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育觀念
」飼主趕緊把握!台南犬貓免費絕育 本月底截止
台南市為了抑制流浪犬貓數量問題,今年開放免費絕育補助,統計今年共完成4000隻寵物犬貓絕育工作。台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飼主把握到本月底申請時間,若未幫寵物絕育且未提出申請說明,未來一旦遭檢舉繁殖,將依動保法開罰5萬至25萬元。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自2017年上路,流浪動物數量也大幅增加,由於收容所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大批流浪動物,只能採原地回放政策,各縣市也因而頻傳流浪犬追逐人、車、咬死家禽等情形。台南市日前才剛排除萬難,宣告12月初將在學甲區第6公墓成立全市第3所動物之家。不過,流浪犬貓問題仍未解決,一般認為,絕育是抑制流浪犬數最有效方式。台南市動保處認為,市民對家中犬貓絕育觀念仍有待提升,時常可見鄉村放養的犬貓在外遊蕩,尚未完成絕育,不斷繁衍而產生流浪犬貓族群,造成人與狗、貓之間的衝突。台南市流浪犬族群數量自2018年的2萬2176頭、2020年1萬9539頭,直到去年減至1萬1373頭,動保處認為,解決流浪犬貓問題有3大方法,即是「立法、教育、絕育」,其中又以「絕育」最快速且有效。台南寵物犬貓免費絕育期限到本月底,動保處呼籲飼主把握時間,未絕育且未幫寵物提出申請說明,一旦遭檢舉寵物產子,視為繁殖寵物,將受罰。
絕育危機2/家犬靠廚餘雨水維生成皮包骨 動保員嘆「有人養真的較好嗎」
相信動物協會長年投入絕育工作,深入北部偏遠地區逐戶拜訪,卻發現絕育觀念不夠普及,造成許多狗不但沒依照政策「落實結紮」,甚至還被「不當飼養」,讓這些無辜生命失去健康與自由,終其一生。「有人養真的比較好嗎?」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質疑,在缺乏養狗知識的地區,出現「不當飼養」的狀況屬於常態,對此她感到無比痛心,即便努力的讓該地的狗兒完成絕育,但條件匱乏的生活環境仍讓整個團隊憂心忡忡。在缺乏保育知識的地區,飼主對狗兒「不當飼養」的狀況屬於常態。(圖/翻攝自相信動物協會臉書、本刊繪圖組)相信動物協會發現許多家犬仍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尤其偏遠山區較為常見,牠們不是被籠養、鍊養就是被放養,主人隨便丟個廢容器接雨水給狗喝,偶而餵食廚餘,讓許多犬隻瘦的像皮包骨,無辜的犬隻被迫在窘困環境內求生,殘忍景象仍讓團隊感到震驚,怎麼也想不到這些竟是有人飼養的「家犬」。更恐怖的是,這些狗兒還會「推陳出新」,協會再次到不當飼養的飼主處拜訪時,卻發現狗兒已經「換了一批」,原本的狗消聲匿跡,狗主人起初不願吐實,再三追問下才坦承,原本養的狗放出去晃,回來被捕獸夾夾傷,山區無從醫治,死了就繼續養新狗,就這樣不停的把狗當作工具淘汰換新,而這種恐怖的觀念在山區卻是習以為常。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認為,狀況越惡劣就越要費力防守,希望未來能將浪犬問題翻轉。(圖/趙世勳攝)郭璇表示,也有不少飼養多犬的飼主以為絕育沒那麼緊急,於是一拖再拖,不小心就繁衍出了更多的小狗,對小生命手足無措的飼主們,不是胡亂送養就是裝箱丟包至廢棄山區,任由無辜生命自生自滅,也造成浪犬問題日益嚴重。郭璇強調,狀況越惡劣就越要費力防守,雖然絕育觀念不夠普及,導致這些飼主有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隨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讓環境翻轉,但團隊深信只要從源頭讓狗變少,未來仍有機會讓浪犬問題得以控制,讓流浪動物得以與社會安然共存。透過教育從小開始宣導絕育觀念,配合保育觀念與時俱進,才能讓流浪動物議題有解決可能。(圖/方萬民攝)
絕育危機1/「不讓狗生就要牠死」 會勘家犬絕育現場主人竟亮刀
