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製品
」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食物中毒寶林茶室案立大功!傳毒物專家將接任食藥署長 姜至剛:尚未接獲徵詢
衛福部食藥署雖然才於7月由莊聲宏接任署長一職,但由於法規限制,外界擔憂莊聲宏可能於2025年1月15日屆齡退休。目前外界也傳聞,屆時食藥署署長一職應該會由在寶林案協助調查人員的的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接任,姜至剛則回應,目前尚未接獲徵詢。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由於食藥署作為負責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及化妝品安全的關鍵機構,署長一職影響重大。莊聲宏當初上任10天時,曾坦言感受到巨大壓力,但其承諾將以1天當3天用的精神,全力推動食藥安全改革,守護全民健康。而在莊聲宏恐於2025年1月依法屆齡退休的時限越來越近時,署長一職由誰接任則成為關注的焦點。目前外界則流傳,屆時署長一職應會由台灣知名毒理學專家姜至剛接任。3月時,寶林茶室因粿條中毒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姜至剛應邀參與調查。後續姜至剛也表示,引發消費者不適的粿條並非純米製成,而是含有玉米澱粉,並建議將引發中毒的「米酵菌酸」更名為「椰黍菌酸」,以精確描述毒素來源,避免消費者誤解,同時保護台灣米製品產業免受不實影響。而針對外界的傳聞,姜至剛訪時表示,目前未曾接獲官方徵詢,強調自己現階段仍專注於教學與病患診療工作。
公糧遲暮1/公糧收購價喊漲 在地批老農呷無只肥農會代耕隊
立法院朝野立委折衝下,明年度總預算終於交付委員會審查,三大杯葛爭議中禁伐補償和健保點值都獲得解答,行政院卻唯獨不願承諾提高「公糧保價」收購。農民私下透露,公糧保價是50年前政府為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政策,近年來國人稻米食用量銳減,政府應該要鼓勵農民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精緻米食,一味肉桶式補助政策反而突兀,其中更暗藏不少眉角。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8日終於付委,賴政府對禁伐補償、健保點值案皆做了不小讓步,唯獨對「公糧加價購」仍持保留態度。(圖/黃威彬攝)據了解,台灣實施「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始於1974年,當時因為國際爆發石油與糧食危機,政府便開始實施這項政策,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從此公糧收購價格就成了國內稻米市場價格交易的絕對指標。目前國內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新台幣26元,在野黨立委認為務農成本年年上揚,但公糧自2011年至今未漲,主張每公斤公糧應漲價5 元,但農業部認為公糧漲價將誘發更多稻米生產,形同以政策誘導擴大耕地面積,與休耕政策背道而馳,雙方各執一詞。本刊記者12日走訪新竹縣竹北東海與芎林下山一帶水稻田,這裡在日治時代生產上繳天皇的「東海米」,也是當今竹科「璞玉計畫」基地。四代務農的「客家舞獅文化協會」理事長張健銨直言,現今的公糧收購政策對基層農民是很不實際,在農村裡的實況是老農耕不了田、年輕人不願耕田,農地大多廉價租給擁有割稻機、耕耘機的代耕者,這些俗稱「農耕隊」的代耕者與地方農會「緊密結合」,選擇「臺南11號」等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米,每年第一穫每公頃9,000公斤收成不是問題,其中可撥交4,800公斤公糧,等於「插了秧就等著領補助」,除了土地使用大量化肥,也因銷路「基本盤」穩固,根本不需擔心市場競爭。關心農政已久的芎林鄉代表劉名揚指出,台灣的公糧收購分為「計畫收購」、「輔導收購」與「餘糧收購」三種,其中計畫收購價格最高,餘糧收購價格最低,約略等於民間市價。他舉例,以2024年第2期稻作來講,「計畫收購」每公頃上限約為1,500公斤,每公斤單價26元,略高於市場平均單價。劉名揚直言,這樣的價格對高產量「農耕隊」來說相當划算,穩定的銷路更可讓農耕隊不必擔心市場競爭。然而,對於追求品質的一般農民來說,就是種植品管和價格高的「越光米」或「牛奶皇后」等品種,他們其實無法受惠到公糧收購價,建議農業部不如把錢來協助技術革新,遠比肉桶式撒錢好。張健銨回顧,過去「戒嚴」時代,工業和商業活動不發達,國家收入主要向農業「吸血」,當時1公頃每穫約2,400公斤,超過9成收穫必須繳給國家、地主以及換肥料,農夫的收穫就剩不到1成稻米,食指浩繁根本不夠吃,只好種地瓜葉配稀飯度過三餐。他說,如今社會開放了,農者能自由去化米製品,多數對自家產品深具信心不怕市場洗禮,根本「不屑」繳交公糧。近年不少老農後繼無人,紛紛廉價或免費將土地租給地方代耕者,代耕者則引進現代化機具,以低成本方式大量生產稻米,也是當今「公糧」的重要來源。圖非當事農者。(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張健銨批評,不少人打著「照顧農民」的大旗,嚷嚷著要提高公糧價格,實際上只是肥了與各地農會與農耕隊,繼續鼓勵他們以低成本方式大量栽種品質「能驗收領錢就好」的稻米,且各地公糧農會與盤商互通有無輕而易舉,即使每公斤收購價漲了5元,屆時到末端收購時,又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一堆藉口,收購價哪會漲,無力耕田、便宜出租土地給農耕隊的老人根本不可能收到更多田租。劉名揚則示警,如果公糧價格一漲,第一年看似公糧與盤商私糧能稍稍漲了收購價,卻也將吸引玉米、大豆等農者紛紛改種稻米,「第二年又會崩盤」,而稻米的栽種環境相對寬鬆,像芎林下山便因風大,種玉米沒幾天便會被風吹垮,若放棄其他經濟作物,一窩蜂地搶種稻米,除了不久後稻米價格潰堤,更影響了經濟作物供給,「那才是國安危機」他憂心地說。
中元普渡拜這個最旺 不僅旺財更添好運!
