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劑
」 疫苗 確診 新冠肺炎 疫情 新冠疫苗欺下害上2/法院認證據未保全有損人民權益 學者斥:應依法追究
針對新冠疫苗受害者家屬向總統「告御狀」,衛福部卻仍堅稱相關審議錄影錄音未保存,立委廖偉翔痛批衛福部被判決敗訴,就是連行政法院也看不慣疫苗救濟審議過程流於形式、空洞,甚至疑似淪橡皮圖章,他不排除提案修法提升疫苗審議辦法的法律位階。學者更直斥,審議資料本應保存以利日後釐清爭議,公務機關卻輕率銷毀、犧牲人民權益,違背正當程序應依法追究。廖偉翔說,衛福部進行中的健保總額談判會議、藥害救濟審查會議記錄都能保留、上網公開,不解新冠疫苗救濟審議會議錄音為何「有錄音、不保存」,難怪外界懷疑政府公信,他要求衛福部立即按照法院判決「公布會議錄音」,否則他將提案修法,將疫苗救濟審議辦法位階提高到法律,回應民意。疫情期間,時任衛政官員陳時中、吳秀梅等人都曾因疫苗採購、研發等爭議被控圖利、瀆職,然當時北檢以「查無實據」全數簽結。如今檢方著手偵辦「超思雞蛋案」,當時同被列為重點弊端的疫苗相關案情是否會出現轉折,國人正密切觀察。綠營人士指出,前後任衛福部長陳時中、邱泰源雖同屬「英系」,蔡總統任內原有意安排邱泰源接替參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但當時陳力薦次長薛瑞元接班,且兩人對「再生醫療法」、「健保總額分配」主張相左,互生心結,但兩人都否認,如今邱被提拔為衛福部長,能否展現衛政新格局也令人矚目。一位沒有慢性病史的42歲婦人,在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後,引發急性腦水腫猝死,三總醫師除了在死亡證明書上開列死因與接種疫苗有關,更將搶救過程寫成論文刊登國際期刊。圖為三軍總醫院醫學大樓(圖/翻攝自三總臉書)高等行政法院日前曾針對一起新冠疫苗受害者救濟案做出判決。據「111年度訴字第1511號判決書」內容顯示,法官質疑主審該救濟案的疫苗救濟審議第179次會議,「缺乏事證顯示多數委員出席」,因此會議採「共識決」,違背「衛福部疫苗受害救濟辦法」中、設置審議小組,引進多元化專家委員審查的宗旨,違反正當法律程序。法官在判決書中語重心長寫下,審議小組應依法進行審查及決定,否則就易流於「由投票部隊」(審議委員皆由衛福部指派)完成名實不符判斷。惟因衛福部審議辦法未規定「最低出席人數」、「表決方式」、「決議結論的最低同意比例門檻」,若衛福部在開會前,未能清楚調查與會委員人數,卻堅持採共識決,事後製作會議記錄內容,也只有記載「結論」,將無法證明審查委員確實在會中「實質討論」,已違背正當法律程序。判決書還說,衛福部只提供參與線上討論的委員簽到名單,「無詳實會議紀錄」、「無開會錄音檔案可查」,會議是否確實進行實質審查,無從考證,對於家屬指控衛福部違反正當法律程序審查,未必全然無據,因而判決衛福部敗訴。新冠疫苗採購、研發案與與「進口雞蛋案」當初都引發極大的民怨,迄今在野黨也揚言務必查弊到底,釐清真相。(圖/記者黃耀徵攝)「接種疫苗可能有不良反應,能否獲救濟,攸關人民權益,有錄音卻不保存,不僅奇怪,還有違法之虞」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法律對公部門檔案保存有明確規定,包括《檔案法》、《政府資訊公開法》皆然,公部門說有錄音、卻沒保存,依法應追究。《政府資訊公開法》揭示政府資料「原則公開」,若純粹只是內部會議資料「得不公開」,但仍須保存,北市府京華城案保存大量開會記錄就是例子。他並表示,即使只是內部紀錄,仍可對特定利害關係人(例如疫苗受害者)公開,新冠疫苗救濟審議,攸關申請救濟民眾權益,申請救濟者自有權得知准駁過程、理由,一旦發生訴訟,才可釐清爭議。行政部門常以「會議紀錄若曝光,沒專家願受聘審查」,廖元豪直言,《公司法》對民間企業規範詳盡,至於公部門反而不需比照辦理,他以NCC諮詢委員為例說明,NCC委員權力大到可以關掉電視台,名為「諮詢」實為「決策」,當然也要面對外界檢驗,利害關係人才可援引《行政程序法》救濟,請求法院協助調閱審查過程文件;若擔心曝光就別接委員」,如此參與審查的專家才會愛惜羽毛,不會輕言放棄「實質審查」,淪為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
欺下害上1/不甩總統交辦 疫苗救濟委員會堅持「對付」被害人
一位女律師為疑接種新冠疫苗而喪命的年輕女性爭真相,進而向賴清德總統告「御狀」,總統府三日內火速回覆要求衛福部依法辦理,然而衛福部不僅堅拒提供疫苗受害相關的審議資料,甚至還增加律師團陣容來「對付」被害人,令人直呼:「配合國家政策,換來就是這種不對等的對待。」本刊日前披露,一名在大學工作的年輕女性施打新冠疫苗後,腦部急性水腫猝死,留下猝不及防的先生和小孩,即使家屬持三軍總醫院開出的「死亡與疫苗有關」證明,衛福部仍駁回這項救濟申請。家屬不滿之餘委任律師向賴總統陳情,總統府則迅速回覆「已請衛福部針對家屬要求『提供會議記錄錄音』、『審查學術文獻篇名』,予以卓處」。但衛福部花了近一個月方時間才回覆陳情人,並聲稱疫苗受害審議理由均公佈於疾管署網站,也通知申請者;至於受害人家屬質疑審查「黑箱化」,要求「提供」開會過程錄音、引用文獻篇名,衛福部仍堅持專家審查「專業、謹慎、客觀」,請受害者家屬要信任,婉拒提供資料,並言明不服者就是可提行政訴訟,讓家屬抱怨官方答覆猶如「鬼打牆」,如何能信任政府官僚的話。律師翁伊吟很感謝總統府迅速回復疫苗受害人陳情,但不解衛福部卻仍拒絕提供疫苗救濟審查會議的記錄、錄音紀錄及學術文獻,質疑其中是否另有隱情。(圖/記者劉耿豪攝)向賴總統陳情的年輕女律師翁伊吟說,接種新冠疫苗而猝死的女性(42歲)在國立大學工作,無慢性病史,按當時政府規定施打兩劑AZ疫苗後再混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接著卻引發腦部急性水腫後過世,三總在醫師診斷書與死亡證明書上,記載死因確與新冠疫苗有關,但家屬申請訴願被駁回、申請更被衛福部打回票。「感謝總統感同身受家屬的悲苦,並迅速要求衛福部研議。」翁伊吟說,府方沒有規避,也正視受害人家屬的訴求,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簡稱疫苗救濟審議會)的「黑箱」審議程序早為民眾詬病,衛福部卻仍堅持己見,甚至開會明明有錄音,卻未保存,居心何在?還是背後另有不可告人隱情?翁伊吟也向衛福部長邱泰源喊話,政府推動公衛政策,呼籲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就必須落實「配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而且應「實質審查」,而非自行設立限制嚴審,配合政策、卻又受害的國人情何以堪?