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褶菇
」 中毒 野菇老翁採路邊野菇…吃完竟看到「魔神仔」 醫診斷:是魔菇
來路不明的野菇不要亂採!一名69歲男子在路邊採摘蕈類,以為是雞肉絲菇,沒想到回家之完後,出現頭暈、尿失禁,還出現幻覺稱看到「魔神仔」,就醫檢查發現尿液中有「魔菇」代謝物,確定中毒。台灣已知至少有29種有毒蕈類,國內毒物中心在1986年到2004年間,共登錄43起蕈類中毒事件,多數發生在春季到秋季雨後,因採食蕈類所致,臨床表徵以急性腸胃炎為主。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來,最常通報的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全世界已知的蕈類有超過5000種,其中100到150種有毒,20多種毒性最強,曾導致死亡。據了解,有一名69歲男子在堤防邊道路採摘蕈類,誤以為是雞肉絲菇,吃下後產生嚴重噁心、冒汗,腹瀉超過10次、腹痛長達3小時,就醫後醫生給予點滴和止痛藥物治療,但仍有發冷、腿部發紫情況,還發燒到39.5度,經治療改善,但隔天仍有腹瀉及尿液滯留的情況,疑為綠褶菇中毒。楊振昌說明,該個案的2份樣本經檢測核基因片段序列,顯示為土生念珠菌,明顯與送驗樣本外觀不同,研判應是樣本寄送與處理過程已造成其他微生物大量滋生,因此無法針對標的物種提供正確的分子鑑定結果。經尿液鹼性藥物檢驗,檢出psilocin,是「魔菇」代謝物,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中毒後30~60分鐘可能會產生頭暈、無力、焦慮、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嚴重者(兒童)可能會有昏迷、高燒、抽搐死亡。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林澤揚提醒,看到路邊生長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假如不小心誤食而中毒,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基隆路邊出現「最會惹事的菇」 專家警告別亂採:有毒
近日連日大雨,許多地方都發生積水,基隆有民眾發現路邊的花壇草叢中,竟冒出一群菇類,忍不住好奇是什麼類型的野菇。不過專家警告,這種菇類有毒,過往常發生誤食的情況,嚴重者會喪命,提醒不要亂採摘路邊的野菇食用。有民眾發現基隆市信一路一間速食店前的花壇草叢中,長出一群群白色的野菇,因為數量不算少,引起路人好奇,到底是什麼野菇?是否能食用?對此,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解釋,這種野菇名為「綠褶菇」,是中大型菇菌,大多生長在低海拔的闊葉林地,路邊草地或農地也常常可以發現,不過因為它長得和可以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十分相似,過去發生不少誤食的情況,因此綠褶菇也被稱為「最會惹事的菇」。據了解,民眾若誤食綠褶菇,1至3小時內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型中毒症狀,嚴重會意識昏迷、傷及肝腎甚至脫水致死,4年前就有一名外籍移工誤食送命,但若及早發現就醫治療,可以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蔡馥嚀指出,綠褶菇底部菌褶,幼年期呈白色,成熟後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因為這種野菇有毒,店家發現後已陸續摘除,以免被人誤食,並提醒民眾若因食用不明菇類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踏青發現野生菇 婦帶回家煮成晚餐中毒送醫
天氣高溫潮濕適合野菇生長,各處公園經常可看見菌菇遍布,醫師呼籲民眾請勿任意碰觸或摘食,以免毒從口入。台中一名婦人至都會公園踏青見草地上遍布新鮮野菇便自行採摘回家煮食,食用後約1小時出現中毒症狀緊急送醫,這才知道誤食被稱做「最會惹事的毒菇」,也就是有毒的綠褶菇,所幸送醫及時,經光田醫療團隊救治,住院四天後康復。誤食不明野菇 中毒緊急送急診56歲黃姓婦人假日至台中都會公園踏青遊玩,看見連日大雨後的草地上長滿新鮮不明野菇,因黃婦幼時曾在鄉村居住有農務經驗,她自行判定其為可食用的雞肉絲菇,便採集了許多帶回家煮食晚餐,孰料飯後不久開始出現嚴重腹絞痛、腹瀉,伴有噁心嘔吐,發燒,此外還有意識昏沉的症狀,家人立即將她送至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部顏嘉德醫師表示,黃婦家人帶著吃剩的不明野菇將她送到急診,黃婦有血壓低、血氧濃度低、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說不清楚話;從剩餘的野菇外型判斷,婦人疑似將有毒「綠褶菇」誤認為無毒的雞肉絲菇而食用,但由於當天晚餐黃婦是自行煮食自己吃,家人並不知道黃婦吃了多少量,因此難以掌握毒性與毒量,為慎重起見收治住院為其安排相關內科檢查。野菇造成急性中毒 只能支持性療法肝膽腸胃科林振勝醫師指出,野菇中毒通常屬於急性,沒有特定解藥,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陸續治療休克、發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與痙攣性疼痛症狀,儘速讓病患恢復意識並評估肝功能,以確保沒有永久性的損害,此外,視食用量多寡,毒性亦有可能隨著腸胃道進入腎臟與神經系統,因此會診腎臟科為病患的肝腎功能進行監測追蹤,而病患出現意識昏沉、暈眩症狀,同步會診神經內科確保中毒未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病患住院四天後,病情穩定下來,解除嘔吐、疼痛和腹瀉症狀,意識恢復,毒性解除無虞,腎臟功能與神統系統皆無受損後出院,黃婦直說再也不敢亂採野菇來吃了。顏嘉德醫師提醒,路邊的野菇不要採、不要吃,但若民眾真的因誤食不明菇類造成不適,應盡速就醫,同時保留吃剩的食材帶至醫院,有助診斷與治療。
