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仔條
」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中毒 米酵菌酸 粿仔條寶林案「邦克列酸」來源成謎 專家分析這一動作助長繁殖
台北市寶林茶室發生2死食安事件,傳出民眾吃粿條後發生「邦克列酸」中毒,導致聞「米」色變。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主任蔣育錚8日表示,「邦克列酸」在中性、低鹽、溫暖潮濕,且需有油脂的環境下才能繁殖致生,民眾無須過度擔心而不敢食用;至於為何寶林茶室致生「邦克列酸」?他分析,疑為方便分裝而在塑膠袋內抹油,才致繁殖。寶林案的「邦克列酸」(原稱米酵菌酸)來源至今仍成謎。蔣育錚分析說,一般為方便粿仔條分裝、使用,在塑膠袋內抹油再放入河粉,恐提供「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繁殖毒素的環境,加上黴菌、真菌幫助澱粉水解,讓原型菌生長,大量繁殖後而產生無色無味的「邦克列酸」毒素。蔣育錚說,「邦克列酸」可能污染的食物,多發生在自製的發酵食物,例如玉米、椰子果肉等,也可能出現在穀、麥類磨漿後沒有馬上製作,或製成品沒有冷藏保存導致變質的澱粉類,如河粉、涼皮、糯米圓;其他如乾木耳、乾銀耳等需要長時間泡發食物,也容易導致毒素增加。蔣育錚指出,大陸近年也傳出因河粉、涼皮受汙染發生「邦克列酸」中毒事件,但此類澱粉食品是因先受到「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汙染,且在中性環境(pH值接近7)、有油脂下,而大量致生「邦克列酸」。如果食物妥善保存、或完全發酵、酸性(pH4.5以下)、沒有油脂,並不易產生「邦克列酸」,不用過度擔心。至於外界質疑寶林的粿仔條為何沒測出「邦克列酸」?蔣育錚推測,有問題的庫存品已被消費者吃下肚,但廚師手上會驗出「邦克列酸」,是因為廚師常有在圍裙上擦拭雙手的習慣動作,因此在圍裙上留下毒素,當衛生局要檢查時,廚師順手往圍裙上一抹,因而手上留下殘存的微量證據。蔣育錚指出,只要排除產生「邦克列酸」環境條件,例如包裝粄條等製品的袋子不要抹油、或製作久放的澱粉製品時可加一點酸,就可以破壞「邦克列酸」出現。
金門海灘驚見打翻「涼麵」 專業網友全說了
金門雙口海濱公園海灘上,近日出現好幾坨像蒟蒻麵的食物,讓網友看了不解,拍下奇景上網尋求解答,有人笑說,「這我昨天外帶的涼麵加海帶,回家時不小心打翻了」,而有專業網友給出答案,也呼籲不要亂摸或亂踩。原PO在臉書社團《金門潮間帶》發文,「今天在雙口海濱看到好多此東西,不知是何物」,從照片中可見,謎樣的物體像蒟蒻麵又像涼麵,乍看之下真的像可以吃的食物。此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留言「有疑慮的粿仔條」、「第一次看到」、「油麵+青菜+蒟蒻麵」、「誰家的外賣打翻了」、「這我昨天外帶的涼麵加海帶,回家時不小心打翻了」、「我以為是遊客的,在此一遊!留下的證物。涼麵」。也有專業網友解答,「海兔(黃斑燕尾海麒麟)和牠的卵團」、「黃斑燕尾海麒麟(Bursatella leachii)的卵團」。據悉,海兔是一種雌雄同體生物,在交配季節可看到排成一列,海兔會把卵產在岩石上,看起來就像泡麵,但不要亂動或踩踏,裡面可能有數百萬顆卵。
寶林案不只A13?王必勝留伏筆 廚房管理鬆散是主因「沒食材進出SOP」
台北市遠百A13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北市府今(2)日公布最新環境檢體檢驗,負責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出面透露,確定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這代表可以知道當天案發時毒素在寶林A13,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3月30日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但強調該地點為非A13,且採檢14個檢體,似乎為調查留下伏筆。王必勝說明採檢時序,並表示3月30日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14檢體,但強調該地點為非A13。