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
」 中醫 按摩 穴位 癌症 穴位按摩更年期「失眠」怎麼辦? 中醫調理助眠!有效防心血管危機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女性卻深受失眠困擾,影響情緒與健康。女性因月經、懷孕及更年期等生理變化,造成荷爾蒙起伏明顯,特別容易焦慮、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更年期生理變化 影響身心健康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55歲間,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驟降,引發潮熱、失眠、心悸、疲倦、頭痛、頭暈、夜間盜汗等不適症狀。這些生理變化若未經適當調整,容易導致所謂的「更年期障礙」。長期失眠恐增心臟病與中風風險莊可鈞醫師指出,長期失眠不僅讓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還會降低血液循環與氧氣供應,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年期女性失去雌激素保護,更容易罹患高血壓、中風及心臟病等問題。什麼狀態算失眠?常見失眠三大徵兆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半夜醒來兩次以上,難以再次入睡。比預定時間早醒1至2小時。中醫眼中的失眠:從「腎虛」到臟腑失衡中醫認為,更年期失眠的根本在於「腎虛」,腎氣衰退會影響臟腑功能,引發頭暈、盜汗、記憶力下降等問題。不見得沒有睡著,而是睡眠品質不好的患者,往往在清晨醒來後仍覺得疲倦不堪,不僅記憶力越來越差,也會變得較沒耐性,影響生活與工作。改善睡眠小技巧 中醫穴位與生活建議睡前放鬆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與放鬆身心。穴位按摩:按壓攢竹穴(眉頭所在位置)、太陽穴(眉尾下凹陷處)、風池穴(後頸延伸至枕骨凹陷處)可幫助舒緩緊張。避免咖啡因攝取:停用提神飲品,改善入睡困難。健康生活型態調整 從調心、補腎開始莊可鈞醫師強調,除了臟腑調理,更年期女性應注重心態調整,適時藉由運動、參加社交活動及發展興趣減少煩躁,讓心情樂觀正向,睡眠就會好;積極的生活態度能有效減輕更年期症狀,幫助睡眠穩定。若嘗試多種方法後,失眠與其他更年期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儘早就醫,透過中西醫專業治療,從身心兩方面著手,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態。
成年人狂冒青春痘「問題不單純」 專業醫分析「不同部位長痘」背後含意
痤瘡,俗稱「青春痘」,雖然有青春二字,但並非只有青少年會遇到,其實許多成年人在壓力大時也常「冒痘痘」。中醫師楊婕妤解釋,痤瘡好發於臉部、背部甚至胸口等部位,當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且毛孔清潔不徹底時,就容易阻塞,引發痤瘡桿菌感染而造成發炎,進而形成痘痘。成年人冒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作壓力之外,睡眠不足、荷爾蒙失調以及不當的飲食習慣等都可能導致痤瘡的出現。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楊婕妤表示,中醫上認為不同部位的痘痘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衡。像是額頭長痘,多與心火旺有關,常發生在過度疲勞或失眠的人身上;鼻子上的痘痘則和胃火旺有關,多出現在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雙頰的痤瘡則與肝、肺有關,左臉反映肝功能失衡,容易出現在情緒緊繃、壓力大的人;右臉則與肺有關,常見於過敏體質者。而下巴的痤瘡與荷爾蒙及腎臟功能有關,特別是女性在月經週期時,下巴經常冒痘,這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針對痤瘡,楊婕妤建議從四方面進行日常保健來改善。首先是均衡飲食,避免過度調味及高熱量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助於減少發炎。其次是睡眠要規律,特別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段時間最好保持睡眠,讓肝臟得以正常運作。此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能促進氣血循環,減少濕熱累積及發炎反應。最後是適當清潔肌膚,保持肌膚清爽,減少保養品或化妝品的使用,以降低肌膚的負擔。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楊婕妤還推薦了兩個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幫助舒緩發炎痘痘的不適。第一個是曲池穴,位於手肘橫紋外側的凹陷處,具清熱消腫的功效。第二個是合谷穴,位於虎口位置,按摩時感到酸脹即可,有疏散風熱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建議每天按摩雙側穴位各15至20次,每次約5至10秒。在飲食配合方面,楊婕妤也推薦兩款茶飲以提升體質、改善痤瘡問題。首先是冬蟲夏草飲,這款茶具有提升免疫力和抗菌、抗發炎的作用,建議使用1至2錢的冬蟲夏草以1000c.c.的溫水沖泡。另一款是放鬆紓壓茶飲,由甘草、浮小麥和紅棗等材料組成,有助於身心放鬆、紓解壓力及改善睡眠品質。將甘草2錢、浮小麥4錢、紅棗5顆以1000c.c.冷水浸泡10分鐘,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最後楊婕妤也提醒,如果民眾的痘痘反覆在特定部位發作出現的話,民眾應尋求中醫師的諮詢,以從根本上解決痤瘡問題。
天熱火氣大…美女中醫不藏私 「解熱降暑」4秘訣全說了
夏天一到,天氣愈來愈熱,除了容易流汗外,也會影響身體健康。美女中醫便分享解熱降暑的4大方法,3類食材吃了有助於降火,舒緩身體的燥熱感。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艾莉絲在臉書粉專提到,不知不覺夏天就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很多人現在不開冷氣就睡不著覺,因此她分享中醫消暑的辦法:1、飲食調理夏季宜增加一些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的食材,像是綠豆、蓮子、苦瓜等。這些食材具有清熱解毒、降火氣的效果,可舒緩暑熱不適。熱到受不了的時候,不妨來碗綠豆湯,既能解渴又能舒緩身體燥熱感。2、藥膳治療中醫有許多以中草藥為基礎的解熱舒緩方法,如菊花茶、薄荷葉等。這些草藥具有清熱解暑、舒緩頭暈和頭痛的功效。有時候真的熱到頭昏,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香氣四溢的菊花茶能讓人感到清涼舒爽。3、穴位按摩像是湧泉穴之類的穴位,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身體不適。有時候真的會熱到受不了什麼事都不想做,這時候就可以用手指按摩足底的湧泉穴,以此來舒緩疲勞並恢復精力。4、搭配中藥使用像是石膏、銀花等中藥,都具有清熱解毒、散熱止痛的功效。不過如果要使用中藥,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適合的用藥方式跟配方也不同,使用前還是請務必先諮詢過醫生的意見。