她認為衛福部未曾秉持「人溺己溺」的同理心,比照韓國在一審民眾勝訴案件就不再上訴,讓受害人早日得到救濟,現在衛福部不僅堅持上訴,甚至又增聘三位律師對付受害人家屬,無視家屬為求真相聲淚俱下,衛福部不擔心影響民眾打疫苗意願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止,審議疫苗受害申請案4835件,核給救濟案505件,救濟通過率僅為10.44%,遠不如鄰近日本(通過率為90%),香港54.78%,紐西蘭42.39%,芬蘭32.94%,挪威28.2%,加拿大23.22%,通過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倒數第二,救濟率只比設立多家新冠疫苗大廠的美國高。去年疫苗受害預算編了1.56億,今年只有1.17億。綠營內部傳出蔡英文總統任內,曾有意派時任立委的邱泰源(圖右)接替參選的衛福部長陳時中,不過陳時中卻力薦次長薛瑞元(圖左)出任,雙方有了芥蒂。(圖/記者周志龍攝)本刊調查,綜合立院公報、法院判決書內容顯示,現行新冠疫苗救濟申請案審查過程,是由衛福部先對案件「初步分類」,區分標準為「有無血栓」,接著由2到3位衛福部醫院、部外醫院醫師,針對收案再做初步鑑定,然後由衛福部彙整、草擬審查結論草稿,供疫苗救濟審議委員最後作成最終結論。「問題就在審議無明確流程規定,直到受害者家屬一狀告上法院,法院要求衛福部應提出相關文件。」翁伊吟指出,透過法院蒐集到的簽到單、初步鑑定意見等有限的書面資料,以及立委廖偉翔揭露後,外界才漸漸拼湊出來審查程序,並懷疑其中程序有重大瑕疵。其中包括救濟審查委員會應有19到25位各領域委員參與審查,但是實際完整參與審查人數恐怕僅有5、6人;審議採共識決,卻沒有針對成會人數、表決流程有所規範,僅由會議主席主導會議進行,是否真有進入實質審查,包括委員發言內容、不同意見處理都引發外界質疑,更可能發生「主席說了算」,在第215次審查會議上,竟發生平均一案僅審查51.5秒的離譜情況,實匪夷所思。
小蝦米求神2/台灣新冠疫苗救濟通過率排名倒數 被害家屬:錯誤資訊阻卻公義
年約40歲在台北某國立大學工作的G小姐,2022年1月底按規定,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1個月後右手麻木無力、伴隨局部癲癇,到三總就醫,病情卻快速惡化且嚴重腦出血,三總緊急開顱急救,仍無力回天,死因確認為新冠疫苗引起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簡稱VITT)。G小姐先生(阿德)投訴本刊,指太太生前無慢性病史,家人感情緊密,太太在送醫過程中還能開玩笑,沒想到入院後電腦斷層檢查(CT)就顯示腦部出現問題,短短兩日四次CT,一次比一次嚴重,第二天太太腦部就大出血失去知覺,三總上下緊急會診,判斷腦壓過高,須馬上「開顱」降壓,迫於病情,家屬只有15分鐘的考慮時間。G小姐生前未生過大病,慌亂中家屬無奈點頭,盼有一線生機,但歷經醫療團隊長達15、16個小時、猶如驚濤駭浪般的搶救開刀搶救,手術雖完成,G小姐最後仍陷入昏迷於醫院過世。成大醫院也曾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緊急搶救一位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肺栓塞、腦出血,該名28歲年輕男性患者無慢性病史,成大醫院並寫成論文刊登國際期刊。(圖/報系資料照)好端端的人為何因接種mRNA疫苗就突重症離世,阿德迄今沒有答案,他感慨說,當時唸小學的兒子因無疫苗可打,沒能進入醫院探視最愛的媽媽,兒子再看到媽媽就是骨灰罈上的照片,迄今都有心理陰影,提及兩年前往事,阿德仍悲從中來忍不住哽咽。阿德說,失去親人的苦難並未就此結束,全力搶救「雙先生」太太的三總醫師團隊,認定G小姐因接種mRNA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常見後遺症之一)而死亡,建議他申請疫苗救濟,但他申請案提出後,兩年音訊杳然。今年3月,他再度向衛福部、生策會、衛生局查詢,都無明確答案。沒多久,他卻赫然發現,衛福部網站第229次審議小組會議記錄,「似乎」有太太的名字、登載「被駁回」,4月份才接到書面通知,證實審議小組駁回救濟,原因是「mRNA疫苗不會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雙先生難掩氣憤地說,三總急救團隊11位醫師早已聯名將搶救太太過程與死因PO上國際期刊,審議小組沒看到嗎?家屬兩年來都在國際醫療網站爬文、想釐清親人死因,審議小組審議前為何不先聯繫家屬?如今,救濟審議過程充斥錯誤資訊與結果,豈非再次凌遲家屬,盼望他的控訴,能讓其他受害者家屬少走冤枉路。律師翁伊吟說,醫界盛傳不少醫師都看到三總急救G小姐的國際論文,而成大醫院也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搶救一位無慢性病史的28歲肺栓塞兼腦出血病患(接種第三劑BNT疫苗),搶救結果也被PO上國際期刊,其實G小姐的犧牲,幫助醫界瞭解如何應對mRNA疫苗突爆發不良反應,若能即時用藥(例如免疫球蛋白)就有機會救回性命,只是,審議小組迄今仍堅持mRNA疫苗不會血栓,她很擔心該審議結論,可能「反向」誤導醫界,延誤生命搶救。北醫教授何建志認為,政府宣稱健康照護全球第一,但是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救濟率卻是全球倒數,遠不如日韓,建議救濟應從寬認定。(圖/記者黃威彬攝)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何建志指出,從寬處理新冠疫苗救濟案,符合法學「特別犧牲」理論,不僅能緩解民眾接種新疫苗不良反應之苦,更能落實政府鼓勵民眾接種疫苗、維護國民總體健康美意。但到今年(2024年)4月底止,台灣完成審議疫苗受害申請案4835件,核給救濟案505件,救濟通過率僅為10.44%,遠不如鄰近日本(通過率為90%),香港54.78%,紐西蘭42.39%,芬蘭32.94%,挪威28.2%,加拿大23.22%,通過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倒數第二,救濟率只比設立多家新冠疫苗大廠的美國高,這不能算從寬認定。何建志還說,台灣號稱健康照顧全球第一,疫苗救濟審議不應只沿用舊研究文獻,應多爬梳醫界最新研究文獻,供受害者更多照顧,「沒錢」不應成為救濟審議小組故步自封的理由。
百日咳案例創5年同期新高 未打疫苗傳染力更強「恐1傳17人」
