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
」 回收台灣手機回收率僅12% 環境部將規範製造、輸入業者 2024年4月生效
智慧型手機在台灣年銷售超過600萬台,鑑於手機內有貴金屬及稀有金屬等70多種元素,但目前回收率僅12%,環境部近日預告手機回收應遵行事項草案,要求手機製造、輸入業者於營業場所設置回收設施,並訂定循環率目標,預計明年4月1日生效。環境部表示,我國2006年公告手機為清潔隊應回收項目,2008年起與手機品牌及販賣業者合作舉辦手機回收活動,而此期間包括歐盟、美國、日本等已立法將手機回收的責任歸於手機業者。環境部近日預告「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者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表示智慧型手機因體積小、售價高、儲存大量個人資訊,消費者汰換後常囤積於家中。根據之前調查,民眾不願回收手機的主因,以獎勵優惠不足占3成4最多,其次是回收據點方便性約2成8、想等壞掉再回收及希望有資料銷毀服務各占約1成為主。環境部要求業者於營業場所或入口處標示「分類回收標誌」與「本店配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廢行動電話回收服務」圖樣及文字,並設置廢行動電話回收設施;採取適當銷毀或防範措施,避免洩漏廢行動電話儲存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消費者回收廢行動電話優惠等。環境部設定逐年要達成的目標,循環服務及回收數量占同品牌販售總數(簡稱循環率)自2025年1月1日起至少達15%;2030年1月1日起至少30%。業者若違反規定,得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
中國限鎵鍺1/中國8月限出口「一石三鳥之計」 爭取談判籌碼次次都見效
美中爭霸戰場來到半導體關鍵材料,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政策在8月1日正式生效,儘管中國對這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專家與業者一致認為這招短期有效、長期影響有限,「中國意在爭取對手不要再次進逼、爭取談判籌碼」,至於美中科技戰火何時止息?「要等明年美國大選後才會明朗。」中國藉稀有元素或稀土爭取國際經貿情勢轉圜的作法,有前例可循,且國際次次都買單。中國對微量金屬及稀土的市占率有5成以上,中國「北方稀土」網站首頁跳出「中東石油,中國稀土」大字,足見大陸對手握關鍵材料籌碼的自信。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2017年起的美中貿易戰,中國祭出稀土配額限制或提高出口關稅,導致稀土價格震盪,令國際態度軟化。這次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由於中國須自荷蘭、日本進口半導體先進製程所需設備,美國遂攜手荷、日共同圍堵中國矽晶圓發展、今年1月達成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協議,如今中國也開始反制,其商務部、海關總署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但引發國際聯想中國會把禁令延伸到稀土。(圖/翻攝北方稀土公司官網、東方IC)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表示,這次限制的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不過「原物料對半導體製程非常重要,出這招甚至比限機台更兇悍,所以中國選擇用這個來卡脖子」。 「會挑選鎵、鍺,中國經過一定思考」,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介紹,矽、鍺是第一類半導體所用的材料,鎵則是第二、三、四類「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第一類半導體主要用於運算,製造邏輯晶片用於電腦手機、HPC甚至AI,就像人的大腦;二、三、四類半導體則用於加速傳導,如人的感官,應用在手機與電信基地台、雷達、衛星等協助功率放大,以及幫助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的電力控制系統」。中國對鎵、鍺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也因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與供應鏈相較矽晶圓簡單、向歐洲技轉不少技術,中國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發展腳步在世界前段。周孝邦指出,除了稀土與微量金屬原料被中國把持,還有光阻、光阻清洗劑等世界只有日、德、美少數百年大型企業掌握,台灣也有這種技術,但因規模經濟不足,自製不具效益。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認為,中國這次對鎵、鍺限制,希望在化合物半導體發展保持領先,以及對美方陣營的進逼表態。