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沉積
」 痛風 尿酸 痛風石 腎結石 余光輝尾牙痛風祭2/痛風不治療!40歲男竟領殘障手冊 「符合3條件」醫師:一定要吃藥
一位40歲男子罹患痛風卻始終不治療,全身關節處陸續長出痛風石,最後竟導致無法行走,只能領殘障手冊。醫師透露,若一年發作2次以上痛風,或已長出痛風石、或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就建議要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否則不只關節變形,甚至會導致洗腎、心肌梗塞猝死。「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土城醫院風濕過敏科蔡秉翰主任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大約僅有2~3成患者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因為很多人都是久久才發作一次痛風,如果要他們因此天天服藥,當然多數人都不願意!」蔡秉翰建議,如果2年左右才發作過1次痛風,可先從調整飲食著手,但如果一年發作2次以上,或已有痛風石、或因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那就務必要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關節時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蔡秉翰透露,曾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坐著輪椅就醫,原來他全身上下都長滿痛風石,因此導致他無法走路、也難以生活自理,甚至領了殘障手冊。「後來他服用降尿酸藥物之後,隨著尿酸濃度降低,全身的痛風石也逐漸縮小,雖然部分骨頭已壞死無法恢復,但最終他可以自己『走』出醫院了。」另外,如果已經發生腎結石,不僅會阻塞尿路影響生活品質,而且也會損傷腎臟功能,所以建議要趕緊服藥控制。過去認為長出痛風石才代表病況嚴重,但近年研究顯示,透過超音波檢查體內有結晶沉積時,尿酸就已經影響身體健康。(圖/報系資料照)腎功能差會影響代謝,所以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蔡秉翰建議痛風患者要定期就醫檢查,急性發作時服用止痛藥如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也要多加注意,若劑量過大,腎功能不佳者、B肝患者都可能因此病況惡化,建議還是諮詢醫師意見較有保障。
男子腎結石疼痛不堪! 進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隔天即出院
50歲江先生,某天突然出現右側腰痛,疼痛持續不斷,而且開始出現血尿,讓他幾乎無法正常工作,就醫檢查後,發現右側腎臟有一顆1.5公分的結石,同時合併腎臟積水的情況。經與醫師討論,他透過「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沒有傷口,手術隔天就出院回家,也馬上回到職場工作,維持日常生活。腎臟結石 這些人易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醫師戴盟哲指出,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很常見的疾病,人體的尿液經由腎臟產生後會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排出體外,當尿液內出現結晶沉積就易形成尿路結石,絕大部份的結石都是從腎臟產生再順著尿液前往輸尿管、膀胱。其盛行率約為10%,有家族史、高鈣高鈉飲食、水分攝取過少、代謝性疾病、缺乏運動高壓力生活的病人較易發生;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疼痛、血尿及泌尿道感染。治療腎臟結石方法多 依據結石大小、形狀及位置目前治療腎臟結石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及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三種手術並沒有孰優孰劣,而是要根據結石的大小、形狀及位置來選擇最適合的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侵入無傷口、術後恢復快戴盟哲說明,介於1~2公分這種大小的腎結石目前在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及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的指引,並沒有特別建議要使用哪一種手術,端看醫師跟病人討論而決定。不過,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在這種大小的結石有許多好處,它是一種侵入性但無傷口的治療方式,因不像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需從後腰畫一個傷口進而一路挖洞進到腎臟做手術,病人術後恢復很快,不需特別休養即可回到日常生活,也可以降低感染、出血和腎臟損傷等手術相關風險。尿路結石病人應定期追蹤 充足水分攝取與飲食控制戴盟哲建議,有過尿路結石的病人,除了定期追蹤外,更關鍵是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飲食方面要注意控制鈣、鈉和蛋白質攝取,避免高尿酸飲食,並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並限制氧化物攝取(如咖啡、茶和巧克力),保持適當運動以減少結石的復發。
