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
」 肺結核 新冠肺炎 結核病 月子中心 預防性投藥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結核病取代新冠病毒 疾管署:國內疫情穩定控制
結核病(Tuberculosis)超越新冠肺炎(COVID-19)成為2023年全球傳染病死亡首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指出,去年新診斷患者逾800萬人,也是歷年最高紀錄,對此,國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未出現失控現象,至於在國際間,推測是因COVID-19疫情各地醫療量能受影響。結核病成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WHO今天發布的報告,結核病在2023年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突顯全球在根除結核病上面臨的挑戰。WHO的數據顯示,去年約有820萬人被新診斷為結核病患者,這是自WHO於1995年開始全球結核病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高於2022年報告的750萬人。對此,羅一鈞表示,國際上有些國家因為過往新冠疫情時,封城、衛生體系崩壞,讓原本定期追蹤的病人,無法獲得妥善治療;加上醫療體系量能無法支應結核病篩檢,導致篩檢率降低,造成全球結核病失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沒有出現失控現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至於國內情況,羅一鈞指出,台灣較無經歷新冠疫情期間的特殊現象,雖然疫情升溫期間,有些民眾因不敢就醫而減少篩檢,但是受影響時間並不長,僅在2021、2022年有看到篩檢量短暫下降,去年就已明顯回升,因此國內結核病疫情仍持續在穩定控制上,並沒有明顯受到影響甚至失控的狀況。針對國內疫情是否受國際影響,羅一鈞認為,目前外籍人士僅占全國結核病確診個案約10%,每年約700餘例,因此仍以控制本土疫情為優先;不過她也坦言,鄰近國家結核病有多重抗藥性的比例,遠高於台灣,因此也會密切注意,如移工入境跟定期健康檢查不會鬆懈。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另外,疾管署也表示,台灣的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人,逐年降至2023年的28人,但要達到2035年每10萬人口小於10人的目標(約2340人)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將擴大篩檢對象,加強潛伏感染者的治療,以加速降低發病率。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圖/翻攝自X)
99歲人瑞「胸半邊少7根肋骨」 醫公布解答大家震驚了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近日分享一個案,一名99歲人瑞老人照了X光,胸部半邊少了6、7根肋骨,他推斷對方在年輕時罹患肺結核,因當時醫學不夠發達,為了救命把肋骨切下來。不少人驚呼,「太厲害了」、「那肺活量?這樣還能百歲?!太厲害了」。蘇一峰發文,「我病人99歲的人瑞爺爺的X光,大家看看他的肋骨發生了什麼事?」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現在年輕醫師應該沒看過這種治療方式了吧,我承認我也老了」、「CPR的後果」。蘇一峰在留言區解釋,「以前肺結核病沒有足夠藥物可以治療時,會開刀把肋骨切下來,讓肺扁掉去阻止肺結核生長。」也有人問,「以前抗核藥物不發達的做法」、「怎麼覺得像是左肺全切除術?還是我的眼睛有問題,肋骨還在耶!難道是把肋骨切開來把肺臟取出來再把肋骨喬好,所以才會有鈣化點」。蘇一峰回,「應該是肋骨部分切除,有長回來一些骨痂。」公布解答後,更有人說,「謝謝,長知識了」、「太厲害了」、「那肺活量?這樣還能百歲?!太厲害了」。
早期發現肺癌「存活率多10倍」!胸腔醫驚曝:「1家具」也是危險因子
出演經典電視劇《台灣靈異事件》以鐵頭警官一角爆紅的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第4期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怎料7日晚間仍因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對此,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示警,除了常見的菸害、空氣污染、油煙等因素外,「沙發」竟也是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癌王「肺癌」已連續20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排行第1名,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像是菸害、空氣污染、職場(如石綿、砷)或居家環境暴露(如氡氣)、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如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都是導致肺癌的誘因。不過杜承哲醫師則在臉書發文透露,其實還有「2大肺癌因子」較不為人熟知,那就是「肥胖」和「沙發」,由於總脂肪與飽和脂肪的攝入量,與罹患肺癌的風險呈現正相關,因此肥胖是導致肺癌的獨立風險因子,而腰圍是較指標的數字,建議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至於沙發為何也會害罹癌?杜承哲說明,身體活動已被證實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發生率,而「久坐」則與多種癌症的患病率有著密切關連,民眾應避免久坐在沙發上不動。杜承哲表示,第1期與第4期的「肺癌存活率」可相差逾10倍以上,呼籲民眾應積極進行肺癌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另外除了戒菸、避開污染源、接受篩檢之外,平時飲食可多攝取像是花椰菜、甘藍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並減少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也要避免久坐、多活動,才能提升自體的抗癌能力。
