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廠
」 鴻海 蘋果 廣達 特斯拉 緯創台積電休息「鴻海、廣達攀高撐盤」 台股終場小跌7點收23535點
受到美股波動及國際局勢影響,台股在10月22日開盤走低,早盤一度跌超過270點,隨後指數震盪整理,最終以23535.43點,小跌7.1點作收,跌幅0.03%,當日成交量達3726.51億元。開盤時,加權指數以大跌114.42點開出,最低觸及23269.86點。台積電(2330)在市場影響下,終場下跌10元至1075元,跌幅為0.92%。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上漲5.5元至215.5元,廣達(2382)上漲10元至319元,但聯發科(2454)下跌20元至1310元。今日成交量前10名個股依序為鴻海(2317)、欣興(3037)、新光金(2888)、景碩(3189)、映泰(2399)、群創(3481)、凱基金(2883)、聯電(2303)、矽統(2363)、陽明(2609)。漲幅前5名個的股為悅城(6405)上漲4.4元,漲幅9.97%;華泰(2329)上漲3.95元,漲幅9.96%;恩德(1528)上漲1.8元,漲幅9.92%;菱光(8249)上漲5.8元,漲幅9.91%;六方科-KY(4569)上漲20.5元,漲幅9.9%。跌幅前5名的個股為,瑞利(1512)下跌0.48元,跌幅6.1%;志聖(2467)下跌13.5元,跌幅5.95%;美吉吉-KY(8466)下跌3元,跌幅5.39%;鼎固-KY(2923)下跌1.8元,跌幅5.22%;大洋-KY(5907)下跌0.7元,跌幅5.2%。市場焦點仍集中於AI及金融股表現,鴻海和廣達等AI概念股在市場中表現強勁,支撐了大盤的下跌幅度。此外,資金輪動至低基期的中小型股,帶動櫃買指數逆勢上漲0.4%。投資機構指出,隨著美國消費者信心穩定及半導體產業前景向好,台股仍有潛力。NVIDIA的新一代晶片需求預期強勁,對下游組裝廠的營收將形成支持,而蘋果新機銷售表現也可能優於市場預期,整體經濟情況對於資金動能有利,企業獲利有望隨著景氣復甦而正面發展。
美國通用德國福斯掀裁員潮 外媒:電動車轉型+產能過剩衝擊銷量
全球車廠面對電動車轉型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導致銷量下滑,因此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外媒指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預計在歐洲展開大規模裁員行動,估計多達3萬名員工受影響,研發部門將受到衝擊;旗下豪華品牌奧迪(Audi)中國工廠也在裁減人力。此外,美國通用汽車繼今年8月裁減全球軟體和服務部門1,000名員工後,也宣布將解僱美國堪薩斯州工廠1,695人。外媒報導,福斯集團在歐洲預計裁掉多達3萬名員工,雖然集團否認裁員數字,不過根據福斯集團2023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在德國就雇用近30萬名員工,有消息人士指出,「福斯集團必須降低在德國工廠的成本。」估計會從1.3萬名研發人員中,裁掉約4,000至6,000人。不僅歐洲汽車產業處於低谷,福斯集團日前也傳出將關閉中國南京工廠,表示「調整生產基地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行為」,並且在中國將採取「階段式」裁員行動,可以看出福斯正努力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除了福斯,美國通用汽車發言人也證實,在美國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將進行裁員,在今年11月18日起會暫時解聘686名全職員工與250名臨時員工;接著明年1月12日暫時解僱759名全職工人,約1,700人受影響。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如同今年5月宣布的,通用將在Fairfax組裝廠投資約3.9億美元,以增加新款雪佛蘭Bolt電動車產量,為了便於安裝全新機器,員工將被暫時解僱,直到2025年中恢復生產為止。」
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印度總理X上PO照洩鴻海劉揚偉行程 地方首長16日設宴為iPhone組裝基地固椿
鴻海(2317)在14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時,董事長劉揚偉缺席,當時鴻海表示董事長在外國洽談商務,但對行程保密到家,沒想到卻被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曝光,印度媒體報導,卡納塔卡邦(Karnataka)邦長席達拉邁亞(Siddaramaiah)在16日晚間設宴款待劉揚偉,並表示將給予該公司一切必要的合作和協助。在科技大廠紛紛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大陸之際,身為蘋果(Apple)主要供應商的鴻海兩邊都沒有鬆手,鴻海集團日前宣布富士康已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河南省鄭州市投資人民幣10億元,河南建置七大中心,包含電動車整車、電池、機器人,也將在鄭州成立新事業中國總部。《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富士康在向印度、越南轉移一些產能後,今年又重新調整策略,將部分產能轉回中國,蘋果新款手機 iPhone16系列將在中國組裝。然而在香港媒體紛紛報導,鴻海「回歸」中國、印度和越南「失寵」,主因在於工人素質、產業鏈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聞時,沒想到鴻海董座本人正在印度打天下。莫迪在發文中說:「很高興見到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我強調了印度會在未來提供絕佳機會,我們也對他在印度卡納塔卡邦(Karnataka)、坦米爾那都邦(Tamil Nadu)、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等地的投資計畫,進行了很精彩的討論。」發文還附上握手與對談的照片。印度金融財經網站Moneycontrol報導,鴻海正在卡納塔卡邦設立一間iPhone組裝廠,在班加羅爾(Bengaluru)的資訊科技投資園區買下300英畝、約36.7萬坪的土地,投資達2200億盧比、約新台幣845億元,預料將創造超過5萬個工作機會。卡納塔卡邦的官員表示,鴻海在當地有廣泛的投資計畫,為了支持具競爭力的電子產品製造,卡納塔卡邦提供高效的物流、可靠的電力、熟練的勞動力、強大的供應商基礎,致力於為鴻海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
首富的浪漫3/「黃仁勳概念股」滿天飛 六月股東會老闆們開口必提關鍵字AI
