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蕭條
」 新冠肺炎「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3個月前就預言「川普遇刺」耳朵受傷 神秘牧師示警:經濟將崩盤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於本月13日遭遇暗殺,這起事件不僅造成川普耳朵受傷,更有現場民眾因此喪命,事件發酵後,社群媒體上也瘋傳一段影片,內容是基督教牧師布蘭登比格斯(Brandon Biggs)早在4個月前預言川普會遭遇暗殺。根據外媒《Newsweek》的報導,基督教牧師布蘭登比格斯(Brandon Biggs)表示,自己幾個月前就預見到有人會企圖暗殺川普。布蘭登比格斯預言的影片被發布於3月15日,比格斯在影片中表示自己看到川普正在崛起,然後有人試圖暗殺他,「一顆子彈從他的耳朵旁飛過,距離他的頭部如此之近,以至於震破了他的耳膜」,他在說話時還摸了摸自己的右耳,而川普遇襲時也是右耳擦傷流血。比格斯還預言,川普躲過子彈後會開始變成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他也預言拜登將會敗選,隨後將會發生一場比20世紀初經濟大蕭條更嚴重的「經濟大崩潰」,但他認為這並不是厄運和陰霾,「天空不會塌下來,這是一次修正,修正即將到來」。事實上,在川普遇襲後,槍手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也迅速遭射殺,隨後FBI也開始調查槍手的動機,根據《CNN》報導指出,FBI於15日發出一份聲明,表示他們已經徹底調查了槍手克魯克斯的手機,同時也對現場人員、活動參加者進行了將近100次的詢問,但是從中根本沒有任何有效的發現,根本找不到任何克魯克斯的犯罪動機。FBI先前也曾表示,他們相信克魯克斯是單獨犯案,有官員表示,自從案發之後,克魯克斯的父母十分配合執法人員的調查,但克魯克斯的父母表示,兒子過往並未顯示出任何極端行為或相關的想法。而根據FBI的調查結果,克魯克斯日常似乎沒有深交的友人,同時也未曾透露過其政治傾向,因此目前尚無定論。
賴清德公布新閣 藍籲新閣員別再踩雷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新內閣名單陸續底定,國民黨呼籲新內閣應避免蔡政府內閣任用養小三、找小芸、光說廢話等地雷閣員;也請賴清德一定要避開「蔡政府閣員十大雷區」,否則,民眾不僅等不到「行動創新AI內閣」,只會感到「BI」(悲哀)。 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表示,數發部次長李懷仁先前在質詢臺上疑似點頭打瞌睡還否認,連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都嗆說「沒看過這麼惡劣的官員」,拜託卓內閣千萬不要任用。此外,希望閣員體力用在正確的地方,不要再找類似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養小三,前行政院長發言人陳宗彥「找小芸」、前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爬聖母峰」等等閣員。北市議員柳采葳指出,現在電價高漲,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竟然教大家烤麵包的時間來省電費;小吃物價飛漲,主計長朱澤民竟說蚵仔麵線只要20元;麵包價格上漲,農業部長陳吉仲竟然要大家多吃炒飯,這些言論都顯示官員不知人間疾苦。此外,交通部長王國材無能解決行人地獄,只會叫大家去搭「類火車」;前交通部長林佳龍無法解決高速公路堵車,竟教大家「當個聰明的用路人」。柳采葳強調,請準總統賴清德當「聰明的準總統」,這些人通通都不要再用。她同時批評,陸委會副主委違規抽加熱煙,總統府侍衛超買萬條私煙,都凸顯蔡英文執政的荒謬與違法亂紀,柳采葳呼籲新內閣應記取教訓,切忌帶頭違規。 桃園市議員凌濤表示,十大雷區之外,第十一位大魔王是在蔡政府裡面「不具名官員」,例如先前討論預算法修法時,竟有不具名官員帶風向,亂扯相關修法將使未來大地震或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不能啟用相關的預算,相關說法展現出這些官員對於預備金跟再預備金毫無專業素養,希望在賴清德的執政之下不要再出現。凌濤強調,賴清德今天的記者會了無新意,提出AI標語,但臺灣人看到卻只感到「BI」(悲哀),網友笑說講AI就提到ChatGPT,至少還可以回答問題,但過去這些閣員在質詢臺從不好好回答民眾的問題,差ChatGPT太多,如果賴政府的內閣要說自己是AI,請先好好向ChatGPT學習。此外,針對國防部長傳由顧立雄出任,凌濤指出,顧卻毫無軍事履歷,且滿口戰狼,賴清德口中的創新,讓全民感到毛骨悚然,呼籲賴清德一定要避開這十大雷區,千萬不要讓所有的民眾感到毛骨悚然。
預算法修正草案恐影響救災經費支出? 國民黨提3點回應
國民黨早前於立法院提出的預算法第83條等條文修正草案,遭綠營人士質疑,倘若台灣再次發生猶如花蓮強震,恐因無法預先支應,影響救災。對此,國民黨6日表示,有關修正草案,實爲監督政府在特別預算上的使用,有利於國家財政健全,加上該提案已規定「重大災害可編列特別預算」,因此修法妨礙響救災,籲民進黨切勿罔顧事實,大吃人血饅頭截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上午資訊,目前地震共造成全台10人罹難、1135人受傷、637人受困,另有12人仍失聯。國會也因應花蓮此次强震,針對藍營所提「預算法修正草案」隔空交鋒。國民黨表示,外界謠言稱國民黨提出的預算法第83條等條文修正草案,將造成「若發生經濟大蕭條或大地震,將無法預先支應」,與事實不符。國民黨進一步指出,今年度中央政府編列74億第二預備金、20億災害準備金,都足以應對目前重大災害,行政院近期撥款三億元經費,即是2023年通過的法定預算,也並不是特別預算,可見修法並不會影響救災經費支出。國民黨指出,預算法第83條等條文修正草案,已載明應對重大災變時「行政院得於年度總預算外,可提出特別預算」,未來行政院如果認為救助、善後工作有需要,仍然可以依照預算法的規定提出特別預算,因此修法不影響救災。國民黨强調,監督特別預算的使用,有利於國家財政健全,保障國家應對重大災變。台灣的特殊地理狀況,導致經常發生的重大、無法預測災難,政府在總預算中一定要「料敵從寬」預編足夠的預備金和災害準備金,以應急迫需要。關於特別預算案提出的要件,不僅不是限縮,更沒有不許提特別預算,相反是監督政府讓特別預算使用在對的地方。如本次花蓮強震使國人意識到本國需要投入更多防災建設,重視災變的風險控管,特別預算更不該淪為大撒幣的後門,排擠防災建設。
