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
」 經濟部 AI 財政部 統計處 CPI國人電子購物回溫!經濟部:2024營收估4600億元創新高 成最大零售通路
先前在新冠疫情的「不出門商機」帶動下,網路購物發展迅猛,而近期成長沒有過去強勁,但已成為剛性需求。經濟部統計處2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電子購物業營業額於2021年突破4千億元大關後,已超越百貨公司與便利商店,成為國內最大綜合商品零售通路,預估2024年營收可望站穩4600億元,續創新高。經濟部表示,在2011年到2019年是電子購物業的蓬勃發展期,平均年增10.8%,優於實體零售業1.5%以及整體零售業的2.0%。而2020年因為疫情關係,民眾減少外出,實體零售業轉為負成長,而電子購物業連續2年增幅超越2成,但隨著疫後購物需求回歸實體通路,2023年實體零售業營業額年增7.0%,首度超越電子購物業之1.5%。但以今年1到11月的數據來看,電子購物業年增率回升至3.0%,再度優於實體零售業的2.6%,顯示民眾對於網路購物仍具剛性需求。而且實體零售業者近年加速擴展線上銷售,以整合資源、拓展客群並精準行銷,電子購物業者也將觸角延伸至實體通路,虛實融合態勢明顯。而民眾最愛在網路購買的商品,以資通訊、家電、服飾及運動用品等產品成長最多,因品牌種類眾多且多屬較高單價商品,民眾喜歡在購買前先比較價錢與規格等資訊,加上業者大量投入資源在網路行銷,物流配送服務越來越成熟,讓網銷占比較疫情前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也因線上購物之消費特性,電子購物業以信用卡支付占比高達6成,明顯高於實體零售業之3成。
AI發威!工業生產指數連9紅 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創新高
AI持續發威,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9,分別年增10.29%、10.73%,創下歷年同期次高,也是連續第九個月正成長,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業最旺,而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66%最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07%,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要就是因為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帶動12吋晶圓代工、主機板、IC晶圓測試等增產,加上其他光電材料及元件海外訂單回溫。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高達7.98%,也是因人工智慧應用持續擴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需求成長,帶動伺服器、其他通訊傳播設備、其他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等生產增加,不過用戶傳輸及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等因訂單縮減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傳產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2.82%,主要還是受海外產能開出之排擠效應影響,加上部分廠商排定歲修及配合擴廠工程計畫停產,致其他合成橡膠原料、苯乙烯單體、聚乙烯等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減9.66%,因汽車傳動系統及其他汽車零件因客戶調節庫存而減產,加上燃油小型轎車受部分車款缺料及進口車競爭影響,以及客貨兩用車因上年同月新車款上市,比較基數偏高所致。累計今年前11個月已較去年同期減少6.73%。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仍受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惟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下,以及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暢旺,加上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釋出,有助支撐製造業生產動能穩健成長。
外銷訂單連九紅!11月接單522億美元 「這3類別」走跌原因曝
經濟部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統計522.7億美元,年增3.3%,雖然為連九紅,但表現不如預期,累計今年前 11 月外銷訂單達 536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主因是來自歐洲、東協市場的手機拉貨動能趨緩,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失色,拖累整體訂單表現。按主要貨品別觀察,經濟部表示,由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增長,推升電子產品接單成長,年增7.2%;光學器材因電視備貨需求挹注,帶動大尺寸面板接單成長,年增7.0%;但資訊通信產品因手機需求放緩,致年減2.3%。傳統貨品因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增先進製程產能,帶動機械年增6.0%;塑橡膠製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年增4.0%;但基本金屬受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價格競爭激烈,年減6.3%;化學品則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年減1.3%。經濟部表示,11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重為49.8%,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廠商的國內生產比重提高,而海外生產比較高的資訊通信產品廠商接單減少。展望未來,經濟部強調,美中科技爭端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隨著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的加速發展,將繼續推動我國半導體高階製程和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此外,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將進一步支持外銷接單增長。
稅收超徵規模上修至5100億 史上第2大!
