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醫療
」生死一線間!虎頭蜂螫人意外頻傳 過敏性休克恐瞬間致命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趨緩,登山人潮湧進山林,但近來虎頭蜂攻擊性強,也是台灣發生虎頭蜂螫人的旺季,全省蜂螫死傷意外頻傳。2020年光是桃園市緊急救護(捕蜂捉蛇)工作大隊,就接獲近萬件的蜂蛇案件通報,也曾發生捕蜂捉蛇工作大隊及專業捕蜂人員,因蜂螫引起過敏性休克,而導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及急救不治的意外事件。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雅文醫師表示,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頭暈、眼睛腫成一條縫、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低血壓等等。蕭雅文理事長說,「我們最擔心的是咽喉腫脹或氣管痙攣造成的呼吸道水腫,以及血管擴張造成的低血壓休克,患者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喉嚨緊縮、喘不過氣,或是眼前一片黑、臉色蒼白、冒冷汗、站不穩。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而在救護勤務中,所接觸到的過敏性休克,大多是在荒郊野外被昆蟲叮咬所引起的,例如:蜂螯、紅火蟻叮咬。「我在急診災難醫學領域,偶爾會聽到捕蜂捉蛇工作大隊,遇到蜂螯導致的過敏性休克意外。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新竹山區的蜂螫意識昏迷救護案件,緊急救護技術員(EMT)經119通報到場救護時,非常警覺的發現病患可能是過敏性休克,立即啟動線上醫療指導,在醫療指導醫師的指示之下,給予患者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再送醫,幸運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蕭雅文理事長補充說道,如果是開消防救護車執行捕蜂業務,車上會備有腎上腺素,可以用空針抽取使用。但若是到偏遠山區或不易停車的荒郊野外捕蜂、搜救,可能只會帶急救隨身包,就很需要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能及時幫到不少因過敏性休克而生命垂危的病患。目前並無法預測哪些人被蜂螫等昆蟲叮咬後,會引發過敏性休克。但若是曾經發生過敏性反應的人,就算下次只被一隻虎頭蜂螫傷或接觸到過敏物質時,再次引發過敏性反應的時間會更短、症狀會更嚴重,更有機會引發過敏性休克,要更加當心。若是本身有過敏性反應體質,要到離城市有點距離的郊外遊玩踏青工作,也建議可事先經由小兒過敏科或免疫風濕科醫師處方,隨身攜帶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腎上腺素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收縮劑,及時施打,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會明顯減少咽喉腫脹、讓氣管放鬆擴張,同時,還可以讓血管收縮,提升血壓,有機會阻斷過敏性休克的迅速惡化,爭取更多存活機會。不過蕭雅文理事長也提醒,「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屬於處方用藥,如果是登山隊要備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最好在登山時,也要有隨隊的醫護或緊急救護技術員。即便打了腎上腺素之後,過敏性休克有明顯改善,還是要及早啟動緊急救護系統(119),盡速就醫。」
