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
」 綠色經濟 日本 碳權交易滙聚攜手赫曼咖啡 以ESG理念為核心 開創科技廠團購新模式
隨著永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企業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簡稱ESG)的實踐需求日益提升。滙聚智能與赫曼咖啡共同宣布攜手合作,將以ESG理念為基礎,透過團購平台把高品質、環保友善的赫曼咖啡產品帶進台灣科技廠區,為員工提供美味與永續並存的消費選擇。雙方強調,這次合作的初衷不僅在於銷售咖啡,更希望透過團購這樣貼近消費者的模式,讓科技產業員工在日常生活中更輕鬆地參與環保行動,進而影響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共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此次滙聚智能販賣機與赫曼咖啡合作,專為科技產業團購打造的精品咖啡產品。此合作結合ESG理念,推廣環保友善商品,期望透過科技園區員工的支持,為永續生活注入新動力。 (圖片/CTWANT)從咖啡到科技 團購注入綠色價值滙聚智能販賣機執行董事陳建伶表示,這次合作充分結合了雙方的專業與願景。滙聚長期以來致力於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而赫曼咖啡則在咖啡生產領域深耕多年,特別是在節能減碳和友善環境的實踐上,為業界樹立了典範。「赫曼咖啡在ESG的實踐上令人敬佩,從選豆到包裝,他們的每一步都以永續為考量,這與滙聚的理念不謀而合。」赫曼咖啡總經理王進忠親自展示咖啡品鑑過程,展現品牌對咖啡品質的高度重視及專業精神,為推廣環保與永續價值注入新活力。 (圖片/CTWANT)赫曼咖啡總經理王進忠指出,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更在於是否能夠為社會帶來長遠的正面影響。他提到:「赫曼咖啡在設計每一款產品時,都將節能減碳作為優先考量。例如,我們工廠採用高效能冷卻系統與用電監控技術,成功降低用電峰值,將碳排放減少至最低。」雙方的合作模式將通過滙聚智能販賣機的團購平台展開,員工可以輕鬆在線上下單,商品則由赫曼咖啡直接配送至科技廠區內的福利委員會,讓消費過程更簡便,並縮短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滙聚智能販賣機結合碳捕捉技術及冷鏈配送車隊,與赫曼咖啡共同打造低碳環保的產品供應鏈。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拓展合作範圍,推動永續理念融入更多行業團購需求。 (圖片/CTWANT)智能與永續結合 打造全方位低碳生活滙聚智能販賣機作為領先的智能販賣解決方案供應商,長期以來將環保與科技結合,持續優化其產品與服務。此次合作中,滙聚特別運用了旗下具備碳捕捉技術的智能販賣機以及冷鏈配送車隊,確保產品從運輸到消費過程中每一步都能盡可能減少碳足跡。此外,滙聚也在推動「友善農業」計畫,將在地小農友善栽培的農產品融入團購商品,並開發更多與赫曼咖啡協同設計的創意產品,讓團購平台成為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通路。執行董事陳建伶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合作,展示企業如何在商業價值與環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滙聚販賣機與赫曼咖啡的結合,代表的不只是兩家公司的理念契合,更是對全體消費者的一次邀約,邀請大家用實際行動參與永續。也期待藉由這樣的合作模式,為更多企業提供借鑒。」滙聚智能販賣機與赫曼咖啡攜手推出低碳烘焙精品咖啡豆、環保咖啡膠囊及回收材質包裝袋,倡導「綠色消費」理念。赫曼咖啡總經理王進忠表示,希望透過產品傳遞環保價值,讓每位消費者的選擇為地球帶來改變。(圖片/CTWANT)團購市場新亮點 員工生活中實踐環保此次合作的重點商品包括採用低碳烘焙技術製作的精品咖啡豆、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咖啡膠囊,以及由回收材質製作的包裝袋。所有商品都以「綠色消費」為概念,希望讓消費者透過每一次購買支持環境友善的理念。赫曼咖啡總經理王進忠特別提到:「我們的產品並不僅僅是提供一杯咖啡,而是希望藉由它讓每位消費者了解到,他們的選擇如何為地球帶來正面影響。」未來,滙聚智能販賣機與赫曼咖啡計劃擴大合作範圍,不僅限於科技廠區,也將探索其他行業的團購需求,推廣更多環保友善的生活用品,讓永續理念在全社會生根發芽。滙聚智能販賣機攜手赫曼咖啡,從產品製作到運輸全程減碳,推出低碳烘焙精品咖啡及環保包裝商品,致力於推動環保與永續消費的落實。 (圖片/CTWANT)團購合作展望 將ESG價值傳遞給消費者滙聚智能販賣機與赫曼咖啡的合作,是一次將ESG理念落實到日常消費領域的成功示範。隨著計劃正式啟動,他們將持續追求創新,並探討更多結合科技與永續的可能性,為企業與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綠色選擇,讓「一杯咖啡的力量」成為環保行動的最佳寫照。
邁向新型態經濟模式:EBC金融集團解析碳定價為何成新石油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EBC金融集團(英國)CEO David Barrett 接受專訪深入探討了碳定價的深遠影響。在減少排放與維持經濟成長的雙重挑戰下,David分析了創新、政策與經濟韌性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協同作用,為市場指明方向。理解碳定價:全球演變碳定價常被誤解為一種稅收,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化機制,透過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定的貨幣價值,來應對氣候變遷。 David解釋道,碳定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美國在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後,開始推行排放抵銷政策。這些初步的措施,鼓勵工業透過在監管框架內交易排放許可證來減排。到了1990年代,國際碳信用市場在《京都議定書》下逐步發展,儘管進展因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未參與,受到一定限制。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的達成,全球在碳定價方面同步,碳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 David補充說:「一個碳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約一噸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氣體的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它們的排放,從而有效地平衡其碳足跡。「碳信用是基石,企業透過購買這些信用,支持碳減排項目,從而抵消自身的排放,推動全球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的連鎖反應:成本、去工業化還是永續成長?碳定價的經濟影響複雜且深遠。儘管有些人擔心,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已開發經濟體的去工業化,David強調,碳定價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發展,而非抑制經濟成長。談到台灣的做法,David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透過購買國際碳信用,並將其出售給從事高排放項目的本地企業。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減輕了企業的即時財政負擔,鼓勵了永續發展。綠色科技:成長的催化劑碳定價有望推動創新,尤其是在依賴高排放產業的經濟體。 David表示:「鑑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可能促使本地創新,推動行業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理論表明,監管變革能激發創新,進而推動增長。」儘管對於碳定價直接推動創新仍存疑慮,但David認為其中邏輯很清晰:合規需求可以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長遠來看,這些創新將推動產業轉型,在確保永續性的同時提升競爭力。ESG與綠色科技投資:謹慎的樂觀態度David對碳定價與綠色科技投資間的關係持審慎態度。他表示:「人們應從長遠角度權衡成本與收益。這並非一個立竿見影的成長或獲利的靈丹妙藥,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SG市場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展示金融市場如何將一個好的理念,轉變為一個創造費用的產業,最終讓它們受益多於市場本身。保護中小企業在碳經濟中的地位碳定價的一個潛在擔憂是其可能對中小企業(SMEs)造成的影響,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缺乏資源來採用綠色技術。 David表示,大多數碳定價機制都是為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他指出:「為了確保重點關注大型項目,台灣的框架最初將排放量超過25,000噸的項目作為目標。這讓中小企業免受即期壓力,有時間和空間去適應綠色實踐。」這種方法確保了財政責任由那些最有能力應對的企業承擔,同時讓中小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經濟。邁向綠色未來:政治與經濟的共識與分歧儘管碳定價已成必然趨勢,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仍沒有同步。 David指出:「最近歐洲和美國的選舉反映了選民對雄心勃勃的綠色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多數人原則上支持環境變化,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成本和可行性使其更難以推行。」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例,David闡述了平衡環保目標與經濟現實的挑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綠色政策對製造商及其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裁員和經濟成長放緩。這些挑戰突顯了務實政策的重要性,在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平穩永續轉型的同時,協調環保目標與經濟韌性。
