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細菌
」睡前別再滑手機又放床上! 研究曝:恐接觸「蟑螂糞便細菌」
現代生活時常離不開3C產品,許多人更習慣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然而有研究人員警告,手機上可能帶有大量細菌,這種細菌普遍在蟑螂糞便中被發現,一旦接觸這類細菌,可能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引起感染、痘痘、紅疹、肺炎甚至是敗血症。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估計,每個人平均1天觸摸手機的次數多達2617次,手機也會因此變得極度不衛生。此前,更有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細菌含量是馬桶的10倍,且科學家曾示警,「床上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病原體生長和傳播的完美培養皿」。英國寢具品牌「MattressNextDay」就贊助了一項研究,試圖了解手機上究竟藏有哪些細菌。研究人員從10支智慧型手機及10支智慧型手錶上採取樣本,並將樣本放入實驗室生長,以便觀察有哪些病菌存在。結果發現,「智慧型手機是最骯髒的科技產品」,其細菌數量比先前在電視遙控器等物上發現的細菌還要多。報導指出,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上最常見的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這是種常見於蟑螂糞便中的細菌,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若是免疫力較差者,接觸細菌過後,可能造成眼部感染、疹子、膿皰、腹瀉、頭痛,甚至誘發肺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MattressNextDay」也針對575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74%的受訪者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頭邊或這頭下,而睡眠專家、「MattressNextDay」執行長馬丁(Martin Seeley)就直言,「記住,你的床應該是讓你休息的避難所,而不是潛在有害細菌的培養皿」。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定期使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或紫外線消毒劑來清潔手機,這能幫助消除手機上可能存在的任何細菌,並且應減少讓手機與臉部直接接觸。
上廁所衛生紙要用幾張、應站著還是坐著擦? 專家揭「正確擦屁股方式」
如廁後的清潔十分重要,若清潔不當,可能會引起許多相關疾病。近日,有英國媒體整理了專家建議的清潔方式,其中包括,衛生紙要用幾張才夠、正確擦拭的方向、衛生紙該如何選擇以及應該站著還是坐著擦。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據美國衛生紙廠商Cottonelle的調查,發現一般人在上廁所時,用7張衛生紙就足夠了,但有些網友則表示,每次擦拭時至少會使用10至12張衛生紙,甚至有人只使用4至5張。泌尿和直腸領域的專家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7張其實就夠了,而且清潔時必須輕柔,也建議要使用吸水性強且柔軟的衛生紙,若劇烈的摩擦和擦洗,將會刺激皮膚導致肛門搔癢,令人不舒服。至於正確擦拭的方向,專家指出,擦拭要由前往後才是正確的方向,尤其對女性而言更為重要,因為糞便細菌有可能會進入尿道,導致尿道感染,且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這使得細菌更容易感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表示,大多數尿道感染都是由直腸和肛門周圍的細菌所引起。另外,應該站著還是坐著擦仍存在很大的分歧,Cottonelle認為,習慣坐著擦的人,主要的優點是讓臀部保持展開,會防止臀部沾到髒污,而對於站著的人來說,他們喜歡手不要靠近馬桶,這點對於在外使用公共廁所尤其重要。據《男性健康》雜誌的調查報告稱,在3千多名的受訪者中,有65%的人習慣坐著,35%的人則喜歡站著。專家也建議,對於某些人來說,用免治馬桶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最髒家用品2/每6支手機就有1支「沾屎」 感染「這細菌」恐釀敗血症
廚房、浴室廁所之外,家中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藏細菌?綜觀多位醫生意見後,結果頗令人意外,「手機的細菌量非常可怕」、「牙刷可能遭糞便攻擊」及「電子鍋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最髒家用品」。「我覺得手機上的細菌量肯定非常可怕!」國泰醫院感染科醫師崔可忠認為,手機已經成為現在人不可或缺的物品,吃飯、搭車、睡覺、甚至蹲馬桶時也不忘滑手機。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一項英國研究針對12個城市中的390位民眾與他們的手機進行調查,雖然95%的人上廁所時都宣稱自己有用肥皂洗手,但82%的人手指充滿細菌,而手機上有細菌的比例更高達92%,不只如此,每6支手機中,就有1支手機(16%)表面上沾滿了糞便。黃軒說,沖馬桶時糞便上的細菌會四散噴出,最遠的距離可以擴散到1.8公尺,而隨著每次不同人的糞便噴散後,細菌量也逐漸增加,例如馬桶旁邊的衛生紙、牆壁、手把,當然還有你一直滑個不停的手機。即使只把手機拿出來一下子,也可能瞬間被糞便細菌污染,這些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導致敗血症,以及會引發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只要你滑手機後再觸碰食物,就可能影響健康,建議沖馬桶前先蓋上馬桶蓋,同時不要將手機帶進廁所裡。牙刷則是另一個可能遭受糞便噴濺攻擊的家用品,不只如此,浴廁潮濕的環境也很容易孳生細菌、黴菌,建議每3個月就更換牙刷,使用後也要豎立擺放,以便快速晾乾。每天幾乎都會使用的電子鍋,若沒有經常清洗,可能成為細菌們的「糧倉」,養出可怕的細菌數量,增加食物中毒風險。