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緊繃
」懷孕抽筋怎麼辦? 健脾柔肝搭配穴位按摩可解
懷孕時發生抽筋現象已經變成現下常見的現象之一,現代人因為缺少運動及久坐習慣,早已經長期累積肌肉緊繃及痠痛問題,隨著懷胎時間改變,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外型都會跟著改變,中醫將懷孕的抽筋現象歸納兩個大方向解析:一、生理狀態改變,二、結構姿勢改變。抽筋主因:體重增加、肚子變大後傾維持平衡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的生理狀態改變包含身體體液增加、體重增加,造成下肢負擔變重,血液循環狀態變差、電解質平衡狀態改變,妊娠水腫也會加重循環不良,因此造成小腿腓腸肌呈現過度緊繃狀態,經常在夜間或是體溫較低時造成抽筋現象。懷孕期間的結構姿勢改變,除了體重及體液增加外,因為孕產肚子逐漸變大,為了維持姿勢平衡,通常會將身體稍微向後仰來維持穩定度,後仰的姿勢會讓下背、腰臀肌肉緊繃,並且透過背部筋膜向下遷延至大腿後側及小腿腓腸肌的肌筋膜緊繃,也是懷孕期間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四肢養分不足、電解質不平衡 調理搭配穴位改善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從辯證論治解析懷孕現象將其歸類為「肝血不足,血不榮筋」,肝主筋,主管筋脈柔潤,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肉則拘急痙攣;「脾主肌肉,主四肢榮潤」,脾胃氣血不足則脾不養血,血不榮筋,也會造成四肢養分不足,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此,中醫論治懷孕抽筋會以健脾柔肝來治療,並且搭配穴位按摩及正確補充電解質及養分來調理改善。柔筋養肝茶:炒白芍6g,炙甘草6g,枸杞3g,砂仁1g,陳皮1g,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藥性平和適合平日保養服用,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滋肝陰以柔肝潤筋,對於肌肉放鬆有良好效果,加上枸杞養肝血及砂仁、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柔肝緩急效果,無論是孕產時期抽筋或是平日容易抽筋都有部分緩解效果。柔筋穴位: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具舒筋、利腰腿功效,位於膝膕窩後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大腿及小腿後側肌肉放鬆,甚至可以向上影響而放鬆腰背肌肉,避免身體後側長程筋膜緊繃,也讓小腿腓腸肌得到舒緩而減少抽筋機率。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利腰腿、舒筋功效,位於腓腸肌隆起的肌腹之下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小腿肌腹放鬆,避免腓腸肌過度緊繃而造成抽筋。中醫除了利用健脾柔肝調理可以減緩孕婦抽筋症狀外,也建議孕婦適度補充鈣質及鉀、鈉、鎂各種礦物質平衡,並且養成腿部熱水溫浴習慣外,利用適度穴位熱敷及按壓揉按也可以降低小腿筋膜張力減輕負擔,懷孕期間按壓穴位需要注意力道控制,避免過度刺激會影響子宮強力收縮造成流產風險,此外,蔬果補充及適度慢走運動還能幫助腸胃蠕動,保持排便通暢能避免因便秘造成大腸擠壓下背肌筋膜,間接造成下背肌肉緊繃也會讓大腿小腿後側肌肉緊繃,因此便秘也是腿部抽筋的無形殺手之一。
每個月痛不欲生 專家授6步驟揮別經痛!