對於台股6月大飆客的「AI+人型機器人概念股」的投資妖風,業內人士與投資界的態度卻相對保守,「短期要看到巨額收入貢獻不太實際」,「趨勢是對的,但時間線可能過於樂觀」,但6月股東會旺季中「萬物皆AI」,各界都在關注誰是下一檔飛天妖股。最先搭上人型機器人,就是今年3月輝達GTC大會背板亮出英文LOGO名稱的所羅門(2359),這間成立於1973年,自電子零組件代理起家,逐步擴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公司,股價從當時的39.85元一路起漲,不管投資報告如何踩煞車,都擋不住飆勢,6月28日開盤沒多久就漲停收在166元,短短3個月已經漲超過400%。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去年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已讓AI伺服器相關概念股漲一波,今年更是雨露均霑,他不但親自到AI伺服器、AI PC等供應鏈站台,6月2日到台大演講時,背板更加碼點名了43檔供應鏈好朋友,果然演講第二日的台股就大漲,其中39檔收紅、14檔個股攻上漲停,平均漲幅5.2%。綜合統一、兆富、元富與台新等四大投顧看法,43檔中點名台積電、廣達、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緯穎、創意、欣興、廣運、微星等十檔,列為輝達供應鏈中的優選標的。被黃仁勳點名後,所羅門股價已在3個月內漲了400%。(圖/報系資料照)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表示,輝達供應鏈可分為GB200、Rubin、機器人等三大亮點,其中GB200、Rubin相關族群長線看好;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說,須觀察個股的評價面是否有潛在成長空間,目前看來H100相關供應鏈會是最快可以看到實質貢獻的族群,下游組裝廠有望在下半年受惠並挹注營收。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被點名的台廠中,獲得輝達挹注營收的貢獻比例會有大小差異,在個股的選擇上,投資人可以由籌碼面來觀察法人動向,具法人買盤背書的個股比較安全。有趣的是,這波漲最多、網友熱度最高的所羅門,不在投顧的青睞名單內,以財報狗的數據為例,就提到他「自由現金流5年內有3年為負」、「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5年內有3年小於70%」,甚至「2023Q2、2023Q3、2024Q1 獲利主要來自業外」等多重風險。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7日在股東會後表示,將持續與輝達強化合作,2024年各事業族群中AI視覺營運成長幅度較大,不過AI視覺相關產品占整體營收少,也未透露實際數字;所羅門員工也跟CTWANT記者介紹,視覺智能取放系統 AccuPick 是一種以AI為核心的系統,讓機器手臂能夠挑選隨機或未知物體,「其實我們不做機器人,比較像是軟體公司。」慧友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創17年來新高。(圖/報系資料照、業者提供)下一個明顯的妖股就是安控廠慧友(5484),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更連飆九支漲停板,6月3日時在28.35元,28日收在74元,持續創下17年來新高,是近期台股大黑馬,但也被外界發現這家公司過去在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下,2017年開始虧損,甚至在2021年還需減資彌補虧損。不過因搭上黃仁勳概念與AI實在「太香」,6月啟動的各家股東會,不少公司都開始將自己與AI做連結,就算自己不提、小股東也會問,AI赫然成了飆股關鍵字。光是20日一天的股東會,除了原本就是電子業的宏達電(2498)和威盛(2388),觀光業的雄獅(2731)、鋼鐵業的燁輝(2023),還有石化業的台塑(1301)都提到要搭上AI熱潮,引發網友熱議「萬物皆AI」;就連前一日的遠東商業銀行(2845)股東會,副董事長徐旭東也說,「現在每個企業都要發展 AI,因為 AI 的潛力很大,目前只是剛開始發展,光是遠東銀已有 101 個 AI 應用展開,最快的 2 年內就會發展成熟。」真可說是沒有AI就落伍了。
泰房爆買潮2/達人直播帶路:「500公尺馬路滿是賣屋廣告」 海外買房一定要先住過
「我家前面的公寓正在蓋,預售三年了還沒賣完」,「在這邊走路,短短500公尺的路,就可看到很多不同家仲介公司掛牌子說要賣屋」,「還有個體戶手寫招牌說要忍痛降價求急售,一路重複貼,看起來真的很絕望!」42歲的羅聖治用手機為CTWANT記者進行視訊導覽,分享在泰國的第一手訊息。羅聖治因1989年南進政策,舉家搬到泰國,他中英泰文都精通,目前在當地公司做軟體專案經理,過去他常分享在泰國的生活細節,但因愛莉莎莎的買屋新聞,讓他平常約20人互動的私人臉書帳號,一下湧進超過390個讚、上百次的轉發分享。CTWANT記者越洋聯繫上羅聖治,他熱心用手機轉播,導覽位在曼谷約25公里的北纜府住家附近現況,當地有不少大工廠,儘管未來前景無限,但當地人買房態度仍謹慎,沿路有不少賣房的廣告。接著,羅聖治走進當地購物商場Jas Urban,「這裡原本有很多高檔餐廳進駐,疫情後做不起來紛紛撤出,替換上的大多是平價餐飲,包括中國品牌的火鍋、麻辣燙、手搖飲料蜜雪冰城,名牌專櫃變成outlet成衣。」他邊走邊說,儘管有新捷運開通,但房市買氣仍撐不起來,連附近的銀行提款機都隨著超市一起結束營業。羅聖治說,他在泰國的精算師朋友也都不買房子,以租屋為主,「因為泰國持有房子麻煩、稅很複雜,房價差距也很大。」他建議,若想買泰國的公寓出租投資,至少要親自到想買的地段住個三個月後,再決定比較好。近來台灣電動車、ICT和印刷電路板廠商都前往泰國投資設廠。(圖/翻攝自MGR ONLINE官網)羅聖治也跟CTWANT記者說,泰國未來發展前景仍是好的,因為疫情與中美貿易戰後,不少產業鏈轉往其他國家布局,像是PCB、組裝廠、電源、被動元件,以及食品、鑄件等傳產相關業者都紛紛插旗在泰國作生產基地,像是廣達(2382)、群光(2385)和鴻海(2317)等,在泰國具備一定規模,「有了工廠、接下來就會有人力進駐,勢必就有住房需求。」他認識的當地人,就已有因設廠的土地買賣,賺了一大筆錢。出版多本小資理財書的易飛網策略長楊倩琳,也看好泰國新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對未來經濟的布局,且他從政前是地產大亨,勢必把房地產作為施政重點;她已經買了六間房,除了喜歡泰國、預計要在當地養老外,也是做全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我絕不會鼓勵大家去泰國炒房!」楊倩琳說,泰國房價是溫的,所以投資一定是用「閒錢」,且要等5到8年這樣的心態去看,絕對要自己做功課,仲介介紹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像她一年多就親自飛泰國7次,要買哪一區就先在當地住一陣子觀察,才做決定,且對每個房子的目標清晰,到底是要收租、還是資產配置。小資理財達人楊倩琳為買泰國房地產下足功夫,絕對都是親自走訪研究。(圖/翻攝自楊倩琳臉書)有房仲介紹給楊倩琳一間精華蛋黃區房子,但是坪數小,她不認為有錢人會願意住在這麼擠的地方。「不能只聽仲介的一面之詞!」她說,很多號稱捷運站旁的案件、其實很偏遠,買房前一定要親自去看過。楊倩琳看好當地科學園區工作租房需求,花了300萬元買的成屋,馬上就租給外國工程師,每月收租1.3萬元,每年投資報酬率約5%,她同時泰國開證券戶,將收到的房租定期定額買泰國高配息ETF。她特別提醒,外國人無法在泰國當地貸款,所以預售屋付完首付款後,一定要規劃好時間、準備交屋時要一次付清的尾款。「當你選擇投資這個國家,就要對於他未來的經濟或是政治走向,有非常大的了解。」楊倩琳的一位朋友投資日本千萬房產,後來日幣貶值就少了百萬,還有朋友投資馬來西亞房地產,馬幣貶值而賠錢套牢,「海外置產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I PC搶一波2/疫情過後進入NB換機潮 法人:首波雙A受惠最大「這2類」供應廠也開心