(圖/衛福部提供)《三立新聞網》報導,翁德怡表示,3月28日採集到首位死者身上有米酵菌酸毒素後,就開始從環境中尋找哪裡還可採集到米酵菌酸毒素,但食藥署採集3月26日的東西都是陰性,無法直接證據該家店有測到毒素,此案無法成立,「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很聰明,想到3月24日採集、用來培養細菌的檢體,搞不好可以來檢驗」,因此也將檢驗靈敏度提高,最後才從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毒素,證實米酵菌酸毒素曾經出現在寶林A13店。另外,王必勝被問到3月30日某處採檢一事是否為有突破性進展?王必勝僅說對檢警提議,但採檢不一定就能培養出來,因檢方辦案有其邏輯、人證物證有一套方法且案情進行中,要尊重檢方,目前不便進一步說明。不過,他也說到此環境採檢地點非A13、採檢14個檢體,這樣做是為了還原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來龍去脈。王必勝下午也在臉書發文,關於寶林案食材及環境檢驗做個說明,方便大家了解。以下為全文:3/24 台北市衛生局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菜刀、水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的採樣拭子四件。該檢體由衛生局送台大驗米酵菌酸,北市今天已說明結果。3/26 食藥署會同北市衛生局再次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現場35樣食材,經檢驗皆未驗出米酵菌酸。3/28 因得知法醫解剖不幸病逝者時驗出米酵菌酸,疾管署立刻再前往寶林A13店做環境採樣,目的是做關鍵的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4/1 食藥署收到台北市3/24採樣的四件拭子檢體,北市希望做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同時食藥署也對該四件檢體做米酵菌酸檢驗,結果與台大相符,僅廚師手部檢體陽性,其他三件陰性。另3/30,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因案件偵辦中,暫不便說明。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圖/三立新聞網)除此之外,北市衛生局上午舉行記者會,台北市長蔣萬安說3月24日北市衛生局接獲新北市通報第一時間前往寶林A13店採集,採集內容包含食材、刀具、砧板及相關人員的生物及環境跡證,昨晚獲知台大法醫所檢驗的跡證中有米酵菌酸陽性,因此第一時間告知警察局,也向地檢署通報。雖然目前食材檢驗結果都是陰性,但檢警調查認為是廚房管理沒有標準的SOP,疑似有新舊食材混放問題,所以讓代班廚師用了有毒食材。北市衛生局也強調,在現場稽查時,確實有發現標示問題以及新舊食材混放,還有放在常溫的粿條,現在都是檢警追查重點。至於外界擔心這起案件會變成懸案,薛瑞元強調,一定會從現有證據推出一個結論,作為後續預防的依據。寶林案胡姓代班廚師和周姓主廚,全都列為被告,現在檢警調查認為,廚房管理鬆散是問題主因,研判寶林因為租約在3月31日到期,即將結束營業,加上廚房沒有標準作業流程SOP,要求食材「先進先出」。甚至周姓主廚將新舊食材混放問題,導致代班廚師誤用已經出現毒素的待銷毀食材,才會釀禍。根據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表示,「第一線稽查人員的回報,就已經有跟我提到這樣子的情況,產品的一些標示,雖然有標示,但是據說稽查人員抹了一下,那個標示的漆就掉了。所以稽查人員的回報是,看起來它的食物的保存等等不是很完善,所以在這方面也有限它限期改善,而且的確當下也有看到一些粿仔條,它是放在室溫之下的」。薛瑞元強調,一定會有結論,給大眾一個交代。(圖/三立新聞網)另外,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指出,「判斷起來,可能是這個已經用完的粿粉 ,或者其它物質啦,這是主要的元凶。所以,再過來的話就是要去瞭解說,整個烹調跟貯存的過程當中,是否有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說比較異常的現象」。他並表示,代班廚師誤煮過期,或是粿條退冰放太久,都是檢警追查方向,「這個老實講,到目前為止來看的話,我們並沒有把握說,直接去做這方面的證明,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可做一個推論就是,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擔心寶林中毒案演變「食安懸案」,薛瑞元強調,一定會有結論,給大眾一個交代。
