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稅
」 報稅 房地合一稅 繳稅 財政部 節稅爸爸留3千萬遺產!媽媽想拋棄繼承全給兒子 律師:要多繳61萬的稅
恩典法律事務所周依潔律師日前在臉書上分享,有關遺產拋棄繼承的案例。老陳日前過世,留有約3000萬元的遺產,但老陳生前都是大兒子在照顧,媽媽和女兒想要拋棄繼承。周依潔急勸不要,因為從節稅角度來看,2人若拋棄繼承,要多付61萬左右的遺產稅,最好的辦法是「簽署遺產分割協議。」周依潔分享案例,老陳留下3000萬遺產,媽媽和女兒想讓大兒子一人繼承,詢問律師是否能辦理拋棄繼承,周依潔提醒除非有債務要處理怕麻煩,不然單從「節稅」的角度,千萬不要輕易辦理拋棄繼承。周依潔分析,在申報遺產稅時,被繼承人若有親屬,會有一定金額的扣除額,老陳有配偶加2名子女,共3位繼承人的情況,遺產總額3000萬元,免稅額1333萬元,配偶扣除額553萬元,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56萬元x2為112萬元,喪葬費扣除額138萬元,應納遺產稅為3000萬減上述免稅額、扣除額的一成,為86.4萬。倘若媽媽和女兒選擇拋棄繼承,免稅額同樣是1333萬元,扣除額僅剩直系血親卑親屬1人的56萬元,以及喪葬費138萬元,應納遺產稅為147.3萬元。周依潔公開遺產稅算法,可以發現媽媽和女兒有沒有拋棄繼承,整整差了60.9萬元的遺產稅。最後,周依潔也給出建議,若想讓大兒子一人繼承老陳的全部遺產,其他人拋棄繼承不一定是好辦法,另一種選擇是三名繼承人一起簽署遺產分割協議,透過協議分割的方式,由三人全體同意所有遺產都分配給大兒子一人,即可達到大兒子單獨繼承,同時又達到節稅的目的。
房地合一稅申報要當心! 國稅局示警這「四大地雷」不能踩
報稅細節多,若踩雷荷包恐怕大失血!財政部11月公布4種房地合一稅常見申報錯誤,其中包括「將持有期間的列報房貸利息、將取得時間錯認為簽約時間與未符合連續設籍滿六年」等規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近年房市交易市場火熱,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高達750億元,民眾申報前一定要了解規定,合法報稅與節稅。國稅局10月、11月一共列舉四大常見「房地合一稅」錯誤申報方式,首先是錯列房貸利息為費用。假設持有期間列報購屋借款利息31萬元,但房貸利息為房地使用期間之費用,不得認列,被重新核算課稅所得並補徵稅額。其中還包含簽約後延遲買賣移轉登記。公司於104年11月間與乙君簽訂土地買賣契約書,因故遲於105年2月1日始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於110年9月間出售並辦妥移轉登記,該公司認為土地於104年11月間即簽約購買,非屬房地合一稅之課稅範圍,故將出售土地所得額列報為免稅所得。若房地合一稅取得日期認定為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經國稅局查獲,除補徵稅額外,將遭處罰鍰。還有不符合自用原則。民眾113年1月出售其於106年1月取得的A房地,自行申報課稅所得860萬餘元,減除自住房地免稅額400萬元,繳納稅額46萬餘元,但民眾出售時在A房地設籍未連續滿6年,不符合自住房地免稅額適用要件,核定應補稅額126萬餘元。另外重建後原舊制所得稅改新制房地合一稅。民眾在房地合一稅上路後,購買土地700萬,與營利事業合建分回房地後,以2400萬元出售,但將土地成本700萬元加計互易發票金額750萬元,列報房地合一稅之取得成本為1,450萬元,國稅局減除互易發票金額750萬元,並以合建前A地之原始取得成本700萬元認定B房地交易成本,按A地持有期間(超過5年,未逾10年)適用稅率20%計算補徵稅額150萬元。曾敬德表示,由於不動產買賣交易過程稅務繁多,一般人一輩子可能只有一、兩次機會,自行申報錯誤率卻極高,建議有相關需求時,應諮詢可信任的專業地政士或委由地政士辦理,才能避免補稅、罰鍰的可能。
房市價量增溫國庫也賺飽!2024房產稅收將挑戰3900億新高
受惠房地產價格與交易量雙雙增溫,統計今年前10月房地產相關稅收已達2729億元,全年有機會挑戰390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其中房屋稅收與房地合一稅收也雙雙來到頂峰,反應價格大幅上漲與新成屋數量多,尤其新成屋的房屋稅因為標準單價拉高後,稅收一路成長。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產的持有稅在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後,持有新房屋的屋主房屋稅負擔明顯增加,未來若沒有設籍的屋主,例如因為學區等需求戶籍遷出,導致房屋沒有人設籍,房屋稅就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再加上近年交屋潮帶動,房屋稅稅收還會增加,房屋稅屬於地方稅,稅收增加也有利於地方發展。根據財政部113年10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今年房屋稅稅收已達922億元,首度突破900億元,房地合一稅收前10個月857億元,已經寫下歷史新高,契稅前10個月稅收159億元,土地增值稅前10個月749億元,地價稅則是仍在課徵階段,過去兩年地價稅稅收都在940億元,今年應不會有太大變動,推估這些房地產的交易稅與持有稅收今年可望挑戰3900億元。曾敬德表示,持有稅因為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再加上新成屋不斷落成,預料未來稅收也會達每年千億元,民眾購買新成屋持有成本的負擔增加,至於交易稅則多是因為2016後買進的房地產價格大漲帶動,今年推估房地合一稅收也增加到近千億元,對於國庫也大大進補。也因為稅收增加許多,民眾應多利用合法管道節稅,例如注意戶籍設籍規定,同時房地合一稅也有重購退稅等優惠,建議最好提早詢問專業人士做好規劃,避免被國稅局關注。
