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 癌症 肺癌 藥華藥 腫瘤 抽菸日勝生循環經濟營收占47% 跨足水資源概念股
上市公司日勝生(2547)舉辦線上法說會發布2024年第三季業務進展,重點聚焦於水資源再生、樂齡住宅發展、智慧綠建築與營運事業網絡推動。子公司寶鼎再生水第四季起供應1.8萬CMD,三芝樂齡住宅「日初不老莊園1」將於明年第一季完工入帳,子公司泰誠新建故宮行政大樓與圖書館,也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完工。除營建業務外,目前日勝生在循環經濟方面營收比重高達47%,也被定位為水資源循環的概念股。日勝生子公司寶鼎再生水加速建設桃園再生水BTO計畫,第一階段已順利通水,每日供應1.8萬CMD(M³/日)再生水,預計2025年將擴增至4萬CMD。此外,子公司日鼎水務的地下水回收系統已接管14.8萬戶,計劃於2026年完成三期擴廠,每日污水處理量達15萬CMD。日勝生發言人陳婷婷表示,透過導入AI智慧水務管理和管網生命週期預警系統,搭配厭氧消化系統與廢熱污泥乾燥技術,有效提升水源穩定性,預期降低第三期系統碳排放量6%。整體水資源循環系統建設總投資金額超過145億元。至於三芝樂齡住宅「日初不老莊園」,1期520戶和2期132戶出售型,除保留整棟營運中心外皆已銷售完畢,分別預計於2025年第一季和第四季取得使用執照。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獨居者已達57.2萬宅,兩兩照顧(兩名65歲以上)18.4萬宅,顯示樂齡住宅市場需求日增。陳婷婷表示,因應政府青銀共居的在地養老政策,日勝生於板橋浮洲合宜住宅「日勝幸福站」推出「樂林森活」樂齡友善住宅,串聯「樂陶居-板橋樂林會館」提供健康量測、社群聯誼會員服務,鄰近亞東醫院及明倫社福慈善基金會委託營運之日照中心進駐社區,進一步推動在地化壯世代友善生活。日勝生子公司泰誠新建故宮行政大樓與圖書館,得標金額4.9億元,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完工,並將取得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認證。泰誠也主導建設「淡金安居」社會住宅計畫,得標金額33.39億元,將興建地上14層、地下3層,預計提供620戶社會住宅,其中5%設計為無障礙房型。建設期程為5.5年,目標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設計標章,預計為新北市增添高標準社會住宅資源。日勝生子公司萬達通則跨足資產管理與交通運輸業,2024年第三季獲利1.95億元。其TBS智慧票證APP會員數超過38萬人,累計售出158萬張電子票證,減少碳排放量3,103公斤。萬達通結合政府專案、地方觀光及跨界運輸,打造綠色運輸平台,實現數位與實體票務通路的整合發展。日勝生(2547)自結2024年10月營收5.18億元,較上個月減少0.09%,和去年同月相比增加4.57%。累計2024年1-10月營收54.82億元,和去年同期相增加3.78%。截至2024第三季為止,累計營收49.49億元,較前一年成長3.41%;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累計-2.47億元;累計EPS -0.26元。
全球PCB第一大國將換人! 陸廠「新能源車+AI」估衝出267.9億美元產值超車台灣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產科所出具報告顯示,2024全年,陸資PCB產業將快速成長至267.9億美元,全球市占率將提升至32.8%,可能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據TPCA 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PCB產值在全球市占中排名第一,陸資以31.52%居於第二,接續為日本15.9%、南韓10.67%。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產科所近期發布「2024中國大陸PCB產業動態觀測」。報告指出,2023年陸資PCB產業的全球市占率約為30.5%,產值達229.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展望2024全年,報告指出,陸資PCB產業將快速成長至267.9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6.6%,全球市占率將提升至32.8%,陸資PCB將可能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而隨著AI應用普及及新能源車搶市,帶動AI伺服器和車用電子相關的PCB需求顯著提升,已成為產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為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化,中國大陸啟動了第三期「國家大基金」,將AI晶片和高頻寬記憶體(HBM)列為核心投資方向。隨著中國大陸推動國產晶片自主化,亦將進一步推升其載板業務的成長。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產製新能源車在全球佔比已超過六成,政府政策不僅於購車補貼與稅收減免,更進一步要求汽車製造商優先採用本土供應鏈,有助於提升陸資PCB廠商的市佔率。報告指出,面對陸資PCB的崛起,台資與陸資廠商的產品結構雖然相近,但主要客戶與終端產品定位仍有所區別,面對新競爭局勢,台資企業須審時度勢,強化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報告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PCB生產基地,2023年全球有51%的PCB產品在中國大陸生產,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及全球客戶對供應鏈多元化的需求,陸資PCB廠商也加速海外布局,以尋求更大的市場機會,泰國為其首選投資地,截至2024年底,已有27家陸、港資PCB製造商前往泰國投資,將帶動為數可觀的紅色供應鏈陸續赴泰群聚。TPCA 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PCB產值在全球市占中排名第一,但陸資企業近年也直起直追,估算台資廠以31.97%的市占位居全球第一,中資廠以31.52%居於第二,接續為日本15.9%、南韓10.67%。
