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市場
」文化部背鍋2/「閩南語」改「臺灣台語」恐違法 賴政府挨批福佬沙文
教育部近期打著本土化大旗,有意將「閩南語」修正成「臺灣台語」的傳言不逕而走,政府自《108課綱》改起,希望能去除對岸因子,以「台語」正名本土化。然而,由於台灣本土語還有客語、原住民等多種語言,此例一出,引發語言學者反彈,更挨批「閩南沙文主義」的文化獨裁。本刊12日走訪新竹縣客家信仰中心、新埔鎮義民廟,擁有客語薪傳師認證的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理事長莊萬貴憂心忡忡地表示,若官方認證把「台語」變成「閩南語」的專有名詞,讓別的語言不能使用,將會加速弱化已經逐步萎縮的弱勢語言,最後導致消滅,因此可以叫「台灣閩南語」,但不應該叫「臺灣台語」。莊萬貴指出,不只近期熱議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其實攸關車站站點播音的《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等法律中,皆是以「閩南語」來稱所謂「臺灣台語」,若教育部要在《108課綱》「閩南語認證考試」等本土語資料中,直接改稱「臺灣台語」,而上位行政法卻維持「閩南語」現狀文字,便是公然讓課綱違法。總統賴清德選前曾到新埔鎮義民廟全程以客語演講,當時感動了不少客家鄉親。左起為立委參選人曾聖凱、左二為前新竹縣長林光華。(圖/報系資料照)莊萬貴直言,客家人在面對其他強勢族群時,往往較缺乏自信,例如在客庄竹東市場就可觀察到,「金好呷」、「菜頭粿」等閩語用字逐漸取代了客語「當好食」、「菜頭粄」;外地觀光搖下車窗,在地人也往往迎合以「閩南語」回應。他指出,2021年起,新竹縣學生在本土語課上選修「閩南語」者都已正式過半,連客家人占60%人口的客家大本營都如此,難以想像其他地區的客語生態,呼籲政府為了剔除對岸地名「閩」字,追求本土化之餘,不要忘記本土的聲音不只一種。「否則根本是文化獨裁」,他怒批。莊萬貴說,其實總統賴清德2024選前到新埔義民廟,全程以「海陸客語」演說,當時讓鄉親耳目一新,不少人甚至放棄新竹子弟柯文哲與長期支持的國民黨,就是希望給賴清德做看看;如今選上了,似乎又回歸「大福佬主義」,不僅義民廟祭祀大典不見蹤影,更要透過教育部推閩語正名,讓客語和其他語言被官方帶頭一腳從「台語」行列剔除,居民真的很失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系主任羅烈師指出,其實不只客家語,各個本土語保存問題大同小異,例如撥補經費時,往往以「社團」、「課程」為補助標的,雖然能框定參加人數、時間,成果報告也比較好寫,不過語言的學習其實「不只是上課」,應該著重在「語言傳承」,在學校學的回家要開口講、在客家庄政府機關落實華語和客語雙聲道服務,最後到社區辦客語說唱與文化介紹等,讓瀕危語言走出課堂,才有望不被刨根。政府近年來花了不少經費致力於母語保存,但學者批評以「煙火式」活動為標的,續航力不足。圖為2022年「還我母語34週年」草地音樂野餐25日舉行,現場大小朋友看著大字報一同唱客語。(圖/報系資料庫)而首位客籍的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則認為,目前像新竹縣受惠於科技發展,不少外來青年定居生子,而新竹縣強烈的客家底蘊還在,校園除了「本土語」選修各自精采外,學校硬體環境、共同課程也能融入客語元素,讓更多人認識、認同客家莊,「除了保存,也能拓展」,他說。莊萬貴感嘆,過去戒嚴時期打壓閩南語,現在閩南語「媳婦熬成婆」了,卻反過來吞噬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亟欲保存的本土語言,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靈魂,「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他炯炯有神,語氣堅定。