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發展區
」涉糧食安全底線 立委籲能源用地白皮書應由下任總統決定
立委邱臣遠今(27)日指出,經濟部近日公告即將在下半年提出「能源用地白皮書–光電篇」,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光電發展機制,並試圖將光電用地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之中。消息一出,再次引起討論,更遭質疑是架空國土法。他認為,經濟部趕在蔡政府任期屆滿前提出此規畫,是不負責任的作法,應留給下一任總統做決定。邱臣遠指出,兩周前,內政部預告設置「低地力土地設綠能發展區」,就引發光電侵蝕農田的重大爭議,使光電風電發展與農爭地問題,再次受到關注。而根據《國土計畫法》第六條規定,「農業發展地區應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積極保護重要農業生產環境及基礎設施,並應避免零星發展。」因此,能源用地發展,自不能凌駕農地農用的前提。邱臣遠指出,內政部對於全國農地總量,訂有安全底線「74萬至81萬公頃」,2017年時任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發布第一次盤點結果,表示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約53萬公頃,加上潛在可供耕作農地,總計約68萬公頃,並期待未來不要再變化。但農委會本月初卻對外表示,目前全台可供糧食生產土地達74萬公頃,符合糧食安全目標下限。邱批評,農地沒有重新盤點,面積卻變來變去,農委會不該為綠電侵入農田問題解套。「去年綠電發展僅達8.3%,也讓外界質疑蔡總統2025綠電20%目標鐵定跳票」,邱臣遠說,因此政府如火如荼全力推綠電。但在全國能源政策錯誤的情形下,光電發展與國土計畫法農地使用衝突,熟輕熟重,必須有妥慎的公共審議過程。 邱臣遠認為,經濟部趕在蔡政府下台前,草率推出「能源用地白皮書」,是一個不負責的作法,勢必會限制下一任總統政策檢討空間;並且政府應該充分思考能源用地該如何與國土計畫法中幾大分區連結,包括農業發展、海洋資源、城鄉發展區與國土保育等,並且修正國土計畫法,才能避免被質疑是「橫柴入灶」、「與農爭地」。
光電土地鬆綁急喊卡 營建署:不排除退回草案
經濟部去年啟動「綠能發展區」政策,選定低地力農地、非養殖生產區魚塭等條件,以免經審查增加誘因,提高光電設置比例,內政部營建署日前配合鬆綁土地管制法規,引發學界反彈;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長蘇崇哲表示,修法程序已緊急喊停,不排除可能退回草案,會持續與社會溝通。內政部配合政策預告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專區內農牧用地、林業用地等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審查、不受660平方公尺面積限制,引發反彈聲浪不斷。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教授趙子元指出,綠能永續發展是不得不做的事,但不該是著急的做,而是如何好好發展;他說,聚落被光電板包圍,光電板發電會到60度左右,會影響微氣候,人居環境已經夠熱,加上氣候變遷,光電又會衍伸出鄉村老人家,面對熱不可抗力的容受力臨界值問題,以及對農業會產生什麼改變。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梁聖岳舉例,台南是光電設置密度最高,但爭議也最多的縣市,光電已對當地養殖漁業帶來租金上漲、養殖模式改變的挑戰,對黑面琵鷺等過境鳥類與棲地切割的影響,也需長期的研究調查,這些挑戰對於台灣社會推動光電管理機制的改革,極具參考價值。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黃子芸表示,綠能發展區內的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使用,不受任何面積限制使用,但在政策尚未完備情況下,就放寬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讓綠能發展區內的光電設施布設不須經過審查,將有可能會成為國土計畫的破口。蘇崇哲表示,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7月6日預告完畢,程序還沒完成,還要提到法規會討論,再到部務會議討論才會公告實施,未來會加強社會溝通後,才會決定要不要繼續修正。
為綠能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學者憂心加速闖關