特別預算修法吵不完 藍批狂撒錢綠譙阻救災
立法院各黨團近期針對《預算法》第83條和第84條編列支用特別預算規定,是否該刪除「緊急需要時可先動支部分預算」但書討論不休,適逢0403花蓮強震,此案更引發各界關注。據了解,近期國民黨由立委徐欣瑩領銜,提出「預算法第八十三條及第八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認為特別預算中但書說明,緊急需要時可先動支部分預算,恐將侵犯立法院的預算審議權,繼而主張但書刪除。然而,此舉引發執政黨立委與不少行政官員抨擊,認為一旦刪除,天災甚至戰爭等經費運用將失去彈性,也違背《預算法》設計特別預算的初衷,國家大難時將會延誤救災。另外若發生經濟大蕭條或大地震,將無法預先支應「會很可怕」。對此,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強調,特別預算就是為了因應不可預測、臨時發生的重大政事,不可能先精準編列預算,因而所保留的彈性,3日所面臨的地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都是需要特別預算來支應的。陳冠廷重申,包含救助、振興、復甦、強化國防與經濟,這些狀況不可能在前一年預算編列時就已經預期,因此希望在野黨提案立委,勿忘過去重大天災教訓,應讓特別預算應保持彈性,以利因應不可預測之災變。然而,國民黨立委王鴻薇5日則向CTWANT提出,目前的特別預算過度浮濫,只要行政院認定是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就可以不用經過立法院審議編列特別預算,其中前三點的部分支應還根本不必經過立法院。王鴻薇直言,因為這兩條法幫政府大開綠燈,加上民進黨本屆在立院不再獨大過半,正常官道用錢變得特別難,對於預算法更是緊抓不放。王鴻薇質疑,像救災這樣的案子立院當然不會擋,但是如果是美國等大國的國防要求,若民意與立院強力質疑,「政府就會從這裡下手」。王鴻薇重申,現行制度本有第一、第二預備金和災害準備金制度,足以因應特別災害。若真遇到COVID-19、0403強震等重大事故,立法院代表最高民意絕對要求行政院立即應變,以最快速度立法訂定特別預算支應所需,絲毫不必擔心無錢可用。
印尼1895年首現米酵菌酸中毒 傳統甜點椰子發酵餅毒死千人遭永久禁產
隨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延收,罕見毒素「米酵菌酸」也開始為人所知。事實上,印尼早在1895年就有人因為食用當地的傳統甜點「椰子發酵餅」(Tempe Bongkrek)後,因米酵菌酸喪命的案例。1930年起自製椰子發酵餅造成的中毒事件頻發,直至1977年因而中毒人數高達近萬人,目前印尼當局已禁止生產這項食品。根據維基百科說明,米酵菌酸歷史上首於印尼爪哇一帶被發現,其名字亦是來源於爪哇語「Bongkrek」(意為擠碎、壓扁),指的是製作印尼養生食品「天貝」過程中,將發酵好的椰渣壓成小塊或脫水;此外「Bongkrek」發酵來自印尼語「bengkak」,是膨脹、擴張的意思,意指「發酵」,也就是製作天貝時椰子在發酵過程中的膨脹。天貝(Tempe)是一種由黃豆製成的印尼養生食品,而椰子發酵餅(Tempe Bongkrek)則是在製作天貝時發展出來的一種變體,採用黃豆加上磨碎椰子渣發酵而成的的餅狀物。由於椰渣比起黃豆明顯價格低廉,所以比起天貝,椰子發酵餅更受到印尼貧窮家庭的歡迎。天貝(Tempe)是由黃豆製成的印尼養生食品,和椰子發酵餅不同(Tempe Bongkrek),但在這次事件中遭到混淆。(圖/翻攝維基百科)根據印尼權威媒體《Historia》報導,在印尼最早紀錄因食用椰子發酵餅中毒的事件發生在1895年荷屬東印度時期,但當時並未發現中毒原因。直到1930年代,印尼經濟受經濟大蕭條影響,不少家庭為節省開支,放棄購買商家製作的椰子發酵餅並改為在家中自製,由於難以規範製作與儲藏衛生,導致椰子發酵餅造成的中毒事件頻發。1933年,荷蘭科學家便已經發現椰子發酵餅中毒事件是因唐菖蒲伯克氏菌(Pseudomonas cocovenenans)引起,而「米酵菌酸」便是從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但即便有飲食風險,印尼百姓仍繼續食用這種傳統的甜點,就連1962年印尼政府下令禁止製作椰子發酵餅後,仍有許多民眾私下自行生產。從1951到1975年,有多達7216人因椰子發酵餅中毒,死亡者高達850人。而1975年又再度爆發1036人的中毒事件,造成125人死亡。最近一次發生椰子發酵餅中毒事件則是發生在1988年,造成37人死亡,印尼政府當局鑒於這種食物可能產生的危險性,再度重申永久禁止生產和銷售這種傳統甜點,目前印尼人也已廣泛不再食用它。
老了就後悔!多數百歲老人對這「三件事」感到遺憾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回顧過去,對過去的選擇也產生後悔。根據「LongeviQuest」組織調查,他們每日與超過百歲的長者交流後發現,除了長壽需具備積極的心態之外,這「三件事情」竟然也成為許多老年人的共同遺憾。 「LongeviQuest」是負責驗證全球超過110歲的年長者的年齡。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LongeviQuest」的執行長本梅爾斯(Ben Meyers)和拉丁美洲研究部門負責人法布里奇奧維拉托羅(Fabrizio Villatoro)向世界上最長壽的人請教保持長壽的秘訣,以及調查他們年輕時希望能做得不同的事情。正如先前102歲的珍妮特吉布斯(Janet Gibbs)說過,「積極的心態被認為是長壽的關鍵。」來自「LongeviQuest」的兩位人員也提到,百歲老人往往是那些盡量不讓自己承受太大壓力,並且不讓遺憾擊垮的人。梅爾斯指出,許多「LongeviQuest」接觸到的百歲老人過去的生活非常艱苦,多數人經歷了20世紀的重大事件,像是戰爭、經濟大蕭條和解放殖民運動。然而他表示,他們大多都有「大多數人都有的共同遺憾」。首先,許多人最遺憾的是「沒有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梅爾斯表示,對於百歲老人來說,這是個典型的遺憾。此外,維拉托羅說到,其他人對生活的艱辛或被世界事件影響,中斷了他們的穩定性和生育更多子女感到遺憾。