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同一起的北部家庭群聚;而今年以來已累計有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寫下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今年全球整體百日咳疫情都上升,如果本身沒打過疫苗的話,一旦染病,傳染力極強,甚至可能造成1人傳17人。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首例個案為10多歲青少年,從未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咳嗽加劇伴隨吸入性哮聲及呼吸中止情形,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經檢驗通報,於7月23日確診,匡列41名家庭及校園接觸者,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3名個案已無症狀或緩解。衛生單位持續進行疫調、擴大匡列接觸者及安排評估預防性投藥與採檢。為何個案沒打過疫苗?羅一鈞補充,經詢問該名青少年因家長認為「人體有自然的免疫力」,所以在家長決定下,從小只打過卡介苗跟B肝疫苗,之後從未接種過百日咳疫苗,滿2個月開始就沒有接種過常規疫苗。個案成年的姊姊,則是小時候接種過3劑百日咳疫苗。羅一鈞說,因百日咳疫苗非強制接種、採志願性接種,只會在逾期時由衛生單位出面提醒,且小朋友入學後學校也會檢查接種紀錄,與衛生單位合作提醒完成接種;但因不具強制力,因此若家長堅持不給孩子打疫苗,並沒有法律上的罰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亞洲中國、韓國及菲律賓等皆出現明顯疫情且於4、5月起驟升,中國迄今累計報告33.4萬例病例,韓國累計3,170例,為兩國過往疫情高峰年之3至9倍;歐洲3月時整體疫情即達往年高峰期水準,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國累計近8,900例,為去年同期之4倍,加拿大、巴西亦有部分地區疫情明顯上升;澳洲則報告1.2萬例,達往年高峰年水準。疾管署說明,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提醒,今年百日咳疫情為近5年新高,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百日咳累計16例「創5年同期新高」! 今再爆3人家庭群聚
國內2024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且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疾病管制署於30日公布,國內新增1起百日咳家庭群聚事件,個案為10多歲男性,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於7月23日確診,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都已無症狀或緩解。疾病管制署於3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同一起北部家庭群聚,首例個案為10多歲男性,從未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咳嗽加劇伴隨吸入性哮聲及呼吸中止情形,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經檢驗通報,於7月23日確診,匡列41名家庭及校園接觸者,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3名個案已無症狀或緩解。衛生單位持續進行疫調、擴大匡列接觸者及安排評估預防性投藥與採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2024年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亞洲中國、韓國及菲律賓等皆出現明顯疫情且於4、5月起驟升,中國迄今累計報告33.4萬例病例,韓國累計3,170例,為兩國過往疫情高峰年之3至9倍;歐洲3月時整體疫情即達往年高峰期水準,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國累計近8,900例,為去年同期之4倍,加拿大、巴西亦有部分地區疫情明顯上升;澳洲則報告1.2萬例,達往年高峰年水準。疾管署說明,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提醒,今年百日咳疫情為近5年新高,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百日咳疫情「創5年同期新高」 3個月以下嬰兒占42%最多
疾管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案1)、南部家庭群聚之2個月大男嬰(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案2之母,接觸者採檢)、北部家庭群聚之40多歲女性(案4,6月27日確診1個月大男嬰之母)。案1至案3發病日介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現咳嗽、呼吸喘、流鼻涕、嗜睡等症狀,於7月9日至7月15日間確診;案4為經接觸者採檢後於7月8日確診,其餘3名同住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目前除案1持續住院治療外,其餘個案皆已出院。衛生單位均安排相關接觸者採檢及預防性投藥。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3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個案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南市4例、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各2例、宜蘭縣及台中市各1例,個案年齡介於出生未滿1個月至40多歲,其中3個月以下嬰兒計5例占42%。今年病例數較去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各大洲疫情均有升溫趨勢,又以歐亞洲最為明顯。亞洲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皆出現明顯疫情,且4、5月起急速升高,其中以中國最為嚴峻,5月單月新增9.7萬例,今年累計24.8萬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7倍,韓國報告2,500餘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2.5倍;歐洲整體疫情亦上升,3月病例數已達往年流行疫情水準,英國、瑞典及挪威近期疫情皆上升,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洲美國累計報告近6,700例,亦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加拿大、巴西於部分州別疫情明顯上升;澳洲疫情上升則累計報告1.2萬例,達往年流行疫情水準。疾管署說明,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呼籲,嬰幼兒感染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提醒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疫苗啟示錄2/法院認證疫苗救濟審議黑箱 學者籲採「特別犧牲」從寬認定