寶林食材始終找不到「米酵菌酸」 專家質疑人體檢驗恐是「偽陽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1日已有29例個案,造成2死、5重症,其中17例驗出米酵菌酸「陽性」,但35種食材全未驗出米酵菌酸,對此結果,感染科權威王任賢直指不能排除人體採檢偽陽性的可能,肇禍的未必真是米酵菌酸,錯放真兇恐相似事件依然會繼續發生。寶林茶室中毒案震驚全台,由於病況來得太急,且為肝衰竭引發後續器官衰竭等重症,專家傾向最可能是「米酵菌酸」肇禍,事後也從死者和其他中毒者等14例血液檢體中檢出「米酵菌酸」陽性,但寶林茶室查扣35項食材、調味料等,卻全都未驗出米酵菌酸。對此結果,衛福部長薛瑞元指,是否是因為前面那批食材包括粿粉已被用掉,所以驗不出來,也是有可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也傾向是沒有查扣到出問題的那批食材。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除了錯失第一時機,也強烈懷疑,人體血液採檢根本就是偽陽性,衛福部「先射箭,再畫靶」,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王任賢說,食物中毒案,理論上應該是食材檢體濃度很高,否則在病人糞便也應該可以檢出,但寶林茶室案衛生醫療單位沒有在病人的糞便檢體檢出,但卻在大體解剖、患者血液檢體中驗出陽性反應,其檢驗方法是否可信,令人質疑。
獨/寶林釀2死!創辦人喊「當天也有吃」 疑似未中毒原因曝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檢警後續也在死者體內驗出罕見毒素米酵菌酸。本刊先前報導,寶林直到3月23日都有持續在進新鮮粿仔條與油麵,而寶林茶室創辦人黎仿軒還曾喊話,「素食很安全」、「自己當天也曾吃過粿條卻無異樣」,主因就疑似出在黎仿軒當天所吃的是「新進的粿條」,而非有問題的粿條。本刊先前曾報導,寶林中毒案主要落在3月17日至25日當中,不過寶林最新一次進貨為3月23日,其進貨生的粿仔條與油麵。而事發的炒粿條成分僅有粿仔、乾豆芽、高麗菜與鴻禧菇,並沒有黑木耳,調味料部分則有醬油、鹽、糖,食材來源均為國產,並非網路所傳寶林因租約到期「清庫存」才釀禍。寶林最新一次稽查中,被發現碗盤不潔、刀具放在流理台內;另有發現調味料有過期混放情形,但相關已過期調味料並未使用;粿仔條在保存過程中也初步並未發現有保存不當情形。對此,就有知情人士指出,照規定寶林必須將每日所提供給客人的菜品留下樣本,為的就是擔心若往後有食物中毒案件產生,衛生局才能有檢體可以檢驗;但寶林疑似先將沒問題的粿條冰在冰箱內,再將放在室溫過久已變質的粿條賣給顧客,從而造成衛福部等相關單位查驗各類相關食品,卻無法在相關原料內驗出米酵菌酸的主因。而寶林茶室的廚房內場整潔狀況不佳,代班廚師極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在室溫退冰過久的粿條炒至成成品,加上馬來西亞風味調味多半偏重,就算真的有異樣,食用顧客多半會誤以為「馬來西亞風」,將已經變質食品吃下肚,在一連串「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讓實驗室都難以人工培養的米酵菌酸生成,疑似因此才會釀成此次慘案。而創辦人黎仿軒儘管第一時間向媒體喊話,強調「素食很安全」,且自己當天也曾食用過粿條,但據了解,黎仿軒所吃下的粿條疑似為新鮮進貨的安全粿條,並非在室溫退冰過久已經變質的粿條。
獨/寶林最有可能中毒原因曝 粿條疑室溫放置過久釀禍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檢警後續也在死者體內驗出罕見毒素米酵菌酸。本刊先前報導,寶林直到3月23日都有持續在進新鮮粿仔條與油麵;根據最新消息指出,寶林茶室的實際環境整潔度恐怕遠比衛生局稽查所發現的「碗盤不潔」還要糟糕;而代班廚師疑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放在室溫退冰過久的變質粿條,製成成品讓顧客吃下肚。寶林茶室案造成2死事故,檢警目前也正全力徹查相關汙染源,由於出現狀況的民眾多曾吃過炒粿條和炒河粉,也讓偵辦方向一度認定「粿條」為重要證物。不過據消息來源指出,寶林茶室的廚房內場整潔狀況不佳,而代班廚師極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在室溫退冰過久的粿條炒至成成品,加上馬來西亞風味調味多半偏重,就算真的有異樣,食用顧客多半會誤以為「馬來西亞風」,將已經變質食品吃下肚,在一連串「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讓實驗室都難以人工培養的米酵菌酸生成,疑似因此才會釀成此次慘案。據悉,寶林最新一次稽查中,被發現碗盤不潔、刀具放在流理台內;另有發現調味料有過期混放情形,但相關已過期調味料並未使用;粿仔條在保存過程中也初步並未發現有保存不當情形。對此,就有知情人士指出,照規定寶林必須將每日所提供給客人的菜品留下樣本,為的就是擔心若往後有食物中毒案件產生,衛生局才能有檢體可以檢驗;但寶林疑似先將沒問題的粿條冰在冰箱內,再將放在室溫過久已變質的粿條賣給顧客,從而造成衛福部等相關單位查驗各類相關食品,卻無法在相關原料內驗出米酵菌酸的主因。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 檢警約談8名證人以釐清案件