閣揆表態「參與新核能技術」 潘思亮籲:觀光出口立國+速修太魯閣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行政院長卓榮泰等內閣公部門官員首度與工商界早餐會於26日登場,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今天是第一次聽到卓院長關於供電的政府態度,尤其是表態的「參與新核能技術、開放態度」等談話「是一大亮點」。晶華酒店董座潘思亮則提出建言參考日本政策,重新對台灣擬定「觀光出口立國」的逆差變順差,全面開放外籍生等赴台學習與工作;儘快修復太魯閣、中橫公路、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等台灣觀光地標。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今天的早餐會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政府非常重視,大家發言踴躍到早餐會言長時間,代表院長非常重視,能源、產業發展、金融、觀光、生技等,有感受到政府的誠意,更加有信心,一起來為台灣經濟打拼。關於核綠能共存議題(核能小型發電機組、綠能、新能源等,以及修法核三廠延役等),吳東亮說,有感受到卓院長的主動,再三盤點電力供電量能並強調這幾年供電絕對穩定,而且今天還是首次聽到院長提到「參與新核能技術」的政府開放態度。對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對全世界的經濟產業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國政府也是少數有跟川普政府打過交道的政府,已成立台美交流工作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主導經濟關稅等,是全體性的,跨部會的協調。被吳東亮稱為「觀光專家」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則提到在早餐會上,有建議政府可參口依照日本觀光出口立國的政策,重新定義台灣的觀光業為「出口導向,利差變成順差」的觀光立國政策,可以賺外匯的,吸引更多國外觀光客,看到日本政府這幾年努力將從數兆的逆差到有順差,吸引更多觀光客進到日本旅遊,出口順差達到五兆,相信今年更是加倍。潘思亮表示,日本觀光業變成日本出口業第二,日本第一出口業是汽車業,相當於台灣的半導體業,觀光業也帶領日本經濟的復甦。我們現在是逆差的四千億,把觀光訂為出口導向,可朝「均衡地方發展、發展地方特色」以及「重要的配套措施」,像是少子化缺工,開放五年實習生簽證工作等,大家現在都看到許多外國人在日本觀光業工作,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建議我國政府全面鬆綁外籍學生、外籍實習生所有的限制,另一個是提到台灣是舉世聞名的觀光景點是太魯閣,還在修復中,請政府加緊腳步修復中橫公路,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等。對於網友建議五百元鈔票圖案改成中華隊,並設定為國定假日,吳東亮則也回覆說,「放假已經很多了,應該要紀念,不一定要放假」,至於是否鈔票改版,日本最近才全面改版,這可以由社會達共識討論,我也會贊成。至於卓榮泰強調明年軍公教加薪3%幅度,懇請工商界一起來加薪,吳東亮則回應說,包括台新金控等與許多企業,過去的加薪幅度都不少於3%,還有更多企業會比這樣的加薪幅度更好;而這對中小企業會比較辛苦,需要政府協助。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則說明今天工商早餐會27項提案74建議中,與行政院交流的很大成果進展,即是就創新經濟、健康台灣、金融發展、優惠稅制、綠色經濟等六大面向的提案與建議中,有三點成果。包括推動AI人才培育,包括經濟部與輝達等合作未來四年培養20萬人才,增加教學能量;二是推動生技醫療產業,政府啟動匡列100億元投資,金控公司創投部分投資生技比例大幅放寬;三是開放參與公共建設兆元促參引導國內保險業資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之下,保險公司可以投資。這三大類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氣候變遷減災挑戰…法令對都計影響薄弱 國土法使不上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除聚焦使用在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資金,如何建構能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健康城市,也備受關注。不過學者對照國內因應情形,認為《國土計畫法》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較難在各城市納入調適策略。台灣大學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石婉瑜說明,都市化是驅動全球暖化的關鍵因素,其土地利用變遷使自然調節機制劣化,加上人口、經濟活動集中,經常成為極端氣候衝擊受害最深的地方,因此,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將「永續與氣候韌性的都市化」列為國家發展優先事項,預計在大會提出「城市韌性與健康行動宣言」,欲強化跨部門合作,引導城市在都市化的過程中,納入減緩災害與調適策略。她也指出,COP29另一個要點是討論如何藉由保育生物多樣性並且以自然解方提升調適能力,包含減少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調適規畫採用以自然為基礎的策略,亞塞拜然預計在大會提出與自然保育及復育相關的「水與氣候行動宣言」,可觀察其後續的效應。對照台灣現況,她分析,我國針對建構韌性健康城市,其實是各部門多分而治之,《國土計畫法》則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難以進行都市成長管理或土地使用管制,台灣也沒有權責機構負責公告、執行管制氣候災害風險地區的任務,相關既有研究未能充分整合,多遭束之高閣。石婉瑜提到,台灣正夯碳匯,但執行層面較少考慮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健康,且多為政策口號,缺乏政策優先性與執行工具,難以抵擋土地開發利益,較傾向先開發再添綠、先砍伐再種植,沒有充分研究自然解方的調適效能。另外,我國不少縣市首長則正在爭取60億碳費一定比例留地方。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依照國際經驗,碳費用在地方是可行的,但沒有設固定比例,徵收碳費旨在促進減量,較合理的方式應是地方政府設定減量目標並提出相關計畫向中央申請使用碳費,由中央政府檢核落實情形,若是約定分配比例,以空汙費來說,地方政府不見得會執行直接與減空汙相關的事,政策效果反而會被削弱。
屏東Excellent!2024非六都唯一獲選亞太永續獎宜居城市
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8月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行頒獎典禮。屏東縣在推動多元文化、綠色低碳、社會包容、安全韌性及綠色經濟、提升生活品質等方面皆有亮眼表現,與日本北九州市、台北市、台中市共同獲選為2024年宜居城市,更是非六都中唯一獲選縣市。充分印證屏東縣政府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與決心。大潮州人工湖(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屏東縣努力發展經濟、共融社會兼顧環境永續中找出平衡點,有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如做為農牧業大縣,縣府將畜牧糞尿回收,再製液肥施行有機澆灌,達成「減量」與「循環」,落實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國際關注的SDG 13氣候行動目標,致力於提升氣候韌性,包含首創以氣象因子作為賠付依據的農漁業產品保險,整合SDG 6永續水資源概念開發人工湖和伏流水。另外,完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召開森林保育與造林活動等持續提升綠覆率,增匯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YouBike2.0E電輔車擴展共享運具(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屏東縣獲選亞太永續獎宜居城市,由環保局副局長宋增紅代表授獎(圖/屏東縣政府提供)。縣府近年致力於提升醫療量能及區域醫療整合,為市區、屏南地區、偏遠地區及離島民眾提供全面性醫療照護服務,實踐SDG 3健康與福祉。考量腹地寬廣且弱勢需求,縣府以發展可負擔永續大眾運輸系統為己任,爭取高鐵和高捷延伸至屏東,並優化公共自行車、偏鄉公車及小黃公車等作為最後一哩解方,更積極推動農村再生和社區規劃師,現積極興建社會住宅,提供友善居住選擇,亦開辦社會住宅包租代管,以低於市場租金提供給弱勢族群,由SDG 10減少不平等理念出發,與各單位共同建立包容性的SDG 11永續城市。當然,縣府亦協助新住民善用自身優勢,提升就業能力,並藉由「將國際帶進屏東」,讓民眾生活自然融合不同文化,享受異國風情,成就SDG 17多元夥伴關係。社區規劃師(圖/屏東縣政府提供)。萬年濕地群(圖/屏東縣政府提供)。縣長周春米指出,上任後以打造「安居樂業、幸福屏東」為願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屏東的彩虹正一片片的展翅,很高興本府的永續發展願景與國際潮流成功接軌,更榮幸屏東縣這次能成為非六都中唯一獲選宜居城市的縣市,未來將繼續以多元化發展帶領屏東向前,逐步實踐永續幸福城市。