台北4篩檢站塞爆累倒醫護 北市聯醫工會:無緊急需求別急診
隨著全台疫情升溫,雙北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台北市4個篩檢站也被民眾塞爆,不少醫護人員忙到乾脆直接在醫院倒頭就睡,也有護理師自嘲這幾天忙的跟瘋婆子一樣。而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臉書上發文,感謝各位醫護人員的辛勞。而同時也有醫師表示,現在醫院急診室相當混亂,北市聯醫工會也呼籲民眾,這幾天如非緊急病情,請不要到醫院急診。在雙北進入第三級警戒的同時,台北市的4個篩檢站擠滿了擔心染疫的民眾,讓醫護人員瞬間忙不過來。台北市長柯文哲稍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14日忙到半夜12點,仍有上百位民眾並沒有篩檢到,因此在現場發放號碼牌,要麻煩這些民眾在跑一趟。同時他也表示篩檢的流程改進後,今日的篩檢站已經順暢許多。柯文哲同時也表示,許多人在問是不是可以廣設篩檢站,但因為目前醫療人力有限,必須做最有效率的調度,有症狀的才需要篩檢,不需要自己製造恐慌。而他也找了臺北市所有醫院院長到市府開會,討論負壓病房及一般隔離病房的整備,並與中央協調設立第二家防疫應變醫院。最後他也感謝那些醫護人員,第一天設立篩檢站就讓大家忙翻了,但醫護人員還是毫無怨言,甚至選擇直接在醫院睡覺,早上繼續幫大家服務,讓他非常感動,甚至直言「讓我們一起加油,醫療人員是我們的前線,讓我們也一起做他們的後盾!」 而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魏智偉也在自己的紛絲專頁「急診鋼鐵人Dr.魏」上,張貼了幾張護理師累到眼神空洞的照片,護理師更是自嘲「忙到像瘋婆子一樣」,讓身為主管的魏智偉非常心疼。魏智偉也在文章中表示「疫情增溫,發燒或有症狀者,需要先評估才能入內,請不要對我們咆哮或謾罵,我們是消耗急重症的人力和資源來保護大家,輕忽不得」,更是呼籲民眾「請愛護站在前線的我們,別打擊我們的士氣,拜託」。 知名急診室醫師田知學15日也分享粉絲專頁「搶救急診室」的文章,表示「沒有人是局外人」,更呼籲大家用力分享。而該文中指出,如果是醫院的同事,請拜託多收點病人,減緩急診室目前的壓力,這樣急診才有人力守住第一線。而如果民眾前來急診,現在等候時間會很長,「因為要釐清誰需要某些隔離治療,為了保護生病與沒有生病的人的安全。我們還是會好好治療你們的,只是需要你們給我們一些時間。」 而接連兩日讓醫護人員都疲於奔命,絲毫不得喘息的空間。北市聯醫工會稍早發出5點聲明,呼籲民眾如果沒有緊急需求,請不要去急診就診,或是轉往非聯醫體系的急診室就診。北市聯醫工會聲明全文如下:一、急診人力不足、工作負荷超載工會接獲多起申訴,目前北市聯醫各院區急診都呈現人力不足、工作超載的嚴重問題!和平院區急診雖然只做篩檢、關閉其他醫療,但仍有上百位民眾與院內員工需要採檢,而和平急診醫護有半數正在強制隔離,剩下的員工不堪負荷。據所知,部分員工已經兩天沒有回家休息,若無外援,員工擔心等不到隔離中的同事出關接手,現有一半的線上人力就會先倒下。中興院區急診開設「萬華專案」,前來採檢民眾爆增十數倍,雖然院方緊急徵調休假中的同仁支援,並調度行政同仁協助掛號與動線疏散等非醫療工作,但人力仍非常不足。急診工作超載,線上同仁工作中無法吃飯、休息、上廁所,也紛紛取消休假,但在院內尋求更多「醫護人力」支援,卻沒有回應。忠孝院區急診則是維持原有人力配置,篩檢量大增,來院民眾與住院病患都需要採檢,卻因為動線規劃不良,院內的住院病患想出去、院外採檢區的民眾想進來,現場一片混亂,醫護人員找不到病患,指揮失靈。二、現在關鍵:調度支援人力、暫停非緊急業務依據急診的狀況,若要維持醫療系統運作不潰散,目前的關鍵有二:調度支援人力、暫停非緊急業務。請北市聯醫明確下令各醫療單位縮減業務,調派人力支援急診,如果無法順利調派人力,意味著平常的醫療人力抓得太緊,疫情過後需要嚴厲檢討!