再來是「工作過於努力」維拉托羅提到,委內瑞拉的莫拉(Juan Vicente Pérez Mora)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享年114歲。莫拉希望自己能更少點工作,從13歲左右就開始在家族農場做著艱苦的體力勞動,每天從清晨工作到黃昏,貫穿整個工作生涯。維拉托羅表示,莫拉的家人對他無法嘗試不同的職業而感到遺憾,因為其他職業可以讓他享受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另外,《Business Insider》也曾報導,許多接受臨終關懷和安寧療護的患者後悔將重心放在工作上,而未能與家人共度更多寶貴時光。最後則是「沒有多去旅行」,在阿根廷的聖菲省長大的洛佩茲(Evangelista Luisa López),82歲時與家人搬到了距離七小時車程的馬德普拉塔。然而,維拉托羅表示,洛佩茲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有更多旅行的機會。康奈爾醫學院教授卡爾皮萊默(Karl Pillemer)是《30個關於愛、關係和婚姻的教訓:來自美國智者的建議》的作者,曾在2016年為《赫芬頓郵報》撰寫過一篇文章,他指出,年長的美國人也後悔年輕時未能多旅行。一位78歲的老人接受皮萊默採訪時表示:「如果你必須做出選擇,是要裝修廚房還是去旅行?—那麼我會說,去旅行吧。」
姓「希特勒」住猶太人社區 美國男從小被打爆…鼻樑斷4次喬不回
人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你姓「希特勒」還住在猶太人社區裡。美國男子約翰(John Hittler)從小就因為姓氏看透人情冷暖,並用被打斷4次的鼻子紀錄外界對希特勒的憤慨與遷怒。不過,即使鼻子被打到變形,約翰仍不打算更改姓氏,並用幽默看待自己與家族。據《每日星報》報導,擁有德國與愛爾蘭血統的約翰,其家族在美國已深耕好幾世代,因此經歷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祖父母,完全不打算換姓,「他們的理論是人們會根據我們的性格,而不是我們的名字來對待我們,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然後約翰就被揍了。希特勒家族。(圖/翻攝自推特)作為在鼻血與瘀青中長大的小孩,約翰非常感激父母替他和其他7個兄弟姊妹挑選的成長環境,「他們在有75%猶太裔人口的社區買了房,所以我們一輩子都可以當猶太區裡的希特勒。謝囉,爸媽,這太棒了」。現實的殘酷,讓約翰早早學會如何在被包圍時,迅速找出老大並優先「處理」。不過,12歲時體會打斷鼻子滋味的約翰,更常的還是被人找麻煩,放學回家遭開車的青少年找麻煩、被打得屁滾尿流不是新鮮事,「我曾問媽媽能不能改姓,她直視我眼睛說逆境可以塑造個性」。約翰現在仍以希特勒之名與妻子在美國生活,只是從底特律搬到加州。
陌生人搭便車身上飄「詭異臭味」 好心父子被告知:載到斷頭殺人犯
1960和1970年代的美國,可說是路邊搭便車的高峰期,不過這種行為早在1900年代就出現了,到了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車,共享就成為了熱門的選擇至今,不過喬治亞州近日發生一起搭便車抓兇的事件,一對父子好心讓路邊男子搭便車,沒想到男子上車後傳來一股噁心惡臭,事後發現居然載到被通緝的殺人犯。綜合美媒報導,男子吉默森(Russell Jimmerson)8日上午開車行經在霍爾郡盧拉市(Lula)時,發現一名男子想要搭便車,「我當下和兒子說,讓這個人上車吧,我們應該要幫助任何人」。這名陌生男子向吉默森表示,自己從雷本郡(Rabun County)步行過來的,已經一整晚沒睡,不過當男子上車後,吉默森發現他身上傳來一股難以形容的惡臭。沒想到吉默森事後被告知,他所載的23歲男子菲利普斯(Keegan Phillips)是名殺人犯,剛在雷本郡犯案並砍下死者的頭。根據報導,警方7日在查特胡奇奧科尼國家森林(Chattahoochee – Oconee National Forest)發現一具屍體,於是開始追緝菲利普斯,所幸菲利普斯離開吉默森的車子沒多久,就在吉爾斯維爾市(Gillsville)被逮捕,除此之外,令一名涉案的62歲男子佩珀斯(Robert Lee Peppers)也被逮捕。吉默森意外發現自己載到殺人犯。(圖/翻攝自推特)
美股反彈將盡?1/國人愛存股前十檔多為ETF 這四檔個股最受歡迎
「今年美股在通膨見頂後,後續經濟成長將是股市走勢關鍵,尤其是二年期美債殖利率觸頂後,美股往往先蹲後跳。」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如惠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說,「經歷一年修正的美股,將是海外股市投資優先選項,漲勢亮眼的印度股市與近期受惠觀光消費復甦潛力的日股,也可觀察。」台股17日虎年封關過春節,美股持續正常交易,近期三大股指均站上了200日均線,包括科技板塊在內的少數去年最受打擊的行業,引領了市場情緒復甦;根據「豐存股」在封關前的統計,國人愛存股仍以ETF為主,個股中仍以蘋果、特斯拉為多之外,輝達、波克夏海瑟威在排名前十檔中也是榜上有名。去年對全球股市來說是瘋狂的一年,為了打擊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17碼(425個基點),將利率從0%拉升到4%,每月縮表950億美元,聯準會基本上是「犧牲股票來減緩通膨」。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說,2022年FED急速升息17碼,創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節奏,近期通膨數據緩步往下,應有助於讓FED放慢緊縮的腳步,由於今年第一場FOMC將在1月31日至2月1日召開(決策結果將在台北時間2月2日凌晨公布),向前推算10天,FED委員的緘默期從1月21日(除夕)開始,市場關注緘默期前多位委員的談話對美股造成一定程度的震盪。根據近期多位委員的發言推敲,今年第一場FOMC決策升息節奏很可能維持2碼,甚至可能僅再升1碼,基準利率快速上升對股市估值修正的壓力可望趨緩,後續觀察重點將落在現行的利率將持續多長的期間。聯準會2022年暴力升息達到17碼。(圖/聯準會提供)股股黃佳文執行長認為,2023年通膨可能沒法降溫,延續高通膨的原因包括房租、物價有僵固性,一旦上漲就不容易回落,投資人可能要做好準備。