Fed)美東時間周三(1日)一如預期第六度凍結利率不變。它在會後聲明坦承近期通膨降溫已陷入停滯,強調在對通膨朝2%目標前進有更大信心前,將不宜調降目標區間。此外它還宣布將從6月起放慢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速度。Fed利率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所有成員在會議中,一致同意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5.25%到5.5%不變。該委員會表示,在考慮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進行任何調整時,將會仔細評估未來數據、不斷改變的前景與風險平衡。它強調,在對通膨持續向2%目標邁進有更多信心前,將不會貿然調降目標區間。在會後發布的政策聲明,Fed指稱經濟活動持續以穩健步伐擴張、就業成長維持強勁、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準。不過它也承認在通膨方面,Fed最近幾個月在實現2%通膨目標,缺乏進一步的進展。此外Fed還矢言將在長期內實現最大就業和2%的通膨目標。聲明提到,過去一年實現就業和通膨目標的風險正趨於更好的平衡、並無提及現在字眼,似乎暗示該平衡目前也陷入停滯。相對於過去數次會議,這次聲明最大變動則反應在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進程計畫。Fed宣布將從6月起放慢縮表速度,將每月公債贖回上限從600億美元降至250億美元。不過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的每月贖回上限則維持在350億美元不變。另外在評估適當的貨幣政策立場時,Fed強調將持續關注即將發布的數據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一旦出現可能阻礙Fed目標實現的風險,它將準備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然而Fed的評估標準涵蓋廣泛的訊息,包括就業市場狀況、通膨壓力與預期,以及金融和國際情勢的發展等。在會議結束後,根據芝商所FedWatch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期貨市場預計今年9月Fed降息的機率為逾55%,11月降息的機率為67.4%,至於12月的機率則超過80%。
Fed公布會議紀錄:今年仍適合降息 放慢步調、縮表幅度減半
美國聯準會(Fed)10日公布3月會議紀錄顯示,部分Fed官員雖對通膨恐居高不下感到不安,但幾乎一致認為今年內降息並無不當,同時官員達成放慢縮表步調的共識,縮表幅度傾向減半。受3月通膨續熱超出預期影響,美國債市10日爆拋售潮,10年期美債殖利率衝破4.5%心理關卡,11日投資人還在消化通膨數據及觀望利率前景,10年期和2年期美債殖利率分別盤旋在4.554%及4.971%。美元指數11日來到105.16,早盤曾觸及105.32的5個月高點。根據3月19-20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錄,Fed官員雖認為今年通膨仍有望持續放緩,但部分憂心通膨水位居高難下。儘管通膨降溫之路崎嶇不平,Fed官員幾乎一致認定,在今年「某個時間點」降息是適當之舉。不過官員也強調,除非看到更多通膨穩穩朝向2%目標的證據,他們才願意降息。上月例會19名Fed官員有9人表明,今年僅降息2次。今年有投票權的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預期今年只在第四季降息一次。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則說,若通膨數據持續令人失望,今年或許不降息。會議紀錄也提到,Fed官員開始討論放慢量化緊縮(QT)步調的計畫,將目前每月減持950億美元債券的縮表幅度,「減少約一半」。官員傾向抵押擔保證券(MBS)上限不調整,拉低公債600億美元減持上限。
本周公布最新利率政策 台指期夜盤小漲
美國聯準會(Fed)台灣時間21日凌晨將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會按兵不動,聯準會是否仍相信2024年會降息三次,將從點陣圖見到端倪,市場高度聚焦此重磅事件,美股四大指數18日同步開高,那斯達克早盤急漲逾270點,台積電ADR則是反映擴廠及現股秒填息利多,續漲逾3%,帶動台指期夜盤續漲20點,暫報19,934點,再朝2萬點大關發起挑戰。超級央行周到來,本周包括日本、美國、台灣在內的多國央行均有重大會議結果將出爐,展望聯準會3月利率決策,外資認為,抗通膨進展、縮表態度將是記者會的兩大焦點,而針對量化緊縮,則預計可能於5月正式宣布,並自6月起將縮表速度減慢至每月300億美元,預計直至2025年2月前後,QT才有機會正式結束。而期交所內商品夜盤也同步走多,小臺指期上漲30點、電子期貨上漲2.6點、小電子期也上揚2.95點、半導體30期貨則是小漲11點、台灣50 ETF也小漲0.6點;而台積電期貨夜盤則是上漲7元,暫報773元。國外指數期貨部分,連結美股四大指數的期貨商品則集體走揚,美國道瓊期貨、美國標普500期貨、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分別上漲57點、35點、185點、3點,英國富時100期貨小漲7點,報7,770點;商品期貨方面,黃金US期上漲14.9點,台幣黃金期上漲20點,布蘭特原油期貨也勁揚20點。永豐期貨指出,台股18日收下短紅K棒,完全回補15日的黑K跌幅,並收復短期均線,不過成交量卻急凍至約4,200億元附近,顯示在聯準會公布利率決議前夕,盤勢逐漸轉趨觀望,投資人仍須留意追高風險。
Fed會議紀錄:利率雖觸頂 但過早降息恐有風險
聯準會(Fed)1月會議紀錄顯示,Fed官員雖有利率觸頂的共識,但大多對過早降息有疑慮,指風險恐比利率長久處於高檔還大。Fed紀錄也提及官員支持放慢縮表,3月例會將深入討論。根據21日出爐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月30-31日會議紀錄,決策官員持續留意通膨軌跡,有人憂心通膨回歸2%目標的進展陷入停滯。Fed官員雖同意借貸成本可能已觸頂,但發動降息的確切時間仍不明。最新會議紀錄強化Fed官員近來釋出的訊息,就是不急於降息,他們傾向看到更多通膨穩定降溫的證據,才會採取行動。紀錄指出,與會官員大多提起貨幣政策過快走向寬鬆的風險,強調審慎評估經濟數據的重要性,以判斷通膨是否持續朝2%目標回落。但仍有二名官員點出,等待降息時間過長會危及經濟。紀錄也提到,部分官員贊同放慢縮減Fed資產負債表步調。「多位與會官員」亟欲在3月19~20日政策會議,就如何結束量化緊縮(QT)「深入討論」。鑑於現金持續自隔夜附賣回機制(overnight reverse repo)流出,代表金融業流動性過剩,Fed官員認為結束縮表時間將屆。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爾金(Thomas Barkin)21日在廣播節目上,提到對服務業及住房持續通膨罩頂的擔憂。他坦承Fed上月例會過後的數據顯示,就業成長依舊強勁、通膨比預期頑強,難以回應降息呼聲。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師柯洛斯比(Quincy Krosby)指出,從會議紀錄釋出的訊息,加上Fed官員的偏鷹言論來看,Fed顯然認為在宣告抗通膨戰役獲得最後勝利之前,不宜太快降息。Fed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21日表示,自疫情爆發後美國經濟數據經常做大幅修正,可靠性有待商榷,數據難真實反映經濟全貌下,目前還不是降息時機。