財政部11日公布全國賦稅收入,前11月整體稅收已經達到3兆57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36億元外,也已經超過預算數規模,俗稱超徵金額3377億元,達成率110.4%。財政部上修今年超徵規模4900億元到5100億元,可望創歷史第2大超徵規模。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影響稅收有利因素,為台股的交易量能維持高檔,證交稅表現相對亮眼;但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股利發放年減1成,不利綜所稅盈餘分配所得扣繳稅款。財政部分析,今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不確定因素消失,台股受激勵、交易熱絡,不過,近來陸美晶片管制升級、外資做空,課徵關稅使通膨再起,導致台股震盪,後續跌深反彈與輝達表現佳等多空因素交織,使11月呈現量縮價跌,月底收在2萬2263點,較10月底跌558點,日均成交金額4314億元,年增幅24.3%,為2023年6月以來次低水準。近日通膨擔憂再起,台灣11日再度上演股匯雙殺,台股盤中大跌200多點,收2萬2903點,跌破2萬3千點關卡,成交量3289億元;新台幣32.45元開盤,盤中最低探32.511元、貶0.71分,楊金龍防線失守;金融市場靜待美國11月CPI數據出爐,不僅影響美股、台股年底前的走勢,也左右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與降息趨勢。國泰金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8%;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市場要持續關注川普2.0的措施進展,可能帶來金融波動,不過,資金面仍是充沛,雖然金融情勢指數在「趨向寬鬆」區間內,但可能壓抑民眾消費情緒。據統計,11月證交稅收226億元,歷年同月的次高,年增率27.2%,僅低於2021年的11月稅收,連續19個月雙位數正成長,但幅度已經逐漸收斂。累計前11月證交稅收已經達到2646億元,是歷年同期最大規模,年增率49%,已經超過全年預算數559億元,證交稅表現相當亮眼。
洪申翰要求六日業務報告 勞動部員工:新官上任讓我連上7天班
勞動部爆發員工超時工作、遭長官霸凌事件,前勞動部長何佩珊因此下台,由原立委洪申翰接任部長;洪申翰25日上任後積極整頓,27日發文要求轄下各單位在接下來的六、日兩天進行業務報告。勞動部員工私下抱怨,新官上任三把火,因為「長官壓榨下屬超時工作」而上台的部長,一上任就讓他們要連續工作7天。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吳姓公務員疑似因為遭前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加上超時工作,不堪負荷,研判在周日前往辦公室撰寫計畫書後上吊輕生,隔天被上班的同事發現。事件爆發後勞動部的調查報告遭批輕放縱容,引發輿論炸鍋,部長何佩珊請辭獲准,北分署署長謝宜容記過停職,勞動部二名政務次長許傳盛與黃玲娜也一同卸任,一度僅剩常務次長陳明仁兼代。勞動部內部傳出一份公文,新任部長洪申翰要求各單位在周六、周日進行業務報告。(圖/讀者提供)洪申翰上任後宣布,將改善勞動部成友善職場典範,找回社會信任並守護勞工權益,並在第二天就前往北分署視察,並提供專屬的部長及部長室機要電子郵件與電話,讓員工若有任何想法都可安心讓部長知道,後續也會健全申訴管道。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由洪申翰接任勞動部長後,引起外界批評,指他專長領域為環保,沒有相關歷練,洪上任後也立即啟動各項工作,希望用行動化解對他的質疑,勞動部內部也傳出一份內部公文顯示,洪申翰要求勞動部轄下各機關、機構及各單位,在11月30日(周六)與12月1日(周日)進行業務報告。業務報告要求勞保局、勞保司、條平司、勞發署、統計處、法務司、運用局、福祉局、關係司、職安署、勞安所、重建中心及綜規司等各單位首長及二名員工分別在六、日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分批報告,並在下周二前繳交會議的重要人決議及部長交辦事項的記錄。勞動員人員私下抱怨,部門要報告,所有人員必然要在短時間內準備資料,報告當天不必到場的人員也勢必待命,洪申翰一上任,就要讓勞動部員工從周一上班到周日。
景氣復甦但仍未「百花齊放」 製造業續顯疲態連5跌
經濟部25日公布10月工業生產指數100.6,年增8.85%,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00.51,年增9.32%,皆連8紅;受惠AI、高速運算需求,推升積體電路業指數寫下歷年單月新高。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如今除資通訊產業表現不錯,鋼鐵、機械業復甦逐漸回穩,雖不是百花齊放,但不再全部下滑,已開出幾朵花了。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0月6項主要業別的年增率,3升3降,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都有2位數成長,分達16.47%、11.06%,電腦電子光學製品也年增4.35%,反觀基本金屬、化學材料及肥料、汽車及其零件都較去年同期呈現下滑,年減3.52%、5.01%與12.59%。