台北妹想躺平求涼缺 網曝超爽職位!「每天工作10分鐘」月薪30K
現代社會低薪、高物價,多數年輕人僅能勉強養活自己,買車買房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因此不少人認為與其省吃儉用數十年存款購房,不如及時行樂。1名女網友表示,自己聽說身邊朋友工作很閒,感到非常羨慕,想找找看類似的職位,「工作不會很繁重,並且忙完之餘看書or手機,薪資30~35K即可」。原PO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聽聞身邊朋友們工作極閒,好羨慕,想找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可以工作不會很繁重,並且忙完之餘看書or手機,薪資30~35K即可」。她提到,自己最近找到2份類似工作,「第一位:老闆聘用他是為了節稅還補助之類的,平時公司就他一個人,也沒啥事」。至於第2份工作,女網友透露,老闆是為了夢想才開公司,但生意一直做不太起來,且老闆也不會每天進公司,「所以公司只有朋友跟他的兩個年齡相仿的女生同事,每天就是做1-4個小時的工作,聊聊天、上上網」。話題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留言「我現在在做工地行政,每個月就只忙個5天請款,那5天也能準時下班,其他時間都在打排位、看YT或Netflix,所長主任也不會管,他們很愛去福利社喝酒聊天」、「派遣銀行內勤,月薪30k。我工作時間應該一天只有10分鐘吧,基本上1天都沒事情做,可以看股票看書滑手機」。
玉女歌手營業額破億公司倒閉 林佳儀慘遭前夫騙走千萬房產
玉女歌手林佳儀曾以〈一個人的我依然會微笑〉歌曲紅遍全台,她歷經16年婚姻情變離婚、創業失敗、親弟成植物人20年的種種人生挫折,日前又遭遇大姊猝逝惡耗。林佳儀在謝震武主持《震震有詞》節目上提到,婚後和前夫陳建亨一起開創服裝事業, 一度拓展到4間店,營業額破億。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前夫選擇到上海發展,「3年後公司開始賺錢,但前夫不讓我管錢,直到雷曼風暴時銀行突然抽銀根,現金流過不去,他私下跟我媽媽借5百萬,而這5百萬是媽媽去跟銀行貸款給他」,之後林佳儀要求看帳、理清債務一年後,業績開始扶搖直上,這時候前夫又不准林佳儀干涉財務,最後負債已經是無底洞。前夫找來會計師做負債整合,林佳儀查帳時才發現債務有大筆金流去向不明,一問才知道是前夫拿跟銀行借的8百萬投資會計師的茶藝館。為了度過債務風波,林佳儀還當前夫的連帶保證人,但之後才發現每一個房地產都被前夫拿去二胎,「直到都票貼了,要被斷手斷腳了,還要我先把貨款給他拿去付外面的債」。壓倒兩人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前夫竟然找上前岳母建議把林家的房子變成公司的資產,公司可節稅又可每個月撥錢給岳母,前夫甚至把房子拿去貸款,沒想到貸款還不出來被法拍,林佳儀說:「我知道後炸掉,問他怎麼會把腦筋動到房子上,這是我爸媽要照顧弟弟必須留下的。」之後林佳儀父親請前夫簽下1700萬的還款書,要求按月還款,但竟未簽「只要其中一期未還,則必須一次還清所有債務金額」,不合理的協議內容讓謝震武覺得太不可思議。林佳儀透露離婚協議書上寫明前夫每個月要支付扶養費,僅支付了1年後就沒有再付。
整合多年處處卡關 避免自主更新成為空談該「這麼做」
為什麼我家的都更案總是推不起來?老舊社區的都市更新已是台灣的趨勢,許多老公寓居民原本滿懷期待,希望透過都更改善居住環境、延續房產價值,甚至很有熱忱地主動發起。然而,不少自主更新計劃,不僅進度緩慢、波折重重,讓一個個原本抱持希望的家庭最終陷入失望。踏取國際開發藍協理透過實際案例分享社區常見問題,以及如何透過專業力量協助社區推進都更。踏取藍協理分享,早些年有個都更案,社區居民中有熱心人士主動發起整合,在內部先是整合了5年,遴選完建商後,建商進駐了2年,爾後建商又再聘請整合商進場協助1年。前後已是好幾個年頭過去,然而關鍵時刻要簽約、送審之前卻處處卡關,為什麼呢?社區的發起人固然對都更有十足的熱忱,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易,況且都更又攸關大眾利益,容易因缺乏有效且公開透明的機制,使部分居民無法完整掌握資訊,社區間產生不信任感,需要長時間重新建立信任來消彌疑慮。然都市更新的前置作業涉及土地使用、建築規劃、法律程序、財務管理等層面,絕非僅憑熱情就能推進。踏取走訪多個社區後統整幾項常見問題,包括:「認知與實務的落差」「專業知識缺乏」「居民派系」「利益掛勾」...等,導致進度卡關。「認知與實務的落差」與「專業知識缺乏」息息相關。常源於居民誤信謠傳的都更資訊,且缺乏實務經驗所導致。倘若發起人非相關產業人士,但凡在取得資訊的過程中有所差錯,都可能因為長時間的累積,而堆疊成嚴重的都更認知謬誤,在缺少第三方的協調,往往演變成,各說各話、各懷鬼胎的「派系鬥爭」局面。因此,為了更加有效率且不傷和氣的主動進行都更整合,藍協理建議在「初期」即可尋求專業的都更整合商或顧問團隊進駐,其優勢在於:1. 以第三方角度協調,維持社區和諧 2. 