吸毒人數下降?北北桃打臉法務部 籲中央強化管制
新興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即俗稱的「喪屍煙彈」氾濫,屢見毒駕釀重大死傷事故,甚至導致2名員警死亡。行政院會14日將喪屍煙彈從三級改列二級毒品,未來單純持有也有刑責,販賣最重判無期徒刑。但法務部在會中報告反毒成效,每年平均施用毒品人數下降1.1萬人,遭北北桃與會副市長當場質疑中央數據未反映實情,呼籲應正視黑數並增加檢驗經費。法務部毒品審議委員會昨將「依托咪酯」改列二級毒品,除提升製造、販賣、運輸、意圖販賣轉讓刑度,單純持有也會構成犯罪,將要求各地檢署對新興毒品被告一定要聲請羈押以利溯源。法務部在行政院會宣揚「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一、二期成效,指每年平均施用毒品人數下降1.1萬人;政院也通過行動綱領第三期,2025年至2028年將再投入150億元反毒,閣揆卓榮泰要求各級政府通力合作向毒品宣戰。但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當場質疑說,中央與地方近年查緝總量逐年不斷增加,「法務部報告數字不合理」,現有統計無法反映真實,呼籲中央應正視「施用樣態與族群移轉」及「新興毒品檢驗落差」導致的龐大黑數。蘇俊賓分析,吸毒型態不斷轉變,施用毒品群眾大量移轉到白領階級,傳播容易的新興毒品導致用毒年齡下降,尤其隱蔽性高、檢測難度大,黑數無法在報表顯現。蘇俊賓檢視過往二期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發現「驗毒」與「校園識毒」都遠低於其他項目。他認為,源頭檢驗能量不足,使好不容易掌握到的風險個案,因舉證不易而錯失公權力介入輔導或矯正良機,第三期行動綱領「驗毒」預算比例甚至比過去兩期更低,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也說,目前檢驗新興毒品的機構不足,但送驗量快速增加、毒品初驗試劑準確度不夠,盼中央增加經費,並以新增預算研發更準確的初驗試劑。蘇俊賓和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在院會也共同呼籲提升電子煙管制強度。蘇俊賓提醒,電子煙已成新興毒品最大載具,相關教學、維修資訊充斥各大平台,學生和民眾輕易就能接觸,購買途徑無處不在,但地方政府除出入境管制外,僅能實施行政罰,無法有效阻止電子煙濫用。林奕華指出,《菸害防制法》缺少電子煙等違禁品沒入機制,造成地方政府無法銷毀,建議行政院即刻研議修法增加沒入和銷毀規定。國民黨立委葉元之昨爆料,有網友在臉書成立「依托咪酯」交易社團,他秀出專賣「依托咪酯」網頁說,助理聯絡對方被告知可現金面交,「有人竟可公然在台北市街頭販毒,難怪毒品這麼氾濫!」CTWANT提醒您:莫逞一時樂,遺害百年身!拒絕毒品,珍惜生命。健康無價,容毒噬。
反毒策略奏效 政院未來4年再投150億加強緝毒、識毒工作
「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一、二期自106年及110年開始實施,毒品查稽總量上升、國人平均施用毒品人數大幅下降,達到相當成效。行政院長卓榮泰14日表示,第三期行動綱領自114年度至117年度執行,將再投入150億元,以阻絕供需、減少毒害、穩定復歸、抑制再犯為四大目標,持續推動反毒工作。 法務部針對「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三期,114-117年)」政策實施方向,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法務部指出,根據 《2024 年世界毒品報告》全球吸毒人數 10 年間增長20%,反觀國內,「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一期及第二期統合部會力量打擊毒品,施用毒品人口數及新生人口數逐年下降。 法務部表示,過去八年,「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執行成效,已逐步擴充查緝、檢驗、醫療、戒癮機構、專業人力、社區支援系統等資源;因應 毒品成癮者兼具罪犯與病患之性質,具有成癮高復發、高再犯情形,綱領第三期聚焦毒品施用者減害、復歸及再犯議題,調整反毒資源配 置,強化公私協力與全民參與之力道,有效減少阻礙毒品成癮者復歸 之因子,逐步達到抑制毒品再犯之目標。 在未來,「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三期重點工作在緝毒層面,持續強化查緝力道,同時因應毒品交易虛擬化、網路化及國際化,統合緝毒機關偵查量能,以科技查緝為手段,強化國際合作交流、情資共享及數據整合。毒品檢驗將持續管控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防止關注化學物質非法運作、完備新興毒品標準品、強化監控民間檢驗機構能力。針對戒毒層面,法務部說明,將以深耕處遇資源、強化轉銜機制為目標,透過提升緩起訴處分與處遇質量、提升藥癮醫療與社區復健質量、推動警檢即早轉介之貫穿式保護及整合獄政與社區落實出監轉銜等機制,協助成癮者復歸,並因應特殊族群需求,發展女性與兒少藥癮者處遇服務。法務部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防制新興毒品及大麻宣導作為、建構友善接納環境與兒少防護網絡為工作重點,以強化分眾、分級識毒宣導、推動友善接納環境、綿密毒品清 查及通報網絡、完備在學個案輔導及服務網絡、強化涉毒兒少防護網絡家庭支持服務等措施建構拒毒環境及保護兒少身心安全。
藥華藥完成ET全球三期臨床試驗明年初解盲 林國鐘:盼造福罕見血癌患者