「隨著疫情間消費者購買的筆電已經差不多要進入換機期,AI PC的推出,勢必會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將自然而然迎來汰換潮。對於PC供應鏈來說,都會受惠,建議投資人可以觀察品牌廠,包括宏碁(2353)、華碩(2357)、技嘉(2376)、微星(2377)營收表現。」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說。據TrendForce預估,2023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將達1.67億台,年減10.2%,隨著庫存壓力緩解,預期202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恢復至健康的供需循環,主要的成長動能將來自終端商務市場緩步釋出的換機需求、電競筆電的持續擴張等,預估整體出貨規模將達1.72億台,年增3.2%。法人指出,2024年下半年隨Windows 12上市,預期更多AI PC機種推出,將成為PC產業另一動能,預估2024年AI PC滲透率將達5-10%。「疫情間歷經景氣由盛轉衰的PC品牌廠,在這波AI浪潮中找到新商機,全球市占前幾大廠商包括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宏碁都宣示將陸續推出新品,2024年AI PC成的兵家必爭之地。」劉烱德告訴CTWANT記者說。分析師范振鴻強調,雙A等品牌廠是一定會最早受惠於AIPC需求,然各品牌廠對於AI PC的定義仍未一致,仍須等待軟硬體都就位後,品牌廠推出的新品才能為AI PC做一個統一的定義。華碩近期受惠AI PC題材,股價連日走揚,創2000年以來新高。(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報系資料照)法人指出,華碩營收主要分為PC、主機板及零組件等三類,其中PC(NB、DT)佔67%,換言之,換機潮出現,華碩營收就會直接出現反映。儘管華碩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預期PC相關營收第四季將季減15%,不過長期來看,整體PC市場向上趨勢仍未改變,預期2024年將擺脫庫存問題,重返成長軌道。AI PC的出現也會進一步帶動PC產業向上成長,華碩有望大幅受惠此趨勢。法人預估,預估華碩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23.3元,2024年EPS則可達33.1元。觀察雙A近期股價走勢,華碩近期股價在12月25日盤中來到479元,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宏碁也在25日盤中來到49.8元漲停價,創下12年新高。范振鴻也指出,基本上,AI PC的供應鏈跟傳統PC幾乎是完全重疊,但是因為AI PC 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同時運作功耗增加,因此在品牌廠之外,包括記憶體、散熱等相關零組件族群也值得注意。「除了品牌廠外,PC相關供應鏈零組件主要受惠廠還有,散熱模組的雙鴻(3324)、奇鋐(3017)、組裝廠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英業達(2356)等。」劉烱德觀察指出。法人預期,疫情期間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添購的電腦,將陸續進入換機潮。(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日前也喊出,包括AI PC、AI手機等各類AI應用趨蓬勃發展,將推動上游原廠產能配置與新增投資都集中在HBM(高頻寬記憶體)及DDR5,為產業帶來新一波多頭,未來2、3年都會是記憶體產業的好光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表示,生成式AI將貫串2024年資通訊暨軟體產業發展,其已逐步落地至更多終端裝置,預期2024年AI PC與AI手機將成為終端消費市場成長新動力。儘管AI PC尚未有明確的產品定義,PC供應鏈對於AI PC的無限想像已開啟AI PC新戰場。除了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外,AMD(超微)及手機晶片廠高通與聯發科(2454)也紛紛推出AI PC處理器,品牌商、作業系統商、軟體商如微軟等也加速軟體應用的開發與合作。「由於主要大廠已認知到市場成長的關鍵,在於使用模式更貼近使用者需求,因此除了硬體效能,軟體應用工具對於使用者執行AI功能的情境配合,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焦點。」洪春暉說。展望2024年,台灣PC產業具有設計與生產力優勢,當AI PC還在混沌未明之際,正是台廠提高AI PC定義話語權的好機會,就看誰能說服消費者買單。
緯穎馬國一期組裝廠開幕 主機板產線2024年投產
伺服器廠近幾年紛紛撤出中國,轉往東南亞設廠。伺服器龍頭大廠緯穎(6669)上周四(12日)宣布,位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乃機場城的第一期伺服器整機櫃組裝舉行開幕典禮,第二期主機板產線,則預計2024年下半完成、投入量產,將為超大型資料中心啟動整機櫃組裝服務。緯穎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馬來西亞全新伺服器工廠,是亞太地區建立頂尖一站式製造、服務和工程技術中心的遠景。緯穎表示,馬來西亞的新廠不僅因應東南亞地區對雲端服務日益增長需求,更是全球製造策略上重大突破。做為全球最大雲端IT基礎設備原廠直銷(ODM-Direct)供應商之一,緯穎透過與馬來西亞在地頂尖大學深度合作,同時強化當地的工程技術能力,將進一步為超大型資料中心,提供尖端人工智慧伺服器和先進冷卻技術。緯穎表示,隨著馬來西亞第一期伺服器整機櫃組裝的新廠揭幕落成,以及預計於2024年投入運營的第二期伺服器主機板產線,將鞏固從伺服器主機板到整機櫃組裝的完整交付能力,體現於亞太地區建立一站式製造、服務和工程中心遠景。此外,緯穎也在營運中致力於實踐ESG原則,符合對永續發展承諾,該工廠依循綠色建築指標(GBI)技術的最高黃金標準建造,採用再生能源、導入智慧製造技術,並與當地夥伴合作,計畫今年在士乃機場工業園區和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種植共計2.2萬棵樹。