以多元且專業的資源協助,做全面的規劃 3. 以實務經驗協助遴選建商與契約審核,消除資訊落差。在公正第三方的協助下,更可避免發起人的熱心被貼上與建商掛勾的標籤。可以幫助居民整合資源、釐清權利義務,減少溝通中的誤解與分歧。都更整合商可以提供居民貼近實務的經驗與專業規劃,並整合法律、建築、金融相關團隊,協助居民理解都更的細節,與資產的應用及規劃。以第三方專業團隊的角度,訂定明確的流程、定期召開說明會、建立透明公正公平的決策機制,更能確保資訊傳達的一致性,以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專業的都更整合團隊能夠有效評估引入建商的時機點,在居民同意人數達一定比例後,協助居民一同遴選建商,避免過早引入建商而引發利益爭執。更可篩選掉不肖建商給予的「吃不到的糖」,使之不足以影響居民對於「合理的合建分配」的想法。此外,更可以在建商提供合建契約時,陪伴住戶們解決「合建契約看不懂」的問題,協助居民審閱條文是否有所疏失,同時監督建商是否有良好的體質足以因應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履行契約內的承諾。都市更新本該是一個改善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美好過程,但在自主更新的推動下,卻往往因專業知識缺乏、溝通機制不良等因素而走向鬧劇。在都更初期的階段諮詢專業整合商的建議,一同建立透明且公正的決策機制,並確保居民對每個環節的了解與參與,才能避免從希望變成失望,也能讓長久建立的良好鄰里關係,隨著都市更新一起延續至下個世代。都更整合商提供從法律知識、節稅諮詢、都更分配比例建議與契約審閱等服務。(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
資產傳承節稅不燒腦 3個節稅秘訣省下大筆財富
辛苦打拼一輩子的財富想傳承給下一代,然而高額的遺產稅卻可能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隨著時代推進,與其避諱談論遺產,不如提早為孩子做好準備,才是最大化資產傳承的關鍵。踏取國際開發藍協理分享了幾種「不燒腦」的節稅方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如何通過「贈與」達到資產傳承節稅的目的。提早規劃贈與免稅額,避免單一高額的贈與。(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在運用各種節稅方法之前,應先全面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除了現金、動產、不動產外,還要將有價證券、基金、股票等納入整體考量。清楚掌握財務全貌,才能做出最適合的規劃,並確保節稅策略百密而無一疏。以下分享3種透過贈與節稅的方式:一、「把握每年度的贈與免稅額」。每個人每年可以累計贈與 244 萬元,也就是說不論你贈與給多少人,每年的贈與額度加總最高就是244萬元。如果以雙親家庭為例,如果一次性贈與1000萬,則父母兩人的贈與免稅額加總為488萬元,剩餘的512萬元仍需要課10%贈與稅 ≈ 51.2萬元。因此提前規劃,把握每年的贈與免稅額,以年為單位分批贈與,則能夠有效降低稅賦。二、「婚嫁時贈與」。許多人不知道婚嫁時贈與,如嫁妝,也有「額外」每人10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代表該筆贈與不計在年度的贈與總額當中。如果好好把握的話,父母在子女婚嫁的年度,兩人加總共可以享有 (244 x 2) + (100 x 2)= 688 萬元的免稅額。三、「贈與附有負擔」。依照《遺產與贈與稅法:第21條》:「贈與附有負擔者,由受贈人負擔部分應自贈與額中扣除。」白話來說,當你的贈與之中,有部分是需要受贈者來負擔的話,這部分的金額就可從贈與總額中扣除。最常見的就是 —— 「買房給小孩,附贈貸款」,其貸款的金額就會被視為扣除額,是家族傳承中最常見的低負擔方式。例如:父母購買市價 2,500 萬元的不動產,有房貸1,000萬元,再贈與給子女。若不動產價值(房屋評定現值) 1,244 萬元的情況下,子女應該要負擔多少贈與稅?計算方式:贈與總額(1,244萬) - 免稅額(244萬) - 扣除額(房貸1,000萬) = 0 元。「這樣不就可以買房贈與給年幼的子女?每年還可以免稅贈與244萬來替他繳房貸?」當然不是!並不是所有附帶負擔都可以扣除,附有負擔必須要符合以下4種條件:➊ 具有財產價值:若贈與房產給小孩,不能夠將孝順或做家事這類無法被量化成財產的項目來納入附有負擔中。 ➋ 經履行或能確保其履行:若子女沒有工作或經濟能力的話,因為其沒有履行能力,因此房貸不能納入附有負擔計算。➌ 不能向第三人進行給付:若父親贈與女兒1000萬元,要求女兒分500萬給兒子,則這500萬元不能夠視作附有負擔,而是會被視為間接贈與,則不得扣除。 ➍ 負擔之金額不能超過該贈與財產的價值。積攢一生的財富,大家都希望能在合法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節省稅務支出。除了文中提到的提前規劃「贈與」外,還有「信託」、「保險」、「特定土地」、「不動產交易」、「保險」、「都更」等方式都能有效節稅,至於如何最有效的實踐節省額外繳納的冤枉稅,都因個案需求、狀況、家庭組成等等不同而有不同解方。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資產傳承與稅務規劃,歡迎免費諮詢踏取國際開發,為家族財富的傳承尋找最合適的節稅策略。
