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
」 立訊 緯創 蘋果 鴻海 和碩川普上任對台「利多弊少」 童子賢:和碩營運要像章魚有八隻腳
和碩(4938)在5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辦年度盛會「集團團圓日」,席開約700桌,主題為「翔於千仞,萬象煥新」,活動前「和碩四巨頭」,包括董事長童子賢、副董事長程建中、共同執行長鄭光志和鄧國彥一同亮相,展望未來五年的投資計畫。和碩尾牙活動邀請藝人包括歌手田馥甄、男團ENERGY、樂團告五人以及日本知名女子舞團,摸彩活動總獎金金額1.6億元,最大獎為新款特斯拉Model Y。川普將於20日就任美國總統,童子賢表示,台灣以半導體與資通訊技術為主,是全球科技界的好夥伴,川普因素對台灣「利多弊少」,台灣在這波變動中可能成為贏家。和碩會持續培養AI伺服器、AR、機器人等新事業,多年來已養出許多隻「腳」,現在陸續長大,期許和碩接下來不只兩隻腳,能像章魚一樣越多越好。關於去年發展迅猛的AI伺服器,鄭光志表示,去年年底跟國內半導體中型客戶設備跟測試已經通過,相信今年會有些成績出來。GB200的AI伺服器部分,已於4日成功組裝完機櫃,並測試成功,將送到客戶資料中心,是和碩布局AI伺服器重要里程碑。鄭光志表示,和碩也成立機器人專責部門,不管是人型機器人、工業用機械手臂都有涉略,但現階段先瞄準機器人零組件生意,在馬達上做一些投資,未來有機會做整機生意,「今年電腦展可以看出一些成績」。在醫材、AI應用軟體、AI終端產品都有投資,光學領域也有布局AR眼鏡。和碩2024年底將昆山世碩股權出售給立訊集團,鄧國彥表示,有些產品移動是必然,會以當地內需市場的需求為優先,如果沒有出貨到北美的話,其實在中國生產還是可行,將專注於優化和調整現有的生產線。印度廠將會有新的投資與擴充,以當地需求為主,包括電動車相關產品以及網通設備等。墨西哥新廠預計2025年4月投產,而美國則正在評估中。
陸港股大暴走2/看好中國大型科技股Q4行情 這三檔ETF後來居漲
在中國大陸924金融新政刺激下,台股水泥、鋼鐵、塑化類股近期股價上揚,投資人笑呵呵。不過,CTWANT採訪多名法人證券分析師,有的認為需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真正會受惠中國房市帶來營收成長占比多寡;有的則建議挑選被動性ETF檔數有限之下,也可關注主動型基金。 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表示,中國股市已經歷長達3年以上空頭走勢,滬深300指數最大跌幅超過45%,部分中小型股指數更甚,市場投資者情緒十分低迷。在這種情況下,超出市場預期的經濟及救市政策,都有機會使股市產生一定幅度的反彈,且反彈的力道可能相對強勁。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仍舊面臨通貨緊縮壓力,參考日本經驗,強力且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是走出通貨緊縮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換句話說,美國現正進入降息循環為中國人行採取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相應環境,但是能否有效扭轉民眾及企業對於未來經濟長期衰退的預期,進而增加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仍有待觀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調整房屋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建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受此影響,近期房地產、金融保險類股帶領加權指數大幅反彈,「這些產業類股漲幅已高,後續持續大幅上漲空間有限。」林永祥表示。 林永祥進一步分析說,反觀在未來長期貨幣寬鬆政策環境,及中國政府特意引導科技領域自主發展的產業背景下,中國大型科技股有望接棒迎來2024年第四季的反彈行情。 CTWANT根據CMoney統計成交量排行榜與公布資料來看,從9月24日到截稿前,台股中國主題非槓桿型的ETF的成交量榜首由中信中國高股息 (00882)奪冠,依序則為中信中國50(00752)、國泰中國A50(00636)、群益深証中小(00643)、復華中國5G (00877)、富邦深100 (00639)等。台股多檔中國大陸主題ETF從924金融新政宣布以來近一周,股價高漲。圖為復華中國5G通信ETF掛牌典禮。(圖/復華投信提供) 進一步觀察2024年以來股價漲幅排名,富邦深100(00639)漲幅達24%拔頭籌,其次為群益深証中小(00643)的漲幅20%,復華中國5G(00877)的漲幅則為19%,國泰中國A50 (00636)、中信中國50(00752)的漲幅各為17%、13%,中信中國高股息 (00882)漲幅則為10%。 以這六檔ETF成分股來看,包含寧德時代、美的集團、五糧液、比亞迪、東方財富、格力電器、立訊精密工業、牧原食品、北方華創科技、順豐控股、中際旭創、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中興通訊、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兆易創新科技、州茅台、招商銀行、長江電力、中國平安、騰訊控股、CASH、阿里巴巴、拼多多公司等為主,包括電動車、電池的巨頭、電商平台等大型科技股。 至於主動型基金部分,以中租基金平台的統計來看,25038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證券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超過15%,31007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則是上漲了12.60%,36003華南永昌中國A股基金漲逾5%,55010兆豐中國A股基金漲逾4%,以及20028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26014摩根中國亮點基金、30014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等也都起漲。
蘋果華為開戰/「台灣滷肉飯」上iPad概念股8日齊漲 AI力器M4晶片贏家是「他」