而且從歷史數據知道,利率提高後,對經濟會有負面影響。雖然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很低、就業增長仍然平穩,但對勞動力的需求可能已過高峰期,預料失業率將在 2023 年上升,「雖然不會出現經濟大蕭條那樣的衰退,但是2023年景氣可能不會復甦。」他說。不過黃佳文話鋒一轉說,股票市場預計將在上半年會承壓,但有鑒於股票市場往往是景氣的先行指標,若2023年底能停止升息循環,可望股市在年中觸底,投資人不必過於悲觀。「股市是反應未來及不確定性,但是去年的大幅升息,市場逐漸習慣聯準會的步調,且股市維持在相對低點,今年下跌空間可能有限,只要升息循環能趨緩,股市有機會反彈。」黃佳文說。黃佳文進一步分享他的觀察,從研究顯示可以看到幾項抗通膨的資產,像是黃金、原物料商品及REITs 在過去停滯性通膨期間有比較好的表現,投資人也可參考一些通膨受惠股。另就債券與商品市場,黃佳文直言, 2023上半年債券市場將成主流,因為債券價格去年大幅修正,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近年新高,目前債券具有很大吸引力。金屬商品受惠於中國解封與美元觸頂,可望2023年有不錯的走勢,原油價格短期也有支撐,因為俄羅斯的制裁、低石油庫存、中國的疫情鬆綁以及OPEC同意減產,布蘭特原油有機會上看100美元。個股方面,黃佳文則認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未來幾年都是」,以2022年台積電兩件大事「到美國設廠、巴菲特進場買台積電(ADR)」來看,台積電顯然仍保持龍頭地位。
搜奇/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 感受復古美式情懷的66號公路
騎乘機車橫跨美國,新信是不少喜愛騎士夢想,先前,國內的攝影師同時身兼影片創作者的「火花羅」就完成了這項創舉,騎著品牌白牌重機,在30天內,橫跨全世界以及美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美國66號公路(Route 66)。66號公路全長3945公里,起始於美國中部大城芝加哥,終點則是美國西岸的洛杉磯聖塔莫尼卡。說到這條66號公路,雖然因為州際公路興起之後重要性逐漸被取代,但依然是許多遊客心中公路旅遊的首選。66號公路全長3945公里,起始於美國中部大城芝加哥(Chicago),終點則是美國西岸的洛杉磯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經濟大蕭條期間,公路沿途小鎮店家林立,這條公路象徵著美國強烈內需的希望。66號公路於1926年施工,並再1938年全線完工,經濟大蕭條期間,公路沿途小鎮店家林立,這條公路象徵著美國強烈內需的希望,二次大戰期間,66號公路還肩負起運輸軍用物資的主要道路之一,也促使沿途商業活動更加繁榮,進入1950年代,66號公路更成了旅遊度假的首選路線,沿途優美景色,旅遊業興盛持續拓展,可惜來到1960年代因為洲際公路興起,66號公路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以現代道路建築品質來看,66號公路稱不上是「高速公路」,但卻是當年貫穿美國東西部的一條主要公路。66號公路是美國高速公路的雛型與前身,正式的名稱是「威爾羅傑公路」(Will Rogers Highway),道路編號66(Route 66),因而被稱為「美國的主要道路或美國大街」(Main Street ofAmerica),雖然被稱為全世界以及美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當然,以現代道路建築品質來看,66號公路稱不上是「高速公路」,但卻是當年貫穿美國東西部的一條主要公路。早期的66號公路是許多開車族從美國東岸至西岸的必經之路,所以沿途有許多商店、餐館或是酒店等。這條公路從1956年州際公路法案通過之後開始沒落,美國官方改採以德國具有國防目的的高速公路為模範,此後新式公路不斷興建,66號公路就很少有車輛行經。早期的66號公路是許多開車族從美國東岸至西岸的必經之路,所以沿途有許多商店、餐館或是酒店等,提供當年駕駛族與遊客的需求,但是,隨著車流量急劇減少,僅留部份歷史路段的店家也轉賣66號公路的紀念品。66號公路可說是美國歷史上主要的交通要道之一。66號公路可說是美國歷史上主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沿途經過8個州、3個不同時區,透過許多民間組織的努力,才保留各州的部分66號路段,也就是現今稱的「歷史的66號公路」(Historic Route 66),除此之外,66號公路的代表圖案更被印在路面上、紀念品和紀念服飾等,另外各種建築、文物和歷史紀錄,也讓原本已經沒落的66號公路慢慢浴火重生,如今成為汽車族和重機族的朝聖之路。透過許多民間組織的努力,才保留各州的部分66號路段,也就是現今稱的「歷史的66號公路」。
諾貝爾經濟學獎 Fed前主席柏南克及2學者共同獲獎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日揭曉,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以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Douglas W. Diamond)和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銀行和金融危機的貢獻。柏南克當年在金融海嘯後大舉推行量化寬鬆(QE)政策,被視為「QE之父」,後兩位學者則以「戴蒙─迪布維格」銀行擠兌模型而聞名。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見圖)和迪布維格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金融危機的貢獻。(圖/美聯社)評審指出,3人在近年經濟問題發生之前,就已先觀察到銀行業相關危機,他們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如何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以及在規範金融市場和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3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台幣2870萬元。