旺旺食品中元節推出多款中元普渡箱,讓你祈福好運旺旺來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民間的重要節慶-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歡迎好兄弟來人間做客。雖然近年來因為生活忙碌,許多人選擇參與各大廟宇舉辦的聯合普渡法會,以便節省準備供品的時間,但也因如此,往往收到拜拜過後的供品都不符合自己口味,造成了食物的浪費,為此旺旺食品每年皆看準中元節商機,推出多款零食組合箱,方便忙碌的民眾也能在家輕鬆買安心拜。對此知名命理師湯鎮瑋提到,跟著廟宇普渡法會拜拜固然方便,但若是能在家裡的門前,或是隨著社區大樓統一一起拜的話,更能向好兄弟展現誠意,同時長期居住的房子,其實也有地基主,房子門口也會有所謂的農曆7月好兄弟,所以若是能自己拜拜更能展現出誠意以及具備傳承的意義。旺旺食品推出多款中元拜拜組合箱,米製仙貝裝箱象徵財庫寶箱。(圖/宜蘭食品)同時命理師也建議普渡時可以選擇一些米製品,因為米製品代表一切福報的根基也代表福田與財富和財庫,所以拜和米有關的零食都很好。另外,現在坊間有很多米製品零食,裝成一箱的,代表的就是一種象徵意義,叫「財寶箱」,所以裡面裝滿了很多的零食米製品如同象徵的是「金銀珠寶」。多款中元普渡箱,讓消費者拜拜普渡更輕鬆容易。(圖/宜蘭食品)旺旺食品推出的「五拜有保庇」、「金彭派」、「一定要拜」等中元普渡零食箱,內含旺旺仙貝、雪之月、厚燒和浪味仙等明星商品,獨立包裝不僅好保存,拜拜完更能與親友及全家人分享-呷平安,方便攜帶也容易準備,是中元普渡的最佳選擇。使用百分之百台灣米製作的旺旺仙貝來拜,不僅能幫助在地農產品的銷售,更能帶來旺財好運。即日起全台全聯福利中心、大潤發、家樂福、愛買、旺旺官方旗艦店(https://bit.ly/43diYrt )、中天快點購、線上通路熱賣中。
食安人球2/未對寶林茶室負責人聲請假扣押 北市府團體訴訟拖延挨批
寶林茶室食安疑案中,關鍵負責人黎仿軒在案發後多次向社會大眾道歉,其後便神隱推稱待候司法解決。本刊進一步追查目前市府仍處於蒐整「家屬意向書」階段,因此尚未提出假扣押聲請,多名重症被害人及家屬認為黎仿軒陸續進行脫產,團體訴訟日廢時,擔心在提起假扣押前黎早就「淨身出戶了」。一名台中地方人士告訴本刊,過去黎仿軒涉足餐飲、旅宿與觀光等多項產業,多與馬來西亞在台同鄉集資或交叉持股,但經營事業往往虎頭蛇尾,沒有幾年就收掉,目前在台產業中,黎仿軒僅剩台中高美濕地夜景餐廳「微醺小夕陽」的半數持股者,也擔任監察人,其餘如台中鬧區「博客創意旅店」等,近期已低調陸續出脫持股。回顧寶林案爆發,事發當下台北市長蔣萬安義正詞嚴,每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進度,自蔣萬安立委時期便密切合作的法務局長連堂凱,也正義凜然直言北市府會代表受害者向寶林茶室負責人黎仿軒,提起「假扣押」維護受害者權益。寶林案爆發時,北市府近乎每日大陣仗開記者會,宣稱將扛起受害者醫藥費之責,然而重症患者卻驚爆,如今市府卻推稱待法院判決確定才願意處理償付,經濟弱勢患者只能向親友調頭寸,苦不堪言。(圖/記者周志龍攝)然而事發已2個月,受害者黃舒君等人卻向本刊驚爆假扣押「根本還沒提」,憂心負責人早已脫產完畢,甚至傳言已拍拍屁股離境回大馬,不僅賠償無望,更可能爽閃刑事責任,引爆受害者火氣;外界也質疑去年九月發生「基泰大直」鄰損案,北市府在兩三天內就向法院提出聲請假扣押基泰公司資產,寶林案假扣押進展則陷入牛步。對此,台北市法務局坦言,目前還在受害者意向書收件階段,未來將由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依《消費者保護法》提起訴訟。法務局長連堂凱說,因當時基泰大直損害物包含公共設施,當時市府便以公共設施所有人名義,搶先提出假扣押,寶林案則因市府名下無財產損失,所以無法比照辦理。鼎川法律事務所律師梁繼澤分析,由於團體訴訟案一般會綁定所有當事人,光喬定當事人索賠金額,便曠日廢時,以此案為例,幾乎可以視為30多件案子,須逐一與當事人或家屬接洽,蒐集單據後,再協調各自索賠金額,這段磋商漫長外界很難想像,畢竟有的人開口索要新台幣千萬,有的人認為賠付幾千元醫藥費即可,公部門又得要公文往來,團體訴訟效率差,扣押財產耗時不容樂觀。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受北市府委託處理寶林案受害者團體訴訟,卻因北市府團體訴訟磋商牛步,短期內無法有進一步發展,險些替北市府背黑鍋。(圖/記者黃鵬杰攝)梁繼澤批評,一開始北市府稱要團體訴訟討公道,導致受害者誤以為「團結力量大」,紛紛放棄較有效率的「單獨提告」方式,受害者根本想不到公部門團體案件拖延之久,何況蔣萬安是律師出身,卻民粹式地一味藉著民意情緒性發言,根本內行人說外行話。事發賣場遠東百貨則向本刊表示,由於該案正進入檢調調查階段,偵查不公開無法評論。除了法律問題外,參與該起調查案的亞洲大學食品安全中心主任蔣育錚憂心,隨著風頭已過,官方恐怕續打模糊仗,不會出面證實原因。至於食用粿條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蔣育錚提出兩項建議:首先,民眾自家的粿條、米苔目等在來米製品,務必維持冰箱攝氏4~5度保存,只要確定15分鐘內不吃,無論食物冷了沒「就是先冰再說」。第二,居家適度調酸加入粿條保存,壓抑細菌生長以利延長保存期限。而至於重症需求代墊款,市府強調皆有墊付,但本刊也再次向受訪者確認,住院費目前仍需自己償付,目前僅收到保險公司新台幣1.2萬慰問金,遠不足住院費用,不解市府說法從何而來。至於寶林疑案當事人黎仿軒等,已由移民署3日確認,目前無出境紀錄,人應仍在國內。台北市政府社會局6日晚間更新進度表示,黃小姐相關住院費用已於近日撥款處理;衛生局6日晚間則強調,由於L君案例已經過世,會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有關住院費用,無論法院判決責任歸屬,北市府都會全數承擔,也刻正處理中。台北市政府官員表示,寶林案發生至今,市府統合衛政、法務、社政提供協助,因案件狀況特殊、受害人可能面對龐大醫療費用負擔,市府已決議,針對重症個案醫療加護病房費用,直接由醫院將單據交衛生局墊付,經費由北市重大災害捐款支應,法務局也積極提供法律協助。衛生局官員說,針對重症個案醫療費用,市府已協助墊付新台幣740多萬元,市府尚未墊付的費用,也已由社會局接手處理中。法務局官員說,寶林案受害者選擇個人提告訴訟或加入消基會團體訴訟,二者其實是獨立程序,受害者及家屬若有意提出假扣押聲請,市府提會供律師諮詢、假扣押擔保品的聲請委任費用。13日待消基會將舉行團體訴訟說明會。社會局官員則說,寶林食物中毒案發生後,已針對寶林中毒受害人及其家屬,啟動「一案一社工」專案關懷訪視,並提供慰問情緒支持與轉介法律諮詢。其中也有協助外籍人士家庭成員,包含父母親從國外來台,而留滯期間相關食宿、機票費用,市府全額埋單。據了解,目前33案皆有社工持續提供服務,社會局也將持續關注受害人及家屬。