鮑爾記者會唱「鴿」 考慮明年降息 何時縮表尚未決定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13日(台北時間14日凌晨)在政策會議後記者會上唱「鴿」,暗示Fed這波升息循環已到盡頭,正積極考慮明年降息,以免利率長期過高傷及經濟,但何時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尚未決定。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指出,大家普遍認為政策利率已達到或接近峰點之下,Fed不太可能再升息,儘管尚未完全排除,但升息「不再是基本情境」。鮑爾還提到Fed非常在意一點,就是勿犯下維持高利率過久的錯誤。鮑爾表示,即便美國經濟未在明年陷入衰退,Fed仍願意降息,因為「那是經濟朝向正常化,不需要緊縮政策的跡象。」鮑爾強調,現在宣布戰勝通膨仍為時過早,抗通膨戰役尚未結束,但通膨與就業市場皆見降溫,Fed決策官員開始討論寬鬆貨幣政策。他說:「關於何時放寬緊縮政策才適當的問題,開始浮上檯面,這顯然已成全世界討論的話題,也是我們今日會議討論的主題。」儘管鮑爾暗示歷史性升息循環結束,但在這場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上,鮑爾表示並未提及何時結束縮表。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說:「我們目前沒有提到改變量化緊縮(QT)步調。」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指的是縮減Fed持有的債券規模。Fed配合升息政策,自去年起縮減資產負債表。目前Fed每月減持將近1,00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及抵押貸款證券,債券部位從去年夏天的近9兆美元,減至現今的7.7兆美元。鮑爾指出,在大多數情境下,利率政策與縮減資產負債表行動,兩者是各自獨立運作。這意味Fed未來可能一方面降息,另一方面繼續縮表。Fed的附賣回交易機制(reverse repo),常被市場視為量化緊縮動向的指標。附賣回交易這個反映流動性過剩的機制,從去年底2.6兆美元降至13日的8,230億美元。部分人士認為,附賣回交易觸及零水位時,就是結束QT之時。
睽違一年「工商早餐會」今登場 吳東亮陳建仁逐一討論25項提案55個具體建議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今天(30日)在與行政院長陳建仁共同主持「工商早餐會」,包括友嘉朱志洋、法藍瓷陳立恆、華南金林明成、長興化工高國倫、臺隆黃教漳、王道銀行駱怡君、遠東徐旭東、美吾髮李成家、保瑞藥業盛保熙等企業家出席,會中政院財經部會官員將就工商界提出的25項提案、55個具體建議給予回應,會後吳東亮也會開記者會做進一步說明。吳東亮表示,今天的早餐會,我們從產業提升、經濟振興、淨零轉型、財稅政策、金融監理、人力資源、經營環境等7個面向,提出25項提案,55個具體建議,感謝院長對工商界的重視,聽說院長還親自召開會前會,並指示各部會迅速回復,顯示院長對工商建言的重視。睽違一年由工商協進會主辦的「工商早餐會」,於今天登場。(圖/方萬民攝)吳東亮表示,工商協進會自民國77年開始,每年固定與行政院召開工商早餐會,針對經濟發展相關議 題,進行討論與溝通,協助政府規劃經濟政策,促進台灣經濟發展。今天是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也是吳東亮接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後的第一場工商早餐會。吳東亮說,展望後疫情時代,雖然國際通膨高漲、各國央行升息縮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碳邊境關稅與碳費課徵、人力缺口等變數,為企業營運帶來挑戰,但是我們也看見產業成長的新動能。近年來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成功吸引台商回流與外資大規模在台投資;半導體產業全球布局,擴大供應鏈國際合作;氣候立法與政策逐步完善,金融業也協助企業綠色轉型,迎接低碳商機。
2月CPI漲幅回落、原物料價格趨穩!台經院:央行暫不必升息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也顯現美國暴力式升息1年副作用來了,金融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本周22日宣布升息1碼機率高,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台灣央行是否跟進、將升息半碼?目前銀行看法相當分歧;公股銀行認為,台灣要持續打壓通膨預期,應該跟進升息半碼,也有公股銀行認為,國際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應「持穩觀望」,不宜跟進升息。我國出口表現連六黑,財政部日前公布,我國2月出口值為310.5億美元,年減17.1%,主計總處也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12%;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經濟正處於下行風險、加上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從先前逾3%,下滑至2.43%,當石油、煤、黃豆、玉米、小麥等國際原物料價格已明顯回落,央行暫時沒有升息的必要性。吳中書警示,若台灣運氣不好,景氣持續下修,今年底甚至可能有通縮風險發生,更彰顯央行3月沒有跟進升息的必要性;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雖然升息可以壓抑房價、打擊通膨,但在經濟有衰退風險下,「救經濟比升息更重要」,預估央行升息的可能性不高。吳大任表示,出口已經從400多億美元驟降至310.5億美元,4月電價平均調升11%,廠商盈餘下滑後,又面臨利率、資金成本墊高,廠商在雙重經營壓力下,若撐不住可能引爆倒閉潮,失業率將因此攀升,許多家庭收入受到影響,惡性循環下將會重擊實體經濟。相對於美國2月通膨仍高達6%,吳中書也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機率高。TAROBO大拇哥投顧認為,美國快速升息450個基點、創40多年來最快升息速度,矽谷銀行事件使銀行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前緣資產募資不容易的問題浮上檯面,雖然美國聯準會逆回購工具餘額續處高位,反映市場流動性仍充裕,但在繼續升息縮表之下,往後市場流動性勢必減少,且波動持續,投資人須做好準備以規避潛在風險。
美聯儲3日重申:致力實現2%通膨目標 「加息為必要之舉」