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和迪布維格(見圖)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金融危機的貢獻。(圖/美聯社)柏南克在2006年2月至2014年1月擔任Fed主席。2008年9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觸發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柏南克為阻止美國經濟再陷衰退,推出兩輪量化寬鬆(QE),以大印鈔票的方式救市,柏南克因此被稱為「QE之父」。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柏南克將大蕭條的研究與實務結合,讓學術理論跳出象牙塔,雖然柏南奇推行QE政策帶來的後遺症引起不少爭議,但現在回頭看,當時推行QE是有必要,否則情況會更糟,經濟復甦會需要更長時間。清華大學科管學院榮譽教授梁國源認為,經濟史在經濟系已變成不重要的課程,柏南克的獲獎,喚起經濟學界對經濟史的重視。柏南克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7年,他自稱是「大蕭條迷」,他的文章集結成《柏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這些研究幫助他在應對2008年的次貸危機時,得以吸取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政策教訓,避免了同樣的錯誤。戴蒙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迪布維格則為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教授,兩人於1983年共同提出「戴蒙─迪布維格模型」(Diamond─Dybvig model),這是有關流動性危機和銀行擠兌的最早且最具影響力模型之一。
她模仿「魔鬼剋星」到靈異車站獵鬼發生意外 網驚曝:警察反應「有鬼」
美國有一名36歲的女子,自從看了驚悚喜劇電影《魔鬼剋星》(Ghostbusters)後,竟找來1名男性友人,在7月31日時夜訪鬧鬼事件頻傳的布法羅中央車站(Buffalo Central Terminal)「抓鬼」,沒想到這名女子鬼還沒找到,自己竟先從頂樓墜落。女子和男性友人夜闖布法羅中央車站抓鬼,卻失足從頂樓墜落。(圖/翻攝自布法羅中央車站官網)綜合外媒報導,這名來自紐約的女子找來好友一同模仿電影《魔鬼剋星》中的劇情,夜闖歷史悠久的布法羅中央車站獵鬼,但當他們爬上20英尺,約6.1公尺的頂樓時,這名女子疑似天色昏暗,竟不慎從屋頂墜落,嚇得男子趕緊報警救援。警方接獲通報後,緊急派出救護車將女子送往紐約州西部的伊利縣醫療中心(ECMC)急救,據當地警方透露,他們在晚間10點半左右接到報案,稱布法羅中央車站有人墜樓,於是急忙趕到現場,所幸在醫生搶救治療後,女子傷勢已無大礙。男子事後透露,他們會在半夜前來布法羅中央車站,是因為女子看完《魔鬼剋星》,對電影情節相當著迷,才會找他一起到曾傳出多次鬧鬼事件的車站「抓鬼」,據了解,布法羅中央車站興建於1929年,曾是紐約市最大的交通樞紐,在經歷美國經濟大蕭條和汽車的普及後,乘客量瞬間銳減,車站最終在1979年正式廢棄,作為歷史遺跡保存,而車站在二戰期間,也被用來運送士兵的遺體,當時大批陣亡士兵的遺體透過火車運回美國,都放置在大廳,等候親人領回,因此靈異事件也頻傳。由於兩人在未經許可下擅闖車站已觸犯多條當地法律,不過奇怪的是,當地警方竟未公開兩人的身分,也沒有向他們提出控告,雖然這起事件乍看之下像是一場鬧劇,但消息曝光後,外界認為案情不單純,就有敏感網友發現警方對於這起事件的處理態度相當不尋常,懷疑其中是否有什麼不能外公開的秘密。
疫情甘苦人角落求生 愛心待用麵成救命浮木
疫情3級警戒已持續逾2個月,經濟大蕭條成了壓垮弱勢的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所幸還有愛心人士提供的「待用麵」支撐他們活下去,即使業績下滑仍堅持提供援助,幫助他們挺過難關。
溫暖「疫」角落3/麻痺兒中風母也失業 靠「低收補助+老人年金」強撐
全國疫情3級警戒已持續2個月,經濟大蕭條成了壓垮弱勢的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位81歲的阿婆靠洗碗養活小兒麻痺又中風的兒子,無奈餐廳停業後頓失收入,所幸板橋一間麵店用「待用麵」助他們母子度過難關。家住新北市板橋的81歲許奶奶,她為了照顧罹患小兒麻痺又中風的兒子(邱先生),近20年來,每天早上6點搭公車前往一家連鎖自助餐店洗碗、切菜,1個月才月休6天,無奈自助餐店5月間因疫情歇業,讓母子倆的生計陷入困難。行善麵店老板顏維勳透過個案管理師轉介,得知母子倆的情況,第一時間除了由居家服務員每天送「待用麵」解決2人的3餐,也到府救濟生活用品,包括牛奶、麵線、洗衣精、盥洗清潔用品等物資,減輕母子倆日常所需的開銷,許奶奶語重心長地說「每月有8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及3千5百元老人年金,扣掉1萬元房租,真的沒剩多少。」除了提供待用麵,行善麵店老闆顏維勳還會送生活物資給許奶奶母子,希望紓解兩人的生活開銷。(圖/王永泰攝)許奶奶透露「原本在自助餐洗碗、切菜近20年」,也習慣打包剩菜回家給兒子當晚餐,家裡都省吃儉用,不敢亂花錢,加上兒子(邱先生)前年中風,也無法再去開計程車討生活,終生得坐在輪椅上。邱先生感嘆「媽媽年紀一大把還得工作,三節獎金又被取消,受了委屈也不說,我真的很捨不得。老實說,我輕生過兩次,實在不想再給老人家壓力了。「即使日子再苦,還是要一起熬過吧,我們倆也並肩同住了40年」,邱先生堅定地看著母親說,之前衝動地想結束生命是自己不夠成熟,母親再刻苦也從沒埋怨,現在疫情來勢洶洶,2人的心反而靠得更近了,雖然平常不太講肉麻話,但「我們彼此心裡都明白,沒有過不去的坎」。
