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異常
」 月經她難懷孕又經期異常 「子宮鏡冷刀手術」成功治療!順利懷孕
32歲的怡玲,結婚2年卻一直無法懷孕。最近1個月經常有血塊,而且經期都會超過1週,接受健康檢查發現貧血,進一步到醫院門診就醫,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子宮內膜有1.5x1.2公分腫瘤。醫師安排軟式子宮鏡檢查,確認病灶是長在子宮腔內膜的瘜肉,於是安排子宮鏡冷刀門診手術,術後經期和經血量恢復正常,3個月後月經過期,驗孕發現自己懷孕了,喜迎新生命!子宮腔如有病灶 難懷孕也易流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子宮是孕育生命的秘密花園,尤其子宮腔如果有病灶,像是子宮內膜瘜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腔沾黏、子宮內膜增生等等,都會影響月經甚至造成胚胎不易著床而發生流產和不孕。子宮鏡手術治療 有效恢復生機還好這些子宮腔內的病灶,都可以經由子宮鏡手術處理恢復生機。子宮鏡手術又稱子宮內視鏡手術,屬於門診手術,採用靜脈舒眠麻醉,手術時間僅需15至60分鐘完成。除非病灶太大、操作困難、手術時間過長或有水負載過度狀況需要住院觀察外,一般不需住院,手術完成麻醉消退後即可回家。 熱刀與冷刀 各有適應症與優缺點傳統熱刀傳統熱刀是指使用線圈通電導熱來切除病灶,切除速度快止血容易,適用於病灶較大且硬,像是粘膜下子宮肌瘤。但是熱刀對於子宮內膜有燒灼作用,如果病灶包含太多子宮內膜範圍,很容易造成內膜受傷結疤沾黏,可能影響胚胎著床機會。子宮鏡冷刀子宮鏡冷刀可以細分為螺旋刀、剪刀和線圈冷刀3種。螺旋刀類似電動刮鬍刀原理,採用機械式來回旋轉將病灶袍除,操作簡便迅速,對於水進出子宮腔有效控管,不易有水負載過多,安全性佳。缺點是需要自費。至於剪刀和線圈型冷刀適用於較小病灶處理,操作簡便,有健保給付。對於子宮腔沾黏、帶柄瘜肉和粘膜下小肌瘤,使用剪刀式冷刀處理,手術效果良好。對於年輕未婚或是正在備孕女性,選擇使用冷刀子宮鏡手術處理病灶,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灼傷機率。月經異常、不易懷孕快就醫 揪出病灶對症下藥賴宗炫呼籲,有生育需求的未婚女性和已婚正在備孕女性,如果有月經異常和不易自然懷孕狀況,應該至婦產科門診檢查是否有子宮腔病變,如果有上述子宮腔病灶,建議儘可能使用子宮鏡冷刀手術來處理,可以迅速恢復懷孕生機。子宮鏡手術器械類型比較類型冷刀(機械刀)熱刀(電刀)工作原理機械刀切除通電導熱切除器械種類螺旋刀、剪刀、無電線圈通電線圈或L型鐵勾優點不傷子宮內膜、出血少切除速度快、容易止血、健保給付缺點大病灶不易切除、螺旋刀需自費電燒過度恐傷子宮內膜造成子宮腔沾黏
妙齡女擔心副作用不開刀 竟來20天月經 醫:息肉已佔子宮一大半
一名32歲的黃小姐曾於一年前檢查出「子宮息肉」,由於擔心手術帶來的副作用當時並未選擇開刀治療,不料月經異常情況加劇,一個月有二十幾天都在出血,術後竟取出佔子宮一大半的3公分息肉。醫師指出,子宮息肉常見於生育年齡約20至50歲的女性,常見症狀就是異常出血。一年前黃小姐就曾因月經異常就醫,不過當時因擔心副作用,並未採取手術治療,直到發現經期異常、流出大量血塊,且還伴隨貧血、頭暈等症狀,才再度到婦產科就醫。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考量黃小姐對手術的擔憂,最後以新式超細子宮鏡冷刀順利將3公分息肉切除,病患也順利恢復健康。嚴絢上表示,不同於子宮肌瘤是較硬的肌肉纖維組織,子宮息肉是由子宮內膜組織的間質細胞形成,觸感較軟,但同樣都會造成異常出血,好發年齡約20至50歲的女性,並有約2至3成的發生率。而息肉通常為1至3公分,部分病人則會同時出現多顆,有些息肉會自行萎縮,但未萎縮的息肉則可能影響生育,因此有國外研究證實,不孕症婦女如果把息肉切除懷孕率可達7成以上。針對新型的「超細子宮鏡冷刀」,嚴絢上說:「子宮頸入口相當窄,舊型的子宮鏡手術或電刀,都要再前須再執行子宮擴張術,容易造成年長、子宮已經萎縮的女性或沒有生或孩子的年輕女性在擴張時流血或子宮破裂。