美聯儲(Fed)於周五(3日)發佈了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重申「堅定致力於實現2%的通膨目標」,持續加息將是合適和必要之舉。報告稱,美國核心服務通膨保持高漲,勞動力市場仍然極度緊張,將通膨率降低迴2%的代價或許是經濟增速低於趨勢水平。報告承認加息對商業與消費信貸領域的影響開始顯現,鮑威爾下周將就報告在國會聽證。這份報告屬於對過去半年貨幣政策實施、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回顧式總結,Fed主席鮑威爾將於3月7、8日分別出席美國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以及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也是他自去年11月中期選舉導致共和黨奪取眾議院多數席位後的首次國會聽證。在貨幣政策立場方面,Fed表示需要進一步加息才能恢復價格穩定,為了獲得足夠限制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立場,利率持續上調將是合適的。此前,鑑於貨幣政策的累計收緊以及對經濟和通膨影響的滯後性,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陸續放慢加息步伐。展望未來,報告稱,Fed會繼續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繼續「大幅減少」對美國國債和機構證券的持有,繼續監測未來勞動力市場狀況、通膨壓力和預期,以及金融和國際發展等各項數據對經濟前景評估的影響,並可能根據經濟和金融發展調整縮表的進程。報告坦言,在去年迅速加息和縮表之下,美國的GDP增長勢頭已經放緩。不包括淨出口和庫存投資等波動較大支出類別,私人國內最終需求指標在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均以低速增長。最近幾個月的製造業產出下降,房地產市場也因按揭利率上升而繼續萎縮,樓市活動急劇下降。儘管新訂單指數、商業信心和利潤預期都表明支出增長可能放緩。去年房地產行業的活動急劇收縮。過去幾個月製造業產出淨下降,調查顯示未來幾個月將持續疲軟。由於疫情期間積累的儲蓄支持,美國消費者支出在2022年繼續溫和增長,但經通膨調整後的實際可支配收入下滑,消費者信心低迷,消費信貸產品的拖欠率上升且貸款標準被收緊。去年下半年實際消費者支出增長1.8%,與上半年大致持平,消費增長集中在服務業、重回疫情前模式。在報告的總結陳述中,Fed提到,儘管自2022年中旬以來,隨著供應瓶頸緩解和能源價格下跌,美國通膨有所放緩,但仍遠高於2%的目標。勞動力市場仍然極度緊張,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名義工資增長放緩但仍處於高位。實際GDP增長在去年下半年回升,但經濟的潛在動力可能仍然低迷。為了使通膨率回到2%,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低於趨勢水平的經濟增長率,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的軟化。
美股反彈將盡?1/國人愛存股前十檔多為ETF 這四檔個股最受歡迎
「今年美股在通膨見頂後,後續經濟成長將是股市走勢關鍵,尤其是二年期美債殖利率觸頂後,美股往往先蹲後跳。」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如惠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說,「經歷一年修正的美股,將是海外股市投資優先選項,漲勢亮眼的印度股市與近期受惠觀光消費復甦潛力的日股,也可觀察。」台股17日虎年封關過春節,美股持續正常交易,近期三大股指均站上了200日均線,包括科技板塊在內的少數去年最受打擊的行業,引領了市場情緒復甦;根據「豐存股」在封關前的統計,國人愛存股仍以ETF為主,個股中仍以蘋果、特斯拉為多之外,輝達、波克夏海瑟威在排名前十檔中也是榜上有名。去年對全球股市來說是瘋狂的一年,為了打擊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17碼(425個基點),將利率從0%拉升到4%,每月縮表950億美元,聯準會基本上是「犧牲股票來減緩通膨」。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說,2022年FED急速升息17碼,創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節奏,近期通膨數據緩步往下,應有助於讓FED放慢緊縮的腳步,由於今年第一場FOMC將在1月31日至2月1日召開(決策結果將在台北時間2月2日凌晨公布),向前推算10天,FED委員的緘默期從1月21日(除夕)開始,市場關注緘默期前多位委員的談話對美股造成一定程度的震盪。根據近期多位委員的發言推敲,今年第一場FOMC決策升息節奏很可能維持2碼,甚至可能僅再升1碼,基準利率快速上升對股市估值修正的壓力可望趨緩,後續觀察重點將落在現行的利率將持續多長的期間。聯準會2022年暴力升息達到17碼。(圖/聯準會提供)股股黃佳文執行長認為,2023年通膨可能沒法降溫,延續高通膨的原因包括房租、物價有僵固性,一旦上漲就不容易回落,投資人可能要做好準備。而且從歷史數據知道,利率提高後,對經濟會有負面影響。雖然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很低、就業增長仍然平穩,但對勞動力的需求可能已過高峰期,預料失業率將在 2023 年上升,「雖然不會出現經濟大蕭條那樣的衰退,但是2023年景氣可能不會復甦。」他說。不過黃佳文話鋒一轉說,股票市場預計將在上半年會承壓,但有鑒於股票市場往往是景氣的先行指標,若2023年底能停止升息循環,可望股市在年中觸底,投資人不必過於悲觀。「股市是反應未來及不確定性,但是去年的大幅升息,市場逐漸習慣聯準會的步調,且股市維持在相對低點,今年下跌空間可能有限,只要升息循環能趨緩,股市有機會反彈。」黃佳文說。黃佳文進一步分享他的觀察,從研究顯示可以看到幾項抗通膨的資產,像是黃金、原物料商品及REITs 在過去停滯性通膨期間有比較好的表現,投資人也可參考一些通膨受惠股。另就債券與商品市場,黃佳文直言, 2023上半年債券市場將成主流,因為債券價格去年大幅修正,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近年新高,目前債券具有很大吸引力。金屬商品受惠於中國解封與美元觸頂,可望2023年有不錯的走勢,原油價格短期也有支撐,因為俄羅斯的制裁、低石油庫存、中國的疫情鬆綁以及OPEC同意減產,布蘭特原油有機會上看100美元。個股方面,黃佳文則認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未來幾年都是」,以2022年台積電兩件大事「到美國設廠、巴菲特進場買台積電(ADR)」來看,台積電顯然仍保持龍頭地位。
2015年以來新高 歐洲明年狂發債規模達1.2兆歐元
歐洲各國政府明年將大舉發債,預估債券發行量可望增加1成到1.2兆歐元,創下歐洲央行(ECB)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以來新高。根據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的統計顯示,歐洲各國政府發債量明年料將增加10%到1.2兆歐元。此外ECB也將於明年3月開始進行縮表,漸進縮減手中持有的龐大歐債部位。德國上周率先宣布將在明年發行約3千億歐元債券,不僅創下紀錄新高,也較今年增加約700億歐元。新發債有助德國為2千億歐元能源紓困方案進行籌資,額外資金還可用於國防及氣候變遷項目。根據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Bruegel智庫指出,為降低高能源成本對民眾財務造成沉重衝擊,歐洲各國已經提撥7,055億歐元的紓困資金。丹斯克銀行固定收益策略師克里斯安森(Piet Haines Christiansen)認為,明年德國新債將大量湧入市場,這對向來財政謹慎的德國是一大轉捩點,也讓其他歐元國家能有更多發債空間。該銀行還提到,投資者明年將需要額外吸收6千億歐元,當中包括ECB計劃每月縮減約150億歐元債券投資組合。自從ECB在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它所購買的歐洲政府債券累計已達5億歐元,超出各國政府的發債量。然而明年歐洲各國的政府債券發行量將創下2015年最高,也是九年來第三度債券淨供應為正值,意味發售的債券量大於ECB的購買量。克里斯安森指稱,歐債市場將進入一個嶄新世界,原本購買量龐大、而且單向買進的ECB將不再是壓低利率的主動者。雖然投資者或分析師不認為歐洲政府大量發債將演變成歐債危機,但在利率攀升下,這些國家將被迫用更高利率借債,投資者在債市面臨的波動也將加大。根據ICE Data Services指出,歐元政府債券指數今年來下滑16%,創下37年來最差紀錄。