把握春末養生好時節 中醫授「食療與自製茶湯」調身體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從立春開始,春季歷經六個節氣,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正是適合養生、調理身體的好時節。春季養生食療 遵循三重點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指出,所有生物都會去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這是正常的規律,而人們若能順應自然變化,適時養生,就能避免或減輕疾病發生。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也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春夏養陽要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和調暢。1.宜辛甘性溫,避酸味、生冷黏滑的食物辛甘味食物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有發散效果,能順應季節扶助陽氣升發,所以春季適合食用。而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生冷黏滑的食物也有傷害脾胃的可能,所以都不宜於春天食用。2.飲食以清淡平和為宜由於冬季人們食用較多膏梁厚味的食物,少補充維生素,因此到了春天,要多補充新鮮綠色的蔬菜水果,並減少高脂肪食物或辛辣的調味品及烈酒。3.養生茶飲避免感冒春天後母面,溫差變化大,所以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抵抗力弱的小孩及老人除了注意保暖,也可以煮橘子皮、金桔、蘿蔔、梨子或荸薺入茶,幫助理氣化痰,清熱潤肺,提高對呼吸道的保護。補氣養生湯 健康製作方春季養肝,吳炫璋主任分享,可以自行製作老少咸宜的補氣養生湯,選用補脾燥濕、扶助正氣的藥物如黃耆、太子參、山藥、茯苓,藉此補氣健脾,一方面增加代謝,一方面去除體內濕邪。此外,也可以加入當歸、枸杞子、紅棗來養血補血,再配合麥門冬養陰化痰。其作法為準備當歸1錢、枸杞3錢、蜜炙黃耆5錢、太子參3錢、懷山藥2錢、茯苓3錢、生甘草3錢、麥門冬3錢、紅棗10顆、冰糖一茶匙,之後先以3000C.C.水加入當歸、蜜炙黃耆、太子參、懷山藥、茯苓、生甘草和麥門冬煮沸10分鐘後,再加入紅棗與枸杞煮5分鐘,關火,放置微溫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其中紅棗與枸杞可以一併食用。春季健康養生 增加抵抗力吳炫璋主任建議,在春天多從事「緩」的運動,使身心舒暢、活潑,適應春生之氣,包括早起到空氣清新的公園、廣場做運動,舒緩全身筋骨,亦可到郊外踏青,放鬆情緒,消除疲勞;平常也可自行做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位按摩,強化身體免疫力。而最重要的是切忌惱怒、殺奪等念頭,以免損傷肝氣,導致夏季罹患寒性疾病。
陸醫院暗藏「男性根浴服務」 女醫師吐秘辛:做了就是要有反應
中國一些會所過去曾推出男性「根浴」服務,受到抗議後消失,但近日卻在一些醫院捲土重來,宣稱由美女護理師操作,「有病治病,沒病保養」,但過程卻不像是正規醫療服務,細節秘辛也曝光了。根據《澎湃新聞》報導,雲南仁愛醫院和官渡民生醫院有「根浴」服務,在雲南仁愛醫院,一名女醫生介紹該服務的相關問題,有儀器和類似中醫穴位按摩的「手法治療」,體驗價98元人民幣,而且沒有什麼副作用,也不會痛,大約時間15分鐘。女醫師透露,手法按摩需要先預約,只有第1次有體驗價,原價是498元人民幣,更表示舒適度肯定是有的,私密部位末梢神經比較豐富,不可能會疼痛,「那樣不科學」,且護理師都是女性,「做了就是要讓你有反應,沒反應做來幹甚麼?」、「男的給你做嗎,你做死都做不出那種效果出來」。有民眾曾體驗過描述,當初車子停在路邊被放上卡片,好奇之下加了微信去體驗,所謂水療就是在私密處套上膠套,接著不停沖水刺激,「手法」則是護理師用油按摩。民眾提到,護理師聲稱疏通經脈,把情況說得特別嚴重,還半帶恐嚇要他多光顧,但他沒有登記個人資料,對方也沒說是什麼病,就直接「治療」,他認為就是色情擦邊球。
癌症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 癌友成功提升生活品質
47歲的黃小姐去年確診罹患乳癌,經手術切除、電療、化療等治療過程,病況雖已穩定,卻飽受失眠、全身痠痛等副作用所苦,聽取其他病友經驗求助中醫,經過二周中藥及針灸治療,失眠與疼痛緩解許多,精神及體力也有明顯進步。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西醫合療是目前醫學主流趨勢,癌症患者在治療時,搭配中醫輔助治療不僅能降低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還有助提高生活品質。中西聯合照護 提高活質量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化療和放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即使醫療技術不斷的提昇,在治療的同時卻免不了副作用的產生。楊成湛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像是腸胃不適、眩暈、口乾、口腔潰瘍、便祕、腹瀉、失眠、噁心等症狀,不僅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與不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其實;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如中藥、針灸、拔罐、推拿、甚至是刮痧等,都可達到減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等功效。楊成湛醫師指出,中藥在治療中的角色主要是輔助,藉以改善化療、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只要遵循醫囑,並留意中藥與西藥間隔1小時服用,中西醫療法不僅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也為患者在治療上提供另一項新的選擇,幫助他們面對疾病,重拾健康和希望。穴位按摩加針灸 緩解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說,中醫透過補氣、滋陰、活血、滋肝腎等方式,改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口腔潰瘍、腹瀉等癌症惡病質,提升元氣與體力,增強患者抗癌能力。「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建議也可透過穴位按摩,如合谷穴緩解多種類型疼痛,內關穴改善噁心嘔吐、胃痛等,足三里穴緩解腸胃消化道症狀,百會穴、風池穴改善頭痛、失眠、暈眩,肩井穴舒緩肩頸痠痛等,讓現場參與的病友及家屬獲益良多。此外,考量部分患者對針灸的憂心與害怕,雷射針灸不僅舒緩患者對針灸的擔憂,也提供了更舒適的治療體驗。尤其,針灸對於減輕噁心、嘔吐,改善疲勞、失眠、身體痠痛等都有很好的功效。