她好奇薪資為何要拆「本薪、伙食津貼」計算! 網曝真相:比較省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表示她相當好奇,不知道為何薪資單上面的薪資,都要拆成本薪和伙食津貼?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解答「節稅,他這樣報稅會比較省」、「伙食免稅啊,不用納入所得」。一名女網友近日在Dcard上以「為什麼薪資要拆成本薪和伙食津貼?」為題發文。表示公司開的薪資是A「但薪資單上本薪(B)+伙食津貼(C)才會等於A」。因此這讓她感到相當困惑,詢問網友「這個操作的用意是什麼?」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伙食津貼是免稅額哦~」、「伙食津貼不用報稅,沒什麼不好阿」、「是為了幫你免稅喔,是對員工有利的,跟勞健保那些沒關係」、「伙食免稅啊,不用納入所得」、「伙食津貼有免稅額,你扣繳憑單收到時,不會列入收入」。而也有網友表示「妳說的這種A=B+C是最單純的,如果還有全勤、技能津貼、交通津貼、其它津貼,這種公司就要遠離」、「好公司的伙食津貼單純是申報帳目上用,是免稅所得,讓你節稅用。實際上是你的本薪,計算獎金、分紅都還是會包含」、「是好的,但像傳產或者一些不好的公司,會用底薪去算你的獎金,正常好公司是會用全薪去算」。
女子猶豫「自提6%或投資?」 網曝1點關鍵:沒意義
雇主每個月都會幫勞工提撥6%薪資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不過勞工也可以選擇自行提撥1%至6%。而日前就有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表示她的薪資大約在27K,最近猶豫要自提6%,還是要買ETF或定存?因此想要詢問其他網友們的意見,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她自己工作剛滿一年,平常有買00937B跟00940,不過不是定期定額。另外,她也有買元大龍頭基金每個月定期定額100。原PO指出,自己目前的薪水是27K,原本想說要跟公司自提6%「但是聽同事分析說有其他同事被扣%」。因此讓她相當苦惱,不知道應該要自提,還是把基金的金額提高。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兩萬七而已自提沒意義,直接買正二」、「基薪不要自提,拿去定期定額ETF」、「自提是給高薪的人用的,低薪就ETF定期定額就好」、「自提6%是給高薪節稅用的」。而也有網友給出建議「工作一年了只有27000的話,先投資自己想辦法脫離低薪」、「你的薪資除非生活無籲的狀況下,建議那時你再考慮自提,當然若是你是以強迫儲蓄的角度來看,自提也是種方法。另外就是不一定要提滿6%,你可以考慮降低一點,剩的錢買ETF,不一定要2選1」、「你該做的是提高你的收入,長期來看再怎麼存都遠遠輸給即早提高收入的人」。
秘婚1年才公開原因曝光! 人夫施名帥爆結婚契機自嘲:有點糗
《角頭-大橋頭》上映14天票房已突破1.5億,即將打破全系列最高票房紀錄,今(30日)演員群在西門町舉辦大腸麵線慶功活動,剛宣布升格人夫的施名帥,透露當初跟老婆朱芷瑩的結婚細節,爆笑自嘲:「這是一個有點糗的故事。」透露兩人當初結婚是為了節稅,一登記完就手牽手去報稅。施名帥跟朱芷瑩愛情長跑7年,終於修成正果,秘婚一年才對外公開,演員群、粉絲們都紛紛送上祝賀。施名帥表示去年報稅季時,朱芷瑩聊到夫妻合併報稅可以節稅,「她那時候就問說,要不要先結婚,說求婚也不要有壓力,我聽了就覺得很感動,覺得她跟我求婚。」兩人去年5月20日就手牽手去登記,轉頭就接著報稅,沒想到夫妻合併申報要過一年才可以報,「她(朱芷瑩)那時候還開玩笑說,怎麼辦?白登記了。」施名帥透露兩人當初結婚是為了節稅,一登記完就手牽手去報稅。(圖/朱芷瑩臉書)至於為什麼婚訊要瞞一年,施名帥笑回,兩人這一年都在忙也沒有刻意隱藏,「有時候記者問我有沒有求婚,也會想說我不能講,因為是她和我求婚呀,也不好意思是我講呀!」直到最近兩人才找到時間拍婚紗照,他也準備好戒指,補了求婚儀式後,正式對外公開喜訊。施名帥笑喊今年報稅季時,兩人終於以夫妻身份申報,「但我們發現,如果合併報稅要繳更多錢,最後還是個別報。」逗樂眾人。至於婚後人夫生活如何?施名帥表示上星期生日時,收到一包5千元的紅包,幽默自嘲:「原來這就是當人夫的日常,只能領生活費過日子。」一旁王識賢聽到笑回:「(婚後)還有5千塊很幸福了。」
「富爸媽」避稅!房屋贈與移轉創33年新高 雙北居前二名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7月囤房稅2.0上路,為達節稅效益,「富爸媽」紛紛卯起來送房,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全台上半年贈與移轉棟數達2.87萬棟、年增3%,創199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內政部統計顯示,贈與移轉的高峰期為房地合一稅實施前的2015年,當年高達5.5萬棟,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降至4.1萬棟,不過近年隨房價上漲、房市熱絡,贈與移轉棟數逐年攀高,去年已達5.2萬棟,今年上半年續成長3%。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中央銀行信用管制針對七都自然人購買第二屋,貸款由6成降為5成、且無寬限期,購置第三戶高價住宅貸款上限僅4成,此外,今手7月上路的囤房稅2.0,規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改採「全國歸戶」,且調高多屋者房屋稅率達2~4.8%,各種限貸、重稅壓在多屋者身上,使多戶持有人贈與房產給親人的需求提高。以六都來看,房價最高的台北、新北不僅贈與移轉棟數高居一、二名,上半年年增率7.3%、4.9%也遙遙領先其他四都,反應雙北房價高、年輕人購屋不易,贈與移需求大,尤其台北市不少金字塔族群,若持有多戶不動產,房屋稅等持有成本較高,更有贈與房產給親人的節稅需求。此外,戰後嬰兒潮世代多是享受台灣早年經濟成長、擁有房產的族群,隨此世代步入老年,加上贈與移轉快速增加,今年繼承移轉則有趨緩,內政部統計顯示,上半年繼承移轉為3.73萬棟、年減3.1%,但仍創下有統計以來同期次高。