藥華藥(6446)今天(12日)宣布旗下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即P1101)之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全球多國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簡稱SURPASS ET)的最後一位受試者完成試驗,預計2025年初取得並公布評估指標之統計結果;之後將準備送件申請臺灣、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多國ET藥證,有望成為未來營運加速成長的第二引擎。藥華藥今天以622元作收,下跌12.00元,跌幅達1.89%。10月營收9.1億元,年增67%,10月營收以罕見血癌新藥Ropeg的美國銷售為主,美國及日本市場業績持續成長。2024年累計營收已達75.9億元,年增89.40%。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美國FDA自1997年以來已有20多年未批准治療ET的新藥上市,FDA正式批准Ropeg進行用於治療ET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已令人十分振奮,如今完成試驗更是達成一重大里程碑。Ropeg已讓全球許多PV患者受惠,同時擁有持續擴展用於更多適應症的可能性,我們有信心Ropeg可以造福更多MPN患者。Ropeg 為藥華藥自行研發生產之新一代創新長效型干擾素,至今已獲全球約40個國家核准用於成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患者,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及歐盟等主要新藥市場。ET與PV同為骨髓增生性腫瘤(MPN),病人數亦相近。目前ET主要用藥是仿單標示外的愛治(HU),但研究顯示,2成ET 患者對HU不耐受或產生耐藥性;第二線用藥則是安閣靈(Anagrelide),也是唯一獲FDA核准的ET用藥,用於HU無效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的病患。因Ropeg用於PV的臨床試驗結果正面,藥華藥遂與FDA會議討論後啟動SURPASS ET臨床試驗,以比較Ropeg與安閣靈用於ET的療效、安全性與耐受性,收案範圍含括美國、日本、台灣、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與加拿大,共收入174位受試者。另外,Ropeg於美國及加拿大進行的無對照組之單臂臨床試驗EXCEED ET臨床試驗也已收案完成,在醫師與病人的熱烈迴響下收案踴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收案人數迅速超過原訂目標的64人,為控制收案人數才截止收案於91人,高達原訂收案目標的142%,顯示臨床研究機構對Ropeg顯著療效和安全性的高度關注,預計將非常有助於未來申請ET藥證。藥華藥預計2025年年初獲SURPASS ET臨床試驗評估指標之統計結果,之後將準備送件申請全球多國ET藥證,現正積極投入行銷前準備。Ropeg上市銷售至今已造福全球上萬名PV病患,推動藥華藥營收每季穩健增長,成績亮眼。未來Ropeg獲各國ET藥證後,有望成為藥華藥衝刺業績成長又一強大動能。
艋舺公園改建無家者何去何從?無家盟呼籲政府先有配套措施再動工
台北市政府預計明年啟動萬華區艋舺公園的改建工程,期望將艋舺公園的刻版印象從「遊民聚集地」改造為「東京表參道」,變成龍山寺觀光景點的搭配場域。萬華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的「無家者聯盟」(簡稱無家盟)今日舉行記者會,邀請多位萬華商圈仕紳、在地居民、社區工作夥伴與立法委員吳沛憶,共同呼籲市府應有積極周全的配套措施再動工,以免改建工程迫使大量無家者移居到周邊商圈與社區公共空間,衝擊現有社區秩序。無家盟公布今年7月發起的「艋舺公園使用者需求調查」結果,指出艋舺公園日間的主要使用者是高齡的社區一般民眾(佔53%),尤其是70歲以上民眾的人數最多,而無家者因多半外出工作,反而在公園的人數較少(佔47%),夜間則以露宿公園的無家者佔多數(約佔9成)。市府的改建工程忽略了日間高齡社區民眾的使用需求,以及無家者的居住需求,可預見將迫使大量無家者移居社區公共空間與商圈,打亂現行社區秩序。無家盟指出,透過地毯式調查得知,夜宿於艋舺公園的70位無家者中,有65%可能會在施工期間選擇向外移居,首選移居地點是艋舺公園周圍店家騎樓、第二是萬華區的公共空間,第三是台北車站,這項數據印證了公園周圍店家的擔憂,現行的環境衛生與秩序管理模式失效。無家盟的訪調結果指出,約有6成的公園周圍店家贊成應在社區設立有效納管無家者秩序的地方,例如:一日型住宿、行李存放空間、盥洗及庇護空間等,並有7成的周圍店家認為,政府應提供公共住宿空間或方案回應無家者的居住需求。無家盟建議,台北市政府應提供「多中心、分散式的社區化居住空間」與政策補助,以安頓現行艋舺公園約70位夜宿無家者,同時減緩鄰避效應。過去市府依賴的集中式大型收容所,因距離太遠、鄰避效應強、管制強度高而不具可行性,無法吸收在此案中被迫遷居的多數無家者。無家盟呼籲,中央政府衛福部有責任在《社會救助法》中制定無家者專章,制定《無家者權益專法》並按年編列法定預算,發展對全國跨縣市無家者的公共支持方案,及協助即將無家可歸者在流浪之前就獲得居住支持;《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三期計畫》亦應通盤規劃全國無家者服務政策,而非僅由地方政府各自為政。
「大獎門」究責恐甩鍋電腦?立委仍要官員交代「怎沒錯到你我身上」
網友踢踢爆財政部雲端發票抽獎活動,竟有個人重複中了8種獎項。包括iPad、iPhone等大獎,藍委羅智強質疑,統計學教授告訴他,要達到這種中獎機率小到難以分辨,他自己將問題拋給ChatGPT(人工智慧程式)推算,結果機率是十萬億分之一,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有媒體人預言,最後財政部究責恐推給電腦系統程式出錯,硬扯「程式迴圈如何如何」,立委洪孟楷則直言,果真如此恐再度重創政府公信力,質問「如果真是程式出錯,為何都這幾個人領獎?這些人身份為何?為何沒錯到你我身上」?網路節目「吃飽來打臉」邀請洪孟楷與媒體人單厚之與主持人媒體人朱凱祥針對財政部雲端發票抽獎爭議「大獎門」進行討論。單厚之說,到目前為止,財政部官員似乎還低估「大獎門」的殺傷力,但如果看到實際中獎名單,民眾相對剝奪感就會油然而生,他認為,雲端發票中獎名單會如此離譜,不是國稅局編列抽獎活動400多萬元標案,有廠商要討好相關官員,要不然就是有相關人員自己想拿走獎品,不論原因是哪種,都已經達成弊端的要件,國稅局更有監督不週的責任。單厚之並直言,此事雖看似不嚴重,但實際上卻嚴重傷害政府公信力,也更凸顯憲法法庭日前釋憲,剝奪立院調查權、聽證權的錯誤。對照財政部官員現在仍一問三不知,檢調單位若啟動偵辦,沒人知道要辦到哪天,就算立院決議移送監院調查,也已經被大法官認定有違憲之虞,監院調查也不會給人期待。但如果國會有調查聽證權,立院就能馬上邀請得標廠商到立法院聽證會上說明,不致於要等官員慢慢自己查自己、還引發官官相護的疑慮,檢調更不用面對「袒護自己人就慢慢辦」的質疑,綠營前立委林濁水都PO文大罵大法官?原因就在此。朱凱祥則擔心,會不會官員又將「大獎門」責任甩鍋給抽獎電腦程式出錯?例如指程式設計錯誤,才導致開大獎集中在特定對象身上?不過,洪孟楷及單厚之異口同聲的說「不可能」,因如果真是電腦程式出錯,「為何沒有錯到你我的身上,讓我們都能領獎」?