iPhone再救供應鏈?1/新款15系列機種多項功能改款 果粉最關心這三個
隨著手機大廠蘋果(Apple)秋季發表會逼近,市場訊息日益熱鬧,為因應烏俄戰爭以來造成的全球通膨不景氣,吸引果粉買單新款,iPhone 15系列手機將有多項提升,預計在9月5日或12日亮相。據海通國際科技研究分析師蒲得宇預測,蘋果新款iPhone將在8月正式進入量產階段,以便迎接第四季的傳統銷售旺季。代工廠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在6月初也說,組裝廠需要2-3個月的時間來將提升良率到量產水準。法人指出,今年的蘋果iPhone有三大主要改變,首先是A17仿生晶片,這是蘋果首款利用台積電(2330)3奈米製程所生產的手機晶片,其效能將比採用台積電4奈米的A16晶片提高35%;iPhone 15Pro系列搭載DRAM也將提升到8GB,比現在的iPhone 14Pro系列的6GB再增加。第二的變化是TYPEC 接口,因應歐盟等國家單位的要求下,蘋果還是決定放棄其獨有的Lightning接口,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將推出取得MFi(Made For i-Product)認證的TYPEC。一家台系IC設計廠也透露,為要搭配TYPE C接口,蘋果在iPhone 15 Pro系列導入USB 4 retimer晶片,傳輸速度將達40Gpbs,幾乎是USB 3.0的兩倍,還可做為外部螢幕的連接使用,但iPhone 15全機種是否全面導入,目前還不確定。蘋果新款iPhone將搭載A17仿生晶片,預料仍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圖/台積電提供、翻攝自瘋先生官網)第三個則是Pro Max機種導入潛望長焦鏡頭,由於iPhone鏡頭的變焦功能,向來最被業界詬病不敵競牌,因此新機鏡頭規格備受矚目。郭明錤指出,iPhone 15 Pro Max將首度搭載前潛望長焦鏡頭,蘋果手機光學變焦將從原本的3倍提到5-6倍,數位變焦約10倍,混合變焦約可達100-120倍,為改善夜間模式、自動對焦功能,將搭配更強的LiDAR感測器,可增加AR體驗及降低測量光距功耗,預料由索尼獨家供應。此外,新機電池容量是另一大焦點。目前市場盛傳,iPhone 15全系列機種電池容量均有提升,例如iPhone 15約為3877mAh,高於14的3279mAh,15 Plus約4912mAh,高於14Plus的4325mAh,15 Pro約3650mAh,高於14 Pro的3200mAh,15 Pro Max約4852mAh,高於14 Pro Max的4323mAh,大約增加350-600mAh。除了電池容量加大,還將採用OLED獨立顯示晶片,製程從40奈米升級到28奈米,可進一步降低功耗,提高電池續航力及壽命,預料將由LX Semicon及三星System LSI供應。 另外,蘋果的改款還有螢幕OLED面板改用獨立顯示晶片,將由LX Semicon及三星System LSI供應,製程則從40奈米升級到28奈米,可進一步降低功耗,提高電池續航力及壽命。同時螢幕邊框從iPhone 14 Pro的2.17mm縮小到1.55mm,也將是有史以來最窄的螢幕邊框。電池容量也是今年新款iPhone的改款重點之一,平均將較14系列增加350-600mAh。(圖/翻攝自9to5mac官網)網站MacRumors及保護殼供應商指出,iPhone15系列將取消自iPhone上市以來就有的撥片式靜音開關,改為採用類似Apple Watch Ultra的物理動作按鈕,而該動作按鈕也將增加多項自我定義功能,像是單按響鈴靜音開關、雙按開啟低功耗模式、長按啟動勿擾模式等用戶可以自行定義功能。另外蘋果也將首度採用鈦合金來做為手機邊框材質,跟不鏽鋼邊框相比,重量更輕、也更堅固,強度及耐腐蝕度也提高數十倍,成本也更高,因加工難度高,質感上無法跟不鏽鋼的鏡面質感相比,較接近金屬拉絲的質感;iPhone 15 Pro系列在邊框仍採直角邊框設計,但做了細微調整增加曲率,手握觸感會更滑潤舒適。至於機身顏色,包括9to5Mac、MacRumors等蘋果產品爆料網站,以及推特知名爆料帳號@Unknownz21、@URedditor也指出,iPhone 15系列將有深藍色、銀色、深空灰、深空黑、鈦灰色等,高階的iPhone 15 Pro系列將新增緋紅色及類似iPhone 12的暗調藍灰色,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將增加青綠色,以及淺藍色跟粉紅色。
AMD蘇媽加持不敵漲多拉回? AI概念股和碩、宏碁連兩日大跌
人稱「蘇媽」的AMD(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睽違4年再度來台,不過對於台股的AI概念股似乎加持效力不敵漲多回檔壓力,包括廣達(2382)、緯創(3231)、技嘉(2376)、英業達(2356)等都在午盤過後由紅翻黑,甚至和碩(4938)還大跌逾8%,宏碁(2353)更是被直接摜壓到跌停。同時也受到AI類股下跌影響,台股今(19日)開高收低,終場指數收在17116.44點,下跌111.47點,跌幅0.65%,成交金額4271.76億元,連兩日收黑。保德信台股團隊表示,AMD執行長蘇姿丰抵台,本週陸續拜訪相關供應鏈高層,對於AI供應鏈不只帶來話題性,市場亦具焦蘇姿丰對於AI商機的解讀,以及產業未來的發展性,由於AMD第四季將推出兩款MI300晶片,本次蘇姿丰來台被外界解讀為固樁之旅,預料有助於台廠相關供應鏈表現。保德信台股團隊也指出,除了AI晶片外,目前生成式AI對於AI伺服器零組件供應鏈股價具有大幅挹注作用,包括組裝廠、CCL、ABF、散熱、機殼、導軌、Switch、PCIe Retimer皆為首要受惠產業,在這波AI熱潮有望持續之下,建議布局主軸可圍繞AI所衍伸出的超高速運算、資料中心、CoWoS相關個股。保德信台股團隊也提醒,隨著短線指數大漲,目前台股本益比已來到平均值上緣,預期在晶圓龍頭大廠法說前夕以及進入財報季,台股走勢可能出現震盪。
棄蘋果成AI霸主1/不再屈就iPhone代工老三 與輝達站隊股價一個半月翻倍漲超越鴻海
7月7日,僅花了一天就完成填息創下公司掛牌以來新紀錄的AI當紅炸子雞的緯創(3231),股價以106元超過了蘋果(Apple)iPhone最大組裝代工廠鴻海(2317)的105.5元。「當台廠陸續退出蘋果供應鏈,緯創算是轉型最成功的案例。」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告訴CTWANT記者。2020年7月,緯創宣布將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及其相關業務予大陸立訊集團,並於2021年1月完成交割。2023年4月,緯創將原供應iPhone液晶顯示模組(LCM)的泰州廠關廠,又將印度iPhone組裝廠以6億美元賣給印度塔塔集團,這些動作都被市場解讀為,緯創就是要退出蘋果供應鏈。而在緯創近期的法說當中,也默默將手機從主要產品分類中移除。對於退出蘋果供應鏈的評論,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並沒有正面回應,但就集團近期的布局新調整,他在6月股東會後對媒體說明,公司都是因應「客戶」要求,也分別在越南、墨西哥及台灣都有擴廠規劃,產能自然也有調整的需求,這是全球布局考量所需要的,且因應成本控管最佳化,公司也會進行策略性整合各地資源及供應鏈。