「吸石雙嬌」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一次解決腎結石困擾
吸石雙嬌「管徑7.5Fr Mini軟式輸尿管鏡&專利吸引導管」有別於以往軟式輸尿管鏡手術,無須使用取石網取石,邊打邊吸,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清石效率!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大幅減少輸尿道損傷,病患安全更加分。一名67歲女性因泌尿道反覆感染,經檢查後發現右側上端輸尿管以及腎臟有數顆結石,同時併發腎臟積水,經體外震波治療無效後到輔大醫院就診,後續接受「新型Mini軟式輸尿管鏡手術」取石治療,成功擊碎取出身體裡的石頭。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形成結石 恐卡住輸尿管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中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如果平常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堆積尿酸、草酸鈣、草酸鹽在身體裡,最後形成結石,輔大醫院泌尿科戴逸昇醫師也提到,若結石掉到輸尿管卡住,就會出現典型的腰痠腰痛,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血尿的症狀。戴逸昇醫師指出,管徑7.5Fr Mini 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搭配一種可彎曲的專利吸引導管,經由天然泌尿的尿道進行手術,比較不會破壞正常身體組織,加上新型專利導管前端是軟的,可以彎曲180度,直接將導管伸到腎臟裡面,深入下腎盞把結石吸出來,大幅提升清石效率,再搭配高功率鈥雷射系統將結石擊碎,無須使用取石網取石,邊打邊吸,大幅縮短手術時間,同時無須再透過排尿排出體內石頭,結石清得越乾淨,併發症機率和復發率也會越低。新型軟式手術管徑細 減少傷害及術後感染風險戴逸昇醫師解釋,不管是輸尿管結石還是腎結石,原則上小於兩公分,都還是可以嘗試做體外震波打碎它,後續再自行排出。但不是所有結石都像我們想的那麼順利,遇到結石太硬或是病人輸尿管比較狹窄等因素,都會造成療程效果不是那麼理想,透過「Mini RIRS 新式Mini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新型軟鏡管徑7.5Fr,跟過往軟鏡相比大幅縮小30%,可在較細的腎盞及漏斗之間穿梭,透過反覆抽吸灌注,有效控制術中腎內壓,減少熱傷害與術後感染風險,也可以大幅縮減輸尿管損傷的機會。現今人飲食精緻化,戴逸昇醫師提醒,做完腎結石手術的病患每天水分要充足,一天建議喝至少2000-2500cc的水,也要避免憋尿,防止泌尿道感染。如果懷疑自己有泌尿道結石或腎結石的狀況,建議盡快至泌尿科請專業醫師診斷處理。
男左腰痛尿不出來!就醫驚見「1.5公分結石」卡輸尿管 6飲食地雷出爐
40多歲的游先生近期常感到左側腰部疼痛,加上小便變得很難排出,至泌尿科看診、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側輸尿管被一顆約1.5公分的結石卡住,腎臟內也有數顆小於1公分的結石。游先生因工作需頻繁出國,為避免反覆回診耽誤行程,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以軟式輸尿管鏡一次將結石全部清除。恩主公醫院泌尿科莊德彥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可以一次清理輸尿管與腎臟內的結石,且體表沒有傷口、出血量少、手術方便快速,對於有時間安排考量、高齡族或是不適合經表皮做腎造廔取石術的患者,是很好的選擇。醫師說明,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累積在腎臟裡,若平時水分攝取量不足、喜好高鈉等重口味飲食、肥胖、患有代謝性疾病、有個人相關病史或家族病史,就容易形成結石。莊德彥指出,腎結石初期因體積小所以沒什麼感覺,隨著時間拉長、結石體積變大,造成排尿系統的阻塞就可能產生腰痛、背痛、下腹痛、血尿、尿量變少等症狀,另外男性尿液中易形成結石的成分濃度比女性高,所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結石。醫師解釋,體積小的腎結石通常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無法排出體外的結石則會依照成份、大小、數量與部位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會考慮病人的意願與身體條件來做決定。案例游先生因有工作行程上的考量,再加上結石數量不少,討論後選擇進行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這種手術是用近70公分長的軟鏡從尿道進入體內,經過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透過中空的管路將雷射打進去擊碎結石,被擊碎的結石就可以在排尿時排出體外。因從尿路進入人體,所以體表完全沒有傷口,且能夠控制鏡子彎曲的方向,讓其能夠抵達腎臟的各個角落,所以結石清除率高達九成。莊德彥提醒,今年夏天高溫一再刷新紀錄,若民眾流汗量大喝水量卻少,產生腎結石的風險就容易增加。莊德彥醫師提醒,平日飲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蛋白質、氮及太鹹的高鈉料理,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濃茶、濃咖啡等也應適量,每日需攝取2到3公升的水分,以促進腎臟代謝,預防腎結石及降低復發率。