顏面神經麻痺後遺症 針灸、臉部運動、穴位按摩助回復原貌
冬春交際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期,在台灣,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率為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年齡分布大約在15-45歲。中醫師康涵菁說明,顏面神經是人體第七對腦神經,主要掌管臉部的表情肌肉及舌頭前2/3的味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可能原因很多,包含臉部吹風、過度勞累、病毒感染或是腦部的損傷,都有機會引發,進而出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嘴角歪斜、眼睛不能閉、半邊臉部感覺麻木或遲鈍或是耳後疼痛等症狀。康涵菁中醫師提及,現在民眾普遍很有警覺心,看到臉部歪斜首先都會懷疑是不是中風,然而中風和顏面神經麻痺不同在於中風除了臉部表徵以外,還會有口齒不清、肢體無力及感覺異常的症狀,可藉此去作辨別。把握黃金期治療 中醫密集針灸有助益儘管近八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數週到一兩個月內會漸漸回復,但也有些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會持續面部僵硬,單邊歪斜不自然的症狀長達1-2年之久,造成生活社交上的困擾。西醫治療在疾病初起之時會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及抗病毒藥物,後期的話則會建議復建治療搭配服用B群促進神經修復。中醫方面則是可以透過中藥與臉部美容針灸內外同步調理,若能發病兩周內的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回復速度會較快。康涵菁中醫師提醒,假使錯過黃金期才來治療,則需要更加密集的針灸,才有機會恢復正常樣貌。以中醫觀點來看,顏面神經麻痺可對應到古代典籍中的「面癱」、「口眼喎斜」及「歪嘴風」, 主要影響陽明經與少陽經所循行的位置,病因是由於風邪侵犯、痰瘀阻滯或是氣血失養所導致。用藥可視情況使用祛風、通絡、祛痰與補虛的方劑,像是使用補陽還五湯和牽正散去補養氣血,紓解筋攣,同時加入陽明與少陽經的引經藥如白芷與柴胡,去增強療效;若處於停滯期,則還需加上活血化瘀藥物例如丹參和三七,才能突破治療瓶頸。康涵菁中醫師說明,除了服用中藥以外,搭配美顏針灸能夠縮短病程並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修復。美顏針的針身比一般針具更為細滑,不僅可大幅降低痛感,還能針對失衡的肌肉筋膜去做調整,並且促進氣血循環,使得患側逐漸恢復自然樣貌,是現今治療臉部相關疾病的一大利器。臉部運動配合按摩穴位 疏通經絡早日康復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最忌諱受到風寒,因此平時一定要做好頭面部的保暖,避免吹風著涼。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相當重要,不讓自己過度勞累,才能提升免疫力。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患者可每天使用毛巾熱敷臉部僵硬的區域,並且早晚在鏡前進行張眼、閉眼、挑眉的眼部運動以及吹口哨的噘嘴動作,以刺激肌肉,避免萎縮。此外,也可依據神經肌肉走向去按摩以下三組穴位,幫助疏通經絡。1. 眼部-攢竹穴與太陽穴找法:攢竹穴位於眉頭凹陷處;太陽穴位於眉尾和目外眥的連線中點向後一橫指處。2. 顴部-顴髎穴與下關穴找法:顴髎穴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凹陷處;下關穴位於耳前一橫指,顴弓與下頷切跡中的凹陷處。3. 頷部-地倉穴與頰車穴找法:地倉穴位於嘴角旁約五分位置;頰車穴位於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處。
支氣管過敏咳到影響生活 中醫授二茶飲三穴位改善症狀!
過年後期間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賴睿昕中醫師建議,出門在外應該使用洋蔥式穿法,才不會因為溫差大而誘發支氣管敏感。氣管敏感的人愈來愈多,不小心就容易引發支氣管炎。尤其對於敏感族群,更是天氣一變化就飽受鼻塞、打噴嚏、咳嗽、卡痰等各種不適症狀干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氣管敏感是常見的都市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更為多見,臨床上病人會出現喉嚨癢、咳嗽、咽喉卡痰,甚至晚上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甚至併發過敏鼻炎,出現鼻水倒流,止也止不住。氣管敏感常見的原因包括:1. 由感冒併發咳嗽,繼而發展至久咳不癒2. 換季期間,氣溫變化大,白天和夜晚溫度甚至相差十度以上3. 常喝冰冷飲品導致支氣管過度刺激4. 接觸異味如二手煙等也會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咳嗽5. 本身有哮喘病史或家族氣管敏感病史的患者舒緩氣管敏感的咳嗽 應補脾益氣同時補腎納氣賴睿昕中醫師認為,氣管敏感的根本原因為肺、脾、腎三臟之氣不足,人體容易因外界氣候或環境變化而出現功能失常,導致肺氣上逆,出現咳嗽咳不停。治療方面,中醫強調標本兼顧,在宣肺、降肺、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同時,也要補益肺脾腎之氣,以除病根。脾虛容易生痰濕,引起咳嗽夾痰;腎主納氣,即是吸入的氣,必須經過腎臟攝入,呼吸才能順利通暢,若腎納氣不良,則容易引發氣喘。所以,中醫認為舒緩支氣管敏感造成的咳嗽,應同時使用補脾益氣和補腎納氣的中藥,並同時兼顧宣肺及降肺氣。日常生活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氣,避免接觸致敏原如動物、毛娃娃、地氈、裝修用的甲醛、塵蟎等。在家也應該常洗棉被床單避免塵蟎滋生。改善氣管敏感 推薦二茶飲百合玉竹潤肺茶材料:百合5g、玉竹3g、沙參3g、杏仁3g、陳皮2g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百合、玉竹、沙參滋陰潤肺止咳,杏仁止咳平喘、陳皮理氣化痰,諸藥合用潤肺止咳化痰,改善氣管過敏症狀。黃耆補氣茶材料:黃耆5g、黨參4g、白朮2g、杏仁3g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黃耆、黨參、白朮補氣健脾,杏仁止咳平喘,諸藥合用可補氣化痰止咳,改善氣管過敏症狀。三穴位按摩 舒緩症狀天突穴位置: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功效:此穴可通利肺氣,止咳平喘。合谷穴位置:拇、食兩指會合處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可止咳平喘。尺澤穴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支氣管敏感時可按壓尺澤穴舒緩症狀。
