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咖
」 輝達 英特爾 OpenAI 微軟AI耗電美科技大咖聚焦核能 輝達投資Ubitus擬在日本核電站附近建數據中心
由輝達(NVIDIA) 投資的雲端服務商優必達(Ubitus K.K)計劃在日本建立一個新的數據中心,該公司特別強調數據中心須靠近核電站。Ubitus執行長郭榮昌(Wesley Kuo)在採訪中表示,公司正在考慮在京都、島根縣或九州島購買土地,因爲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核能資源。郭榮昌表示,儘管核能存在爭議,但在成本和供應規模方面,核能仍是最具有競爭力的能源選擇,特別是對於需要持續、高容量電力供應的人工智能領域。郭榮昌指出,隨著 AI 和資料中心對淨零碳排、穩定電力的需求增加,Ubitus 決定加入輝達的行列,積極探索核能的使用,儘管 2011 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日本的核能安全面臨挑戰,但 Ubitus 計劃在明年Q1選定資料中心的地點,並以鄰近核電廠作為關鍵考量。日本關西與九州地區一帶,因擁有核電廠而具有較低的電價,為資料中心的營運,提供成本優勢,而 Ubitus 的新資料中心預計將擁有2至3GW的電力,並規劃擴展至50GW;隨著 AI 的用電量不斷增加,核能因能提供穩定且大量的電力,變得越來越受歡迎。AI 的用量龐大,亞馬遜(Amazon)近日就宣布將投資 5 億美元,攜手 Dominion Energy 簽署協議,開發小型模組核反應器(SMR)。Google 與新創 Kairos Power 簽署購電協議,預計將向 Kairos Power 開發多個SMR購買核能;而微軟與 Constellation Energy 合作,協助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核電廠的一個機組恢復運作,預計 2028 年上線。
黑猴發威1/「首次有遊戲讓機器賣斷貨」黑悟空引爆兩岸玩家搶裝新機台廠樂呵呵
「現在買新電腦的,百分之九十是奔著這個遊戲來的!」在中國深圳、全球最大電子聚落「華強北」,賣電腦的店鋪老闆從8月20日《黑神話:悟空》上市後,手就沒停過,不是接單報價、就是組裝電腦,一天10多張4.5萬元起跳的組裝電腦訂單,「首次有一個遊戲讓機器賣斷貨。」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數碼業務部負責人趙爍說,短短一周內,這隻猴子就讓他們「遊戲設備成交額年成長超過5倍,遊戲電腦成交金額增長也超過100%。」 這款中國3A級(Triple-A),高成本、高品質、高期望值的大型單機遊戲作品橫空出世,依遊戲數據網站Gamalytic顯示,截至9月1日在遊戲平台Steam上,已售出1500萬套,以每套定價59.99美元為計,開發商Game Science遊戲科學已進帳兩百億。中國已是全球最大遊戲消費市場。(圖/翻攝自Bilibili官網) 台灣反應則是「口嫌體正直」,網路社群大打文化輸出衝擊與政治口水戰,但在大陸換機升級潮牽動下,台灣相關顯示卡、硬體與電腦股股價同步跟漲,連遊戲股、電信股也跟著喝湯,儼然「一隻猴子救PC」。 CTWANT記者走訪台北光華商場商圈,感受到「黑悟空」正在發威,有店家推出「黑悟空促銷方案」,有的店家顯示卡庫存已銷售一空,「最近銷量成長三成,很多人詢問後,一出手就是整台電腦換新。」販售組裝電腦的店員小黑告訴記者。正在逛商場的30多年資深老玩家跟記者說,「上次為了玩遊戲引發的換機潮,可能是2015年推出的巫師三!」 全國電子(6281)和燦坤(2430)的官方臉書也跟上流行,推出「悟空降世、神機助攻」、「伏猴神卡」等廣告。「8月份顯示卡銷售年增達雙位數,預期將推升高階筆電及 PC 相關產品銷售至新高峰。」燦坤表示。 玩家若想流暢體驗《黑神話:悟空》,燦坤推薦筆電應至少配備 NVIDIA RTX 4070 以上顯示卡,搭配 2K 以上螢幕及 240Hz 更新率,記憶體建議 16GB 以上,硬碟容量 1TB 起跳;桌機則要NVIDIA RTX 4070 Super 以上顯示卡、32GB 記憶體與1TB 以上硬碟空間,也需要高畫質、高更新率的電競型螢幕。 深圳的華強北電子商圈迎來好久不見的買氣。(圖/報系資料照)就連科技大咖也談起黑悟空。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出席27日「2024台灣創投年會」時,自嘲長大後就不太玩遊戲,但看好黑悟空的「堆疊」效果,「這款遊戲需要加裝新的顯卡,也會帶動很多硬體設備,大家在顯卡等硬體普及後,就會有更多遊戲開發者利用硬體的優勢,開發一些有趣、光影效果更好的遊戲,有助於帶動科技落實到消費者端。」 同一場合,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也說,3A遊戲大作接續上市,表面上看到的遊戲銷售、玩家統計數據,背後其實代表電競產業的穩健需求,「每當有高階的3A遊戲推出,就會為PC硬體裝置市場帶來機會。」 動作快的券商也快速綁好粽子,端出「黑悟空概念股」,由於這款遊戲標榜高解析度,對記憶體和顯示卡門檻要求高,身為全球電腦零組件產業鏈重鎮,包括威剛(3260)、創見(2451)、十銓(4967),以及技嘉(2376)、華碩(2357)、微星(2377)等台廠將受惠。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電腦產業每3至4年,會有一波新應用掀起換機潮,AI PC就是一個機會,但這次推出單機遊戲,對電腦設備有一定要求,玩家用的電腦往往要價10萬元左右,對顯卡的拉抬效果明顯。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這款遊戲整個玩完需花90小時以上,有助帶動一波桌機、筆電升級潮,與AI PC一起拉動換機需求,第四季從晶片到組裝等供應鏈及品牌電腦都將受惠,包括最近漲不少的世芯-KY(3661),華碩、宏碁及電子五哥等,其他遊戲股鈊象(3293)、智冠(5478)等,也可望搭上話題漲一波。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看好3A遊戲大作的流行,能為PC硬體裝置市場帶來機會。(圖/黃鵬杰攝)摩爾證券投顧分析師陳昆仁表示,電競產業是PC下游少數持續成長的產品,儘管近年全球高通膨、疫情與戰爭,產值仍持續增加,而受益最大的絕對是輝達的GPU。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做遊戲晶片起家,遊戲顯卡GPU約兩年一次大改版,2022年推出的4080系列,因AI需求還漲價,2024年預計推出的50系列,效能會再提升。 對於也想參加這場遊戲盛宴但電腦不夠高檔的玩家,愛玩遊戲的黃仁勳早就想好了,四年前跟台灣大哥大(3045)合推雲端遊戲平台GeForce NOW,看上5G網速夠快,玩家可直接上雲端玩遊戲,雖要掏錢買遊戲,但不用將遊戲龐大檔案下載到自家電腦,台灣大總座林之晨表示,與輝達合作並搭配5G資費方案,讓數十萬玩家不須配備最貴的硬體設備,就能玩高階遊戲,月活躍會員數年成長12%;最近《黑神話:悟空》也加入平台,勢必會再增加新一波流量。