洪孟楷還說,其實若有私心,頒給特定人一個大獎也許還不會被發現,如今卻是同一人連三度中大獎,就算財政部要甩鍋電腦,也請官員對外公開「電腦程式究竟要如何跑,才能錯到都是這幾人反覆中大獎?」,並請說明如何懲處廠商及官員監督不週之責。洪孟楷解釋,如果政府抽獎,只給特定人士一個大獎,也許網友還看不出貓膩,但就是有人貪心到非要每個大獎都要,才會出現重複領到大獎的情況,而且這些人可能還涉嫌「挑禮物」,不是只要中獎就好,而是「每個大獎我都要」。他也提醒財政部,不要以為頭過身就過,過兩天就會被颱風新聞或政治新聞蓋過去,如果一直拖,最後演變到網友自力救濟,肉搜這幾位中獎者,殃及無辜,財政部也要扛責。他並呼籲財政部,徹底查辦此事,畢竟外傳中獎活動的得標者之前也曾在類似抽獎活動中得標,財政部也不是第一次舉辦抽獎活動,過去是否已經有類似離譜狀況,會不會只是特定人士輪流中獎,外界才沒有察覺,財政部應該調出過去的中獎名單,與這次雲端發票的中獎名單比對,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單厚之也懷疑,如果是新手公務員第一次辦抽獎,膽子應該不會這麼大,他懷疑背後不排除有資深人員指點「越中獎心越大」。朱凱祥表示,其實無法排除有人真的是運氣好,每期中獎,問題是抽獎活動除了大獎,還有小獎,理論上,中小獎機率應該遠高於專中大獎,但引發爭議的中獎名單中,「高0君」居然跳過小獎,在第二期、第三期都中大獎,凸顯該民眾可「專門中大獎」,這樣的機率非常不合理,畢竟如中了小獎就不可能同時中大獎。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嘉惠4千名癌友!健保10月擴大「這1類肺癌標靶藥」給付 年省近115萬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為提高肺癌存活率及降低死亡率,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3年10月起擴大給付治療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osimertinib成分藥品,適用對象不再限制需腦轉移,及除原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新增EGFR Exon 21 L858R基因突變,並由原給付於第4期擴大至第3B及3C期肺腺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預估新增嘉惠4千名肺癌病友。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 osimertinib成分藥品延長存活率肺癌已連續14年為我國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最高,且110年起亦為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肺癌以非小細胞肺癌中之肺腺癌發生率最高,約占所有肺癌的70~80%,而肺腺癌以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約50~60%的發生率,且約90%為 exon 19與exon 21。根據一項osimertinib成分藥品第三期雙盲、活性藥品對照、隨機分派的FLAURA試驗,納入具EGFR Exon 19 Del或Exon 21 L858R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NSCLC,結果顯示osimertinib成分藥品相較標準EGFR-TKI組,統計上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8.7個月,降低54%發生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中位數6.8個月,降低20%發生死亡風險。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 助肺癌病友精準用藥健保署致力將具治療效益之藥品納入健保給付及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在侵犯性或轉移性NSCLC且具EGFR基因突變的第一線治療策略,於健保審議藥品給付參考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2024年第三版非小細胞肺癌(NSCLC)指引,其中osimertinib成分藥品分屬Category 1(證據等級高);另三大主要醫療科技評估組織加拿大(CADTH)、澳洲(PBAC)及英國(NICE)已給付該藥用於未曾接受過治療且具EGFR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第IIIB或IV期)NSCLC病人之第一線治療。經過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的共同努力,同意osimertinib成分藥品以簽訂藥品給付協議方式擴增給付規定。健保給付年度藥費最高 肺癌標靶藥擴大給付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本次擴增給付之osimertinib成分藥品,歷經3次與廠商協商,讓藥品在健保有限資源下,得以依實證做有效益的給付。平均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115萬元藥費,並新增挹注年藥費約50億元,預估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達91億元,健保史上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最高之藥品。
三寶媽罹癌失業!房子也沒了 丈夫1舉動「4000萬進帳」
英國女子霍姆(Desiree Home)2008年發現自己罹患腸癌,接著面臨失業、失去房子,沒想到卻因為一張彩券改變命運。霍姆將這段旅程寫成一本書,希望能夠讓其他人相信,即使在絕望的深處,也確實存在希望。根據SWNS報導,霍姆(Desiree Home)表示,自己是一名三寶媽,2008年被診斷出腸癌第三期,除了健康問題,還面臨了債務問題,最終要把房子賣掉。她坦言,得知罹癌消息後的7年,整個家庭的狀態都是很恐怖的,治療期間,自己還因呼吸衰竭在醫院差點死亡。原以為已經到谷底了,豈料她與丈夫卻雙雙失業。霍姆說,「我們身無分文,債務不斷增加,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賣掉我們永遠的房子,搬進一個小型移動房屋,們已經跌入谷底了。」所幸一切在2014年8月發生了變化,霍姆透露,丈夫買了一張彩券,結果中了100萬英鎊(約台幣4180萬元)大獎,原本以為只有50萬英鎊(約台幣2090萬元)。霍姆獲得獎金後,開始積極實施不同治療,最終將病情控制下來,同時還出版了一本書,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來鼓勵其他人。霍姆說,這段時期讓她反思了有關「人生中的雲霄飛車」,可怕的低谷,接下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潮,「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其他人相信,即使在絕望的深處,也確實存在希望。」