股神巴菲特蘋果持股大瘦身49.4% 狂清倉的還有「這支」38億美元入袋
「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波克夏海瑟威3日公佈今年第2季財報,營業利潤年增15%達到116億美元,繼第一季大砍13%持有的蘋果股份後,第二季再加碼拋售手中49.4%、價值約755億美元的蘋果股權;且7月中旬以來,巴菲特還開始縮減其第二大持倉的美國銀行,套現約38億美元。有分析指出,巴菲特選擇持有巨額現金,可能表明對美國整體經濟的擔憂。波克夏於2016年開始,大幅增持蘋果股份,使其成爲波克夏持倉最大的公司,並稱這家科技巨頭是僅次於他的保險公司的第二大業務。不過在今年首季,波克夏卻將蘋果股權削減了13%,並在5月份的伯克希爾年會上暗示,這是出於稅收原因。根據8月3日晚間披露的財報,波克夏第二季度營收爲936.53億美元,市場預期910.9億美元;淨利潤爲303.48億美元,此前市場預計爲177.86億美元,大超預期。第二季度末,波克夏現金儲備爲2769億美元,再創新高,其中部分原因來自波克夏在第二季度出售了價值755億美元的股票,巴菲特正在加快減持的步伐。目前不知道巴菲特究竟是看衰蘋果前景或只是單純調整投資組合比例。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波克夏巨額拋售可能不僅僅是一種節稅,持有的巨額現金,可能表明巴菲特對美國整體經濟的擔憂。根據財報,第一季度末,波克夏持有7.89億股蘋果股份,但截至第二季度末,持有的蘋果持股數量約爲4億股,也就是說,波克夏在二季度大幅出售了3.89億股蘋果股份。目前,波克夏持有蘋果約2.6%的股份,按照上週五收盤價219.86美元計算,價值約880億美元。截至6月30日,波克夏股權投資的總價值中,72%集中於美國運通、蘋果公司、美國銀行、雪佛龍和可口可樂,持股市值分別爲351億美元、842億美元、411億美元、186億美元、255億美元。在過去兩個季度的出售後,蘋果仍然是波克夏最大的持倉。8月1日,蘋果也披露了2024財年第三財季(自然年第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蘋果在第三財季實現了85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5%,這一數字高於分析師預期的845億美元。然而,在大中華區的表現卻令市場失望,營收同比下降6.5%至147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53億美元。雖蘋果將下滑歸因於美元走強,但即便排除匯率影響,其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的下降也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該數據引發人們擔憂蘋果在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正在失勢。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蘋果之外,波克夏還在「清倉式」的拋售其第二大持倉美國銀行,該公司已經連續第12個交易日拋售美國銀行的股票,累計減持9000萬股,套現約38億美元,目前仍然持有9.42億股股票,還是美國銀行的最大股東。第二季末,波克夏的現金儲備爲2769億美元,再創新高,主要是淨出售了755億美元的股票,這也是波克夏連續第七個季度賣出的股票多於買入的股票。
沒自提6%遭親戚酸不懂理財 網點破關鍵盲點:買股都比自提划算
勞退新制2005年實施後,雇主必須每月替勞工提撥6%薪資到「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勞工也可自願提繳不超過6%金額,但是否該自行提繳6%,總讓許多人傷透腦筋。一名網友就在PTT分享與親戚討論6%話題,卻遭對方酸「不懂投資」的經歷,掀起鄉民熱議。原Po在八卦版直問:「40歲以下有人在自提6%?」表示日前和親戚談論理財投資,被問及是否自提6%時,老實回答「沒有」並指年輕人大多選擇存股,卻遭到親戚酸不自提6%等於不懂投資,認為自提相對股票不只穩賺不賠,還可以節稅。對此,許多網友點破盲點,指出除非很會投資,否則通常是所得越高的人,才會選擇自提6%,「級距高節稅用的」、「賺越多,自提越划算」、「低薪拿去買股票比較實際」、「自提6%是最爛的投資工具」、「股票隨便都10%以上的,誰要跟你6%」,還有人悲觀表示:「勞保可能我退休前就倒了 我幹嘛提阿? 」勞保局資料顯示,2024年2月底共有108萬7000餘人選擇自提,占勞退新制提領數的14.47%,勞保局也以勞工月薪4萬為例,表示若自提6%僅需繳納2160元綜所稅,無自提則要繳3600元。此外,月薪越高,對應更高所得稅應納稅額級距,其應納稅額的差異也越大,國庫保證退休金收益也更吸引人。不過,同樣以月薪4萬元計算,自提6%會使勞工每月減少2400元可支配所得。