寶林案延燒,但店內粿條、香蘭葉和在來米粉3樣主要食材檢測米酵菌酸全陰性,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透露,第一時間查詢醫學文獻就懷疑應是寶林「獨家配方」出包,加上中毒桃園市民描述「醬料很苦」,使他高度懷疑醬料,建議中央徹查醬料。但衛福部指出,取自寶林A13店的35件食材檢體,包括醬料等,均未驗出米酵菌酸。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料理過程相關食材、醬料等,都溯源供貨廠商,從進貨、儲存等各項環節稽查,確保一切符合規範。據了解,檢警3月30日曾約談廚助、百貨公司清潔廠商、餐廳外場人員共8名證人,其中1名外場員工疑似有短暫接觸過食材,全案仍待調查釐清。毒物專家也認為,須從外圍徹底搜查,才能認定為單一食物中毒事件。王明鉅說,根據2017年醫學文獻,米酵菌酸在富含20%以上脂肪的環境會迅速增長,該詞源自印尼食物「Tempeh Bongkrek」,含大量脂肪的椰渣發酵製成的餅,易讓米酵菌酸細菌生長,50到80年代致近萬人中毒,使印尼立法禁止製造。他說,粿條本身油脂少,且非寶林自己產製,若真的出包,供應鏈應有很多家中鏢,他第一時間懷疑是獨家醬料惹禍,加上他探視中毒市民時,對方直指上桌的粿仔條氣味很重、顏色很黑,第1口吃下去就覺得醬料非常苦,但因為很貴還是只能吃完。王明鉅說,該男子堪稱鬼門關前走一遭,一度進加護病房,所幸體質不錯,已回到一般病房,是目前曾病重還能清楚交代中毒過程的1例,且習慣「視吃」,能出示當時的粿仔條餐點照片佐證。王說,從醫學文獻、中毒男子口述,加上3樣主要食材全數未檢出米酵菌酸,加深他認為是醬料出包,應徹查醬料的成分、來源、儲放方式和廚師調製過程等,尤其有無使用椰子或玉米成分的原料。去年中壢爆發的法國麵包中毒事件,也是蛋黃醬惹禍。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衛生局3月26日調查抽驗寶林茶室35項食材,追查8家業者供應10項醬料或澱粉製品,正聯合相關縣市衛生局進一步調查。台北市食安官李碧慧解釋,抽驗的35項食材,從外觀無法判斷是否有獨門醬料,但業者聲稱炒粿條用的是醬油,非獨門醬料。
寶林食物中毒風暴 9縣市營養午餐停用粄條、粿仔條
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5命危,死者被證實驗出罕見米酵菌酸,許多南洋料理的餐飲業者也紛紛主動停售河粉、粿條等商品,希望降低民眾疑慮。另外,有9縣市宣布,校園全面停用粄條及粿仔條等食材。新竹市教育處表示,因應近期外縣市發生粿仔條食安事件,為守護校園食安,已責成竹市高中以下各校完成菜單調整,自今年4月起自主性暫停使用粿仔條(粄條)1個月。雲林縣政府指出,近日不斷延燒的寶林茶室食安事件,已造成2人死亡、多人重症,檢驗後定調為米酵菌酸引起,而其來源可能為澱粉製品,雖尚在調查期間,為保護學生用餐安全,即刻宣布暫停使用粄條類粄條、粿仔條、年糕等料理。●各縣市營養午餐禁用粄條、粿仔條一覽基隆市:暫停使用新竹市:暫停使用1個月彰化縣:暫停使用雲林縣:暫停使用嘉義縣:暫停使用宜蘭縣:暫停使用花蓮縣:暫停使用台東縣:暫停使用金門縣:暫停使用
怎知粿仔條變質?老店業者傳授「聞看摸」3招:發黏別吃下肚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引起民眾對於「粿仔條」等米麵製品聞之色變。對此,粄條老店業者提醒,若是發現粄條等麵類發黏、變黃或散發酸味,這都是食物變質的現象,小心別吃下肚。寶林茶室發生嚴重食安風暴,連帶造成不少消費者擔憂其他麵食類也出問題,甚至有店家乾脆不賣粿仔及粄條,就是為了打消民眾對食材的疑慮,而粄條是否變質又該如何判斷?對此,屏東百年粄條老店業者表示,不論從視覺、味覺甚至是觸覺,都能觀察出異狀,若是粄條壞掉不新鮮,外觀會變黃發霉、聞起來有酸味、摸起來會黏黏的,而最佳的保存溫度是在冷藏10度以下。至於此次釀禍的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多可怕?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粒線體毒素,會對人體細胞發動「無差別攻擊」,導致細胞全面性壞死,且只要被人體攝入1至1.5毫克就能致命,死亡率高達4成以上。王介立指出,由於米酵菌酸為高度脂溶性,推測一旦遭到感染恐遍布人體,而這也意味著採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方法移除毒素,效果並不佳,且目前沒有解毒劑,因此「米酵菌酸中毒」對醫師而言相當棘手。