AI新勢力1/「吃電怪獸」引爆能源話題 這小子挑戰教主「用這方法」就不需新核電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月8日啟動,4小時的能源議題討論中,核電從「反核」或「擁核」是非題,轉為「多選題」,擔任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深知企業購買綠電苦楚而力挺核電,尤其台灣經濟邁入AI新世代,「沒電力」就等於「沒國力」。童子賢挺核主張,關鍵源自ChatGPT問世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巨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冠上「AI教父」,然而獨霸AI晶片市場的輝達GPU,跑出超級算力也極度耗電,成了「吃電怪獸」,科技大咖急尋解方。不過,「『CPU+GPU+NPU』能一舉解決AI設備又貴又耗電的痛點。」這話出自43歲的耐能(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凱米颱風襲台前夕,台北市電腦公會7月23日舉辦「迎向AI新時代-從COMPUTEX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步」記者會,CTWANT記者觀察,現場座無虛席,賓客不畏風雨,就是為了聽童子賢的AI與核電看法。記者會上,主持人做球給童子賢,將話題轉向能源議題。童子賢滔滔不絕地解釋,台灣去年用電2821.4億度,3、4年後就會超過3000億度,若一度發電成本差1元,一年就要多花三千億元,「如果搭配3成綠能、3成核能,以及4成火力發電,這樣經濟效率較高的排列組合,省下經費就可以彌補健保的缺口、高等教育跟研究的需求,這樣更有意義。」「沒電力就沒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國力!」童子賢慷慨激昂地開出解方,必須要重新考慮核電,其他大老也連連贊同時,輪到坐在最邊邊的第七位演講者,卻說出不同看法。「完整的(AI運算)系統應該是CPU+GPU+NPU」,而非單純用GPU跑AI,因為代價太大,用了NPU這樣的低功耗晶片後,「就不需要像童董事長一直在講的,甚至要蓋核電廠才有電力去支持這種運用。」劉峻誠一開口,竟然直球對決童子賢,台下引起一陣騷動。圖為氣象署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也建置GPU架構系統。(圖/報系資料照)不同處理器在AI系統中扮演不同角色,CPU(中央處理器)為電腦核心處理單元,負責執行和控制,處理基本運算和邏輯運算,GPU(圖形處理器)為了圖形和影像處理而生,擅長並行處理大量數據,隨深度學習興起,被廣泛應用於AI運算中,NPU(神經處理器)專為AI推理任務設計,能在低功耗情況下高效執行深度學習模型。在輝達GPU制霸下的AI算力有多耗電?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到,使用Google搜尋網路,平均每次耗電0.3Wh,使用ChatGPT平均耗電2.9Wh,將近十倍。高盛證券預估,2023年至2030年間,全球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將增長160%,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甚至憂慮,未來兩年「晶片荒」將轉為「電力荒」。經濟部能源署也「保守估計」,在AI帶動下,我國用電量10年將增加32%,拉高到3641億度左右。據此,當各國及科技龍頭展開AI算力軍備競賽,巨資向輝達購買GPU,同時也面臨接踵而來的耗電與排碳問題。Supermicro美超微全球業務資深副總裁周政賢向CTWANT記者表示,AI運算要大量的電,部分是為了散熱,所以「液冷」技術開始受重視,畢竟「新設電廠在許多國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IP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瑞恩‧哈斯日前也表示,到2030年,AI資料中心會消耗美國電力20到25%,比現在的4%大幅增加,所以他們現正砸錢研究如何降低人工智慧技術的功耗。NPU業者劉峻誠給出另一個方向,「GPU其實不適合跑AI,因為他太貴、太耗電,台灣總不能到處都蓋核電廠。」「如果我們把NPU真正發揚光大,台灣就不會在AI時代只是個製造和代工業,是我們能真正掌握、自建專屬台灣且有影響力的AI。」AI時代需要大量電力,讓核電廠的存廢引發各界關注。(圖/CTWANT資料照)「年底有好幾家雲端大廠,已經非常明確要做『類NPU』架構,而且是國際的一線大廠,這事正在發生!」劉峻誠得意地向CTWANT記者說。事實上,英特爾去年推出的新款Core Ultra處理器晶片,測試20次AI圖像生成時發現,NPU執行任務要20.7秒,僅花CPU一半的時間,功耗更降低75%,只有10瓦,優於GPU的37瓦,整體效率提升7.8倍,若將NPU與GPU結合使用,處理時間更僅需11.3秒,最後推出結合三種模式的晶片。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這類型CPU+GPU+NPU的做法,會越來越普遍,雖然GPU的算力還是比較強,但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NPU的省電優勢不容小覷,而輝達GPU獨霸的AI高算力系統,要如何擺脫吃電怪獸的桎梏,大家也拭目以待。
科技大咖財報出師不利美股狂崩 網友憂:台股颱風假後補跌
台股因颱風假休市兩天,但美國總統大選前景不明,再加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近期財報出爐,業績不如預期引發市場憂心,認為目前股價過高、人工智慧(AI)熱潮是否被誇大等因素,那斯達克指數創下自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科技七雄市值合計蒸發7680億美元,網友也擔憂因颱風延期到26日開盤的台北股市會不會補跌。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挫504.22點,或1.25%,收在39853.8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28.61點,或2.31%,收在5427.13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大跌654.94點,或3.64%,收在17342.4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292.24點,或5.41%,收在5105.65點。Google母公司Alphabet雖營收及利潤都超出分析師預期,但YouTube廣告收入仍低於普遍預期,股價下跌5%,創1月3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特斯拉因業績低於預期以及汽車收入年減7%,該公司股價下跌12.3%,寫下2020年以來最差表現。輝達及Facebook母公司Meta分別下跌6.8%與5.6%,而微軟下跌3.6%。台積電ADR大跌5.9%,收在159.80美元,一舉失守季線位置。
COMPUTEX圓滿落幕 科技大咖加持吸引逾8萬人參觀
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7日落幕,今年展會規模成長顯著,主要是集結全球科技界大咖帶動四天展期間共吸引8萬5,179人次的資通訊產業買主及專業人士觀展,包括日、美、中、韓、港、星、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名列前十大來源國與地區。今年COMPUTEX 2024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成功吸引世界級重量買主參與年度科技產業盛會,其中最受矚目的AI PC,包括宏碁與華碩分別展出旗下首款Copilot+ PC—Swift 14 AI筆電、Vivobook S 15,以AI技術翻轉PC產業,賦予更多創新想像。智慧科技在各場域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諸多汽車相關展示也出現在今年新增設的智慧移動展區,如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集結和碩聯合科技、公信電子、瑞相科技等多家大廠,設立汽車科技主題館,展出完整智慧座艙解決方案。而在先進通訊及網路產品區,則可看見台灣於前瞻通訊領域所扮演的要角地位與實力,如亞旭電腦與華碩攜手透過微軟Azure專用5G核心所開創的5G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和服務,普萊德則展示業界首創跨協議能源智慧管理系統「AIoT應用管理平台(NMS-AIoT)」。另一方面,元宇宙也是蓬勃發展的科技領域之一,見臻科技展示擴增實境裝置中的穿戴式眼球追蹤技術,優化整體沉浸體驗,而矽谷的XR/AI新創公司Aemass則藉由可攜式單一鏡頭3D錄影系統,以及具全球專利的3D雲圖與AI演算法技術,在今年COMPUTEX展現為XR提供真實內容的前瞻科技。