頂辦聚落悄然西移!國際宏觀視野定錨綠色頂級聚落
在建築界深耕市場30多年的中悦建設機構,以桃園豪宅美學建築起家,打下扎實根基,擅長大基地大規模開發,在藝文特區、經國特區等投注心力獲豐碩成果,下一步展開新莊副都心十年開發大計,看好大型公共建設逐步兌現,國際級城市輪廓逐漸清晰,北台灣頂級產業聚落移轉,慧眼獨具佈局住宅、商業土地領航,如今中央商務特區藍圖已然成形,旗下五大指標個案接棒完工,而最新指標大案「松TOWER」基地正處於中平路、榮華路二段,以豪宅規格打造旗艦型綠色商辦,目前除了在地建商、金融機構陸續進駐,台北市提供健康管理的健檢業者看準城市發展及產品力也在近日完成簽約。新莊副都心為大台北地區少見兼具產業、建設硬實力的新興城市,透過五泰輕軌、中央合署大樓、國家電影中心、溪北轉運站等大型公共建設,成為雙北門面擔當,市中心珍貴綠金環境,三座捷運站路網匯流,讓副都心邁向低碳綠能都市,成為不少跨國企業、台灣知名大廠總部指定入主,也是近年總部進駐最為密集區域,目前夏姿、佳能、儒鴻、科定、勤誠以及四零四科技等都將代表企業門面的總部遷址於此。國家級建設雲集,副都心擔當雙北國際門戶。(圖/品牌提供)新莊副都心以國門CBD中心商業區之姿立足北台灣,同時吸引各大建商爭相卡位插旗,尤其商辦產品成為競逐新戰場,點燃開發火苗,目前興富發、麗寶、亞昕、三發地產、竹城、西勝、新濠等皆在此投入商辦大樓興建。進駐本區的各大行庫、金融機構囊括渣打、一銀、上海銀、兆豐金等超過20多家入主,就是看好副都心頂辦聚寶盆前景實力,搶先爭取高端客戶目光。「松TOWER」跳脫傳統,打造會呼吸的綠色商辦。(圖/品牌提供)然而中悦建設機構憑藉精準的土地開發目光、堅強的建設實力,深度區域耕耘,大規模的整體開發計畫,然而其佈局只挑選主幹道千坪以上雙面臨路角地推案,以國際宏觀視野定錨綠色頂級聚落,包含「中悦IFC」、「寰宇1號」「悦TOWER」等。近期正式完工的「松TOWER」地標商辦大樓案占地近2000坪,選址中平路、榮華路交叉口,全案採地上29層SC鋼骨地標商辦,以豪奢規格設計,跳脫傳統商辦規格,配載全台商辦罕見「多功能生活陽台」,大片玻璃帷幕開窗使光線延伸室內,空氣對流、舒適光線,滿足室內通風採光,降低能源消耗,將ESG概念內化,全面實現「會呼吸的綠色商辦」,並採98~642坪彈性規劃,滿足中小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總部多元需求。然而中悦前瞻部署十年大計,以精準目光,構築北台灣最頂級的商業聚落,同時在交通條件、重大建設之下,導入EGS概念、打造高規格的永續環境,無論是在企業轉型自用,或是跨國企業設點擴張,更在混沌不明的市場中成為最受矚目的新商機。副都心前景實力看俏,不少大咖已經陸續卡位插旗。(圖/品牌提供)「松TOWER」建築內部同時留設飯店級公設,包含健身房、會議室、交誼廳及瑜珈教室,讓企業員工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創造共好的幸福企業,目前在地建商及第一銀行將陸續進駐,未來在便捷的交通路網下,加上周邊大型產業聚落相互吸引之下,中悦質感奢華建築,將成為副都心最閃耀的地標。中悦超前佈局副都心,除了看準頂級商務聚落西移趨勢,且新莊擁有天時地利之優勢加乘。全新落成的「松TOWER」除了為區域頂級商辦新巔峰,不僅可協助企業轉型,以型塑國際形象,同時也成為不動產市場的新商機,無論是自用或長期置產,購入商辦做為資產,更達到公司節稅、資金彈性流動等效果,同時近年政策助益商用市場,對於企業主事業經營與資產佈局也如虎添翼。
公司員工僅1人…業務每天工作2小時「手機滑到膩」爽翻 內行揭真相
「全公司只有我一個員工!」1名男網友透露,自己任職的公司只有3個人,除了自己便是老闆和老闆娘,「我的職稱是業務,但其實行政和會計也是我做,還有打掃辦公室,一個月3.3W」,且老闆平時不常出現,他也不用加班,時間到就拍拍屁股走人,老闆也幾乎不管他,「我這樣算是找了一份好工作嗎?」原PO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我是南部人,文組地名國立畢業後回老家,家裡蹲了三年後出來上班,結果來到一間很妙的公司。全公司只有三個人:老闆、老闆娘、我。對,員工只有我一個人。我的職稱是業務,但其實行政和會計也是我做,還有打掃辦公室,一個月3.3W(不含業績獎金)。」男網友提到,「老闆愛來不來的,常常到公司後老闆就拍拍我的肩膀說再見。老闆娘一個月見不到兩次,可以無視。平常在辦公室就是我孤零零的工作,然後重點是公司的業務量超少,8小時的工時基本上只有2小時在工作,剩下的時間我本來用來滑手機和追劇,但是後來膩了,現在都在寫小說殺時間。不用加班,下班時間到就把燈關一關走人。」原PO表示,「我原本以為這間公司沒救了,結果老闆前幾天跟我說,他是獅子會的成員。老闆開賓士,住精華地段(前陣子談到一個好案子被老闆叫去他家喝酒知道的),然後老闆也不管我,事情交代一下就放生我,也沒有再招人的意思。我這樣算是找了一份好工作嗎?」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開公司省稅用的啦,就拿這時間去考公職吧」、「你只是到一間公司替老闆節稅用的,這麼好的工作你不要就離職吧,把地點跟聯絡方式給我,我去」、「這間公司對老闆可有可無,應該有其他用途,不要隨便離開爽缺,一堆人排隊等著搶」。
婆婆嗆「想報扶養給錢」!聯手小姑雙邊撈 人妻出招被飆罵祖宗18代