AI物聯網技術加值 搜咖科技廚餘機系列攜手家庭到企業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接近400萬公噸,廚餘回收僅佔總量的1/6,有超過100萬噸被民眾當作可燃垃圾丟棄,造成環境污染、病原滋生... 處理方式急需升級,「淨零排放目標」岌岌可危!搜咖科技陳凌鋒執行長介紹MEGA廚餘機系列產品(圖/搜咖科技提供)。廚餘處理是所有食品產業最困擾的問題,更是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SOGA 搜咖科技」於大直典華隆重舉行「2024 MEGA 廚餘機新品發佈會」,透過AI 與5G物連網技術實現廚餘減量再利用,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高效處理廚餘,引領減碳新風潮專注於AI機器人領域超過十年的台灣新創團隊搜咖科技,在深入分析未來產業需求數據後,發現零廢棄的家庭綠色經濟與企業ESG永續目標,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為此,搜咖科技創新產品、結合循環經濟,深度探究「廚餘源頭處理」,致力研發出減少廚餘處裡所造成的浪費與污染!MEGA 廚餘機系列不單是家用電器,這次更推出完整的商用廚餘解決方案。透過「複合微生物菌種降解」先進技術,有效降低廚餘對環境的影響,並利用5G物連網技術即時收取數據,經由AI演算於企業減碳儀表板,幫助企業在永續發展中實現減碳目標,並朝向淨零排放目標邁進。搜咖科技執行長陳凌鋒表示:「如何使用創新的科學技術,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的價值,是SOGA 努力的目標...今天我們可以透過更方便、更智慧的廚餘機,達到環保、減碳效果,讓每個家庭與企業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三款規格不同的MEGA廚餘機,滿足各種家庭和商業需求(圖/搜咖科技提供)。強強聯手,邁向 MIT 與 ESG 目標瀚荃公司楊超群董事長、碳基科技鍾文隆總經理、Life Rich 張朝貴創辦人,多位科技、新創產業先驅一同現身本次活動,成為搜咖科技堅強的後盾。搜咖團隊與碳基科技共同推動商用廚餘機MIT在地生產計畫,除了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廚餘,更有助於本土經濟提昇!行政院環保署諮詢委員廖書漢博士,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碳中和研究,本次特別站台分享物聯網應用、 ESG 永續發展... 學界先驅結合新創科技產業,完整的思路與規劃,產品得以趨向世界潮流。各產業嘉賓雲集,蒞臨的SOGA 搜咖科技發佈會現場(圖/搜咖科技提供)。從家庭到企業 共創綠色未來SOGA 的 MEGA 廚餘機系列,推出三款不同規格的型號,滿足各種家庭和商業需求,更有效的處理廚餘,並轉化為有用的資源,實現真正的零垃圾生活。搜咖科技將持續創新產品,引領全球環保新風潮,從家庭到企業,一同為地球創造綠色永續的未來。
亞洲生技展秀鱸魚胜肽技術
2024 BIO Asia-Taiwan 亞洲生技大展將於 7 月 26至 29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 1 館及 2 館盛大舉行。安永生技此次將展示設備優勢與嚴謹製程;使用日本專利CAS(Cells Alive System)細胞活存冷凍技術的加工產品,可依客戶指定魚種客製化服務,推出可冷凍的生食級生魚片以及鱸魚胜肽創新技術。而安永生技剛通過MSC與ASC的永續漁業認證,展現負責任的加工生產態度。 安永生技致力於綠色經濟永續發展,剛通過國際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與國際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這兩項認證都是國際最知名的水產品環保驗證標章,也是永續漁業的驗證指標。ASC係針對養殖水產品,而MSC係針對海洋捕撈漁業,藉由負責任的管理,將水產養殖和捕撈漁業對大自然環境、海洋及水質的影響降至最低,落實永續漁業精神。台灣目前已有38間加工及通路業者通過養殖水產品ASC CoC驗證、35家業者通過漁撈水產品MSC CoC驗證,顯示台灣水產業者對於永續水產品以及環境友善的重視。 安永生技亦著力於水產加工的全魚利用,促進台灣漁業的永續發展。2023年以「全魚利用技術」榮獲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2024年再以「安永鱸魚胜肽(UNITIDE):一種創新關鍵具傷口癒合功效素材」榮獲該發明展金牌及特別獎榮譽。鱸魚胜肽利用安永胜肽產製技術(ANYO Enzyma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簡稱AY-EE產製技術)製成。(圖/安永集團提供) 此項創新技術的重點在於利用鱸魚精副產物作為基質,篩選適合的複合酵素及開發最適水解條件進行純化提取,最終製得具有特定機能的鱸魚胜肽(UNITIDE)。該項成果正在申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並且擬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安永生技為台灣首家引進日本ABI株式會社《CAS細胞活存技術CellsAlive System》的業者,CAS技術除了能完整保存海鮮的水分與鮮度,還有低溫熟成的效果,解凍後魚肉口感比現撈美味。安永生技以智能化養殖模式輔以CAS技術,透過半導體級水產加工廠,建立一條龍式的食品供應鏈守護食安,促進台灣養殖漁業加值、升級。 現場展出的安永鱸魚精-健康御品,來自於安永集團高規格的魚精生產線,不僅是獲得日本、比利時等國肯定的世界金獎級產品,更是一款落實「全魚利用」的商品,獨家專利AY-FPP分段精準加壓萃取技術,萃取出金目鱸魚的營養精華,每包5,000mg蛋白質及434mg的支鏈胺基酸,除提供產前及產後之營養,對於病後的患者,更是重要的營養補給來源。 經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延緩運動後疲勞發生,並已取得台灣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獲得學術界的支持。鱸魚精的副產物,則開發胜肽產製技術(AY-EE)製成鱸魚胜肽及寵物食品配方技術(AY-PFF)製成寵物食品。此三項技術將全魚利用率由41%提升至82%,先進的萃取技術亦勇奪日本與美國的發明展金獎。同時,安永鱸魚精-健康御品也是台灣首支取得「碳標籤」的魚精產品,讓「綠色消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落實永續經營理念。 安永生技彌陀廠被譽為半導體級的水產加工廠,除擁有世界前三大、亞洲首座大型CAS低溫冷凍保管庫,生產線更獲ISO22000、HACCP等國際認證,結合完整的食品安全評鑑監督審核機制供應鏈,並設有微生物實驗室、檢驗分析實驗室,以及全魚三清全自動化產線,嚴格控管產地源頭、生產製程及倉儲配送流程。
COMPUTEX明登場!6大AI主題出爐 「9科技巨擘尬場」亮點一次看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集結全球1500家科技產業菁英參展,使用4500個攤位,預期將吸引5萬名海內外買主參與,規模更勝以往。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3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向國際媒體展示科技創新能量,並暢談COMPUTEX引領的科技未來趨勢。記者會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算力是AI時代最重要的關鍵,台灣擁有完備的AI生態系統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吸引全球客戶紛至沓來,尋覓理想合作夥伴。COMPUTEX致力於運算的創新,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可能。」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指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供應鏈有40年的研發經驗和信任積累,已被國際買主認為是最有效率、可靠、值得信賴的夥伴,是全球建構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最佳選擇。」COMPUTEX Keynote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涵蓋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主題。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發表首場主題演講,為精彩周邊活動揭開序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更多主講者包含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聯發科技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博士、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NXP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等全球業界領袖共同分享AI領域之趨勢與洞察。COMPUTEX Forum以「Let’s Talk Generative AI(生成式AI新賽局)」為主題,科技巨擘如NVIDIA、Google、Synopsys、AWS 聚焦 AI 應用布局,並由Micron、Arm、Seagate、Ampere、PHISON等大廠共同分享如何以硬體創新支援AI技術,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另一方面,2024年創新與新創展區InnoVEX匯集超過30國400家新創企業,以人工智慧、綠色科技、智慧移動、半導體應用為主軸,展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也有7個國家館參與,包含比利時法蘭德斯館、巴西館、法國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館、日本館、印尼館、印度館等。新創育成加速器Garage+自全球47國共294件申請中精選出來自AI& Data、Digital Solution、Energy& Healthcare、IoT & Manufacturing四大領域的36家科技新創聯合參展。另外,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主題館則以「科技助力綠色生態,創新引領永續發展」為展館特色,邀請國內外傑出新創團隊參展,展示前瞻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永續新動能。