目前急診需要支援項目,除可執行醫療業務的醫護人員之外,尚須協助民眾的疏散、引導、掛號、運送檢體至各檢驗放射單位或病房等。有急診護理師反應,在繁忙之時還要引道民眾廁所方向、幫院外民眾送送充電器和食物給被隔離的家人,非常干擾!也反映出院內人力調度指揮失靈!此外,院內已經展開調查,徵求聯醫員工支援台北市新增設篩檢站。增設篩檢站立意良善,但工會嚴厲指出,院內已經呈現人力不足,請北市府循其他管道徵求篩檢站人力,不要再從聯醫抽人。若北市府無法適當徵調篩檢所需之醫護人力,請尋求中央政府支援!北市聯醫扛責第一線防疫,人力、物資、預算已全數投入,部分前線醫療人員連續工時達48小時,請中央協助分流,並提供相關公衛預算。本會重申,北市聯醫院內員工已人力不足,請北市府不要再從聯醫抽走員工!三、匡列標準浮動,醫護人心惶惶「匡列接觸者」並進行採檢與隔離,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之權責。然而,工會亦接獲申訴,院內員工因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原本被匡列為接觸者,要採檢並強制隔離14天,在等待採檢時卻又接到主管通知,不採檢,自主健康管理(自己注意有沒有發燒、隨時口罩戴好),照常上班。員工猜測,可能是被匡列的醫護人員太多,如果全部採檢隔離會影響醫療體系運作,因此「匡列」的標準下修。我們可以理解線上需要更多醫療人員維持運作,然而,如果讓有風險的醫療人員繼續在第一線上顧病人,一但不幸事後確診,成為新的破口、擴大感染給免疫能力本就較差的院內病患,得不償失。工會要求,所有有風險醫療人員,按照標準篩檢和隔離,線上醫療工作請院內其他單位支援,或是請政府調派其他醫院人力支援北市聯醫。切勿心存僥倖,將醫療人員與病患暴露於高風險之中!請聯醫主管明定院內員工篩檢條件、原則,並提供快速諮詢窗口,裨利員工判斷是否有篩檢之必要。若有篩檢之必要,請協助安排時間及流程。四、院方勿下封口令!資訊透明才能做好防疫!在防疫的封口浪尖上,北市聯醫某院區醫療單位群組內,竟有主管下令院內資訊不透明公開,要求員工不得對外說明情況。本會鄭重向院方喊話,基層醫護同仁在第一線遇到許多困難,向主管求助未獲回應,許多資訊不透明,人心惶惶。在防疫的重大關頭,唯有醫護人心穩定,指揮系統才有辦法落實運作。目前各院區感控單位都在忙線中,基層人員的求助無門。我們都願意堅守崗位,但需要明確的指示,需要提問得到回應。我們理解醫院高層也壓力很大,但無論如何,請保持院內資訊透明與溝通,請勿高壓對待基層人員。此外,請院方再次宣導各項防疫相關假別、請假準則、認定單位,減少不必要之行政程序及時間。也請院方提供員工入住防疫旅館之條件、快速申請管道。五、呼籲民眾:非緊急需求不要去急診目前各院區急診篩檢量暴增,非有緊急必要之需求,請各位民眾不要至急診就診,或轉送其他非聯醫體系急診就醫,以維持篩檢能量。因有大量無症狀者確診,請民眾將資源優先讓給重症或有治療之需要的病患, 若民眾有曾和確診者接觸之可能,但暫無不適,請自行和他人隔離(包括家人)。請全體國民做醫護人員最溫柔也最強硬的後盾,不要責怪辱罵,不要歧視排擠,讓我們可以安心工作,一起度過防疫的難關。
後疫顯學玩跨界 醫療開超市 超市開餐廳
受疫情重挫的實體零售業在第二季逐漸恢復元氣,隨著人流和線下消費回溫,大陸諸如盒馬、蘇寧家樂福、麥德龍等零售業者紛紛採取異業跨界合作、開餐廳、店中店以及開直播等「新玩法」,要讓消費者獲得更完整的消費體驗,迎戰疫後的消費市場。綜觀後疫情時代的零售業發展,多元化與數位化將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像盒馬就與線上醫療諮詢平台丁香醫生針對健康飲食場景解決方案展開首次合作,聯合開設「沒毛病知食超市」,向不同飲食族群,提供飲食闢謠知識、熱量、營養搭配、飲食社交等四個方面的資訊與銷售合作。