(圖/取自工研院官網、包頭鋼鐵網站)「中國禁鎵鍺,有『一石三鳥』之效,首先確保在現今產業高速成長階段足以自用,二在反制要對手不要更過分,三是進一步爭取與美國談判。」楊瑞臨分析。楊瑞臨表示,稀土礦源分散、開採過程造成環境負擔,鎵、鍺則是鋅、鋁冶煉過程的副產品,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各國因此十多年前停止生產、令中國獨大,但中國斷貨潛在疑慮出現後,美國、日本、歐盟都建立安全儲量意識,也蓄勢重啟稀土及微量元素生產,不過是用「新科技環保製造、同時發展回收技術」,歐盟更重新准許境內開發、美國川普當政時甚至正面鼓勵,他評估發展新稀土供應鏈約需要兩年,這時間足以讓美國與中國開啟協商。儘管8月1日起中國鎵、鍺出口採逐單審批非全面禁運,業內人士解讀這是「仍對好朋友放行。」此外,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赴中拜訪,ASML先進DUV被禁、但已出貨的DUV零件及設備維修仍可以賣中國,「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楊瑞臨觀察;至於科技戰火何時止息,必須等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明朗。
美中緊張關係若無法緩解 北京恐再實施稀土出口管制
中國宣布從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全球受影響企業正爭相確保這兩種稀有金屬供貨無虞。業界擔心,如果美、中緊張關係沒有緩解,中國可能隨後會限制「稀土」(rare earth)的出口。受此預期影響,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等稀土生產企業的股票開始飆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稀土為包括17個元素的族群,稀土並不難找到,但製造過程複雜,對半導體生產很重要,鍺和鎵雖並不在17種元素之列,但是開採和生產成本也一樣高昂。中國前商務部長魏建國指出,本周的禁令只是開端,中方還有很多反制手段,若美國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高科技限制,中方的報復也會隨之升級。5月時北京禁止一些國內部門從美國記憶體製造商美光購買產品。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指出,美中貿易關係緊張的快速升溫不容小覷,這次對鎵和鍺的出口控制,是中國繼美光禁令後的第二大反制措施,如果美中緊張關係無法緩解,預期接下來中國可能實施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美國之音》報導,一些金屬行業人士表示,稀土是可應用於電動汽車和軍事裝備的一組金屬,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產國,北京早在12年前在與日本的爭端中就限制過稀土出貨量,他們擔心中國接下來可能會對稀土出口實施新的管制措施。中國國際礦業協會主席阿克爾(Peter Arkell)說,「中國此舉擊中了美國的貿易限制的痛處,鎵和鍺只是對科技產品非常重要稀少金屬的其中兩種,事實上中國是大多數這些金屬的主要生產國。」《路透》指出,中國商務部周四將與主要金屬生產商會面,討論出口管制問題。一家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商周二表示,正在申請出口許可證。一家中國鍺生產商的經理說,他們收到了歐洲、日本和美國買家的詢價,對方都希望在8月1日之前建立庫存,但這位經理預計可能需要長達2個月才能獲得出口許可。歐盟委員會4日對中國決定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表達關切之意。根據歐盟委員會2020年的報告,中國生產的鎵和鍺占全球供應量的8成,歐盟有27%的鎵和17%的鍺需要從中國進口。
中美過招!拜登擬限制陸企用美雲端運算服務 恐加劇緊張關係
美國財長葉倫訪問北京前夕,中國與西方科技戰升級!中國3日宣布,自8月1日起針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鎵(gallium)和鍺(germanium)是製造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中方祭出出口管制,被視為意在報復美日荷限制出口晶片製造設備。拜登政府4日又傳出準備限制中企使用美國雲端運算服務,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美中緊張關係。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3日聯合發布公告說,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包括金屬鎵、氮化鎵、氧化鎵等在內的8種鎵產品,以及包括金屬鍺、區熔鍺錠、磷鍺鋅等在內的6種鍺產品,「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出口經營者應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並須說明出口的最終接收方和使用目的。美媒分析 中國藉此爭取談判籌碼全球80%的鎵和鍺由中國控制供應,這兩種稀有金屬在晶片製造、通信設備和國防領域有各式各樣的專業用途。