而新式超細子宮鏡冷刀因寬度只有5MM,大多病人無須再行擴張術,免除上述風險。」藉由子宮鏡將螺旋狀的刀片深入子宮,找到息肉後將之旋轉切碎並吸除,避免熱傷害和沾黏的副作用,讓病人保有較高的受孕機率。不過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新式超細子宮鏡冷刀手術」,嚴絢上說明,除懷孕者不適用外,所有病人在術前都需執行麻醉風險評估、凝血功能評估並矯正其他內科疾病,且術後仍須每3個月藉由超音波觀察息肉是否復發。嚴絢上提醒,一旦月經異常就要及早就醫,女性朋友的飲食以自然、原形食物為佳,不要攝取過多含雌激素的營養食品,因為外來的荷爾蒙不但可能致使胸部腺瘤增生,也容易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和異常出血。
上班到一半站在血泊中! 女「月經狂流83天」病因曝光
大多數女性月經平均天數為5天,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女子梅伊(Ronny Maye)卻在一次來潮時,持續狂流經血多達83天,甚至必須接受輸血、子宮擴刮手術治療,而造成她嚴重失血原因,是名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的疾病,該病除會造成經血、經期異常外,還有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併發症。據《Insider》報導,非裔女子梅伊過去因經期不規律被診斷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並嘗試與之共存,但2018年一次異常出血,卻讓她被送進急診室。當天她自辦公室座位起身後,發現自己「站在一攤血泊中」,且原本停止的經血,又在結束清潔、從廁所返回座位途中,再度持續流出,令梅伊決定提早返家休養。然而,這趟只有10分鐘車程,不論梅伊塞多少一般衛生棉、夜用衛生棉、衛生棉條,甚至穿第2條內褲,都無法阻擋經血,並在之後1個小時裡,用光了各一整包的衛生棉、棉條,嚇得她趕緊就醫並被送進急診。起初,醫護人員多次更換床具、給予止血藥物,還輸血、輸液緩解脫水與失血,但急診醫師終於抵達時,卻質疑梅伊:「妳確定真的有流這麼多經血嗎?」希望她返家休養,好在梅伊堅持住院觀察一晚,救了自己一命。她隨後就因血壓下降併有心率上升,以及貧血、脫水、血紅素數值極低,再度接受緊急治療並在醫院待上整個周末。梅伊在整個83天出血過程中,除接受子宮擴刮手術,還在體內放置避孕器以調節月經。目前雖不清楚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致病原因,但女性如有月經不規律、雄激素過多、體重增加、掉髮或頭髮稀疏、油性皮膚或多粉刺,就有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
新型口服PARP抑制劑納健保成為卵巢癌患者福音
卵巢癌是最棘手的婦科癌症,因為晚期卵巢癌患者經治療後,仍有七成的人會在兩年內復發。不過,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若病患在化療後持續使用標靶藥物作維持性治療,可以穩定病況並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然而,對於有在使用抗生素或鎮靜劑的患者而言,為了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往往只能自費選擇特定的口服標靶藥物,每個月僅藥費就超過二十萬,所幸健保署已於2023年元月將新型PARP(Poly ADP-ribose聚合酶)抑制劑納入給付項目,作為晚期卵巢癌的第一線維持性治療,為已出現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逾半數患者確診已是晚期在台灣約有半數以上的卵巢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且即便手術加上化療,仍有近七成的病人會在兩年內復發。