ESG永續治理為全球產業刻不容緩的任務,COMPUTEX以實現展會綠色轉型為己任,致力推動永續環保理念,除了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攤位綠色插牌」與「Earth Mission APP」,今年更首度舉辦「展覽永續設計獎SustainableDesign Award」,鼓勵參展企業於攤位中融入3R(Reduce、Reuse、Recycle)精神,以行動響應綠色展會理念,串聯產業邁向低碳、低汙染、低耗能的永續未來。COMPUTEX演講日程如下:6月3日全球記者會暨 AMD 開幕主題演講AI正在掀起一場革命,迅速地重塑運算與科技產業的各個層面。蘇姿丰博士將探討AMD如何攜手合作夥伴在資料中心、邊緣及終端使用者設備突破AI與高效能運算領域的極限。高通主題演講PC產業正面臨一個空前的轉捩點,由足以定義時代的創新所推動,而時下的創新,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與PC互動的方式。高通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將剖析推動產業發展迄今的趨勢與技術,更進一步前瞻,這些趨勢和技術將如何在生產力、創造力和娛樂領域帶領人類前進。Amon同時將展示使用者可從新一代PC中獲得的AI加速體驗,及實現這些體驗所需的技術創新。6月4日英特爾主題演講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將闡述AI如何在資料中心、雲端、PC,以及全球的網路和邊緣應用中開啟新的可能,並展示英特爾下一代資料中心和客戶端運算解決方案,將AI融入到開放式生態系當中,讓創新技術得以普及,實現AI無所不在。聯發科技主題演講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將探討先進半導體技術和連接標準如何使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現今的AI運算讓使用者體驗更加個人化且直覺,而生成式 AI 更將持續形塑智慧移動、交通運輸、智慧家居、企業以及工業等未來發展。6月5日美超微主題演講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將介紹最新的人工智慧及領先的綠色運算技術系統,使客戶能建構應用優化的IT解決方案來管理任何基礎設施。恩智浦主題演講智慧互聯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與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Lars Reger一起探討未來世界的挑戰,以及一個堅實的技術框架如何為充滿活力的未來提供方向,並進一步加速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進步。了解能夠感知、思考、連接和行動的設備如何與非常完整的功能安全、資訊安全和最新的軟體定義開發相結合,從而改變生態系統。6月6日AI進化.開創自動化新局現代工業和樓宇自動化應用,已邁入先進分析與綜合能力的需求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於此發揮關鍵作用,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將介紹如何應用AI開發新型自動化應用,滿足實用且經濟高效之追求。
全聯「全支付」2/29進軍日本 林敏雄:今年營收拚2,100億元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27日表示,全聯連同大潤發去年營業額達標2,000億元,整體業績成長30%,截至2023年底,全聯有超過1,160間門市,今年目標突破1,200家,估計全聯營業額可達1,800億元,加上大潤發的有望超過2,100億元。在電商布局方面,目前全台超過739間全聯實體門市(含6間離島門市)導入「全聯小時達」,搭配Uber Eats、foodpanda兩大外送平台服務,2023年服務近百萬人、年增超過三成,業績52億元、年營收成長超過兩成;今年將拓展ready-to-eat熟食品項外送服務,挑戰業績58億元。全聯於2019年推出的行動支付工具PX Pay,在婆媽族群間打響知名度,目前福利卡友歸戶數近1,500萬人,目前PX Pay會員數已達980萬人,全聯非現金支付在2023年12月的占比近6成,而行動支付占比逾3成,期望2024年能突破4成。此外,今年PX Pay計畫進行功能增強,包括新增發票載具記帳服務、遊樂場改版等,提升會員對APP的黏著度。而全聯在2022年9月推出「全支付」,正式跨足電子支付市場,目前會員數已突破460萬,可使用於「線上購物」及「線下實體店面」共超過22萬個據點。全聯表示,全支付與日本支付業者PayPay合作的支付案已獲准許,自29日起,民眾赴日旅遊不必換太多日幣,透過全支付就能在日本當地超過上百萬個支付據點使用,未來預計拓展至韓國、泰國等旅遊熱點。另一方面,林敏雄宣布新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由總經理蔡篤昌擔任主席,以「全聯善美的永續發展策略」執行「永續農業」、「循環減塑」、「減碳綠能」、「惜食減廢」4大行動計劃,同時發表「rePXMART」標誌,宣示未來將有效整合資源並積極循環利用,將永續策略導入各部門,擴大綠色經濟規模。
蔡政府減碳目標已跳票! 科學環團:中研院「去碳燃氫」根本吹牛
關心台灣能源困境及地球氣候變遷的科學環保團體「氣候先鋒者聯盟」於12月5日召開記者會,痛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漏洞百出,而台電公司、經濟部、中研院等部門都是幫兇,例如:台電燈號繼續擦脂抹粉;中研院甚至宣稱「去碳燃氫」產出淨能量為投入能量的「6倍」,完全無視物理定律,竟然都沒人出面糾正,所以他們必須召開記者會,以正視聽。氣候先鋒者聯盟創辦人、電力從業人員的楊家法指出,台電與中研院最近正在提倡「去碳燃氫」,宣稱「從天然氣中提煉氫氣,分離出固體碳,再以氫氣做為發電燃料,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至於遺留下來的固體碳(碳黑),性質與石墨相似,可以做為工業原料,或是備用能源。楊家法認為,上述說法在理論上還說得通,但中研院在公開文宣上聲稱的「去碳燃氫,產生的能源增加了6倍」卻錯的離譜,痛批「天然氣經熱裂解轉換後的氫氣,總能量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哪有產物比原料的能量還高的道理?依照中研院的邏輯,那天然氣發電產生的能源,不就是無窮大了?要是中研院是對的,那愛因斯坦發現E=MC^2,根本就遜掉了,我很訝異國家級的科學研究機關,竟然會有這樣的論述。」那真相是什麼?「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究竟如何?楊家法解釋,以熱裂解天然氣來產氫,這樣生成的氫氣由於少了一部分的可燃物(碳),所以最多的熱值只有原本的55%,換言之,發同樣1度電,要用1.8倍的天然氣為材料來製作氫氣,經濟效益不足。而且碳黑的價格能否像中研院說的這麼高,也是個大問號。另根據台電、中研院的說法「去碳燃氫每年可減少7000噸碳排」,然而台灣核電廠每年的減碳效果卻是295萬6000噸!這意味著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根本只是核電廠的零頭。」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員陳中舜博士也補充,中研院提出的熱裂解法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之所以在國際上未受重視,就是因為它的產氫效果普通。而且甲烷同樣是溫室氣體,若要減碳,該做的應該是減少使用量,而不是換個名目增加使用。至於碳黑,陳中舜則說明,要是用這種方法製氫,並做為發電主力,那麼每天生成的碳黑將會非常巨量,工業界要如何消耗?只能保存了,這種易燃物要是儲存不當,一把火就會快速的燒回二氧化碳,那麼原本碳封存的設想就會完全破功。再說近8年以來,蔡政府的再生能源電力鋪設,是否達到減碳效果?楊家法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表示「從2015年到2022年,台灣發電量增加了298億度電,但是增加的發電量,火力發電佔了98%,而低碳電力只佔2%」,會有這樣的數據,主因就是核電佔比在這段時間持續減少,那些新增的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只能勉強補上失去核能而遺留的低碳電力空缺。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核二廠在3月除役停機,所以今年前10個月的低碳電力(核能)減少了55億度,但再生能源只增加14億度,導致2023年的低碳電力,將比2015年的低碳電力還低!氣候先鋒者聯盟痛批,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減碳,經濟部也曾在2022年3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說,「以2005年(民國94年)為基準年,目標:一、2020年要達到減碳2%;二、2025年要減碳10%;三、 2030年減碳20%。」然而,根據環境部2023年最新出版的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最新統計到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297,007千噸co2e,跟2005基準年的290,552千噸co2e相比,增加了2%多,換言之,2020年減碳2%的目標根本就已經跳票,更不要說2025年「減碳10%的目標」了,在增加發電量皆是火力發電的情況下,鐵定也會跳票!氣候先鋒者聯盟也呼籲,明年新總統上任後應召開能源國是會議,同時順應COP28,全球22國的倡議,支持核能發電,「用科學來評斷,而非由政客評斷核能。你可以選擇支持或不支持核能,但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核能。」