鎵用於化合物半導體、電視和手機螢幕、太陽能電池和雷達等。鍺的用途則包括光纖通信、夜視鏡,大多數衛星也都使用鍺基太陽能電池。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4日稱,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她又說,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始終執行公正、合理、非歧視的出口管制措施。此前,北京曾於5月宣布,其「關鍵國家基礎設施」禁用美商美光科技的存儲晶片。葉倫見謝鋒 對話坦誠且富有成效美國正聯手日、荷,擴大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荷蘭政府6月30日公布加強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禁令,重點在阻止艾司摩爾(ASML)的更多先進曝光機出口到中國,新規將於9月1日上路。日本的相關禁令則將在7月23日正式生效。而美國近日也擬對中國祭出人工智慧(AI)晶片出口新限制。《華爾街日報》4日還報導,拜登政府正準備限制中企使用美國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服務。如果新規實施,亞馬遜和微軟等雲端服務供應商將需尋求美國政府許可,才能向中國客戶提供這類服務。據稱,此舉可填補晶片設備出口限制政策上的「漏洞」。因為中國AI公司要使用先進晶片,可透過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獲得,不需要直接購買晶片。葉倫將於6日至9日訪問北京,希望與中方重新建立對話,但此行料涉及美中多年來一直惡化的敏感問題。葉倫3日在華府會見中國大使謝鋒,雙方進行了「坦誠且富有成效」的對話。據美國財政部聲明,葉倫提出令人關切的問題,亦表達美中在全球挑戰,包括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上合作的重要性。另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消息,謝鋒也表明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主要關切,要求美方高度重視,採取行動予以解決。歐盟外交首長 訪中行程遭取消歐盟發言人4日則表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原訂下周訪問中國,但北京當局已取消該行程,未透露原因。北京正試圖說服歐洲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立場,如今中國宣布將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歐盟對這兩種金屬和相關產品依賴很大。美媒分析認為,中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意在藉此增加談判籌碼,邊打邊談。比利時智庫Bruegel一名研究員指出,中國是在提醒人們,誰在這場遊戲中「占據上風」,而西方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消除對中國礦產供應鏈的依賴。多家中國鍺生產商的股價4日出現暴漲。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商AXT表示,其大陸子公司北京通美晶體技術公司將立即著手準備申請材料,以向中國購買鎵和鍺。
秦始皇的黑科技「記憶合金」? 青銅劍折彎45度依舊秒彈回原狀
若提到秦始皇,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他那大量陪葬的兵馬俑,創造了葬墓儀式中的奇景。而其實在秦始皇的陪葬品中,有一把青銅劍吸引不少考古學家的目光,因為當時這把青銅劍被倒塌的兵馬俑給壓彎,沒想到當考古團隊扶起兵馬俑後,青銅劍竟然瞬間彈回原本的形狀,讓眾人相當驚訝。根據《騰訊新聞》報導指出,大陸的考古學家在1994年春天,在兵馬俑一號坑中發現了19把青銅劍,這些青銅劍的工藝不只製造精細,每把青銅劍上都有八個稜面,每個稜面之間的誤差都不到1根頭髮。而且考古學家曾送驗分析,發現這些青銅劍上都有塗上一層鉻金屬,鉻金屬雖然是極耐腐蝕,但本身屬於稀有金屬,提取技術也相當困難,近代一直到1937年才在德國首次提取成功,為何在秦朝就有鉻金屬塗層的青銅劍,秦朝到底是擁有那些黑科技工藝,著實令人難以想像。除了鉻金屬塗層外,令考古學家更訝異的是,這些青銅劍被發現時,其中有一把被倒塌的兵馬俑給壓彎,等到考古學家搬起兵馬俑後,被壓彎的青銅劍竟然瞬間彈回。考古學家曾為此詢問冶金專家,冶金專家則回答這是「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才有的現象,但這技術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被發現,為何秦朝的青銅劍上擁有這樣的技術,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居家安全情報】無死角全面性的環境淨化 居家病毒防護也要「超前部署」