蘋果公司7日晚間發表搭載M4晶片、史上最薄的iPad Pro平板電腦,法人預期將為供應鏈挹注接單動能,然而因為上周蘋果財報公布時,台廠的蘋果概念股大多已漲過一波,8日表現不太驚豔但大多收紅,生產最核心M4晶片的台積電(2330)收盤時只上漲2元,收在802元、漲幅0.25%;不過外媒報導,蘋果正在開發伺服器的AI晶片,一般是由台積電代工,預期今年相關營收貢獻將持續增溫。AI需求暴增,美國大型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在加速開發自研晶片,外媒報導,蘋果也正在開發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的AI加速器晶片,其計畫代號為「Project ACDC」,雖然不確定新晶片何時會推出,但勢必是跟台積電密切合作,業者表示,微軟、AWS、Google、Meta及蘋果五大巨頭的自研晶片,都倚重台積電先進製程及封裝。法人表示,蘋果巧控鍵盤的Hinge主要供應商為新日興(3376),iPad主板供應商有臻鼎-KY(4958),欣興(3037)則為M4處理器的載板主要供應商,分析師預期第二季到第三季iPad相關PCB出貨量將提升;鴻海(2317)是蘋果iPad系列新產品的代工廠,營運當然也會受惠。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8日表示,蘋果5月新品發布會推出主打AMOLED屏幕的平板產品,Pro版本的AMOLED螢幕採用雙層串聯結構,目的在於改善AMOLED螢幕長期存在的燒屏及壽命問題,而無需背光模組的優勢也迎來史上最薄的平板產品,不過因為iPad Air同步推出13吋產品,可能因火力分散而排擠需求,預估2024年AMOLED iPad Pro 11吋和13吋合計出貨量預估僅450到500萬台。集邦科技表示,近期面板廠紛紛提出更高世代產線的規劃,隨著2026年後產能陸續開出,良率有效提升後,將進一步拓展IT應用市場。目前在布局大世代AMOLED面板線中,以三星與京東方的進度較快。大陸媒體表示,過去許多企業依賴蘋果的訂單生存,但隨著華為等本土企業崛起,過去在大陸的蘋果供應鏈開始將重心轉向華為等當地的消費電子產品業者,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像是歐菲光被踢出蘋果供應鏈、轉投華為陣營並成為模組主力後,營收和業績都大幅成長,金龍機電和天馬微電子也曾是蘋果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現在向華為等企業供貨,利潤提高不少;立訊精密、光弘科技等企業除了為蘋果供貨外,也是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中國品牌的供應商。
AI加持緯創轉型成功 2023年營收8670億元毛利率7.9%創歷史新高
受AI巨浪助攻,緯創(3231)轉型成功,擺脫過去代工廠低毛利印象,獲市場法人頻頻按讚。18日公告2023年自結合併損益,年度合併營收為8670億元,毛利為689.13億元,全年毛利率為7.9%,創下歷史新高;營業淨利為273.33億元,稅後淨利為182.64億元,每股盈餘EPS為4.08元,也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紀錄。法人指出,緯創在高階AI伺服器的優勢可延續至2024年,從輝達平台延伸至超微與英特爾架構的新一代AI伺服器產品,因應產能所需,緯創在新竹三個廠區正在陸續擴建,1月底有湖口新廠的AI伺服器相關產能加入,下半年有新竹智慧園區,其他如車用與桌機業務皆可望有雙位數成長、筆電有個位數成長,顯示器則持平;可望讓今年首季再度維持雙位數成長。雖然2023年整體自結營收為8670億元、較2022年衰退11.9%,不過全年的毛利率達到7.9%,比起2022年的7.08%增加0.82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長,去年淨利率則為2.1%,年增0.07個百分點,連8年成長,創歷史第4高紀錄。緯創近來大動作轉型,在既有的筆電代工核心事業外,積極佈局高毛利率的網通伺服器市場,2020年起開始處分昆山iPhone工廠,接下來是馬來西亞消費電子工廠,印度iPhone工廠賣給塔塔集團,甚至把立訊的持股認賠55億元出清,逐步退出毛利率相對低的事業。
緯創印度廠38.9億賣了! 塔塔集團拿下印度iPhone製造廠
緯創(3231)印度廠出售案拍板定案,公司27日舉行董事會通過決議,調整項目後,將以美金1.25億元(約新台幣38.9億元)出售集團印度子公司Wistron InfoComm Manufacturing (India) Private Limited (WMMI) 100%股權予塔塔集團。外媒表示,蘋果的iPhone主要由和碩 (4938)、鴻海(2317)和緯創三家台灣製造業組裝,其中緯創是在印度的台灣製造商;塔塔集團則是集航空和軟體業務於一體的企業集團,此收購案已經談了一年多,希望藉此與蘋果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緯創表示,因應集團產品策略重塑,及全球製造布局之戰略考量,該案之相關細節,等雙方後續簽署正式交易文件與相關合約後,需依法登記、備案,或取得相關主管機關之核准等進程,緯創會於交易實際完成時,依相關法令規定另行辦理公告申報。外媒報導,塔塔集團在收購案後,除了會增加零件工廠和iPhone生產線,也將在印度開設100家蘋果專賣店。緯創在2016年進軍印度,這次將手機廠出售給塔塔集團,剩下的車用、儲存設備等產線仍續留印度。法人表示,緯創在2020年出售位於中國昆山的iPhone廠給立訊集團,印度iPhone廠售予塔塔集團,等於是結束iPhone代工業務,擺脫手機事業的虧損包袱,對其毛利率有正面效益。
棄蘋果成AI霸主1/不再屈就iPhone代工老三 與輝達站隊股價一個半月翻倍漲超越鴻海