多日作息不規律恐失智、猝死! 中醫師授養生助眠2妙招
過年熬夜通宵玩樂,與親友聚會又常夜半時分還未結束,接連好幾天總是在熬夜,而到了就寢時間卻又輾轉難眠,難免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呂秉勳提供「養生茶飲」與「穴位按摩」安神降火小妙招,讓民眾與親友歡度佳節之餘,能夠保養自身健康。以中醫角度而言,於晚上11點之後入睡者皆屬熬夜,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為膽經、肝經循行的時段,是兩肝膽氣血最旺盛的時候,同時也是褪黑激素、生長激素與受體素等多種激素分泌達高峰的時段。呂秉勳指出,多日作息不規律或熬夜會造成精神恍惚、皮膚粗糙、口乾舌燥、口苦、口破、耳鳴、鼻塞、頭痛、眼睛乾澀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失智症、癌症以及猝死的風險。4種中藥茶飲 安神幫助睡眠當身體長時間處於亢奮狀態時,會強迫刺激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入睡困難的情形。對此,呂秉勳提供4種清心安神的茶飲以及3個安定情緒的穴位,民眾可以在平時飲用或睡前按摩,藉此達到幫助睡眠的效果:第1種 百合蓮子銀耳湯百合有清心安神、退熱養陰的功效;銀耳有提氣養神、補陰潤膚的功效;蓮子則有益腎澀清、補脾止瀉的功效。第2種 生脈飲主要由大補元氣的人蔘、養陰清熱的麥冬以及斂汗生津的五味子組成。第3種 甘麥大棗湯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與補氣健脾的作用。第4種 枸杞菊花茶菊花富含胺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2以及類黃酮等營養成分,有助於緩解用眼過度的疲勞和酸澀,枸杞則有降三高的助益。3個穴位安定情緒 化解疲勞穴位的部分有太衝、神門與百會穴。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能梳理肝氣、清熱明目、安定情緒。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交接的凹陷處,能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能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呂秉勳最後提醒,熬夜對於人體已經造成一定損傷,除了上述的保養之外,也要避免過晚飲用茶、咖啡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小心「過年病」上身!中醫師揭自救緩解法 按摩穴位一次看
歲末及年節將至,除了忙著大掃除之外,也是各地親朋好友聚餐共享歡樂時光的時刻。民權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朱卉平提醒,年節期間免不了闔家聚餐、熬夜打麻將,在開心之餘,也別忘了做好保養及預防,以防常見的「過年病」上身。朱卉平癟表示,《黃帝內經》提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年總免不了大魚大肉慰勞自己一下,大餐小食不間斷,造成腸胃脹氣不適、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又或前一餐食物太多又留至下一餐才食用,因保存不當滋生細菌造成腸胃炎上吐下瀉也不少見,若是出現腸胃不舒服,不妨試著以下穴位按摩來舒緩不適感。足三里穴位置:膝蓋下方3寸(手併攏,食指到小指四指幅的寬度),脛骨旁開1寸(約拇指寬)的凹陷處。功效: 助消化,治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內關穴位置:手腕橫紋中點,往上3橫指寬處。功效: 治胃痛、脹氣、胃痛、噁心。暖胃按摩將雙手的掌心搓熱,並將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以順時針方式由內而外緩慢按壓,到腹部外側,同樣動作重複約5分鐘,可達到暖胃、促消化、助排便的功效。(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另外,春節連假期間人群聚集活動頻率增加,熬夜應酬身體免疫力下降,除了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也正是流感的高峰期,常見症狀有發燒、肌肉痠痛、疲倦甚至伴隨腹瀉、噁心嘔吐等全身性症狀。中醫師分享以下幾個保健穴位及預防方法,除了緩解症狀不適之外,平時可多按摩增加免疫力。合谷穴位置:手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豐厚處。功效:頭痛、喉嚨痛、此外也能預防感冒、鼻塞、過敏等。列缺穴位置: 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或是將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所按到位置即是本穴。功效: 止咳平喘,治咽喉和頭項部疼痛。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緣和法令紋交接處。功效:通暢鼻竅,緩節鼻塞,宣肺氣。(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懷孕抽筋怎麼辦? 健脾柔肝搭配穴位按摩可解
懷孕時發生抽筋現象已經變成現下常見的現象之一,現代人因為缺少運動及久坐習慣,早已經長期累積肌肉緊繃及痠痛問題,隨著懷胎時間改變,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外型都會跟著改變,中醫將懷孕的抽筋現象歸納兩個大方向解析:一、生理狀態改變,二、結構姿勢改變。抽筋主因:體重增加、肚子變大後傾維持平衡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的生理狀態改變包含身體體液增加、體重增加,造成下肢負擔變重,血液循環狀態變差、電解質平衡狀態改變,妊娠水腫也會加重循環不良,因此造成小腿腓腸肌呈現過度緊繃狀態,經常在夜間或是體溫較低時造成抽筋現象。