南山新時代3/尹崇堯已經再想下一個60年! 永續策略必須與世界接軌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對於孩子寄予厚望,他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只要你出來久了,一定會碰到雨天,一定會碰到大風大浪,就是要克服!」他與妻子王綺帆育有一對兒女,44歲尹崇恩與40歲尹崇堯姊弟倆現皆擔任潤泰集團相關公司董監事之外,也以行動延續父親11年前創辦唐獎理念,關注「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影響社會環境等議題。8月1日唐獎頒獎典禮中,原本媒體期待捕捉到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全家人共同出席畫面,當天尹衍樑感冒未現身,妻子王綺帆與兒子尹崇堯兩人則以唐獎教育基金會董事身分,起身向現場來賓致意;女兒尹崇恩雖非該基金會董事公開亮相,同樣地也出席該場活動,共同見證此刻。尹衍樑長女尹崇恩2022年11月出任潤泰精密材料董事後,於今年5月出席股東會,受到外界注目。(圖/報系資料照)尹衍樑從家業潤泰紡織出發,以土木、營造、建設坐大,跨足兩岸零售量販,進而投資生技及金融,金融雖非尹衍樑本業,但他對金融業一直情有獨鍾,從1986年投資光華投信、安泰人壽,後出場獲利160億元,2000年投資華信銀行,後輾轉併入永豐金,當中最大手筆的就是在2012年買進南山人壽。也就在2012年同一年,尹衍樑創辦全球性學術獎項「唐獎」,以諾貝爾獎未及涵蓋的領域,設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個獎項,得獎學者可獲贈5千萬元(內含1千萬元研究費用),「這是尹總裁一生最大的夢想,鼓勵專業人才不斷地投入探索人類所需要的智慧,透過卓越的研究成果、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尹衍樑子女近幾年來逐漸參與潤泰集團經營,進入旗下公司董事會,翻開南山人壽、潤泰材年報,尹崇堯擔任潤泰全球、潤泰創新、潤弘精密工程、潤泰材等八家以「潤」字頭命名的公司董事,並擔任潤成投控、南山人壽與南山產物董事,涉及營建、金融事業版圖。南山人壽啟動原鄉醫療關懷列車,董事長尹崇堯(中)、總經理范文偉(左)向參與活動的部落民眾宣導防詐騙意。(圖/南山人壽提供)「潤泰公主」尹崇恩過往較為低調,2022年11月擔任潤泰保全、潤福生活事業的監察人,並出任潤泰精密材料董事,首度進入潤泰集團核心事業董事會,今年5月她現身潤泰材股東會主席台上,備受注目,面對媒體採訪,則微笑婉拒;她擁有政治大學會計所碩士、法律研究所學位及會計師執照,2011年與愛情長跑十年的學長結婚,現為永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之前也曾進入南山人壽服務。「永續發展」在唐獎成為一個獨立獎項,可見尹衍樑很早就看到世界發展趨勢,國家、企業、每一個人與地球緊密相連,尹崇恩、尹崇堯在董事會公司治理層面上,應該也會受父親影響,著墨愈深。今年4月,在第三屆電子通信、物聯網和大數據國際研討會的ESG公益論壇上,尹崇恩發表「循環經濟與水泥產業」專題演講,提及潤泰精密材料是國內水泥產業的「減碳先驅」,未來「能源整合」與「綠色經濟」將是營運主軸。尹崇堯與南山人壽團隊則正研擬參加今年12月在杜拜舉辦的COP28氣候峰會,實際瞭解國際與各國氣候ESG研究內容,「永續策略必須與世界接軌,公司治理需要更高的思維,對南山下一個60年是很重要的一環。」
接受2家日媒專訪 侯友宜強調:兩岸要回到穩定現狀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1)日於日本東京巨蛋飯店內接受NHK、朝日新聞專訪;侯友宜表示,當選後會做到「堅持民主自由制度」、「有意義國際參與」、「國際角色與貢獻」3件事,將以馬英九前總統所說的「不統、不獨、不武」方式,回到國民黨執政時兩岸穩定的現狀,同時也期許未來台日雙方以「絆」的關係,簽署台日自由貿易協定,讓雙方的經濟更加緊密。日本媒體NHK、朝日新聞1日上午分別進行侯友宜專訪,日媒關心的焦點,包括未來當選總統期待能做到的事,以及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的關係,訪談中侯友宜也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九二共識」。侯友宜表示,現階段國際情勢緊張,台海安全引起世界關注,他當選總統會做到「堅持民主自由制度」,強化國防軍備能力、降低兩岸衝突,兩岸務實對話交流,讓台灣在不受政治力干擾下,經濟發展能夠蓬勃起飛。侯友宜也指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國際處境非常特殊,他會做到「有意義的國際參與」,也就是實質、持續、及時、全面參加,包括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這都是他未來努力的目標。針對「國際角色與貢獻」,侯友宜說,面對全球政經的變化,台灣有優勢與影響力,可以扮演區域秩序與兩岸和平的促進者、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的領航者、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的推動者,以及國際救助與人道關懷的貢獻者。關於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侯友宜則表示,要重新回到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合作與交流,當然無法一開始就達成,但可以克服,就像日中關係的演進過程,先透過雙方信賴人士累積互信基礎,再透過事務性交流創造互利,先達到低位穩定。他說,會用馬前總統常說的「不統、不獨、不武」,重新回到國民黨執政時兩岸穩定的現狀,而非目前瀕臨戰爭的現況。侯友宜指出,美國長期是台灣重要盟友,給台灣非常多支持力量,應該以現有基礎不斷深化美台實質合作,希望協助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甚至未來有機會參與印太經濟架構,也支持美國重視台海穩定。侯友宜也說,日本在亞太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岸田文雄首相提到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台灣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也希望透過絆的關係,簽署台日自由貿易協定,使雙方關係更緊密,「台日要建立絆的關係」。針對九二共識部分,侯友宜重申,他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他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台獨,他堅守自由民主,兩岸之間要求同存異,相同的繼續往前走,不一樣的先擺兩邊,「我們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台灣的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
永續台灣論壇2/顧洋教授:節能減碳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
為了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影響,聯合國在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明確訂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度內」。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95國簽署加入此一協定。但即使如此,聯合國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可能達到攝氏3.5度!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還必須再少排放150億噸的二氧化碳,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此後,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朝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並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訂定後,政府、企業與個人要如何跟進,才不致讓「淨零」淪為口號?本刊記者特別專訪在淨零排放這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顧洋教授。顧洋表示,節能減碳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但相較之下,「節能」又要比「減碳」容易一些,理由是節能也同時意味著可以節省費用,而減碳卻往往要付出更多成本。顧洋認為,「減碳是目前全球都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減碳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代表要同時承擔經濟面的傷害。」因此節能和減碳雖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妥協。台灣將於8月7日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決定碳費、徵收對象以及計算方式,最快在2024年就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對此顧洋則認為,在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只有在將碳轉化為利益時,才會開始思考實施減碳措施。「碳稅是一種方式,台灣的氣候法也保留了這樣的空間,雖然環保團體對此提出了質疑。」此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台灣的腳步明顯已落後。顧洋說:「實現淨零排放面臨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只有當我們將其內部化並加入利益因素時,人們才會開始關注減碳的重要性。」他舉例,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電腦等,製造業比較容易從實物產品中創造利益。但這與環保工作不同,改善空氣品質和環境可以使人們更長壽,卻不能賺錢,企業界就很難完全參與其中。「因此將淨零和減碳納入金融領域有其目的性,否則它們可能真的會被視為事不關己的口號。」顧洋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圖片提供/CTWANT)而在國家層面要推動淨零和減碳,顧洋認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典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結構或歷史地理條件都各不相同,很難有一套標準的學習模式。譬如在經濟生活上,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為富裕典範,住大房、開豪車、吃美食,但3.4億人口的美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15%至20%,美國的人均碳排量為17.6噸,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到五倍。「如果14億人口的印度要將美國視為典範,那麼碳排放將成為一個巨大且恐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的人均碳排為7.05噸,日本為9.32噸,雖然比美國略好一些,但也都是二到三倍於平均值。