投資族必看!大摩:2023年全球市場「黑天鵝」有這些!
2022年全球已經歷多起國際級的黑天鵝事件,包括通膨飆漲導致全球央行先後激進升息、地緣政治衝突則引發多國的能源危機、歐美房地產陷入衰退、英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差點引發債市崩盤。如今距離2023年僅剩一週,明年全球市場又將引爆什麼危機?據《華爾街見聞》的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策略師霍恩巴哈(Matthew Hornbach)及其團隊在12月16日的報告中,列舉一系列或將在2023年上演的黑天鵝事件,屆時可能在全球市場再掀巨大波瀾。包括:美聯儲將降息時間推遲到2024年、美聯儲接受高於2%的通膨、美國國債的流動性挑戰將迫使美聯儲暫停「量化緊縮」(QT)、明年下半年歐洲央行將開始降息、英國國債再掀拋售潮、英鎊的牛市、被拯救的加拿大房地產、無動於衷的日本央行。美聯儲即使引發經濟衰退也不降息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聲稱,2023年美國經濟將開始出現衰退,不少投資者認為美聯儲會在2023年停止升息,但美聯儲可能會將降息時間推遲到2024年。美聯儲將把化解通膨黏性的問題置於首要任務,已無暇顧及經濟增長放緩和勞動力市場疲軟等危機,他們想觀察通膨持續下降的證據,同時大摩稱,美聯儲在經濟衰退時不採取降息並非沒有先例,在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即使實際GDP增速為負值,工資收入明顯下降,美聯儲都沒有降息。美國國債面臨的流動性挑戰或將迫使美聯儲暫停「量化緊縮」(QT)摩根士丹利稱,大多數投資者預計美聯儲的第二次QT將因準備金短缺或利率下調而告一段落。但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問題或將成為QT的另一個障礙,報告稱:紐約聯儲行11月的調查顯示,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2024年第3季度停止縮表,這與我們的預期基本一致,即QT將在2024年中期結束,因為美聯儲開始看到儲備金不足的問題。「我們認為波動性升高且一級交易商吸納美債的能力降低,將成為美國國債流動性枯竭的2個主要驅動因素,並將持續到明年,這就創造了一種可能性,即美聯儲不得不進行干預,暫停或結束QT。」受到挑戰的流動性將使美國國債市場變得脆弱,成為QT的另一個障礙,值得投資者關注。同時,如果出售美國國債來換取美元的需求激增,可能會迫使美聯儲充當最後的買家,導致QT提前暫停或結束。房價急劇下降,2023年下半年歐洲央行開始降息摩根士丹利認為,歐央行的激進升息,使得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歐洲的房價已經回落。考慮歐洲央行仍在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歐洲房價可能進一步走軟,2023年下半年開始,歐央行或將開始降息,報告指出:「在我們看來,全球房價跌幅超過15%,將是一個黑天鵝。我們研究了瑞典央行和美聯儲在1993年瑞典房地產泡沫和2007至2011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後的反應。2家央行都下調了500個基點以上的利率。」歐洲央行在2023年第1季度繼續收緊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但這可能會使房價加速下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預計歐洲央行的利率在5月達到峰值3.25%,在9月、10月和12月累計降息150個基點。到2023年底,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下降到1%以下。」日本黑天鵝—日本央行無動於衷摩根士丹利指出,目前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海外的投資者都普遍認為2023年隨著黑田東彥的退休,日本央行在新行長的領導下會有一些政策調整,但日本央行也有可能無法向「正常化」邁進,報告稱:市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為日本貨幣政策的轉向定價。「我們認為這種預期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1)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膨已經開始上漲、(2)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惡化。儘管如此,我們也注意到這樣一種可能性,日本央行可能發現自己在面對全球經濟放緩、通膨減速以及海外央行轉向寬鬆模式的前景下,已無法邁向正常化。」英國黑天鵝—英鎊上漲摩根士丹利指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看跌英鎊幾乎成為了一種共識。同時,市場普遍對英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並不樂觀,因此2023年英鎊上漲的情況會讓不少人感到驚訝。報告指出:「在我們的預期中,英國經濟在2023的成長將是G10國家中表現最差,高漲的能源價格、持續緊縮的政策影響和疲軟的潛在增長(年率約為1%)均限制英國經濟的復甦。此外,由於英國政府需要維持緊縮的財政政策,因此不太可能挽救經濟。」但大摩指出,有3個潛在因素推動英鎊上漲,給市場帶來黑天鵝:(1)能源價格大幅下降將是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2)勞動力供應的回歸、(3)透過超額儲蓄或推升薪資增長,促進消費。加拿大黑天鵝—移民激增拯救下滑的房地產,讓加元走強大摩指出,對加拿大房地產衰退的預期以及加元走弱的擔憂是今年最常涉及的話題,「我們對加拿大房價和建築業急劇下滑的預期,是今年與投資者談話的一個經常性主題。加元最近表現不佳,部分原因是對住房市場的擔憂,從各種指標來看,加拿大的房價已經達到了頂峰,開始下跌。加拿大央行最近預測住房活動的收縮將使2022年和2023年的增長分別減少0.9%和0.6%。」不過因加拿大央行收緊了抵押貸款標準,使其經濟增長不受房地產衰退的拖累,同時移民加拿大的人數也在激增,這或許可以提振其住房市場,也可以減少加元下行的壓力,一定程度推升加元。美聯儲接受高於2%的通膨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稱,距離美聯儲2025年貨幣政策框架審查愈來愈近,這或許會讓聯準會在2023年考慮改變其通膨目標,儘管這種可能性很低。