桃園老字號「阿珍米干」開業50年宣布停業 在地人不捨:口袋名單少一家
桃園特色美食,米干,是許多觀光客到當地必品嘗的食物之一,不過在地的老字號「阿珍米干店」卻驚傳永久歇業,讓在地人相當不捨。阿珍米干受到寶林茶室案影響,遭到衛生局多次稽查。(圖/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我是龍岡人」)本週六4月20日龍岡米干節將熱鬧拉開序幕,一連2週邀請遊客共襄盛舉,先前遭衛生局要求改善環境的老字號「阿珍米干」,傳出永久停業。據臉書粉絲專頁「我是龍岡人」指出,阿珍米干貼出公告,表示:「親愛的顧客,本店於113年4月13日起『永久停業』,感謝長久以來的支持與愛護!!謝謝」。據了解,先前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中毒事件,甚至檢驗出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引發外界對「米製品」食物的重視,而以米干為特色的桃園,衛生局積極稽查米製品店家,其中,阿珍米干開業多年,屢屢因環境問題被要求改善。根據老闆娘無奈透露,因為衛生局多次到訪加強環境稽查,擔心未來如果發生食安問題,負擔不起可能的巨額賠償金,加上店面為承租,重新裝潢須徵得房東同意,且還要花費一筆不小費用,自己無力多花好幾萬元整修店內,只好決定放棄經營。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大嘆不捨「這家每次太晚去都吃不到」、「好可惜餒……其實蠻不錯吃的」、「以前學生家開的,也是元老級老店,可惜了」、「可惜又少了一種味道」、「國小開始吃,阿強媽煮的米干是我心中第一」、「為什麼他們的味道很獨特耶」、「今天去才知道」、「口袋名單又少一家」。位於桃園市平鎮區中山路的「阿珍米干」,在當地飄香50年,可以說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不過開業50年的店家,受到寶林茶室案影響,遭到衛生局多次稽查、點出環境缺失。老闆娘只能無奈永久停業,也讓老饕們又少了一家口袋名單。
寶林茶室案關鍵人物曝光!神人2小時破解「邦克列酸」 她助馬偕揪出元兇
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案震驚全國,這是台灣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所引發的中毒案件,當時由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毒物科主任蘇昱彰率先指出正確毒物,醫療團隊也在12日分享案情經過,而最先掌握到病人共通點「吃越南河粉」的關鍵人物則是內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未放過偶然聽到的資訊,才能將兩名患者給串連起來。這起中毒案件已經累積33名個案邦克列酸檢驗陽性,其中有2人不幸死亡,4人重症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因為嚴重肝衰竭正在評估換肝,而能成功迅速鎖定毒物種類的馬偕醫療團隊1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經過,揭曉第一個掌握「患者都吃了越南河粉」共通點的關鍵人物-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3月24日當天,是馬偕收治到第二例寶林相關個案,但是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葉淑美隱約聽到家屬說「患者有吃越南河粉」,而自己單位在三天前才收治另一個急性肝衰竭也有說曾經吃越南河粉,無關的兩人竟然有相似的異常點。葉淑美機警告知急診值班醫師,醫師也確認這兩人病程真的非常相似,進一步找家屬瞭解用餐狀況,才驚覺是在同一家餐廳用餐,並將這樣的資訊轉給重症醫學科醫師王薏婷,成為重要線索。王薏婷分享,3月21日收治到第一例個案,年紀輕卻同時急性肝腎衰竭、呼吸衰竭,這樣的急性個案一年大概僅有百萬分之個位數,所以特別仔細去詢問家屬從接觸、旅遊、職業、暴露等相關資訊,接著第二例個案收治,護理人員發現共同暴露史的隔天,王薏婷也發現這次病人的症狀與過往常見的敗血性休克有所不同,肝、腎功能惡化都相當嚴重,即便讓努力在24小時內讓患者血壓回穩,臨床的改善卻沒有幫助肝腎功能的下降,讓她開始懷疑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有加護病房7年工作經驗的王薏婷,平常就很喜歡問「為什麼」並且找尋解答,這樣的特質更是表現在臨床醫療上。巧合的是,王薏婷當天下午新聞看到個案曾去的餐廳歇業,「會不會是被下毒了」的想法在心中萌生,趕緊去毒物科請教蘇昱彰。蘇昱彰則謙虛表示,多虧於重症醫學團隊詳細的病史紀錄,讓蘇昱彰在兩小時內推敲出過去在教科書上都沒什麼著墨的邦克列酸,他表示,毒物進入人體會產生症狀叫做「毒性症候群」,當時兩名個案毒性症候群非比尋常,因為肝指數都是幾千到一兩萬,過去熟知的食物中毒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肉毒桿菌等,都不會造成肝臟突然的衰竭。由於重症單位有擷取到關鍵字「河粉」,蘇昱彰立刻搜尋文獻,終於發現廣東的河粉中毒案件。據蘇昱彰表示,雖然全球案例少,但確實曾經發生過,毒素是來自保存不當發酵米製品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因為攻擊細胞粒線體,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讓他更確信引起問題的就是「邦克列酸」。蘇王兩人於是和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立國在3月27日共同出席由衛福部邀集專家及各醫院召開緊急會議,並將此發現在會中報告發現的過程,才讓原本陷入膠著的案情獲得重要的突破。對於蘇昱彰表現,更獲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大讚是神人!對此,蘇昱彰謙虛的表示,他的心情相當平和,確實又略帶有點高興,因為能趕快讓食物中毒案情得以突破,幫助患者治療、恢復健康,也緩解民眾食安恐慌,是急重症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7.2強震害實驗室跳電 寶林中毒案細菌培養恐重來?王必勝回應了