汪建民病逝/X光照不出!醫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7成5發現已晚期
藝人汪建民先前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腦部,經過7個月的治療後,仍於昨(7日)晚間離世,享年56歲。依據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的癌症,成為新癌王。對此,醫生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且有將近75%的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指出,肺癌可分為幾個不同種類,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大約有超過6、7成,而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且有很多人等有症狀再檢查時,都可能已接近晚期,僅約2成能手術切除,存活率在癌症當中算較差的。程建博強調,民眾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週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且若有吸菸史者(含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暴露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肺結核病史、肺纖維化、癌症家族史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要定期做肺部檢查。另外,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曾透露,一般肺癌要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透過胸部X光發現,但仍有許多死角無法看清,例如心臟縱膈前後、肺門大血管處、肺尖處或橫膈下方等,這些地方的腫瘤即便長到4、5公分,仍不易被X光發現,但只要大於1公分就有轉移可能,因此不少肺癌患者明明才照過胸部X光,時隔1年卻被診斷為肺癌末期。
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 衛生局連發2聲明批高醫:評選委員多數青睞長庚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從高醫團隊變成長庚團隊,引發高醫工會反彈。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罕見連發2篇新聞稿,指長庚法人承諾保障市民就醫權益,並提升急重症醫療水準,條件明顯較優於高醫法人,並稱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開始經營,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衞生局表示,經評審長庚法人具體承諾為落實照顧長者及弱勢,自114年起針對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初步估計相較於目前將因此每年短收4至5千萬營收;長庚法人承諾引進價值億元以上「達文西手術」尖端醫療及團隊,對比於目前更能有效進一步提升醫療質與量,以上在高醫法人均未具體承諾。「長庚醫療法人」承諾於履約期間(122年)逐步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將成為高雄市除4大醫學中心外、第5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在地已進入「超高齡社區」的市民朋友生命。反觀高醫大法人經營大同醫院於99年至112年長達約13年期間急診「無」夜間「兒科急診」、「急性腦中風處置」與「心導管緊急處置」(24小時心導管處置啟動為113.1.1,急診兒科、急性腦中風處置啟動為112.9.1),103年7月至111年8月共8年期間「無產科新生兒生產服務」、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等問題,均有違市立醫院照顧婦幼弱勢及急重症緊急醫療之宗旨,以上長庚法人均有具體承諾。經查市立大同醫院自99年委託高醫大經營起即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表示於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大同醫院竟無負壓病房,嚴重影響患者收治能力,直至112年6月在衛生局強力要求之下趕工設置7間,嚴重違反市立醫院核心價值與合約遭受衛生局處分。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之功能不同於財團法人醫院,最重要任務並非追求營益率,而是公衛醫療政策與醫療平權的落實,在持續促進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負擔、提升所有醫護薪資待遇。在評選項目中「急救責任醫院」、「特色醫療服務」、「公衛政策推廣」、「照顧高齡與弱勢」等評選項目,長庚法人均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與肯定。衛生局強調市立大同醫院及同仁均為高雄市民重要的醫療資產,依法依規締約後,亦將嚴格要求監督所有市立醫院落實各項公衛醫療任務,包括各項指標需依規定履約,並且監督核實增加員工薪資福利待遇能被重視與保障。有關高醫質疑長庚因為對70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而獲大同醫院經營權,衛生局回應,長庚獲多數評選委員青睞,尤其長庚承諾每年固定提撥4千萬元於「公衛專戶」,並提出「健康餘命躍昇計畫」,照顧社區長輩及弱勢。