國際大藥廠AZ日前首度在法院文件中坦承研發的新冠疫苗可能引發罕見血栓,衛福部進而宣稱,民眾若發現有利新事證,可再提接種疫苗救濟。不過,衛福部排除已申請過救濟、因「原因不明」而遭駁回的案件,受害者及家屬身心俱疲,現在只能轉而透過司法途徑,尋求公理與正義。國際大藥廠AZ日前首度在法院文件中坦承,旗下新冠疫苗可能引發罕見血栓,衛福部宣稱民眾若發現有利新事證、可再提接種疫苗救濟。(圖/黃耀徵攝)「盧太太案」的當事人劉姓女子當初是在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後,疑似引發高血壓猝死,家屬向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申請救濟遭駁回,只能一狀告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控訴衛福部審議小組兩小時內輕率審理90案,每案僅討論80秒,並未提出任何臨床或實驗檢驗事證,排除劉女之死與接種疫苗有關,卻直接引用法醫解剖報告充當審查資料,恣意、濫用作為違法認定,草菅人命堪比「黑箱流水線」,行政法院駁回審議結論判決衛福部敗訴,讓協助家屬的立委廖偉翔感嘆「法院終於還家屬公道」。盧太太家屬委任律師翁伊吟說,訴訟過程讓她感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小組「審查邏輯」出現問題,對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設立「本旨」與法律認知嚴重不足。「盧太太案」的遺族委任律師翁伊吟引用高院判決書內容指出,訴訟過程讓她感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小組「審查邏輯」出現問題,對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設立「本旨」與法律認知亦嚴重不足,「疫苗不良反應救濟審議辦法」也不利受害者申請救濟。(圖/劉耿豪攝)她指出,法院認定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不利受害者獲公平公正審查,其中審議辦法第13條甚至規定,審查時須引用「符合以人口群體或致病機轉為研究的醫學實證」。問題是,新冠疫苗為全新疫苗,即使AZ疫苗現在坦承有引發血栓可能,也都是經過醫學專家針對不良反應「個案」、逐案分析累積結論,有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研究「人口群體實證」,別說國內罕見、連國外論文並不多,受害者及家屬舉證更難。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何建志認為,即使修改行政命令位階的審議辦法,也未必就能讓衛福部從寬認定。他強調,法學上有「特別犧牲」理論,可作從寬處理疫苗不良反應者的法律依據,建議立院制訂「特別立法」、尋求「專有財源」並引進跨部會協調機制,提供處理受害者「合理救濟金」、「協助返還商業保險理賠金」、「提供就業與社工輔導」的法源,全方位回應疫苗嚴重不良反應受害者的困境。「特別犧牲理論」是指國家因公權力「合法」行使,造成人民權益特別嚴重損害,國家負有「補償」之責,人民可就其損失向國家請求補償,目前國土計畫法、文化資產保護法條文中都有參酌設計條文。「後來若親朋仍想打新冠疫苗,我一定提及小妹不幸當見證。」化名「小美」的民眾對本刊表示,她的妹妹原本從事服務業,兩年多前被要求接種第二劑BNT新冠疫苗後突過世,死時僅30歲,無「三高」也沒「嗑藥」史,噩耗突如其來,迄今都難讓家人釋懷,再多錢也換不回妹妹生命,她只想請法院查真相,告慰妹妹在天之靈。她控訴,解剖後法醫認定死因疑與(疫苗導致突發)高血壓有關,衛福部卻好像想便宜行事,欲找小妹就診病例、佐證死因是高血壓(慢性病)導致,但衛福部查了兩年多,只找到小妹國中到診所看過「月經不順」,難舉證死因與慢性病有關聯,卻仍直接駁回救濟案,形同「盧太太案」翻版。現行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制度規定,依不良反應個案情節分別判定為「相關」、「無法確定」及「無關」(如附圖)。「相關」可獲300萬到600萬不等救濟金,「無法確定」為30萬到350萬元間,「無關」則直接駁回,但實際核發金額與標準有落差,都讓申請者產生疑慮。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傳統疫苗歷經多年研究改進後,才逐漸被大眾信任,反觀新冠疫苗是新技術研發的全新疫苗,按學理推測,初期確有可能有5分之一接種者,會發生輕重不一不良反應,包括死亡。他建議新疫苗不良反應救濟應從寬認定,除非衛福部審查過程全部上網公開,否則受害者仍會質疑黑箱,若導致民眾畏懼打疫苗,反將因小失大。
疫苗黑箱爭議再一起!立委爆疫苗救濟審議忙刪錄音涉滅證
立法委員廖偉翔、陳昭姿今天引用「台北高等行政判決」,痛批衛福部疾管署疫苗傷害賠償(VICP)程序缺乏透明度、審議過程荒腔走板,針對新冠疫苗造成嚴重副作用的死亡個案處理機制「完全失能」,質疑衛福部根本草菅人命。廖偉翔說,北高行政法院此判決書,揭露三項重大問題。首先,疾管署不僅會議錄音不公開,「原檔」更只保留一個月,訴訟程序還沒走完、錄音已經先行刪除,嚴重缺乏透明度,更有「滅證」的嫌疑,會議記錄中也沒有留下任何討論過程、只有「審議結果」。此外,疫苗救濟審議小組也沒有對紀錄留存有相關規定,廖偉翔痛批,根本就是「沒紀錄、沒錄音、沒規定」的「黑箱三無會議」。廖偉翔還說,VICP審議過程荒腔走板、流於形式,短短2小時居然就能處理90筆受害者提出的個案,平均每案僅分配到80秒的討論時間,80秒居然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死因,並作出「不予補償」決策,根本視人命如同兒戲。參與記者會的律師翁伊吟補充,法院判決清楚指出,審議小組在判斷瑕疵問題上有許多重大疏忽。例如2位鑑定委員出具之鑑定報告,內容居然是參照檢察官的解剖報告,但是,檢察官解剖報告「並非認定死因,而是用以確認死者是否為他殺」。他更強調,檢方解剖報告鍾明白指出,死者劉君有家族性高血壓病史,這句話是家屬在調查筆錄中的陳述,不是任何醫學證明或是有相關的病史書證資料,結果鑑定委員竟然全部照抄,如此的鑑定報告「公信力在哪」?更被行政法院重重打臉。廖偉翔強調,整份判決書已經可以看出疾管署以及VICP委員是多麽黑箱、亂搞,外界才赫然發現,官方居然是用堪比「黑箱流水線」的方式處理疫苗爭議補償事宜,所謂的專家學者審議方式更「全無專業可言」。他也大酸,與其如此黑箱「不如用爻杯方式處理還更快更準」,與其浪費車馬費給這些專家學者,還要浪費訴訟費善後,不如把相關經費都補償給受難者家屬,才是政府與社會資源真正應被善用的方式。根據記者會現場提供的法院判決書指出,民眾在民國111年4月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後,出現頭痛,嘔吐等不適症,隔日死亡,死者家屬因此向衛福部疫苗受害審議小組提出救濟。