花蓮近海7.2強震波及寶林茶室中毒案。衛福部先前從廚師家帶回14件檢體檢測,但負責細菌培養的食藥署昆陽實驗室因地震跳電,導致培養進度可能受影響。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進度不受影響」。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早上在記者會表示,原預計3月30日帶回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培養1週就有結果,但今天的地震造成昆陽實驗室跳電,「如果培養細菌斷電會很慘,但得重來還是得重來」。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稍早被問及此事時回應,經詢問得知細菌培養進度不受影響,實驗室有備用電力、管理規範也明定配置不斷電冰箱。食藥署下午也稱,食藥署昆陽大樓的電力雖因今天地震有短暫影響,但經同仁努力排除後已恢正常,尚不致影響檢驗工作。另外,針對米酵菌酸名稱議題,王必勝表示經專家會議「為避免米製品受污名影響」,米酵菌酸改採音譯的「邦克列酸」。林金富也表示,寶林茶室粿條供應商「大粄城」廠內相關米製品較少,幾乎都是玉米粉產品,強調台灣米是安全的。3月29日從大粄城採樣的11件環境檢體儲料桶、漿桶、輸送帶前方、輸送帶中間、輸送帶後方、冷輸送帶前方、滾油區、切刀等,都已在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的檢驗。
直指「米酵菌酸」是很大錯誤 清大副教授籲正名:「椰酵菌酸」才更正確
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目前已累計31例個案,其中已有14例個案檢驗「米酵菌酸」為陽性,讓不少人聞「米」色變。馬籍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暨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黃貞祥直言,中文被譯為「米酵菌酸」是很大的錯誤。他主張,Bongkrekic acid應譯作「椰酵菌酸」才更為正確。黃貞祥在臉書表示,極其危險的毒素Bongkrekic acid在中文被譯為「米酵菌酸」是很大的錯誤,應該是從大陸抄來的,Bongkrekic acid其原文名稱來自印尼用椰子渣製作的天貝tempe bongkrek,「我主張,Bongkrekic acid應譯作『椰酵菌酸』才更為正確。」黃貞祥指出,Bongkrekic acid甚少在大米製品產生,而是在椰子或玉米製品中產生,和大米幾乎無關,譯作「米酵菌酸」不僅不對,而且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慌。他進一步指出,產生Bongkrekic acid的細菌是唐菖蒲伯克氏菌的一個致病變種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其致病變種名稱cocovenenans來自拉丁文,其中「coco」通常指的是「椰子」,而「venenans」意味著「有毒的」或「產生毒素的」。黃貞祥提到,在馬來西亞,食物中毒十之八九和椰子製品有關,他們從小就被教導椰製品要選吃衛生良好的,並且保存不易要迅速食用,因此譯作「椰酵菌酸」,才符合其原名出處、致病變種的意思,並且有公共衛生上的意義,在此呼籲衛生福利部和農業部審慎考慮統一和規範這個譯名。
純譯名!米酵菌酸與米無直接相關 農業部:國產食材安心食用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後,多個縣市政府禁止疑似產生「米酵菌酸」的粿條至校園營養午餐中,也引發民眾人心惶惶,甚至對米製品產生憂慮,農業部指出,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中譯名,與米並無直接相關,並強調台灣未曾有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但學者仍呼籲,一定要溯源,才能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30日受訪時表示,經農試所土壤專家瞭解,唐蒼蒲伯克氏菌共有4個亞種,僅有椰毒病原型會產生米酵菌酸,長期觀察台灣土壤並未發現該亞種,代表我國農產品相對安全,呼籲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國產食材。農業部提及,米酵菌酸是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國內每年稻米產量約140萬公噸,收穫後會經過烘乾、碾製、包裝等步驟,到食米過程都沒有經過發酵的步驟,且市售食米多數於收穫後半年內售罄,受到汙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至於各縣市禁止營養午餐使用粿條料理一事,是否會影響糧價?陳駿季強調,會密切監控,而粿條等產品可能還會使用其他如玉米澱粉等進口產品加工製成,尊重各縣市政府及餐盒公會決定,政府會盡快釐清。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明信則認為,禁止粿條等米製品,對營養午餐影響應該不大,原本該類型產品就不會經常性供應。但他也說,任何食材都有風險,呼籲業者應做到源頭採購管理、驗收,及庫房的溫溼度控管,食材才能維持安全。對農業部的說法,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首個死亡病例的血液中,既然找到米酵菌酸,一定要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菌,藏在廚房裡的哪個食材中,唯有找到才能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何美鄉提醒,歷經疫情階段,台灣已訓練出大量且專業有素的防疫醫師與疫調人員,因此呼籲農業部等中央單位,在調查上,不能留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人員單獨操作,「不能丟給地方自治」,應全力投入協助。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護理師揭米麵製品保存關鍵 食藥署:2食物要小心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受害者通報恐持續增加,而共通點都是吃過炒粿條、滑蛋河粉這2個品項。如今衛福部也在首名死者的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讓許多人憂心米麵製品到底還能不能吃?