2020是史上最糟的一年?歷史學家:僅排第8名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人們普遍認為是史上最糟糕、壓力最大的一年,然而歷史學家卻表示,這只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8個最糟糕的時期而已。根據《每日郵報》報導,2020年毫無疑問的將作為近代以來壓力最大的年份之一而被載入史冊,冠狀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並在年底前造成超過34萬美國人死亡,但歷史學家卻認為,這可能比起其他在歷史上的糟糕時刻都還差得遠了。常春藤聯盟(IvyLeague)和牛津劍橋大學(Oxbridge university)教授表示,2020年僅排在美國歷史上第8個最糟糕的年份而已,僅次於1862年美國內戰的高峰期、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和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一個由28位頂級歷史學家和歷史作者組成的小組參加了CBT治療和自我保健應用程式「Bloom」的調查,對他們認為美國歷史上壓力最大的年份進行排名,以下是專家們認為壓力最大的年份:1.1862年美國內戰中最血腥戰役的一年1862年標誌著美國內戰的重大升級,對歷史學家來說,也是國家歷史上最緊張的一年。9月17日,安提塔姆(Antietam)戰役在馬里蘭州(Maryland)夏普斯堡(Sharpsburg)附近打響。作為北方的第一場重大戰役,它也被稱為整個戰爭中最血腥的戰鬥。一天之內有超過4600人死亡、23000人受傷。戰爭終於在1865年結束,南方聯盟將軍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向聯盟將軍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投降。1862年標誌著美國南北戰爭的重大升級,對歷史學家來說,也是國家歷史上最緊張的一年。(圖/Getty Images)2.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的一年1929年10月,轟轟烈烈的20年代樂觀主義隨著股市的崩盤而跌落。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股票急劇下跌,隨後是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和第2天的黑色星期二。黑色星期二投資者在紐約證券交易所1天內交易了1600萬股。一夜之間,人們失去了畢生的積蓄和生計,美國很快就陷入經濟大蕭條,10多年後,經濟才得以恢復。1929年10月,轟轟烈烈的20年代的樂觀主義隨著股市的崩盤而回落,圖為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外崩潰的人群。(圖/Getty Images)3.1838年「眼淚之年」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中,並列第二的是1838年的「眼淚之路」。從19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50年代,約有10萬名美國原住民被美國政府根據1830年的《印第安人遷移法》,強行從他們的土地上遷移到被指定為「印第安人領地」的地區。1838年,切諾基(Cherokee)民族在發現黃金後被迫放棄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大約有15000人被迫踏上艱險的旅程,前往現在的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4000多人在遷移途中死於饑餓、疾病或疲憊。從19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50年代,約有10萬名美國原住民被美國政府從他們的土地上強行遷移到根據《印第安人遷移法》指定的「印第安人領地」地區。(圖/Getty Images)4.1919年西班牙流感年2020年冠狀病毒大流行常常被拿來一起比較的是1918年和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多達67.5萬美國人被這場大流感消滅。全世界約有3分之1的人口被感染,造成5000萬人死亡。1919年面臨著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針對非裔美國人種族主義暴力事件的爆發,在呼籲種族正義方面,2020年也有其他相似之處。1919年的夏天被稱為「紅色夏天」,因為在華盛頓和芝加哥等城市,有200多名黑人在白人的多次襲擊中被殺害。67.5萬美國人被西班牙大流感消滅了。(圖/Getty Images)5.1968年馬丁˙路德˙金恩遇刺年1968年被列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年份之一,4月4日,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在田納西州(Tennessee)的孟菲斯(Memphis)被暗殺。2個月後,當時正在競選總統的參議員羅伯特·法蘭西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也被槍殺。全國也被抗議和騷亂籠罩,造成39人死亡、2600多人受傷,許多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更因此被摧毀。民權領袖安德魯˙楊等人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遇刺後,站在洛林汽車旅館的陽台上指著躺在他們腳下的槍手的方向。(圖/Getty Images)6.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年1962年10月發生了古巴導彈危機,美蘇之間的緊張局勢沸騰到了核衝突的邊緣。在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古巴安裝了彈道導彈,距離美國海岸僅90英里(約144公里)。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將導彈的情況告知美國民眾,並警告美國將在必要時使用軍事力量,引發了人們對核戰爭的恐懼。甘迺迪總統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與美軍官員會面。