自認有務農經驗!誤食最惹事毒菇 婦中毒休克急送醫
台中市黃姓婦人日前到公園踏青,看見草地上遍布新鮮野菇,因自認幼時有務農經驗,不慎將有「最惹事毒菇」之稱的綠褶菇,誤判為可食用的雞肉絲菇,自行採摘回家烹煮吃下肚,1小時後竟出現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經緊急送醫急救後及時救回一命。近期連日下大雨,公園草地上長滿不明野菇,56歲黃姓婦人假日前往台中都會公園踏青,看到大大小小的新鮮菇類喜出望外,由於綠褶菇有「最惹事毒菇」之稱,與可食用的雞肉絲菇長得很像,黃婦自認幼時曾在鄉下居住且有務農經驗,自行判定為雞肉絲菇後,便採集許多帶回家煮食晚餐。晚餐後不久,黃婦突然出現嚴重腹絞痛、腹瀉,伴有噁心嘔吐及發燒,家人帶著吃剩的野菇,將她送至光田綜合醫院急診。急診部醫師顏嘉德表示,患者到院有血壓低、血氧濃度低、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且意識昏沉、說不清楚話,緊急收治住院檢查。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振勝指出,野菇中毒通常屬急性,沒有特定解藥,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陸續治療休克、發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與痙攣性疼痛症狀,讓病患盡速恢復意識並評估肝功能,以確保沒有永久性損害。此外,視食用量多寡,毒性有可能隨著腸胃道進入腎臟與神經系統,由於黃婦是獨自食用,家人不知她誤食多少量,因此會診腎臟科為病患肝腎功能進行監測追蹤;針對出現意識昏沉、暈眩症狀,同步會診神經內科確保中毒未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所幸黃婦住院4天後,病情穩定下來,她直呼不敢亂採野菇吃了。
採屋旁「雞肉菇」煮出青汁…她吃一口驚艷:味道極好 下秒全家中毒送醫
馬來西亞一名男子日前從屋旁採摘新鮮蘑菇回家給妻子烹煮,未料蘑菇煮出青色湯汁,一家三口食用後嘔吐不止送醫!女網友日前上載一段2分55秒視頻,指丈夫子從屋旁摘了10朵白色蘑菇,以為是好吃的雞肉菇,卻沒辨認出是有毒菇類,導致夫妻倆和一名孩子食用後中毒嘔吐,全身無力,所幸沒有生命危險。《星洲日報》報導,這名婦女在視頻中指出,由於一家人很久沒有吃蘑菇,所以想用新鮮採摘的菇類製作烹飪視頻上傳TikTok,因此拍下整個處理和烹調過程。她說,撕開菇傘的時候感覺非常柔軟,像包子一般,菇傘下有一個白色圓環,菇桿子顏色泛青,處理時掉落白屑,而且完全沒有蟲子附在桿子上。女網友表示,「接著我爆香蒜米、辣椒和薑,把清洗好的蘑菇丟入鍋中翻炒,再加水煮沸,不久出現青青的湯汁,但是嚐一口味道極好,於是就把煮好的蘑菇端上桌,當成午餐吃了。」她表示,自己與丈夫食用蘑菇後感到不適,趕緊上網搜索,發現午餐吃的根本不是雞肉菇,而是一種有毒蘑菇。當事人指出,「丈夫吩咐我把剩下的蘑菇倒掉,以免其他孩子誤食;我和丈夫當時都虛弱無力,無法開車,丈夫更是吐到幾乎昏厥,於是我馬上撥打求助。」視頻也拍到夫妻倆帶著孩子坐救護車的畫面,其中丈夫因吃的較多,躺在救護車擔架上奄奄一息;兒子也臉色蒼白,躺在醫院病床上接受治療。根據資料,一家人誤食的菇類是「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外形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和雞肉菇相似,常被混淆;誤食後1至3小時內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路邊野菇不要採!南投男採不明菇菌煮食 一家5口中毒送醫
梅雨季節來臨,高溫潮濕的氣候,同時也為菇菌類提供極佳的生長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可在林間、田埂邊和草原上發現許多不知名的野菇,由於蕈類不容易從外觀或形狀來判定是否有毒,每到這個季節就會傳出有人誤食不明菇菌中毒!採路邊不明野菇煮湯,一家五口中毒送醫!( 圖/衛福部)南投縣埔里鎮就有一家5口,20日採集了不明菇類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送醫,經埔里基督教醫院搶救保住一命,22日還在住院觀察治療中。據患者描述,傍晚他們在埔里南安路中興大學實驗林內草地上,發現長了許多白色菇菌,採集回家煮了一鍋野菇湯,與家人共食,農委會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子超,從吃剩的野菇照判斷,這是具毒性的「綠褶菇」。調查後發現,男子一家誤食的是綠褶菇!( 圖/衛福部)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綠褶菇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Meyer: Fr.) Massee)」屬中至大型菇菌,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 (Macrolepiota procera)及雞肉絲菇 (Termitomycesalbuminosus)相似,常被混淆。林子超也表示,綠褶菇外型酷似秀色可餐的野菇,是「台灣易惹事毒菇類」榜首,誤食輕則上吐下瀉,嚴重時恐致命。民眾普遍認為菇類若有昆蟲啃食就是無毒,或拿來餵雞隻等動物「試毒」,來判定野菇是否可食用,不過林子超表示這都是錯誤的觀念。他指出,有些昆蟲或動物的體質或消化系統,跟人類是不一樣的,因此生長在野外的真菌或野菇,若沒有專業判定經驗,最好不要去碰觸或採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