對此,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則建議,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就要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另外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烹飪而被破壞,所以預防才是關鍵,尤其別吃長期存放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譚敦慈受訪時呼籲民眾不要過於緊張,因為米食相關的飲食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也是相當健康營養的食物,而台灣這次則是首次檢出,重點在於保存食物的方法,來避免食物中毒。以本次的粿條類食品來說,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因為含水量高,購買之後不要再繼續逛菜市場,應儘速放入冷藏,而且保存不要超過3天,含水量高的食材本來就比較容易長菌、壞掉,像是她自己購買的油麵等濕式食材,一定都是當天就吃掉。譚敦慈也建議,乾貨要泡發最好先用水沖洗一下,然後再用乾淨的水泡,切記不要超過4小時,或每4小時換水,但泡水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而且最好置放冰箱泡發。若發現泡發的水若產生黏液軟爛就丟棄,泡發好的食物則要趕快料理。此外,許多人在把食物放入冰箱前,都會把食物放涼,但這其實是錯誤行為。譚敦慈點出,食物的危險溫度是7至60度,所以要冰存的食物溫度不要低於65度,當以手碰觸容器覺得熱不燙手時就可以放入冰箱。她也提供小方法,如果是煮白米飯要保存,她會大概在65度時密封放入冷凍庫,下次要吃時再加熱,不但不容易壞掉,口感還和現煮的一樣美味。冰箱的使用上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像是冰箱具冷藏冷凍功能,但沒有殺菌功能,放冰箱只是延緩食物長菌的時間,所以食物放冰箱太久還是會腐敗。另譚敦慈也提醒,冰箱只能放7成滿食物,這樣才能通風維持低溫,也不要讓食物擋住出風口。譚敦慈最後也補充,民眾處理食物前務必確實洗手、熟食物必分開處理,可以先處理熟食再處理生食,而且若發現食物變味變質腐敗發霉絕對不要入口。食藥署長吳秀梅也指出,米酵菌酸是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唐蒼蒲伯克氏菌喜歡在富含脂肪酸食物繁殖,椰子和玉米是最佳選擇之一,因此過去國際間出現的米酵菌酸中毒案皆與椰子和玉米等有關,若椰子、玉米、米製品等食品,剛好存放在適合唐蒼蒲伯克氏菌迅速增殖的環境,也就是溫度在攝氏22至33度、酸鹼值中性環境,容易產生大量米酵菌酸。吳秀梅提醒,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寶林茶室粿條好毒!民眾不敢吃 醫師曝這2種食物更要注意
台北市信義A13的「寶林茶室」發生食物中毒案,如今案件持續發酵,已有2人因此喪命。不少專家推斷此事件是「米酵菌酸」所引起的,而事件之後,民眾人心惶惶,開始不敢吃粿條,就有醫師出面說明,要大家不要害怕,表示這種細菌其實多好發於椰子、玉米製品,因此「粿條還是可以吃啦!」寶林茶室中毒案多人送醫,更有2人因此喪命。(圖/CTWANT)北市「寶林茶室」中毒案件目前已有2人死亡、5人入住加護病房,1名醫師在臉書粉專「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發文透露「最近的粿條中毒事件,已經超越了我急診生涯見聞所能解釋,我還真的沒遇過這麼兇猛的病程。」並請相關單位一定要好好查清楚「不管是為了正義或是學術價值。」醫師表示,這次事件怪就怪在「不是每個個案都很嚴重,有的症狀輕微連就醫都不用。」該醫師還指出「常見的毒物,我們在AILS上看到的,大概沒一種能解釋。什麼老鼠藥、殺蟲劑、農藥就不要亂猜了,那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幾天內肝腎衰竭完全沒一點機會……」許多專家紛紛猜測此次事件可能與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關,特別是症狀和兇猛的病程如出一徹。而中毒事件之後,民眾開始不敢吃粿條,對此醫師解釋,Bongkrekic是一種印尼的傳統食品,由發酵椰子製成,而會產bongkrekic acid的菌,就常發現在椰子和玉米內,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富含的脂肪酸,提供了這些菌生產bongkrekic acid的環境。醫師也指出,從歷史上幾次因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看來,幾乎都跟椰子、玉米的發酵製品有關。所以與其恐慌不敢吃粿條,民眾更應該要注意玉米和椰子製品。也因為米酵菌酸很罕見,大多數案件通報都在中國和印尼,所以檢測、治療對於台灣來說都較為困難,對醫療人員和衛生單位都是挑戰。文末該醫師也強調「粿條還是可以吃的啦!」
早有他山之石卻仍通報失靈 薛瑞元再被林淑芬電
繼「台糖豬肉遭檢出瘦肉精」「蘇丹紅風暴」「虐童案」等連串事件,讓衛福部飽受朝野立委及民眾質疑後,立委今天針對「寶林案」,再度批評衛福部主管的「食品安全通報機制」也失靈,台灣甚至還缺乏「米酵菌酸」標準品,導致全案追查進度落後,迄今真相難明,導致人心惶惶。立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薛瑞元專案報告,台北市爆發百貨餐廳疑似食物中毒案件的「寶林案」,成為質詢焦點,外界推測起因可能是相當罕見的「米酵菌酸」所導致,但其實中國大陸早已經有過類似案例,衛福部並沒有提高警覺,現在卻沒有「米酵菌酸」的標準(檢驗)品能進行檢驗,朝野立委一致要求中央地方儘速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同意照辦。曾在「蘇丹紅風暴」中怒批衛福部及食藥署官員螺絲鬆掉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不滿的表示,寶林案如此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居然還是透過媒體爆料才得知,她要替因此案受害的民眾說句話「消費者真的是太冤枉了」。薛瑞元趕緊澄清「沒有,這還是有通報系統」。林淑芬追問,現在的案例當中有幾例是在26日新聞爆發前就通報?