對於高醫批評「70歲以上長者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恐影響醫療分級機制」,衛生局表示,照顧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是市立醫院的責任,長輩因為慢性病常跑醫院,掛號費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長庚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0萬元。衛生局指出,COVID-19期間清空病房做「專責病房」,是所有醫院常態,譬如市立民生醫院作為指定應變醫院,曾歷經兩次全院清空收治為數最多的感染者,彰顯市立醫院防疫的重責大任。而市立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經營起,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對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如開放性結核病、禽流感等感染者,收治能力不足,也讓醫護人員暴露於風險中。衛生局提到,長庚法人為亞洲唯三、台灣唯一的達文西手術示範教學中心,評選過程更承諾會將相關軟硬體及團隊導入未來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衛生局補充,在高醫與市府優先議約權利階段,高醫法人僅提出維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水準,與在地超高齡社區目前的需求落差太大。反觀長庚則在評選時,提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承諾。高醫優先議約時主張,未來大同醫院維持23個科別,長庚則一口氣要將23科增加到36科。衛生局強調,高醫法人在優先議約階段,其所提出之經營條件,明顯低於同屬高醫體系的市立小港醫院許多,因此未獲評選委員支持。
肺癌蟬聯43年死亡率最高癌症 醫示警「打掃習慣要改」
肺癌是一種生長於支氣管或肺泡的惡性腫瘤,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同樣也是我國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已蟬聯43年,原因就在於其早期病症並不明顯,在台灣有一半的個案發現、就醫時已經是第4期。國內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表示,民眾除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外(LDCT)來篩檢外,平常應減少吸入空污,像是避免蹲下來擦地板,讓口鼻盡量遠離地面。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陳晉興表示,國內肺癌患者中肺腺癌佔比最高,比例高達80%,其中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且女性比例極高,而研究證實,空氣污染和極微小粒子PM2.5是肺癌的致病因子,再加上有檢測顯示,使用掃地機器人會使PM2.5濃度急速飆升,使用吸塵器也會讓後方氣旋形成的揚塵急速上升。因此陳晉興建議,使用掃地機器人時,不要與其同處一個空間,且使用吸塵器時,也別站在排氣口後方。此外,由於懸浮微粒因地心引力下沉,下層空氣相對上層更髒,因此清掃時應盡量讓口鼻遠離地面。如果需要大清掃且需使用吸塵器,可以戴口罩保護自己,除此之外,若是平常地面有些許髒污,建議快速清掃即可,盡量減少環境中揚塵的機會和時間。事實上,根據衛福部官網上刊載,我國每年新增肺癌個案人數約有1萬3千人,肺癌成因中「吸菸」是影響最大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環境因素(如二手菸、空氣污染、油煙、氡氣、石綿、砷)、疾病史(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等,也會增加得到肺癌的機會,提醒民眾應時時注意自身肺部健康。國民健康署為協助高風險族群能早期偵測出肺癌,也開辦肺癌篩檢服務,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所補助的對象包含了具肺癌家族史的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以及50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吸菸史達30包-年(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或每天1.5包菸,共吸菸20年,皆為30包-年以上),戒菸未達15年者。凡是符合上述資格參加篩檢的民眾,皆可至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進行篩檢諮詢及預約排檢。
6旬男反覆腹痛半年! 就醫檢查竟是「結核菌」惹禍
一名60歲男性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不僅掉了10公斤,最近三個月更三度腸阻塞送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從切片檢出結核菌才知道是腸結核作祟。幼時感染未發病 年長、免疫力低易引起腸道結核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結核菌存在於大自然中,很多人幼時感染後潛伏在體內未發病,但年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發病。可是結核菌不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裡。吳明駿說明,肺外結核佔所有結核病約10%,其中腸結核佔所有結核病的1~3%,臨床上並不少見,推測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除了腸道,腦、心、肝、消化道、腎、腹膜、淋巴、及骨隨等重要器官也可能感染結核菌。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三個月 勿拖延盡快就醫吳明駿提醒,腸道結核的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腸胃出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正確診斷並不容易。如果發現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三個月以上,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盡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務必完成療程六個月 持續追蹤阻復發吳明駿說明,腸結核只要未感染到肺部,就沒有空氣與飛沫傳染的風險,治療方式則與肺結核相同,患者應完整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六個月,並於治療完成後接受追蹤性的腸鏡和影像檢查,避免復發。