AI教父感染力強!內斂蘇媽增設簽名會安謀執行長也跑去逛夜市
原本習慣「快問快閃」的AMD執行長蘇姿丰,罕見在3日的記者會後留下來幫粉絲簽名並合照,個性低調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這次也親自宴請台廠供應鏈大老;而COMPUTEX的演講,每個國際科技大咖都要提一下夜市,不然就感覺落伍了,可見這次的COMPUTEX,在當前的AI浪潮下,不但要「固樁」,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黃式旋風」已感染企業界,成為一股流行。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到各大客戶攤位,感謝他們的支持。(圖/黃鵬杰攝)「幫大家簽名,其實是當CEO工作裡,最輕鬆的一件事」,黃仁勳1日在大巨蛋練球時跟旁人透露,做一點小事、可以讓大家開心的話,何樂而不為,所以他碰到粉絲要簽名、合照時來者不拒,因為他喜歡看到大家開心的樣子,這次訪台行程的各種「寵粉」新聞畫面也不斷放送,讓網友紛紛以「捕捉野生黃仁勳」為樂,也改寫了一般人對於企業大老闆的印象。其實去年蘇姿丰和黃仁勳都有參加COMPUTEX,但兩人風格大不同,被稱為「外放老黃、內斂蘇媽」,蘇姿丰在台灣的行程大部分不公開,記者會後也直接快閃離開,但因為蘇姿丰本身是嚴肅的專業經理人角色,跟身為創業家的黃仁勳不同,也不讓人感到意外。然而今年蘇姿丰卻完全轉換風格,雖然在記者會上仍是「快狠準」,一個問題僅用2到3分鐘、極快的語速回答,女王氣場十足,但記者會結束後居然留下來,為蜂擁而上的媒體粉絲簽名與合照,儘管看起來有些靦腆和不自在,但仍順利完成這場「親民任務」。而4日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蘇姿丰也現身會場逛展,在廠商的產品上留下簽名,面對民眾非常擁擠的「熱情」,揮手微笑表示「謝謝大家的支持」;晚間在下榻的酒店宴請供應鏈夥伴,雖然名單仍舊保密到家,記者守在酒店門口,原本只是想拍攝賓客入場,沒想到卻看到蘇姿丰迎面而來,不但跟粉絲合照,也主動跟記者訴說這次是要宴請80幾位供應鏈夥伴,有媒體問對自己今天的表現打幾分?蘇姿丰笑說「應該是你告訴我」。說到宴請合作夥伴,一項低調的英特爾季辛格也在3日宴請供應商,雖然當日開會一整天,但得知有媒體在外等候,也親自出現發表短暫談話,提到台灣是科技業的中心,未來每間公司都會變成AI公司,更在4日的演講時直接提到,「IT」就是Intel跟Taiwan,並巡場簽名、跟供應鏈「搏感情」。業者私下跟CTWANT記者透露,大家都知道他個性低調,沒想到這次他整個豁出去、也走大遊行路線。其實季辛格過去曾多次提到,台灣與台積電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很危險,供應鏈相對脆弱,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氣得牙癢癢,但這次不但大力稱讚,還說要跟台積電多學習。另一家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哈斯(Rene Haas)也在3日的演講時透露,就是因為黃仁勳太愛提夜市,讓他也很想去看看,儘管安全團隊勸阻,但他力排眾議終於踏上夜市之旅時,「居然沒有人找我合照」,他也在螢幕上放上他一人逛夜市的畫面,旁邊是黃仁勳受到群眾簇擁的照片,讓現場笑聲不斷。
看CES選股1/蘋果10萬頭盔會不會熱賣? AI美股憧憬行情看它愈燒愈旺
「AI應用面的真正需求,有沒有辦法出來,要等2月2日後,市場才比較能看清楚。」群益美國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接受CTWANT採訪時說,這個日子是蘋果首款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高達10萬頭盔」開賣日期,也是觀察12日落幕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AI新品能否開花結果的一項指標。1月16日,蘋果(Apple)股價一度重挫到174美元,受到美國最高法院駁回反壟斷上訴案,裁定須修改App Store金流政策,禁止強徵所謂「蘋果稅」,終場下跌1.23%以183.63美元作收,而蘋果股價這一個多月來跌幅達6.26%、12.26美元。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9日在拉斯維加斯盛大登場,逾4000家科技廠參展,從5G、人工智慧、汽車到加密貨幣、智慧醫療等新品盡出,不意外地的,全場最大焦點就是「AI」。「今年以前,大家在CES沒談過AI,但去年市場出現各種AI可能性的討論後,今年CES展全聚焦在日常生活中的AI運用。」永豐美國基金經理人周彥名說,當產業界在應用面多方嘗試以產生市場新需求時,「對投資人來說,這也是最好的機會點,不管短中期,AI都是正確方向。」2024年CES展中可看到三星、LG、SONY等將AI應於於TV、吹風機等家電用品。(圖/CES提供)向思穎則認為今年CES有四個重點,「AI、無線物聯網IOT、3R(AR、VR、XR)與車用、電動車」,也就是可以觀察選股的四大方向。向思穎繼續說,今年CES上,三大晶片廠輝達、英特爾、超微等科技大咖全鎖定AI,譬如輝達端出全新SUPER版RTX 40系列顯卡新品,高通也著重AI手機,各廠也與華碩、MP等品牌廠結盟合推AI筆電與AI PC,超微在修圖、照相等應用上力推企業端產品。再者,「今年也很不同,車用部分不再談自動駕駛,改為聚焦與ChatGPT互動的切換功能面」,向思穎說,像是BMW、BENZ、福斯汽車等都推出語音助理,「這些車廠還強調副駕與乘客可透過螢幕(面板),玩遊戲、追劇等,強化娛樂功能。」「今年從晶片廠到車廠都在說一個陌生、全新的專有名詞『軟體定義車輛』」向思穎解釋,「以前,車內軟體程式要開回原廠更新,現在透過WiFi下載就完成,因此過去CES上談的『電動車』硬體設備面,今年已進階為軟體升級。」理財達人雨果分享自己的投資觀察,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美國科技股,可以考慮指數型的ETF。(圖/CES、雨果提供)周彥名則提及AI晶片到雲端運算面的需求,「企業要應用AI,從超微的修圖軟體到透過AI幫忙消費購物製作商品比較表」、「參加生日Party不知道準備甚麼禮物,亞馬遜購物網會幫你列出購物清單」、「沃爾瑪已準備類似做,未來或許國內momo等電商平台,也可能有這樣的功能,這樣也就需要很強的運算的雲端。」以微軟為例,今年以來股價上揚,重登全球市值王寶座,二位經理人也都提到在CES展中可看到在Windows鍵盤增加Copilot按鍵,按一下就出現Copilot對話機器人,可以在使用Office文書處理、瀏覽網頁、視訊通話等一同操作,「如此一來走向普及化,是生成式AI很重要的轉捩點」。美股七巨頭2024年初以來漲幅各異,很多股民討論「股價變貴還可以跟進嗎?」向思穎說,「我個人覺得2024美股還是會跟著AI持續,且還是會比較集中在晶片廠,尤其要看看蘋果的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消費者反應如何,才能進而看到更多品牌的市場面。」以美國科技個股來看,輝達、英特爾、美光科技、特斯拉、Facebook母公司Meta、蘋果、網飛、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還是為觀察重點;「以網飛來說,訂閱制收費分為更多級之後,也帶來營收成長,選股仍是會著重在市場需求面帶來的營收成長,財報即是很重要依據。」周彥名說。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的理財達人雨果告訴CTWANT記者,「若是想投資美國的科技股,又不知道該挑哪些公司比較有機會,也可以直接投資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譬如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也可以投資費城半導體指數,譬如iShares半導體ETF(SOXX)。」