薛表示,「委員你用時間去切不太對,但通通都是醫院進行通報的」,林淑芬則反脣相譏「連醫院都坦承是看到新聞後才驚覺不對開始通報」,「要不是第一位受害者友人在3月25日深夜爆料,曾在寶林用餐民眾驚覺也有類似症狀,你們會知道嗎」。林淑芬表示,很多人都是「看到新聞」,才意識到曾在寶林用餐驚覺不對,進行主動通報,醫院甚至一度認為,死亡個案楊姓老翁是因為「諾羅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新聞爆發的話,衛福部可能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些病患都是來自於寶林茶室的事件。薛瑞元強調,這些中毒事件,如果不是集體送到同一醫院的話,就會有分散(就醫通報)的狀況,只有在各醫院一起通報後,才能掌握整體狀況。林淑芬批評,從19日開始就有民眾於寶林餐廳用餐、21日到23日都陸續有民眾送醫,但24日才開始有案例通報,直到新聞26日露出,醫院才開始大量通報,已經拖了五天,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醫療院所沒警覺,等八天後新聞大爆發,各單位才開始回溯,薛瑞元則又面露苦笑的反駁「19日消費者吃到的第一天還沒有症狀,怎麼通報呢」。但林淑芬卻笑不出來,追問衛福部為何沒有檢驗用的「標準品」?薛瑞元回應,還是要看檢驗什麼東西,目前推測起因很像是「米酵菌酸」,但因為現在缺乏標準品,仍在購置過程,下週才會抵台。林淑芬痛批,台灣對於新型態的食物中毒意識太弱,中國大陸最近15年間,從2005年到2020年,曾有188例米酵菌酸中毒的狀況通報資料,重大事件有160例,死亡85例,甚至檢驗不出來,用症狀回溯判斷,相關結果都發佈在大陸期刊論文上,但台灣現在卻連檢驗標準品都沒有?薛瑞元則說,台灣從未發生過此現象,「我們從沒從有中國進口有問題的米製品」,林淑芬則提醒,衛福部不要自以為大陸衛生條件就一定差,如今台灣的中毒事件不是發生在台灣「大百貨公司」,衛生條件不是應該很好嗎?民眾怎可能不焦慮?
莫三比克啤酒中毒慘案!米酵菌酸釀75死 政府花「10個月」查明真相
信義A13百貨美食街寶林茶室爆出食物中毒事件,至今已釀2死4命危,其中「米酵菌酸」更成為釀禍的致命元兇。其實2015年時在莫三比克(Mozambique)發生的葬禮啤酒中毒事件,釀成75人死亡的原因就是「米酵菌酸中毒」,當時全國曾為此哀悼3天。近日寶林茶室的炒粿條疑似因食物中毒造成2死4命危的慘劇,就有專家質疑「米酵菌酸」可能是造成致命的原因。其實早在2015年,東非國家莫三比克的人民就曾因為在葬禮上喝到小米啤酒(龐貝酒,brewed pombe)後,發生大規模中毒事件,造成大批民眾死亡,而時任總統阿曼多(Armando Guebuza)更宣布全國哀悼三天。當年1月9日,莫三比克一座城市齊帝瑪(Chitima)舉辦了一場葬禮,而前往致哀的參加者就在喝了葬禮的小米啤酒後,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才3天就造成59人死亡,事後死亡人數多達75人,更有196人因此送醫治療。莫三比克官方第一時間認為原因是有人將鱷魚膽汁滲入啤酒內釀禍,不過事後有學者在《富比士》雜誌上投稿,認為鱷魚膽汁對人體相對無害,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傷亡,並指出有毒的開花植物「毛地黃」才可能是有毒物質的來源。直到同年11月,莫三比克國家衛生研究所才公布真相,化驗後發現起因是用小米、玉米和各類米製品等原料釀出的小米啤酒中,出現「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汙染所致,進而造成75人死亡。
寶林茶室累計10案 名醫揭關鍵毒素:恐有更多受害者
「寶林茶室」餐廳爆發食物中毒事件,風暴愈演愈烈,目前累計10例個案,其中2人死亡、3人重症命危,情況相當嚴重。專家認為,致命原因可能有2種,一種是米酵菌酸,另一種是黃麴毒素,更不諱言可能會有更多受害者。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訪問,提到黃麴毒素生存於含有油脂的玉米、花生,米酵菌酸則不需要油脂,這次事件中,受害者食用的炒粿條屬於油脂少的米製品,推測毒素可能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引發米酵菌酸。江守山指出,米酵菌酸會阻斷細胞的呼吸電子傳遞鏈,危害肝腎等器官,首先會重創肝功能,造成肝昏迷,造成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嚴重可能有死亡風險。江守山認為,這次食物中毒嚴重,毒素來源可能是料理中的馬來西亞椰子等食材污染米製品所致,過去可能未曾發生料理遭受污染,這次會爆發可能在生產環節中出現問題,災情才會如此慘重,更表示還有未爆彈,「應該還會有更多受害者」。據了解,寶林茶室創始人黎仿軒日前表示,當天自己也有用餐,應該只是個案,而素粿條配料都是蔬菜,強調「素食很安全」。不過,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打臉,說明素食不代表就不會造成食物中毒,只是中毒型態可能和肉蛋類的中毒型態不同,沒有素食就比較安全的說法。
寶林茶室中毒2死 這5類食品易孳生「米酵菌酸」…黑木耳泡錯恐釀劇毒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似「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截至今(27日)中午已有10起病例,其中2人死亡2命危。患者疑似食用發酵不當的炒粿條、河粉,也讓民眾聞米製品色變,不過,專家指出「黑木耳」若長期浸泡於不良環境,同樣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米或玉米製品若保存不當,就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該菌又會衍生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毒性極高且沒有有效解毒劑,攝入後會影響人體主導能量的粒腺體,並可能導致死亡。中國大陸黑龍江2020年「酸湯子」事件,1家9口即因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玉米麵身亡。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布5類可能因變質而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分別為發酵玉米麵製品、久泡的木耳、酸湯子與臭碴子、糯米麵湯圓、河粉等濕米粉。