而台灣呢?雖然總碳排量數於中段班,但因人口不算多,人均碳排卻高達12噸,也就是說,台灣每個人的碳排,可抵過「三個地球人」以上。對此,顧洋也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那麼在減碳方面該如何實質行動呢?顧洋表示,對於台灣這樣相對被動的國家,必須跟隨大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減碳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2千3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被討論的再生能源,在聯合國、IS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都被認為是減碳的解決方案之一。「對台灣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政黨更換中改變政策的頻繁,都讓企業和人民很難制定出真正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這讓減碳的路走得更加艱難。」顧洋認為,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最根本的辦法,是教育訓練和研發。他說:「對人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透過教育使企業了解碳足跡和水足跡的概念,了解自己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了解自己在環保和減碳方面的責任。」不過他也坦承,這需要一段時間。從環保到減碳,當產業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才能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機會。顧洋認為,要談永續發展,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三個因素中,取得平衡與妥協。對於國家和產業來說,節能減碳也許是一個困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行動開始,如關燈、更換省電馬達、運用再生能源等,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得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效。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035至2050年間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顧洋認為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將一個值得關注的措施。依照聯合國的說法,電動車是在減碳方面最有效率的汽車動力,「如果能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顯著的進步,價格和便利性也有了改善,未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將是一個短期應急和中長期規劃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現況或表面,還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顧洋眼中的未來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改進環保產品品質等。他認為我們應該同時重視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並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企業對環境影響力的認識,以因應未來市場的改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創造更好的世界。顧洋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經歷:■台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基金審議委員■環保署顧問、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等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專長:■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反應工程■分離程序
永續台灣論壇1/專訪簡又新:永續不等於做公益,而是提高自我競爭力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07年成立,至今邁入第16個年頭,以推廣「永續」為目的,董事長簡又新看好綠色經濟,「這不僅是國家轉型的關鍵,也是提高競爭力的方式。」談到基金會的成立背景,簡又新娓娓道來,「由於早期擔任環保署長,所以對環境問題涉略多一點。」加上後來擔任交通部長、外交部長,與國際上有更多接觸、交流,他提到,「從2000年開始,全球就相當關注氣候變遷,但是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所以進展比較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最初是由某位企業家出資成立,但發展的過程並不容易。在十多年前,一提到「永續」,通常會被拿來與「公益」劃上等號。許多企業家認為,「我們有捐錢,已經為公益做很多了。」那個時候,公司的老闆、經理人與股東,更關心的是EPS(企業每股盈餘)和股東分紅等「看得到」的數字問題。到底什麼是「永續」?根據聯合國在1987年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永續發展」被定義為:在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其自身需求的情況下,滿足當代需求的發展模式。簡又新表示,用更白化的說法就是「讓我們這一代所享有的,不會危及下一代所享有和發展的。」為了更明確的了解「永續」,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17項關於達成永續的關鍵,包含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等、就業與經濟成長等等,可歸納為經濟、社會公平正義和環境永續三個大方向。「既然沒有大棒,我只能用『蘿蔔』了。」簡又新知道離開政府單位後,就失去公權力的庇護。為了推廣永續發展,他舉辦演講、課程、活動,甚至是比賽以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從2007年至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舉辦了1424場活動、477場演講、1008集廣播,吸引來自70個國家、超過25萬人共同參與。「其實最重要的,是民眾要有『認知』,建立全民共識,才會有行為上的改變」簡又新說明。(圖片提供/CTWANT)目前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以永續發展目標、氣候變遷、永續能源、生物多樣性等四大主軸為方向,除了透過教育方式向企業推廣「永續」以外,也和52所大學以及20間醫院簽約(預計年底超過50間)。此外,所舉辦的「台灣企業永續獎」比賽從第1年只有16家公司參加,到去年已有450家企業參加,包含台積電、台達電、玉山、國泰等上市櫃公司,參與企業的營業總額高達36兆元。究竟有什麼誘因使得企業、學校和醫院紛紛加入推動「永續」?簡又新笑著說,「這是一種自我檢視。」同時也能增強社會溝通、創立公司中長期計畫、強化公司治理,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簡又新強調,「其實就是全面強化公司競爭能力,加上現在國際的趨勢和規範也都偏離不了『永續』,所以也是接軌國際的方式。」此外,對於民眾在節能減碳上的建議,簡又新也提到,節能是減少不必要的能源,像是政府補助的換購家電,「其實從電費上就可以看出10年前和現在的家電電費明顯不同,如果電費減少,也代表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減少。」「當然種樹也是一種減碳的方式,不過來不及啦。」他笑著說。簡又新也分享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減碳經驗。他建議民眾多吃素食、少吃肉,尤其牛肉更是碳排放量最大的食物,平均每生產1公斤牛肉,就需釋放出60-70公斤二氧化碳。此外,不要太常買新衣服,「以前崇尚快時尚,可以在短時間內,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新潮的服飾,結果穿不完,也是一種浪費。」同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是方式之一,簡又新說,「很多歐洲國家推廣騎腳踏車,那邊的腳踏車道甚至比汽車道更多、更方便,藉此也改善人民交通方式。」如果非要自行開車,簡又新則認為電動車是目前環保效益最佳的駕駛工具。在與記者的閒聊中,也提到時下一些韓系電動車都相對便宜又有型。而在住的方面,簡又新提到「除了鼓勵建商採用綠建築以外,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等小細節也都是節能減碳。」尤其台灣地狹人密,在住和行的方面比起歐美國家更容易改善。他舉例,「美國的房子都很大,不管夏天開冷氣或冬天開暖氣,都必須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溫度的變化,相較之下就是浪費能源。」「其實最重要的,是民眾要有『認知』,建立全民共識,才會有行為上的改變。」簡又新嚴肅地說,透過「再教育」還有政府的提倡和宣導,讓人民了解永續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與國際連結,強化個人、公司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競爭力。簡又新小檔案-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電訊暨智慧運輸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永續發展目標聯盟主席■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理事長■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經歷:■外交部長■交通部長■首任環保署長■立法委員■駐英國代表■國安會諮詢委員■淡江大學航空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長