5月是報稅季,申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可以抵免稅額。一名人妻抱怨,婆婆要跟他們拿省下來的稅錢,甚至還要他們幫小姑的稅繳掉,等於雙邊拿,讓她很傻眼,最後心一橫不申報扶養、不給錢,還被飆罵祖宗十八代,「突然覺得,乖乖繳稅,真!好!」人妻在《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表示,要報稅了,就想起被婆婆勒索的事蹟,被銃康,還要她給錢;她透露,之前小姑長期沒工作,也就沒有所得需要報稅,至於公婆他們也沒有所得,基本上生活都互相照應,有大額支出時,都是直接找他們夫妻倆買單,所以報稅時,先生理所當然的把公婆列入扶養,而他們也同意,「但婆婆說,要把省下來的稅,拿一部分給她,畢竟他們讓我們節稅,我們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想說也是給自家人,也就不計較一直給婆婆錢。」人妻提到,小姑找到工作後,婆婆居然仍要求拿過去報稅時省下來的錢,還說如果想扶養她跟公公2人,就要連小姑的稅一併支付,不過後來先生選擇只報扶養1人,另一個讓小姑報,所以給婆婆的錢也減少,因為小姑基本上,報一名扶養親屬,也就不用繳稅。豈料,隔年國稅局來函,要他們補稅,因為重複申報扶養。人妻指出,小姑一次申報2人,而國稅局表明,若有爭議,大家一起去國稅局說明,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婆婆,婆婆一聽馬上變臉,還扯說他們夫妻給的錢太少,還不幫小姑繳稅,若要她跟國稅局改變說法,就要拿更多的錢並且連同小姑的稅繳一繳才行。人妻嘆,自己聽完後,牙一咬就去把稅繳掉,那一年已經給婆婆的錢也要不回來,而婆婆得知此事後,氣得跳腳,怒罵她惡毒,把她罵了一整年,「婆婆說我不知道給家裡省錢,錢給自己人不好嗎?繳給國稅局能幹嘛?隔一年,婆婆又來敲詐,說給我們報2個扶養,省下來的錢給她,小姑的稅也要幫繳,家裡大額開銷還是我們要付?」人妻只好回,「婆婆啊,小姑是你的心頭肉寶貝女兒,她沒養你們,還啃老,給她報扶養2人,差額妳就跟小姑拿啊!以後我們不會再報扶養了,所以也不會有什麼省下來的差額給您。」她笑說,婆婆聽完後氣炸,把她祖宗十八代罵一輪,「突然覺得,乖乖繳稅,真!好!」
無業男「股息領154萬」繳稅1萬 上班族嘆「薪水少卻還要繳更多」
5月是報稅季,近期一名網友就分享自己雖然沒有工作,但去年光股息就領了154萬元,因此應繳稅金額為1萬256元。許多上班族也感嘆,賺得沒有該網友多,但稅卻要繳更多。該網友也想藉此提醒,小資族一定要好好利用股息的可扣抵稅額8.5%,「把薪資跟股息精算一下,領了股息還能抵稅」。該名網友在Dcard以「沒工作股息領了150萬」為題發文,「每年5月申報所得稅的日子又來了,照慣例來分析一下今年的報稅資料,去年薪資收入0元,股息&利息收入87萬,今年薪資收入0元,股息&利息收入154萬,去年退稅5萬,今年要繳稅1萬」。原PO解釋今年和去年的股息會差這麼多的原因在於2022年底、2023年股市大跌,因此同樣的資金能買得股票多更多,「所以千萬記得大崩盤的時候要用力撿好股,尤其是去年長榮46%的殖利率真的是創造歷史,有一堆朋友跟著買長榮的價差&股息&退稅都賺爛」。此外原PO去年長榮借券節稅,結果在配息前一天被還了6張,最後多領42萬股息,因此沒控制好股息,領超過了94萬。原PO也提醒每人每年股息退稅最多8萬,最多能領94萬,因此小資族一定要好好利用股息的可扣抵稅額8.5%,「把薪資跟股息精算一下,領了股息還能抵稅」。文章曝光後也引起許多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領一般薪資不到一百萬,但是繳的比你還多…感嘆…」、「為什麼你繳這麼少,我工作薪水比你少還要繳比你多」、「有薪資的本來就繳的比較多,因為沒有8萬那一筆退稅 8.5%」、「存股加一,幫我折抵了超多税,不學理財酸民永遠賠錢,萬年不變」、「原本要繳6萬,股利退稅8萬,抵完還退2萬」、「懶人包就是把股息控制在94萬以內對吧」。
應繳稅金3千多萬! 面貌平凡阿伯「眼睛眨都不眨」直接繳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繳稅季節,相信不少上班族都會覺得十分肉痛,平時薪水就夠少了,還要這樣被扣一筆。但近日就有網友分享一個案例,自己曾服務過一個面貌平凡無奇的阿伯,沒想到他的應繳稅額竟然高達3000多萬元,阿伯在得知數字之後,眼睛是連眨都沒有眨一下。理財達人「金倍倍」日前在社群網站Threads發文,內容中表示,之前幫別人報稅的時候,印象最深就是一個看起來平凡無奇的阿北來報稅,沒想到阿伯的應繳稅額竟然高達三千多萬。而面對如此天價的數字「(阿伯)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此情況也讓金倍倍十分感慨,人家是面對三千多萬的稅金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而自己卻是繳個一兩萬還要想盡辦法東扣西扣,瞬間感覺到人生的差異。底下也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就一名網友表示,先前也是遇到一名阿伯要來開戶,結果在財力證明的供應階段,該名阿伯拿出「九千多萬的稅單」。也有網友表示「還缺孫子嗎」、「我遇過繳8億的,也是二話不說直接繳掉,她家公司很有名」、「應該是有一到兩間工廠的老闆,這種人在台灣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3千萬會不會只是節稅後的結果」。而實際透過財政部的「綜合所得稅試算」功能來看,先去除掉各種扣除額與免稅額度的話,最基礎年收入要達到8千萬元,綜合所得稅的稅金才會達到3100萬元。但文章中提到的阿伯一定有用各種方式進行節稅,因此年收入絕對遠高於8千萬元。