(圖/報系資料庫)另外,電子鍋也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最髒家用品,食藥署表示,電子鍋除了內鍋以外,還有上層的保溫片,電子鍋在烹煮米飯時,水會沸騰,米飯很可能就會噴濺到電子鍋內部的上層,有些設計會將蒸氣引導到小盒子中,長期不清容易積水。尤其米飯屬於澱粉食物,對細菌、黴菌而言,是非常營養的東西,一旦不清理,就很容易孳生黴菌,就算挑選的米,是精選的米飯,或是要價不斐的進口米,電鍋若是沒有清理乾淨,一樣會吃進病菌,因此建議每次使用後都要清洗內鍋或倒掉積水等。另外,黃軒表示,錢包上的細菌量也相當可觀,一項英國研究發現,若以比例來看,95.2%的人錢包充滿細菌,其中有49.3%存在一種細菌,50.7%存在2種以上的細菌。該研究進一步分析錢包,不論材質為何,有紋路、刻紋的錢包更容易藏匿細菌,黃軒建議民眾錢包盡量避免放置在潮濕陰暗處,並定期噴酒精消毒清潔。若不方便清潔,至少別把一些會觸碰臉部或黏膜組織的物品放置錢包旁,例如口罩、眼鏡、隱形眼鏡等,最好都另外區隔放置。
人類排泄物竟然可以治病!新加坡首家「糞便銀行」正式成立
糞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是一種將健康人類的糞便細菌轉移到病人腸道內的醫學療法,對治療艱難梭菌感染、便祕和大腸激躁症等疾病都非常有效。2012年全球首家專門收集糞便的非營利組織OpenBiome因此成立,而美國FDA也在隔年把人類糞便當作「實驗性藥物」作為監管。如今還有新加玻腸胃病專家在6月創立了首家「糞便銀行」,鼓勵大家保存自己的大便以備不時之需。將別人的大便移植到您的腸道內聽起來可能相當詭異,因為糞便是水、消化過的食物、各種細菌以及其他物質的發臭混合體。然而,糞便中的微生物已證明其在治療消化道疾病方面有極高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多年來醫生一直提倡糞便微生物移植的原因,透過灌腸、胃喉或口服膠囊的方式將健康人類的糞便細菌轉移到病人腸道內,將有助於恢復腸道菌落的平衡,對治療炎症性腸病、肥胖症、大腸激躁症都非常有效。據美國雜誌《連線》的報導稱,挪威研究人員在科學和醫學資料庫ScienceDirect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1位罹患大腸激躁症的病人在經過糞便微生物移植的治療之後,腹脹、胃痙攣、便秘等症狀都明顯減少,而且移植3年後仍然有效。新加坡伊麗莎白醫院的胃腸病學家David Ong還透過糞便微生物移植的治療,讓1名女性因為移植了過胖的女兒的糞便,而開始變胖了,而反過來也有移植過後變瘦的例子。目前還有超過100項臨床試驗,試圖研究出糞便移植治療對抑鬱症、癲癇、新冠肺炎和癌症等各種疾病的功效。最早在2012年時,首家專門收集糞便的非營利組織OpenBiome就開始向全世界徵求高標準的健康糞便捐贈者,雖然每捐一次可以獲得40美元(約新台幣1200元)的報酬,不過篩選的過程極為麻煩又耗時,需要做一系列糞便、血液和病史檢查,連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都要符合標準才能捐贈,而且患者到最後還未必能「配對」上經過嚴格篩選後的糞便,因為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或是把潛在疾病傳染給患者。對此David Ong在今年6月創立了首家「糞便銀行」,鼓勵人們可以在健康狀態時保存自己「腸道菌群的完美樣本」以備不時之需,例如腸胃等器官出狀況時可以再將這間健康大便微生物移植回體內,藉此不但能節省大量匹配排泄物的時間,還避開不良反應和潛在疾病的傳播,而且對許多有潔癖的人來說,也消除了因為移植他人糞便而產生的不適感。目前該銀行的每一個糞便樣本都會冷凍保存10年,價格則為5500美元(約新台幣1.6萬元),雖然價格不算便宜,而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一項值得投入資金的「保險」。
別帶手機進廁所 醫警告「比馬桶髒10倍」:沾滿糞便細菌
隨著科技的發達,每個人幾乎手機不離身,走到哪滑到哪,甚至上廁所時也要用手機,不過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手機沾滿糞便細菌,骯髒程度比馬桶還要髒,提醒大家上廁所不要滑手機,也要固定清潔手機。黃軒醫師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廁所內的環境很適合細菌生存,只要有人進入廁所使用,就會讓無數的糞便和細菌飛揚在周邊環境,而細菌可以在手上、廁所的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尤其是遠離陽光的環境下,再通過不自覺的亂觸摸,將這些糞便細菌沾到門把、手機,還有手指頭上。黃軒醫師表示,大部分細菌都是嗜中溫的(mesophilic),也就是最大的菌落生存溫度,範圍約20°C至45°C,若是在充電、打電話時,在廁所滑手機,手機溫度可能會達到37°C–43°C,這些正是最有利細菌在手機繁殖的條件。醫師警告手機可能會沾滿糞便細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根據英國研究,95%的人在上廁所都宣稱有用肥皂洗手,但事實上有92%的手機滋長細菌,更發現每6支手機,就有一支手機表面上沾滿了糞便;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指出,未清潔的手機螢幕上的細菌比馬桶細菌多出400倍,甚至比馬桶還髒5~10倍左右。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手機、手指頭和臉部,都會沾滿同樣的細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18%的機率導致敗血症、壞死性筋膜炎,「大腸桿菌」有16%的機率導致食物中毒,以及其他潛伏致病的細菌,而且即使已經洗過手,但82%的手指也長滿了細菌。除了避免帶手機進廁所,也要定期清潔手機。(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那麼要如何避免手機沾滿細菌呢?黃軒醫師提醒,禁止將手機帶入廁所,是最有效降低避免汙染的方式,另外如廁後也要清潔手機,可以用擦拭用酒精(Rubbing alcohol)、超細纖維布(Microfibercloth)、棉籤(Cotton swabs)等,拿來擦拭手機,「你不擦手機,你空洗手,你又去滑手機,其實依舊便便和細菌一大堆。而剛剛清潔的手指頭,又被弄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