7月7日,僅花了一天就完成填息創下公司掛牌以來新紀錄的AI當紅炸子雞的緯創(3231),股價以106元超過了蘋果(Apple)iPhone最大組裝代工廠鴻海(2317)的105.5元。「當台廠陸續退出蘋果供應鏈,緯創算是轉型最成功的案例。」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告訴CTWANT記者。2020年7月,緯創宣布將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及其相關業務予大陸立訊集團,並於2021年1月完成交割。2023年4月,緯創將原供應iPhone液晶顯示模組(LCM)的泰州廠關廠,又將印度iPhone組裝廠以6億美元賣給印度塔塔集團,這些動作都被市場解讀為,緯創就是要退出蘋果供應鏈。而在緯創近期的法說當中,也默默將手機從主要產品分類中移除。對於退出蘋果供應鏈的評論,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並沒有正面回應,但就集團近期的布局新調整,他在6月股東會後對媒體說明,公司都是因應「客戶」要求,也分別在越南、墨西哥及台灣都有擴廠規劃,產能自然也有調整的需求,這是全球布局考量所需要的,且因應成本控管最佳化,公司也會進行策略性整合各地資源及供應鏈。憑藉著從繪圖卡以來的合作關係,緯創也成為輝達AI伺服器的重要合作夥伴。(圖/黃耀徵攝)過去這三年,緯創大舉調整產能布局,火速轉進東南亞、南美洲,此番乾坤大挪移,早在23年前母集團宏碁(2353)企業再造時,就已演練過。2000年,宏碁集團面對產業動盪及營運虧損,一切為三,將品牌(ACER)、零組件(BENQ)、代工(緯創)進行拆分,分割成三家公司,緯創也因此應運而生,以筆電及桌機代工為主,交由當時的宏碁總經理林憲銘。1952年出生的林憲銘,是台南人,1995年加入宏碁,擔任過業務、採購、物料管理等職務。林憲銘原本與施崇棠分別掌管個人電腦事業群及電腦系統事業群,隨著施崇棠離開後,兩事業群合併,全部由林憲銘來管,並擔任宏碁總經理。在分家之後,成為緯創資通董事長。分家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說,「緯創的業務必須專注,相較於競爭對手,要達到專業代工的效率和水準。」被業界認為經營哲學最像施振榮的林憲銘,確實有做到,在筆電代工領域僅次於廣達及仁寶,成為「筆電三哥」,但林憲銘沒有「孤注一擲」全押筆電。2000年底宏碁啟動第二次再造,原本的代工部門獨立成為緯創,由林憲銘(右)擔任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分家之後的緯創,除了筆電外,也積極搶進蘋果iPhone組裝供應鏈,最初是在2013年就有取得蘋果iPhone5C,但並非是主流機種,一直到2017年的iPhone X,蘋果正式將主流機種的代工訂單交由三家,讓緯創得以進入高階iPhone代工,但取得的訂單數量,仍無法與鴻海(2317)及和碩(4938)相比。儘管打入iPhone供應鏈,緯創依然持續布局其他領域,包括在2010年10月成立雲端事業總部,負責提供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s)及開發雲端作業系統(Cloud OS)及硬體架構;2020年則跨入5G、AI、電動車(EV)、AIoT、醫療等。「面對產業的變化,緯創的分散布局其實有其必要,但就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法人向CTWANT記者表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引爆全台瘋AI,他到廣達旗下雲達、技嘉、華碩等廠商攤位,沒有參展的緯創難道就被冷落了嗎?當然沒有,看看緯創5月下旬開始從55元飆到7月初最高110元,已漲了一倍就知道,這像是被忽略的樣子嗎?」原本就是輝達(NVIDIA)繪圖卡代工廠的緯創,也有GPU伺服器設計、製造,隨著輝達布局AI市場,緯創也在2017年,開始切入AI伺服器代工。根據緯創法說資料,2022年緯創的AI運算產品營收已達150億元,2023年將會進一步成長。法人直言,緯創在蘋果iPhone代工最多就是老三,完全無法跟鴻海、和碩相比,更不用說在美中貿易戰後,市場被分割,讓紅色供應鏈崛起,緯創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低,現在AI的應用更廣、需求更多,這邊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讓緯創發展。因應轉型需求,緯創也在2020年將昆山廠的iPhone業務轉賣給中國立訊。(圖/翻攝自第一昆山官網)
電子五哥股王爭奪戰開打 分析師:廣達AI題材跟想像空間較大
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及廣達(2382)展開電子五哥股王追逐戰,今(18日)鴻海收盤價103元,廣達為102.5元,雙方僅相差0.5元。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指出,就題材面來看,廣達目前已轉型為雲端伺服器廠商,加上AI浪潮勢不可擋,後續題材及想像空間較大。鴻海今年初股價一度回跌到98元,但隨後就回升到100元之上,在101-107元之間盤整,短中長期的技術線型也糾結在102-104元。至於廣達則是從今年初的71元,第一波先一路漲到4月中的91元,經過三周的整理之後,5月中就衝上100元大關。謝宗霖指出,鴻海主要題材是蘋果代工及電動車,蘋果代工獲利穩定,但立訊崛起,鴻海想像空間有限。另外電動車的部分,預計年底交車,但實績如何還要觀察,如果賣的好,口碑佳,預料也是裕隆的受惠程度應是較大。在技術線型部分,鴻海的線型不強,股價還在月、季線下,非多方走勢,而廣達法人籌碼較扎實,均線多方排列,股價再創短高,操作可優先關注。
外資變心?1/電動車貢獻仍待觀察 外資用腳投票 持股鴻海比重創3年低
兔年封關前,台灣兩大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及和碩(4938)一塊拼起來,不但1月15日同一天辦尾牙,外資也在元月的11個交易日裏,直接用資金對這兩家表態,賣超鴻海但持續買超和碩,讓投資人驚呼「外資變心了嗎?」鴻海去年繳出6.6兆元營收,董事長劉揚偉宣示,「鴻海布局3+3」新領域新技術,吸引更多客戶加入,業務會更多元化。去年交出1.3兆元營收的和碩董座童子賢則對於今年更放膽高喊「和碩搶訂單速度會比兔子跑得還要快」、「業績跳得比兔子還要高」。其實2023年一開年,鴻海就有了新併購,旗下子公司鴻騰精密(FIT)以1.86億歐元100%收購德國車用元件設計製造廠PRETTL SWH 集團,水平擴充FIT EV 關鍵零組件實力,預計第二季完成收購程序,可望為FIT帶來約3.5~4億歐元的年營收貢獻。儘管劉揚偉對於電動車的目標,是要在2025年達成年營收1兆元,甚至喊出,「希望有一天能為特斯拉造車」。法人觀察,儘管目前各國電動車品牌如雨後春筍,但是特斯拉仍是產業翹楚,如果鴻海要衝刺電動車營收,如果能拿下特斯拉訂單,絕對是關鍵。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設定,集團電動車營收要在2025年達到1兆元。(圖/黃威彬攝)而和碩在車用相關業務的營收比重約為個位數,共同總經理鄭光志在法說會上指出,車用電子需求相當龐大,預期2023、2024年公司在相關業務都會有雙位數成長。對於鴻海的「3+3」及和碩的「動如脫兔」兩大世界級代工廠展望,外資在2023年元月短短的13個交易日有明顯表態,除了1天賣超外,其他12天都是買超,對於佔台股市值第二大的鴻海,卻是僅在1月31日轉為買超,其他交易日均賣超,張數達11.4萬張,也讓股價跌破百元大關,進入盤整。