5月19日口罩令全解除 17種「高風險族群」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隨新冠疫情漸漸降溫變得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將於2024年5月19日徹底解除「口罩令」,進出醫療機構也不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有網路媒體建議,3種高風險族群仍應隨身攜帶口罩備用為佳,而對於部分高風險族群來說,「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今健康》報導,5月19日起進出醫院免戴口罩,但以下3情況仍需注意防疫措施。一、疑似/感染者:避免入院or期間佩戴民眾若為疑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相關症狀等,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若有必要進入,在症狀期間、症狀緩解5日內進入時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二、高風險族群:最好仍佩戴口罩若為高風險族群,包含過去一周內曾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免疫低下、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探視或照護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時也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三:無法佩戴口罩者:落實衛生若為無法配戴口罩者,例如2歲以下嬰幼兒、因身體或心理因素無法配戴口罩,則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使用後將衛生紙妥善丟進垃圾桶,並落實手部清潔,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今健康》還指出,口罩令雖解除,但新冠威脅仍存在,病毒對於部分高危險族群仍存在威脅,甚至「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台灣病友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等各界專家討論指出,包含65歲以上、孕婦、產婦、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結核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吸菸、已戒菸者、免疫功能疾病者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風險更高。提醒口罩令雖解除,但上述的高危險民眾進出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建議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利維護自身健康。
部落客星希亞不敵肺腺癌!醫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示警:75%發現已晚
44歲部落客星希亞於2012年得了肺腺癌第四期,和病魔對抗10多年,21日晚間她的臉書粉專突發文「珍重!Cincia要開啟另一個旅程了」驚傳病逝,令粉絲相當不捨。事實上,依據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的癌症,成為新癌王。對此,醫生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且有將近75%的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指出,肺癌可分為幾個不同種類,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大約有超過6、7成。程建博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且有很多人等有症狀再檢查時,都可能已接近晚期,僅約2成能手術切除,存活率在癌症當中算較差的。程建博強調,民眾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且若有吸菸史者(含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暴露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肺結核病史、肺纖維化、癌症家族史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要定期做肺部檢查。
女孩罹肺結核…吃藥恍惚「整個人在空中飄」 2個月後悲劇發生了