寶林茶室粿仔條疑「米酵菌酸」釀禍 王仁甫、季芹崩潰喊「全家都愛吃」
王仁甫、季芹今(29日)一同錄影《百變智多星》節目,受訪時提到寶林茶室中毒案疑似是因粿仔條保存不當產生「米酵菌酸」釀禍,夫妻倆焦慮地表示全家都超愛吃粿條,季芹更直呼:「看到新聞我快嚇死了。」王仁甫也表示「最近可能先緩一下,不要吃比較好」。王仁甫說:「沒想到從小到大吃的東西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全台灣也沒有人會知道,大家對食安問題真的需要更小心檢視。」季芹透露女兒在學校有時外賣會叫粿仔條吃,如今爆出食安問題,「真的是太驚嚇了」,但也算是給大家上了一課,,未來大家會更注意食安問題。提到兩人在宜蘭經營10年的「PLAY HOTEL民宿」,日前宣布跟礁溪在地特色旅宿結合聯盟,未來將共同營運並推出多種住宿方案。季芹透露民宿開業至今都沒漲價,「大家都問我們撐得下去嗎?我說可以,就老闆仁甫節目多上幾個就好了」。王仁甫則表示自家民宿只有7間房間,連假期間通常3個月前就要先預訂,「國旅真的比較貴,但我們一直都保持原價,清明連假都已經被訂滿了」。此外,許孟哲28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抱怨「可以不要打『脆』嗎」,意外遭到網友出征後緊急跳出來道歉,澄清自己沒有想要吵架一事,王仁甫先是搞笑說:「不用道歉呀!網友可以酸人,藝人為什麼不能酸回去。」之後也為雙方緩頰表示不用對此太走心,季芹也說:「希望大家能正能量面對。」
與寶林案同時段!彰化老醫師吃完粄條全身不適 衛生局緊急採樣通報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持續延燒,目前已累計19名個案,當中包括2人死亡和5名重症,而外界質疑是粿仔條保存不當而產生「米酵菌酸」致命,此恐慌瀰漫全台,彰化有位70多歲老醫生21日到員林一間素食麵攤吃乾粄條,此後便虛弱、身體不適,看到新聞後懷疑與寶林案有關,28日晚間緊急通報,彰化縣衛生局則不敢大意,將前往麵攤採樣並對外說明。據了解,該名醫師21日與妻子到麵食攤用餐,他選擇乾粄條,妻子則是吃乾麵當晚餐,妻子食用後並無異狀,他則是出現為不舒服症狀,身體也逐漸虛弱,且直到第二天都沒有改善,充分休息後才逐漸好轉,且覺得胃跟口腔仍有麵食異味。而醫生夫妻原以為是食物不潔,寶林案新聞曝光後,該醫師懷疑自己的身體症狀恐與此案有關,28日晚間緊急通報衛生局,衛生局人員則不敢大意,29日上午與夫妻兩人聯繫。衛生局判斷,當事人症狀與米酵菌酸中毒不太像,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將到該家麵食攤稽查採樣。
獨/網傳寶林清庫存釀禍? 最新進貨日期曝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檢警後續也在死者體內驗出罕見毒素米酵菌酸,而出事的遠百A13店由於其租約在3月31日到期,就有網友質疑寶林是否為了清庫存,才會導致慘案發生。不過據消息來源指出,寶林卻直到23日都有持續在進新鮮粿仔條與油麵,讓整件事情更加撲朔迷離。寶林茶室案造成2死事故,檢警目前也正全力徹查相關汙染源,由於出現狀況的民眾多曾吃過炒粿條和炒河粉,加上寶林其位在遠百A13的分店租約即將在月底到期,鄰近收店期間,寶林僅提供4道菜色供顧客選擇,讓網友一度質疑寶林是否為了「清庫存」才釀禍。不過有可靠消息來源指出,寶林中毒案17日至25日當中,寶林最新一次進貨為23日,其進貨生的粿仔條與油麵。而事發的炒粿條成分僅有粿仔、乾豆芽、高麗菜與鴻禧菇,並沒有黑木耳,調味料部分則有醬油、鹽、糖,食材來源均為國產。據悉,寶林最新一次稽查中,被發現碗盤不潔、刀具放在流理台內;另有發現調味料有過期混放情形,但相關已過期調味料並未使用;粿仔條在保存過程中也初步並未發現有保存不當情形,目前汙染源究竟為何,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寶林茶室91筆消費紀錄公開…60筆點了「炒粿仔條」 市府:皆可退費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中毒案持續延燒,台北市政府今(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案發餐廳3月17日至25日共有91筆消費紀錄,其中有60筆點炒粿仔條,當天用餐民眾可到衛生局網站「寶林茶室食品中毒專」(https://polam.gov.taipei/)瞭解相關資訊。