憑藉著從繪圖卡以來的合作關係,緯創也成為輝達AI伺服器的重要合作夥伴。(圖/黃耀徵攝)過去這三年,緯創大舉調整產能布局,火速轉進東南亞、南美洲,此番乾坤大挪移,早在23年前母集團宏碁(2353)企業再造時,就已演練過。2000年,宏碁集團面對產業動盪及營運虧損,一切為三,將品牌(ACER)、零組件(BENQ)、代工(緯創)進行拆分,分割成三家公司,緯創也因此應運而生,以筆電及桌機代工為主,交由當時的宏碁總經理林憲銘。1952年出生的林憲銘,是台南人,1995年加入宏碁,擔任過業務、採購、物料管理等職務。林憲銘原本與施崇棠分別掌管個人電腦事業群及電腦系統事業群,隨著施崇棠離開後,兩事業群合併,全部由林憲銘來管,並擔任宏碁總經理。在分家之後,成為緯創資通董事長。分家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說,「緯創的業務必須專注,相較於競爭對手,要達到專業代工的效率和水準。」被業界認為經營哲學最像施振榮的林憲銘,確實有做到,在筆電代工領域僅次於廣達及仁寶,成為「筆電三哥」,但林憲銘沒有「孤注一擲」全押筆電。2000年底宏碁啟動第二次再造,原本的代工部門獨立成為緯創,由林憲銘(右)擔任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分家之後的緯創,除了筆電外,也積極搶進蘋果iPhone組裝供應鏈,最初是在2013年就有取得蘋果iPhone5C,但並非是主流機種,一直到2017年的iPhone X,蘋果正式將主流機種的代工訂單交由三家,讓緯創得以進入高階iPhone代工,但取得的訂單數量,仍無法與鴻海(2317)及和碩(4938)相比。儘管打入iPhone供應鏈,緯創依然持續布局其他領域,包括在2010年10月成立雲端事業總部,負責提供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s)及開發雲端作業系統(Cloud OS)及硬體架構;2020年則跨入5G、AI、電動車(EV)、AIoT、醫療等。「面對產業的變化,緯創的分散布局其實有其必要,但就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法人向CTWANT記者表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引爆全台瘋AI,他到廣達旗下雲達、技嘉、華碩等廠商攤位,沒有參展的緯創難道就被冷落了嗎?當然沒有,看看緯創5月下旬開始從55元飆到7月初最高110元,已漲了一倍就知道,這像是被忽略的樣子嗎?」原本就是輝達(NVIDIA)繪圖卡代工廠的緯創,也有GPU伺服器設計、製造,隨著輝達布局AI市場,緯創也在2017年,開始切入AI伺服器代工。根據緯創法說資料,2022年緯創的AI運算產品營收已達150億元,2023年將會進一步成長。法人直言,緯創在蘋果iPhone代工最多就是老三,完全無法跟鴻海、和碩相比,更不用說在美中貿易戰後,市場被分割,讓紅色供應鏈崛起,緯創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低,現在AI的應用更廣、需求更多,這邊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讓緯創發展。因應轉型需求,緯創也在2020年將昆山廠的iPhone業務轉賣給中國立訊。(圖/翻攝自第一昆山官網)
棄蘋果成AI霸主2/抓住北美雲端服務需求 洪麗寗打造緯穎成AI伺服器小巨人
緯創(3231)旗下小金雞緯穎(6669)今年董事改選,原任董事長的林憲銘交棒,由副董事長暨營運長洪麗寗接任。這位在全球AI伺服器代工業撐起一片天的女將,身高不及150公分,可說是系出宏碁集團的袖珍女董,隨緯穎股價4日飆上1610元天價,她的身價也翻上46億元。台大政治系畢業的洪麗寗,1986年加入宏碁,一路從事務員開始做起,曾被派駐到美國,後再回台灣進入OEM部門,2001年因宏碁集團再造到緯創擔任最高業務行銷主管,緯創在2010年成立雲端事業總部,負責提供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s)及開發雲端作業系統(Cloud OS)及硬體架構,洪麗甯也出任總經理。洪麗寗曾說過,當時的雲端就跟現在的5G一樣,其實也沒有人搞的清楚是啥。台廠代工伺服器的銷售模式,多由ODM廠商出貨給品牌廠商,進行軟硬體系統整合後,再交付給雲端服務供應商,後來有供應商直接找上洪麗甯,洽談ODM Direct的直銷模式。當同業以ODM模式為主之際,緯創想要代工跟直銷兩種生意都做,因此2012年緯創將(業務)分割出來,成立「緯穎」,由洪麗寗擔任總經理,2020年升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2023年再接任董事長暨策略長。北美四大雲端服務業者之一的Meta是緯穎最大的客戶。(圖/翻攝自Meta臉書)洪麗寗在2021年曾分析伺服器產業狀況,她認為,台灣是伺服器代工業務的重鎮,但是雲端市場產業是大者恆大,當客戶規模越來越大,就會想要自己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但如果規格都由客戶指定,那就回到純代工的老路,因此就需要客製化,就算是比較小的客戶,就會比較能接受我們的意見、主導空間大,這也是緯穎可以發揮的地方。在緯創所專注的品牌廠代工市場外,由於臉書、谷哥等廠商想要有廠商可以直接供應產品,因此緯穎就有了發揮的空間,負責供應直接客戶的需求。緯創負責品牌代工,緯穎負責直接客戶,緯穎目前出貨的產品中,有2成與AI相關,至於新案部分,更有5成與AI相關。緯穎自成立來,營運表現都是明顯成長,2015年營收突破100億元大關,2016年倍增到317億元,2017年又翻倍到856億元,掛牌前一年的2017年,營收輕鬆越過1000億元,以1810億元進逼2000億元大關,2019-2021年成長稍緩,2022年又重啟動能,來到2928億元。獲利部分更是水漲船高,2017年首次賺一個股本,2018年EPS達38元,2020、2021年都是49元,2022年衝到81元。滿足東南亞資料中心快速成長所需,緯穎2021年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乃機場城設立整機櫃伺服器組裝廠。(圖/緯穎科技提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更發文指出,「洪麗寗她的身高只有146公分,站在林憲銘身邊更顯得袖珍。不過,緯穎股價從718元漲到1610元,緯穎創造超過2600億元的市值,洪麗寗持有緯穎2894張,持股比率1.66%,緯穎漲到1610元,洪麗寗手上的持股值46.59億元。洪麗寗守著緯穎,這個不起眼的小女人竟撐起緯創集團在伺服器領域的半邊天,這也是台灣的傳奇!」
頭號AI軍火商4/人工智慧話題行情燒完了? 分析師:長多趨勢確立「這些標的」可留意