結核病是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而中國的結核病各式位居世界第3,僅次於印度和印尼。上海曾有一名女孩罹患肺結核,服藥1個月精神卻變恍惚,本來是該回診的時間,醫生卻遲遲等不到人,結果2個月後才知道「女孩跳樓離世」。據《澎湃新聞》報導,範琳醫師講述這起案例,感嘆:「結核病人太苦了!」事情發生在2020年,女孩確診結核病後治療了一年結果查出有抗藥性,複查時病灶變大,於是按照醫療指南,開立標準的抗耐藥肺結核治療方案,並告知可能的副作用。女孩服藥1個月後,告知有精神恍惚的問題,「感覺整個人都在空中飄」。範琳要她停藥,但女孩卻表示還能堅持,「範主任,我掛了妳下個禮拜一的號。等下禮拜一,我告訴妳,我到底什麼情況」,但時間到了,女孩卻沒出現。範琳等不到女孩回診,因為對方已經跳樓過世。(圖/翻攝自澎湃新聞)2個月後,有人用女孩的帳號傳來消息:「她不在了」,經過確認死因,是跳樓離世。而範琳從來不知道,女孩早就結婚了,因為每次來就醫都是一個人,沒有任何家人陪同。範琳指出,除了藥物的副作用,結核病人還承受著很多的壓力,學生可能因為感染結核,影響學業甚至各種大考。上班族因為感染結核,不得不請病假,甚至被辭退,或不再續聘。情侶因為感染結核而不得不避孕,或者流產,甚至分手。因此,感染結核病的焦慮顯而易見,範琳表示,她接診的患者中,大約30%的人有這樣的情緒問題,呼籲政府、社會和家庭應該給予結核病患者更多的關註、支持和關愛。◎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71歲康祺肺疾猝逝!專家列最常見「5病」 全球每10秒死於「它」症狀像感冒
本土劇男星康祺於27日驚傳因肺疾辭世,享壽71歲,震驚演藝圈,據友人透露,康祺只要天氣一冷就氣喘,晚年受肺疾所苦常常跑醫院,他在去年4月慶生時,也曾透露當時身體不適,並許下心願「希望往後能健康如意。」如今卻傳出驟逝消息。董氏基金會列出「5種常見肺病」,其中全球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該病每年奪走約300萬人性命,台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因其死亡,但因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因此時常會被輕忽。董氏基金會曾聯合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衛教「5種常見肺部疾病」:●肺炎: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細菌或真菌引起。肺炎一般是透過與感染者直接接觸傳播。肺炎是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透過免疫、充分的營養以及環境清理等,可預防肺炎。●氣喘:氣喘是一種慢性病,在發作期間,支氣管管道內壁膨脹,導致氣道狹窄,減少了肺部通氣量。所以呼吸困難和喘息反復發作為其特徵,而嚴重程度和發作頻率因人而異。罹患氣喘的風險因素包括吸入誘發氣喘的物質,例如過敏原、二手菸和化學刺激物。雖然氣喘不可治癒,但適當醫治可控制疾病,進而提高生活品質。●肺結核:肺結核俗稱「肺癆」,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結核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結核病是個可治癒的疾病,同時在多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之下,按規服藥2週內即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按規服藥至少6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因此,如有疑似結核病症狀(如:咳嗽超過兩週),應儘速就醫。●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種類型。「吸菸」及「二手菸」就是造成COPD的主因之一。COPD無法完全根治,但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及惡化速度。●肺癌:肺癌就是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惡性腫瘤。已是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可說是威脅國人生命的頭號殺手。肺癌雖具有高死亡率以及發生率逐年增加等特性,但由於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預防肺癌,戒菸是第一步。由於肺癌早期往往沒有症狀,所以高危險群之長期吸菸者,應定期接受胸部X光等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每年奪走約300萬人性命,台灣每年則有超過5千人因其死亡,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該病患者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因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因此時常會被輕忽。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對此,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提醒民眾,若自覺有「咳、痰、喘」的症狀且久久不癒或是具有吸菸史、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善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初步評估自身狀況,並儘早安排肺功能檢查。
「這些」COVID-19高風險群不可大意 疫情日常化應3步驟最好防範準備
相較過去COVID-19疫情已趨緩,在許多人眼中新冠疫情已日常化、流感化,不過,臺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古世基表示,民眾不應將COVID-19和流感畫上等號,雖然2者的症狀表現確實有點相似,但高風險族群,感染COVID-19後病毒其實並不會像流感一樣完全被清除。古世基醫師提醒,現在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且重症、死亡風險依舊存在,COVID-19傳染力、重症風險甚至比流感還要高一點,民眾不可大意,應依3步驟做好4防範措施。COVID-19輕、中、重症 該如何區別、及早發現?現在感染COVID-19後,患者會有輕、中、重不同的表現。古世基醫師提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臨床上對於輕中重症有明確定義,會以「血氧」作為標準定義感染者的嚴重度,在自然情況下,若血氧濃度掉到94%以下就屬於「中症」,如果已經使用氧氣但血氧濃度仍低於94%就屬於「重症」。