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巴
」2023世界公視大展閉幕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曝VR新作計畫
全球公共廣電媒體年度盛會「世界公視大展」(INPUT)18日於台北落幕,除了播映多部影視作品,會上主創團隊也分享創作歷程。導演陳芯宜先前推出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獲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會上她也透露持續與公視合作,籌劃下一部 VR 作品將改編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以色列 Kan11 電視台作品《魔鬼的自白》導演 Yariv Mozer 現身分享。(圖/公視提供)今年的INPUT 2023播映多部引人深思的影視作品,來自加拿大魁北克電視臺的調查式紀錄片(Investigative documentary)《必須異鄉》(Essential),描述社會在許多層面倚賴移工,以及移工如何從事危險、不穩定的工作卻僅有少數拿到永久居留權,多數移工沒有脫離社會底層的機會。製作團隊在映後分享,「故事結局沒有呈現希望或是光亮,希望觀眾帶著這份悲傷,在現實生活中做點改變。」另一部來自日本NHK 作品《虛擬陷阱》(Just a Child)以劇中劇結合紀錄片的方式呈現日本未成年人面對社群網路性虐待、性霸凌的處境。製作團隊分享作品靈感來自於導演就讀小學的兒子,他在線上遊戲中找到歸屬並認爲素未謀面的網友是「好朋友」而非陌生人。劇中劇的呈現也讓導演驚喜地發現年輕演員描繪的感受,與他作為成年人寫進劇本的情緒不同,年輕演員的真實聲音,也被整合到紀錄片中。以色列 Kan11 電視台作品《魔鬼的自白》(The Devil’s Confession: The Lost Eichmann Tapes)則首度完整曝光納粹德國「 最終解決方案 」(Final Solution )規畫者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 )受納粹記者威廉.薩森(William Sassen)訪問揭露罪行的錄音帶,導演 Yariv Mozer 現身分享錄音帶素材取得的曲折經歷並以「場景重現」的方式將歷史呈現給觀眾了解。這些錄音帶詳細描述了艾希曼在納粹大屠殺中的角色,但其下落一度不明。最近,在德國的檔案室中重見天日,這一發現對六十年前艾希曼審判的認知產生了重大影響。INPUT 2023 特別單元「臺灣 AR/XR 沉浸式內容新創力」上,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紅尾巴》導演王登鈺、《窺見生命的奧妙》導演張文杰對談,分享沉浸式體驗的創作心法,與國際製作團隊交流經驗。導演陳芯宜分享,過往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在富川奇幻影展呈現上,不只 VR 虛擬實境的氣氛營造,也找來編舞家周書毅在展場上親自演出,兩者結合,加上空間的風、空氣的燈光與濕度轉換,與現場工作人員向觀眾灑紙屑,「 沉浸式體驗是觀眾孤獨的旅程,創作者持續優化觀影過程,設計成完整的旅程,打開觀眾的感官」。談及近期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表示20 年前就有這個想法,看著綠島人權園區的蠟像館蠟像停留在那裡,彷彿時間就此停止。製作過程中,大量參考 Youtube上觀眾的 VR 觀影體驗,構思自己的故事線「體感與電影的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是俯角或仰角,創作者必須尋找新的敘事語言。」並透露已經在籌備下部 VR 作品,預計將改編作家吳明益《苦雨之地》。
集結全球近30國影視專家 文化部部長史哲也現身
2023年世界公視大展昨(14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現場有來自全球近 30 國、 300 名以上影視界專業及相關人士,這是疫後國境開放以來最盛大的一場影視產業界的國際交流活動,世界公視大展主席余玉英(Judy Tam)、文化部部長史哲、公視董事長胡元輝蒞臨致詞歡迎世界影視產業專業人士齊聚台灣。公視董事長胡元輝(左起)、文化部部長史哲、世界公視大展主席Judy Tam、公視總經理徐秋華、 NCC主委陳耀祥齊聚。(圖/公視提供)世界公視大展主席余玉英表示,在全球性緊張局勢和挑戰下,感謝臺灣公視承擔起主辦會議的責任。「台灣公視是亞洲領先的公共媒體,與其他亞洲夥伴密切合作,加強對公民社會的影響力。不論環境如何改變,我們仍渴望面對面的交流。INPUT 是激勵投身媒體工作的平台,讓與會者交流內容創作,提醒初衷。」文化部長史哲表示,今天「世界公視大展」現場將最具臺味的夜市、美食、臺灣啤酒,帶至最代表臺灣的國際地標的台北101,正凸顯臺灣內容的自由、豐富及多元。史哲指出,臺灣目前正在進行《公共電視法》的修法,希望能協助公共電視具體回應傳播新科技與數位轉型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性服務,並引領臺灣、甚至全球的內容產業發展。