對此,教育部回應,行政院早已要求全面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其中教育部已完成「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將其更正為「臺灣台語」認證,但《108課綱》還維持稱閩南語,會盡速召開課程審議委員會依流程修正,但也造成了過渡期間「閩南語」課學「臺灣台語」名實不同之亂。文化部20日重申,文化部2020年依據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調查結果及衡量「族群和諧」、「尊重族群使用習慣」等,於「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提出各國家語言「口語名稱」及「書面建議用語」,並在2022年7月獲行政院核定。文化部官員說,針對各部會相關政策、法規涉及語言名稱使用等,尊重各部會政策及修法規劃,文化部也已將名稱議題再次納入2024年10月辦理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討論,以進行社會溝通。
竹東市場長出「滿地經文」 網友看傻:吃消夜差點被超渡
新竹縣竹東鎮市場旁杞林路被畫上「請勿停車以免受罰」字樣,因黃色字體大量重複在黑色道路上,乍看與經文十分相似,讓路過民眾心驚,笑說「吃個消夜差點被超度」。竹東鎮公所解釋,因該處上午為竹東早市,下午2時即為既成道路,不少民眾誤以為攤格是停車格導致違停,由竹東客家傳統市集促進會畫設禁停提示,因影響民眾觀感,近期會先觀察成效再做後續動作。「請勿停車以免受罰」這8個黃色大字出現在杞林路上,還不只一個,重複出現的提醒字樣整齊畫一,占滿整條道路,看起來就像是大型經文本,在地居民路過相當驚嚇,不少網友笑說「哪個字寫錯?要這樣被老師罰寫那麼多遍!」還有人說「只想吃個消夜,差點被超度。」杞林路白天為早市,到下午2時即為既成道路,鎮公所指出,過去不少民眾看到早市攤格,誤以為是停車格便停車,被警方開單,陳情申訴不斷。為解決違停問題,請促進會畫標線提醒,但字樣不夠明顯,違停依然無解。竹東鎮公所表示,客家傳統市集促進會再次找來廠商畫標線,提醒民眾整條道路均不可停車,由於夜間照明不足,才選用黃色字體。字體才剛畫好不久,公所將持續觀察違停狀況,不過因影響民眾觀感,近期會先觀察成效再做後續動作。竹東警分局則表示,杞林路為既成道路,在早市結束後,下午2時開始便不得停放車輛,違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第1項第9款,處新台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吃出永續生活!六路線溯源產地,邊吃邊玩綠色經濟
稻米是台灣最主要的農作物,因而米食文化豐富,但台灣近年「食米量」與「糧食自給率」皆創新低,但稻田對水土環境都有正面效益,有報導更指出「國人不吃米,是國安問題。」相較美澳等國超過100%的糧食自給率,台灣糧食自給率一直難提升,該怎麼提升國人對食物議題的重視?永續旅行品牌島內散步表示:「想要讓大家有感,先把人帶到現場!」繼十週年推出限定議題遊程「食物路線|竹東市場明星宴!從餐桌到產地認識米食文化」,延續對食物議題的關懷,島內散步首度推出食物專題「食食在在過生活」,從「酒、水產、蛋、蔬食、米、七味饗宴」等食材出發設計六條路線,協助大眾溯源產地「眼見為憑」,遊歷產地及餐桌,看見飲食背後的文化傳承。島內散步十週年|食物路線(圖/島內散步提供)本次六路線遊程特別融入「吃在地、吃當令、吃適量、分享食」的「食在好4」理念,設計與「食」有關的體驗環節,讓民眾從當季當令食材烹調的料理,從「吃」感受生活的美好,有意識地選擇對自己好、也對地球好的飲食方案。