古世基醫師表示,中重症通常肺部會有發炎的情形,就是所謂的「新冠肺炎」,會影響到呼吸及血氧濃度、出現較嚴重的呼吸症狀,建議民眾可以自我監測血氧,尤其是高風險族群。「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 注意4措施依3步驟防範COVID-19重症高風險族群與流感相似,古世基醫師提到,包括年長者(65歲以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BMI≧30、慢性腎病、慢性肺疾、慢性肝病、精神疾病、吸菸(或已戒菸者)、懷孕(或產後六周內)、氣喘、結核病、失能、失智症、癌症、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等,都是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古世基醫師強調,目前來講雖然一般健康的民眾,以應付流感的態度來防範新冠病毒是可以的,但對於上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該要特別注意以下4防範措施:戴口罩:除了政府規定須配戴口罩的場所外,民眾須有自我防範意識,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公共場所、人潮聚集處等,都應配戴口罩,若是聚會、聚餐等不得不拿下口罩的場域,建議民眾應考量自身身體狀況決定是否前往或配戴口罩。接種疫苗:特別是有出國需求、高風險群,建議應接種疫苗減輕感染嚴重度。自我監測:有症狀或接觸潛在感染者時,可利用快篩試劑篩檢,建議快篩2次,並間隔1-2天,如果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觀察症狀、自我監測血氧濃度。就醫:不論快篩與否,若症狀持續很久、自我監測血氧為94%以下,出現警訊時應前往就醫,尤其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就醫。而民眾可以依「Know-Plan-Go」三步驟做好以上防範措施,古世基醫師說明,「Know」就是要自我警覺,主動了解危險因子、高風險族群、症狀等,自我警覺並做好防範。「Plan」就有如準備緊急救難包、做好完整計畫。古世基醫師表示,民眾應準備血氧監測器、快篩工具等2樣工具,並善用這些工具自我篩檢、自我檢測。至於「GO」就是就醫,古世基醫師提到,若自我篩檢後為陽性而且又是高風險族群就應盡快就醫,如果血氧不穩定掉到94%以下,更要趕快前往急診就醫,依不同的嚴重度前往診所、醫院、急診進行診斷治療。
為了提神在玩命?男子日抽200根菸 醫生直言:肺部像爛抹布
中國湖北一名男子菸齡近20年,為提神一天平均抽200隻煙,身體每況愈下。近日因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的狀況送醫診治,經檢查結果顯示,其肺部已千瘡百孔,醫生表示:「患者的雙肺上半截已受到嚴重損害,其他部分像爛抹布,加上還有結核病、肺氣腫、肺大皰等疾病,雖然患者現已戒菸,但吸菸對雙肺造成的傷害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據《極目新聞》報導,53歲的周姓男子是一名木匠,由於時常工作加班至半夜,為防止犯困,男子染上抽菸的壞習慣,平均一天將近十個小時都在抽菸,一次需要抽10包,相當於200隻的香菸,而周姓男子的家人也證實:「只要他一拿起菸,就會一直一直抽,停不下來。」由於長期大量吸食香菸,周姓男子的身體狀況逐漸出現問題,他透露:「一開始確實有提神效果,但久而久之發現自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近幾年更是時常發燒、咳嗽與胸悶。」對此,醫生指出,吸菸嚴重影響該名男子的肺部功能,同時肺氣腫等疾病使肺功能急劇下降,無疑是助長結核病發生的機會。醫生進一步的說明:「雖然該名病患經過抗結核及抗感染等治療後,肺部已出現好轉跡象,但肺功能的損傷已不可逆,未來無法再做過多的體力活。」而此事件也引起民眾對身體健康的注重,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太誇張了吧!真的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題」、「老菸槍真是不要命啦」、「這是另類的自殺方式」、「這是養了一整個香菸工廠吧!」◎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每天10包菸狂抽20年 中年男呼吸困難…檢查赫見「肺部幾乎全爛」
抽菸有害健康,但許多人仍不見棺材不掉淚。中國湖北武漢有一名中年木匠,每天至少要抽10包的菸,結果近日因持續高燒和呼吸困難送醫,檢查發現肺部嚴重損傷,出現呼吸衰竭症狀,雖然他聽從醫生建議決定戒菸,但已經為時已晚了。據《武漢晚報》報導,這名50多歲男子是經驗豐富的木匠,因為工作緣故常常加班到半夜,為了提神他開始抽菸,原本一天只有1、2包,但時間久了菸癮越來越嚴重,到後來每天要抽10包菸才夠,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點菸,只需點一次火,一支抽完就會用剩下的火再點燃下一支,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將近20年。男子近來的呼吸道變得異常脆弱,常常發燒、咳嗽、胸悶,嚴重影響到生活,於是到醫院就診。檢查驚覺肺部不僅出現肺氣腫、肺大皰,還感染結核病,進一步照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肺部損傷嚴重,幾乎沒有正常的肺組織,肺氣腫也十分明顯,而原因正是長期吸菸所引起。所幸,男子經過治療後,肺部情況有所好轉,但肺功能無法完全恢復,未來需要避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以減輕肺部負擔。醫生也提醒,長期大量吸菸是導致肺部腫瘤的主要因素之一,還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腦梗死等,這些疾病在抽菸狀態下更容易發作,對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乳房腫痛潰爛!33歲少婦感染超古老結核菌 醫驚:相當罕見