懷孕期間的結構姿勢改變,除了體重及體液增加外,因為孕產肚子逐漸變大,為了維持姿勢平衡,通常會將身體稍微向後仰來維持穩定度,後仰的姿勢會讓下背、腰臀肌肉緊繃,並且透過背部筋膜向下遷延至大腿後側及小腿腓腸肌的肌筋膜緊繃,也是懷孕期間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四肢養分不足、電解質不平衡 調理搭配穴位改善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從辯證論治解析懷孕現象將其歸類為「肝血不足,血不榮筋」,肝主筋,主管筋脈柔潤,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肉則拘急痙攣;「脾主肌肉,主四肢榮潤」,脾胃氣血不足則脾不養血,血不榮筋,也會造成四肢養分不足,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此,中醫論治懷孕抽筋會以健脾柔肝來治療,並且搭配穴位按摩及正確補充電解質及養分來調理改善。柔筋養肝茶:炒白芍6g,炙甘草6g,枸杞3g,砂仁1g,陳皮1g,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藥性平和適合平日保養服用,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滋肝陰以柔肝潤筋,對於肌肉放鬆有良好效果,加上枸杞養肝血及砂仁、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柔肝緩急效果,無論是孕產時期抽筋或是平日容易抽筋都有部分緩解效果。柔筋穴位: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具舒筋、利腰腿功效,位於膝膕窩後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大腿及小腿後側肌肉放鬆,甚至可以向上影響而放鬆腰背肌肉,避免身體後側長程筋膜緊繃,也讓小腿腓腸肌得到舒緩而減少抽筋機率。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利腰腿、舒筋功效,位於腓腸肌隆起的肌腹之下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小腿肌腹放鬆,避免腓腸肌過度緊繃而造成抽筋。中醫除了利用健脾柔肝調理可以減緩孕婦抽筋症狀外,也建議孕婦適度補充鈣質及鉀、鈉、鎂各種礦物質平衡,並且養成腿部熱水溫浴習慣外,利用適度穴位熱敷及按壓揉按也可以降低小腿筋膜張力減輕負擔,懷孕期間按壓穴位需要注意力道控制,避免過度刺激會影響子宮強力收縮造成流產風險,此外,蔬果補充及適度慢走運動還能幫助腸胃蠕動,保持排便通暢能避免因便秘造成大腸擠壓下背肌筋膜,間接造成下背肌肉緊繃也會讓大腿小腿後側肌肉緊繃,因此便秘也是腿部抽筋的無形殺手之一。
過敏兒吹冷氣鼻水直流 醫師推薦「抗敏茶」擺脫噴嚏
炎炎夏日躲在冷氣房吹空調真是太舒服了!可一進到冷氣房就鼻水直流,噴嚏打個沒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師吳宛容解釋,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屬於濕熱型氣候,約有1/3人口罹患過敏性鼻炎,碰觸到過敏原就會直流清鼻嚏、鼻子癢、鼻塞、眼睛癢,甚至會噴嚏打不完。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花粉、灰塵、貓狗毛等等,而溫度變化本身也是種過敏原,所以「冷空氣」也會刺激鼻黏膜造成鼻黏膜腫脹發炎,進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過敏的現象呢?過敏本身和遺傳體質有關,也就是說若父母有一方有過敏體質,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是25%,若父母雙方皆有過敏體質,則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高達75%。而過敏需要本身有過敏體質再加上接觸到過敏原才會有過敏的症狀產生。上呼吸道過敏一般稱為「過敏性鼻炎」,而下呼吸道過敏則會造成「氣喘」。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而造成呼吸道過度敏感,症狀是反覆咳嗽、喘鳴、胸悶及呼吸急促。吳宛容中醫師提到,這種情況在白天醒來和晚上睡前特別明顯,中醫在治療上也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做調養。過敏性鼻炎中醫稱「鼻鼽」 常有氣虛表現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作「鼻鼽」,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係較大。《黃帝內經》指出肺主皮毛,司呼吸,開竅於鼻;脾主運化,將水穀運化為精微物質;腎主藏精,主納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若此三臟功能失調則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常有「氣虛」的表現,而適當的補氣藥可調節身體的免疫機能。吳宛容中醫師分享,「補氣藥」可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對於冬天或是在冷氣房會手腳冰冷的人來說,可適當的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中醫在治療過敏性鼻炎常會使用玉屏風散,裡面的白朮可補氣健脾、黃耆補氣提升免疫力、防風祛風解表可改善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有時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適當的給予活血化瘀及清熱利濕的用藥,對於體質的判斷,還是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晨起一杯抗敏茶,跟打噴嚏說掰掰抗敏茶材料:桂枝2錢、白芷2錢、辛夷花2錢、大棗4顆、生薑3片。做法:將藥材洗淨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700毫升,燜泡30分鐘後即可服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穴位按摩改善鼻過敏迎香穴:不聞香臭取迎香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取穴方法:鼻翼外側,鼻孔旁5分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的作用。感冒或鼻過敏引起的鼻腔閉塞,以致不聞香臭,都可以取此穴進行治療。合谷穴:頭面合谷效神通位置:手背虎口處,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凹陷中。取穴方法: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的肌肉,如山峰狀。功效:此穴具有開竅醒神、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之功。感冒鼻子不通或肩頸痠痛,按捏合谷穴,都有一定程度祛除疼痛的效果。孔最穴:咳嗽氣喘找孔最位置: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取穴方法:伸前臂仰掌,在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上的4/9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臨床上可用來治療哮喘、咳嗽等感冒及過敏症狀。