(圖/Getty Images)7.2001年911恐怖攻擊年2001年9月11日上午,「蓋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客機,其中2架飛向紐約市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一架飛機墜入五角大樓,第4架飛機在到達目的地前,乘客制伏恐怖分子後,在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墜毀。共有2977人在襲擊中喪生,是全球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恐怖襲擊。這也是緊急情況下機組人員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事件,共有400多人為救人而喪生。2001年9月11日上午,蓋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客機,其中2架飛入紐約市世貿中心的雙子塔。(圖/Getty Images)8.2020年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年冠狀病毒大流行從年初開始肆虐全國,乃至全世界,至今已有超過34萬美國人死亡,1970萬美國人被感染。除了疫情,美國還面臨著全國範圍內的抗議活動,在多起員警殺害黑人事件後,要求結束種族主義和員警暴力。還有美國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總統選舉,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喬˙拜登(Joe Biden)獲勝1個多月後仍拒絕認輸。而全球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年份,分別是:1.1348年 黑死病最嚴重的一年,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大流行病,死亡人數高達2億人。2.1944年納粹在二戰期間殺害了600萬猶太人。3.1816年 「無夏之年」,印尼火山噴發遮住了太陽,歐洲氣溫驟降至有史以來最冷,各國糧食大面積短缺。4.1644年 中國明朝滅亡,清朝取而代之,引發衝突。在歐洲,30年戰爭造成多達800萬人死亡。5.410年410年8月24日,羅馬被洗劫一空,這是近800年來羅馬首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首位華人女導榮耀威尼斯影展 趙婷奪最佳影片金獅獎
趙婷與法蘭西絲麥多曼的《游牧人生》拿下最佳影片金獅獎。(圖/摘自臉書)「白寡婦」凡妮莎柯比封威尼斯影后。(圖/摘自臉書)最佳男演員為《我們的父親》義大利男星皮耶法蘭西斯柯法維諾(Pierfrancesco Favino)。(圖/摘自臉書)日本導演黑澤清則以《間諜之妻》拿下最佳導演銀獅獎。(圖/摘自臉書)第77屆威尼斯影展於台灣時間13日凌晨1點舉行閉幕頒獎典禮,今年因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場內每位貴賓都戴著口罩,採梅花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成為了今年影展獨有的特殊景象。華人導演趙婷與金獎影后法蘭西絲麥多曼(Frances McDormand)合作的新作《游牧人生》拿下最佳影片金獅獎,趙婷是繼侯孝賢、張藝謀、蔡明亮、李安、賈樟柯後,第6位奪得金獅獎的華人導演,更成為首位問鼎3大影展最高獎的華人女導演,前途無可限量。《游牧人生》故事描述一名60多歲的女子,在經濟大蕭條時失去所有,居住在貨車上的她開始穿越美國西部,過著現代遊牧生活的公路之旅。趙婷將攝影機對準了美國的邊緣族群「房車族」,也帶出隱藏其中的社會議題。放映後首波口碑絕佳,在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拿下100%佳績,在影展場刊中,是當地及國際的電影權威媒體評分最高分 3.74,高於去年金獅獎得主《小丑》。今年影后寶座競爭激烈,因《不可能的任務6》「白寡婦」一角爆紅的32歲英國女星凡妮莎柯比(Vanessa Kirby)則以新作《女人的碎片》奪后,擠下一樣呼聲高的《新世界》凱薩琳華特斯頓(Katherine Waterston)及《間諜之妻》蒼井優。她一上台先是調皮把口罩放到獎杯裡,並興奮表示:「謝謝威尼斯影展和所有評審,電影是奇蹟,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我們聚在一起,也真的是奇蹟。謝謝我的媽媽生下我,和我一起成長,我愛您。」她在《女人的碎片》飾演一位選擇在家分娩的準媽媽,但不幸在過程中引發併發症產下死胎。電影前30分鐘就採用一鏡到底、無剪接的手法拍攝凡妮莎的生產過程,表現讓人驚艷。此外,日本導演黑澤清則以《間諜之妻》拿下最佳導演銀獅獎,他對於自己漫長的從影生涯中能得到肯定感到非常感激。評審團大獎則由墨西哥導演米歇爾法蘭科(Michel Franco)以《新秩序》拿下,他在台上向頒獎的評審團主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告白,更毛遂自薦想和她一起拍片,逗笑全場。最佳男演員則為《我們的父親》義大利男星皮耶法蘭西斯柯法維諾(Pierfrancesco Favino)。曾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俄羅斯名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今年83歲的他創作力無限,交出新作《親愛的同志》拿下評審團特別獎。最佳劇本則由印度電影人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以《信徒》拿下,該片前一天才贏得費比西影評人獎青睞。伊朗小演員魯霍拉紮馬尼(Rouhollah Zamani)則奪得最佳新演員獎。第77屆威尼斯影展 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最佳影片金獅獎:趙婷/《游牧人生》(Nomadland,暫譯)最佳導演銀獅獎:黑澤清/《間諜之妻》評審團大獎:米歇爾法蘭科(Michel Franco)/《新秩序》(Nuevo orden,暫譯)最佳女演員:凡妮莎柯比(Vanessa Kirby)/《女人的碎片》(Pieces of a Woman,暫譯)最佳男演員:皮耶法蘭西斯柯法維諾(Pierfrancesco Favino)/《我們的父親》(Padrenostro,暫譯)評審團特別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親愛的同志》(Dear Comrades,暫譯)最佳劇本獎: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信徒》(The Disciple,暫譯)最佳新人演員獎:魯霍拉紮馬尼(Rouhollah Zamani),《太陽之子》(Sun Children,暫譯)