彰化一名已婚的33歲林姓女子,因乳房有硬塊且紅腫,甚至脫皮潰爛,近期前往坊間診所治療,但一個月後症狀仍未見改善,她擔心自己是罹患乳癌,改去醫院的乳房外科就診,結果醫師檢查後發現,林女並非罹患乳癌,而是感染了古老的細菌「結核菌」,需服藥半年才能根治。據了解,類似案例近150年來不到600個,相當罕見。替林女醫治的員榮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國棟表示,林女半年前開始感到左側乳房腫痛、有硬塊,同時伴隨紅腫及疼痛,她起初先到診所求醫,但服用抗生素1個月仍未好轉,林女擔憂乳房不保,因此轉到員榮醫院就診,醫師為林女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已有部分組織壞死,立即手術切除壞死組織,將膿瘍引流出來,再給予抗生素控制,並進行細菌培養。陳國棟醫師指出,林女起初連續2次細菌培養檢查都呈陰性,醫師建議使用超音波導引做切片檢查,結果竟驗出「噬酸性結核桿菌」,才知道林女是十分罕見的乳腺結核病,將其轉到胸腔內科治療,預計需連續服用6個月的抗結核病藥物才能根治。陳國棟表示,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乳腺結核病近150年不到600例,相當罕見,他行醫近30年,這是遇到的第2個病例,他進一步解釋,乳腺結核病有3%至5%機率會轉為乳癌,而乳腺結核的感染有2種可能,一是原發型,當病人皮膚或乳房有傷口,哺乳時感染結核桿菌;另一種是續發型,病人本身就帶有結核菌,經血流帶到乳房,造成乳房結核。陳國棟醫師也指出,,結核菌是相當古老的細菌,人類歷史上最早感染結核病約在5000年前的非洲,主要是藉由空氣與飛沫傳染,後來隨著卡介苗、可對付結核桿菌的抗生素問世,結核病才逐漸受到控制。不過近年來,結核菌的盛行率增加,原因和結核菌的抗藥性、國際間旅遊增加、接觸來自高發生率地區的移工有關,據了解,女子丈夫工作的公司有不少外籍移工,推測可能因此接觸到結核菌。
脫北者證實!北韓核武試驗場 附近居民怪病纏身「撐不到4年」
北韓雖然是個十分封閉的國家,但對於彈道飛彈、核彈方面的研發卻是不落於其他軍武大國。而如今有消息指出,過往北韓曾在境內進行核彈試爆時,讓試驗場附近的居民蒙受核輻射的汙染,附近居民不僅怪病纏身,更有脫北者證實,這些人幾乎無法活超過4年。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第20屆「北韓自由時間」於20日在南韓首爾光化門附近舉辦,現場邀來數位北韓咸鏡北道吉州郡的脫北者,用自身經歷描述北韓豐溪里核實驗場附近居民所受到的核輻射影響。報導中也提到豐溪里核實驗場位於北韓咸鏡北道吉州郡,北韓當局曾於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1月、2016年9月與2017年在此進行核試驗。一名化名為金福順的脫北者表示,自己在北韓時就居住在吉川郡,在當時時常將流經豐溪里的南大川河水當作飲用水使用,甚至沒有經過任何烹煮。但金福順也表示,不知道曾幾何時,當地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增加,就連結核病、皮膚病的患者也持續增加,甚至出現沒有具體病名的怪病。化名為李英蘭的脫北者表示,自己在2013年時曾居住在吉川郡,同樣也是會習慣性將河水當作飲用水飲用,而自己是在脫北進入南韓後,才知道這些河水可能早就被輻射汙染。而且在2013年的核武實驗結束後,吉川郡當地就有不少患者罹患結核病,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是其中的病患,而多數病患大多都撐不到4年就過世。南韓外交部北韓人權國際協力大使李信和表示,雖然北韓的核武、彈道飛彈廣受外界注目,但其實當地居民的人權問題,其實更該被外界重視,尤其豐溪里核實驗場核輻射污染的問題,在這次的案例分享中,足可證明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有嚴重的影響。
漢生病人的禮券也詐!衛生局臨時人員沉迷賭博沒錢還 浮報1769萬下場曝光
宜蘭縣游姓男子在衛生局擔任臨時人員多年,但他因沉迷賭博網站和投資比特幣失利而積欠大筆負債,去年竟心生歹念,利用職務之便詐取1769萬餘元的超市禮券並進行轉售,被衛生局發現後自首,檢方近日偵查終結,依貪汙罪嫌起訴。據了解,游男從2015年開始擔任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的臨時人員,辦理請購、核銷及發放營養品給補助個案等業務,而他也負責「結核病/漢生病直接觀察治療執行計畫」,該計畫目的為鼓勵患者接受治療,發放超商禮券作為營養品補助。但游男在金錢壓力下竟心生歹念,他浮報禮券請購數量與金額獲得機關憑證等授權後,將不實採購事項輸入共契平台,向超商送出訂單,游男取得禮券後,要求關懷員簽收,日後再補發,使衛生局誤認禮券驗收完成且如實發放而核准核銷。去年1月到9月間,游男共送出32次不時請購資料,並將詐得的禮券以86至92折數轉賣以換取現金,他起初以「後單補前單」的方式弭平缺口,但他去年9月間因賭博失利,不法款項用罄而無力付款,超商向衛生局催款才讓此事曝光,游男則自行到廉政署自首。宜蘭縣地檢署調查後近日偵結,將游男依貪汙罪嫌起訴,衛生局也強調,將徹底改進流程,如憑證多人管理、不定期對採購金額抽查等,以避免不符規定的事情發生。
登革熱狂燒南台灣!高雄新增2疑似登革熱個案 衛生局:2人到過台南
南台灣、東南亞登革熱持續延燒,高雄市衛生局今日公布2例高度疑似登革熱個案,一名30多歲男子上周返回台南老家,昨日上午至旗津區工作,下午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至醫院檢現NS1快篩陽性;另1位為20歲國際移工,6月底前往台南訪友,6月30日出現發燒等症狀,昨日就醫採檢NS1快篩陽性,目前中央疾管署檢驗中;據最新統計,高雄本土累積4例登革熱確診。衛生局指出,今日新增高度疑似登革熱個案2例,其一為左營區30多歲男性,7月3日上午前往旗津區工作地,當日下午出現發燒,肌肉酸痛、關節痛及口乾舌燥等症狀,至醫院就醫檢驗NS1快篩陽性,疫調該案發病前曾於6月30日至7月2日返回台南市仁德區老家(疫情群聚熱點),同戶接觸者3人中2人快篩陽性。另一位為居住湖內區20多歲男性國際移工,於今年4月回越南,6月18日自越南入境,6月23日曾至台南訪友,6月30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7月3日就醫後採檢NS1快篩陽性,目前中央疾管署檢驗中。防疫團隊人員檢查盆栽是否有孑孓孳生。