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暨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呂建興醫師表示,卵巢癌一旦復發過一次就會反覆復發,每次復發的間隔時間也會縮短,患者最終還是會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不過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卵巢癌也邁入精準治療時代,目前醫界已有標靶藥物能進行長期的維持性治療。維持性療法可降低六、七成復發率!呂建興主任補充,所謂「維持性療法」指的是卵巢癌病患在經過手術及化療以後,再繼續使用標靶藥物,以避免或延長復發時間,臨床試驗發現,透過維持性療法,可降低六、七成的復發率。卵巢癌的維持性療法藥物主要分為抗血管新生藥物與PARP抑制劑,其中,PARP抑制劑是否有效跟基因檢測結果有關,患者必須先進行基因檢測,再依據檢測結果,若有生物標記時,再選用適合的維持性療法。在做基因檢測時,除了檢測BRCA基因是否突變以外,還可以做同源重組修復缺失(HRD)檢測。呂建興主任解釋,在台灣約有20%的卵巢癌病人有BRCA基因突變。BRCA是一種抑制癌症的基因,主要負責雙股DNA斷裂的修補。如果BRCA基因無法正常運作會增加罹癌風險。PARP抑制劑的作用是抑制癌細胞單股DNA斷裂的修補。當單股DNA斷裂,因為有PARP抑制劑而無法修補時,就會進一步造成雙股DNA斷裂。如果腫瘤雙股DNA修補功能有問題,腫瘤細胞就會死亡。因此PARP抑制劑對於雙股DNA修補有問題的癌細胞特別有效。新型PARP抑制劑增加服藥便利性呂建興主任提到,以往患者為了經濟考量,只能選擇特定已有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然而這種藥物容易與抗黴菌、抗癲癇藥物、及鎮靜劑產生交互作用,飲食禁忌也較多,不僅醫師在開立處方時須多留意,病患在服用上也必須注意不能和柑橘類食物一起吃。若要自費使用其他交互作用較少的藥物,每個月僅是藥費就超過二十萬,所費不貲,對病患及其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財務壓力。針對已有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健保署已於2023年元月將新型PARP抑制劑納為第一線維持性治療藥物,患者較不用再擔心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的疑慮,因藥物半衰期較長,每日僅需服藥1次,大幅提升治療便利性,延緩疾病復發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嘉惠更多卵巢癌病患。呂建興主任也呼籲,女性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早期發現及診斷,一旦有症狀如頻尿、腹脹、經期異常等症狀,須儘快諮詢婦產專科醫師,把握黃金治療期。
正妹「月經失控」狂噴不敢出門 浴血11年驚知「之前被誤診了」
對許多女性來說,「那個來」的那幾天是每個月最難受日子。而英國一名27歲女子卻因為誤診,被迫經歷長達11年「每月月經持續數十天」的噩夢,期間她要忍受身體不適,學業、工作因此中斷的困擾,出門逛街更是遙不可及,因為經血隨時可能「大量流出」染透褲子。據《鏡報》報導,莫菈格(MoragSmith)在16歲的某幾個月察覺月經異常,相較一般人每月3到7天的經期,她的經期天數高達10到14天,且經血量相當大,迫使她出門時得額外攜帶褲子和20英鎊(約新台幣720元)的牛仔褲購買費,以備不時之需。但當時的家醫師告訴莫菈格「這只是正常狀況」,懷疑原因可能是莫菈格太瘦導致,最後僅開立緩解噁心用的藥物和避孕藥,讓血液流動減緩以降低經血量,和能更舒適的上課、考試,並向莫菈格保證「等妳長大情況就會變好」。然而,莫菈格經血、經期異常並沒有隨年齡轉好,21歲時還被其他醫師建議「停用避孕藥」保護身體。相較越來越嚴重的經血、經期異常,不同醫師不同診斷的疑惑對莫菈格來說幾乎不值一提,因為月經的病假已讓她每月損失400英鎊(約新台幣14,300元),造成她不得不從格拉斯哥搬到給有薪假更寬鬆的倫敦工作。