「末日博士」料準準!數月前神準預言…全美上演激烈暴動
美國一名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慘遭白人警察紹文(Derek Chauvin)用膝蓋壓住脖子10多分鐘,導致對方無法呼吸慘死。各地爆發激烈抗爭,導致許多店家被迫暫停營業,繼疫情之後再度陷入生計問題,金融界「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1個多月前就曾指出,「美國將會爆發一場示威暴動」,如今預言真的兌現,讓眾人都深感震驚。根據《Busuiness Insider》報導,魯比尼3月份時曾在推特發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嚴重衝擊美國經濟,讓石油及其他風險資產業跟著陷入膠著的情況,全球經濟大蕭條恐將持續好一陣子,甚至可能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種種情況逼得人民負面情緒高漲,進而爆發動亂,也包括年底選舉前的亂象。「佛洛伊德之死」引起全美至少30個城市暴動,各地激烈份子開始出現搶劫、放火燒屋等暴力行為,甚至有大批示威民眾包圍白宮,要求政府正視種族歧視,為此華府緊急進入封鎖戒備狀態。魯比尼認為,停滯的經濟導致4000萬的失業人口,再加上政府無能的政策,美國人有足夠的理由暴動。
【王之道】紓困成蘇睏 不如排富發現金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全球逐漸解封,將抗疫的重心由防疫轉向紓困振興。這次疫情造成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衰退來得又急又猛,如何在防疫和紓困振興之間拿捏平衡,對各國都是高難度的挑戰。以台灣而言,行政院在「紓困二.○」的「擴大紓困對象」上,犯了操之過急、配套不全、地方無所適從的窘況,堪稱「萬元紓困之亂」。一開始,整個紓困方案以「滾動式拼圖」模式提出,許多專家和民眾都表達了憂慮,但蔡政府堅持「錢要用在刀口上」,不願對全民發現金,以免有富人拿去儲蓄而造成「浪費」。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發現金也可以設「排富」門檻,蔡政府卻仍堅持不為,只因在野黨先行提出,就刻意排斥,還是另有不可說的祕密?紓困方案受惠人數大約五百萬名,占全台就業人數(一千一百五十萬人)的四十三%,是否意味著另外有五十七%民眾未受到疫情衝擊,所以「無困可紓」嗎?這是非常荒謬的思維。依據求職網站調查,台灣就業民眾兼差謀生的比例非常高,接近半數人同時擁有正職和兼職。然而,行政院補貼排除半數以上就業者,合理推估被排除者中,必定有許多是兼差者,其中也一定有失去兼差機會、收入大量減少的兼差者,無法獲得紓困補貼。政府紓困獨厚農民與小黃,卻忽視勤奮的兼差族,公平嗎?其次,補貼標準嚴苛且額度有限,和台灣同樣疫情不算嚴重的新加坡、香港和韓國,分別撥出十一%、十%和七%的經濟生產支援紓困,故能有餘裕普遍發放現金,幫助民眾度過難關。我國將「紓困振興特別預算」調高到二千一百億元,也不過是經濟生產的一.一%,可說是杯水車薪,難怪必須有各種排富條款。不僅如此,除了少數勞工可補貼六萬元,其他受衝擊勞工的補貼額度有三萬元的,也有僅僅一萬元的,實在太少。現在,即將進入政府認定的「產業振興」階段,民間在景氣不佳、收入大減之下,各種「買一送一」的商品隨處可見,成效卻有限。所謂的「酷碰券」或「抵用券」可能很快就會推出,然而,用八成消費來獲得二成折扣補助,這種折扣不大的票券,到底對誰有吸引力?或許,只有對從來不上賣場消費、成天在冷氣房研究紓困振興方案的政府高層,才構成吸引力吧?建議行政院趕快放棄「酷碰券」,加發排富的現金,或是無法儲蓄的「消費券」,別讓紓困成了「蘇睏」,才是減少民怨的上策。
失業人口「超過整個台灣」 美國失業率直逼大蕭條時期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其中美國的確診案例火速上升,目前累積近87萬例新冠個案,造成近5萬人死亡,也因為各地實施居家隔離,導致國內各大產業停擺,全美的失業率也大增,美國日前公布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共2600多萬人申請,人數已超越台灣人口。據美國《CNBC》報導,美國勞動部公布申請失業救濟的人口,上週新增440萬份申請,近5週內全美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升至2640萬人,已超越台灣總人口數,勞動部表示,申請人數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不過本週的申請人數已比上週減少81萬人。回顧1923年至193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美國的失業率為24.9%,如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美的失業率已來到23%,直逼大蕭條時期;白宮發言人迪爾(Judd Deere)認為,美國正面臨一個無法預料的敵人,今日的報告表明,對於許多想重返工作岡位的美國人來說,這是充滿挑戰的時代。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已推動救助計畫去幫助那些被解雇的人,由於社交距離的限制加上需求暴跌,一些公司被迫縮減員工薪水,而政府提供的救濟金數字會使部分工人的薪水高於休假之前,因此預計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會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