新的框架允許聯準會接受偏離2%的通膨,在2021至2022年通膨強勁下,市場第一反應是為更高的通膨風險溢價定價,並略微推高通膨預期,因此從中期來看,2%的通膨目標的變化,意味著2023年長期盈虧平衡點和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都會上升。但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強調,他們認為會發生這一事件的可能性很低: 因為12月的FOMC會議上,鮑威爾已多次重申美聯儲對抗通膨的決心:(1)美聯儲將堅定地致力於將通脹率恢復至2%的目標,美聯儲並沒有考慮改變通膨目標,但這可能是個長期工程。(2)目前,為確保價格穩定而不惜一切代價在政治上是可以接受的,今年以來抑制通膨一直是美國政治上的主旋律。例如,美國中期選舉中對通貨膨脹的關注,以及小企業調查數據。因此,美聯儲有餘地通過讓勞動力市場降溫來解決通膨問題。(3)距離2025年的下一次框架修訂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英國國債再度被拋售摩根士丹利認為投資者並沒有為英國國債在2023年表現不佳做好準備,市場認為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DMO)將與財政部合作,發行更多的國庫券和短期債券,但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麼將會再次出現2022年9月的國債拋售潮。英國的養老金計劃在歷史上一直是英國穩定的支柱,購買了英國長期國債並幫助英國政府融資。但現在,更高的對沖比率和更成熟的去風險階段意味著對額外國債的購買的慾望可能會減少。英國DB養老金計劃應該有約2950億英鎊的股票資產。去風險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所有這些股票都可能被出售,而固定收益資產被買入。未來4個財年將有大約10兆英鎊的新國債券發行,「我們假設其中20%是長期國債,那麼養老金計劃將獲得足夠的國債,在未來4年內完成所有的去風險化。然後就不需要再額外購買國債了。」
3原因讓美聯儲掌握全世界 美元霸權又會如何崩解
為何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只要進入升息週期,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打噴嚏。對此就有外媒分析,美聯儲及美元霸權之所以能掌握全世界有以下3個原因: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市場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安全的市場、美聯儲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據非營利性媒體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通貨膨脹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起因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過去十幾年來實施的低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以增加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市場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導致資產價格暴漲、需求過熱。而新冠疫情、美中貿易及科技戰、中國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又引發供給疲軟,供需失衡的結果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膨危機。8月底,美國CPI年增率為8.3%、歐元區為9.1%、奈及利亞為20.3%,馬拉威為25%,衣索比亞和加納各為30%以上。通膨對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能源署預估,今年年底將有3000萬非洲人無法負擔烹調所需的燃料費。世界銀行也估計,生活在極端貧困的非洲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4.24億增加到今年的4.63億。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決定權不在非洲手中,由於美國華府無法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低頭,也無法在美中貿易科技戰中與中國妥協,因此只能從貨幣供給面下手,打壓需求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因此,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並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回收各國的美元資金,這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美聯儲為何能隻手遮天?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及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福祉都與他們獲得美元外匯儲備的能力以及本國貨幣的匯率有關。因此各國央行就必須跟隨美聯儲升息避免利差過大、投資者出售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購買美元,進而導致本幣貶值的窘境。因為本幣貶值將使國家購買美元外匯儲備來償還美元計價債務,以及進口成本的提高,變相引發國內更高的通貨膨脹。第二,2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安全的債券市場。當世界出現危機或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買入美元並投資於美國市場。隨著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利率之間的利差縮小,投資者買入美債的動力就會增強。第三,美聯儲是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透過升息、減債、縮表等方式來回收全球的美元資金,也可以透過降息,購買企業債、國債、房貸債券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於他們可以決定如何在全球眾多的主權國家央行、國際銀行、企業和家庭之間分配數兆美元的流動性,掌握全球經濟衰退和增長的關鍵。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首先,是石油美元體系正在發生質變,隨著中俄兩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聯盟逐漸靠攏、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上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以及中國已成為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將撼動美國身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將使美元霸權的關鍵成因之一「石油美元體系」逐漸崩解。第二,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已不再與任何貴金屬掛勾,進入了信用貨幣體系,因此政治穩定性成為了關鍵,隨著美國政壇邁入兩極化、民粹化,以及槍枝暴力的問題,對美國內戰的擔憂將嚴重影響全世界對美元和美債的信用,而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都在減持其美元儲備,3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沙國近幾年更是不斷脫手美債,尤其許多國家目前為了干預外匯市場,也紛紛拋售美債買入美元,顯然美債在此次的危機中已失去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對俄羅斯的大規模金融制裁更顯現了美元外匯儲備隨時會遭到美國凍結的風險,失去其保障各國金融資產的信用。