除了面向大眾,島內散步也提供客製預約服務,以「低碳、低消耗、低打擾」遊程設計,連結公司文化與議題需求,從最有共鳴的「吃」為員工引入永續思維,「食踐」永續目標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與企業共創永續價值,10月21日至23日,島內散步也將參與台灣首場「碳中和」永續旅展,提供觀展民眾認識並選擇永續活動方案。米&蔬菜|新竹峨眉-無負擔農場蔬食餐桌計畫(圖/島內散步提供)首波三路線已上線,分別從農田、海邊、市場產地溯源,體驗隨著季節更迭的飲食生活,第二波路線也即將在9月底上線:路線一、米&酒| 釀宜蘭 · 風土時序的療癒滋味 走入宜蘭深溝村友善碾米廠,結合在地友善稻田自產的米,與台灣最純淨水源「深溝清淨的雪山好水」,釀造專屬在地味的清酒。本路線將帶大家了解清酒標籤上「精米步合」,搭配碾米導覽,再包一包新鮮的友善稻米回家!除了釀酒知識大公開,依季節而有「抱麴發酵食、蔗香煙燻臘肉」不同風土食材手作體驗與綠色永續午宴。在距離台北車程僅一小時的宜蘭深溝村,跟著在地小農來一趟沉浸式的農村尋味之旅。路線一、酒|釀宜蘭 · 風土時序的療癒滋味(圖/島內散步提供)路線二、烏魚子&海口菜|新竹南寮及香山-討海人一日「摸魚」計畫延續「我家住海邊」專案對海洋議題的關注,「食食在在過生活」深入海鮮產地,帶你騎單車逛風城,獨家參觀百年漁港秘境-五代造船廠、製冰廠、漁船醫院,並與「新漁人碼頭海鮮餐廳」合作使用在地海鮮入菜,體驗產地到餐桌的「海口人船家菜」。享用完時令手路菜,來香山濕地聆聽生態導覽,與「環境永續」來場親密接觸;接著走訪全台少數運營中且具備海洋永續概念的「定置魚場」和「烏魚子養殖基地」,直擊養殖、日曬過程,淺嚐香氣逼人的現烤烏魚子,多元永續漁業也可以這樣體驗!烏魚子&海口菜|直擊烏魚子養殖基地,認識友善海洋的永續漁業(圖/島內散步提供)路線三、海產|清晨,批發市場的叫賣聲認識食物就從市場出發!島內散步最長青獨家私房路線,帶領民眾透早湊熱鬧,鑽入台北市的鮮味轉運站「中央魚貨市場」,看看清晨就人聲鼎沸的魚市場,習得「好好吃魚,吃對好魚」的訣竅,目睹彷彿rapper的「糶ㄊㄧㄠˋ」 手和市場職人的百年漁產拍賣技巧,感受魚販刀起刀落處理當季漁獲的流暢。烏魚子&海口菜|直擊定置魚場,認識友善海洋的永續漁業(圖/島內散步提供)路線四、非籠飼雞蛋|北投「雞」動之旅-認識友善蛋雞為什麼蛋價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可能和雞「快不快樂」有關係!而快樂的雞蛋就在離台北中心不遠的北投。島內散步從最常見的食材、健身必備的「雞蛋」企劃路線,攜手「北投說書人」與施行自然放牧的北投蛋雞場「隨野家農場」,走入台北最後一片稻田海關渡平原,帶大家看見北投不只有溫泉,還有養雞場,來現實版的快樂農莊認識友善養殖的「蛋農體驗」,結合友善蛋雞生產的「非籠飼雞蛋」進行「鹹蛋手作DIY」等蛋料理,近身體驗在台北市也能吃出淨零碳足跡。蛋|「雞」動之旅:認識雞蛋與牠們的產地(圖/島內散步提供)路線五、蔬食|新竹峨眉-無負擔農場蔬食餐桌計畫 繼十週年食物路線推出「竹東市場明星宴」,風土餐桌全新再進化,邀請在地主廚搭配現代蔬食習慣,推出「無負擔農場蔬食餐桌計畫」。島內散步首度推出全蔬食主題路線,希望透過農場蔬食主題旅行,讓關心環境的人們也能在旅途中感受蔬食的力量。聆聽無負擔農場第三代主人的返鄉故事,看見友善農法「稻鴨共生」的堅持,將假日的主導權回歸給自己,來一場身心靈的撫慰。海產|清晨,批發市場的叫賣聲(圖/島內散步提供)路線六、愛玉&農村七味饗宴|造訪生態永續村-雲林古坑華南社區 本路線將走進以咖啡著名的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看見全台人口最少的社區,如何成為老中青少全員動起來的生態農村典範,透過食農實踐「地方創生、社區共融」。而古坑也不只有咖啡,還有愛玉與七味饗宴!行程午宴以雲林在地特色物產入菜,由村民合力完成融合「酸、甜、苦、辣、鹹、鮮、澀」的「人生七味餐」;下午來到友善農法的「共生田」享用午茶餐桌,體驗手搓愛玉DIY,乘著秋意來雲林古坑淺山生態村,嚐一瓢檸檬愛玉,享用里山生態風土饗宴,重新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