51歲婦人打莫德納猝死 夫告贏衛福部理由曝光
首例打贏衛福部!51歲劉姓婦人在2022年4月間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當天晚上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隔天下午在家過世。劉婦的盧姓丈夫不滿向衛福部請求預防接種救濟補償遭駁回,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准許補償600萬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應屬無法確定關聯性而應准予救濟的情形,判決盧男勝訴,至於救濟金額則為衛福部裁量範圍,本案可上訴。盧男提告指出,他的劉姓妻子在2022年4月6日下午4時許,至新竹縣竹北市衛生所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施打後當天晚上出現頭痛、嘔吐等身體不適症狀。隔天下午6時許,家人因她一直未出房門而進門查看,卻發現劉已死亡多時而無法急救。盧男主張,他在2022年4月12日向衛福部申請預防接種補償救濟,但審議小組認定劉婦是因潛在高血壓引起腦幹出血性中風,致中樞神經衰竭,個案死因與潛在疾病有關,與接種疫苗無關,而不予補償救濟。北高行認為,衛福部審議小組該次審查會,有多名委員因請假未到或有外務而未全程與會,會議最終結論是否經大多數委員實質參與討論所形成的共識,已有疑慮,並不符正當法律程序。雖然衛福部以解剖報告、初步鑑定意見及相關醫學文獻,推論劉婦接種疫苗與她出血性中風致死並無關聯,但卻無法證明劉婦高血壓之初病況是唯一致死因素、疫苗是否為促發死亡因子。北高行強調,依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見解,預防接種與損害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係的事實不明時,其事實不明的不利益應歸衛福部,也就是說應准許救濟,因此判盧男勝訴。可上訴。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委任律師尚未收到判決書,未能確知判決理由,待收到法院判決書後,再行研議是否提起上訴。
30歲女婚前檢查驚見「子宮頸癌前病變」 婦科醫籲做1事:降低風險
30歲的陳小姐過去從未施打過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1年前因婚前檢查來到台北慈濟醫院門診,不料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經切片發現,陳小姐有第一度子宮頸癌前病變,需要以抹片檢查持續追蹤,醫師擔心陳小姐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遂進一步安排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檢驗結果為陰性。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並增強保護力,陳女在醫師建議下接種三劑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半年後回診複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無異常。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邱筱宸說明,女性子宮頸又能分為內頸部與外頸部,外頸部由鱗狀上皮細胞組成,內頸部則是由柱狀上皮細胞構成,兩種細胞的交會稱為「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是子宮頸癌的好發位置。而人類乳突病毒顧名思義是一種只會感染人類的病毒,主要經由性行為接觸感染,以台灣而言的感染率高達五至八成。一般免疫力良好的情況下,病毒仍會被體內免疫系統清除。但若是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就可能導致持續性感染,進而發展成子宮頸癌。邱筱宸醫師表示,「早期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是沒有明顯症狀的,一般不容易察覺,只能經由子宮頸抹片進行篩檢。」美國疾病管制中心2019年建議,26歲前無論男女都可以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對此,邱筱宸指出,雖然對於越年輕、沒有性行為的青少女來說,疫苗施打效益越好,但仍有許多研究顯示,即使曾有過性行為或是成年女性接種還是具有一定保護效果。針對已經感染的民眾,只要感染情況輕微、尚未發展成癌症,仍可接種疫苗加強抵抗力。因此,除了政府公費服務對象外,鼓勵所有育齡的女性都可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根據統計,產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是未曾生育婦女的二倍。產後女性的子宮頸內部細胞會因為荷爾蒙變化,變得較容易受到病毒感染,進而產生癌前病變。而子宮頸的結構在分娩過程中也會產生改變,子宮頸口的外翻,將造成感染的風險增加。邱筱宸說,「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在產後幫助女性建立免疫防禦,且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和疫苗接種委員會已經證實,在哺乳期間接種疫苗不會對嬰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建議產後婦女可於生產離院前接種第一劑,產後兩個月回診接種第二劑,間隔四個月再約定完成第三劑接種。但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建議可與婦產科醫師進行諮詢,懷孕期間的婦女則不建議施打。」邱筱宸建議,相較於2價及4價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9價疫苗可以預防的病毒型別更多,若是曾接種過2價或4價疫苗的民眾,可以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需要再補打。除了疫苗接種外,年滿30歲的女性最好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也可以進一步自費進行人類乳突病毒檢測,降低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戴安娜腦中風差點變植物人 為健康調整生活減重20公斤