另據《HEHO健康》報導,「穀物類製品或發酵品」如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薯類製品」如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以及「泡發後」的黑木耳、白木耳等木耳類,都可能因環境衛生不佳、泡發過久引發原料變質或儲存不當,造成米酵菌酸滋長。民眾除「絕對不要購買」超過保存期限的河粉、米粉、粿條和涼皮等米製品,也應少量購買、盡快食用,若有剩餘或暫不食用而存入冰箱,也不得保存超過2天,且要注意溫度是否夠低、冰箱是否被塞太滿影響溫度,進而不利保存。如有自製澱粉類發酵品習慣,也要注意原料是否發霉,儲存時也應注意防潮;發泡黑白木耳要使用乾淨的水和容器,發泡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並把握現泡現煮現吃原則,預防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中毒1天內恐多重器官衰竭 醫:只剩這招能對付它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截至今(27日)中午已釀2死2命危。有醫師懷疑禍首可能是無色、無味、耐高溫的「米酵菌酸」;另有毒物專家指出,米酵菌酸並無有效解毒劑,且致死率達到40%至100%之間,中毒者1天內就有可能多重器官衰竭。寶林茶室疑似中毒案已知有9起案例,其中2人死亡、2人命危,其餘則有輕重不一症狀。有醫師依據患者多有食用炒粿條、炒河粉,推測是米酵菌酸釀禍。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國內還沒有該類中毒案發生,但若回顧中國大陸案例,該類中毒死亡率可達到3成。楊振昌說明,米酵菌酸中毒在國外也不算常見,以中國大陸為例,2010年至2020年10年間共有149人發病,其中139人住院、43人死亡,死亡率近3成,病源多來自玉米、黃豆製品,以及少部分因保存不當產生毒素的米製品。又米酵菌酸毒性很高、干擾人體產生能量,甚至讓身體「崩潰」引發器官衰竭休克,但目前尚無特殊療法或解毒法,也不能透過洗腎排除毒素,僅能運用支持性療法。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指出,米或椰子製成的發酵食品若有發酵不當,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該菌又再衍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無色、無味、耐高溫,也無法透過視覺、嗅覺、味覺來辨認,亦無法用烹煮將其破壞;但其有易在PH值7中性環境滋生特性,如在食品製程中加醋或檸檬汁,便可以酸抑制毒素滋生。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主要作用在人類粒腺體,該腺體為哺乳動物產生能量的來源,食用到含有米酵菌酸食物,可能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腸胃症狀;中毒者可能合併有肝、腎等多種器官衰竭,「只需1毫克就會導致死亡」,致死率達到40%至100%。不過,本事件雖已確定為食物中毒事件,但是否為米酵菌酸中毒仍有待食藥署、衛生局檢驗出爐,且微生物檢驗通常需耗時2週以上。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爆1死2命危 「幕後元兇」曾釀12口家庭9人死亡
台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傳出疑似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接獲9起案例,其中已造成1人死亡、2人命危。有專家解釋,背後的致命元兇可能是台灣少見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過去在中國就發生過多起重大案例,3年前甚至造成黑龍江12口家庭9人死亡,只要1mg就會致人於死。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截至26日晚間,寶林茶室信義A13的大規模食物中毒疑雲已經出現9起案例,其中醫院通報6起、民眾自行通報3起,大部分人都有食用寶林茶室的炒粿條。而目前已知已經有1人死亡外,另外還有2人命危,已在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搶救中。而至於到底是何種原因造成如此誇張的意外,有醫師推測,這背後恐怕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所致,米製品只要保存不當,其中就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只要1mg就會輕易造成傷亡,再加上其並非病菌,即便透過糞便化驗也無法檢驗出來。報導中也提到,米酵菌酸在台灣比較少見,但是在中國卻是爆出多起重大意外。2023年7月,河南省2名女子食用變質的涼皮,同樣也是發生米酵菌酸中毒的情況,最後造成1死1傷的慘劇。而提到米酵菌酸,就屬黑龍江先前發生的「酸湯子中毒」事件最為嚴重。在2020年10月,黑龍江1戶12口家庭因為食用保存不當的酸湯子(一種用水磨玉米粉發酵製成的麵條),結果造成全家米酵菌酸中毒,最後12人中有9人不幸喪命。報導中也提到,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表示,後續在這戶家庭食用的酸湯子中檢驗出高濃度的米酵菌酸,患者的胃液中也有檢驗到。而米酵菌酸最大的特色就是「百度高溫、開水煮沸、高壓蒸煮」都無法破壞毒性,人類只要食用到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就會造成人體肝、腎部位的損傷,致死率高達40至100%,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
包裝與品質齊頭並進 國產米進軍國際
為提升國內包裝食米及米食製品業者品牌競爭力,農糧署今日舉辦「112年國產包裝食米暨米食製品品牌形象輔導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署長胡忠在致詞時表示,台灣米品質不差,卻常常使用傳統節慶配色、制式公版包裝,或簡易的透明袋。因此農糧署從3年前開始輔導國內包裝食米及米製品業者的產品包裝及品牌建立。「112年國產包裝食米暨米食製品品牌形象輔導計畫」成果發表會,受輔導業者拿著新包裝上台「走秀」,展現成果。(圖/黃鵬杰攝)農糧署今年度輔導8家業者改善產品包裝設計,透過時尚、簡約或童趣風格,協助米糧業者重新詮釋產品包裝設計,顛覆以往傳統農產品包裝意象外,並協助6家業者建立品牌形象識別,導入產品型錄、禮盒提袋設計、員工制服、名片及企業網站,為企業重塑品牌精神及意象,透過品牌識別的建立,將銷售通路拓展至國內外消費市場。