有落髮困擾、頭皮有空洞、發紅、發癢?醫生提醒,用科學儀器先檢測,才能提早預防頭發稀疏困擾!
現代人不分男女老少,越來越多人有頭皮困擾,大家也開始自覺知道要跟保養肌膚一樣,善待並努力保養頭皮,但在保養前,除了專業人士給予的建議外,其實有更科學的方式了解你的頭皮狀況!透過專業頭皮檢測先做檢查,是最好不過的超科學精準方式,因為像是後腦勺,沒有經過旁人或儀器的觀察,就難以得知頭皮/髮絲的健康狀態,如果能定期進行頭皮健診,你更可以了解頭皮/髮絲,甚至發現平常沒有注意到的端倪,這樣一來就能避免日後的落髮、禿頭或泛紅癢等敏感的髮肌狀況。(圖/品牌提供)10/10 APOTHECARY 與10/10 HOPE 共同推出「夏季頭皮檢測提案」,採用韓國CHOWIS 和皮膚科專家共同開發的專業檢測儀器,進行5大面向、4個測量點的採樣分析。無論是夏天在意夏天油脂分泌旺盛,或者頭皮防禦力失衡,還是你想擺脫油膩與頭氣異味、或細軟髮質希望頭頂蓬鬆、髮尾柔順。都能透過頭皮檢測與互動能找出癥結與完整的養護建議,建立紀錄並同步以APP 提供給受檢人留存紀錄、持續做好頭髮的養護管理。(圖/品牌提供)即日起~7/31/2023,你可以在線上預約https://bit.ly/3CV7gpC ,先完成檢測並加入會員,就送髮肌養護體驗禮,視顧客需求及頭皮性質進行推薦,可獲得以下①或②其一 : ①【rahua 洗髮精 22ml 乙瓶】豐盈、神奇酵素擇一 ②【uka 淨化液 5ml S+洗髮精5ml S +潤髮乳5ml S】晚安、甦醒、甦醒 Plus系列擇一 *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檢測頭皮5大面向想要有漂亮的秀髮,健康頭皮是最重要的關鍵,了解頭皮目前的狀況, 就能更正確地選擇適合髮品,提升保養效果。「夏季頭皮檢測提案」分5個檢測步驟 :1. 測量落髮程度: 以4個測量點的頭髮密度與毛囊髮根狀態進行觀測。此外也會因應其他因素例如年齡、營養、壓力及疾病等判斷。(圖/品牌提供)2. 檢測頭髮密度:依造每平⽅英⼨的頭髮數量測量。(圖/品牌提供)3. 檢測角質量:頭皮角質細胞生長和死亡太快,或是未注意洗淨、化學藥劑、環境天氣、壓力、皮膚疾病 或不適當的產品等等也會造成角質堆積。4.檢測頭皮敏感程度:以頭皮表面的顏色作為偵測判斷。 假如有發紅、腫脹、出⾎、發癢都是敏感的徵兆。另外像是紫外線曝曬、 熱冷和不潔感染、不適合的洗護產品、荷爾蒙變化、皮膚疾病都有連帶影響。5. 檢測髮幹粗細:單一鏡頭內圖像的單根頭髮寬度為依據。頭髮粗細主要由先天的基因決定,但隨著年齡變化、 營養足夠與否、紫外線和不良化學成分。過細也可能是老化跡象。推薦髮品:針對頭皮頭髮的防護,你應該有更多的選擇,來自瑞典 ‧ 專業沙龍髮品 SACHAJUAN推出全新防護抗污染洗/潤系列,該品牌更榮獲瑞典最大的美妝品評鑑Swedish Beauty Awards 頒發最佳洗潤髮品獎項。這是由KoHF (瑞典化妝品、盥洗用品與清潔劑協會) 交付瑞典知名髮型師、美妝媒體所評選而出的獎項,就知道這品牌有多厲害。 SACHAJUAN全新防護抗污染洗/潤系列以 抗汙染概念出發,他們發現,空氣中的汙染與硬水區所含的礦物質都會造成不當的殘留與堵塞,間接影響質地與生長。該系列強調隔絕外來環境的汙染根源,從基礎洗髮、潤絲開始密集修護,直球對決環境汙染帶來的頭髮傷害,讓你重新擁有賦予強韌、具光澤的髮質!SACHAJUAN 洗髮露-防護抗污染 250ml/950元;SACHAJUAN 潤髮乳-防護抗污染 250ml/1,050元。(圖/品牌提供)擁有 20 多年染髮專業經驗的 Christophe Robin,將沙龍級護理引入居家配方核心,開發出專為染燙及受損髮設計的專業髮品。」 讓你染後真的能在家好好呵護頭髮的髮色和髮質。 除了受歡迎的Christophe Robin 卡姆果護色系列的洗髮精與護色髮膜,卡姆果護色系列最新力作推出卡姆果護色頭髮潔淨霜!卡姆果護色頭髮潔淨霜是一款染後特效修護的調理洗髮品。運用極溫和、能平衡染後pH值的滋養成分,讓你在家用能確實做到染後深度修護及延續髮色光澤,建議在染後第一周黃金時期做急救養護或每週一次的例行深層護理。有別於 一般洗髮精的低泡沫豐潤配方,有助於舒緩染後頭皮、鎮定 鎖色,極其溫和地帶走殘餘的化學物質,延長染後色澤活力。奶霜般的質地能滋養脆裂的髮絲結構,讓髮色充滿明亮活力。Christophe Robin全新推出卡姆果護色頭髮潔淨霜,是一款專為染後特效修護的調理洗髮品。Christophe Robin卡姆果護色頭髮潔淨霜250ml/1580元(圖/品牌提供)Christophe Robin一直以來最受歡迎的海鹽潔淨霜,是照顧頭皮的第一步。(圖/品牌提供)另外,全台第一個以「沉浸式頭皮瑜珈」為概念而開創的專業頭皮養護中心「初生生 CHU SHENG SHENG」再度前進永康街,開設第二家概念店,到這你可以藉由專業的儀器頭皮檢測,了解自己的頭皮髮絲狀況,品牌更獨家開創的「沉浸式頭皮瑜珈」,以瑜珈運動中「調身體位法」、「調息呼吸法」、「調心冥想法」,達至「身心合一」開啟生命原力的追求為靈感,精心開發出的療癒系頭皮養護療程,運用釋放舒緩壓力的頭皮穴位按摩、芳香療法、深層潔淨頭髮和頭皮的天然契作的淨髮系列,大配負離子深層淨化技術沖洗頭髮,讓你在淨化頭皮的同時,洗去頭髮上的一些化學殘留和沒洗乾淨的洗髮精造型品,讓頭皮真正達到乾淨的狀態!專業頭皮養護中心「初生生 CHU SHENG SHENG」第二家店選在永康街。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2巷12號之一。(圖/品牌提供)走進店內,頭皮護理師會幫你用專業儀器先觀察頭皮,然後從你的生活習慣搭配下手了解你的頭皮狀況,再推薦適合當下頭皮的療程,同時搭配專門為溫和潔淨而研發製造的「初生生契作洗髮系列」,讓頭髮頭皮得到療癒。初生生全新「天然契作洗髮系列 Jumbo裝」,全產品皆使用植物性界面活性劑,無硫酸鹽和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清潔頭皮與髮絲同時讓頭皮潤澤保水,搭配負離子深層潔淨技術,與獨家創立的頭皮穴位芳療手法,為頭皮的每個毛囊與髮絲,按壓舒壓,洗完頭皮變得非常輕盈乾淨,頭髮吹完變得很蓬鬆。圖說:初生生契作純真萃 No.1活化清潔露、契作純真萃 No.2平衡清潔露Jumbo、契作純真萃 No.3淨化清潔露Jumbo、契作純真萃 No.4舒敏清潔露Jumbo ,各500ml/1680元。(圖/品牌提供)圖說:初生生契作純真萃 No.1活化/No. 2平衡/No. 3舒敏/No. 4淨化清潔露_旅行組」/960元。(圖/品牌提供)
解暑吹冷氣,當心吹出一身病! 中醫授7招防冷氣病上身