經痛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問題,但若吃止痛藥沒用,又怕動手術影響懷孕怎麼辦呢?擔任奧運選手專責物理治療師的張正琪表示,嚴重經痛的問題大多為子宮肌瘤壓迫到子宮腔,或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巧克力囊腫,若嚴重到會痙攣甚至暈倒,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開刀治療;若情況尚未嚴重到非手術不可,則可靠下列6種方式來緩解:經痛輕微者會感覺腹悶、隱隱作痛,嚴重則會全身無力,甚至痛到無法站立。許多女性大多是自行服藥,但若服藥後效果有限,建議找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痛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兩大類,前者可吃巧克力或紅豆湯等飲食法緩解,後者則是有骨盆腔疾病,需透過醫師檢查確認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和治療,經痛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第1招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使用暖暖包熱敷或是泡腳,有助於促進下肢與骨盆腔血液循環,讓冰冷手腳與腹部暖活起來。第2招 巧克力飲食法根據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富含鎂,適量攝取可達到肌肉放鬆的效果,另外黑巧克力也富含可可多酚與糖分,可促進腦內啡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心情愉快。推薦食用72%巧可力,可避免引發肥胖問題。一般女性可在經期後補充四物湯,但若是子宮肌瘤患者,吃太補恐會加速肌瘤生長,因此此類患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補。第3招 非經期適度運動推薦在「非經期」的時候進行輕度運動,例如伸展、有氧運動、瑜珈、皮拉提斯等,有助於緩解經痛狀況。張正琪補充,運動後若出血量略為增多(非大量血崩),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是運動讓子宮肌肉彈性變佳,收縮更有力,排出了之前未排乾淨的經血,反而是好事。第4招 避免久坐生理期時又累又痛懶得動,為了維持血液循環,有空時可稍微抬腳,活動髖關節,促進骨盆腔肌肉活動與血液迴圈,讓子宮肌肉保有彈性活力,排出經血不淤積。第5招 專業治療-內臟筋膜鬆動術不少女性不愛運動,子宮肌肉無力,加上經血堆積壓住肌肉,導致子宮肌肉彈性變差,整個子宮就會處在筋膜緊繃的狀態,經血更不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藉由物理治療師進行內臟筋膜鬆動術(Visceral Manipulation, VM),可促進內臟與其週邊組織正常活動。雖然治療時疼痛感較高,但能紓緩緊繃的腹部與子宮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漏尿、便祕、腸躁等多種問題。另外,低周波治療器屬於復健科使用的電療器材,主要功效為止痛與促進血液迴圈,類似止痛藥可以暫時緩解經痛,都僅是緩解表面症狀。張正琪呼籲,嚴重經痛的女性朋友,仍應先尋求婦產科醫師評估狀況是否需要開刀,從根本上對症下藥,並做好日常生活保養,才能改善經痛困擾。
不用去醫美報到,聽說這個小臉Spa超厲害,做完臉和頭圍立馬小3吋!
雖然說最近因為新冠肺炎搞得人心惶惶,許多人不敢出門,但另類思考,Spa除了能讓身心靈放鬆外,好的spa更能提升抵抗力,巧妙嚴選好的Spa場所,避開觀光客型Spa,採預約制並做好防疫的高端spa就是現在最佳選擇,人鬆了,自己的抵抗力也會跟著變好。本年度最放鬆的整臉骨放鬆Spa被喻為是今年度最厲害的小臉療程,隱舍全新彈繃雙魚子療程跟一般臉部按摩療程不太一樣,先從頭開始按摩,才進入臉部療程。整體來說,這個療程屬於多功能型,除了小臉明顯外,最令人驚喜的是,頭圍也小了,包含有肩頸和頭部放鬆按摩,因此全程其實很放鬆!頭皮經膜釋放做完後,頭圍整個變小。