公司內鬥落幕迅速融資 外媒:OpenAI最新估值破千億美元
外媒美東時間周五(2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OpenAI正在就新一輪融資進行初步的磋商,公司的估值可能因這一融資而達到或超過1000億美元。不過,本輪融資的條款、估值和時間安排等細節尚未最終確定,仍可能發生變化。OpenAI和主要股東微軟都未就報導做出回應。報導稱,繼上月OpenAI管理高層的內鬥落幕後,該公司目前已開始就新一輪融資進行初步協商,可能讓這家大熱的AI獨角獸突破千億美元估值。若估值達千億美元,OpenAI將躋身成為僅次於SpaceX的美國第二高估值新創公司,是今年初微軟承諾投資時估值的三倍多。OpenAI還在為旗下晶片合資公司融資,尋求向阿聯酋人工智慧公司G42募資多達百億美元。G42是阿聯酋第一家國家級網路平台,扮演著網路基礎設施平台的角色。目前G42旗下現有AI公司Core42、AIQ、Presight,醫療健康公司M42、Hayat Biotech,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Khazna,地理空間智能Bayanat等公司。OpenAI售股計劃繼續進行,大部分投資者仍對OpenAI獲得高估值持樂觀態度。千億美元的估值還意味著,OpenAI一年來市場估值翻了好幾倍。今年年初,微軟承諾向OpenAI投資100億美元時,OpenAI的估值為290億美元。上述交易由紐約風投Thrive Capital領投,投資者的需求超過了實際募資額。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由於這項融資討論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條款、估值與時間安排等細節都尚未敲定,仍有調整的可能。本月稍早,OpenAI的主要競爭對手Anthropic也在洽談新一輪融資,規模約7.5億美元,然而這輪融資使得Anthropic的估值上看184億美元。Anthropic是由前OpenAI員工在2021年創立,它所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laude,被不少人認為可媲美ChatGPT。此外Anthropic背後的投資商也都是重量級的科技大咖。像是今年10月,谷歌同意對Anthropic再度注資至多20億美元。亞馬遜也承諾向Anthropic投資40億美元。
科技大咖吃定金融市場 央行提4情境示警
蘋果、阿里巴巴集團等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s)布局金融服務領域逾十年,已自成 一個金融服務生態系,這些非金融業大咖跨足金融、且來勢洶洶,令中央銀行心生警戒。時隔4年時間,15日再出發布重大研究報告,提醒金融主管當局審慎評估相關問題。今年蘋果與高盛策略聯盟,推出先買後付(BNPL)服務及高利儲蓄帳戶,再度襲捲美國市場。央行最新報告則以中國大陸監管當局強力整頓螞蟻集團為暗喻,認為主管機構對科技大咖應朝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的大方向納管,不應如外界所預期,未來形成具金融服務市場的支配力量(dominant power)。央行指出,現階段BigTechs 與傳統金融機構的互動關係,蘋果公司等美系BigTechs多選擇與傳統金融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在歐洲,雙方合作主要聚焦於支付領域,惟未來或將從短期夥伴關係,長期而言,BigTechs 或將減少對夥伴關係的倚賴,轉而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BigTechs挾大數據資料、外部網絡及多元商業的「DNA」優勢,如今涉入金融領域,與金融業者的分際漸趨模糊,央行認為,會加劇金融體系的複雜性,還伴隨金融穩定、市場公平競爭、數據隱私相關的新風險與問題,站在監管當局立場須妥為因應。央行據此舉例荷蘭央行(De Nederlandsche Bank)的最新觀點,依據科技(如雲端服務、AI 技術)、市場(如平台化、跨界服務)、社會(如用戶對數據隱私、便利性的重視),及監管(如政府對新興金融服務的管制態度)等趨勢,視為決定BigTechs 與傳統金融機構間互動形式的發展,模擬提出未來金融服務市場發展可能出現的四種情境:創新金融、雙方競爭、BigTechs 支配市場、傳統金融(如圖),各有其影響因素與發展軸線。荷蘭央行報告強調,基於市場實際情勢並非靜態,經常與時俱變,四種情境有可能未必完全切合,但仍不失為各國監管當局監管方向的指引。
OpenAI有競敵? 輝達等科技大咖投資Cohere新創公司2.7億美元
以企業爲中心的加拿大自然語言模型技術新創公司Cohere在C輪風險投資中籌集了2.7億美元,科技軟體公司輝達(NVIDIA)、甲骨文(Oracle)和知名雲端客戶關係管理軟體商賽富時(Salesforce)均參與了此次投資。隨著大型科技公司爭相穩固AI生態系統的地位,企業巨頭們也開始多次投資新創公司。Cohere的這輪新融資由Inovia Capital牽頭,參投方包括DTCP、Mirae Asset、Schroders Capital、Index Ventures等。這次2.7億美元的融資額,超過了Cohere過去四年來累計的融資總額 1.75億美元。Cohere核心業務與微軟投資的OpenAI類似,專注為企業客戶構建AI模型。Cohere製造的AI工具可以提供文案編寫、搜尋和摘要功能,它看到了在市場中增長和區別於OpenAI的機會。OpenAI建立在一個開源平台上,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其模型,而企業擔心在開源平台上輸入專有數據帶來的一系列與隱私相關的問題。Cohere表示,其目前的客戶包括全球串流媒體平台、服裝公司,以及使用該平台簡化客戶服務或提高內容審核能力的公司。公司最近與對話式商務和AI軟體公司LivePerson合作,爲企業提供定製的大型語言模型。該曾在2022年6月對媒體表示,希望打造一款任何開發者都能接觸到的工具包。近期他再次表示,未來人類在工作上的效率將提高十倍。儘管他強調,人工智慧的採納以及其在工作場所的加速化將需要數年時間。「實際上這將是未來五年的緩慢過程,我們有時間去適應並改變自己的工作。」上周四(8日),外媒發佈的一項針對美國勞動力的新調查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擔心AI將很快取代他們的工作。大多數人表示他們現在並未使用AI,但調查中43%工人表示,由於AI的發展,他們預計自己的工作在未來五年將發生重大變化。Cohere的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Aidan Gomez與Alphabet旗下谷歌有著深厚的聯繫。Gomez和聯合創始人Nick Frosst都是谷歌Deep Mind的前成員。作爲Cohere的CEO,Gomez曾與谷歌的其他成員共同開發了Transformers,這是一種新的自然語言處理方法,可以提高上下文意識和準確性。受益於AI晶片銷售,輝達的股價今年已經上漲超過160%,投資者認爲它是可能主導AI領域演變的科技巨頭之一。輝達的創始人和CEO黃仁勳對Cohere表示了信心,他在宣佈投資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Cohere團隊對生成性AI做出了基礎性的貢獻。他們的服務將幫助全球各地的企業利用這些能力實現自動化和加速。