溫度持續攀升,許多人都開始躲在室內避暑吹著強風低溫的冷氣,然而這可能就是造成「冷氣病」的主因。冷氣病表現的症狀非常多元,包含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但為甚麼只是吹個冷氣卻會造成這麼多毛病呢?中醫看待冷氣病 可能是外寒夾裡熱根據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的觀察,這是一種冷氣的過度使用加上人體對冷熱溫差調節不及造成的病理。而冷氣或冷飲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稱之為「外寒」,外寒的存在可能會導致各種類型的疼痛,例如比較常見的頭痛,或是肩頸疼痛;若還合併內熱,可能引起皮膚癢或是過敏的問題;寒濕包火的證型通常會出現腸胃問題,例如胃口差、軟便、腹痛、腹瀉、解便解不乾淨;而皮膚有寒邪侵襲,則會讓肌膚產生乾癢的問題。杜絕冷氣病 平時7大保養很重要許晉嘉總醫師指出,這些「冷氣病」的症狀雖然並不嚴重,但仍可能導致不舒服,長期下來也可能讓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與之和平共處是很重要的,以下提供一些方法給大家參考:1.首先是清潔,灰塵、塵蟎是現代人常見的過敏原,家中環境以及冷氣機濾網的定期清理不可少,這是避免過敏惡化的第一步。2.由於冷氣會使空氣變得乾冷,除了可以在開冷氣的空間中放上一杯水或者配合使用加濕器之外,也可以讓電風扇與冷氣交替使用,因為電風扇不會讓濕度降低,同時也可以節省電費。3.安裝冷氣時必須注意出風口的位置,避免直吹人的頭部而產生頭痛、頸痛。4.冷氣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若不得已進入冷氣較強的空間,建議穿上薄外套。5.可以在天氣不這麼熱的時候進行運動,讓身體發熱出汗。但若時間或體力不允許,能趁晚上休息時泡個熱水澡讓身體微微出汗。6.流汗的狀態下先擦乾身體再進到冷氣房。7.長期待在冷氣房工作記得隨時補充水分,也能適時地喝一些薑茶,並視情況使用保濕乳液。3穴位刺激 改善冷氣病許晉嘉總醫師分享,在空閒之餘也可以適度的進行穴位按摩,像是頭頸交界處「風池穴」及手上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或肩頸痠痛緊,合谷穴還可以緩解鼻塞鼻涕,「足三里穴」則可以緩解因貪冷飲而導致的腹部問題。
空污拉警報!提升防禦力首重「心肺」 中醫教你這預防攻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空污霾害越來越嚴重,面對空污問題,中醫認為要提升防禦力,首重「心肺」功能。中醫主張預防患病,必須強化正氣,避免外在邪氣干擾,《黃帝內經素問》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增強正氣,就會有比較好的適應力及修復能力,來對抗外在的毒邪,包含空氣污染。對抗空污需提升正氣 首先要保護「心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胡玉芳表示,上班上學免不了要出門,她提醒,要在疾病尚未對身體產生危害前先提升正氣,減少外在邪氣對人體的影響。由於外在空氣進入體內,最先影響到的是心與肺,像PM 2.5會沉積在肺部深處,因此要對抗空污,首先要保護「心肺」這兩個臟腑功能。養肺清熱解表、穴位按摩 減少呼吸道發炎養肺方面,常使用解表清熱的藥材,如魚腥草、荊芥、紫蘇葉,搭配生甘草、牡丹皮,達到清熱化瘀解毒的效果。穴位按摩也可有清肺熱的效果,常用穴位如肺經的尺澤穴、魚際穴,配上合谷穴疏風通竅、上星穴泄熱通竅。按摩之前先讓身體放鬆,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使用指關節或利用按摩器具,在穴位上按壓,可搭配按摩油或薄荷油來幫助清肺熱。養心適當運動 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其實香菸也是污染物,如果呼吸道過敏,建議戒菸或避開二手菸;在室內有焚香及燒金紙習慣的人,要減少焚燒時間,焚燒後要保持室內通風,讓燃燒不完全的物質能有效疏散,不要累積在室內。此外,平日要少食生冷,因為肺是嬌臟,易受生冷影響。養心的方式,可增加適當運動,促進心血管功能,讓心氣獲得鍛練,運動到有點喘、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不必刻意追求極限運動。運動後記得補充溫開水,幫助身體代謝廢棄物,也可補充黏膜及呼吸道的水份,較不易患病。由於天氣乾燥時比較容易咳嗽,適度補充水份,對肺部也有幫助。
一吃飽就脹氣像懷孕? 中醫師教3招解決消化不良大問題
很多人一吃飽或吃了特定食物就有脹氣狀況,不只腹部腫脹,還會感到不適頻頻打嗝,嚴重時還會感到噁心想吐,中醫師詹景琦就分享,3招化解胃脹氣,更透露方法可以消除脹氣,改善這樣的狀況。中醫師詹景琦在社群網站上透露,許多人一吃飽就會胃脹氣,他表示有三大方法可以遠離胃脹氣,包含:一、不要餓到肚子常飢餓過頭會損傷腸胃。二、不要「狼吞虎嚥」沒有細嚼慢嚥,胃的負擔變大,長期容易病變。三、吃飯不能過飽吃飯七八分飽,腸胃負擔少。三個方法消除脹氣:消脹氣茶飲:山楂、麥芽、紫蘇、厚朴、陳皮各3錢,放在棉布袋熱水沖泡30分鐘後飲用。穴位按摩:手掌沿著肚臍週圍,按照順時鐘繞圈按摩,會按到6個消脹氣穴位:中脘、下脘、天樞、大橫、石門、關元,飯後「慢慢的」按摩10-20分鐘。保健功「調理脾胃單臂舉」:本動作能達到按摩脾胃經絡的功效,可以提升免疫和消化能力。
【胃痛專題】劇烈胃痛怎麼解? 中醫授三類辨證與穴位按摩
大家都知道:「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是你知道胃痛也會疼痛到冷汗直流,甚至在地上打滾,疼痛到無法起身的狀況嗎?除了吃止痛藥,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或預防?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分享胃痛的保健與預防。胃痛原因多且複雜 排除急重症才能確診胃痛是指胃脘部分的疼痛,主要的範圍涉及肚臍及周圍的疼痛不適。賴博政醫師表示,胃痛是門診常見到的疾病,可能的原因有進食到不乾淨的食物、胃酸分泌過多、感染、發炎、藥物的使用、情緒緊張……等,臨床上十分複雜,需要透過病史的詳細詢問,並排除一些緊急狀況,像是心臟、肝膽、腎臟及泌尿道與婦科相關的急重症,才能確診為胃痛。賴博政醫師說明緩解期間的胃脘疼痛,因為疼痛較不明顯,發作頻率較低,因此比較容易被忽略,反反覆覆,病程往往拖得較久,通常與生活習慣和作息有關。傳統中醫的觀點認為「胃主收納與腐熟水穀」,也就是胃將食團做進一步的消化,胃的機能如果出現問題,便會引起胃的氣血陰陽失衡,影響消化運作,造成胃脘處的悶脹感甚至疼痛。慢性胃痛怎麼治? 三類方法、穴位按摩一次看賴博政醫師解釋一般常見的慢性胃痛可分為三大型,治療方法與穴位按摩都不完全相同。氣機阻滯好發族群:容易緊張,壓力較大的民眾。常見症狀:肚臍周圍脹滿,疼痛部位不固定,通常脹滿感大於痛感,情緒起伏大時誘發,疼痛常延伸至肋骨兩側,伴有打嗝嘆氣,排氣後症減緩,舌苔薄白,脈弦。保健穴位:合谷穴、內關穴。食積胃脘好發族群: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的族群。常見症狀:胃部常常脹滿,嚴重時悶痛,部位固定,通常在進食完不久後發生,伴有口乾口臭、噁心,胃食道逆流,嚴重時會嘔吐,大便偏黏不成形,不常解便,舌苔厚膩,脈滑。保健穴位:中脘穴、天樞穴。腸胃虛寒好發族群:常吃生冷飲食,如生猛海鮮、生菜沙拉的民眾較容易發作。常見症狀:突發性胃部隱隱作痛,熱敷後症狀改善,遇寒則加重,通常大便較軟散,解便次數較多且不成形,容易腹瀉,手腳冰冷,舌苔薄白,脈沉。保健穴位:氣海穴、關元穴。賴博政醫師建議容易有胃痛的民眾,平常也須養成以下兩個好習慣一、定量定時:飲食量要固定,避免一次吃太多,超出胃的負擔,進食的時間也要固定,讓腸胃蠕動消化時間較有規律;如果進食量太大,可以少量多次進食,減少胃痛發生。二、細嚼慢嚥:讓食物在口中多停留,咀嚼變成較小的食團,除了可以減少腸胃的負擔,並要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重口味、生冷食物,避免胃痛。