戴安娜近年從娛樂圈轉戰電商和區塊鏈耕耘有成,當年自《超級星光大道2》出道,戴安娜在2014年勇敢公開自己性向,成為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歌手,經營電商有成的他也透露,去年疫情期間業績成長33%、營業額破5千萬元,今年目標更上看1億元。戴安娜為健康著想,成功減重20公斤。(圖/Boojimo提供)過去抽菸、喝酒、熬夜一樣都沒少的戴安娜,今年2月搖身一變成為早睡早起的晨型人,他直言促使自己改變的是一場輕微腦中風,更心有餘悸地說:「第一次覺得自己離植物人那麼近。」去年12月,戴安娜打完第三劑covid-19疫苗,疑似因副作用反應激烈,感冒一直好不了,走路不穩失去平衡、一隻耳朵聽不到聲音;原本以為是中耳炎,去醫院做了詳細檢查,才知道腦內耳壓已經嚴重不平衡、血壓飆高,醫生告訴他說:「你再不調整生活習慣,下次進來就是植物人。」聽完這番話,戴安娜認真審視這樣不顧健康的打拚、玩樂還可以維持多久?於是決定改變自己,過去從不運動的她,現在每周健身三次、早睡早起,公司同事也跟著一起朝九晚五上下班。他得意地說:「我們做事依然有效率,而且整個公司都是晨型人,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倒下去了,才想到要改變生活習慣。」成功減重20公斤。
潘儀君被說「小時候的偶像」氣到搶麥克風 王傳一再補槍:其實是我岳母的偶像
潘儀君、黃健瑋、王傳一今(8日)為《八尺門的辯護人》宣傳,潘儀君睽違台劇已久,透露原本沒打算要接演,當時疫情正嚴峻,她只打兩劑疫苗,對疫情很擔心,但看了劇本後,決定「冒著染疫的風險」也要拍。王傳一與她合作愉快,訪問時開玩笑說「她是我小時候的偶像」,潘儀君立刻搶走對方手中麥克風要他別講了,他仍不罷休:「其實是我岳母的偶像。」惹得全場大笑。潘儀君透露自己打完兩劑疫苗後嚴重落髮,讓她不敢再打第三劑,所以疫情時特別謹慎小心,原打算不接戲好好在家防疫,但看完劇本後興起興趣,她慎重確認劇組防疫措施做足,決定豁出去,「我是冒著染疫的風險」,不過還好她至今都沒確診過。潘儀君許久未公開露面,美貌不減當年。(圖/鏡文學)《八尺門的辯護人》中,潘儀君飾演城府極深的法務部長,跟黃健瑋有多場對手戲,潘儀君說:「跟黃健瑋拍戲,就是一個字,累!心累、腦子累,腦細胞死好多。」黃健瑋對表演的想法很多,常會提出不同種可能,潘儀君說,她可能正在消化第一種,黃健瑋立刻又拋出第二種,「一下這樣,一下那樣,每天像是在被考試,但是是很有趣的過程,打開新的想法,雖然累但是滿開心的。」潘儀君挑戰演出法務部長,為死刑法案周旋多男間。(圖/鏡文學)黃健瑋飾演執政黨總召,角色性格扭曲,為目的不擇手段,讓他看了片子都覺很討人厭,「看到這樣的人不會想跟他當朋友,笑的方式也很討人厭!」王傳一飾演極具正義感的檢察官,第一次演檢察官,讓他過癮又備受鼓舞,「以前都演高富帥,主持節目要搞笑,希望以後可以找我演檢察官或律師,正經一點的角色,真的滿有挑戰性。」《八尺門的辯護人》舉辦媒體茶敘,(左起)王傳一、潘儀君、監製董成瑜、導演唐福睿、黃健瑋。(圖/鏡文學)最近台灣#MeToo發酵,黃健瑋說,這跟教育有關,「健康教育只教我們認識性器官,不會教我們另外的東西,應該由政府推動研究怎麼教育下一代。」他女兒唸國小四年級,問及如何教育女兒預防性騷?他說,「我跟她說世界上這些男生會有很多力量,這些男人的力量都必須節制,大部分犯罪、戰爭都是男生引起,很多男生是很低能的,必須被節制!」一旁王傳一聽到「男生低能」似乎有點敏感,但想到自己女兒,他也搞笑認同「這句話沒錯!」
靠一句「哎呀呀」走紅! 靈芝草人跟姐姐為母鬧翻 姐淚控母屍骨未寒「有人急著分產」
台灣在80年代有一部紅透半邊天的武俠劇《靈山神箭》,當年播出時,許多人都對劇中飾演「靈芝草人」的小童星凱凱(廖威凱)印象深刻。當年凱凱在演「靈芝草人」時,全劇台詞只有一句「哎呀呀~」,但已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現在時隔多年,凱凱也已經是個41歲的中年男子,前幾年他曾透露將回歸演藝圈,但始終未見他復出。而他的母親是資深電台主持人陳麗秋,年初因病過世時,凱凱還被明星姐姐控訴,母親過世了,凱凱不但沒有露面,母親屍骨未寒,剛離世他就急著分產,讓她覺得人性好可怕。小小年紀就以「靈芝草人」角色爆紅的凱凱(廖威凱),童星生活很豐富,但國中時因為升學息影,從此淡出螢光幕前。而凱凱的家庭「星味」十足,爸爸任職銀行業,母親是被封為「廣播之花」的資深電台主持人陳麗秋,上面還有2名明星姊姊,包括女星林秀芳與被稱為「台灣女兒」的林薇。不過陳麗秋在息影後,晚年生活頻受病痛折磨。包括罹患帕金森氏症跟失智症;2012年還發生過嚴重車禍,疫情期間也確診過新冠肺炎,但最後治療了2個多月後,不幸於今年2月病逝,享壽85歲。當時陳麗秋辭世的消息一出,姊姊林薇就曾對媒體透露,媽媽離開後,「她最愛且唯一的兒子,還沒有出現。只能替媽媽感到悲哀。」但後來凱凱一度氣憤在臉書砲轟姐姐,提到自己沒有去見媽媽,是因為打完疫苗第三劑,身體出現不適,後來診斷出心臟衰竭,還在加護病房住了5天,「我父親廖榮祥跟二姊都知道我心臟有病,妳林季筠台灣女兒林薇,要用母親名氣才能有妳的網路新聞,妳就發啊,硬要扯到我幹嘛,說什麼母親去世,我很神祕不在,母親遲遲不肯離開也是因為兒子」怒批姐姐的抱怨,對他是不實指控。不過凱凱的另一個姐姐林秀芳,日前曾在「命運好好玩官方頻道」中含淚對外透露,母親離開後屍骨未寒,但有其他手足已經急著來分產,讓她覺得人性好可怕,但到底是誰來這樣動母親財產的歪腦筋,她不願去點名證實到底是誰。
極為罕見! 11月大男嬰同時感染呼吸道病毒