這兩年,除了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外,各式病毒也侵襲全人類,讓越來越多人更加關心健康相關議題,從過往吃下肚「食的健康」,到呼吸道的相關疾病與知識等,多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除了在外戴好口罩、勤洗手外,專家也提醒,民眾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加,也要多關心室內的空氣品質,因為室內環境不佳,不僅會影響生活,更會危害健康。「根據統計,平均每人每天要呼吸2萬次,曾經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做過一項調查統計,室內空氣的汙染物,比室外多出2到5倍,如果是室內空氣無法對流,狀況將更加惡化。」具有多年環境淨化經驗、現為WETOP代表的林志華指出,病毒傳播無所不在,必須更加留意內、外的環境淨化,空氣汙染、廢棄可以靠政府與民間單位攜手合作,而居家空間的防護,則可以靠生活中各種友善環境的作法來做改善,例如:努力減少污染源、保持內外空氣流通之外,越來越多人,選擇標榜能夠淨化環境的智能科技產品,來做到防護全面化。不僅外在防護,居家防護也是不容馬虎。〔圖/Wetop提供〕談到居家空間防護,不少人會立刻聯想到空氣清淨機,林志華認為,隨著各類病毒來勢洶洶,待在室內比室外的時間更多,單靠空氣清淨機並不夠,環境淨化不僅要去除空氣中的汙染物外,還必須能夠分解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汙染物(如:細菌、黴菌、三手菸…等),一般的空氣清淨機,只能處理顆粒的污染物,較少能夠做到將微生物與化學汙染去除的功能,因為它的原理是將空氣抽進機器內進行過濾及吸附的淨化反應,對附著於物體表面的汙染物並不具有淨化作用。專家建議,在選擇相關產品時,可以以能夠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問題的產品〔圖/Wetop提供〕林志華建議,在選購相關產品時,不管是已經購買空氣淨化機或者正在做功課的消費者,應該選用能夠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問題,讓居家環境淨化,落實到各個死角,盡可能做到防護全面化,因為有80%傳染病來自於接觸受到汙染的表面,空氣傳播僅占20%,過敏原、病毒、各種病原微生物及污染物全都滋長在各種表面上。林志華以旗下的「Wetop全方位環境淨化抑菌機」為例說明,該機器為主動式淨化器,相較於傳統的空氣機,它除了標榜引進美國軍方的RGF inside技術應用至家居空間中,能夠以紫外線照射稀有金屬氧化物產生連續光解、離子化及觸媒反應,同時解決表面汙染及接觸傳染的問題。專家提醒消費者,要先了解自身需求,並且多做功課,才能成功達到防護與安全的雙目的。〔圖/Wetop提供〕林志華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防疫相關產品時,必須先了解居家空間的主要問題以及需求,購買時,能選購曾獲得國家認證或可提出實際應用佐證的技術產品,才能買得安心,又達到安全又防護的目的性。
電子垃圾爆量 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家庭垃圾
聯合國近期發布了《2020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報告》,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產生了5,360萬噸電子垃圾,創下了歷史之最;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家庭垃圾,但回收率卻低於20%,個人電子用品更占了這些電子垃圾一半以上的比重。聯合國最新統計顯示,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在5年內增加了21%,光是2019年生產出來的電子垃圾就有5,360萬頓,目前這些電子廢棄物大部分在垃圾場被焚燒或填埋方式處理,電子廢棄物因含有有毒的添加劑和汞等有害物質,焚燒時會造成空氣污染,填埋後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對人腦和神經協調系統有損害,危害健康和環境。報告中指出,2019年亞洲產生的電子垃圾最多,約2,490萬噸,其次是美洲1,310萬噸和歐洲1,200萬噸,而非洲和大洋洲分別「貢獻」了290萬噸和70萬噸。從每人平均生產的電子垃圾量來看,全球第一名是歐洲的16.2公斤,其次分別是大洋洲的16.1公斤及美洲的13.3公斤,亞洲和非洲分別為5.6公斤和2.5公斤。電子垃圾目前有5大分類:大型電器、調節溫度電器、顯示螢幕、小型資訊設備及燈具。其中像洗衣機、冰箱、微波爐等大型電器占比達22%最多,其次是冷暖氣機、電暖器等調節溫度電路也占有17%比重,顯示螢幕及小型資訊設備分別占有14%及9%,燈具占1%。整體來說。全世界的電子垃圾中有一半是廢棄的個人電子用品,比如個人電腦、顯示螢幕、智慧手錶、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機。電子廢棄物中含有黃金、白銀、鉑、銅等稀有金屬、貴金屬和稀土等可回收的貴重材料,保守估計,可回收電子廢棄物的價值達570億美元(約新台幣1.71兆元)。目前國際電聯大會確定2023年將全球電子廢物回收率提高到30%。
每公噸含金量比金礦高 2021年將有5220萬公噸電子垃圾