展望11月前景,統計處預估,製造業生產指數在98.08~102.08間,年增5.8%~10.1%。值得注意的是,10月連續有山陀兒及康芮颱風襲台,衝擊零售業及餐飲業表現,零售業雖有超巿、超商、量販店因民眾防颱採購需求,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但在百貨、汽機車零售業及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等營業額減少下,終結連續37個月正成長,年減0.5%,營業額為4109億元。餐飲營業額也較去年同月減少1.8%。台經院昨公布10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則呈現兩好一壞趨勢,服務業、營建業測驗點結束先前跌勢轉佳,製造業續顯疲態連5跌,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3.12點,下滑1.75點。台經院指出,製造業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不墜,但傳產復甦腳步仍顯乏力,塑化產品外銷表現疲弱,製造業廠商對10月景氣看法,較上月略為轉差;台經院進一步表示,美新任總統川普上任後,將引發新一波陸美貿易戰,對大陸製造業將有負面影響,進而波及國內部分產業拉貨需求,化學工業、化學製品業對未來半年景氣展望轉弱。
雲端發票「4人重複中獎」移請調查局立案 財政部:獎品暫不發放
為提升民眾以載具儲存雲端發票、使用網路通路兌獎之比率及捐贈雲端發票之意願,並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APP(以下簡稱兌獎APP),以落實發票從開立到領獎全程無紙化,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於113 年度舉辦「雲端種樹趣 e 起集點樹」網路活動,活動期間為113年6月6日至9月30日,共分3期,每期結束後辦理抽獎,並於10月25日進行終極抽獎,媒體報導前開抽獎活動有4人重複中大獎,引發爭議。財政部表示,為昭公信,本案交由主辦機關臺北國稅局主查,調查過程中並請該部賦稅署、財政資訊中心、政風處、統計處協助,行政調查結果如下;考量行政調查或有不足,已移請法務部調查局立案調查,俟有結果,再對外說明:一、抽獎資格設定本活動內容規劃早鳥來報名、老朋友動起來(新增載具歸戶、設定領獎帳戶、使用網路通路兌獎及邀請好友參加活動)、新朋友看過來(首次下載並登入兌獎APP、新增載具歸戶、設定領獎帳戶且儲存1張以上合格雲端發票)、儲存雲端發票、種樹遊戲及捐贈雲端發票等任務。民眾只要持續且積極參加本活動且完成上述任務,即可取得抽獎機會或活動點數,累積抽獎機會越多,中獎率也會隨之提高,以養成民眾以手機條碼等載具索取雲端發票的習慣,尚符合本活動目的。二、抽獎程式設計邏輯承辦廠商係參酌本活動目的撰寫抽獎程式,其未依一般隨機抽奬方式(即積極參加者享有較多抽奬機會,每次抽奬機會均享相同中奬機率),而採調高積極參與者的權數值及給予優先抽獎機會、調整系統產生亂數的區間、以該亂數與參與者的權數值比大小等方式,希望提高積極參與者的中奬率,以提升民眾對雲端發票的黏著度。上述抽獎程式設計邏輯是否有逾越本活動目的必要範圍,尚待司法調查確認。三、4位重複中獎人參與抽獎是否適格經查4位重複中獎人均非本部與所屬機關及承辦廠商的員工、配偶或其三親等以內的親屬,尚無外界質疑中獎人內定的情形;且於活動期間每日平均約取得雲端發票2張至5張,平均每張發票消費金額逾百元,難謂有大量取得小額統一發票參與抽獎活動的情事,另該4人載具歸戶亦無異常情形,就目前資料分析,尚符合本活動抽獎條件。財政部表示,未來將規劃多元租稅宣導方式,如有辦理抽獎活動的必要,將參考本活動調查結果研提公平、合理及具公信力的抽獎方式,並於事前、事中及事後就每一個管控點建立安全查核機制,以確使抽獎結果符合活動目的及外界期待。針對相關爭議,財政部政務次長李慶華今(6)日表示,「雲端種樹趣e起集點樹」活動不會重新抽獎,但4位重複中獎人第3期獎品暫不發放,待司法調查釐清後,確認未涉及違法再行發放。
雲端發票4人重複中獎? 財政部說明「調查結果」:抽獎程式設計邏輯導致
日前,財政部舉辦雲端發票抽獎活動,4人重複中大獎,引發外界疑慮。財政部今(6)日召開抽獎活動說明,表示經台北國稅局行政調查,財政資訊中心政風處統計處協助。行政調查擔心有不足,移請司法調查局調查,最終認定4名重複中獎人雖然平均日拿2至5張消費金額逾百元以上的發票,但沒有「洗發票增加中獎率」的爭議,也不是活動相關人員親屬,在行政調查上符合規定。不過該活動抽獎程式設計邏輯並非一般認為的隨機抽獎模式,調高了積極參加者之權數值及給予優先抽獎機會,是否逾越本活動目的之必要範圍,尚待司法調查確認。會中,財政部對於4位重複中獎人「參與抽獎是否適格」,提出2大澄清:一、重複中獎人陳○祥、吳○玹、梁○邦及高○君4人,經查均非財政部與所屬機關及承辦廠商之員工、配偶及其三親等以內親屬,尚無外界質疑重複中獎人內定之情形。二、依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資料分析,該4位重複中獎人於活動期間,每日平均約取得雲端發票2至5張,且平均每張發票消費金額逾百元,難有所謂「大量取得小額統一發票參與抽獎」之情事,另該4人載具歸戶亦無異常情形,故依目前分析,尚符合本活動抽獎條件。財政部同時揭露抽獎程式設計邏輯,表示據承辦廠商說明,由於參考了活動目的編寫抽獎程式,因此並非一般認為的隨機抽獎模式,程式會調高積極參加者之權數值及給予優先抽獎機會、調整系統產生亂數之區間、該亂數與權數值比大小等方式,希望提高積極參與者之中奬率。財政部指出,因為程式邏輯不是一般認為的隨機抽獎模式,因此抽獎程式設計邏輯是否逾越本活動目的之必要範圍,尚待司法調查確認。財政部表示,未來將規劃多元租稅宣導方式,如有辦理抽獎活動的必要,將參考本活動調查結果研提公平、合理及具公信力的抽獎方式,並於事前、事中及事後就每一個管控點建立安全查核機制,以確使抽獎結果符合活動目的及外界期符。