婦患腎結石不敢補鈣…3年後反出現「這毛病」慘了 醫曝正確飲食法
腎結石(Kidney stones)屬於尿路結石的一種。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越長越大。腎結石一般小於2公分,但也可能大至5公分以上。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分享案例,一名婦人有腎結石問題,誤信攝取鈣質會使病情惡化,對高鈣食物敬而遠之,3年後下場超慘。劉博仁醫師在臉書透露,「一位55歲女士因為發生腎結石,做完碎石手術之後,從此不敢攝取鈣片或者是含高鈣的食物,可是後來一樣發生結石,而且骨質流失非常快,在三年後被診斷骨質疏鬆。基本上有腎結石發生的體質的朋友,掌握均衡飲食以及多喝水的原則,至於鈣片的補充每日不要補充到1000毫克以上,但是還是要補充一些鈣質」。醫生表示,如果有腎結石的體質,要盡量降低食鹽的攝取,維生素C方面,「一般的水果所攝取的C倒不至於這麼高,一顆芭樂也不過50到60毫克的C,一般維生素C片的劑量大約500毫克,有結石體質的朋友,只要不要攝取到500毫克以上,大致還好。」劉博仁強調,「重要的是喝水,每日盡量達到2500甚至3000 CC。至於我們幫患者注射的高C注射,到目前為止在國外的研究以及我個人的經驗,並不會增加腎結石的機會。簡單說,有腎結石體質的朋友,多喝水,不要憋尿,多吃蔬菜,不要吃太鹹以及太多的加工食品,這樣子就會降低結石復發的機會。」
最痛男人病2/醫示警「這習慣」猶如埋地雷 洗腎猝死風險多3倍
「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但平時完全不治療,這種行為猶如埋下地雷,隨時都可能被引爆。劉俊良說,隨著痛風發作的頻率增加,尿酸結晶沈積於骨組織或關節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除了會產生痛風石之外,也會讓關節提早退化,甚至導致變形,原本70~80歲才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長期尿酸偏高,可能提早到50歲就發生。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余光輝(右)表示,一旦痛風發作就可能導致洗腎、心肌梗塞,不積極治療恐讓風險更高。(圖/報系資料庫)除此之外,腎功能不好的人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就算尚未爆發痛風,只要尿酸值過高,都可能在體內形成結晶沉積,其中又以關節處最為常見。(圖/報系資料庫)但偏偏台灣痛風患者極少積極治療,余光輝坦言,台灣患者平均罹病6年就有痛風石,都是拖延治療的後果。「其實痛風是很好治療的疾病,但很多患者覺得偶爾才痛一次,何必天天吃藥?」余光輝說,一旦罹患痛風就有心血管風險,多數病人不清楚嚴重性,總是依賴止痛藥。不只如此,尿酸結晶也能沉積在身體任何部位,曾有患者突然下半身癱瘓,開刀治療才知道脊椎上有痛風石。余光輝說,其實這不算罕見,他個人就曾經收治過2個類似病患。
25歲壯男痛風!膝關節擠出「乳白色牙膏」醫嚇傻 驚人原因曝光
大陸一名25歲的年輕男性因痛風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接受治療,檢查後發現體內尿酸數值飆到800多,膝關節充滿牙膏狀的白色結晶。醫生透露,雖然患者平時不常吃海鮮、喝酒,但他較少運動,加上個人體質因素,內源性尿酸生成多,轉化、排泄少,導致大量痛風結晶沉積。《廣州日報》報導,該名患者飽受痛風所苦,到院檢查時尿酸數值高達865,膝關節也因尿酸結晶沉積,造成屈伸活動受限,只能屈曲約40度,正常人可以屈120度左右;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李劼若替患者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時,輕輕一擠壓,沉積在關節滑膜軟組織裡的大量乳白色結晶,竟然就像「擠牙膏」不斷湧出。醫生表示,男子不愛吃海鮮,也很少喝酒,基本上不喝碳酸飲料,父母都沒有痛風病史,偏好的飲食是牛肉、豬肉、雞肉,但他較少運動,尿酸高主要與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即內源性的尿酸生成多,轉化、排泄少,導致大量痛風結晶沉積,所幸經過手術清理後,活動範圍已改善許多。李劼若提醒,長期尿酸高的後果很嚴重,除了會傷害骨關節、軟組織,更會對腎髒、心血管等造成不良影響,提醒民眾少吃海鮮、少喝酒,也不要喝太多碳酸飲料,避免攝取過量嘌呤。
【痛風恐奪命3】尿酸結晶遊走全身 長在脊椎竟突然癱瘓
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腳趾關節是痛風好發部位,若發炎反應持續嚴重,會使得尿酸結晶愈來愈大,形成痛風石。(圖/余光輝提供)「不只如此,尿酸結晶也能沉積在身體任何部位,曾有患者突然下半身癱瘓,開刀治療才知道脊椎上有痛風石。」余光輝說,其實這不算罕見,他個人就曾經收治過2個類似病患。有些脊椎上的痛風時還算小,經過治療還能恢復行動能力,但有些痛風石太大,壓迫脊椎嚴重就難以挽回。除此之外,痛風石還可能長在眼瞼、腎臟,有些患者會因為血尿而就醫,檢查發現是尿結石導致血尿,但過幾年就發現罹患痛風,因此也懷疑尿結石可能是結晶所致。痛風石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部分患者突然癱瘓,開刀後才發現脊椎竟然長出痛風石(紅圈處)。(圖/余光輝提供)以上這些都是不可逆的健康傷害,但偏偏台灣多數痛風患者一發作就吃止痛藥,直到有痛風石、甚至洗腎才來就醫,余光輝坦言,台灣患者平均罹病6年就有痛風石,都是拖延治療的後果。「現在18、19歲的患者非常多,但又不肯配合調整飲食,每次回診病況就更嚴重,甚至有年紀輕輕就猝死的例子。」余光輝感嘆。(圖/許文偉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