黑色合作社2/月營收20萬帳面負5000 校長認「督導不周」撇貪汙
台北市士林國中合作社長期販售炸雞塊、含糖飲料,每月營收20萬,與教育部頒定之「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背道而馳,也讓「禁垃圾食物進校園」走回頭路,市議員應曉薇質疑校長與學務主任夫妻是利益共同體,合作社營收儼然成為學校黑帳小金庫,而校方遭調查時卻稱「帳冊不見」,且帳面上負5千元,日前校長林凱瓊也否認有中飽私囊,坦言「督導不周,該承擔就承擔」。吹哨者表示,由於合作社販售雞塊太出名,還有其他學校慕名而來,校方更將本來位在地下室的合作社搬到1樓家政教室,如遇上稽查,就以「教職員合作社」為說詞。曾有位老師擔任合作社委員,在開會時表示販售雞塊、含糖飲料是公然違法,馬上遭撻伐,最後該名老師黯然離職,吹哨者看不下去高層繼續亂搞發財,挺身而出控訴,也憂心自己成為校園霸凌受害者。本刊調查,2017年10月曾有立委提出「學校衛生法」24條之一修正法案,有鑑於當時國小國中過重及肥胖比率佔28.7%、29.2%,胖弟胖妹多,立委提議中小學全面禁售高鹽、高油、高脂、含反式脂肪的食物,以及含糖飲料,從行政命令提升至法律位階,當時引起熱議。回溯最早以前的學校合作社,販售甜鹹麵包、零嘴洋芋片、汽水等各式飲品、冰棒等,隨著時代演進,「禁垃圾食物進校園」意識抬頭加上教育部訂出「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商品限制多,一度讓合作社無法經營。教育部頒定「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一份點心熱量應在250大卡以內,但100公克的炸雞塊熱量就有213大卡。(示意圖/翻攝好市多網站)依照教育部頒定之「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供應之飲品及點心食品,一份熱量應在250大卡以下,飲品指的是百分之百果(蔬菜)汁、鮮乳、保久乳、豆漿、優酪乳、包裝飲用水及礦泉水等7種液態食品;點心指的是用於補充正餐之不足,「熱量較正餐為少,具有補充營養及矯正偏食之功用」。其中,飲品和點心的脂肪、糖、油等含量,以一份250大卡規定來說,脂肪含量應在30﹪以下、鈉含量應在400毫克以下、校園烘焙食品(麵包、餅、米製品)油及糖所提供熱量總和不得超過總熱量40﹪等等。簡單來說,炸雞塊、披薩以及含糖茶飲、發酵乳飲品、愛玉、布丁、非100%果蔬汁等都不得提供。北市教育局表示,合作社帳目部分,教育局已偕同政風單位啟動相關調查作業,如有不法情事,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此外,已通函各校,重申校園合作社販售食品要符合教育部、教育局法規,未來將無預警、不定期進行校園食品抽查及輔導工作,抽查不合格的學校要在7天內提交改善及檢討報告,教育局增加不定期到校複查次數。逾期未改善的學校,教育局將追究學校相關主管人員未盡督導責任,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懲處。違法事件曝光後,校方表示合作社部分資料已遺失,也坦承未與進貨廠商簽訂採購合約。(圖/議員應曉薇提供)對此,校長林凱瓊面對媒體坦言確實督導不周,「該承擔就承擔,會配合教育局調查,有錯就修正」,否認自己有「發大財」,藉合作社圖利等違法情事,而合作社每月營業額也非20萬元。對於遭質疑和校長是利益共同體等指控,學務主任喊冤表示是被抹黑扭曲,他在校服務20幾年,一切經得起檢視,社會局每年都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查合作社的帳,目前相關單位都已介入調查,他也辭去所有合作社相關職務,「公道自在人心,該承擔、負責的我都會負起責任,靜待調查結果還我清白」。另外,他也懷疑這一系列的操作,疑似是有心人針對校長在校已滿6年,即將調動有關。
北市松山區知名刈包店「老翁家」出包 花生粉被驗出黃麴毒素超標
台灣屬濕熱氣候,剛好適合黴菌的生長條件,食品若保存不當,易遭黴菌入侵而污染產生毒素。台北市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品質及衛生安全,派員至傳統市場及周邊、超市賣場及餐飲店等處,執行食品中真菌毒素抽驗專案計畫,共計抽驗30件產品,檢驗結果1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不符規定,不合格率3.3%。台北市松山知名四神湯、刈包店家「老翁家」的花生粉遭檢出「黃麴黴菌」超標。臺北市衛生局表示,不符規定之產品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經追查產品來源為雲林縣業者,已移請雲林縣衛生局處辦。北市老翁家刈包店「花生粉」遭衛生局檢出「黃麴毒素」超標。(圖/截自google map)北市衛生局此次共計抽驗30件產品,包含15件花生製品(花生糖、花生粒、花生粉、花生醬等)5件穀類及相關製品、5件辛香料(薑黃粉、咖哩粉、辣椒粉、豆蔻粉等)、2件玉米製品、2件米製品及1件麵製品。針對檢驗不符「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第4條食品中之真菌毒素限量之產品,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及第48條規定販售業者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北市衛生局說明,黃麴毒素主要是黃麴黴菌及寄生麴菌所產生之二級代謝產物,具肝毒性,大劑量食入會引起肝毒性發炎、肝出血及肝細胞壞死,經常汙染花生、玉米、米、麥及堅果類等作物。消費者購買花生製品、米、穀類等產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且衛生之廠商,於購買前先確認產品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損,開封後保存於乾燥環境,避免受潮及發黴;而食品業者應定期自主檢查原物料是否合乎衛生規格、妥善儲存原物料於乾燥環境與原物料管理採用先入先出原則,以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及自身之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