不菸不酒慘罹肺癌…他「6公分腫瘤」到處轉移 醫曝關鍵1原因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更連續多年蟬聯台灣癌症死因第一名。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就分享一起案例,表示一名50歲男子平常不菸不酒,沒想到一拍X光照後卻發現肺部有6公分腫瘤,「肺癌到處轉移了」。對此,蘇一峰也感嘆「空氣污染是台灣目前不抽煙得到肺癌的主要原因」。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一名50歲的男性患者平常不菸不酒,也沒有肺癌家族史,檢查時身體也無任何不適症狀,沒想到照了X光後卻發現肺部有「6公分的腫瘤」,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才驚覺「肺癌到處轉移了」。對此蘇一峰表示,許多人即便不菸不酒仍得到肺癌,有可能與空氣污染有關,他也強調「空氣污染是台灣目前不抽煙得到肺癌的主要原因」。而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直呼「好恐怖」、「只能說住工業區附近真的要小心…」、「別忽視二手菸、三手菸、不安全的裝潢與傢俱、清潔用品的危害」、「中南部的人受害嚴重,搭車看天空很明顯,北部往南到中部霧霾很明顯」、「我爸就是,不菸不酒的人得肺腺癌走了,他走的時候才51歲,發現咳血時已經第三期」。
男子吞嚥困難狂瘦7公斤!檢查竟是「雙癌」 醫「三階段治療」成功保命
50歲李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每天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達廿多年,直到察覺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讓他決定就醫,結果醫師先查出下咽處有腫瘤,深入檢查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原來李先生同時罹患兩種惡性腫瘤,分別是第四期上的下咽癌及第三期的食道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好發50-60歲男性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指出,下咽癌及食道癌都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吃檳榔跟酗酒,由於整個口腔、喉嚨、食道都會接觸到同樣致癌物質的刺激誘發,容易造成「區域癌化效應」(Field Cancerization),因此約有1到2成的病人會同時或接續罹患頭頸部及食道惡性腫瘤,因此多半會建議患者務必接受進一步檢查,這才順利揪出雙癌病灶。跨團隊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化療、放療、手術為了讓這類多癌症病患能得到較佳的癌症照護品質,院方安排頭頸癌及食道癌跨團隊溝通,由耳鼻喉科徐俊傑醫師、胸腔外科呂庭聿醫師、消化內科陳政國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吳偉榤醫師等人,共同擬定並執行三階段治療計畫。首先是針對下咽腫瘤及食道腫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後續再針對治療反應良好的食道腫瘤,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最後再以口服化療藥物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疫苗接種莫輕忽該名患者治療後迄今定期回診,追蹤三年也無復發,同時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吳偉榤也呼籲,頭頸癌與食道癌都十分注重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遠離致癌因子更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癌方式,包括拒絕菸檳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同時定期口腔篩檢(可預防口腔癌),必要時可考慮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咽喉癌)等,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遺憾終生。
汪建民病逝/不是感冒!肺腺癌7大警訊要當心 死亡率最高!免疫治療是救命解方
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他的妹妹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不只如此,肺癌也超越大腸癌、肺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不只癮君子,更多生活健康的人也罹患肺腺癌,甚至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65歲的黃女士愛運動、生活也規律,沒想到8年前竟確診肺腺癌第三期,她以為只是感冒咳嗽,沒想到卻是癌症,確診當天就立即決定動手術,接著再進行化療,2年後以為已經沒事時,卻又發現復發,而且已經轉移到腦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表示,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與確診時的期別有關,由於多數患者確診都是晚期,由110年癌登觀察,首次治療為手術者僅佔4成左右,可見大多患者發現時已是無法手術的病況。