相較下,這13個交易日裡,外資卻買超和碩8,091張,延續著去年第四季的加碼操作方式,和碩股價從去年10月20日的54.7元開始向上攀升,12月站穩60元關卡後,持續緩步朝65元邁進。法人指出,從鴻海及和碩對於今年的展望,可以發現,電動車是兩家公司重點發展目標,但是鴻海整體營收規模遠大於和碩,加上鴻海股本達1386億元,和碩僅266億元,換言之,也稀釋了電動車對於公司的獲利貢獻。而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指出,鴻海的電動車布局目前都還在耕耘階段,要出現較明顯的營收貢獻,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才會看到。「除了電動車外,蘋果高階iPhone訂單變化也牽動外資對於鴻海及和碩的評價,尤其原本由鴻海所獨家取得的iPhonePro系列組裝訂單,去年12月傳出和碩也將分食,這對鴻海來說也不是一件好消息。」一位科技產業人士這樣分析。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蘋果基於風險分散,需扶植新組裝業者。(圖/中新社)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也指出,鴻海長年穩站iPhonePro系列的獨家組裝,但蘋果基於風險分散需扶植新組裝業者,從iPhone14 Pro系列上試行,而鴻海鄭州停工事件,就是大陸立訊精密(Luxshare)成了iPhone15 Pro Max組裝廠之一,此外,鴻海iPhone代工廠仍坐落中國,越南廠則以蘋果周邊為主,目前尚無iPhone產線規劃。另一方面,蘋果基於地緣政治的擔憂,也將擴大海外生產據點,除了既有的印度產能在明年將翻倍成長外,2023年中開始越南工廠也計畫加入生產。考量美中關係日益僵化,蘋果勢必要以「非中國境內的生產」才能滿足全北美銷售市場為目標。未來幾年蘋果在印度、越南生產製造的比重,預估將爬升至總產能的30-35%才得以過關。
鴻海去年營收破6兆年增10% 劉揚偉:今年「3產業+3領域」將開花結果
全球代工龍頭鴻海(2317)集團昨(15)日下午以線上嘉年華方式舉辦尾牙,董事長劉揚偉致詞時表示,2022年集團在全球繼續開疆闢土,這些布局將在2023年陸續開花結果,且今年在「3+3」新領域將會有更多新客戶加入,業務會更多元、更忙碌。劉揚偉表示,近期市場傳出紅色供應鏈立訊恐搶單高階iPhone組裝門票,畢竟在ICT產業上,一直有新對手前來挑戰,這是非常正常的;常常有輿論文章,提出對鴻海前景不樂觀看法,但鴻海仍以數字成績來說話、用實際行動來打破謠言。並提到,走過挑戰很大的2022年,鴻海全年營收正式跨越6兆台幣關卡,年增10.5%,今年將持續擴充規模,在中國、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積極布局, 鴻海今年尾牙主題訂為相信鴻海,考量疫情,以線上嘉年華方式舉行,連線集團中央及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印度地區總部等5大地區共襄盛舉。總獎金規模超越去年,除了抽出20位現金最大獎100萬外,更臨時加碼2位500萬現金獎。劉揚偉表示,2022年面對疫情、區域衝突、零組件短缺等大環境不利因素的艱辛挑戰真的不容易,鴻海仍能持續做大、做好、做穩,合併營收正式突破6兆元關卡、年增10.5%至6.62兆元,連續六年創下新高,再次用成績單讓客戶、夥伴、投資人等相信鴻海。在迎接鴻海轉型、建立新的成長動能的關鍵時刻,劉揚偉指出,要尋找夥伴一起快速開拓市場、一起成長,所以提出「分享」、「合作」、「共榮」的創新合作模式,讓鴻海能在世界每個角落持續扎根,基業長青。這也會是鴻海邁向未來50年,達到「百年企業」目標的關鍵。劉揚偉提到,鴻海集團去年在全球各地繼續開疆闢土,在既有資通訊(ICT)基礎上,構建營運本地化(BOL)及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的營運模式,在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地區持續擴充規模。2023年將陸陸續續的開花結果,業務會更多元化,散佈在海內外173個據點,綿密的全球布局就是我們最堅強的競爭力。展望2023年,劉揚偉指出,上述布局將陸續開花結果,而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3大產業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等3大核心技術的「3+3」新領域,將會有更多新客戶加入,使鴻海業務會更多元、更忙碌。今年獎項最大獎祭出電動車Model C,還有機會抽到百萬元,和蘋果筆電、手機等獎項,總價值超過億元犒賞員工希望來年繼續拚,劉揚偉也強調,面對前景不樂觀輿論與文章將用數字成績來說話,勇於迎接每一次挑戰。
外媒曝光蘋果轉單中國業者組裝 富士康不再獨占iPhone訂單
富士康鄭州廠是蘋果iPhone組裝重鎮,該廠去年底曾爆發大規模抗議防疫措施活動,導致iPhone生產受到影響。外媒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蘋果預計將和中國業者立訊精密簽約,讓立訊加入生產高階iPhone機款的代工廠行列,未來富士康不再獨佔訂單。《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立訊已經在中國昆山廠少量生產iPhone 14 Pro Max,以彌補富士康自去年11月以來損失的產量,據悉蘋果準備與立訊簽下第一筆大單。報導提到,富士康過去全權負責代工iPhone高階機款,但富士康發生抗議事件導致生產中斷,因此讓立訊成為蘋果最精密高階款手機組裝供應鏈之一。Counterpoint分析師Ivan Lam指出,立訊取得高階iPhone訂單是一個成功的證明,代表立訊有能力開拓更多樣化的客戶。研調機構TrendForce去年12月底就曾發布報告指出,富士康受疫情影響生產,立訊將成為iPhone 15 Pro Max 組裝供應鏈行列之一。
電腦教父施振榮2/國際對台灣安全威嚇從921地震開始 大咖解密供應鏈新競爭力:「接近客戶」