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出席記者會說明最新進度,據市府統計,寶林茶室信義A13店3月17日到25日共有91筆消費紀錄,約60筆點了炒粿仔條。衛生局表示,當天到該店用餐民眾可核對發票號碼、時間、品項等資訊,待遠百/大食代公司公告退費方式後再向業者申請退費。衛生局長陳彥元指出,民眾可到衛生局網站的寶林茶室食品中毒專區(https://polam.gov.taipei/)查看相關資訊或依附件內資訊申請退費。衛生局也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健康,若有疲倦、嘔吐、噁心、腸胃不適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寶林茶室中毒案狂燒!五星級飯店開第一槍 全面禁用「粿仔條」類似產品
寶林茶室中毒案件狂燒,目前已造成2死5重症,對此萬華五星級飯店格萊天漾也開第一槍宣布,決定在主管機關進一步掌握毒物調查情況之前,全面停用和「粿仔條」類似產品。格萊天漾指出,目前相關供應商和供應之原料目前均無食安與衛生疑慮,但出於對客人安全的重視,決定在主管機關掌握毒物調查情況之前,將全面暫停使用類似產品,直至確認相關同類產品安全無虞,才會恢復原品項的餐飲服務。
元凶可能不是「粿條」? 資深記者曝「這1樣東西」也該查:和化學中毒極為相似
信義區A13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截至28日已有2人死亡、5人重症病危,其中有許多患者都曾吃過炒粿條,粿條供應商也因此被新北衛生局要求停售、下架回收。對此,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提出質疑,指出粿條有可能是清白的,元兇可能是「調味料」,同時提醒衛生局應徹底檢驗A13寶林茶室的所有調味料。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指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大家都將焦點放在「粿仔條」上。但奇怪的是,患者都在同一家寶之林茶室用餐、有急性酸中毒反應,血液都很酸,以及肝、腎衰竭速度都很快。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造成2人死亡。(圖/CTWANT)因此王瑞玲懷疑,中毒是否跟化學調味料有關「是廚房的調味料,醬油、植物油、辣椒醬、或獨家秘密方什麼醬變質了嗎?還是和放在桌上的調味料變質有關呢。」王瑞玲指出,這種走血液的症狀,讓全身帶血的器官快速衰竭,和化學中毒極為相似。因此呼籲衛生局,要將遠百A13店面的所有調味料都要徹底進行檢驗「也許白淨的粿仔條說:我是清白的!」
台南婦「寶林茶室」吃炒粿條 忍2天急性肝衰竭送醫…治療現況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愈演愈烈,台南衛生局昨(27日)接獲2起疑似個案,1例為民眾主動陳情,1例為醫院通報,皆曾到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A13」用餐,相關細節也曝光了。台南市立醫院27日晚上9點30分通報,個案為50歲黃姓女性,因為急性腎衰竭送醫,在加護病房治療。據了解,黃女是台南人,工作地點在台北,3月21日下午曾到台北信義區寶林茶室,吃了炒粿條,晚上開始出現頭暈、上吐下瀉等症狀,尿液也呈現黃色,忍了2天仍沒有好轉,直到24日才到台北市仁愛醫院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黃女肝指數8000多,當時要求住院,但黃女考量家人在台南婉拒,院方便開立轉診單,25日到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門診,被安排住院治療,26日因為急性肝衰竭轉入加護病房,肝指數GOT飆到18000多這段期間,黃女都不知道「寶林茶室」爆發食安危機,在院方和家屬多次提醒,她在27日才想起曾到該地點用餐,點了炒粿仔條,當晚就出現身體不是症狀,市立醫院立刻通報衛生局。所幸,黃女經過治療,肝指數已經下降至645,腎功能也比前一天好,排尿狀況正常、無水腫,目前尚未達到洗腎程度,採取保守治療。另外,黃女也轉述希望趕快查出中毒原因,以及討論後續賠償問題。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釀2死 財經網美曝「煮飯1習慣」驚呼:從來都不知道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死,多人送醫。