南投一名11個月大的胡姓男嬰,冷氣團來襲時咳嗽流鼻水數日後,竟出現高燒40度合併抽搐等情況,家人送到當地醫院治療抽筋現象緩解後返家,但症狀仍未改善;童醫院指出,男嬰返家後仍出現高燒連續5天,且呼吸道症狀越來越嚴重,連食慾與活力都明顯減退,趕緊轉送該院就診。童醫院以X光檢查後,發現男嬰肺部出現肺炎。(童綜合醫院提供/陳世宗台中傳真)經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看診檢查,透過肺部X光發現男嬰兩側肺炎,發現男嬰同時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與肺炎鏈球菌;其中肺炎鏈球菌還感染到血液導致菌血症,男嬰也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病童所感染肺炎鏈球菌為高度抗藥性,緊急給予後線抗生素治療。斷層掃描檢查發現,男嬰右側肺部有肺炎情況。(童綜合醫院提供/陳世宗台中傳真)高佳慧指出,男嬰於加護病房住院10天後轉普通病房,再住院5天後,恢復健康返家歡度週歲生日。經推測男嬰呼吸道先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與黴漿菌,後因身體抵抗力降低而產生次發性細菌感染;雖男嬰曾經施打過二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但並沒施打第三劑空窗期間受到感染,造成嚴重肺炎插管。童醫院醫護團隊幫男嬰提前慶周歲生日。(童綜合醫院提供/陳世宗台中傳真)高佳慧呼籲,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家中孩童輕微呼吸道症狀,建議症狀發生超過三天就應該就醫,可在寶寶滿六個月大時開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孩子保護力,並銜接打滿三劑,避免出現抗體空窗期而造成保護力降低,導致感染風險機率變高。家屬也可施打疫苗避免感染後傳染給嬰幼兒。
香港1/30起確診免隔離 無症狀者可上班、自由外出
香港特首李家超昨早在立法會備詢時宣布,1月30日起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將新冠病毒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他解釋,主要考慮到香港的混合免疫屏障十分牢固,且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防治能力亦有提升;加上與大陸通關十多日,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社會對疫情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已大大提升,因此疫情管理須邁向新階段、新模式。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如無症狀患者建議可自由外出或上班,但學童檢測陽性建議不要上學,直至快測陰性為止。李家超指出,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香港第二及第三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3%及84%,大批市民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感染後產生免疫力,等同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有效接種比率已達95%,社會的混合免疫屏障已十分牢固,完成接種的市民感染Omicron病毒後亦多屬輕症。他又稱,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提升,疫情對公共衛生風險已明顯減低。而香港與大陸通關後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確診數字也從高位3萬例回落至近日3000多例,下跌9成;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及處理能力大大提升,因此需要邁向新階段、新模式,從政府強制染疫市民隔離,改為由市民自行決定、自行負責,逐步建立新的常態系統,將新冠病毒病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屆時患者無須在住所、醫院或隔離設施等接受隔離;檢測陽性的人士,亦不須再透過衛生署網路平台申報。但他強調取消隔離令不代表新冠病毒已消失,疫情仍會為社區,尤其是「一老一幼」及醫療系統,帶來風險,加上全球疫情仍有變數,因此港府會維持新冠疫情的緊急應變級別,直至另行通知。此外,保安局長鄧炳強稱,李家超已就《基本法》23條立法設定時間表和關注點。當局會繼續努力推展立法工作。他提及必須建立良好的防範管理體系,如網路安全,提升對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建議訂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路安全責任。
台商返鄉疫情恐升溫 專家籲「密切接觸者」應盡速打疫苗
年節將近,受到中國嚴峻疫情影響,台商返台恐為台灣疫情添變數。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4日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直播表示,過年期間台商返台、民眾出國旅遊,屆時將有小波流行,呼籲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把握本週黃金週,盡快接種BA.5次世代疫苗,「變種病毒流行,最好出國或回台灣前都要施打疫苗!」境外解封+變種病毒 疫情攀升陳秀熙解析目前台灣疫情,從去年12月底感染趨勢來看,隨著境外解封加上新變種病毒增加,各年齡層感染人數皆微幅上升,尤其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感染率攀升較快,年長族群也需嚴防合併慢性病導致死亡率提高。同時,先前曾感染過也有可能再被感染,但台灣受到第三劑疫苗、BA.2/BA.5感染保護,估計不至於造成更大波流行。估3萬人次台商返鄉 衝擊不大 面對台商過年返鄉,陳秀熙說明,若以3萬人數、50%高陽性率來推估,將產生75名中症和44名重症病人,約占台灣ICU(加護病房)量能0.8%;如果是25%的低陽性率,則會產生38名中症和22名重症病人,占ICU量能0.4%。雖然台灣醫療量能受衝擊不大,但他仍建議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以及曾確診但超過3個月的民眾,把握過年前1到2週的「黃金週」,即1月2日到8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最重要的黃金週,可以施打疫苗,施打疫苗之後,如果家人、台商返台,如果萬一真的是確診,那我們施打了現在的BA.4、BA.5疫苗,至少對於中國大陸的BA.5、BF.7可能會有很好的防止作用。」年假出國旅遊 應盡速施打疫苗除了台商返台,民眾若想出國旅遊,陳秀熙也建議出國前1到2週施打疫苗,提前部署提升免疫保護力,預防感染COVID-19或加重為中重症。陳秀熙表示,雖然台灣已有社區保護力,但隨著境外解封、新變種病毒增加,加上新春團聚即將到來,仍會有小波流行。想要抵禦變種病毒,堅實的自然感染社區防火牆與高覆蓋的疫苗接種率,都相當重要。