2022年在美中科技戰下,台灣護國神山成了全球晶片戰爭主角。「1999年發生921地震,當時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的封面故事:Why Taiwan Matters,萬一因大地震台灣晶片不能生產,會影響全世界經濟停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大地震隔年,連續擔任台積電董事21年:「國際對台灣的安全質疑和威脅沒停過。」去年烏俄戰爭發酵,台海危機在美中科技戰下,升級為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危機,促使台積電赴美投資:「這是國力的延伸、擴展影響力。」去(2022)年12月29日台積電南科廠舉行3奈米量產典禮這天,施振榮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施振榮所帶領的宏碁(acer),與蘋果(Apple)同在1976年創立,早期從計算機買賣起家,後跨入中文電腦研發,1995年推出一款名為渴望(Aspire)電腦,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電腦成功量產的品牌,2006年施振榮因而被《TIME時代雜誌》選為商業界「亞洲英雄」,與政治界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中國國家主席鄧小平一同上榜。施振榮舉行宏碁國民電腦發布會。(圖/報系資料照)「選我其實是選台灣」,這位電腦教父謙虛地說。宏碁在施振榮掌理下,建立超群的供應鏈管理技術,讓電腦價格從1萬美元,變成1,000美元,如今只要100美元,不但打造出「台灣製造」的實力和「電腦王國」、「資訊王國」形象,在網路普及下,也消弭城鄉資訊與知識不對等社會問題。在智慧製造的趨勢下,電腦產品不僅要「功能提高、價格降低」,「能否就近市場,更攸關供應鏈的競爭力。」施振榮不改對市場的犀利觀察,例如蘋果找上立訊做iPhone15最高階機種,特斯拉在中國設廠,都是為了配合大陸消費市場所做出的解決方案,「台積電為大客戶蘋果、英特爾、輝達赴美設廠,也是如此。」施振榮說:「為接近客戶需求,台灣國際化製造業公司很多,電腦業在赴中國製造前,早就去東南亞和東歐、南美洲,在地製造能力都很強,但附加價值畢竟沒有半導體高,半導體製造能夠落地美國、未來到德國,正因為半導體的高附加價值,當地政府願意補貼。」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這是『台灣製造』優勢的延伸,台灣把美國科技與日本製造的高品質、ZERO DEFECT精神結合。」施振榮樂觀以對,不過,「要美國勞工像台灣人一樣勤勞謹慎非常難。」圖為去(2022)年12月29日台積電南科廠舉行3奈米量產典禮。(圖/台積電提供)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這是『台灣製造』優勢的延伸,台灣把美國科技與日本製造的高品質、ZERO DEFECT精神結合。」施振榮樂觀以對,不過,「要美國勞工像台灣人一樣勤勞謹慎非常難。」台積電3奈米正式量產,南韓三星先前也宣布3奈米進入量產,施振榮指出其中門道:「台積電量產的良率高達9成,是三星追不上的。」「在晶片製程上,台積電領先三星至少1、2年,在半導體製造規模,三星也沒辦法跟台積電比,量產就是經驗。」韓媒報導,台積電對2奈米蓄勢待發、甚至進軍1奈米,三星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有十座以上的晶圓廠。
富士康鄭州產能衝擊 集邦:下修2022年iPhone 14系列出貨量至7810萬支
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富士康(Foxconn)鄭州廠自10月起至今持續受疫情影響,稼動率仍難突破七成,即便有富士康深圳廠支援生產,但仍緩不濟急,故下調2022年iPhone 14系列出貨量至7810萬支。TrendForce進一步指出,受中國防疫政策調整,加上鄰近農曆年等因素,中國的供應鏈在12月中即有缺工現象,且有擴大趨勢。蘋果面臨組裝產業鏈缺工,以及全球經濟逆風衝擊銷售表現夾擊,預估2023年第一季蘋果iPhone全系列出貨量將再調降至4700萬支,對比去年同期衰退22%。富士康長年穩站Pro系列的獨家組裝,但蘋果基於風險控管,原本即有意找尋其他業者加入生產組裝行列,並且在iPhone 14 Pro系列上試行,鄭州事件直接落實立訊精密(Luxshare)成為iPhone 15 Pro Max組裝供應鏈行列之一,惟其iPhone代工廠仍坐落中國,越南廠則是以蘋果周邊為主,目前尚無iPhone產線規劃。另一方面,蘋果基於地緣政治的擔憂,也將擴大海外生產據點,除了既有的印度產能在明年將翻倍成長外,2023年中開始越南工廠也計畫加入生產。考量美中關係日益僵化,蘋果勢必要以「非中國境內的生產」才能滿足全北美銷售市場為目標。未來幾年蘋果在印度、越南生產製造的比重,預估將爬升至總產能的30-35%才得以過關。
疫控鬆綁大利多2/就跟著習近平政策走!新舊經濟雙尬 槓桿型陸股ETF報酬率逾3成
隨防疫鬆綁,中國ETF重獲市場青睞,國內上架的25檔中國ETF中,以「中信中國50正2」一個月報酬率34.54%的績效居冠。「正2陸股槓桿型ETF跌深現在雖看漲,吸引很多投資人入場,就長期投資策略來說,還是要緊跟著中國政策走較宜。」群益投信ETF經理人洪祥益告訴CTWANT記者。目前國內新台幣計價的中國ETF,主要追蹤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的中國境內A股指數,包括上海綜合指數(上証指)、深圳成指、滬深300指數,MSCI指數則是追蹤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從ETF名稱就可知道是追蹤哪個指數。」洪祥益表示,「舊經濟」以金融股、地產股為主,例如中國平安(保險),「新經濟」則指互聯網等創新科技公司,「例如上証、上証50、上証180、滬深300、中國A50等,多以『舊經濟』個股為主」,「中國科技50、深圳中小、深100,則是A股科技公司占比較高」,「以阿里巴巴、騰訊、京通等互聯網為主的,則有中國50、MSCI中國」。而近來人氣最旺的中國ETF,就屬「中信中國50正2」,一個月淨值報酬率近35%,在前五檔報酬率約13%到19%的表現中,遙遙領先。投資人還可以加碼嗎?尤其美中科技戰中,美國擴大晶片管制加上缺乏日本提供化學材料等,中國晶片及科技發展後勢難料。「股市愈跌愈用力買,但不一定跌多就會漲得多,是要在好的多頭趨勢回檔加碼。」洪祥益提醒,「中國政府執行政策堅定,因此要跟著政策走!」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圖為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圖/中新社)到底市場會看好哪一類股趨勢?「過去中國作後端產品,從20大會、五年計劃要發展高端科技,就是要突破美國卡脖子的問題。」他分析,「像是電動車的電池,寧德時代EV的技術為全球領先,還有太陽能、風力、儲能等新能源也是重點。」