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
」 糖尿病40歲男半年減重17公斤 有望逆轉糖尿病!醫曝關鍵4招
近來有越來越多民眾從健檢中發現血糖異常,特色都是年紀輕輕、糖化血色素過高且有體重超標的問題,時常還伴隨如血脂、血壓等數值異常,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范綱志主任提醒,這類患者若能從體重控制下手,通常三高數值都能明顯改善、還有機會逆轉糖尿病。一位40歲出頭的科技新貴,體重110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已經超過30 Kg/m2 且糖化血色素高達9%,高出正常值5.6%許多,確診為糖胖症。經過醫病互相討論,患者除了開始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管理、使用健保給付之降糖藥物,還搭配兼具體重下降以及血糖控制的自費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等4個方法。在這過程中,患者也主動進行血糖監控,短期配戴連續葡萄糖監測管理血糖,積極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經過約半年後,體重降幅高達近17公斤,血糖值隨之下降,趨近正常值,病人狀況穩定後,降糖藥物逐漸遞減,目前已經過了9個月後仍維持良好之血糖管理。范綱志主任補充,「這類患者需要積極提供個人化的精準糖尿病衛教並搭配合適藥物介入治療,由於他年紀輕,剛確診不久,若能針對體重有效控制,就能改善血糖、甚至逆轉疾病。」根據研究顯示,糖胖症患者減重5%可以改善血糖與共病、體重減輕10%可以減少藥量、減輕15%更有機會逆轉糖尿病,不再用藥。范綱志主任進一步說明,針對糖胖症患者,會以第一線標準藥物二甲雙胍類(Metformin) 再依照患者需要減輕體重的幅度或是否有其他共病管理的需求來選擇藥物,例如口服與針劑的腸泌素(GLP-1)或口服排糖藥(SGLT-2)。醫院內實施醫病共享決策,透過衛教說明,針對患者的治療目標與期待、用藥方便性等不同面向與患者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但若只依賴藥物的效果,卻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段時間之後仍可能會復胖或是血糖失控!」范綱志主任說明,除藥物外,臨床上也會運用連續葡萄糖監測,以科技輔助患者,讓患者即時了解各類食物、進食份量或運動對於自身血糖的影響。「很多糖胖症患者都是長年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所致,在透過自費藥物減重後,為了小心翼翼維持瘦身、降糖後的好效果,許多患者願意自費配戴一段時間的連續葡萄糖監測,透過即時的血糖監測了解自身進食的時間、量、食物的種類對血糖的影響。」就有患者發現早餐食用過多的燕麥飲,讓他血糖超過目標值,也有患者發現晚餐後血糖數值較易上升,開始注意晚餐澱粉份量並搭配運動幫助血糖回穩。范綱志主任提醒,糖胖症為糖尿病合併肥胖症,比起單純的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的患者胰島素阻抗性更高,血糖更難控制,風險也不只單一面向,心血管、腎臟、神經併發症風險都比未過重之糖尿病患者還要高,更會提升死亡的風險,不可不慎。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36歲男子夜間「頻尿」就醫 竟是嚴重糖尿病!因狂喝「1飲品」惹禍
在餐飲店工作的36歲王先生,近1年來頻尿,晚上常要起床好幾次,睡得極不安穩,就醫發現醣化血色素高達13%,已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他卻不自知。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 尿蛋白過高腎已受損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醫師郭馨鎂說,第二型糖尿病年齡持續往下探,這起個案的王先生只有36歲,一開始因為頻尿前往泌尿科看診,但並非泌尿系統問題,轉介到家醫科,發現其醣化血色素(HbA1c)達到13%(正常值4.0~5.6%),而且已出現尿糖;微蛋白尿達42 mg/Dl(正常值小於30mg/dL)。郭馨鎂解釋,尿糖代表腎臟的腎絲球過濾液的糖過多,腎小管無法全部吸收,由尿液排出,通常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尿蛋白過高,代表腎臟受損,無法好好留住蛋白質而隨尿液排出。也就是說,這起個案的糖化血色素非常高,確診為糖尿病,而且已經嚴重到開始破壞腎臟。遺傳及肥胖體型高風險因子 喝含糖紅茶、少喝水也是肇因個案管理師邱小佳表示,在餐飲店工作的王先生,白天很少喝水,渴了就喝店家免費提供給顧客自取的含糖紅茶,這樣最省事,而且還會在下班帶回家喝,長期少喝水,以喝含糖飲料為主。 郭馨鎂指出,王先生有家族糖尿病史,其祖父及爸爸都是糖尿病患者,加上他飲食沒有節制,愛吃炸物,以含糖飲料當水喝,而且他的身材高大,體重達110公斤,屬肥胖體型,這些高危險因素釀成不到40歲就糖尿病,其來有自。糖胖症血糖難控制 器官病變機率高郭馨鎂說,根據統計80%的第二型糖尿病者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問題,被稱為糖胖症(Diabesity),王先生屬於糖胖症,這種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較高,必須更嚴肅面對。日常這樣做 控血糖、減少腎傷害邱小佳表示,經過衛教後,王先生除了藥物控制,也同時改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每天喝3000毫升以上的水,每天下班運動,嚴格執行飲食管理,規律作息,如此才比較可能控制血糖,也才能減緩腎臟的傷害。