由於不少人提到曾吃「炒粿仔條」,讓專家不禁聯想到「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對此,財經網美胡采蘋自曝1習慣直呼,還真是從來都不知道。胡采蘋在《Emmy追劇時間》表示,看新聞真是心驚膽跳,自己不知道多少次煮飯多煮一杯米,吃不完刻意留在電鍋放涼,第2天炒蛋炒飯吃,因為熱飯炒起來容易黏,飯粒會破,不像冷飯炒起來一粒一粒的顆顆分明好吃。胡采蘋驚訝地說,「卻沒想到米製食物竟然不能放在常溫下太久,不然會產生致命的毒素,這還真是從來都不知道啊。」北市衛生局表示,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攜回調查,並於昨(27日)命業者所有分店(寶林咖啡館微風北車店、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寶林茶室信義A13)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2項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移請檢調偵辦。北市衛生局提醒,因本市陸續發生多起食用炒粿條引起類似食品中毒事件,各大醫院急診第一時間如有接獲同一用餐地點疑似食品中毒,務必依照衛生局食品中毒事件通報流程辦理,如有疑似個案,請務必詢問是否曾到「寶林」用餐。
不只粿仔條!衛生局曝寶林中毒時間段 陳彥元:北市10年首見食物中毒死亡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至今已有2人身亡、2人重症,台北市衛生局2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此為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件,北市十多年來不曾發生食物中毒致死案,而中毒患者都曾食用過河粉和粿仔條等餐點,呼籲曾到寶林用過餐的民眾注意身體狀況,並提醒第一線醫護提高警覺。陳彥元表示,中毒的患者皆是19日到22日曾至寶林用餐,而患者皆曾食用河粉和粿仔條等餐點,台北市在24日接獲第一起通報,並第一時間派遣稽查人員和食藥科工作人員進行生物跡證採樣。陳彥元表示,寶林的重症患者都出現肝衰竭、敗血性休克、肝指數上萬和血液偏酸等狀況,並非是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醫護人員第一時間的目標是搶救患者,「所以醫療團隊對於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排在比較後面,但仍盡全力的挽救每個病人。」陳彥元強調,北市衛生局的稽查行動是從24日開始,25日再次前往稽查跟勒令改善,26日接獲3間醫院通知後,便要求寶林所有分店停業,而寶林的供應商在新北,並通知新北衛生局配合,同時調查寶林在南港的下游廠商。「醫療機構針對所有病人所培養一般型的,病毒跟細菌會造成食物中毒的病毒和細菌培養,都是陰性的。」陳彥元提到,此案是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也可能是細菌性毒素,中央疾管署和食藥署都有採相關證物做培養,而這需要一點時間。陳彥元也提醒,曾到寶林用餐的民眾注意身體狀況,目前的病患皆是在食用粿仔條和河粉後12小時發病,並惡化成肝衰竭 敗血性休克,並提醒第一線醫護提高敏銳度,此食物中毒案是以肝炎表現,並非典型症狀。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再擴大! 醫曝「炒飯症候群」:特殊細菌大火快炒也沒用
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食安風波擴大,目前累計至少有10個食物中毒案例,其中2人身亡、2人重症,正於ICU使用葉克膜搶救中。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前主任李建璋就指出,這些患者共同提到「炒粿仔條」,讓人想起醫學上的「炒飯症候群」,當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就可能產生大火快炒也無法破壞的特殊細菌「仙人掌桿菌」。