女力崛起+自立門戶 經部:今年1到9月新設公司3.6萬家創新高
前幾年碰到新冠疫情,讓經濟發展停滯,隨著這兩年陸續回歸正軌,大家也開始放開手腳、打算大賺一筆。經濟部統計處5日公布的產業經濟統計簡訊,顯示今年1至9月新設立公司家數達3.6萬家,創歷年同期新高,且女性公司負責人占比逐年上升,性別差距由2019年底之38.4個百分點降至2024年9月底之35.8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9月底公司登記達78.8萬家,為歷年新高,較去年年底增2.2%。以行業來分,製造業20.3萬家、占25.7%最多,其次為營建工程業12.4萬家、占15.7%,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0.8萬家占13.7%。今年1到9月新設立公司家數3.6萬家,也是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7%,較去年同期增加1595家,新增最多的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再來是營建工程業,以及金融及保險業與製造業。女性公司負責人家數比例則呈逐年上升,性別差距縮小,像是服務業的女老闆比較多,醫療保健、社會工作服務業、教育業的性別差距也越來越少。資本額一百萬元以下女性公司負責人家數占比為36.3%,但資本額五億元以上僅為14.8%。
內需消費好旺! 零售、餐飲2024年營業額可望寫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9月零售業營業額、餐飲業營業額皆創前九月同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預期零售、餐飲今年全年有很高的機率營業額可以寫下歷史新高。統計處指出,9月零售業營業額為4,018億元,年增3.2%,其中,汽機車零售業因民俗月落點差異致比較基期偏低,且在進口車交車數增加下,年增10.9%;另外,受惠業者積極拓點、開展複合店型,同時推出多元行銷活動及擴增銷售品項,致便利商店年增5.8%、超級市場年增7.9%、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10.1%、量販店年增4.2%、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3.8%;燃料零售業則因汽柴油價格較上年同月減少,年減7.6%;食品、飲料及菸草零售業因兩年中秋節落點差異,部分贈禮採購分散至上月,年減4.3%。綜計1至9月營業額為3兆5,6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0%。9月餐飲業營業額為846億元,年增4.1%,統計處指出,主因受惠中秋節聚餐效益,以及展店和促銷活動挹注,惟今年中秋節較上年同月提早,部分禮盒採購商機提前於上月發酵,抵銷部分增幅,致餐館及飲料店分別年增4.0%及0.5%;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空廚餐點銷售續增,年增13.6%。綜計1至9月營業額為7,741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6%。9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1,293億元,年增4.7%,統計處分析,主因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半導體廠擴大資本支出,激勵相關供應鏈出貨動能。統計處處長黃偉傑指出,預期零售、餐飲業今年全年有很高的機率營業額可以寫下歷史新高;批發部分,全年轉正機率非常大,創下新高的機會也不小。
拚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拉出連7紅 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
經濟部統計處21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金額537.9億美元,年增4.6%,拉出連7紅,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累計前3季4289億美元,年成長3.7%,以去年低基期來看,幅度並不大。但經濟部看好第4季在傳統旺季下,還是能迎來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增幅4.6%,主要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7%及10.5%,光學器材因半導體帶動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接單,也增3.3%。