近日在台股燒燙燙的AI話題行情走完了嗎?「今年科技產業景氣不佳,通用伺服器訂單時不時有遞延的耳語。」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告訴CTWANT記者,「但AI伺服器不同,包括科技大頭如馬斯克等,以及法人都正面看待,合理研判產業應是長多趨勢。」AI伺服器有多夯?首先是5月25日GPU大廠Nvidia(輝達)公布財報,對未來的展望,財測預計第二季營收110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71.8億美元,盤後股價直接大漲25%。第二則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在5月24日表示,Google、微軟需要有對手,他也要加入AI競賽挑戰。謝宗霖說,觀察投信法人5月佈局著墨的個股,從投本比,也就是投信買賣張數超占個股股本的比率來觀察的話,投本比高的一半以上都是AI相關。TrendForce分析師劉家豪表示,AI算是一個持續性較高的成長標的,尤其在地緣政治、通膨壓力的陰霾下,AI可以等於是特定廠商的金流避風港。至於AI伺服器因為上面都有搭載GPU,因此成本較高。技嘉(2376)總經理李宜泰25日也在法說會上表示,AI伺服器因為記憶體及GPU等用量更大,因此價格也比傳統伺服器大概超出10-15倍。法人分析AI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最上游的IC設計有創意(3443)、世芯(3661),至於晶圓代工則是台積電(2330)幫輝達代工晶片,封裝部分有台積電及日月光(3711)。緯創及旗下緯穎也是AI伺服器的主要廠商。圖為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圖/報系資料照)另外在AI伺服器組裝部分,最下游的組裝廠以廣達及緯創為主,PCB板有金像電(2368)、健鼎(3044),ABF有欣興(3037)、南電(3046),散熱模組廠雙鴻(3324)、奇鋐(3017),機殼廠的營邦(3693)及勤誠(8210)。「AI伺服器需求將會提升,但不會完全取代一般伺服器,一來並非每台伺服器都僅用來做AI相關應用,還有其他運算或儲存等功能,兩者較屬互補關係。」TrendForce分析師龔明德說。除了台積電是相對比較純的輝達概念股外,投資人還有哪些AI伺服器族群可以觀察?謝宗霖指出,指標廠廣達去年11月隨ChatGPT問世,股價從66.2元開始一路上漲,還原權息的話,本波已漲了75%,儘管法人報告目標最高標是120-130元間,目前已在相對高位階,不建議追高,待拉回到5月12日的關鍵紅K處再進場,會比較安全。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說,AI晶片除了輝達以外,英特爾和AMD等晶片廠也值得關注,台廠應能享受這股AI風潮帶來的商機。(圖/翻攝自謝宗霖臉書)至於未來的AI發展是否仍為輝達一家獨霸?謝宗霖認為,除了輝達以外,英特爾和AMD等晶片廠也值得關注。英特爾是美國主要扶植的半導體公司,其Xeon處理器在一般伺服器領域占比最大、AMD近年也在伺服器市場中取得了一些市佔,且AMD也有GPU產品可和輝達一較高下,如MI250、MI300等,且台廠供應鏈大同小異,應能夠享受這股AI風潮帶來的商機。目前的AI風潮可以延續多久?分析師范振鴻則認為,當然就營收的角度目前還沒有太大的營收貢獻,且以台廠來說,目前的營收占比也大多僅有低個位數,因此就估值與理性的角度討論,可能都有偏貴的可能性,但AI的確是未來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新興科技,而其所帶來的話題以及「害怕錯過」的心理,是有可能讓股價持續上漲,因此建議投資人若要操作AI相關概念股以壓回買進並設定好停損策略較為安全,避免成為風潮之下的受害者。
70歲AI衝浪王3/輝達引爆生成式AI概念股 創辦人黃仁勳身價翻倍29日現身Computex
華碩(2357)台智雲研發台灣本土生成式AI機器人「福爾摩沙大模型」有成,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自比「AI界台積電」,發豪語要打造「AI Foundry」;顯卡教父、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來台,5月27日出席台灣大學畢業典禮,29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他心裡的人工智慧(AI)大計,由於這是他美國之外唯一親自現身的演說,顯見對台廠AI量能的重視,引領台廠供應鏈蓄勢待發。 去年11月聊天機器人Chat GPT面世後,供應AI超級算力的繪圖晶片(GPU)龍頭大廠輝達(nVidia)股價從谷底翻倍,25日收報388美元,市值邁向1兆美元、超過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波克夏,創辦人黃仁勳的維安費用也跟著大增7倍。「生成式AI,是我們重新發明運算」,黃仁勳上週接受CNBC專訪時再次宣告這項技術的重要性,此前則指出AI的「iPhone時刻」已經來臨,然而,因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讓生成式AI繼半導體之後,成為地緣政治的新戰場。輝達A系列(Ampere)是用GPU組成的運算架構,主打用於視覺運算,而輝達GPU的製造商台積電,也應美國要求赴當地設廠-這是美國鞏固算力的大戰略。輝達GPU產能主要來自台積電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連帶使的台廠IC設計、製造躍升AI概念股,其應用則有高速運算、伺服器、超級電腦等,高速運轉的情況下,散熱、維持電源穩定也是重點。AI概念股有晶圓製造台積電(2330);IC設計緯穎(6669)、矽力*-KY(6415)、信驊(5274)、譜瑞-KY(4966)、創意(3443)、世芯-KY(3661)、祥碩(5269),AI伺服器設計製造商廣達(2382)、華碩(2357)、技嘉(2376),散熱供應商健策(3653)、台達電(2308)、雙鴻(3324),連接器製造商嘉澤(3533),以及不斷電設備旭隼(6409)等。台北國際電腦展是世界矚目的國際大展,將看到最新AI應用。(圖/報系資料照)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本波創意、世芯-KY股價再創新高,因為他們的客製化晶片ASIC可以應用在AI伺服器。」至於廣達重新收復百元大關,除了設計製造AI伺服器,也組裝蘋果電腦MACBOOK,第3季蘋果將舉行新品發表會,都搭上流行議題而受市場矚目,儲祥生提醒,還需要看接單情況以及對營收貢獻程度。至於即將登場的Computex,一向是國際指標大展,「新品或能刺激庫存消化,這對長期趨勢是正向幫助。」儲祥生說,可關注落後補漲的相關類股。資深分析師杜金龍說,「去年炒元宇宙、今年是AI聊天機器人」,但AI機器人因為實際應用面世,整個供應鏈股價都活起來,以IP矽智財公司創意為領頭羊,專注AI伺服器的廣達有接到單,緯創、緯穎、仁寶…等伺服器組裝廠都會輪漲。在5月19日廣達股價正式超車鴻海,杜金龍認為,追根究柢是廣達耕耘本業AI伺服器已久,股價展現出爆發力,也因鴻海長期在80~100元之間箱型整理,又每年配息在5元左右,在股民心中的印象跟中華電信一樣穩定,儘管有電動車N7上市議題,表現如何也是要等年底才分曉。此外,杜金龍提醒,台股這波大漲也因為總統就職週年520行情遭全力作多,在520之後,有實際業績的AI供應鏈應持續輪漲,投資人可以仔細尋找還沒有表現的概念股搭順風車,而持續盤旋的電子業庫存難題並不困擾,將在有春訊時利空出盡。
台灣軍購F-16交付延宕 美空軍:疫情外還有「這原因」