核二除役戰2/「停電一小時損失90億」台積電不怕勁敵怕電力不穩定 科技大咖拋「自建核融合電廠」
台灣缺蛋問題六月可緩解,但核二廠2號機3月14日除役後,電力吃緊恐無人能解。科技界人士指出,供電不穩定比電力吃緊更惱人,尤其是頭號用電大戶台積電,「停電一小時」的後果可能是營收損失約90億,「台積電打算自建小型核融合電廠」傳聞四起。核融合技術被比喻為「人造小太陽」,可貴的是,能量產生過程沒有輻射、不會排出二氧化碳。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約而同在媒體上公開呼籲,是可以研究的方向。核融合是使用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用重水一氧化二氘反應,產生極少的核廢料。美國、中國都有成功核融合的紀錄,放電時內部溫度高達1.2億度,比起原本的太陽1500萬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預估還要20年才會有能夠成立電廠的成熟技術。針對民間可否自建核融合電廠,已引起「需(綠)電孔急」科技大廠高度關注。「如果要自建小型核融合發電廠掌握電力,首先要克服的是法規,以及與社會大眾溝通,畢竟『核』仍是敏感議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產業專家指出。 ASML EUV機中極紫外光所蝕刻的電路賦予晶圓價值,但要製造出極強的雷射光也要極高能量,耗電量大。(圖/取自ASML官網)台灣的用電大戶,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外媒預估,台積電2020年用電量占全台灣6%、今年佔8%、2025佔12%。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子昂指出:「越先進的半導體製程的耗電量越大,主要是因為ASML極紫外光(EUV)設備用電量驚人」,對當地供電需求造成極大考驗。業界形容EUV機「好像印鈔機」,就是這種極紫外光所蝕刻的電路,才賦予晶圓價值,但要製造出極強的雷射光也要極高能量,還要搭配散熱系統。此外,晶圓製程需要在無塵室中,空調與過濾系統也需要用電。劉佩真指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營收貢獻5成以上,台積電目前約有40台EUV機、為業界最多。半導體產業人士推算,若一台EUV機一天耗能3萬度,一天要用掉120萬度電,在客戶要求下,台積電已經買走台灣9成綠電。因此台積電選址設廠,「首選要有地、接下來就是考慮供電穩定度、再考慮水。」陳子昂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股東會上,也親口透露對台灣電力穩定度的憂心,市場預估「2021年曾發生南科廠因施工斷電,雖是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僅是幾小時,已讓市場揣測,約有3萬片晶圓因此受到影響、金額約新台幣10億元。」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營收貢獻5成以上,台積電約有40台EUV機、為業界最多。(圖/報系資料照)能源經濟學家、中研院兼任研究員梁啟源向CTWANT記者分析,「台積電停電1小時,須花2天換原料、調整機台參數,台積電2天營收約90億元;不過在電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政策會是台積電等科學園區優先,其他則分區停電。」他提醒,電力不穩定,勢將影響大型公司與外資企業投資意願。這也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09年投資太陽能的原因,儘管最終因隔行如隔山鍛羽而歸,但隨著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供應鏈龍頭地位日益吃重,尋求穩定電力的解方更迫切。
科技大咖大量投入雲端 集邦:未來5年AI伺服器出貨年複合成長10.8%
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觀察到始自2018年新興應用題材的帶領下,包含自駕車、AIoT與邊緣運算,大型雲端業者開始大量投入AI相關的設備建置,預估2022-2026年,AI伺服器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8%。TrendForce表示,截至2022年為止,預估搭載GPGPU(General Purpose GPU)的AI 伺服器年出貨量占整體伺服器比重近1%,而2023年預估在ChatBot相關應用加持下,可望再度刺激AI相關領域的活絡,預估出貨量年成長可達8%。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AI伺服器採購占比以北美四大雲端業者Google、AWS、Meta、Microsoft合計占66.2%為最,而中國近年來隨著國產化力道加劇下,AI建置浪潮隨之增溫,以ByteDance的採購力道最為顯著,年採購占比達6.2%,其次緊接在後的則是Tencent、Alibaba與Baidu,分別約為2.3%、1.5%與1.5%。整體而言,伴隨全球雲端業者逐年增加AI伺服器的投入,儘管大環境受高通膨、經濟增長放緩衝擊,企業、組織對於IT支出轉趨保守,但在ChatBot與搜尋引擎應用的帶動下,AI相關轉型布局仍被視為雲端業者投入資本支出的優先項目。
富豪新列傳/陳泰銘強勢併購讓國巨騰籠換鳥 卡位高階車用市場晉級國際大廠
在台灣富豪列傳中,今年67歲的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人生與事業都精彩,38年前他創業生產陶瓷電容器及晶片電阻,靠著併購及減資,如今已是全球最大電阻廠及第二大電容廠,這位「併購大王」及「財務高手」也成了十大富商,且是狂熱的藝術品藏家,他和港星關之琳的一段戀情,更令人記憶猶新。儘管在疫情干擾下電子品消費需求疲弱,連帶使被動元件供應鏈表現普通,不受投資人青睞,但國巨絲毫不受影響,2018年及2019年接連吃下普思及基美等2家歐美廠商,2022年10月短短兩周內,又陸續併購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及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一位被動元件廠商觀察,「2018年日本大廠村田(Murata)、TDK等公司將旗下被動元件產品轉至汽車市場造成市場大缺貨,國巨在當時趁勢搶佔市占,同時也讓公司財務有所調整,並進行體質轉型。」如今隨著疫情淡去,全球市場陸續解封,「雖然庫存去化尚未結束,但電動車市場仍是百家爭鳴,尤其電動車所需要的零組件眾多,陳泰銘或許也會有更進一步的併購動作,產業同業都在觀察。」這位業內人士研判。其實國巨原由陳泰銘哥哥陳木元於1977年所創立,陳泰銘從成功大學畢業後,1985年也創辦「台灣阻抗」,四年後併入國巨,後陳木元賣股,兄弟分家,陳泰銘也開啟併購之路。在電子產品的零組件中,被動元件(passive component)為其一,主要是電容、電阻及電感,在國際大廠砍價搶市下,傳統被動元件一度慘到千顆報價不過數美元的景況。為要擺脫悲慘命運,切入一顆報價數美元的高階車用被動元件市場,併購已經成為國巨不斷成長轉型的重要策略,1994年迄今,陸續併購超過20家公司,而最重要的一役,就是2000年的「小吃大」,吃下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直接跳級為全球被動元件三哥。國巨跟鴻海在2011年5月合資成立通路商國創半導體(原名國瀚半導體),攜手進軍電動車產業。