台灣碳交所總部設高雄採「北高雙營運」 8/7開幕
碳交所日前召開發起人會議暨首次董事會,碳交所預計8月7日開幕,總部設在高雄,採取高北雙營運方式進行。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三大項;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先行,而國內外碳權交易須待「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及政策確定後才會進行。鑑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業於今年2月15日公布實施,並訂立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證交所為配合國家的氣候變遷因應政策,由證交所出資6億元且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出資4億元,並經證交所5月26日董事會通過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台灣碳權交易所業於7月17日召開發起人會議,並舉辦第1屆第1次董事會,選任證交所代表人林修銘、劉哲良,以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代表人吳明蕙為董事,三人並推舉林修銘為董事長;劉哲良博士目前任職於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長期深耕於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並積極參與溫室氣體等相關議題;吳明蕙則為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另選任陳麗卿、郭政弘為監察人。
「安永集團」大健康事業版圖 現身台北國際食品展
疫情改變民眾的飲食與生活型態,健康飲食成為眾所關注的飲食態度。崇越科技(5434)旗下「安永生活」、「安永生技」、「宜蘭安永樂活」三大事業體組成的「ANYOGROUP安永集團」,於 6月14日(三)至6月17日(六),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1樓參加「2023年台北國際食品展」。安永集團從「健康生產」、「健康服務」及「健康體驗」三個面向,展示安永集團的大健康事業版圖,全方位照顧國人的飲食健康。全魚利用技術獲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 安永集團以「鱸魚的綠色經濟全魚利用技術」報名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競賽,首次參賽即榮獲金牌肯定。全魚利用技術將金目鱸魚的利用率由41%提升至82%,不僅提升鱸魚的經濟價值,也降低資源耗損,永續精神獲評審青睞。 除致力於全魚利用的技術研發,安永集團主動執行明星商品「安永鱸魚精(健康御品)」的碳足跡盤查,目標在5年內降低3%碳排放當量,落實負責任的生產。(圖/ANYO GROUP提供)水產加工設備自動化再升級 提高效能精進品質 安永生技彌陀廠,被譽為半導體級水產加工廠,擁有世界前三大、亞洲首座大型細胞活存保鮮技術(Cells Alive System)保管庫(-25°C、-50°C各一座),生產線獲FSSC 22000、ISO22000、HACCP等國際認證,結合完整的食品安全評鑑監督審核機制供應鏈,有全魚三清全自動化產線、魚精萃取產線、調理食品產線。 本屆食品展期間將與全球食品高端加工設備製造商Marel(馬瑞奧)簽署策略合作夥伴意向書,未來雙方將針對鱸魚、石斑魚的加工設備與技術研發進行密切合作,為台灣水產加工產業自動化注入新動能!推出復熱料理 獲銀髮友善食品獎肯定 安永集團始終秉持著安心、美味、健康的理念,為消費者把關。「高品質、少負擔」成為現代人飲食顯學。安永集團在原有金獎鱸魚精的基礎上,延伸開發多元產品線,包含滋補養身的龜鹿漢方鱸魚精、適合全家品嚐的鱸魚精養生粥等,滴滴精華照顧健康。此外,也秉持著無添加理念,持續研發各種美味營養的復熱料理,為消費者省去準備食材與熬煮時間,在家也能輕鬆辦桌。龍虎斑獅子頭白菜,保留魚皮增加口感層次,加入白菜更爽口。(圖/ANYO GROUP提供) 今年安永集團以「安永鱸魚精(龜鹿御品)」、「鱸魚精養生粥」、「營養雞湯粥」、「龍虎斑獅子頭」、「奶油白醬龍虎斑菲力」等產品參加「銀髮友善食品」評選,普獲評審肯定,悉數通過;其中,「龍虎斑獅子頭」更是脫穎而出,獲頒特殊獎項—「營養友善獎」;「鱸魚精養生粥」與「海洋鱻魚蘿蔔糕」入選「新味食潮獎」;「安永鱸魚精(龜鹿御品)」獲ITQI風味絕佳獎章認證。國內外賽事頻傳佳績,體現安永集團在商品開發上的認真與用心。運動族群最強應援 機能食品Betery補充完整營養 因應「運動風氣」潮流,崇越科技旗下全越運動事業新創運動營養品牌Betery,針對不同類型的運動習慣和健身目標,召集營養師、食品專家與專業運動員,研究在各種運動情境中的營養需求,以科學技術研發一系列專業能量補給品。(圖/ANYO GROUP提供)❖《ANYO GROUP安永集團》2023台北國際食品展參展資訊:官網:www.anyongfresh.com◎展覽時間:2023年6月14日(四)至17日(六),10:00~18:00(最後一日至17:00)◎展覽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1樓(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2號) ◎攤位編號:Q0614 (Q區入口)
安永集團「全魚利用」技術勇奪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
今年邁入第37屆的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睽違三年,疫後首度恢復實體競賽,上百件作品參加角逐,競爭激烈。安永集團首次以「鱸魚的綠色經濟全魚利用技術」報名參賽,即榮獲金牌獎肯定,亦是該發明展創立以來首次以「全魚利用技術」獲獎者,安永集團將金目鱸魚的利用率由41%提升至82%,不僅提升鱸魚的經濟價值,也能降低資源消耗。安永集團的全魚利用分為兩步驟。首先,透過安永分段精準加壓萃取技術(AY-FPP),萃取安永鱸魚精Santé Premium Silver PerchEssence,將鱸魚的營養精華轉換為較小分子的胜肽及胺基酸;主要成分為支鏈胺基酸(BCAAs, 724mg/100 mL),經動物實驗結果證實,有助於延緩運動後疲勞發生,且已取得國家健康食品標章。 其次,分別透過安永胜肽產製技術(AY-EE)及 安永寵物食品配方技術(AY-PFF),將魚精萃取後的魚渣副產物,開發成鱸魚胜肽及寵物食品。 安永集團強調研發創新技術,著重水產加工的全魚利用,進而促進台灣漁業的永續發展。此次獲得金牌獎,也是對安永集團致力發展循環經濟的高度肯定。此外,安永集團在原有金獎鱸魚精的基礎上,延伸開發多元產品線,秉持無添加理念,持續研發各種美味營養的產品,引領健康飲食新潮流。詳情請洽各門市或官網:https://www.anyongfresh.com
碳權交易投資術1/台灣碳交所明年開張 網民沒法買?GOOGLE熱搜暴4倍
蔡英文總統日前釋出7月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明年開始交易,「碳交易」立即成了熱搜關鍵字,在GOOGLE TRENDS搜尋熱度較去年4倍!看不見、摸不到的「碳(CO2)」要怎麼買賣?碳更有綠碳、藍碳、黃碳等色,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的碳權。「碳權交易」概念源自 1997 年《京都議定書》及2015年《巴黎協定》,為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而訂定碳排放減量的共同目標,在「總量管制」、「排放碳的權利」成本化概念下,超過配給碳排配額(Emission Allowance)的排碳大戶,可向排放未達配給量者買碳權,透過碳權交易、碳費定價及邊境碳關稅等,將「環境成本」具體化。台灣去年底也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今年4月19日蔡英文總統參與美國商會年會時也釋出,台灣將成立碳交易所,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預告明年開始交易。控制全球暖化幅度是第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重點。(圖/翻攝自COP27臉書)儘管碳交易所的相關子法、執行細節及碳費如何定價,目前尚未出爐,但台灣碳交所的主管機關環保署指出,碳交易不是金融商品,只是一種抵換工具,交易的是從環保署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分為「強制性、自願性」兩大部分,參與交易的也只有排碳大戶,一般人無法直接買賣碳權。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表示,依政府初步規劃,第一種「強制性」是在總量管制下,找出287家年碳排量超過2.5萬噸的設施、工廠,第二階段擴大範圍至500家,「目前三大碳排產業為工業、運輸、能源等。如果台塑集團有10家工廠,不一定每家都會被列管。」劉哲良指出,這是一種金融商品,這部份反映在會計科目的其他綜合損益、日後若價格上漲則反映在股東權益淨值增加,碳交所上線後第一個任務,即是協助境外碳權商品可在台灣交易。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圖/綠色公益提供)外傳碳費定價每噸落在300元?劉哲良指出,政府以「鼓勵減碳」為目標,環保署若收了一大筆錢也會被質疑,因此可能朝「優惠費率制」方向,例如定價每噸1000元,若碳排大戶減碳目標達成率越高、給予越高的折扣,使企業有極大誘因減碳、從事低碳轉型,例如2030年較某個基準年減碳3成,達成了碳費就打1折,工總甚至期望可以碳費全免。目前國際碳規格有三大主流,分別為歐盟(EUA)、加州(CCA)、美國「區域溫室氣體計畫(RGGI)」,碳費價格也不一,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時價,強制碳市場部份,歐盟每噸碳價高達90.03歐元(約合新台幣2790元),澳洲38澳元(約合新台幣782元),南韓8.65美元(約合新台幣268元)、中國8.1美元(約合新台幣242元),這些碳交易以當地企業的當地碳權為主。「強制性碳權都是當地買、當地用,所以不會有國際接軌、國際認證等問題;就像是你來中經院上課、獲得一個證書,內容有效,但還沒有國際認證。」劉哲良解釋。各國、各產業碳權的價格不同,因此有邊境調整機制。(圖/翻攝自carbon credits官網)由於各國碳權的價格不同,為避免公司到碳價低的地方設廠「逃碳」,歐盟已制定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須購買碳憑證,預計2026年上路、今年第4季試行申報,「這是『補差價』的意思。商品出口就像民眾帶『行李』出國,產品碳足跡控制在一定重量以下不用多付費。」紡織所總監黃博雄告訴CTWANT記者。在美國則是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實施。第二種自願性碳權,亦即沒被強制納管者的「減量成效認證」,無論企業或社區,主動減碳或碳捕捉、造林、執行專案(如鋪設太陽能板、換電動車)等,在台灣可向環保署申請認證,也能向聯合國、國際碳權機制獨立機構,即可取得碳權,用於自願性市場交易(Voluntary Markets)。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自願性碳權市場時價,自然碳抵換2.82美元,又分綠碳、藍碳、黃碳,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皆由國際認證機構衡量認證取得的碳權;至於各行業節能減碳,價格也不一,航空業1.71美元、科技業0.77美元。由於台灣碳交易所尚未設立,有部分科技大廠已向國際購買碳權,例如華邦電(2344)去年9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 (CIX),並於11月完成首次交易,購入來自巴基斯坦紅樹林的「藍碳」,用於抵換碳排放。