群益基金經理人張菁惠則以群益深証中小100 ETF(00643)為例,成分股科技含量較高,占比最高達6.86%的為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次高為立訊精密占比4.09%,還有開挖重要金屬鋰礦場的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全球市佔八成的電池電解液大廠天賜材料、隔膜大廠恩捷都在名單中,「這一檔就是以『新經濟』發展趨勢為主的ETF。」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雖消費力降低,中國民眾的儲蓄金額則從2021年增加幅度1.4兆人民幣,來到2022年前十月的的5.4兆。」台新投信亞太部主管葉宇真表示,以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來說著墨內需市場,看好民眾儲蓄金額高、疫情解封的報復性消費,根據Lipper統計, 該檔新台幣計價近一個月來報酬率2.05%,美元計價的則為7.20%。葉宇真進一步說,近期港股反彈最為明顯,主要是港股可以作空,要回補空倉,而陸股A股是不能作空的,遂港股前十月跌深之後的回漲較上証指、深証指大。至於全部A股2022年三季度是盈利低點,A股盈利有望在低基數基礎上逐步回升;目前滬深300指數的靜態市盈率為11.3倍,低於五年均值1.2個標準差,且位於2016年和2018年的低點,今年市場估值下跌幅度過大,預期2023年有望回升。
打入Apple Watch供應鏈 金寶前8月營收1137億年增三成創新高
金寶(2312)營運報捷,拿下蘋果Apple Watch新組裝訂單,今年放量生產Apple Watch產品,隨著蘋果近期推出新一代產品,金寶出貨持續加溫,在旗下泰國廠生產,協助蘋果擴大非大陸生產布局。根據蘋果遞交的設備認證資料顯示,今年Apple Watch系列產品製造名單,除了鴻海、仁寶與立訊等老面孔之外,部分型號新增Cal-Comp Electronics(Thailand)Public Co., Ltd.(Phetchaburi Factory),該廠是金寶集團旗下泰國碧武里廠區,透露金寶也拿下蘋果智慧手表訂單。受惠訂單動能強勁,泰國廠13個工廠年底前都將全線滿載,明年還將啟動第三座工廠園區生產,金寶看好,今、明年在新客戶、產品挹注下,營運將維持強勁雙位數成長。總經理陳威昌指出,泰國碧武里工廠園區是主要生產重鎮,過去閒置的3座廠房都已全數進入量產,而馬哈差工廠園區除既有4座廠房外,今年更新增1個廠房,金寶為因應需求,啟動第三座工廠園區生產進度,首座工廠將在明年第三季開出,新蓋工廠單位規模都將大於碧武里與馬哈差兩個園區。陳威昌說,金寶今年新客戶、產品量產與出貨順利,帶動上半年營運優於預期,包含計算機、網通儲存設備、印表機與消費性家電產品等表現持續穩健,未受太多通膨干擾,預期可彌補 PC 產品的營收缺口。金寶今年8月營收達164.85億元,月增7.2%、年增35.5%,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達1137.14億元、年增26.4%,已展現強勁成長力道,單月、累計營收均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印證了陳威昌接總座時設定每年營收雙位數成長之目標。陳威昌認為,9月、第四季營運成長動能仍將持續,下半年營運優於上半年、今年營運將一季比一季好,獲利也可隨營收規模放大成長;另一方面,外界關注低軌衛星應用,陳威昌以「長期投資」回應,認為是有潛力但須長期投資的產品,會持續跟隨客戶布局。
違法併購宣德 立訊董事長王來春遭起訴
蘋果公司零件大陸供應商「立訊精密」,2012年併購台灣股票上櫃的連接器廠商「宣德」,但檢調發現,立訊董事長王來春、時任宣德董事兼總經理蔡建偉,涉嫌與深圳立訊精密財務總監兼台灣立訊負責人葉怡伶合謀,藉在台開設公司以迂迴方式,違法規避主管機關審查入主宣德,今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罪起訴王、蔡、葉3人。此外,葉怡伶、蔡建偉在立訊併購宣德公開訊息公布前,提早進場買宣德股票,共獲擬制性獲利370萬元,北檢另依《證交法》內線交易罪起訴葉、蔡2人。立訊董事長王來春,21歲進入富士康前身的深圳海洋電子廠,成為第一批作業員,在富士康打工10年後,升至廠內中國人最高職位的課長,隔年即離職創業,因其強勢主導及對外併購擴張的狼性文化,讓外界驚嘆。立訊精密是大陸頗具規模的連接線廠,為蘋果、華為、聯想公司等主要零件供應商、大陸連接線廠,2012年透過100%轉投資公司聯滔電子入主連接器廠宣德,獲投審會核准通過,成為首家獲准的陸資參股國內上市櫃公司投資案。不過,檢方調查,王來春自2011年起計畫併購宣德,並與宣德展開洽談,2011年11月24日,王來春、蔡建偉代表深圳立訊精密與宣德簽訂保密協議書,同年12月,王來春透過她旗下控制的香港明志公司名義,向投審會申請來台設立浩達公司,再以浩達轉投資設立達擎,並提供資金指示蔡設立立康公司,使得達擎、立康成為香港明志的孫公司。之後,王來春主導由達擎、立康,認購上櫃公司穩懋半導體所持有合計4萬張宣德股份,使2家公司取得宣德17.12%股份而成為最大股東,2011年5月,王來春另於香港成立香港立訊,並以該公司名義申請來台成立台灣立訊,指派葉怡伶為台灣立訊負責人。2012年2月,蔡以立康負責人身分,獲聘為宣德總經理,同年3月16日即發布重大訊息,指宣德將與深圳立訊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書,由旗下控股子公司香港宣德與深圳立訊共同出資人民幣8000萬元(宣德持股25%、深圳立訊持股75%),於大陸東莞合資公司,從事連接器研發、生產及銷售,並出售宣德子公司東莞宣得電子市值約人民幣4700萬元的固定資產及存貨給深圳立訊。2012年3、4月,王、蔡、葉3人主導宣德公司先減資,再辦理私募,並由深圳立訊認購,最終併購宣德。檢方另查出,蔡建偉、葉怡伶於深圳立訊宣布認購宣德私募案的重大消息明確前後,提早進場買進宣德股票,葉怡伶於2012年7月25日至8月31日,以每股5.41至7.51元價格買進宣德股票1498張,另以每股5.56元賣出10張,等到投審會核准香港立訊增資台灣立訊後,葉又於重訊曝光前,以每股5.5元至7.51元不等買進宣德股票699張。至於蔡則於重訊公開前,涉嫌於2012年9月3日,指示葉透過立康公司的證券帳戶,以每股5.71元至7.53元不等,買進1027張宣德股票;總計葉的擬制性獲利達305萬1007元;以立康公司帳戶買進的擬制性獲利則為66萬8702元。由於蔡、葉均認罪並主動繳回不法所得,檢方建請法院對2人減輕其刑。
悲情股王1/大立光因「跌得少」重返榮耀 法人:前方還有好幾片烏雲