傳統貨品則有好有壞,在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接單續增下,機械、基本金屬各年增3.6%、4.3%,可是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受國際油價走跌、下游客戶採購觀望,以及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下,仍都負成長。下單地區方面,美國金額180億美元,年增8.3%,東協也成長超過1成,但是大陸(含香港)與歐洲都各衰退3.6%、4.2%,尤其大陸減幅頗令人擔心,電子產品少了2.6億美元最多,化學品與塑橡膠產品也不好。黃于玲說,電子產品接單減少,是大陸改下單給供應鏈位在新加坡子公司的關係。美國則是對高階晶片需求非常強勁,因此電子產品金額就比去年多25%。她說,大陸前9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積僅增加3.4%,有無止損要觀察。因對岸已祭出加大財政與貨幣寬鬆政策,如能刺激內需,就可以挹注台灣訂單表現。但資通信產品接單雖年增7%,可是受到Google提前發表Pixel 9智慧型手機等影響,增幅不若前2月。黃于玲說明,確實這個月手機訂單有減少狀況,研判是手機新品提前發表,基期不一致。後續要關注10月、11月份,才能知道手機新品銷售有沒有減少。展望10月,統計處認為,受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需求暢旺,年終銷售旺季備貨需求挹注,訂單可望年增1.2%到5%,連8紅在望。黃于玲預期,第4季訂單在回復季節性旺季成長下,增幅會比前3季高,全年可望正成長。
經部:9月外銷訂單537.9億美元連7紅 年增僅4.6%是「這原因」
經濟部21日發布9月外銷訂單數據,金額為537.9億美元,訂單金額為歷史第3高,也是連續三個月都站上「500億大關」,但年增率僅4.6%。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油價下跌、客戶觀望,加上電子消費新品的銷售情況有待觀察,終端需求回溫仍不明朗,但在新興科技帶動,加上年終旺季效應,全年接單有望維持正成長。數據顯示,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帶動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7.0%及10.5%;光學器材有半導體產能擴增而接單成長,年增3.3%。 傳統貨品方面,因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設備接單成長,加上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接單續增,機械、基本金屬分別年增3.6%、4.3%。但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因國際油價走跌,下游客戶採購觀望,加上持續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致接單分別年減8.5%和1.1%。 主要訂單來源,第一名還是美國,訂單180.3億美元,年增8.3%,以電子產品增加15.2億美元、24.9%較多。第二是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109.5億美元,年減3.6%,以電子產品減少2.6億美元或減4.3%較多。東協訂單則為93.6億美元,年增13.4%,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0.4億美元或增31.3%較多。歐洲訂單75.8億美元,年減4.2%,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1.7億美元或減4.3%較多。日本訂單25.8億美元,年增9.8%,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4億美元或增23.5%較多,但累計前3季較上年同期減10%。
伺服器產值前七月破4千億 台灣不是美最大賣家輸給「這一國」
受惠於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伺服器產值再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至7月產值4267億元、就超過去年一整年,而買台灣最多伺服器的買家是美國,不過我們卻不是美國市占率第一,而是擁有地理距離優勢的墨西哥,市占率約七成。因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電子廠供應鏈搬遷回台,讓國內產能提升,而近年因AI需求,去年伺服器產值4033億元,數據顯示,光是今年1到7月就有4267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成績,顯示今年將再創新高。經濟部數據顯示,台灣製造的伺服器,第一大買家就是美國,今年1到9月已賣出123.7億美元,第二名為新加坡,是8.7億美元,第三名德國4.4億美元,而第四名是馬來西亞的3億美元,第四名是中國大陸的2.8億美元。不過我們的第一大買家美國,其實用更多的是產自墨西哥的產品,數據顯示,美國進口伺服器第一大來源是墨西哥,接下來才是台灣,而第三名之後分別是荷蘭、中國大陸和泰國。先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就跟記者解釋,因為AI會有很多國家級的資訊在裡面,以趨勢來看,未來的AI伺服器製造,可能朝向在當地製造、提供當地所需,所以近期鴻海打造的全世界最大伺服器生產基地,就在墨西哥。