利率高達9.62%!投資者爭相購買I債券 美國財政部網站大當機
由於美國財政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發行的I系列儲蓄債券(Series I savings bonds)高達9.62%的利率即將在美國當地時間11日1日降至6.47%,大量投資人為了趕在最後購買期限10月28日前搶進,導致美國財政部旗下的債券銷售單一入口網站直接癱瘓。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26日表示,由於大量投資人爭相購買美國政府I債券,導致旗下的國債銷售單一入口網站Treasurydirect陷入癱瘓。隨著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40年來最高水準,金融市場又因為美國聯準會的強力升息和縮表而重挫,導致經通膨調整的I債券成為目前最受投資者青睞的投資產品之一。不過由於11月1日起,I債券的利率預計將從原本的9.62%降至6.47%,所以希望獲得較高利率的投資者最遲需在10月28日前採取行動,導致國債銷售網站大當機。對此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財政部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但他並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發言人續稱,財政部目前正在增加伺服器容量,希望能迅速解決相關問題。不過這已經不是Treasurydirect第一次因為I債券而崩潰,在今年5月3日I債券公布的第2天,該網站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美國財政部網站上已經總計售出價值超過223億美元的I系列債券。由於I債券的收益率遠遠高於被通膨侵蝕的現金存款,所以對那些希望在不承擔股市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高回報率的投資人來說,I債券當前無疑具有強大吸引力。但如此高的利率也意味著它可能是一種高槓桿操作的高風險投資商品,在如今危機重重的全球金融市場中,投資人還是必須謹慎理解他們的投資標的,方為上上之策。
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救股債匯市 美聯儲罕見現鴿聲
美聯儲官員、2024年擁有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會議投票權的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周五(21日)表示,美聯儲應該避免因為加息太激進而讓美國經濟陷入「主動低迷」,是時候開始談論放慢加息的速度了。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經加息5次,創自1981年以來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據CME觀察,截止到21日早上,美聯儲11月加息50個基點至3.50%~3.75%區間的概率為2.5%,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97.5%;到12月累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0.5%,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概率為22.5%,累計加息150個基點的概率為77.0%。戴利説:「我們自己覺得要再加息75個基點,市場肯定已經這麼定價。可是建議大家,不要認為永遠都是加75個基點。」年初至今,美聯儲不僅多次超預期加息,並不斷提高加息預期,另外還一股勁的縮減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一系列的操作結果導致美元大漲,非美貨幣普跌,各國央行紛紛下場保匯率、救股市、救債市。數據顯示,美聯儲極少有連續5周縮表,令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跌穿8.8兆至8.79兆美元,美聯儲自9月起,每月將以縮減950億美元為上限,自9月15日以來,至10月19日的5星期,累計縮減887.61億美元,單計10月至今已縮減510.58億美元。目前,各國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祭出緊急應對措施,試圖平抑市場波動。其中歐洲是最特殊,也是相對最脆弱的。歐洲央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阻止消費價格失控,儘管經濟衰退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近。英國政府的財政計畫引發了政府債券市場的崩盤,迫使一些養老基金賤賣其資產。數據顯示,英國9月CPI同比上升10.1%,高於8月的9.9%。歐元區9月CPI終值同比雖然從兩位數略微下修至了9.9%,仍然是歷史最高水準。亞洲方面,韓國一直追隨著美聯儲加息的腳步,但無力阻擋該國股債匯齊跌。韓國的政府、央行、金融監督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10月23日召開緊急會議,將討論信貸和穩定措施。稱未來將債券穩定基金規模設定為20萬億韓元。日本是少數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的國家,日元貶值相對其他幣種更加明顯。10月21日,日元兌美元一度逼近152整數關口,續創逾32年新低。但隨後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拉升超6400點,一度升至145.5。瑞銀預計美聯儲在明年中左右停止縮表,另一個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對美聯儲逆回購協議工具的使用需求大。
再升息房市不妙?李同榮:7大利空出盡漸回溫