曾不可一世的台股股王大立光(3008),五年前因美中貿易戰等局勢丕變,獲利及股價驟降,丟失股王寶座,直到7月6日因矽力-KY(6415)一股拆四股停止交易,信驊(5274)大跌5.29%以1610元作收,「跌的較少」的大立光,以下跌2.56%收在1710元重登股王。大立光「意外」重返股王,「某種程度上,代表下游的零組件產業有機會表現比上游半導體產業好。」法人指出。萬寶投顧總監蔡明彰認為,大立光重返股王,除了股價跌得少,再者是受惠於下游缺料緩解,自然有利於大立光出貨增溫。向來有「老實樹」之稱的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釋出的訊息,確實如倒吃甘蔗般,逐季轉好。「從年初的『1月業績不好、2月會更差』,首季法說會的『4、5月不會比3月好』,6月股東會認為『一般』,7月14日法說會則釋出『7月比6月好、理論上8月比7月好』。」從林恩平看法的轉變,市場普遍認為,代表公司還是看好下半年,看法已經是較之前好轉。不過林恩平的訊息,從來不是無風無雨,他在日前的法說會上補上一句,「客戶端對產品銷售,還是持相對悲觀的看法。」這指的是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動能趨緩問題,也攸關大立光能否坐穩股王寶座。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2022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量為3.1億支,季減12.8%,第二季全球手機生產量將降低至3.09億支,全年出貨量則由原先預估的13.8億支,調整為13.66億支,產量年增率也隨之向下調整到2.5%,且隨著疫情、缺料、通膨、地緣政治等問題,不排除持續下修全年產量。華為手機遭美國禁售,是大立光跌落股王的關鍵因素之一。(圖/中新社)「基本上,大立光登上股王,再由盛轉衰,都與手機有極高連動性。」產業人士說,首先是佔大立光營收比重高達20%的華為,在2019年美中貿易戰遭到禁售,儘管後來華為又推出子品牌新榮耀,但是對大立光的貢獻仍無法跟原本的華為相比。再者,蘋果(Apple)的分散供應商策略,法人表示,大立光毛利率一度進逼70%大關,遠比蘋果還高,蘋果試圖砍價不成功,轉而培養新供應商,一如之前,蘋果除了找鴻海(2317)代工組裝iPhone,又找和碩(4938),甚至中國廠商立訊。只是林恩平想不到的是,蘋果決定培養其他供應鏈的決心相當堅定,甚至不惜延後新機鏡頭的升級。儘管,重押高階手機鏡頭的大立光近年也切入車用及AR/VR/MR等新市場,但尚未大舉進軍。「大立光車用光學模組都有供應給電動車品牌廠,目前規格還不高,之前所導入的解法,到目前都還再被車廠使用。」照林恩平的說法,廠商升級速度較慢。至於 AR/VR/MR 光學產品應用,林恩平則認為,「其對光學精細度要求不高,要求重點在耐磨擦、不能有壞點,公司現有設備就可以做。」法人指出,「大立光對車用定位在『相對低階』的市場,儘管2021年成立『大根光學』,但目前佔集團營收比重,仍僅個位數。」與勁敵大陸「舜宇光學」,近年從車用鏡頭反攻手機鏡頭,迅速崛起超車的策略,大立光顯然獨鐘手機鏡頭戰場。 對於AR/VR/MR等新應用領域,大立光認為是不需要高階技術的市場。(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至於AR/VR/MR等領域,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2年AR/VR裝置出貨量將上修至1419萬台,年成長率43.9%,儘管出貨量看好,但並未受大立光青睞。「VR 裝置所使用的鏡頭,作用主要是眼球追蹤,規格連VGA都太高檔(約30萬畫素),只有10幾萬畫素就夠用。」法人指出,從林恩平釋出的訊息可知,在專攻少樣多量市場的大立光眼中, VR這塊市場還「不夠肥美」。不過林恩平對於7、8月的看法,也間接證實了,下半年確實還有旺季的機會,且之前一度傳出砍單的蘋果iPhone 14,從目前供應商狀況來看,也沒有這樣的現象,換言之,蘋果新機的銷售狀況,也將直接關係到大立光股王寶座。
可成主管挖牆腳跳槽大陸公司 14人涉嫌竊取機密遭起訴
台灣市佔率最高的金屬機殼供應商可成公司,派駐大陸研發團隊的最高主管鄭家福,涉嫌接受競爭對手中國立訊公司高額安家費、年薪等條件,帶頭誘使部屬竊取大量與研發、業務等營業秘密投靠立訊,新北地檢署今(15)日終結偵查,對鄭男等14人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嫌提起公訴。檢方調查,可成公司曾為蘋果IPHONE與IPAD等產品全球重要供應商,競爭對手中國立訊公司為圖迅速打入蘋果生產鏈爭取訂單,向可成的業務處副總劉效祖表示,願以高額安家費、年薪,及主管職位挖角,但因劉不熟悉研發、品保等人員,便找鄭男加入挖角行列。鄭男為慫恿部屬跳槽,竟向可成各廠員工宣稱,公司即將出售工廠,且沒有完善撫卹計畫,打擊員工士氣,他離職跳槽立訊後,透過幹部,層層往下挖角研發團隊,並以分工合作方式竊取生產線布局圖、手機背板專用藥水配方、良率改善對策等重要營業機密,攜往立訊使用,鄭並以挖角整個團隊的方式,使立訊迅速茁壯,建廠並量產IPHONE、IPAD 等產品機殼,造成可成公司鉅額損害。新北地檢署黑金專組蔡妍蓁、周懿君檢察官指揮新北市調查處,透過數位採證室、調查局資通安全處協助,破解鄭男等人以密碼儲存、下載或轉寄龐大資料內容,比對辨認鄭男等人大量重製、利用可成公司的營業機密,再發動4次搜索,訊問相關證人及犯嫌,並扣押收取安家費、薪資的金融帳戶,歷經1年6個月於今日終結偵查,對鄭男等14人,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營業秘密法》等罪嫌提起公訴。
為提高獲利能力 仁寶拒絕替蘋果代工
蘋果錢太難賺,仁寶向蘋果說「不」!據了解,為了脫離「毛(利率)三到四」的現況、提高獲利能力,仁寶已經決議不再承接成長性與利潤均有限的Apple Watch、iPad代工訂單,服務蘋果的團隊已解散、人員轉移至其他產品線或事業部,仁寶退出後的訂單將由立訊、比亞迪、鴻海接手。針對相關市場訊息,仁寶表示,不針對特定客戶評論。■僅賺一季、半年都在虧業內指出,愈是熱賣的蘋果產品,實際上代工訂單的季節性愈強,在實務上,一年四季最多只有一個季度能大賺、一個季度打平或小賺,剩下兩個季度都不賺錢。以往蘋果代工訂單有高成長性、競爭對手不多,代工廠往往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以分享客戶高成長的果實,可是蘋果訂單毛利率今非昔比,產品也多進入成熟期、成長空間有限,中國業者又在蘋果授意與刻意扶植下,不斷搶進供應鏈,持續稀釋已經不算多的獲利。仁寶毛利率「毛三到四」已經超過十年,對比廣達毛利率提升至5、6%來說,仁寶獲利能力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而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年初也宣示,今年的要務就是提升毛利率。