丁香醫生表示,此次合作突破過往相對單一的線上互動管道,透過線上線下的立體化呈現方式,能增強與粉絲互動,帶給用戶更完整的場景體驗和品牌感知;此外,數位、智慧經濟在疫情間展現了強大的抗擊能力與韌性,因此,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將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無獨有偶,蘇寧家樂福也透過開餐廳進行了跨界嘗試,其第一家自有品牌餐廳「MR.福」日前在上海開幕,該餐廳的創立有望延長消費時間,增加客單價。蘇寧家樂福餐飲項目總監李一江表示,該餐廳有三個特點,包括餐廳化、去聯營化和自有品牌化,這個模式今年將快速複製,預計年內達成展店100家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在蘇寧家樂福開餐廳的同時,還與光明乳業合作,引入了上海農場店中店,進一步拉動消費。除了跨界合作、開設餐廳、店中店等模式,數位化轉型也是零售業的發展方向。麥德龍中國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張宜業透露,目前麥德龍內部也在積極進行數位化團隊培養,未來會加強素人直播的業務。張宜業表示,目前已製作了一些數位化課程,要將市場上的人才與企業內部同仁進行更有效的整合;其次,建立移動學習平台「麥德龍大學」,將數位化培訓教材放置在該平台上;另外,利用直播方式代替原來實體教室進行數位化培訓,最多的時候一場培訓課程會有3000多人參與。
新北出現36度橙燈高溫 市府啟動防熱機制
受到近日太平洋熱高壓及沉降影響,造成大臺北地區氣溫炎熱,氣象局也發布了新北市橙燈高溫資訊,尤其今(20)日新北市,有持續出現攝氏三十六度以上高溫的機會。新北市消防局提醒民眾,預防高溫熱傷害有三保,保持涼爽、保持喝水、保持警覺。另外,民眾也要留意家中長者狀況,出門請備妥防熱傷害五裝備,包括太陽眼鏡、寬邊帽、透氣衣物、水瓶、防曬乳等,只要發現身體不適,就要立即撥打119電話求助。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市府已於今天上午十時啟動防熱機制,執行公共場所防熱宣導措施,運用回收處理水進行分隔島、公園植被灑水保護及市區路面灑水降溫作業,應該約能降低達攝氏十度的環境溫度,並維持二至三小時。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謝政達說明,市府除持續各公共場所進行防熱宣導措施,提醒市民保持警覺,並啟動下述防熱機制項目,包括市區主要道路、公園及分隔島植被灑水保護措施。里長、社工及員警加強獨居老人問安關懷、加強街友聚集點防熱宣導,並提供避暑場所資訊。市北市府其他防熱機制措施包括:檢視戶外作業業者有關勞工防熱處置作為、加強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個案訪視、運用市場廣播宣導攤商補充足量水分、加強攤商及食品業者注意食材保存衛生管理的稽查輔導、119線上醫療指導員加強熱傷害症狀指導協助以及加強學校醫療保健等防熱工作等。消防局長黃德清則呼籲,如發現自己或他人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例如體溫升高、皮膚變紅、心跳加速,而且出現抽筋痙攣、噁心嘔吐、頭暈昏迷、神智混亂或無法流汗等症狀,務必進行急救五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或撥打119電話請求協助。
【隔離經濟1】「隔空操控業」大熱 線上經濟大噴發