「流浪動物零安樂死」政策2017年正式上路,卻也造成全台收容所大爆量的窘況,甚至加劇地方生態及社區品質的負面影響,多數專家認為「TNR」(捕捉、結紮、放回)才是解決社區流浪動物的根本之道,「相信動物協會」實地至偏遠地區探勘,先從落實家犬絕育來控管犬隻數量,卻多次慘遭狗主人持刀威脅,讓絕育之路危機四伏。「他就這樣揮著刀,說要砍死我與小狗。」相信動物協會組長嘉馨表示,她曾前往北部偏遠地區,遇見一位飼主不但不願讓狗兒結紮,甚至拿武器威脅動保夥伴「不讓牠生,就要牠死」的觀念讓人連連搖頭。相信動物協會指出,目前《動物保護法》已明訂家犬不結紮將被處以5到25萬元罰款,但有許多飼主仗著地處偏避、無人檢舉,將繁殖狗兒當作樂趣。協會人員曾看過籠中的母狗「乳頭腫如葡萄」,明顯已生育過多胎,當協會要將狗兒接走時,飼主還依依不捨交代「要好好對牠」,看似對狗兒用情頗深,卻殘忍地讓牠在生育困境中不斷循環。動保團體實地深入偏鄉山區探勘,發現TNR觀念並不普及,連「家犬」都無法落實絕育,造成犬隻繁衍不停的窘況。(圖/報系資料庫)主人缺乏動物保育觀念,被他們飼養的狗兒命運更悲慘,協會土方煉鋼到偏遠地區挨家挨戶拜訪,發現許多狗兒不但沒「落實結紮」,甚至還被不當飼養。相信動物協會提到,這些狗兒不是被籠養、鍊養就是被放養,甚至也有被當成「工具」使用的狗,主人缺乏餵養知識,讓這些無辜小狗通常都三餐不繼,只靠主人的廚餘飽食,別無選擇的小狗也只能這樣失去健康與自由,終其一生。協會透露,因為絕育觀念不夠普及,即便政府有各項政策,這些狗主人往往仍認為狗兒結紮屬於家務事,並未意識到絕育是飼主責任,造成整個社會都需要幫他承擔後果,而成了「家犬」卻沒辦法被好好對待的狗兒,也是浪犬在外流竄的根源之一。相信動物協會組長嘉馨指出,偏鄉飼主沒有「絕育」是飼養人責任的觀念,變相成為社會的重擔。(圖/趙世勳攝)
浪犬傷人3/絕育速度追不上棄養 動物收容所爆量超收
紀錄片「12夜」的電影情節掀起流浪犬收容與安樂死的省思,2017年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全面停止人道撲殺,各縣市動物收容所也面臨「爆量」爭議,全台共有八個縣市公立收容所超收流浪動物,其中台北市、台南市以及澎湖縣超收比例逾100%。農委會官員私下表示,近年來寵物領養比例下降,零撲殺政策實施後,收容所幾乎「只進不出」;動保團體也指出,目前政府推動絕育的速度遠趕不上收容數,收容犬隻被迫擠在狹小空間,為了搶食打架,甚至受傷死亡。7月29日,審計部公布「1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自2017年2月4日施行公立動物收容所零撲殺政策後,各市縣政府配合改採「精準捕捉」的配套措施,捕捉流浪動物的數量大幅下降;不過近年認領養數量由2016年4萬8119隻降至2020年2萬4764隻,認養數量減少一半,造成大部分公立動物收容所的收容數量,遠超過最大收容量的8成以上,其中包括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雲林縣、屏東縣及澎湖縣。偏遠地區經常出現流浪狗聚集,流浪犬攻擊人的事件層出不窮,主要與民眾放養、缺乏絕育觀念等問題息息相關。(圖/報系資料庫)農委會公布7月份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收容處理情形,其中犬隻收養比例超過最大收容量一倍以上的有台北市152%、台南市135%以及澎湖縣128%。以台北市為例,犬隻最大留容數量為450隻,截至七月底收容所的犬隻仍有684隻。對於近年流浪狗數量維持14至15萬隻,收容所因應零撲殺政策也不堪負荷,農委會官員坦言「主因就是現有的經費和人力等資源,無法做到百分之八十的區域絕育,」由於國際間執行大型絕育計畫的目標為「區域犬隻絕育比例達80%」,才能有效控制數量,然而在台灣實際執行的情況通常是「今天某區先結紮百分之二十,明年等下一筆錢撥下來再做百分之二十,無法一次性到位」,絕育效果被不斷被稀釋的情況下,只能將有限的資源人力投入於熱點區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林岱瑾表示,收容所原本扮演「中繼站」的角色,為流浪或走失的犬貓找到家,透過送養機制形成循環;近年因零安樂死制度上路,加上認養率有限,收容所缺乏空間收容流浪犬,演變為家犬和流浪犬「兩頭絕育」,勢必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和經費,成效也非短期可見。林岱瑾說,零安樂死政策進一步督促政府擴大家犬絕育,但現實是推動絕育的速度遠趕不上收容所超收,收容環境品質降低,「本來兩隻一間,現在五隻一間,發生強勢狗與弱勢狗為吃飯打架,導致死傷,這是最無奈的現況。」因此還是必須從教育面宣導,讓國人落實勿放養、絕育等觀念,家犬絕育率後,才能有效進一步控制流浪犬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