外銷訂單連6紅!8月金額逾500億美元 Q4有3隱憂
蘋果光發威!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達502.2億美元,年增9.1%,連6個月正成長,連2月超過500億美元;統計處指出,隨AI等新興科技需求持續,第4季有望比第3季成長,但仍存在美東港口罷工、中東情勢以及美國大選等3個外在不確定因素。統計處公布的8月外銷訂單,科技相關貨品表現亮眼,除了AI等新興科技需求不墜,再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的備貨,使8月外銷訂單站穩500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訂單金額為178.4億美元,年增13.2%,資通信產品141.4億美元,年增16%,皆為歷年同月新高。科技相關貨品帶動成長,傳統貨品表現平平,基本金屬從7月年增4.8%衰退至0.2%,塑橡膠製品則從連4個月正成長,下滑至年減3.2%。主要接單地區,美國地區金額達167億美元,年增11.2%;大陸地區111.8億美元,年增2.6%,值得注意的是,外銷東協的金額達到76.4億美元,年增21.2%,創歷年同月新高;8月海外生產比46.9%,年減0.7%,為2008年以來同月新低。針對9月展望,統計處預估金額在538至558億美元,月增7.1至11.1%,年增4.7至8.6%,至於第3季外銷訂單預估年增6.1至7.5%,全年將呈現逐季成長。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東協訂單成長主因為供應鏈重組,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接單;至於傳統貨品則認為終端產品的需求進入全面性成長時期,但短期仍易陷入震盪,中長期的需求持續回溫。展望未來,黃于玲表示,下半年是消費性電子的旺季,各大品牌都會推出新品帶動需求,其中美系新品預計在10、11月看到高峰,預期第4季將比第3季更旺,但須密切注意不確定因素包括美東港口罷工、中東情勢以及美國大選。
AI持續帶旺出口! 8月外銷訂單502億美元連6紅
受惠於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持續,以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效應,經濟部24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為502.2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3高,年增9.1%,也是連續6個月正成長;累計前8月外銷訂單3751.1億美元,年增3.5%。以貨品類別來看,資訊通信產品為141.4億美元,月增0.1%、年增16%,主要是人工智慧及雲端產業持續熱絡,推升伺服器訂單續增,加上手機新品備貨、筆電接單成長;以東協增6.5億美元、歐洲增5.1億美元較多;而電子產品則是178.4億美元,月減1.4%,但年成長13.2%,接自美國的大增12.7億美元。 傳產方面仍受中國大陸需求影響,基本金屬製品20.3億美元,月減6.2%、年增0.2%,雖然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拉貨動能增溫,但鋼捲鋼板需求減緩;塑橡膠製品為16.4億美元,月減0.3%、年減3.2%,主要是上游塑化原料持續受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 不過機械產品為16.7億美元,月增0.4%,年增4%,主要是AI浪潮興起,各國積極擴充半導體產能,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熱絡,加上居家修繕設備接單成長,以接自中國大陸及香港增0.6億美元較多。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前景仍受地緣政治風險、美中科技紛爭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惟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對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熱絡,且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銷售旺季,備貨需求漸次升溫,均有助於維繫外銷接單動能。