台灣消費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東方線上」統計,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近6成消費者減少外食或降低娛樂消費,也少去賣場,然而,許多「隔空操控」的行業快速補位,買氣爆棚,形成一股「隔空生活」的「隔離經濟」新浪潮。本刊調查,搭上「隔離經濟」順風車的「醫聯網」,線上問診流量驟增近4成;線上課程「PaGamO」每天有2萬人在上線學習,更吸引4成以上香港學校導入使用;外食族則改為回家開伙,加上主婦們減少出門,網購水餃、泡麵及早餐食品的業績紛紛暴衝,電商平台「PChome 24h購物」因此關閉不少「24小時到貨」的品項,以因應大幅增長的物流需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大陸大量「封城」築起了隔離經濟,尤其「線上醫療」成為領頭羊,「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等網站流量暴增。大陸大數據平台「前瞻產業研究院」估計,大陸互聯網醫療行業的規模,兩年前為人民幣四百九十一億元(約新台幣二千一百二十五億元),到二○二○年可望翻倍,突破人民幣九百四十億元(約新台幣四千零七十億元)。疫情蔓延期間,選擇閱讀電子書的人數增加不少。(圖/報系資料庫)
【隔離經濟2】線上醫師夯 醫聯網流量大增近4成
同樣地,台灣雖然被隔離的人數不多,但近期使用線上醫療諮詢的人數也倍增。台灣第一個線上問診平台「醫聯網」董事長王欽堂受訪時表示,「台灣的遠距醫療,平時用視訊、會診及病歷影像傳輸的方式進行,以解決偏遠離島地區醫療不足的問題。」王欽堂在一九九三年創辦專業健診中心「哈佛健診」,後來他就讀台大EMBA時,發現物聯網的商機無限,便在二○一七年創辦醫聯網,去年四月上線,提供真人醫師解答民眾提問的服務,目前共有一千多位醫師加入解答的行列,累積出三萬五千名會員。大陸的線上醫療發展較快,甚至可以在網上購買非處方藥,並提供物流寄送。(圖/報系資料庫)「因為大陸醫師及醫療資源相對稀少,大陸互聯網醫療發展快,智能化與線上照護發展也比較早,線上可購買非處方藥、提供藥品物流及代為掛號預約各醫院,服務範圍廣。台灣有健保優勢,但候診與領藥的時間長,實際看病的時間短,未來若政策開放更多線上醫療項目,將能有效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情形。」王欽堂說。新冠肺炎爆發後,上醫聯網以「感染」、「喉嚨」與「咳嗽」等關鍵字搜尋資訊的人數激增。(圖/醫聯網提供)新冠肺炎出現後,醫聯網的使用人次明顯增加,王欽堂透露:「今年一月的提問量,較平常成長超過一成,從流量來看,則提升三十八.九%,與肺炎相關的關鍵字,如『感染』、『喉嚨』、『咳嗽』與『口罩』等,就占了流量的一○%。海外訪客也呈倍數增加,其中香港、越南、美國及澳門的瀏覽量增長最顯著。」醫療網董事長王欽堂表示,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使用醫聯網線上諮詢服務的人數明顯增加。(圖/馬景平攝)醫聯網使用者張小姐說:「我長期有偏頭痛的困擾,在醫聯網向線上醫師諮詢,才知道是壓力造成的,前往神經內科就醫後,情況改善很多。」她很感謝醫聯網,讓她能找到正確的科別就醫。除了真人醫師,醫聯網也有AI醫師。王欽堂表示:「真人醫師為民眾判斷可能的病因後,由AI醫師告知該看的科別,與提供該科看診服務的醫師與醫院,以輔助民眾就醫。」目前AI醫師支援範圍,已納入三十多種不同病痛與二十多個科別,而醫師及醫院的資訊,則以在線上註冊並提供諮詢的醫師及所屬醫院為主。未來醫聯網以預防醫學為目標,在大數據及AI輔助下,民眾可利用穿戴裝置,配合運動及飲食,落實健康管理。(圖/明基提供)與兩百多家健檢中心合作的醫聯網,主要獲利來自於轉介健檢中心,若是成功轉介民眾健檢,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抽成,一般諮詢服務則不收費。王欽堂說,醫聯網的理念是「預防醫學」。「大家做健康檢查,但並沒有因此更健康,洗腎與慢性病的人數一直增加。我們未來將結合大數據,讓系統自動判讀健檢報告,並預測罹病風險,再配合健康穿戴裝置,監測二十四小時血壓、血糖與心跳等數據後,告知病人該怎麼飲食與運動、做好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