美國通膨危機未除,聯準會將繼續升息三碼,預期22日央行有可能再度升息,對於降溫中的房市有些不利的揣測。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今(21)日表示,無論央行升息半碼或一碼,今年7大利空已出盡,房市將於年底前逐漸回溫。升息的前提是「景氣過熱」與「通貨膨脹」,美國因過去QE貨幣過度寬鬆,利率趨零,在通貨膨脹壓力下持續擴大升息循環,影響所及全球股匯市動盪不安,美元持續升值,台幣貶破31,歐元不到1比1,人民幣力守7,日圓下探147,使得全球利率遭到升息跟進的壓力。然而台灣通膨現況與美國有別,利率基期也不同,8月消費者物價CPI為2.66,有趨緩現象,雖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仍高,但考慮出口競爭力,預期央行升息頂多半碼或一碼,對房市影響非常有限。李同榮去年曾預測今年房市將面對7隻灰犀牛的挑戰,但都會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的驚險局面,這7隻灰犀牛就是7大利空,包括QE縮表、利率持續上升、通貨膨脹加劇、疫情延燒、假性需求爆表、蛋白超漲、兩岸衝突升高、打房力道加重,今年都一一出現。不過他表示,如今房市在交易量縮的狀況力抗之下,7大利空都已出盡,市場將會逐漸回溫。李同榮分別從預售與成屋市場分析房市發展現況指出,今年從年初開始,預售市場因7大利空因素逆襲,房市短線投資客倒貨影響,銷售率其差無比,但量縮、價卻不跌。預期升息循環的心理已經充分反應在市場預期之中,目前溫和升息環境下,其實也是一種利空出盡。而內政部平均地權五大修法包括禁止轉售,這些不利因素也已充分反應在市場上,房價利差縮小,炒作已經收斂,若政府修法禁止轉售,又間接把投資客倒貨產生的多餘供給全數回收,建商放心推案下,把原來已經降溫的售價再度提高,市場的溫度會因假性需求被閉鎖而再度增溫,這就是市場機制被扭曲的後果,政府不可不慎。他認為,無論修法或不修法都會是利空出盡,預售市場炒作已收斂,將會在大選後、年底前,交易量逐漸回溫。「至於成屋、中古屋方面,全年交易量可能跌破眼鏡,沒有預期的悲觀。」李同榮說,今年成屋市場雖經7大利空逆襲,但交易量1-8月總數,年縮只有1.71%,而房價反而不跌且小漲。預期9月開始,成屋交易量會早於預售市場逐漸回溫,若沒重大利空,溫和升息對成屋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全年交易量不但不減,反而會小增,這表示資金充裕與剛性需求的強勁,才能力抗7大利空的逆襲。李同榮認為,房價下不來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技術循環處於上升軌道上,只是原來強勁主升段被打弱了,房市降溫,進入末升段,漲幅會逐漸縮小,炒作也會因無利可圖而收斂。在升息方面,目前以1000萬房貸為例,若升息一碼則再增加1.4萬元的年支出,升半碼等於今年升兩碼,每年約增2.8萬元房貸支出,對換屋與高收入者無動於衷,升息循環控制在四碼以內,仍然不影響房市首購剛性需求。李同榮最後指出,7隻灰犀牛只剩「兩岸衝突升高」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一年,只要兩岸衝突沒有繼續升高,2023房市仍不會有反轉現象發生,只是房價漲幅會明顯再縮小。
美股4大指數齊聲暴跌!全美富豪財產一夕蒸發2.9兆元
美股當地時間13日收盤重挫,道瓊工業指數閃崩將近1300點,創2020年6月11日以來最慘單日跌幅。美國億萬富豪們的財富也在一夕之間蒸發93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創史上第9大單日損失紀錄。其中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資產縮水最多,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則緊追在後。根據《彭博社》的報導,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8.3%,雖較7月的8.5%有所下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1%。這顯示美國國內通膨仍然頑強,使聯準會9月再次升息3碼已無懸念。有鑑於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8月才不斷強調1980年代初沃爾克時期暴力升息的重要性,市場已經開始預期Fed可能會更激進升息和縮表,導致美股4大指數13日全面崩跌。美股標普500指數13日大跌177.72點或4.32%,創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道瓊工業指數閃崩將近1300點,創2020年6月以來最慘單日跌幅;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100指數也重挫706.10點或5.54%,為2020年3月暴跌12%以來的最大跌幅;費城半導體也下殺6.18%。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顯示,美國億萬富豪們的財富在這次的美股崩跌中一夕之間蒸發了93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其中貝佐斯1500多億美元的身家瞬間縮水98億美元(約新台幣3055億元),是世界富豪榜上損失最慘烈的。緊追在後的則是馬斯克近84億美元(約新台幣2620億元)的資產縮水,以及Meta董事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55億美元(約新台幣1715億元)的財富損失。另外,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前微軟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身家都暴跌超過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42億元),波克夏海瑟威董事長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資產也分別縮水約34億美元(約新台幣1056億元)、28億美元(約新台幣870.4億元)。
Fed料將強力升息、美元指數急漲 台股匯雙殺!新台幣重貶至3年新低、台股重挫逾370點
由於美國稍早公布的8月CPI年增率超乎市場預期,聯準會(Fed)料將繼續強力升息,帶動美元指數急漲,導致美國股市4大指數於當地時間13日全面暴跌,台灣今天(14日)也遭遇股匯雙殺的局面,新台幣一開盤立刻重貶逾2角,至3年來新低,台股也重挫逾370點。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8.3%,雖較7月的8.5%有所下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1%。這顯示美國國內通膨仍然頑強,使聯準會9月再次升息3碼已無懸念,有鑑於Fed主席鮑威爾前陣子才不斷強調1970年代沃爾克時期暴力升息的重要性,市場甚至開始猜測Fed將會採取更激進的升息和縮表措施,導致美國股市13日收盤4大指數全面暴跌。美元指數也因此急漲近1.5%,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並導致歐元、英鎊和澳幣在內等非美元主要貨幣全面跳水。與美股高度連動的台灣,也遭遇股匯雙殺的局面,新台幣開盤不到20分鐘,貶值幅度就擴大至2.56角,觸及31.146元,創3年來新低。台股開盤後也持續走低,重挫逾370點。匯市交易員指出,台幣、歐元、英鎊和日元等非美元主要貨幣走勢都相當悲觀。歐元兌美元一度下跌1.53%至0.9965美元;日圓匯價也因為日本央行持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而在14日重新測試145大關,挑戰24年來新低;澳幣兌美元則重貶2.3%至0.6726美元。
美國物價、房租漲翻天!饒舌天后卡蒂B怨:人們怎麼活?