而莫菈格在這期間,則依婦科醫師建議裝激素避孕器治療,與被告知「絕對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安裝避孕器後症狀卻沒有減緩跡象。莫菈格直到2019年認識另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子,才發現類似症狀被誤診的情形很常見,於是回到同家醫院但找不同醫師看診,之後果真確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在治療後回復正常生活。這結果讓莫菈格感歎「如果我11年前沒有被誤診,就不用過上這些煎熬的日子」,她也呼籲女性遭遇類似症狀時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以及不要怕挑戰醫師,以免像她一樣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大姨媽沒來別緊張! 美研究證實「這種類疫苗」可能讓月經大亂
新冠疫苗副作用再+1,自全球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後,各國陸續有女性出現月經週期改變、經血量變多等情形。美國最近一份研究顯示,部分女性接種疫苗後,經期確實會發現變化,不過「平均只晚來1天,並在1到2個月內恢復正常」。綜合外媒報導,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主持的醫學研究證實,新冠疫苗確實會影響女性的生理期週期。研究團隊透過觀察近4,000名年齡介於18至45歲的美國女性,發現6個月的觀察時間內,有接種疫苗的2,400名受試者中,有380名出現經期異常,平均晚1天來情形,但天數並未拉長,且週期會在1至2個月內恢復正常。主要研究者、奧勒岡健康科學大學婦產科教授艾德爾曼(Alison Edelman)表示,雖然部分女性生理期週期與過去相比,最多出現8天落差,且同一生理週期施打2劑疫苗者,延遲狀況更為明顯,平均晚來2天,但也不必因此過度擔心,研究未發現疫苗對生育健康造成任何負面影響,僅會讓計畫懷孕或避孕的人造成計算上困擾。艾德爾曼認為,造成經期變化主因可能與「mRNA疫苗會產生強大免疫反應」有關,她也呼籲孕婦和準備受孕女性積極接種疫苗,因為在美國,這些人對疫苗安全抱持更不信任態度。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產與生育學系主任泰勒(Hugh Taylor)則指出,若停經的女性接種疫苗後出現陰道失血就應立刻就醫,因為該情況很可能是「重大健康問題」警訊。
人妻行房後「鮮血流滿床」!經期異常拖2年不治療…數月後慘丟一命
一位30歲的人妻發現自己的月經前兆很長,總要滴滴答答好幾天才會真的來,但經期過後和老公行房,卻又突然流血,且出血量非常大,這種情況持續2年的時間,後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的血紅素低得誇張,同時還患有子宮肌瘤,但她卻不願意進行治療,豈料數個月後就突然身亡。急診科醫師田知學近日受邀上《醫次搞定》,她在節目上分享該名人妻的案例,明明經期已經結束,但行房後卻又突然出血,血量多到白天要用到35公分長的衛生棉,晚上則得使用42公分的衛生棉,有時候早上醒來發現,床上還流了滿滿一攤血,讓人妻相當困擾,這樣的狀況長達2年之久。人妻生理期週期異常,卻拖了2年不治療。(圖/翻攝自YouTube)漸漸地人妻的身體開始出現異狀,她發現自己做家事時心跳很快,爬樓梯也明顯會喘,擔心可能患有心臟病,人妻才趕緊到心臟科就診;一般女性的血紅素為12m/dl,一旦低於10m/dl就算是貧血,但這名人妻竟只有6m/dl,指數低得誇張,不只如此,轉至婦產科檢查後,竟發現人妻還患有子宮肌瘤。經綜合評估,婦產科醫師建議她先回到急診輸血,之後再擇期開刀,沒想到人妻不願意進行任何治療,接著就擅自離開了醫院。數個月過後,當人妻再度回到醫院時,是被救護車送進急診,那時她的血紅素已經掉到只剩下2m/dl,全身臟器都嚴重缺氧,儘管經一番緊急搶救,最後仍回天乏術。人妻拒絕治療的後果,竟是賠掉自己的性命。(圖/翻攝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