美國空軍於美東時間23日發表聲明指出,台灣軍購的F-16新型戰機的交付時間推遲並不僅僅是因為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問題,而是負責組裝的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出現此前並未披露的「技術問題」。據《彭博社》援引美國空軍的聲明指出,F-16新型戰機在生產交付上遭遇「複雜的開發挑戰」(Complex developmental challenges),這是此前從未披露的技術問題,但聲明中沒有深入解釋具體細節。報導稱,美國、台灣政府及洛克希德馬丁目前正在「積極處理交貨延宕的問題」,「我們將竭盡全力找出解決方案,並盡快將這些功能齊全的戰機交付給我們的盟友。」F-16戰機自1979年起服役,中華民國空軍已有舊版本戰機,包括1992年美國同意出售的120架F-16A型與30架F-16B型。2011年,美國授權漢翔航空工業公司為其中140架F-16 A/B Block 20升級為F-16AM/BM。2019年8月20日美國國務院批准出售66架新造的F-16C/DBlock 70,這款戰機配備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Northrup Grumman)製造的火控雷達,可讓F-16以更遠距離發射精準導引武器。第一架F-16C/D Block 70戰機已於今年1月在西亞國家巴林正式服役。我國防部日前在送交給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首批總計2架F-16C/D Block 70新型戰機交付時間從原定的今年10月至12月,延後至明年7月至9月間,而美方將延宕交貨的主因歸究於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不過報告也指出,總計66架F-16C/D Block 70戰機仍會按照計劃在2026年前完成交付。除此之外,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馬丁目前皆拒絕透露F-16新型戰機當前遭遇的「開發挑戰」,是否也會影響交付給巴林、約旦、斯洛伐克、摩洛哥和保加利亞的F-16新型戰機的進度。美國空軍還在聲明中指出,國務院和五角大廈官員得知洛克希德馬丁出現技術問題後,隨即親赴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Greenville)的F-16新型戰機組裝廠,與該公司的高層會面,討論相關問題。對此,洛克希德馬丁的發言人盧茨(Liz Lutz)也在聲明中強調,該公司「正在與美國政府密切合作,以應對美國達成安全目標所遭遇的挑戰。」
自行車業走過庫存風暴明係每股配息2.6元 董座:幫客戶砍掉過多訂單
自行車業一度因庫存問題傳出現金流風暴,高階自行車專業組裝廠明係(6804)董事長江永平指出,過去兩年,是他從業40年來所面臨過最嚴峻的情況,如果客戶因著急建立庫存的下單量比之前高太多、或重複下單,會主動幫客戶修正,協助把關也是一項顧客服務,客戶也認同這樣的作法。明係是高階OEM、ODM自行車、電動輔助車(E-bike)組裝廠,一年接單量8~9萬台,去(2022)年全年營收33.23億元,毛利率 10.6%,每股稅後純益5.82元,擬配息2.6元。江永平指出,要留下部分盈餘布局下階段成長動能,如赴越南平陽設廠,以及將與信邦合作的(3023)E-bike行銷國內外。從越南自行車出口到歐洲國家,將可大幅降低關稅,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繼複合材料廠拓凱、自行車品牌巨大之後,明係也有赴越南設廠計畫,江永平說,赴越設廠最大的兩個挑戰是要找地、缺工,儘管越南有人口紅利,不過光是台灣公司就有8000家去設廠;而當地自行車供應鏈仍在發展中,有些高階零件還是要從台灣運過去。待越南廠加入營運後,將能放大歐盟地區對明係整體營收貢獻。明係今展出與連接器供應商信邦合作開發整合電機系統、可以騎乘在碎石路面公路車 Gravel 車架,接下來E-bike會以子有品牌AXMAN上市,江永平透露,已經進入量產,明年就可以在台灣上市。
外資變心?1/電動車貢獻仍待觀察 外資用腳投票 持股鴻海比重創3年低
兔年封關前,台灣兩大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及和碩(4938)一塊拼起來,不但1月15日同一天辦尾牙,外資也在元月的11個交易日裏,直接用資金對這兩家表態,賣超鴻海但持續買超和碩,讓投資人驚呼「外資變心了嗎?」鴻海去年繳出6.6兆元營收,董事長劉揚偉宣示,「鴻海布局3+3」新領域新技術,吸引更多客戶加入,業務會更多元化。去年交出1.3兆元營收的和碩董座童子賢則對於今年更放膽高喊「和碩搶訂單速度會比兔子跑得還要快」、「業績跳得比兔子還要高」。其實2023年一開年,鴻海就有了新併購,旗下子公司鴻騰精密(FIT)以1.86億歐元100%收購德國車用元件設計製造廠PRETTL SWH 集團,水平擴充FIT EV 關鍵零組件實力,預計第二季完成收購程序,可望為FIT帶來約3.5~4億歐元的年營收貢獻。儘管劉揚偉對於電動車的目標,是要在2025年達成年營收1兆元,甚至喊出,「希望有一天能為特斯拉造車」。法人觀察,儘管目前各國電動車品牌如雨後春筍,但是特斯拉仍是產業翹楚,如果鴻海要衝刺電動車營收,如果能拿下特斯拉訂單,絕對是關鍵。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設定,集團電動車營收要在2025年達到1兆元。(圖/黃威彬攝)而和碩在車用相關業務的營收比重約為個位數,共同總經理鄭光志在法說會上指出,車用電子需求相當龐大,預期2023、2024年公司在相關業務都會有雙位數成長。對於鴻海的「3+3」及和碩的「動如脫兔」兩大世界級代工廠展望,外資在2023年元月短短的13個交易日有明顯表態,除了1天賣超外,其他12天都是買超,對於佔台股市值第二大的鴻海,卻是僅在1月31日轉為買超,其他交易日均賣超,張數達11.4萬張,也讓股價跌破百元大關,進入盤整。相較下,這13個交易日裡,外資卻買超和碩8,091張,延續著去年第四季的加碼操作方式,和碩股價從去年10月20日的54.7元開始向上攀升,12月站穩60元關卡後,持續緩步朝65元邁進。法人指出,從鴻海及和碩對於今年的展望,可以發現,電動車是兩家公司重點發展目標,但是鴻海整體營收規模遠大於和碩,加上鴻海股本達1386億元,和碩僅266億元,換言之,也稀釋了電動車對於公司的獲利貢獻。而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指出,鴻海的電動車布局目前都還在耕耘階段,要出現較明顯的營收貢獻,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才會看到。「除了電動車外,蘋果高階iPhone訂單變化也牽動外資對於鴻海及和碩的評價,尤其原本由鴻海所獨家取得的iPhonePro系列組裝訂單,去年12月傳出和碩也將分食,這對鴻海來說也不是一件好消息。」一位科技產業人士這樣分析。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蘋果基於風險分散,需扶植新組裝業者。(圖/中新社)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也指出,鴻海長年穩站iPhonePro系列的獨家組裝,但蘋果基於風險分散需扶植新組裝業者,從iPhone14 Pro系列上試行,而鴻海鄭州停工事件,就是大陸立訊精密(Luxshare)成了iPhone15 Pro Max組裝廠之一,此外,鴻海iPhone代工廠仍坐落中國,越南廠則以蘋果周邊為主,目前尚無iPhone產線規劃。另一方面,蘋果基於地緣政治的擔憂,也將擴大海外生產據點,除了既有的印度產能在明年將翻倍成長外,2023年中開始越南工廠也計畫加入生產。考量美中關係日益僵化,蘋果勢必要以「非中國境內的生產」才能滿足全北美銷售市場為目標。未來幾年蘋果在印度、越南生產製造的比重,預估將爬升至總產能的30-35%才得以過關。