肥胖之糖尿病友注意! 醫:做到這件事,有望逆轉糖尿病
一位55歲婦人血糖高、體重近70公斤、體脂高達35.4%,在規律服用血糖藥後,糖化血色素持續控制在7.1%,收治該婦人的知名診所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建議調整藥物搭配減重計畫,目前體重59.1公斤,體脂25.2%,糖化血色素5.8%,藥物也已先暫停持續觀察!許書華分享,糖尿病又合併肥胖的患者,若能將體重降低15%1,有望逆轉糖尿病。許書華提醒,8成糖友同時有過重或肥胖,稱之為「糖胖症」,相較單純的糖尿病更難控制血糖2。且會增加大小血管病變、器官病變風險3,包括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整體風險會增加27%,肥胖患者之風險更會提高到49%4對於健康的威脅甚大。糖胖症減重15%更有望逆轉糖尿病1患者要如何擬定減重攻略呢?醫師進一步說明,體重只要降低5至10%,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可獲得改善5;體重降低15%以上,更有機會緩解糖尿病1。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23年起,將「血糖管理與體重控制」調整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治療目標之一,與器官保護同等重要6。許書華醫師解釋,因為肥胖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也是導致糖尿病的主因之一7。反之,若減輕體重,血糖會比較穩定8、降低併發症的發生9!此外,若有多囊性卵巢或退化性關節炎的糖胖症患者,但只要減輕一定程度的體重,就能獲得改善5。從第一線藥物 選擇兼具控糖與降低體重的治療武器許書華醫師分享,兼具控糖與降低體重的治療藥物以GLP-1腸泌素與SGLT2抑制劑為主,兩者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對腎臟的保護也有效果。GLP-1腸泌素 (媒體常稱之為瘦瘦筆、瘦瘦針):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能夠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抑制食慾。但須注意劑量應循序漸進,以免造成腸胃道不適、噁心。SGLT2抑制劑 (媒體常稱之為排糖藥):排除多餘的糖份,讓糖份隨著尿液排出。患者服用後需多攝取水分,避免生殖泌尿道感染風險。許書華醫師也補充說明,若要考慮GLP-1腸泌素在一線用藥就使用,過往僅有針劑可供選擇,但最近口服劑型也被放寬可於一線治療。但並非所有GLP-1腸泌素藥物都有健保給付,醫師會考量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用藥順從性、經濟等條件,使用最適合的武器,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對於疾病管理的期待,提升治療效果。資料來源:1.Endocrinol Diabetes Metab Case Rep. 2022 Sep 1:2022:22-0295.2.藥師週刊第2298期_糖胖症的體重管理及藥物治療_劉俊良藥師3.彰化基督教醫院_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_【糖尿病+肥胖=糖胖症】4. Diabetologia. 2009 Jan;52(1):65-73.5.國民健康署_成人肥胖治療指引6.Clin Diabetes 2023;41(1)4–317.Anesthesiology . 2008 Jul;109(1):137-4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_Diabetes Home_Diabetes Basics_Type 2 Diabetes9.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_認識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到處都是減肥陷阱! 甜點、米飯控如何與頑固脂肪分手?
「台灣到處都是美食陷阱!」漢堡、薯條、甜點人人愛,上演愛恨相殺、脂肪糾纏不清的戲碼。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就屬過重或肥胖,應及早控制體重。而對於肥胖最常見的原因:「不忌口」與「壓力進食」族群,現也有最新藥物能降低食慾與飢餓感,大噸位的肥胖者也能以減重手術配合行為改善,甩開肥胖!戒不掉的甜點米飯 恐是「糖上癮」「請問醫師,我年紀輕輕才30多歲,健檢紅單就算了,怎麼會檢驗出糖尿病初期呢?」-微胖女孩 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體重降不下來 三高又泡芙身材?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1. 飲食運動「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2. 減重手術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3. 藥物治療「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網路迷思多 精準治療甩開肥胖Q:動手術或吃藥可以消除內臟脂肪嗎?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