所得稅申報首日崩潰了!他繳2萬哀「又沒百萬年薪」 老鳥:一點也不意外
5月1日迎來綜合所得稅申報首日!對此,有報稅新手完成報稅後崩潰嘆,自己年薪不到百萬,沒想到申報後竟發現自己繳2萬多元的稅金,直呼「不敢相信我要繳那麼多稅!,真是豈有此理」,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許多人表示「台灣所得稅已經很低了」,還有老鳥透露「那是你沒有可扣抵所得稅的項目!」原PO昨(1日)在Dcard以「X,要繳2萬元的稅,怎麼那麼多」為題發文表示,他在申報首日就完成報稅手續,沒想到金額2萬卻讓他驚呆!也讓他不滿直呼,「我薪水那麼少,連百萬年薪都沒有,還要繳那麼多,會不會太誇張了?!所得稅制是不是有問題啊?X,真是豈有此理。」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收入夠低就能免稅了喔」、「兩萬很少了好嗎?」「然後稅金都拿去亂花」、「年收100多萬要繳7萬多稅金路過」、「如果有長輩可以扶養,可以節稅,其他的都不太有用」、「每個人的公式都一樣,你沒有比較可憐,我如果是你,我會研究為什麼別人有機會退稅或是繳比較少的稅,而不是在這邊該該叫⋯2萬回除你的所得才幾%?你要不要看看你已經減了多少東西?」「台灣的所得稅已經很低了」、「年薪沒百萬繳4萬路過,這個月要吃土了」、「我工作十年還沒繳過稅,底層是我。」也有繳稅老鳥向原PO解釋,「那是你沒有可扣抵所得稅的項目(股利所得、利息收入…),年薪超過84萬,扣掉42.5萬,剩餘40幾萬,乘所得級距(5%),至少就要繳2萬,一點也不訝異。個人連續2年(薪水+股利)繳12%,110年繳1千多元,111年也只繳360元。」他還補充,「去年股票獲利了結,股利相對少,所以今年繳5%就變成要繳6千多,還不是會覺得心情不好。」
職業化作半套2/籃球聯盟制度外的漏洞 暴露球員權益長年未受保障
今年初台灣男籃因國家隊組訓不順利,讓多年的球員保險保額不足的爭議再起,事實上不只國際賽球員未受保障,球員長年在國內打球本身也沒保障。有知情人士透露,籃球聯盟規定只要獲選為國家球員,都有薪資「保底」或調薪的保障,然而部份球隊卻「玩半套」,根本不理會這項制度,漠視球員應有的利益。台灣現行籃球有SBL、P. LEAGUE+以及T1 League三個聯盟,一名熟知台灣籃球運作的人士指出,依P. LEAGUE+的聯盟規章規定,只要有中華隊身份的球員,月薪保底就是12萬元;T1 League與SBL聯盟規章則是規定,保底年薪至少120萬,但就曾發生一名菜鳥球員於某聯盟的賽季中入選中華隊,理應在賽事結束隔月要替球員加薪,沒想到該名球員的加薪卻「遙遙無期」。該人士也舉例,很多時候外界會認為「某位球員資歷不錯,怎麼選秀卻落選?」他說,選秀制度各聯盟皆有保障中華隊球員最低薪資,有時候球團會認為新秀「太貴了」,價值未到聯盟的薪資保障,而選擇私下議約,例如「薪資保底12萬,可是球團只能給你6萬,願意來就簽約」,但他也說,若球員遇到這種情形,「打還是不打?」不接受或向聯盟反應可能就會因為得罪人而影響生涯發展。依照現行各聯盟規章規定,凡曾獲選為FIBA國際正式錦標賽中華代表隊的球員,保障月薪12萬元或是年薪120萬元,只是曾發生球員於季替中華隊出賽,國際賽事結束後卻未獲加薪。(圖/非當事球員;中華奧會提供)另名知情人士也透露,目前職籃球員其實很多都沒有勞健保,未得到該有的保障。曾有球隊為了替大咖球員節稅,給付薪資方式改成公司對公司的合作模式,而非球團與球員的僱傭關係,例如某球員月薪50萬,一年600萬,若是僱用關係球團就必須用50萬去做勞健保的申報,但如果是公司對公司,該球員名義上並非球隊的員工,而是合作廠商,此時球員就要自付勞健保,甚至是受傷時也多要自己承擔。他說,球員若不幸受傷,通常球隊薪水照付,但若以「合作模式」的球員受傷為例,後續的復健,隊醫能處理的就幫球員處理,「在這以外的,球員就要自己處理」,比如說,球隊通常都有合作的醫院,如果該名受傷球員不願意在球隊安排的醫院治療,選擇自己信任的醫院,那產生的醫療費用就要自己付,近期某位受大傷的球員,即循這樣的模式,醫院、復健以及後續的療養所產生的費用,全由該名大咖球員自付。他也提及,以前留下許多「惡習」,多數球員的合約都是透過「仲介」而非經紀人協助談合約,因此造成球員的薪資一大部分被抽成抽走,仲介把球員當商品,但球員又很怕得罪他,畢竟通常所謂的仲介在球圈地位崇高,若到時候不讓球員打中華隊,或是利用各種手段讓球員無法生存,導致球員普遍害怕影響生涯而選擇默默吃悶虧,例如,就曾發生一名資深球員在菜鳥時期實領月薪4萬,實際領到的報稅單卻是8萬元的薪資,這也顯見「仲介」中間到底抽成了多少。曾任籃協副秘書長、現職T1 League秘書長王志群表示,以聯盟的角度絕對支持國家隊,也希望對球員的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完善。(圖/翻攝自王志群臉書)一名球隊內人士則認為,國內籃球環境並不健康,以職業化之名,但思維及做法卻停留在過去,甚至多數時候球團選擇走制度外的漏洞,看似符合規章制度,嚴格來說卻是違反規定,「若以國內聯盟都無法保障球員,更遑論國際賽要保障球員,不能總以使命感或熱情綁架球員為國爭光,所有後勤支援從上到下卻都沒到位。」曾任籃協副秘書長、現職T1 League秘書長王志群表示,國內有3個聯盟擁有眾多球隊,如何讓球員無後顧之憂地加入聯盟,並在球隊中安心打球是重要議題,這包括參加國家隊或季外的集訓等,這些都需要體育署和籃球協會協助。P. LEAGUE+執行長鄭偉柏則回應,聯盟會與六支球團持續的溝通,產生共識,健全規章,同時保障球團、球員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