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達拉
」傳兩大晶圓龍頭進軍中東 台積電:沒有新的海外投資計畫
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與三星高層近日走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討論興建巨大廠區事宜。台積電23日表示,目前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畫。報導提到,目前討論的初步條款,新廠建設由阿聯政府資助,該國第二大主權投資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將扮演關鍵角色,項目規模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在新科技帶動下,過去仰賴石油出口的地區國家,近年也想降低對石化產品的依賴,甚至傳出要以石油換晶片的發展策略;其中,荷包滿滿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對積極,近期投資不少AI相關的巨頭與新創企業。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中東國家不缺電也不缺錢,但晶圓廠需要大量用水與人才,這就直接限制了當地發展晶圓製造的可能性。不過這消息引發眾多外國媒體熱議,台積電23日表示,公司以開放態度,歡迎促進半導體發展的建設性討論,不過目前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畫。經濟部投資審議會23日也核准5件重大投資案,包括台積電以美金75億元增資美國TSMC ARIZONA CORPORATION,從事經營積體電路及其他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銷售、測試與電路輔助設計業務。台積電23日股價尾盤有大單拉抬,漲4元收在977元、漲幅0.41%
太倚賴輝達? 外媒:OpenAI向中東富豪籌資新設
外媒報導,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首席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正與中東投資人和晶片製造商們洽談合作,目標是成立一家新的晶片合資公司,以滿足對晶片日益增長的需求,並降低對輝達(Nvidia)的依賴。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這一潛在項目旨在提供訓練和構建人工智慧模型過程中所需的晶片,奧特曼已經與中東地區最富有的一些投資者討論了提供資金的問題,並與台積電洽談了合作製造晶片的事宜。去年就有消息傳出,奧特曼在中東出差數周,為其新的新創公司打探投資者的興趣。期間,奧特曼與軟銀集團、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穆巴達拉發展公司等企業展開了會談。最新消息稱,他正在與阿聯酋的投資者磋商融資事宜,其中包括首富阿聯酋國際控股公司(IHC)董事長謝赫(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Nahyan)。作為現任阿聯酋總統的弟弟,謝赫是近年來中東的政治新星。報導稱,目前尚不清楚奧特曼已經為潛在的新公司籌集了多少資金。但分析指出,設計和開發晶片是一項非常昂貴的工作,試圖與輝達競爭可能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目前,AI晶片市場主要是由輝達主導,H100也公認是訓練大語言模型最需要的GPU。媒體分析認爲,AI的迭代升級,會使OpenAI更加依賴合作伙伴的晶片。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將會成為報導中提到的潛在晶片合資企業的主要客戶。
拚全球最大IPO! 軟銀邀28券商參與安謀21日在美上市「估值上看70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近期從旗下願景基金一號(Vision Fund 1)手中買入了25%的安謀(ARM)股份,在這筆交易中對ARM的估值約為640億美元。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ARM已聘請約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等,將擔任主要承銷商。ARM股權從願景基金轉移到軟銀,表明軟銀希望通過ARM的IPO來實現,甚至是超過640億美元的估值。報導指出,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集團四大銀行,預計將擔任本次交易的主要承銷商,並有十家二級承銷商,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德銀等金融集團。消息人士透露,第三級承銷商有14家券商銀行,包括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大和證券集團本社(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 SpA)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總計多達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英國半導體公司ARM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它設計的晶片架構用於輝達、高通、AMD、蘋果、三星等企業,如蘋果iPhone的A系列晶片。軟銀於2016年以約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然後軟銀以80億美元的價格將後者25%的股份出售給了願景基金。願景基金主要是中東投資者組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阿布達比穆巴達拉投資發展公司。在1000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中,軟銀只投資了約280億美元。因此,本次軟銀從願景基金處購買ARM股份,實際上是從中東投資者手中買回股份。在經過本次ARM股份購買,願景基金的ARM持倉獲得了大約翻倍的戰績。這對於該基金來說是一次罕見的勝利,此前該基金未能達到預想的期望。預計最快下周一(21日)公開ARM的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的IPO計劃,本次IPO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期望籌集80至100億美元,目標估值上看700億美元,以提振軟銀營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