(圖/鴻海提供)如今,國巨已是全球第二大的電容廠,僅次於日本村田,另外國巨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阻廠,但面對其他國際廠商,總嫌還是低了一階。「國巨有很好的策略,但在全球產業版圖中,其實還是『區域型』公司。」這位併購大王說,基美跟普思加入後,國巨才開始有機會朝「全球級」的國際公司升級。在財務操作上,陳泰銘一樣是快狠準。不斷併購的國巨,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堪財務壓力,陳泰銘引入私募基金KKR,聯手新設公司買下國巨,下市再減資重新上市,救活了國巨,小股東卻哇哇叫。這一役,讓陳泰銘別有心得,從2013年到2017年,國巨一共進行了4次減資,讓國巨股本從減資前的約220億元,一路降至約43.2億元,連帶地,國巨股價也從不到十元的雞蛋水餃股,一躍而上,2018年在每股大賺80元助攻下,一度攻上1310元,陳泰銘則在2015年進入台灣前十大富豪後,就一直在榜上。去年10月在進行兩樁國際併購案的同時,國巨進行第5次減資,股價站穩350元後,陸續攻破400元及500元大關,在全球科技大咖財富縮水之際,陳泰銘身價續揚,去年底以42億美元身價,排入台灣富豪第8名,比前年前進1名。看著國巨一路壯大股價走高,一位舊國巨的小股東心中有股莫名的哀傷,「手中持股早已被減資減光光,僅剩下零股!」因應全球客戶的需求及長期訂單增長,國巨擴大利基型及高端產品台灣產能。(圖/高雄市經發局提供)
疫後缺工轉型2/速食龍頭麥當勞開「無人化」第一槍 科技大咖搶做機器人
「缺工問題近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台灣不少行業更是事求人,但還是找不到人,因此機器人能否取代部分人力工作也成為產業關注焦點。不過以目前來看,要完全取代難度太高,如果透過數位化,搭配部分的專業型機器人,才有機會取代部分工作,但也是要看不同產業而定。」一位製造業主管告訴CTWANT記者。M觀點創辦人Miula指出,台積電(2330)的虹吸效應是缺工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積電持續擴廠,讓其他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面臨極大的人員流動問題,因為如果台積電技術員一年薪水60-70萬元,等於月薪大概也有5-6萬元,對於不少獲利能力相對較不穩定的產業,成本壓力大增。另外一個缺工的原因,則是屬於非典型就業的外送行業,根據非正式統計,如果外送員一天工作八小時,每周五天,大概也會有四萬元的薪資,這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也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用人需求。缺工問題有多嚴重?以美國為例,像是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在2022年12月就將德州一家分店改為無人餐廳,消費者先透過手機APP點餐,就可以依照指示開車到得來速車道取餐。甚至還有美國一個麥當勞店經理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將時薪提高到50美元,結果還真的有員工願意從早上六點上到晚上11點,一天就賺進850美元。美國一家麥當勞店長為了吸引員工上班,將時薪提高到美元,也讓該店一位店員slaytok1一天上了17小時的班,賺850美元。(圖/翻攝抖音)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經指出,機器人將比電動車更具市場價值。而去年9月30日,特斯拉(Tesla)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中就展示了讓馬斯克所認為理想中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不少台灣廠商也在研發各式型態的機器人,從鴻海(2317)替軟銀設計研發的Pepper,廣達(2382)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華碩(2357)的智慧機器人Zenbo;和碩(4938)新一代商用服務型機器人Aria;仁寶(2324)的AGV搬運機器人;緯創(3231)的自主移動機器人Wifundity;微星(2377)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佳世達(2353)智慧運輸機器人MiBot等。不過這些機器人多屬於協作型或是服務型居多。對於勞力密集產業來說,機器人能夠取代的部分依然相當低,以精密組裝來說,像是蘋果(Apple)iPhone,就仍無法用機器人來組裝;另外在搬運機器人部分,目前主要還是以倉儲為主,屬於較固定式的空間,對於像是貨物放入物流車等非固定式堆疊的工作,機器人的限制仍多。「就目前的技術來說,非固定式的作業環境對於機器人來說,除了本身的負重能力,另外還需要像是鏡頭等空間測距等不同技術相互配合,因此現在最多就是透過協作機器人來協助物品搬運,至於要完成像是裝箱或是上架等最後一哩路,還是要以人工為主。」一位負責機器人的廠商研發主管直言。廣達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目前負重能力已達20公斤。(圖/翻攝自達明機器人臉書)
跟AI聊天了嗎?1/全民瘋ChatGPT「寫報告做詩編劇求問人生」 馬斯克7年前押注微軟注資
近期全台灣社群及網民最關注的,除了剛落幕的世界盃足球賽,就非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莫屬了,全民也興起了測試ChatGPT能耐的風潮,包括學生寫報告、劇本編劇、甚至討論時事幾乎都有問必答,儘管答案有時或許令人啼笑皆非,但已點燃一把AI大火。ChatGPT是由AI開發商OpenAI在11月30日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而OpenAI則是由美國科技大咖催生,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及新創孵化器創投Y Combinator前總裁亞特曼(Sam Altman)在2015年12月成立,除了一開始成立的資金10億美元,2019年再獲得微軟注資10億美元。這間基地設在加州舊金山,約170名的OpenAI工程師,先是開發出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GPT-3」,進而延伸「GPT-3.5」,再製作出「GPT-3」模型,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語言處理模型之一,內容以網路為主,包括維基百科、新聞及社群貼文等2021年之前的資料。ChatGPT推出短短不到一個月,目前還在研究預覽期間,全球就有超過100萬人在使用,也讓大家見識到,原來AI技術已經從圖像進入到文字。股癌謝孟恭則認為,ChatGPT像是Google的加強版,後者把一堆搜尋結果丟給你拼湊、前者拼好整理給你。根據謝孟恭測試結果,質化分析的部分雖然偏淺,不過大重點都有抓到。量化的問題,ChatGPT說目前沒辦法瀏覽網路所以抓不到即時的資訊。「玩玩看,除了整理資料還能陪聊跟你談人生哲理。」謝孟恭表示,「未來假設可以大概可以幫我省下每週數十小時的閱讀時間和幾千元的訂閱費用,這讓我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押注的決定,也省下很多成本,對我來說一個月付幾萬台票以內買這種服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資策會產業顧問兼主任王義智說,多多使用ChatGPT,進而找出可能的應用機會。(圖/黃鵬杰攝)要如何使用ChatGPT?