近幾年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週期逐漸變短,每年都會製造大量的電子垃圾,根據聯合國預估,在2021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到5,220萬頓,其中每公噸的黃金含量比金礦坑每公噸的含金量還高,但目前回收率僅有20%。聯合國報告指出,在2016年時,全球電子垃圾已經達到4,470萬頓,而這些電子垃圾每公噸的含金量大約有100至150公克,比起從金礦內採集的每公噸礦石中可提煉的黃金還要高近百倍,因此訂出全球垃圾減量目標,並要求各國強化電子垃圾追蹤。而電子垃圾中,除了電池、固定配件等採用金屬外,電路板上更是採用許多稀缺金屬,許多民眾在更換電子產品時,部分會將其放到網路上兜售,但更多的則是丟棄在家中角落;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數據指出,目前台灣每三萬公噸報廢的電路板中,提煉出的含金量就高達百億,但如果加上其他的銅、銀等稀有金屬,其價值更可能高達數百億元。因此業者建議政府能夠積極地提出獎勵回收政策,讓這些閒置的「金礦」,能夠重新回到生產鏈,避免稀缺資源就這樣閒置,蘋果日前就提出「Apple Trade In」的換購方案,讓民眾能更拿閒置的電子產品換取禮物卡,用以折抵購買新款蘋果產品。
光洋科全循環經濟 創造貴稀金屬回收再利用
光洋科台南柳營廠,以獨特循環再生製程,回收IC廢料精煉成為5N貴金屬,在在展現循環經濟的創新價值與商業模式,將參加10月16至18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行的「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活動資訊」,提供寶貴經驗分享。光洋應用材料科技台南柳營廠,是從廢料到5N貴金屬循環經濟之推手,2018年6月環保署率領歐盟官員及企業採訪團拜訪光洋科後,對於光洋科「綠色有價廢棄物循環再生製程」,將金、銀、鉑、鈀、銦、釕及鎵等貴稀金屬回收再利用,抱以驚艷的眼光。光洋科技總經理黃啟峰指出,光洋承「綠色、價值、未來」的願景,發展貴金屬及稀有金屬的回收精煉技術以提純成工業級原料,並直接投入生產成各種工業產品,再提供給台灣及全球客群使用,已經建構出完整的貴稀金屬循環經濟模式,光洋科「善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機制,可滿足產業用金屬原料源源不絕的供應」,積極發展從IC廢料到5N(99.999%)貴金屬的循環經濟模式。光洋導入自動化的設計,大幅度降低廢IC拆解成本,運用分離、分選、與物理富集的前處理技術,可大幅度增加廢料的含金量及降低成本,並且採用對環境更友善的環保剝金液(不含氰化物),不僅可有效回收廢IC上的黃金,精煉提純達到工業等級5N(99.999%)的黃金原料,亦可降低工安風險,且該原料可直接製作成工業級客戶所需的黃金產品,達到真正產業材料循環再利用,落實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此外光洋科亦積極與品牌廠商合作,協助品牌商建立回收通路,強化落實品牌商的製造者責任。從城市採礦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到物理富集、剝金、溶金,最後精煉成5N金,光洋科已建立一個完整的貴金屬循環,將廢料直接煉製成高附加價值的5N電子工業原料等級金的產品,為極度缺乏資源的台灣保留資源,也為地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資源有限,循環無盡」循環經濟的積極推動與落實,設計與製造符合人類永續的產品是全球企業未來要走的路,也是光洋科責無旁貸的企業使命。 2019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立即報名10/16-18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高雄展覽館3樓)官網:https://apceroundtable.com購票網站: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7051158058086843390
以後沒手機可用? 快拿電子產品去回收
3C商品不停汰舊換新,趕流行之餘,家中或許都有些閒置很久的舊手機或電子產品。現在就有專家呼籲民眾盡量回收舊的電子產品,提煉裝置中的稀有金屬充分利用,提高資源永續利用,否則稀土礦藏將在100年內全數採光。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舉行一項網路調查發現,英國有超過一半的住家至少有1件沒在使用的電子產品,45%的住家有多達5件。另一項研究則估計,全英國可能有多達4000萬件舊電子產品深鎖在民眾家中而他們並沒有回收的打算。手機的鋰電池含有多種金屬成分,可回收再利用。(圖/達志/路透社)科學家估計,包括銦和鉭在內,地球的稀土在一個世紀內將會開採殆盡。一公斤的原礦只能提煉出幾毫克的銦,但全球對新科技和新產品的需求卻有增無減。因此,英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組織」建議:「把舊手機拿到當地的回收站去,或是交給零售商。民眾向商家購買新手機,他們就有義務協助回收舊產品。希望這些材料能進到回收廠做適當的處理。」科學家研究指出,地球的稀土在100年內將被開採殆盡,圖為美國加州的一處稀土礦場。