蘋果製造加速移出中國 外媒預估2027印度拿下5成總產量
蘋果(AAPL-US)週一(23)日上漲2.35%至每股141.11美元。蘋果持續將生產業務移出中國,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部長戈雅已喊出,希望印度製造的蘋果產品比重提高到25%;不過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預估到2027年,印度將占iPhone總產能可達50%。中國是蘋果iPhone的主要生產地,過往約占蘋果全球供應量的一半,不過近年似乎有被印度取代的趨勢。根據路透報導,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部長戈雅近期在一次會議中透露,「蘋果希望把在印度生產比重提高到25%」,遠比目前的5%~7%左右還要高,「他們已經從印度推出最新的機種,是在印度製造。」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長Ashwini Vaishnaw也在23日於推特發文指出,蘋果從印度出口的產品金額在去年12月達到10億美元。雖戈雅並未說明蘋果希望達成目標的時間點,蘋果也未立即回覆路透的置評請求。然而根據南華早報報導,DigiTimes Research最新預測顯示,預估到2027年,印度將占iPhone總產能的50%。其實蘋果早已在印度押下重大投資,包括2017年透過緯創在印度開設iPhone組裝廠。再加上中國的防疫封鎖與限制、美中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升高,都已影響蘋果要把生產業務遷到其他地方的計畫。消息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製造基地富士康,也計劃在2年內將印度iPhone工廠的員工人數增加2~3倍。近年印度和中國的關係跌至冰點,印度也盼在戰略上與中國脫鉤,發展自己的製造業,因此印度近年採取對中國在印度的投資進行審查,封殺數百款中國的手機應用軟體,並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印度的基礎建設和提供電信商設備等,試圖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美升息未結束 台灣大林之晨:明年是辛苦的一年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今(27日)表示,由於美國升息循環還沒有結束,會讓消費力道下降可能很快,因此「明年是辛苦的一年」,而且台灣在全球展業供應鏈是中上游,明年下半年恐將會感受到產業冬天來臨。不過對於電信業來說,林之晨則認為,相對好一點。林之晨今出席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攜手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舉辦第六屆「微樂心溫度」募集活動,號召民眾一起為罕見疾病兒童募集心願禮物,在會後釋出上述看法。林之晨指出,聯準會最新公布的利率點陣圖,最後的終點利率又上升了0.5個百分點,同時也預期美國的失業率會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民眾的儲蓄率創17年新低,信用卡卡債創新高,如果明年再升息。另外台灣還有地緣政治的挑戰。至於電信業,林之晨表示,長期以來就是相對穩定。林之晨表示,5G滲透率是緩緩地,每個月增加1%的速度,滿穩定的,而且資費也不是主要考量的點,畢竟5G資費主流還是高資費。話鋒一轉,林之晨說,現在是iPhone缺貨,今年賣得比去年好,只能關注上游的組裝廠產能是不是可以重新順利增加。
特斯拉股價今年慘崩近7成 遭比亞迪超車不再獨霸市場
今年可能是特斯拉股價表現空前糟糕的一年,該股價截至上周四(22日)收盤慘崩近70%,下滑的速度超越大盤與其他對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深、消費者可選擇的電動車廠牌增加,特斯拉長期多頭Ross Gerber認為特斯拉股票當前價值反映的是沒有執行長,然而紐約時報指出,馬斯克的心思被推特分走,只是特斯拉目前所遭遇的許多問題中的其中一個。報導說,由於投資人對創辦人馬斯克的推特所有權感到不滿、對特斯拉電動車的需求下滑,以及在升息環境下,大盤走跌,致使特斯拉股價重挫,可能寫下年度股價表現最糟紀錄。此外,隨著利率上升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臨近,對特斯拉電動汽車的需求似乎正在放緩。 就在幾個月前,潛在買家還得等上幾個月才能買到一輛特斯拉,現在只要幾天就可以買到,分析師認為這是需求疲軟的跡象。特斯拉股價的暴跌標誌著這家全球最有價值車廠的急遽逆轉。特斯拉是2020年代初期,汽車產業最大贏家之一,當時充斥晶片短缺、全球供應鏈混亂,以及COVID-19有關停工停產現象。再來是競爭加劇的問題。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的問題愈來愈多,正在戳破其作為該領域技術領導者的神秘面紗,導致分析師和投資人質疑該公司能否繼續主導電動汽車市場。現在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銷售可靠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不再獨霸市場。在美國,福特、通用汽車和現代汽車的電動汽車,已經蠶食特斯拉的領先優勢。隨著包括凱迪拉克Lyriq和日產Ariya在內的車型的推出,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在中國,特斯拉面臨來自比亞迪等本土製造商的嚴峻挑戰,比亞迪今年停止生產內燃機車型,只專注於電動汽車,銷量已超過特斯拉。報導說,然而華爾街在今春特斯拉延長其上海組裝廠疫情有關的停工後,調降其今年的增長預期。上海廠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組裝廠。再者,節節上升的利率與全球經濟不確定引發新車需求降低的憂慮。今年初,消費者訂購特斯拉電動車後,須等待數月才能交車,此情此景已不再有。特斯拉財務長Zach Kirkhorn 10月調降全年增長預期,當時他說,特斯拉預料將無法達到2022年交車數增加50%的原訂計畫。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萬輛車,若今年要達標須交付逾140萬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