■比亞迪、立訊等分食訂單據了解,仁寶為了提振獲利能力,已決定「登出」iPad、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仁寶內部服務蘋果代工訂單的團隊近來正陸續解散,相關人員轉任至仁寶其他事業部門或產品線,而仁寶原有訂單,將由其他代工廠如比亞迪、立訊、鴻海等分食。仁寶已經不是第一家主動退出蘋果代工訂單的台灣組裝廠,事實上,早在2019年,當時Apple Watch最大代工廠廣達,就因為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以來賺少賠多,加以勞力過於密集但技術層次不夠高,而選擇主動退出,遺留下來的訂單由立訊、仁寶、鴻海分食,當時的仁寶誇下海口表示不會重蹈廣達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不賺錢的覆轍。然而三年不到,仁寶也因為蘋果代工訂單賺太少,不僅退出Apple Watch代工,連早在2015年就打入的iPad代工訂單,也決定撤守。對於主動退出蘋果iPad、Apple Watch代工,仁寶表示不對特定客戶予以評論,仁寶今年會持續專注於獲利的提升,也會持續擴增多元化產品線。
北市商辦大缺貨!空置率創歷年新低 專家分析5大原因
北市辦公商圈空置率創歷年新低!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最新統計,台北市市區辦公商圈空置率已降至2%以下,來到1.74%,其中內科商圈空置率也降至3.3%,呈現西湖、文德、舊宗段皆搶手的狀況。專家表示,新供給銜接不及、企業需求動能多元且強勁、屋主在疫情考量下提高續租態度,都是帶來低空置率的主因,「台灣企業在疫情衝擊下仍穩健支撐出低空置率,難能可貴!」台北市區辦公商圈的平均空置率由上季2.43%下降至1.74%,7個商圈中就有6個商圈的空置率在2%以下。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柯宏安分析,空置率續低的原因有幾個:一、不少即將完工大樓已預招租或自用,整體台北辦公空間呈現缺貨狀況。二、老舊商辦投入危老都更讓現有供給減少,租戶必須另覓空間搬遷,其中不少企業往內科移動。三、大型企業因應發展,持續有總部舊換新需求。四、市區商圈雖有企業移動至內科,但在網購電商、網路遊戲、軟體研發等產業的擴張動能下,銜接遞補原有空置空間。五、考量疫情變數,屋主多願意以彈性條件留住承租方避免空置損失。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提供。內科商圈部分,企業持續移入,平均空置率也續降,由上季5.28%下降至3.3%。除了大型企業到內科找大坪數廠辦作為總部或員工訓練中心,另外中小型企業所需的50~100坪左右標準面積空間,租賃去化速度也加快,都讓內科整體廠辦空置率大幅下降。其中文德段因受惠鄰近西湖段滿載的外溢效果,空置有感下降,連帶吸引許多上市櫃企業在此購樓,例如台灣立訊精密買下⻑虹新銳科技整棟⼤樓、中國信託資產管理買下國瑞集團台北總部整棟⼤樓。柯宏安分析,空置率是不動產空間市場的一項統計數據,但數字背後更重要的本質意義是,台灣企業在疫情衝擊下仍穩健發展,整體產業成長才能支撐出這樣的低空置率,更有助商辦市場健康發展,這才是更難能可貴的。未來短期內台北市中心商圈在新辦公供給不足下,空置率低檔現象將維持一段時間,而此狀況預估也會連動支撐商辦的售價、租金。
蘋果甜不甜2/蘋果光加身台廠48比大陸51 供應鏈板塊因貿易戰轉進在地化
每年iPhone新機登場,成了萬眾矚目的盛事,不只吸引果粉,台股投資人更看重蘋果新機的協力廠商們。一家蘋果供應鏈業者表示,「負責零組件製造、代工、組裝成員的廠商,被稱為『蘋果供應鏈』、『蘋果概念股』,一旦被蘋果光照到,自然是光環加身股價又鍍金。」蘋果供應鏈隨著手機更新年年都微調。據蘋果最新公布2020年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約占整體成本支出98%,幾乎涵蓋所有的主要供應商,名單相當完整,台灣廠商就有48家(見下表)。與2019年一樣,台灣廠商仍維持48家,但其中有6家新進,6家退出,呈現「6進6退」局面,6家新進企業包括雙鴻(3324)、康控-KY(4943)、業成GIS-KY(6456)、茂林-KY(4935)、嘉澤(3533)及晶技(3042)。6家退出的則有,正隆(1904)、復揚科技(和碩)、京嘉光電(宸鴻)、達方(8163)、美律(2439)及明翔科技。蘋果最新公布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台廠數量維持48家,陸廠新增12家,總數為51家,已經取代台灣成為主要供應商企業。(圖/CTWANT合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蘋果供應鏈名單中,大陸廠商由去年的43家增為51家,雖汰換4家供應商,但新增12家,大陸廠商正式超車台灣廠商,成為蘋果供應鏈占比最大的地區。業內人士分析,「供應鏈的變化,跟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有關,蘋果為降低貿易戰戰火影響,啟動了『In China,For China』策略,推動產品生產在地化,加重大陸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比重。」這也是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陸企迅速崛起的主因。此外,財經網站《財經M平方》,針對台灣被列入蘋果供應鏈企業,製作了一份由12家企業組合的「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名單中首推有護國神山之稱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也包括電子五哥的組裝廠鴻海(2317)與和碩(4938)、鏡頭模組廠股王大立光(3008)、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及鴻準(2354)、系統封裝廠日月光(2133)、筆電組裝廠廣達(2382)、PCB軟板廠台郡(6269)及臻鼎KY(4958)、光學雷達模組封裝穩懋(3105)及砷化鎵代工廠宏捷科(8086)。由於蘋果新機上市及大賣,不僅拉高蘋果業績,也帶動蘋果供應鏈廠商的業績,因此從「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指數走勢,可看到與蘋果股價的連動關係。不過,今年受到航海王、鋼鐵人、電動車及5G等新題材一個接一個被股民熱捧,蘋概股題材沒有往年來得香,新機發表前後股價反應很平淡。供應鏈業者分析,由於零組件缺貨問題一直存在,多少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