老父健康碼出現3劑疫苗紀錄…她傻眼「過世7天了」 官方回應了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一名屈姓女子日前發文透露,她去世的父親被莫名接種新冠疫苗,引發網友熱議。屈女表示,父親因中風癱瘓在床等原因,並未接種疫苗,但他的健康碼上卻顯示接種了3針,其中第三劑新冠疫苗是8月9日接種,但父親早在8月2日就已離世。《新京報》報導,12月3日,長沙望城區屈女士發文稱,她去世的父親被莫名接種新冠疫苗,父親因中風長期臥床,並未接種疫苗,但他的健康碼上卻顯示接種了3針。更誇張的是,資料顯示老人於8月9日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但屈女的父親早在8月2日就已過世,讓家人相當傻眼。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去世七天了,還出現疫苗接種記錄,這說明工作做得好啊!防疫工作滴水不漏」、「長沙的陽性就是被這些人越玩越多的」、「這種情況我知道是啥原因,因為我家老人也是不合適接種,但顯示接種了」、「就算是系統出錯損失的也是國家財產」、「不能這樣子啊,系統出錯就報廢,購置好的」。對此,屈父生前居住地、橋驛鎮衛生院負責人回應,出現類似問題是因為系統出錯,目前正在協調更改屈父的健康碼疫苗數據。針對官方說法,不少人不買帳,狠酸「靈異事件,不能用科學去解釋的」、「估計是還沒來得及銷戶,按人頭收費,能多收一個是一個!財政壓力大啊」。
醫力挺高端…反被爆小黃卡「4劑都不是」 本人親曝理由:快笑死
曾多次公開力挺高端疫苗的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被網友發現,打的4劑疫苗裡,沒有任何一劑是高端。對此陳昶宇大方貼出小黃卡反擊,「一堆人連疫苗都不懂就來開砲,自己前兩劑打AZ的時候高端根本還沒推出,有人還把AZ跟高端搞混快笑死。」陳昶宇直言,當時一堆人嫌AZ嫌得要死,還得推廣第二劑不見得要混打莫德納,免得第一劑打莫德納的人一直打不到第二劑;再來第三劑是追加劑,一開始本來就只有半量莫德納可以打,國外也幾乎都追加施打莫德納或BNT,除非特殊考量不然不會再打AZ,跟前兩劑基礎劑混為一談也是真的很好笑。陳昶宇提到,唯一有機會選擇的就是第四劑,其實本來沒很想打,之前就寫過對年輕人Omicron感染幫助不大,頂多減輕一些症狀跟後遺症風險,有點想等次世代來再打,但當時聽到那批BNT沒打完就要報廢,加上看到電子疫苗護照顯示是最後一劑打的疫苗,的確對出國比較沒影響,才想說去打一下。他強調,「再說我前文也都有寫,除非擔心副作用及沒有出國考量,不然我都還是先推薦國際認證疫苗,這點有在門診問過我的病人都可以作證,但高端的存在的確還是提供了額外的選擇,直到Novavax出現。」陳昶宇表示,高端以二期安全性及免疫數據,在全球都在搶疫苗的緊急時刻派上用場,後期也提供擔心副作用及沒出國考量民眾其他的選擇,在臨床上沒看到施打高端疫苗的病人有出什麼狀況,效果看起來也不差,以完成階段性任務來說,事後看來依然不覺得高端疫苗政策有多大的問題。
這天起接觸者不再居家隔離 0+7上路變自主防疫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11/7號起將放寬確診者的隔離措施,隔離滿7天後,快篩陰性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7+7」的後7天若陰性就可以解除,同住接觸者過去依照打滿3劑與否採「0+7」或「3+4」居家隔離,也會從11/7起改為「0+7自主防疫」,以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隔日為自主防疫第一天。自防疫期間規範,需有2日內家用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官王必勝表示,7日起居家隔離將走入歷史,確診者接觸者需要7天自主防疫,以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並且無論是否完成疫苗追加劑,都改採0+7自主防疫,外出前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外出、上班、上學期間全程配戴口罩,有飲食需求可暫時取下,但須在用餐完畢後立即佩戴,離開座位後應立即佩戴口罩。確診者將可陰性後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條件。(圖/指揮中心提供)王必勝強調,確診者依舊隔離7日,但後7天則可看陰性而解除自主防疫,有和確診者接觸的人則是變為0+7,自主防疫的七天,依舊希望能1人1室為原則,需有獨立衛浴,且應盡量避免接觸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者等高風險對象,有症狀就要在家休息,並以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也禁止前往醫院探病、陪病。八大行業等將不再需要接種第三劑才能前往。(圖/指揮中心提供)公共場所也不需要量體溫了。(圖/指揮中心提供)
打高端去日本要自費PCR 指揮中心公布「補打方案」即刻重新接種其他廠牌
針對國人施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從今日起若施打高端疫苗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接種1到3劑其他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並公布接種其他廠牌的時間區隔。高端疫苗補打方案出爐。(圖/指揮中心提供)因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施打,因此要施打高端的民眾自費3500元做PCR核酸檢測,因此今日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告,若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接種其他廠牌的疫苗,必須出示相關出國證明文件,如電子機票或就學、工作證明等,另外前兩劑疫苗須間隔4週(28天)以上,第三劑的追加劑則要間隔12週(84天)。指揮中心也提醒,民眾接種後可至「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系統」,下載疫苗接種之數位證明(建議於完成接種後2天以上申請),供入境他國查驗使用。日本目前僅承認第1、2劑必須為:輝瑞BNT(復必泰)、阿斯利康(AstraZeneca)、莫德納(Moderna)或強生(Johnson & Johnson)、Bharat Biotech、Novavax。第三劑則必須為:輝瑞(復必泰)、莫德納(Moderna)、Novavax等疫苗,若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堅持要去日本,則需要自費做PCR多花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