(圖/達志/路透社)雪菲爾大學「能源、環境及永續中心」主任蕾妮•高(Lenny Koh)說:「在設計階段,製造商就需要把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列入規畫,如此產品才能達到完全回收。」她也建議消費者降低換手機的頻率,就算是把目前使用的手機多用一年,也能對環境有所貢獻。皇家化學學會的伊莉莎白•雷克里夫博士指出:「一支智慧手機內大約有30種不同的金屬成分,其中許多成分是非常稀有的。」她舉例,銦錫氧化物因為其導電的特性和顏色透明,是觸控螢幕的重要成分,也常用於太陽能板。鉭有優異的抗腐蝕性,非常適合用於小型的精密電子產品,如手機、助聽器及心臟節律器。時任英國外相強生(左)2017年7月訪問東京時,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一同出席提倡手機回收的活動。(圖/達志/美聯社)稀有金屬功用:鎵:用於醫療用溫度計、發光二極體(LED)、太陽能板、望遠鏡等...也可能用於抗癌。砷:非金屬元素,用於製造合金、煙火及保存木材,也以藥物型態加進家禽飼料抗病,但有爭議。銀:製造鏡子、變色鏡片、抗菌衣物及可操作手機觸控螢幕的手套。銦:用於電晶體、微晶片、消防灑水系統、薄膜太陽能電池及F1賽車的滾珠軸承鍍膜。釔:用於白色LED燈、相機鏡頭,放射性同位素釔-90可用於部分抗癌藥物。鉭:外科手術植入體、霓虹燈電極、渦輪機扇葉、火箭噴嘴、超音速飛機機頭蓋帽、助聽器和心臟節律器等。
全民錶決 青銅吹響戰鬥風
【記者/陳天鈞】青銅材質在錶壇開始流行迄今多年,以品牌及品項來看,數量在今年都可說是真正達到高峰,尤其以軍錶居多,聲勢之旺恐怕連少林十八銅人也難攖其鋒。看來不管喜歡與否,要是沒掌握2019年的銅錶資訊,可就真的落伍了!BELL & ROSS(左)BR V2-94 Belltanker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1mm,機芯:301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2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計時,防水:100米,其他:限量999只,定價:176,000元。(右)BR03 Diver Green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2mm,機芯:302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300米,其他:限量999只,定價:139,000元。 先來複習一下,錶壇今年的流行大勢有4項:運動潛水持續在功能款式中一枝獨秀;軍綠在錶盤主色項目中異軍突起;外型採復古風格設計就有人會買單;最後就是很多品牌為了趣味變化,使用青銅當作製錶材質。在2000年之前,手錶的標準材質不外乎不鏽鋼,以及包括各色K金及鉑金在內的貴金屬;2000年之後逐漸進入完全不同的局面,為了提升機能性,開始從航太、醫療及汽車工業引進的鈦合金、陶瓷、碳纖維等高科技材質。TUDOR Black Bay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3mm,機芯:MT5601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防水:200米,定價:121,300元。 至於更多稀有金屬或罕見合金被採用的原因,純粹就是為了噱頭,許多老錶評都抱怨過這些被形容為Exotic(異類)的材質,破壞傳統高級製錶的優雅。不過,後來被製錶業界保留成為常規的材質,都具有明確的機能優點,尤其陶瓷及碳纖維的外觀及觸感,逐漸形成新一代手錶設計的美學規範。MONTBLANC(左)1858 Automatic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0mm,機芯:MB 24.15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功能:大三針,防水:100米,其他:限量1,858只,定價:101,000元。(中)1858 Chronograph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1mm,機芯:MB 25.11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8小時,功能:小三針/計時,防水:100米,其他:限量1,858只,定價:163,800元。(右)1858 Geosphere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2mm,機芯:MB 29.25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2小時,功能:時分雙針/日期/兩地時間/世界時區,防水:100米,其他:限量1,858只,定價:205,800元。 表面氧化 隔絕腐蝕青銅是有趣的特例,介乎功能與噱頭之間。2000年代初,就有錶廠零星打造出青銅錶殼,他們的原始用意與水下使用有關。人類發明青銅合金的歷史已經有5千多年,遠早於鐵器的使用,青銅的硬度不如鋼鐵,但韌性較佳,而且表面一旦氧化,會對內部形成自然的保護層,隔絕外界的腐蝕。也因為這些特性,人類近千年來的航海事業一直依賴著青銅,迄今未變。儘管現代不鏽鋼對海水已經有相當好的抗腐蝕性,但還 稱不上完美;採用和船隻螺旋槳一樣的青銅來製作潛水錶殼,當然是個合理的技術方案。