到官網註冊頁面輸入Email信箱、登入密碼,再到信箱中收取驗證信;也可以使用Google帳號、Microsoft帳號進行註冊。第二步驟則是輸入姓名、驗證及選取使用身份,再輸入手機,收取簡訊驗證碼。選擇使用身份I’m exploring personal use。進入主頁後,上方有一個欄位寫著「Introducing ChatGPT research release」,點擊Try it就會跳轉到ChatGPT的頁面。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蔣村杰也測試過,他告訴CTWANT記者,「ChatGPT連程式語言都可以寫出來,雖然沒有確認寫出來的程式能不能跑,但是就語法來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程式。」對於瞬間爆紅的OpenAI,資策會產業顧問兼主任王義智告訴CTWANT記者,「ChatGPT還在萌芽階段,基本上仍以記憶性功能為主,可回答使用者的問題,因此仍有先天限制,查不到的資料就無法回答。大家可以多去試試,看看ChatGPT能達到什麼程度,因為AI機器人最需要的就是學習。」王義智認為,AI機器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的研發,而是如何建立商業模式,對消費者來說,如要收費,基本上就會大大減少使用意願,但對專業人士來說,錢不是問題,重點是要可以解決問題,「預料未來專業資料庫公司將是主要受惠者,可藉由提供ChatGPT資料來建立獲利模式。」資策會產業產業顧問兼主任張家維則認為,AI機器人是一個資本密集高的產業,「光是要把模型放上雲端去學習,就需要400-500萬美元,這對一般的新創公司是很難負擔的高成本,這也是目前OpenAI可以領先對手推出產品的關鍵。」ChatGPT爆紅後,社群熱議AI會否取代人類的工作?對此,張家維指出,AI發展雖然越來越強,但框架仍需由人類界定,細節才是AI補上,因為具邏輯性的設定,對AI來說相對困難,因此AI以協助角色為主,而非取代,「AI應用能否落地化,才是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AI技術仍屬『弱AI』,也就是限定在特定領域,像是金融、醫療、製造業等等。」 ChatGPT爆紅後,社群熱議AI會否取代人類的工作?關鍵則在於應用落地化。(圖/123RF)
加拿大AI新秀Cohere吸引科技大咖 Google砸64億投資輝達打算跟進
《華爾街日報》周五(21日)報導,Google正在與AI新創公司Cohere進行洽談,有意投資至少2億美元(約新台幣64億元)。而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也有興趣投資,科技巨頭公司紛紛搶攻AI應用商機。Google計畫投資人工智慧新創業者Cohere,藉此協助其打造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讓更多聊天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口語或文字含意。Cohere是一家加拿大新創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藉由人工智慧方式打造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讓聊天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口語或文字背後含意,並提供企業改善人機互動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及其他可理解人類語音和文本的功能。而執行長Aidan Gomez過去更曾在Deep Mind團隊實習,並且參與撰寫相關論文內容。Cohere去年11月宣布與Google建立多年合作關係,而Google雲端部門為Cohere提供訓練軟體模型所需的運算能力。而在獲Google投資前,Cohere曾在今年2月獲得老虎環球基金(Tiger Fund)在內提供資金,總計募集1.25億美元,並且讓當時總融資金額達1.7億美元以上。另外,Cohere似乎也與Nvidia(NVDA)洽談潛在投資可能性,相關公司之間的談判仍在進行中,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確認消息。而目前人工智慧與自然語言理解應用,都是Google與NVIDIA著重發展項目,例如前者在2014年收購Deep Mind團隊,並且在2015年由Sundar Pichai接任成為執行長後,便持續擴大推動Google Assistant等人工智慧應用項目發展,而後者更是持續著重以GPU加速推動深度學習應用,藉此強化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效率。除了Google與NVIDIA,包含微軟、Meta、亞馬遜等業者也都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持續投資大量資金,而在自然語言理解應用部分更是諸多業者重點發展項目,藉此用於更自然、即時的語言翻譯,或是讓人機互動變得更流暢。
神氣時代1/三接變數多IPP成當紅炸子雞 正崴郭台強入股中佳搶綠電
我國能源需求捉襟見肘!12月18日四大公投案之一的「三接遷離藻礁」,牽動台電一年316.8萬瓩發電量,本刊調查,台電現正就2025年105萬瓩天然氣電力採購與與唯一建廠中的民間獨立發電廠(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IPP)議價中,這間IPP正是正崴集團旗下森崴能源入股兩成的中佳電力。依政府2016年提出的2025能源政策,為了減碳,燃煤發電將由現行46.28%縮減為30%,天然氣發電的占比則由34.64%提升至50%,天然氣發電需求大增。而台電目前11座火力電廠中,最大一座供應北部電力的大潭電廠1到6號火力發電已不足,另添置7號機、8號機及9號機3部燃氣機組,就等中油第三天然氣收站(三接)蓋好,預定明年6月底商轉。森崴能源上市掛牌吸引21萬張申購單,中籤率2.12%,11月15日以每股104.4元開出,開盤後股價一度衝上125元,由董事長郭台強主持上市活動。(圖/森崴能源)然而三接預定地桃園縣大潭藻礁海岸與海域,遭環團抗議,如公投過關,將使得電力不足更趨惡化,為此,11月25日總統蔡英文視察「大潭藻礁生態系」,親上火線為桃園觀塘區工業園區興建工程滅火,要平息聲浪。知情人士透露,「2025年若沒有民營電廠及三接,每日代表供電餘裕的備轉容量率將不足5%,大於10%才代表充裕,供電拉警報,可見其關鍵重要性,少一個都讓台電高層有掉官位的可能。」三接能不能克服選址的問題,仍在未定之天,民間電廠的奧援已成了台電2025年達標的關鍵之一。據此,台電現正就2025年105萬瓩天然氣電力採購,與一間IPP民間電廠議價中。這間IPP,正是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旗下所屬森崴能源(6806)入股的中佳電力。11月15日甫掛牌上市的森崴能源,上市前以1.2億元取得20%股權,成為中佳單一大股東,並在中佳董事會中取得二席董事,分別是郭台強及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這使得郭台強成了少數搶進電廠的台灣科技大咖。正崴集團旗下森崴能源以1.2億元取得中佳電力20%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在董事會中取得二席董事,圖為中佳電力廠區整地中樣貌。(圖/中佳電力、攝影/馬景平)郭台強有跑步、走路運動的習慣,對於空氣中的霧霾很不喜歡,郭台強有一次便告訴身兼森崴能源及富威電力總經理的胡惠森說,「只要是潔淨能源、能幫助減排(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都大膽去投資。」郭台強表示,「隨著蘋果(Apple)供應鏈廠商必需符合RE100的要求,讓綠電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在郭台強一聲令下,正崴全球廠房屋頂已布建總面積14公頃的太陽能板,預計2025年達100萬瓩(1,000MW)裝置容量可產出綠電。至於入股中佳一事,胡惠森說,「今年三、四月期間開始跟中佳接觸,隨即啟動稅務查核(DD),在雙方都有共識下約三個月就完成確定投資。」事實上,郭台強布局的能源事業已頗有成果,2020年台灣首批1.1億度綠電轉供交易中,就有正崴集團的身影,集團旗下的富威電力綠電交易平台就扮演出售綠電的工作。森崴能源表示,這9年多來,正崴集團在上游太陽能電廠、中游富威電力綠電交易平台及下游用電已經是一條龍,自己能發電,也能售電,自己也用得到的通吃局面。