碳權交易投資術2/碳排收費業者憂綠色通膨 碳人才鍍金月薪翻倍
隨歐美大國開啟碳費、邊境碳稅徵收,台灣今年七月也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排放有價化更驅動全民總動員,不只台積電(2330)、台塑(1301)及中鋼(2002)等排碳大戶認真減碳,消費者改買減碳商品,並憂慮減碳成本轉嫁恐引發綠色通膨,就連大學也急著開課培育碳管理人才。針對台灣2024年開徵碳費、以及2026年歐盟上路的碳邊境稅,半導體產業資深分析師陳子昂指出:「台灣電子業都已提前因應,不會措手不及造成營運衝擊,可以有時間進行資本支以及減碳規劃。」蘋果去年就宣告供應鏈「2030年碳中和」,被點名為碳排大戶的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7成排碳量都是在能源使用上,因此去年起接連買下台灣9成綠電憑證、可以優先購買綠色能源。另一家屢被提及的碳排大戶台塑,斥資近千億規模減碳,總裁王文淵2006年成立「台塑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推動組織」並擔任召集人,月月開會檢討減碳成效,目標2025年減量20%、2030年減量40%、2050年達「碳中和」;旗下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新智能使用生質燃料SRF,並構思碳權相關的商機,如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這些藻類除了集團自用,也接到不少外部訂單。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圖/報系資料照)中鋼自2011年至2020年,已投入約114億元,完成1,163件減碳專案,包括增加製程廢熱回收、提升能源效率、汰換老舊設備與優化製程參數等。石化產業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碳權議題出現,使營運成本上升,加速公司低碳轉型腳步,例如亞泥的本業水泥碳排放較高,便規劃水泥要從對營收貢獻7成逐步降到4成,原有的製程能源也要從燃煤轉為燃氣,未來業界期待核融合發電。台灣消費市場對碳排認識已有十多年。2010年起陸續有產品主動標示碳足跡,像是新竹槓丸、米粉,泰山礦泉水、明基與友達的螢幕、統一麥香奶茶、可口可樂,定期收到的台電繳費單,也會標明當期排碳量。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這是消費意識的翻轉,購買服飾講求環境和美觀之間平衡、永續,供應鏈重要性大增。」與國際紡織品牌的興采(4433)董事長陳國欽指出:「戶外時尚品牌PATAGONIA的衣服會標明減碳、減水量。」騎車若代替開車,可有效減碳,目前無法賺碳權,但成功帶出減碳意識。(圖/翻攝自捷安特自行車臉書)不只蘋果要求全球供應鏈2030年達到碳中和,「各大國際運動品牌有2030年減碳30~60%的目標,且絕大部分壓力在擔任製造工作的供應鏈。」紡織龍頭儒鴻(1476)副理沈志威告訴CTWANT記者,該公司以能源轉型、能效提升、在地採購、低碳原料4大部分進行低碳轉型,「不是做得好就能有更多單,而是沒做就沒訂單,企業無法永續經營下去。」自行車龍頭巨大則喊出「騎YouBike賺碳權」,同時朝吸碳量大於排碳量的「負碳商品」邁進。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聯合國計算碳權有300項方法論,申請方可想方法證明腳踏車跟減碳的關聯性,但是「很難說騎腳踏車就是替代搭車,有時是不想走路而騎,這種情況下騎腳踏車反而比走路排碳量高;不過這確實帶起低碳環保意識。」面對台灣即將課徵碳費,有營建業、製造業者喊出恐加速通膨。「綠通膨」隱隱成形?「通膨本來就會發生的自然現象,近十年每年通膨率約落在1~1.4%,各國政府加速QE使去年通膨上升至3~4%。」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解釋,至於近來營建業喊碳價進一步促漲房價,他分析建材成本約佔總成本10%,會加上碳費的是水泥、鋼筋等,其實轉嫁成本非常有限,對於業者的加速通膨說法,「可能有其他考量,例如多換容積獎勵,不過,多蓋一層得到獲利,仍是放到自己口袋裡。」 與此同時,碳管理,碳人才也成就業市場熱門需求。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指出,「一般產業工程師入職月薪4~5萬,懂碳管理立刻鍍金成8~9萬元。最好的投資,是投資人才。」據此,亞東科大、元智大學去年邁開第一步、開設SDGs課程培育師資,接下來設計永續及智慧化搭配低碳管理的製程課程,從根本培養學生減碳意識和碳管理技術。
碳權交易投資術3/台股碳權碳滙行情「這3類股」漲一波 專家:未獲認證都不算
台股近期大掀「碳權題材」行情,坐擁土地及綠樹的華紙(1905)、永豐餘(1907)、農林(2913),沾上「碳匯資產」概念而股價飆漲,汽機車大廠三陽(2206)、裕隆(2201)也因銷售電動車擁「碳權」齊漲,就連永光(1711)、中華化(1727)、三福化(4755)也因「碳捕存」技術漲一輪。投資人可否加碼這三類碳權概念股?「這些碳權要獲得認證的過程相當繁複,目前僅限題材行情,這也是股票漲幅有限的原因。」法人提醒,由於國內碳交易所今年七月才設立、預計明年交易,若投資人想參與碳權行情,可參考追蹤國際碳權交易指數的ETF商品。 永豐餘永續長、華紙董事長黃鯤雄告訴本刊記者,不是所有樹都能成為碳匯:「2000年以後種的樹才能算,因為10~25歲的樹吸碳能力較強;華紙則是砍一棵、種兩三棵。」華紙在兩岸有5座林場、植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約1個台北市大小,合計固碳量約290萬97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若計算碳權或進行碳交易,對華紙及永豐餘有優勢。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自己植樹造林能不能賣出獲利,首先要看那家企業是不是碳排大戶,若是屬於強制減碳者,則種樹減碳是降低營運成本的一個方法、不能夠包裝成碳權外賣;若是自願性減碳、以後要賣出獲利,那些樹的碳權要獲國際認證可不容易,先要寫計畫報告,計畫通過才能執行,但樹的生長快慢不一定、在長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天災如森林大火,因此,沒有獲認證前都不能算是真的碳權。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圖為陽工業兼南陽實業董事長吳清源(右)與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左)發表HYUNDAI純電動車IONIQ5。(圖/報系資料照)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歐盟在2021年對汽車標準是「每公里排碳95克」,超過的車款則要繳罰款1萬歐元才能賣車,但2019年全歐盟車輛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122.4克,而電動車排碳量僅需1半;因此無法降低排碳量的汽車品牌,會去交易所購買電動車品牌的碳權。如此出售多出來碳權認列獲利,這就是2020年起特斯拉股價飆漲的原因,在台灣有相同概念的則有三陽、裕隆。碳捕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CCS)技術,則是將溫室氣體壓縮成液態後,輸送至海洋、地質等處封存,使二氧化碳與大氣隔絕,減少排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永光、中華化、三福化等因此起漲。但專家指出,碳捕捉技術更為耗能,且成功率極低,綠色和平指出,過去50年成功捕獲的碳排放僅0.1%。台電啟動碳捕捉計畫,2025年前要在台中火力電廠蓋好「減碳技術園區」,拚成為全球第三座碳捕捉再利用燃煤電廠,圖為電廠內第一階段的「微型測試區」。(圖/台電提供)儘管台灣碳交易所今年七月將設立,但僅限企業申請交易,投資人要如何參與投資?石化產業資深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可考慮碳權ETF,「概念就像石油ETF或0050,期待未來碳交所成立後,台灣也有金融機構會發行與之連動的ETF商品。」目前規模最大、追蹤碳權指數的ETF有兩個,都在美國掛牌,分別是全世界低碳目標ETF「CRBN」在2014年12月成立,追蹤MSCI ACWI Low Carbon Target Index,發行迄今上漲84.31%,至截稿報價150.59美元美元,市值規模超過8億美元。全球碳策略 ETF「KRBN」在美國掛牌,追蹤iShares MSCI,這等於一次追蹤EUA、CCA、RGGI,2020年成立迄今上漲136.23%,至截稿報價38.95美元,市值規模超過6億美元;它們都在國外交易所掛牌,投資人需要有複委託帳戶才能參與,或是在國內一些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此外,還有「KCCA」、「GRN」、「KEUA」則分別追蹤加州、在美國掛牌的碳排放減量額度期貨合約、歐盟碳合約,不過這些ETF或ETN規模都在2億美元左右,法人指出,若是金融商品規模比較小,流動性相對較差、價格波動也會較大,ETN因有10~20年的期限,有時間價值的情況下,越近到期日價格或會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