美國物價在聯準會升息、經濟衰退的陰影下,仍然維持在在高位,再加上利率的攀升加劇了美國人民買房的償債壓力,並推升房租。對此曾獲葛萊美最佳饒舌專輯獎的美國饒舌天后卡蒂B(Cardi B)直言不諱地痛批,「人們該如何生存?」。據《商業內幕》及《紐約郵報》的報導,單曲5度登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首的饒舌天后卡蒂B於上周末在社群媒體Instagram的直播中表示,通膨和高利率正損害民眾支付房租、房貸的能力。卡蒂B在直播中提問,「我想知道人們該如何生存?」,她前陣子才為表弟買了一套公寓,「我的家人及朋友都很感激有我當靠山,但那些沒有我的人呢?」卡蒂B更爆粗口,「沒有他X的房屋庫存了,根本不會有人想賣掉他X的房子。」她目前仍持續幫友人物色房產,並坦承近期的租金漲幅已經達到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步,「我看到部分地區價格的攀升,生活難以承受」。根據Rent.com數據顯示,美國7月公寓租金中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39%。今年稍早,美國房市專家預測租金漲勢有望因為買氣下降而放緩,但受動盪的經濟環境影響,房價不見穩定。此外,聯準會為抑制通膨持續升息,也加劇買房的償債壓力,且食品價格仍處於高點,明顯打擊美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8.3%,雖較7月的8.5%有所下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1%。這顯示美國國內通膨仍然頑強,使聯準會9月再次升息3碼已無懸念,有鑑於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前陣子才不斷強調1970年代沃爾克時期暴力升息的重要性,市場甚至開始猜測Fed可能會更激進升息和縮表,回收市場的熱錢。8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一出,也導致美國股市周二收盤4大指數全面暴跌。
蘋果撐大局3/大立光創高領軍衝 蘋概股有望吸金
蘋概股何時啟動?「蘋果預期第四季營收加速,換言之,供應鏈將在第三季啟動備貨周期,台股相關蘋概股價從今年初至今大幅修正約3成後,目前本益比普遍落在10倍。」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可留意蘋果供應鏈。不少投資人關注蘋概股下半年能否成為台股主流?分析師王兆立分析,這兩三年來,紅色供應鏈竄起,使台股中的蘋概股表現跟過往不一樣,在價格壓力下,多頭格局比較少見,都呈現箱型格局,「不過,隨著進入傳統旺季,蘋概股還是值得關注,目前領軍指標是大立光(3008)。」今年7月因為矽力-KY進行股票分割,加上信驊(5274)也走跌,大立光在跌幅相對輕微下,重登股王寶座,近期更持續站穩2000元整數大關,主因是董事長林恩平在第二季法說會上釋出「7月比6月好、理論上8月比7月好」的看法,讓市場普遍認為,公司還是看好下半年,至少較上半年好。蘋果今年新機高階機種比重有望提升,鏡頭廠大立光將可受惠。(圖/報系資料照)王兆立指出,「大立光股價在整理完後續創新高,自然引發市場關注,目前市場給予蘋概股的本益比並沒有很高,但隨著進入傳統旺季,如果個別公司營收財報有出現超過預期的表現,就有機會吸引資金湧入,推升股價走揚。」蘋概股的相關指標股有哪些?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包括生產晶片的台積電(2330);鏡頭光學元件的大立光(3008)、亞光(3019)、揚明光(3504);IC設計廠聯發科(2454);IC載板廠景碩(3189)、臻鼎-KY(4958);印刷電路板廠華通(2313)、金像電(2368);CCL銅箔基板廠台光電(2383);NOR快閃記憶體廠華邦電(2344)及旺宏(2337);散熱廠雙鴻(3324);組裝廠鴻海(2317)及和碩(4938)。 蘋果iPhone 14即將發表上市,供應鏈廠商營運也正蓄勢待發。(圖/中新社)劉炯德提醒,美中經濟對抗從半導體進一步延伸至電動車產業,眼下台海問題加劇,台股下方萬四雖有國安基金地板護盤,但產業前景及美國升息縮表環境仍令投資人卻步,短線看不見信心買盤,無量自然不會有好價。目前第三季為企業財報空窗期,而美國升息循環進入緩和階段,「此時市場信心不足下,將有利於特定資金進場及中籌碼,只要利用時間反覆震盪打底成功,則在第四季走出一波行情的機率將會大幅度升高。」劉炯德說。
國家隊進場護盤績效佳 7次進場6次賺
國安基金12日晚間7時突然宣布進場護盤,夜盤台指期急拉300點,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康和證券總監廖繼弘認為,政府精神喊話,對提振市場信心,產生一定的效果。國安基金過去護盤台股七次,分別是2000年3月第一次政黨輪替,中國大陸發表言論警告台灣,第二次是2000年10月網際網路泡沫,國際油價價格大漲;第三次是2004年5月發生319槍擊案。第四次是2008年9月發生金融海嘯;第五次是2011年12月歐洲發生債務危機;第六次2015年8月人民幣劇貶以致亞洲多國貨幣跟著貶值;第七次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股市大跌。此次國安基金進場,為歷來台股點位最高的一次,台股加權指數今年以來下跌23.43%。按照國安基金七次進場的經驗,除了2000年3月16日因第一次政權交替而進場損失500億元外,其餘六次皆是獲利出場,且在2020年3月20日因新冠疫情爆發進場救市,實際只投入7.57億元,就成功拉抬指數V型反轉。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分析,國安基金進場次日,指數進場當天上漲機率高達86%,平均漲幅3.1%。再把統計時間拉長至進場後10個交易日,也一樣有6次上漲,平均漲幅5.1%。就個股來看,若統計最近4次國安基金買超的標的,包括台泥、台塑、南亞、台化、台達電、鴻海、台積電、廣達、華南金、兆豐金股價均是上漲。惟法人提醒,俄烏戰爭、通膨高漲及美國升息縮表等利空因素還未緩解,股市空頭趨勢短線上要扭轉不容易。在國安基金進場後,台股是否跌深反彈,仍須視13日美國6月CPI公布後的市場反應,以及14日雙王法說會,經營層對於未來的展望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