(高雄市衛生局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衛生局表示,防疫團隊接獲通報,今日已針對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半徑100公尺範圍進行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化學防治噴藥滅蚊及掛蚊燈監測等緊急防治工作,並個案周邊400公尺範圍高風險場域及列管點進行孳生源巡檢。衛生局指出,登革熱潛伏期約3-14天(平均4-7天),該名國際移工出現症狀後第3天才就醫(可傳染期4天),評估病毒於社區擴散風險高。提醒國際移工仲介及雇主,如移工出現任何登革熱疑似症狀務必協助就醫採檢,請國際移工宿舍管理者妥善維護環境,並依據「高雄市各行政區國際移工(含船員漁工/勞工)之集中住宿地點結核病、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屈公病、類流感及腹瀉通報規定」加強通報,違反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處3000至1萬5000元罰鍰。此外,衛生局也提醒國際移工仲介及雇主、事業單位、工廠或其他公共場所負責人或管理人,發現疑似傳染病病人,未經醫師診斷或檢驗者,應於24小時內通知當地主管機關,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處1萬至15萬元罰鍰。衛生局呼籲,避免積水、減少病媒蚊孳生,是防範登革熱疫情擴散蔓延的基本功。民眾如發現積水無法清除,可利用漂白水、洗衣粉(打起泡)、粗鹽等方式投入積水中防止孳生病媒蚊孑孓。近期如自東南亞國家入境或有台南市疫情發生地區活動史、工作史,倘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症狀,應儘速前往高雄市530家登革熱合約診所( https://gov.tw/146 )就醫,進行公費登革熱NS1快篩。高雄市衛生局呼籲,若近期行經台南市、東南亞等地,出現發燒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進行公費NS1快篩。(高雄市衛生局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
她罹患結核病趴趴走 有病不醫被抓至少關押 45天
美國華盛頓州發生一起罹患肺結核的女病患不願治療又拒絕隔離,還到處趴趴走,加上女患者沒有出庭,被認為藐視法庭,上周終於被強制逮捕並拘留在登記在監獄的負壓室。一名有肺結核女子有病不治療又拒絕隔離,上周被警方逮捕。根據多家美媒報導,這名在法庭文件中被稱為V.N.的婦女,去年1月首次被華盛頓州皮爾斯縣(Pierce County)高等法院下令進行非自願拘留,因為衛生官員已做出合理努力,但這位女患者不願配合。3月時庭審,女患者也未出庭,因此被認為藐視法庭,她在5月30日時已被警方逮捕。據了解,結核病是一種致命且具有傳染性的傳染病,當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就會透過空氣傳播。根據官方回應,這名女患者不會面臨刑事指控,但已被命令在監獄中至少關押 45天,「根據她的情況,她可以提早或延遲離開…我們希望她會選擇接受治療結核病治療」。其實類似的事件也在2007年發生,一名感染罕見的廣泛抗藥性肺結核(XDR TB)的美國律師,他無視散播病菌危險遊歷歐洲多國,甚至從加拿大開車返美,他的行徑不僅令大西洋兩岸衛生當局緊張,也讓大意放行的美國關防員遭調職。
逾14%大學生飲酒過量 國健署傳授5招拒絕勸酒!聚會喝酒別再「乎乾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111年大專校院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竟有14.39%的大專生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而最常的喝酒場合以「朋友聚會」居多,占72.79%。因此,國健署提供5招拒酒方法,幫助民眾拒絕勸酒,扭轉勸酒文化,避免過量飲酒有害健康。最常因「朋友聚會」喝酒 國健署5招拒絕勸酒國健署調查發現,大專生過去一年曾飲酒率為67.76%,過去30天內飲酒率為38.45%。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專生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曾經一次喝6杯或6杯以上酒)比率為14.39%,其中男性較高為16.42%,女性則為12.61%。調查也顯示,大專生最常喝酒的場合,第一名是「朋友聚會」,占72.79%,其次依序為家人團聚(占41.1%)、覺得開心(占23.46%)及想犒賞自己(占21.59%)。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希望民眾能拒絕勸酒,避免過量飲酒有害健康,包含:第一招:可以說喝酒傷身(會起酒疹、會傷肝、會傷胃、醫生說不能喝酒及正在吃藥不能喝酒等)。 第二招:或者說開車來的、怕酒駕臨檢取締、要找代駕麻煩等。第三招:不然說以茶、飲料、咖啡代酒陪喝。第四招:誠實說不喝酒,直接拒絕。第五招:還有其他說法拒酒(酒量不好、尿遁、易醉、易吐、不喜歡等)。酒精危害多 每日建議飲酒量別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酒精是一種具有毒性和精神作用的成癮性物質。而許多研究也提到,酒精對中樞神經、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有毒性作用,且酒精中的乙醇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還會抑制免疫力,增加罹患傳染病(如:結核病、愛滋病)的風險。終身飲酒量及飲酒內容、飲酒頻率和每次飲酒量,都會增加各種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而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呼籲,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聚餐時應儘量減少飲酒,或以無酒精飲品代替,並營造沒有勸酒壓力的用餐及活動氛圍,既能擁抱友情與親情也能擁抱健康,同時更要避免後續發生酒駕等,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憾事。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