隨著肺癌備受重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從3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這也是台灣首度於肺癌領域獲得健保給付。黃女士接受抗血管新生合併口服EGFR雙標靶治療至今已近5年,目前病況良好。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表示,高風險族群如吸菸、二手菸、家族史應定期檢查,如果出現肺癌常見症狀如久咳不癒、呼吸急促,如果發生持續2周以上咳嗽且未見好轉、咳血、呼吸急促、持續胸悶胸痛、聲音沙啞、莫名的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症狀,若有以上7大警訊便要有所警惕,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國內想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首先要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健保署去年12月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醫界呼籲應將給付擴及患者更廣大的肺腺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受訪表示,肺癌免疫藥物費用高昂,是否擴大給付還有待相關評估,和廠商議價也持續進行,他透露「應該很快會有好消息」。
男「不酒不吃檳榔」…首次健檢驚罹食道癌 醫曝1症狀:恐已3期
定期健檢相當重要,可以及早發現潛藏的疾病並提早治療。醫師近日就分享1起案例,一名略為肥胖的40歲男子,平時沒有吃檳榔、喝烈酒習慣,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沒想到首次健檢,竟然就檢查出食道腺癌。對此,醫師特別示警,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發現時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因此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日前在粉專發文分享,先前有名40歲的男子,身高170公分、體重80公斤,BMI指數為28屬於略為肥胖,雖然有抽菸習慣,但不會吃檳榔及喝烈酒,平常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只有偶爾有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感等症狀,沒想到首次做健康檢查,赫然發現胃和食道交接處有一個腫瘤,切片後發現是食道腺癌,所幸發現當下為早期,可即早接受手術治療。林相宏說明,食道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吞嚥困難,初期是固體食物吞不太下去,經常需要配水,但9成的民眾「要腫瘤阻塞食道近4分之3,才會發生吞嚥困難,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林相宏補充表示,其他不明顯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胃酸逆流、胸痛等,與胃食道逆流通常難以區分,若晚期還會出現體重減輕、吐血、解黑便及咳血等情況。而肥胖與胃食道逆流都是食道癌的風險因子,建議患者要定期做內視鏡追蹤。至於該如何預防食道癌呢?林相宏提醒,食物方面要避免含有亞硝酸鹽,像是醃漬、燒烤、煙燻、加工肉品等;也要避免過燙的食物,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因此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儘量等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最後林相宏強調,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喉嚨卡卡、咳嗽、常清痰、聲音沙啞、食物逆流、火燒心、胸痛、體重減輕等,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旅遊怕中鏢1/日本買春「無套免加錢」 下場超慘烈!30歲金融男新宿見識一回染2性病
就愛去日本!根據日本觀光局統計,7月台人赴日破57.1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但外出遊玩也要預防染病,醫師透露,一位30歲男性赴日買春,受到「不戴套免加錢」的誘惑,因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而貪小便宜的下場就是男子嘴巴染淋病、而下體則驗出梅毒!受到疫情解封、日幣貶值影響,日本成為許多旅客心中的首選,根據日本觀光局最新公布的訪日外客數統計顯示,2024年7月赴日外籍旅客人數高達329.2萬人次,超過6月份的313萬人次,再創單月歷史新高;中國有77.65萬人次赴日;南韓以75.77萬人次緊追在後,台灣57.17萬名列第三名,但已創下台灣旅客赴日人數新高紀錄,足見台灣人對日本旅遊的狂熱。日本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的,還有梅毒感染人數。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梅毒病例從2021年起連續3年增加,2023年多達14906例,創下新高紀錄。日媒《朝日新聞》甚至以「50年1遇」來形容目前的梅毒的擴散速度,以東京都為例,截至今年9月1日,梅毒患者人數已累積至2640人,與去年破記錄的3701人增幅速度相近。日本政府推估梅毒大爆發與社群媒體、性產業結構改變有關,過去日本的風俗業皆會定期檢驗性病,但疫情期間收入受到影響,讓許多風俗女子自行出來接客,除了不再定期檢查,為了賺錢甚至標榜「不戴套免加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一位患者的慘烈經驗。「這位30歲男性是金融業上班族,單身的他前陣子去日本旅遊,聽聞日本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大久保公園有許多女性『站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特別去見識。」顧芳瑜說,男子一開始有戴保險套,但後來女子宣稱『無套也不加錢』,於是便興奮地『攜槍上陣』,甚至連嘴巴都用上。