ZENITH Pilot Type 20 Adventur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5mm,機芯:Elite 679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50小時,功能:大三針,防水:100米,定價:248,300元。 唯一的問題是,青銅表面被稱為「銅綠」的氧化層雖然有保護作用,觀感難免不佳且缺乏高級感,沒想到銅錶問世後,竟受到許多錶友的喜愛,因為沒有其他手錶能像它們一樣,外觀會隨著時間在改變,意外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賞玩樂趣。錶廠持續推出新款的目的,自然不再著重於青銅的抗腐蝕性,完全以趣味為主。IWC(左)Pilot’s Watch Automatic Spitfir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39mm,機芯:32110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60米,定價:167,000元。(中)Pilot’s Watch UTC Spitfire “MJ 271”,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1mm,機芯:82710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第二地時間,防水:60米,其他:限量271只,定價:304,000元。(右)Pilot’s Watch Chronograph Spitfire Bronze,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1mm,機芯:69380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6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及星期/計時,防水:60米,定價:211,000元。 列為常規 設計多變目前青銅已經成為業界的常規材質,除了品牌、品項數量眾多之外,最明顯的是,款式不再侷限於潛水錶,例如今年Graham紀念諾曼地登陸的Chronofighter、IWC Spitfire、真力時(ZENITH) Type 20、ORIS Big Crown、豪雅(TAG HEUER)Autavia,這些偏向復古、軍事風格的錶款搭配青銅材質,無論是初入手的粗獷色澤或是沾滿銅錄的滄桑感,都讓人感覺恰如其分。GRAHAM Chronofighter Vintage Overlord,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2mm/陶瓷錶圈,機芯:G1747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8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計時,防水:100米,其他:限量75只,定價:248,000元。 萬寶龍(MONTBLANC)的1815系列和IWC一樣,一次就推出同系列多種不同功能的完整品項,明確將青銅錶定位成常規產品線中的子系列;ORIS更率先發表半青銅半不鏽鋼的款式;柏萊士(BELL & ROSS)則將青銅結合不同配色的電鍍層,讓青銅和陶瓷、碳纖維一樣,在設計運用上多了不同變化。ORIS(左)Big Crown Pointer Date 80th Anniversary Edition,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0mm,機芯:754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50米,定價:60,000元。(中)Big Crown Pointer Date Blue,錶殼:半青銅材質/錶徑36mm,機芯:754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50米,定價:48,000元。(右)Divers Sixty-Five Bi-colour,錶殼:半青銅材質/錶徑40mm,機芯:733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100米,定價:68,000元。 除了本文介紹到台灣目前能見的8大知名品牌,國外還有更多獨立錶廠推出了青銅錶款,在在顯示青銅不是曇花一現的噱頭,尤其結合運動、綠色和復古設計等另外3項熱門要素的超夯靚錶,錶迷今年就該搶先入手了。TAG HEUER Autavia Isograph,錶殼:青銅材質/錶徑42mm/陶瓷錶圈,機芯:Calibre 5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38小時/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100米,定價:141,300元。 看更多↓↓40毫米左右男人味人生「錶」態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6期《周刊王》和216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2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