美科技大咖元宇宙大戰 AMD搶下Meta大單噴漲 挑戰INTEL、NVIDIA地位
美國半導體科技大廠AMD(超微)8日舉行線上發表會,同時宣布獲得Meta數據中心訂單,股價迅速上漲10%,同時帶動台積電上漲2.64%,至於與Meta的合作細節預計在本週舉行的運算峰會(OCP)中陸續揭曉。AMD(超微)搶在NVIDIA(輝達)主辦的秋季頂尖人工智慧大會(GTC)前,舉行新品發表會,發布數據中心相關產品,包括基於CDNA2架構的「MI200」系列,目前該晶片已經在美國能源部的超級電腦上使用。此次公布頂級的MI250X以及MI250皆為OAM規格(開放加速模組),至於PCIe規格的MI210則表示即將到來;MI250X的規格為220 CUs(2x110)、128GB VRAM、8個Infinity Fabric Links;而MI250的Infinity Fabric Links 降低至 6個,其中MI250X可以共享快取記憶體(CPU Coherency )保持資料一致性,MI250則無。MI250X、MI250皆採用台積電N6製程,兩者的功耗皆為560W,有別於以往伺服器的風道散熱僅能負荷500W發熱量,預計應該會採用水冷散熱才能發揮晶片最大效能。MI200系列有OAM以及PCIe規格。(圖/翻攝自AMD)
黑科技噴發潮1/蘋果造史詩級怪物晶片 高效能還可以維持低耗能
新冠疫情延遲了報復性消費需求,為搶在雙11啟動Q4購物旺季前,蘋果(Apple)、谷歌(Google)、索尼(SONY)等科技大咖紛紛選擇10月辦新品發表會,其中蘋果9月15日才推出相機表現更佳的iPhone13,10月19日後又跌破各界眼鏡地一次發表2款史詩級怪物晶片M1 Pro、M1 Max,在晶片設計技術幾乎超越競廠半個世代。AppleSilicon計畫推出首款採ARM架構的自研M1晶片後,讓Mac產品群效能、功耗比大幅提升,其中單核、多核效能與intel的旗艦CPUi9-11900K不相上下,但對工作需要剪片、修圖、繪圖、渲染的創作者來說,效能遠遠不足以負荷。因此外界原先猜測,蘋果在秋季第2場發表會應當發表名為M1X或者M2晶片,作為創作者的工作主力晶片,卻意外的發表M1 Pro、M1 Max,採用了跟iPhone產品群類似的命名。M1Pro、M1 Max都搭載10核心,配置為8顆高效能核心、2顆節能核心以及16核神經網絡引擎,最大的不同在於GPU(圖形處理器),M1 Pro搭載16核心GPU、M1 Max為32核心GPU,皆為台積電5奈米製程,採用SoC(System on aChip)集成晶片設計。在知名跑分軟體Geekbench 5資料庫中顯示,M1 Pro的單核/多核成績為1754/9895、M1 Max為1770/12523,略勝蘋果搭載i9 11900K的iMac跑分1722/9551。搭載M1 Pro、M1 Max晶片的MacbookPro效能強悍,但受惠於功耗低,讓攝影人士在未插電情況下也能修圖、剪片。(圖/Apple提供)但這2款晶片的重點在於圖像效能,影像編輯軟體Affinity Photo的首席開發人員透過內部GPU效能的軟體比較後,發現搭載32核GPU的M1 Max在光柵(Raster)項目以單核分數32891分,擊敗始終維持第1名的AMDRadeon Pro W6900X繪圖卡的32580分,而後者售價為6,000美元(約新台幣168,000元)。雖然效能的數據相當漂亮,但台灣社群網友卻不買單,認為效能再強卻不能玩遊戲,不如買台intel旗艦電競筆電,但也有網友認為,2晶片的定位在影像處理、運算,如果真的想要玩遊戲,可以透過Crossover的方式,在Mac執行Windows的程式。若只比效能或許還看不到優勢,但蘋果強調這2款晶片的功耗表現相當極致,在CPU耗能部分與桌機的8核CPU相比,可以減少70%的耗能;在圖形處理器耗能部分,相比桌機顯示卡則是減少40%,因此在筆電沒有插電的情況下,仍可維持長時間的高速運算。售價部分搭載M1 Pro的Macbook Pro 14價格59,900元起,Macbook Pro 16 則是74,900元起,搭載M1 max晶片的MacbookPro 14價格74,900元起,Macbook Pro 16價格104,900元起,目前台灣尚未開賣,不過Q4為3C產品銷售旺季,歐美地區有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亞洲地區則是1111購物節,有望以更便宜的價格取得。
70兆大商機4/科技大咖爭相湧入元宇宙 蘋果庫克不跟流行語:「就是AR」
對於世界科技大廠來說,到底元宇宙是什麼呢?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Nadella)曾形容,元宇宙能讓整個世界變成人們的App畫布,透過軟體供應商的雲端運算服務,有望打造企業端的元宇宙。Google聯合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認為元宇宙是未來幾年一定會發生的事。不同於其他大廠積極詮釋元宇宙,蘋果CEO庫克(Tim Cook)在接受《時代週刊》專訪時曾表示,「不要講什麼元宇宙,它(元宇宙)就是AR(擴增實境),各方顯然有不同說法,但我會遠離流行語。」庫克指出,AR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這種方式不會分散你對現實世界的注意,而會加強彼此的關係和合作。AR技術可增強人與人的對話、學習等,真正放大此些技術對於人們的價值。在台灣AI(人工智慧)教父、Nvdia執行長黃仁勳眼中,「元宇宙」則是正在到來的下一個時代。他說:「元宇宙是一個連接到我們所生活世界,由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它有真實的設計和經濟環境,你有一個真實的頭像,既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一個角色。」「在元宇宙中,您將與朋友共度時光。例如,你們會進行交流。在未來,我們現在可能就生活在一個元宇宙中。它將是一個通信元空間,不是平面的而是3D的,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我們就在彼此身邊,這就是我們進行時間旅行的方式。」蘋果CEO庫克認為,元宇宙就是AR擴增實境,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圖/蘋果提供)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將會顛覆未來的人類社會。並說道:「今日的行動網路已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因此,我認為元宇宙的首要目的是讓讓人們更自然地參與網際網路。」「元宇宙不是一家公司的事,而是許多公司和大眾共同創建。」因此計畫5年內要將Facebook轉變成元宇宙公司。新冠疫情促使人們生活數位轉型,也拉升AR、VR(虛擬實境)在遠端互動應用的普及度,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2年AR、VR裝置合計出貨量將達1,202萬台。但是「元宇宙」不僅帶動AR、VR硬體產業,還包括人工智慧、晶圓代工、社群平台、遊戲、金融等產業都將扮演關鍵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