沒想到回台灣之後,男子發現全身出紅疹、喉嚨也劇痛,猜測自己中鏢,於是趕緊就醫。「一驗之後就發現嘴巴有淋病、下體有梅毒,幸好淋病、梅毒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服用口服抗生素或施打青黴素就可控制住病毒,但未來並不會因此免疫,所以還是要堅守安全性行為的原則。」顧芳瑜說。日本一直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的國家,隨著疫情解封、日幣貶值,赴日旅遊人數屢破新高。(圖/報系資料照)除了日本,包括南韓、美國的梅毒案例都不斷激增,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梅毒病程分為三期,梅毒一期的症狀是無疼痛感的潰傷,持續約2至6周,因為無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到了二期就會開始有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四肢冒出特殊紅疹,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異常掉髮情形,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通常都能辨別。第三期病毒會開始侵犯身體各器官,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建議若有疑似症狀,還是要趕緊積極就醫,才不會後悔不已。
女子如廁後馬桶「全是血」! 竟是「2生活習慣」惹痔瘡上身
28歲「小花」整天久坐辦公室,又常狂點炸物當宵夜,結果出現肛門搔癢症狀,她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小便後馬桶出現「滿江紅」,內褲沾上血絲,驚覺恐是痔瘡找上門,就醫檢查後評估屬第三期,醫師建議保守治療,但她不想每天上廁所提心吊膽,決定安排手術改善,術後也讓她找回好心情。痔瘡為肛門常見疾病 使患者整天坐立難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江驊哲表示,痔瘡是肛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肛門處血管及軟組織(又稱「痔瘡組織」)隨著排便習慣不佳、懷孕生產、年齡增長而逐漸鬆弛老化,一旦又有飲酒、吃辛辣食物,或者整天久站久坐,都會導致肛門壓力過高,造成痔瘡組織充血、脫垂,嚴重時,甚至會「掉出」體外,令人整天坐立難安。江驊哲醫師解釋,因為當民眾用力排便時,質地較硬的糞便會與充血腫脹的痔瘡組織摩擦,導致痔瘡被磨破,等到糞便通過肛門後,擠壓的壓力逐漸變小,此時鮮血就會從破掉微血管流出,所以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都是排便後才開始滴血,整條糞便末端也會看到鮮紅色血液。雷射消融手術治療 疼痛感低、恢復速度快江驊哲醫師評估小花的痔瘡病程為內痔第三期,而患者主動接受自費雷射消融手術治療。經由極細光纖在肛門口穿刺2至3個小洞,再透過雷射高波長光熱能量,迅速消融脫垂的痔瘡組織後,痔瘡大幅消退且手術過程幾乎無血、疼痛感甚低,僅會有些許腫脹感,術後隔天恢復日常生活。江驊哲醫師也提醒,患部多半也會在6至8週恢復到正常狀態,續只要避免劇烈運動,很快揮別痔瘡帶來的陰霾。日常這樣做 避免痔瘡找上門江驊哲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務必要攝取足夠水分和高纖蔬果,避免久坐久站,遠離抽菸、酗酒及適度運動,尤其要養成正確且規律的排便習慣,不要上廁所時追劇滑手機。如果有痔瘡前兆,也能在家溫水坐浴,消緩不適感覺,若症狀嚴重,就得就醫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徐少強罹患食道癌病逝 癌症基金會:早期無症狀「發現時多是晚期」
香港演員徐少強近日傳出因罹患食道癌而不幸病逝,享年73歲。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幾乎已經是局部晚期狀態,且存活率偏低,民眾日常都要特別留意。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鱗狀細胞癌」;少部分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在台灣,鱗狀細胞癌在食道癌病理分類中佔大多數(約90%),致病原因和抽煙、喝酒、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而歐美常見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並不常見(小於10%),成因則可能和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在症狀方面,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大多數病人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食道癌發展至晚期,則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狀況。若轉移至遠端部位會表現不同的症狀: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會表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骨骼,會出現骨骼疼痛的症狀;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因此,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的症狀,建議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癌病並儘早治療。除了難以發現外,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因此,民眾若有疑似食道癌的症狀需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而資料中也提到,目前已知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下列數種: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等。而其中抽菸、喝酒同時也是頭頸癌(口腔癌)的高危險因子。在預防食道癌方面,首先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少吃太燙熱之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吞嚥感覺異常雖然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參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盧廣仲阿公過世享耆壽91歲 78歲單車環島「說走就走」:真的很酷