中醫針灸穴位按摩助治療青光眼
「醫師,我最近看東西變得有些模糊,白天時眼角餘光的範圍較暗,晚上看光源周圍會出現彩虹色光圈」、「我眼睛常紅紅的,別人看起來很混濁,最近突然眼睛疼痛和頭痛想吐」,醫師提醒有以上這些症狀時,就要自我警惕是否為青光眼。高風險族群 小心青光眼青光眼在導致視力喪失的疾病中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白內障。成年人中約每五十人就有一人的視力會受到此疾病威脅。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針灸降眼壓 保護視神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魏任宣指出,中醫針灸降眼壓手段已成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防治青光眼的重要環節。針灸治療青光眼的機轉可分為兩部分:其一,針灸可以降低眼壓,改善房水排出,並影響房水生成達到的治療效果。其二,針灸可調節眼底的微循環、改善視網膜血流量並減輕視網膜損害,達到保護視神經的效果。此外,若搭配中藥調理,針對不同體質進行中醫辨證治療,效果益加。中醫穴位按摩 眼周氣血循環魏任宣醫師分享,按摩眼周的6個穴道,能放鬆眼周肌肉,促進氣血液循環,改善相關症狀。按摩方法如下:1. 每個穴位按摩10秒鐘,一次可輪流按3-5輪。2.穴位皆在眼眶外,注意別按壓到眼球。3. 用拇指指關節依序按壓:攢竹穴(眉頭內側邊緣凹陷處) →魚腰穴(瞳孔正上方眉毛中央處)→絲竹空穴(眉尾後的凹陷處)。4.用食指指腹依序按壓:睛明穴(內眼角斜上方凹陷處)→承泣穴(瞳孔正下方眼窩下緣中央)→瞳子髎穴(眼尾紋盡頭骨骼凹陷處)。
「隱形殺手」高血脂初期無症狀 70歲男中醫調理「膽固醇恢復正常質」
70歲的吳先生在今年3月健康檢查時發現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吳先生在心臟內科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物預防,但控制血脂的Statin類藥物副作用常讓吳先生覺得腰酸背痛,肌肉痠痛不適。因而尋求中醫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維麟醫師調理三個月,膽固醇恢復正常值,也不再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高血脂是現代的隱形殺手,初期的病人不會有明顯的不適,大多是體重增加、容易疲倦…等症狀,大多是因為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抽血檢查時才發現高血脂症。高血脂是血液中脂肪含量過高,血液中的脂肪包含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張維麟醫師提醒,若是體內膽固醇過高,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使得動脈硬化或血管狹窄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以及腎病的機率。張維麟醫師表示,高血脂症在中醫的角度多為痰濕淤積,現代人飲食多肥甘厚味,過剩的營養造成人體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使得多餘的養分無法吸收或排出堆積在體內。中藥的治療方向多以健脾助運為主,搭配活血化瘀藥來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痰濁。張維麟醫師選用壽美降脂膠囊,並搭配中藥與穴道調理三個月,吳先生不但總膽固醇(CHO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數值減少20%,恢復至正常水平,也不再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壽美降脂膠囊的主要成分為紅麴,通過臨床試驗,為國家認證的中藥處方,同時也有健保給付,是高血脂患者經濟實惠的選擇。張維麟醫師指出,預防高血脂可透過穴道按摩與中藥調理、飲食控制、運動三種方式。如限制動物性脂肪及高熱量精緻食物的攝取,以及養成333運動的良好習慣之外。平時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以指腹按壓足三里、豐隆及三陰交等穴道,每天兩次、每次3-5分鐘,強化脾胃的運化機能。或者飲用去油消脂茶整腸健胃幫助身體排除痰濁,作為補充手段來維持健康的身體。去油消脂茶做法:山楂2錢、陳皮2錢、丹參1錢、洛神花2錢、決明子3錢、白茅根1錢,水2000cc煮滾後悶煮30分鐘,可分多次飲用,一日一帖即可,不可多食。以指腹按壓足三里、豐隆及三陰交等穴道,每天兩次、每次3-5分鐘,強化脾胃的運化機能。(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季節交替」過敏性鼻炎大爆發 4類型食療法一次看
夏秋交替天氣開始忽冷忽熱,許多人一早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也跟著加重,有時甚至會眼睛紅腫、伴隨咳嗽和疲倦,睡眠品質和生活作息也被影響,常提不起勁總覺得懶懶散散的。40歲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困擾,每逢夏秋交替症狀加重,吹到風就會打噴嚏且鼻水流不止,到了冬天鼻子會乾到流血,其他還有便秘問題。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奕任醫師,透過中藥、穴道、並建議搭配食療與三伏貼,一週後張先生回診表示,鼻水量及便秘問題均有改善。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與體質、氣候、情緒、飲食、活動有密切相關。肺氣虛弱則抵禦溫度變化的能力變差,冷風容易趁機侵襲導致鼻竅不利。陳奕任醫師表示,除透過辛夷清肺湯、防風、烏梅、蟬蛻…等中藥,搭配穴位按摩,如口禾髎穴、迎香穴可宣通鼻竅兼疏風解表,配合眉衝穴、五處穴、承光穴及通天穴,能改善鼻塞症狀。此外也可透過飲食調整來加強日常保養。陳奕任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大致分為4種類型,建議以下調養方式。生薑能改善寒性體質,鼻水清稀量多的人可於早晚以生薑加少許紅棗煮水喝,日常飲食可多食用生薑及胡蘿蔔增強體力及免疫力。若容易鼻塞,可選用洋蔥湯加蔥白,兩者都有緩解鼻塞的功效。若鼻乾伴隨眼癢的則可多食用山藥、秋葵、納豆,適量搭配當季水果如梨子和橘子來改善容易鼻乾眼睛紅腫的症狀。若伴隨不好入睡容易醒來的則可選用小米粥、小麥茶、百合及山藥來作為日常保養使用。過敏性體質易在季節交替時加重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症狀,陳奕任醫師建議,在此季節除透過中藥調理、食療、穴道按摩外,也要留意居家環境通風及除濕並搭配三伏貼能大幅改善惱人的過敏性鼻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