台灣每1.3萬人擁1家超市贏日本 今年營業額上看2,500億將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今(5)日公布台、日超市發展報告,發現台灣平均每1萬332人就擁有1家超市,日本則平均2萬763人才擁有1家超市;以土地面積計算,台灣平均15.97平方公里即有1間超市,日本平均63.34平方公里才有1間超市,顯示我國超市密集度明顯高於日本。同時也預估,今年台灣超市營業額有望超越新台幣2,500億元,再創新高,續寫連22年正成長紀錄。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台灣超市早期多為小型生鮮雜貨店,屬生活支援型零售業態,現多以現代化方式經營,強化生鮮蔬果與販售品項,致營業額逐步攀升,2015年至2019年平均年增5.2%;疫情期間受惠消費者民生物資囤購需求,加上業者拓展線上購物及送貨服務,2020年至2022年營業額平均年增幅上升至6.4%;2023年解封後民眾外食消費回升,以及高基期影響,因此營收增幅明顯回落,僅年增1.0%;今年受惠業者持續擴展大型店鋪,推出多樣化商品及促銷活動吸客,並有外商插旗國內市場,累計1月至7月營業額年增5.3%,預期隨下半年採購旺季到來,全年營業額可望超越2,500億元再創新高。相較之下,日本超市因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營收走勢比起台灣更平穩,2015年至2019年營業額平均年增2.9%,2020年至2022年同樣受covid-19疫情影響,加上實施嚴格邊境管制,觀光客銳減,平均年增幅降至1.3%;隨國境解封,觀光客回流挹注消費需求,因此2023年營業額年增3.3%,今年前7月續增2.8%,全年營業額可望續呈成長。不過在商品結構上,台灣比日本更多元我,根據台灣售業經營實況調查及日本商業動態統計調查結果,2022年台灣與日本超市銷售商品皆以食品類商品占比最高,分別占69.1%及79.6%。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家庭器具用品類與藥品及化妝清潔用品類占比均達1成以上。另外,觀察兩國超市平均單店營業額,2023年台灣平均單店營業額1.08億元,近5年(2019至2023年)平均單店營業額年增4.2%;日本2023年平均單店營業額為26.2億日圓(約新台幣5.82億元),5年間營業額平均年減0.1%。
喝手搖飲注意了!9/1起全台飲料店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預計年減7.9億個
台灣人相當喜歡喝手搖飲,據經濟部統計處8月15日指出,今年飲料店上半年營業額已達660億元。不過,在今年9月起,全台飲料店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杯,環境部預估每年有望減少約7.9億個一次性塑膠杯,提醒民眾可改以其他材質、自備飲料杯或循環杯替代,廢棄紙杯也要投入資源回收設施,才能實踐永續環保行動。環境部公告指出,「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已於1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除規定自備飲料杯可享5元優惠外,各縣市也陸續提報飲料店不得使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期程,並正式於113年9月起全台均不得使用。 環境部表示,塑膠的過度使用造成地球環境危機,全球各國都在施行各類減塑政策,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也將在今(113)年11月底於韓國釜山登場。台灣呼應減塑國際趨勢,推動源頭減量限塑政策,限制飲料店不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是其中的1個措施,而台北市率先於111年12月實施,其餘縣市也陸續推動。有關紙杯淋膜回收條件,環境部說明,紙杯生產時會在表面塗上1層聚乙烯(PE)或以浸臘處理,目的是達到防水及油漬,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在回收後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將紙漿回收再製成其他紙製品外,塑膠膜也可再製成塑膠粒。因此,紙杯使用後應落實分類與資源回收,避免將資源物當垃圾處理。對此,環境部也提醒,若民眾忘記帶自備杯,可以借用循環杯,為確保循環杯衛生程度,環境部也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循環杯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要求業者所提供的循環杯服務應有一致品質及服務水準,且需每半年提供檢測報告。目前所有業者提供的檢測報告皆為合格,民眾可以安心借用。
全國租屋價格曝光! 北市松山區2.4萬全台最高
為推動租屋市場資訊透明化,內政部29日首度公布全國278個行政區實際租金統計,以75分位數來看,全台租金最高的地區為台北市松山區的2萬4000元,其次是內湖區的2萬2000元,新北林口區也高達2萬1000元。內政部表示,租屋族可初步掌握該區租金分布情形,判斷合理房租價格。內政部昨開部務會報,由地政司、統計處報告「租屋市場統計資料公布」,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在去識別化、保障個資隱私及促進租金透明原則下,內政部首度公布全國278個行政區的實際租金統計資料,以排序第25%、第50%、第75%的租金分位數,呈現區內租金的低中高分布情形。另外針對有提供租屋型態資訊樣本數較充足的行政區,依整層、獨立套房、分租套房等3類常見租屋型態,公布租金統計資料,公布範圍也有136個行政區,涵蓋全國36%的鄉鎮市區。以六都租金75分位來看,台北市租金最高的是松山區2萬4000元;新北市最高的是林口區2萬1000元;桃園市的桃園區與蘆竹區並列達1萬6000元;台中市以烏日區最高,達1萬9000元;台南市以安平區最高,為1萬6000元;高雄市以橋頭區最高,達1萬6800元。若以房型來看,台北市整層租金75分位以大安區3萬3000元最高;獨立套房和分租套房均以松山區最高,前者達2萬1100元,後者也要1萬4000元。此外,內政部長劉世芳首次證實,正研議「使用權社宅」,分為民辦、公辦2種模式,參酌每月市場租金折算,規畫使用權期限為20年,不可轉賣,但目前還沒選定地點,使用年限、適用對象,上路時間也尚待研議。