內政部日前預告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將更多土地納入新創的「綠能發展區」,上周有近百位學者連署反對,認為應該廣納民間聲音,沒想到卻傳出內政部法規會將在14日如期公告,對此,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張學聖批評,已經有超過100位以上學者專家連署,換來的只有公部門一句「審慎考慮」,實際上就是要加速通過。內政部近期預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引發學界和環團關注連署,盼能重視光電對於農漁業的衝擊,沒想到卻傳出內政部想加速闖關,罔顧民間聲音,只為了明年的選舉。內政部未證實14日將進行公告,僅表示各界對修法所提建議,內政部均已蒐集,並刻洽經濟部、農委會共同審議評估研議。張學聖表示,行政部門的做法確實如此,已經有超過100位以上學者專家連署,換來的只有公部門的「審慎考慮」,實際上是要加速通過;而環保團體也將在13日於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行政部門以科學證據為本,還要落實既有光電案的社會與環境責任及資訊揭露。有學者指出,環保團體與學界並非反對綠能,但能源政策急速的推動,土地的發展和農業的轉變是急不得,所以才會引發衝突,如果能源政策不斷地想要加速闖關,勢必犧牲台灣民眾的健康與自然生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葉佳宗坦言,跨部會合作確實遇到困難,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主體和政策方向,都是相互衝突,合作不容易,現在看起來農業部門是弱勢防守的一方,加上偏於保守,面對能源政策只是放出一些地來,不願意討論合作關係,他建議,各部會討論才會有更多合作空間。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他並未接獲內政部14日就會公告的消息,就他知道並沒有14日就會公告訊息,現在學者提出一些希望經過整理空間規劃工具去評估,這個意見行政部門是有聽到,不分黨派都認為需要很大量的再生能源,至於要怎麼做,屆時他們會促成行政部門跟學界以及NGO多做意見交換,把該考慮的事情考慮進去。
憂光電蔓生破壞農地與生態 學者連署反對強推農地種電
太陽光電不斷蔓生!為達到2025年太陽光電20GW目標,近日傳出經濟部欲畫設綠能發展區,學界擔憂破壞農地、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20日舉辦「能源公正轉型聲明公開論壇」,共24間大學、40系所、80名學者專家連署聲明,呼籲政府「建立明確的綠能發展區位畫設原則與總量管理」、「以科學證據為本,計畫引導綠能發展區畫設」、「訂定光電案場設計與營運管理規範」及「落實既有光電案場社會與環境責任及資訊揭露」。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轉型重點方向,國土計畫將依據能源主管機關所提綠能發展政策。經濟部回應,正研擬「能源用地白皮書」,規畫2025年後中長期光電發展政策,預計今年下半年透過社會溝通平台,廣納各方建議,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畫架構下。為提高太陽光電發電量占比,政府2015年起陸續修法,以不同名目畫設專區,放寬土地使用管制釋出農地,近期更傳出欲畫設綠能發展區。學界指出,依國發會規畫,2050年光電要達40GW至80GW,推估需2萬至6萬公頃土地,若依專區1/4土地可開發為光電區域,全台綠能發展區面積恐達雙北土地面積總和。會議主持人、成大都市計畫學系副教授黃偉茹表示,農委會稱要指定低地區供經濟部畫設綠能發展區,但不應給一張空白支票,應該具體說明清楚標準是什麼?經什麼程序畫設?政大地政學系副教授戴秀雄認為,再生能源是否需政策環評?案場需要個案環評嗎?現行僅漁電共生太陽能場需環社檢核,卻無任何法令依據,且難以後續監督,僅行政契約約束可能不夠。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亞夫指出,國內缺乏光電對生態影響的長期評估與監測,且無法清晰論證兩者關聯,農電共生等政策忽略農村生態系與田野高度連結,以形成共同體系,當架設光電板致大面積改變地貌,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或生態環境。對此,營建署回應,將召集相關專家學者討論,並會商經濟部能源局等確認綠能發展總量後,盡速提報內政部國土審議會討論,未來也將納入各級國土計畫通盤檢討。經濟部指出,中央盤點畫設綠能發展區,以俗稱「風頭水尾」農作生產條件較差地區,就土壤已中高鹽化及已長期閒置荒廢的魚塭土地提供評估設置光電,再排除環境敏感範圍區域,共同嚴謹審定可執行區位,至2025年為止,光電中大型案場是以漁電共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