歌手盧廣仲今(25日)在社群媒體透露91歲阿公過世的噩耗,除了曬出自己從小到大和阿公的合照,也向粉絲分享了祖父堅忍不拔的一生,對方不僅教會他游泳,還是個非常酷的人,甚至在78歲時和友人騎單車環島,說走就走,讓他深感佩服。盧廣仲臉書全文:自從有意識以來,我就認識他了,他是我阿公,盧文瑞,是我爸爸的爸爸。出生於日治時期,因當代很動亂,他國小只讀了幾年就得回家幫忙擔家計出去做生意,聽說因為在學成績不錯,老師還曾鼓勵他繼續唸書,但因為沒錢加上家裡還有弟弟妹妹需要他照顧,為後來的識字能力打下了壞的基礎。另外因當時常有空襲警報,他說都是扛著扁擔在找地方躲轟炸,偶爾會在路邊見到失去靈魂的人體軀殼。成年後存了筆錢,一個人去了桃園買了批蝦苗準備養蝦子過活,結果遇到了大寒冬,蝦子死光了積蓄也飛了。沒錢買車票的他,只好從桃園走路回台南(這也是我台北走回台南的靈感源頭),我問他什麼感覺,他說,蠻遠。回到台南因緣際會,在塑膠工廠得到了一個正職,對於完全沒有文憑的阿公來說是個大好機會。他跟我說,就是抓好方向然後苦幹實幹,最後做到了工廠課長,聽說阿公的升職論文還是他講一句大姑姑寫一句,實在是因為很多字認識阿公,但阿公不認識他們呀。五十三歲這年,他的長孫出生了,名叫廣仲。就這今生第一次相遇,二人當時身高差距,蠻大。幾年後在台南的黃金海岸,那是淺海,阿公慢慢得把手從國小的我身上放開,在喝了幾口鹹甜海水搭配斷斷續續的啊啊聲後,我學會了游泳,人生第一次使用有別於走路和跑步的方式,感受地球。海邊岸上的某處有台販賣機,每次游泳完去牽車的路上,阿公都會幫我投一罐飲料,我每次都選康貝特,康貝特是一種能量飲,當然對於小朋友的我其購入誘因絕對不是能量補給,其實只是因為這個包裝,我好像沒有在學校福利社看過。然後阿公就會騎著他的打檔車,載著我跟小我兩歲的妹妹回家,我會在路上喝完康貝,然後一直聞那個瓶子不捨得丟,有時候甚至聞到睡著,那裡頭有一種特別的香氣,蠻香。阿公78歲時,邀了兩個大齡好友,三個人加起來兩百多歲,來了場說走就走的單車環台之旅。當時我在淡江大學,剛好當作中途能量補給站,跟阿公約在捷運站旁吃了小吃,實際吃了什麼我忘了,只記得結束後他立馬啟程,沒跟他說到幾句話,真的是很酷帥的人。阿公八十多歲時,有次聊天我問他,人生截至目前有什麼感想,他說其實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還很多,只是身體跟不上想法了,當時他剛被檢查出癌症第三期。後來打破醫生說的大概再三五年,阿公的農夫大腳一跨就是十年,非常勵志的腳,一生跨過了空襲的炸彈,再往南跨過了濁水溪,跨著鐵馬繞了台灣一圈(那台車非常難騎,超級佩服),一路跨到他選好的終點2024,他精彩的一生,有機會我再跟你說。剛剛去超商買了瓶康貝特來懷念一下,發現氣味跟記憶中的不太一樣,好好奇到底是它變了還是我變了。為此我決定按下時光回溯鍵,回去那一天,回到那一天的黃金海岸,回到那天的金色夕陽裡,移動的打檔車上,有六十歲我才認識不久的你,有剛學會游泳的我,抱著一個香香的飲料瓶子。
余苑綺過世2年了!余祥銓曬照訴思念 李亞萍轉念「當愛女去留學」
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2022年因直腸癌病逝,享年39歲。這些日子以來,余天夫妻倆在鏡頭前難掩傷痛,今(21)日是余苑綺過世滿2年的日子,余祥銓在臉書上抒發對姐姐的思念,「兩年了,好想妳。接受了妳的離開,卻低估了思念」,透露媽媽現在學習讓自己轉念,把余苑綺的離開想成是去留學了。余祥銓今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今天是余苑綺離開2年的日子,「兩年了,好想妳。接受了妳的離開,卻低估了思念」,還說自己的女兒小元寶現在9個月大,總會盯著余苑綺抱著女兒樂樂的合照一直看,「我有跟她介紹,這是最漂亮的二姑姑唷,多少還是有些遺憾妳沒能見到她。」余祥銓表示女兒會一直盯著余苑綺這張照片看。(圖/余祥銓臉書)李亞萍痛失愛女,長時間走不出傷痛,余祥銓透露,現在媽媽學習讓自己轉念,把余苑綺的離開想成去留學了,「我們小時候也是寒暑假才見到父母的呀!爸爸媽媽身體一切都好,妳可以放心。」最後他隔空向余苑綺喊話,「二姐,妳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愛你」,並附上兩人兒時的合照,文中充滿思念之情。余苑綺2014年被醫師診斷罹患直腸癌第三期,她勇敢抗癌情況好轉,2015年還與圈外人Gary結婚,育有一對子女。不幸的是,2019年癌症復發轉移到淋巴,最後仍不敵病魔,於2022年8月21日病逝,享年39歲。余祥銓曬出他與余苑綺小時候的照片,表達對姐姐的思念。(圖/余祥銓臉書)
女星爆料婆婆「每晚進房待到天亮」 一出門老公急求歡「好像偷情」
女星陳慧娥(阿娥)是已故藝人安迪的遺孀,近年來經常受邀參加節目,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日前她在節目上透露,過去與婆婆同住時規矩相當多,像是婆婆會規定她不能鎖房門,甚至「每晚都會進入我們的房間」,夫妻倆只能趁婆婆出門親熱。陳慧娥在《小明星大跟班》表示,以前跟婆婆一起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拿一杯酒來到她和安迪的房間,且一坐就是到天亮,和她兒子聊天、看電視,「讓我和老公完全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陳慧娥坦言,由於家裡的這種情況,夫妻倆在家幾乎沒有獨處親熱的機會,因此女兒是在花蓮懷上的,兒子則是在阿里山懷上的,「都不是在家裡懷的」,且有時婆婆一出門,安迪就會趕緊抓住機會親熱,這也讓她笑說,感覺就像是在「偷客兄」(偷情)。陳慧娥也提到,有時候夫妻倆正在親熱,突然發現婆婆回家,兩人會立刻驚慌失措,由於房門不能鎖,而且婆婆手上有房間的鑰匙,陳慧娥只能趕緊用棉被遮住身體,但即使這樣,婆婆有次還進來房間內,並拉她的棉被,喊道,「大白天的在睡什麼?快起來!」這段經歷至今仍讓她記憶猶新。事實上,陳慧娥是已故藝人安迪的遺孀,據悉,安迪於1989年在台視綜藝節目《天天開心》以特約演員身分出道,以諧星形象參演多部連續劇而成名,然而2018年時罹患食道癌第三期,同年11月在家昏倒,送醫急救後仍因敗血症和肺積水而病逝,享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