80年代這事「瞬間爆紅」!面對墾丁雪崩潮 魏德聖: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
近期墾丁旅遊崩盤一事,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討論話題。有媒體報導指出,墾丁之所以成為旅遊勝地,主要是因為1986年哈雷彗星的關係。而後續面對墾丁的崩盤,電影《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則表示「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時,當時就有媒體報導指出,墾丁大街是最佳觀測地點,結果也因此吸引大量遊客湧入。這次事件為墾丁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各類產業紛紛進駐,多項活動如春吶、墾丁風鈴季、半島藝術季也相繼在此舉辦。根據《天下雜誌》報導指出,2008年《海角七號》的上映,更是將墾丁的聲勢推到了頂峰。這部電影創下了5.3億台幣的票房紀錄,還為墾丁帶來了近10年的繁華盛況。據墾丁國家公園處的統計,遊客人數從2008年的347萬人,在2014年飆升至838萬人的最高峰。當時的墾丁大街人潮洶湧,寸步難行。但隨著墾丁的聲名鵲起,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價格不斷上漲」,過去也多次傳出消費糾紛和遊客被坑殺的事件,例如貴得離譜的滷味和涼拌洋蔥。這些事件嚴重損害墾丁的形象。再加上東南亞等地的旅遊業興起,許多原本會選擇墾丁的遊客轉而前往日本沖繩、菲律賓長灘島等地。這些因素導致墾丁的遊客人數在短短10年內下降了將近600萬人。報導中也提到,儘管遊客人數下降,墾丁的住宿和餐飲業營收卻仍在持續增長。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屏東地區的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從2008年的7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61億元。屏東觀光傳播處處長黃建嘉解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遊客的旅行團在墾丁不一定會住宿,而且觀光發展條例修正後,民宿數量快速增加,使得整體營業額上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對墾丁的變化感到複雜。他回憶起一次帶家人去墾丁旅遊的經歷,當時因為住宿價格過高,三人一晚將近一萬元,自己被迫選擇放棄住宿。魏德聖認為,電影帶來的效應來得太快,當地人來不及做好準備,導致「夜市的貨,卻賣百貨公司的價格」的現象。魏德聖表示,他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錯,因為電影不僅帶來了觀光客,也帶來了許多投機客和野心家。他也描述了一次環島旅行中,站在《海角七號》取景地「阿嘉的家」外,看著遊覽車載來一車又一車的遊客,操著北京腔的導遊介紹電影情節的場景。屏東觀光傳播處處長黃建嘉黃建嘉認為,墾丁在前十年的成長幅度比較快,以發展為主,但在發展的同時,沒有提供消費者所期待的服務品質。他表示,現在墾丁進入停滯期,正好可以喘口氣,調整服務品質以符合國人對旅遊的需求。魏德聖雖然對墾丁的變化感到複雜,但並不為其未來感到憂心。魏德聖認為,墾丁離市中心較遠,反而有其優勢。魏德聖也提到「以前墾丁只有音樂季才有人,平常沒有太多人,沒有觀光客也活得很好,我相信這種地方的韌性很強,一定會找到方法脫胎換骨。」魏德聖還提到:「時機好的時候,享受種種的好,不好的時候,就設法活著,這就是生存。」
毛孩商機加溫!2023寵物殯葬營業額首度破億 5年增加近10倍
財政部統計處今(22)日表示,依不同宗教、地區等喪葬禮俗置辦逝者身後事宜,向來受到國人重視,隨著寵物逐漸被視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毛小孩殯葬需求成長,去年殯葬業銷售額244億元,其中,寵物殯葬營業額達1.3億元,5年來增加9.8倍。根據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殯葬業近年從業家數穩定小幅上升,每年介於1.2%至3.4%,去(2023)年為4,524家,5年增10%;殯葬業銷售額方面,2020年疫情期間為降低染疫風險,告別儀式從簡,因此營收衰退1成3,之後逐漸回升,2023年為244億元,5年增9.1%。值得注意的是,隨毛小孩經濟範圍延伸,寵物臨終送行商機也持續加溫,加上2023農業部放寬寵物殯葬合法門檻,使更多業者投入。據統計,寵物殯葬營業額從2018年的1,000萬元規模,到去年首度突破1億元,來到1.3億元,5年來成長9.8倍。此外,財政部也指出,殯葬業主要分布於人口較多的縣市,去年台北市每家銷售額3,622萬元,遠高於全台平均539萬元,主因大型禮儀公司設立於台北市並經營跨區服務;其餘多數縣市介於300萬至540萬元,雖偶爾受高額殯葬案件影響,但在民眾多已認同火化及環保自然葬俗下,各縣市平均每家銷售額大致維持在一定區間內,變動起伏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