李建璋昨(26)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提到,隨著疑似食物中毒致死的案例傳出,當時設想可能危食物導致過敏性休克、心肌梗塞等等,但事件陸續擴大後,嚴重者甚至需入住加護病房,而有了群聚、食物交集,和類似症狀的3大元素,就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過去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營養午餐等等,此次卻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而歷史上大規模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中,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則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推測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不過,李建璋說明,這些患者共同提到了「炒粿仔條」,讓他想起醫學上「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這個名稱,當米飯煮熟後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就可能導致特殊細菌「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生長,這些細菌會產生一種腸毒素(cereulide),這種毒素破壞粒腺體能量代謝,如果毒素量大就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李建璋強調,這僅為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還是要經過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還是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即使是加熱依然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或是放在煮飯鍋維持60度以上,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
寶林茶室集體中毒已2死 專家懷疑恐「炒飯症候群」釀禍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死,多人送醫。這起食安事件要回溯到3月22日,39歲呂姓男子當天在寶林茶室用餐,隔天前往新北市三重醫院就醫,再轉診至台北市馬偕醫院後,竟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另一名66歲男子則在3月19日前往餐廳享用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並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一開始使用葉克膜並住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最終仍在27日不治身亡。由於已釀2死,衛福部已視為重大食安事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截至26日晚間11時止,衛生機關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共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已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啟動共同稽查,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相關環節。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天在臉書PO文,表示該起事件符合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但是,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仔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生因此喪生。裸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李建璋說,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李半仙翻車的風險,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