(圖/品牌提供)首先,會幫肌膚做清潔洗卸的動作,然後從頭皮筋膜釋放+小顏定位手技開始做起,將整個頭皮做非常放鬆的按摩做為開端,美療師說,從頭皮按摩是因為,我們頭骨由23塊骨頭組成,頭骨和頭骨間的縫隙,會因為頭皮筋膜緊繃,導致組織液滯留而縫隙越變越大,因而常有頭皮腫脹感,甚至影響臉部肌肉的狀況。隱舍美療師特別將原本用在「背部捏脊」的手技改運用在頭皮上,針對容易頭痛處、腫脹處韻律揉按,然後開始做臉部肌肉雕塑定位,從肩頸開始,以高頻率速度雙手帶勁刷動僵硬的斜方肌、頸部胸鎖乳突肌,柔軟緊繃。接著高頻率雕塑臉部線條、從下顎線到額頭肌肉,這大概是在其他中外療程都沒體驗過的手技,美療師的手輕快卻非常柔軟,可以感受到手的巧妙彈拍,讓臉部漸漸拉提,最後並加強最困擾的眼袋處,舒緩腫脹。小顏定位手技:運用中、日式的骨技,手刀輕壓顴骨,讓蘋果肌更集中;臉部按摩時,特別扣住顴骨下方,往上提頂震動,你會感覺微酸的暢快感,也讓蘋果肌更加飽滿。(圖/品牌提供)鬆動咀嚼肌:美療師先放鬆我們的微笑肌肉,柔軟緊繃的口輪匝肌(特別是工作上需要常常說話的人,容易緊繃),再以拳柔軟咀嚼肌、內收腮骨,讓側面腮幫子的線條更為柔順。(圖/品牌提供)圖4:眼壓釋放:被科技綁架的現代人都用眼過度,眼周顯得疲憊,隱舍美療師特別夾捏揉轉眉肌,放鬆僵硬;並且特別拳揉額頭肌肉,在課程後,能感受雙眼更為明亮。隱舍 彈繃雙魚子療程100mins /4500元(圖/品牌提供)肩頸紓壓:美療師一手輕撐頭部,一手由後頸延展肩頸線條,再以拳頭刷滑肩頸阻塞處;手滑進上半背,針對脊椎兩側的膀胱經帶勁施力至肩頸。全套系列使用希臘醫美品牌Juliette Armand。(圖/品牌提供)
【現代忍者龜2】脖子僵硬又頭痛 小心慢性疲勞已上身
現代人越來越習慣於「坐式生活」,但是久坐絕對是對健康有害的,甚至連你的頭痛都可能與它有關!如果你常覺得頭痛又伴隨著肩頸僵硬,那就得要趕緊看看自己是不是現代忍者龜,因為伸張脖子看電腦的烏龜脖可能是你頭痛的最大原因。醫師發現,門診中因為烏龜脖導致頭痛來求診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在醫學上我們將這種頭痛稱為頸源性頭痛,也就是說頭痛的原因是來自脖子的問題。」林口長庚內科部主任陳英仁這麼說。林口長庚內科部主任陳英仁表示,頸源性頭痛患者幾乎都有慢性疲勞症狀。(圖/陳英仁醫師提供)陳英仁分析,這些頸源性頭痛的病人有兩個很大的共同點,一個是這些人的肩頸肌肉都很緊繃,另一個則是這些人很多都是慢性疲勞的患者,身體處在這種慢性疲勞的狀態下都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肌肉易緊繃會影響神經與血管的循環功能,特別是肩頸這個區域因為狹窄,但神經與血管的分布又相當密集,只要有點壓迫或是阻礙,就會影響往頭部的血流,自然就容易引起頭暈、頭痛的狀況。」陳英仁這樣解釋。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復健科醫師潘健理也經常幫病人處理這樣的頸源性頭痛問題。「頸源性頭痛與其他頭痛最明顯的差別是,當頸源性頭痛發生時,病人通常都會伴隨著脖子緊、僵硬、痠等等的症狀一起發生。」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復健科醫師潘健理指出,頸源性頭痛最常是因筋膜緊繃引起。(圖/潘健理醫師提供)潘健理分析,頸源性頭痛原因可以分成頸椎本體、筋膜緊繃、神經纏套等幾大類。其中又以筋膜緊繃最為常見。「筋膜緊繃主要位置是在斜方肌筋膜,這種疼痛發生時,脖子會僵硬、痠痛,會感覺一整片式的頭痛。引起頭痛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筋膜傳遞力量能力不足時,就會拉扯腦膜,引起疼痛。」為什麼筋膜會跟疼痛傳導有關?潘健理用「交通路網」的概念來解釋。「肌肉與肌肉之間就是靠著筋膜在連結著,就像一個交通路網一般,包括像是肌肉收縮、韌帶運動、骨頭支撐等等所發出的力量,都會在這個筋膜網之間傳遞,一旦傳遞受阻或是乘載力量過大,就會造成疼痛的發生。」而且筋膜與筋膜之間是會持續連結著,所以疼痛也會透過這個網絡不斷傳遞;就以頸源性頭痛來說,原本只是局部在肩頸部位的緊繃或是痠痛,就會透過筋膜網絡傳遞到腦膜,才會讓疼痛發生在頭部。潘健理還說,頸部因為空間狹小,發生傳導問題的比例相對也比其他部位來得高;他特別提醒,如果疼痛時伴隨著肩頸痠痛,或是疼痛是沿著神經走向發生的,就應該要懷疑是頸源性頭痛。長期低頭看手機或伸頭看電腦,很容易造成肌肉無力或緊繃,甚至引發頭痛。(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