臺灣能在此刻辦理「世界公視大展」,相信也是對於臺灣公共電視最具意義的時刻。公視董事長胡元輝說,「INPUT 是世界公共電視一年一度的內容產製交流大會,在技術的研發或節目的創新上,公視一向不遺餘力,而這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仰賴國際友人的協助與支持,這類國際交流以及後續合作,是台灣公共電視邁步向前的重要助力,並對台灣整體影視產業的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台灣首屈一指的地標、台北101大樓,也特別以英、中文點燈「INPUT 2023 in Taipei」、「世界公視大展」。國內領先的舞蹈創新團隊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帶來跨藝術領域的官將首表演,結合台灣在地文化與國際表演風格,震撼視覺體驗。5 月 17 日「世界公視大展」特別單元 (Special Session) 講座 ,將以「台灣 AR / XR 沉浸式內容新創力」為題,邀請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紅尾巴》導演王登鈺、《窺見生命的奧妙》導演張文杰進行分享對談。
台灣VR《紅尾巴》奪紐約電影節銅獎 《貝殼島》入選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提案
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與VR影片《紅尾巴》分別奪下美國紐約電視獎(New York Festivals TV & Film Awards)金獎與銅獎殊榮。前景娛樂製作的VR項目《貝殼島》故事主軸改編自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之生平經歷,也入選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官方提案大會,是唯一入選官方提案大會的台灣項目。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榮獲娛樂節目教育類金獎,製作人賴彥如表示,「節目上架後,一度在網路平台被管制,這跟過去的我們一樣,深怕談論『自殺』會導致不好的影響。但節目製作過程中,我們慢慢發現,避而不談絕不是個好選項。如果能試著更坦誠地討論自殺,當它變得不那麼禁忌,也許深受自殺意念所苦的人,也會覺得不那麼孤單。」顧問陳質采醫師表示,「我們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友善滋養的環境,讓每個受苦的青少年、助人或陪伴者都能更開放的成長,而不是計較誰做對、誰又做錯的權威氛圍。公視《青春發言人》專題影片「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獲得「美國紐約電視獎」娛樂節目教育類金獎。(圖/公視提供)VR電影《紅尾巴》繼先前獲得法國新影像藝術節(Newimages Festival)、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市場展等國際影展的肯定後,再度榮獲紐約電視獎技術類別影片製作創新類銅獎的青睞,這也是導演王登鈺首次創作VR動畫。對於拿獎,他開心表示,「對這部僅有20分鐘,卻工作長達2年的作品來說,這個獎是很棒的鼓勵。」談到《俗女養成記》的父女檔陳竹昇 和「小嘉玲」吳以涵,以及金馬影帝劉冠廷等主角們的中文配音表現,更讓王登鈺驚呼「超敬業!他們自我要求很高,有時他們自認沒到位,會要求再重來,我很尊敬他們的職業精神。」VR電影《貝殼島》則以「青年離家」與「母子間的羈絆」做為敘事核心,穿插寫實的場景與虛構的寓言故事隱喻陳欽生的政治受難歷程。陳欽生為1965年來台讀書的馬來西亞僑生,1971年因被指控涉及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後又被誣陷參與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被判刑12年,轉至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服刑8年11個月。服刑期間陳欽生母親曾前往探視,當時母子兩人已有近十餘年沒有相見。最後陳欽生終於在1988年帶著妻子回到馬來西亞與母親團聚。目前定居台灣的陳欽生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擔任導覽員,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參觀人權館,即由他導覽台灣戒嚴時期的人權歷史。《貝殼島》擬真重現歷史場景。(圖/前景娛樂提供)《貝殼島》 在製作過程中,場景與互動設計參考源自綠島監獄的「貝殼沙畫」與傳統皮影藝術。對於風光入選安錫動畫影展官方提案大會,主創團隊表示他們希望《貝殼島》不僅僅是重現白色恐怖時期的時代氛圍,更能發揮紀錄片、動畫、與VR三種媒材的跨域合作魅力,讓全世界的觀眾用新的方式重新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