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圍堵
」擔憂白宮實施出口限制 《金融時報》:中國科技巨頭爭相囤積Nvidia晶片
英國《金融時報》今(10日)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爆料,有鑑於白宮不斷推出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科技巨頭目前正在爭相採購對建構生成式人工智慧(AI)系統至關重要的高性能Nvidia晶片,且訂單總價值高達50億美元。《金融時報》指出,百度、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已向輝達(Nvidia)下訂了價值10億美元的訂單,以取得約10萬顆輝達A800 GPU晶片,並定在今年交付。另根據2位Nvidia內部人士指出,這些中國企業還購買了價值40億美元的GPU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交付。 報導指出,A800是Nvidia尖端A100 GPU的弱化版。由於華盛頓去年為科技圍堵北京而實施出口限制,因此中國科技企業目前只能購買數據傳輸速度比A100慢的A800。不過考慮到白宮近期動作頻頻,不斷簽署行政命令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中國科技巨頭也正在競相囤積A800晶片,加劇全球GPU晶片短缺的現象。一位不願具名的百度員工也透露:「如果沒有這些Nvidia的晶片,我們就無法進行任何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model,LLM)的訓練。」另根據2名內部員工的爆料,字節跳動已儲備了至少1萬顆Nvidia GPU晶片,並加購了近7萬顆A800晶片,訂單預計將在明年交付,總價值約7億美元。針對此篇報導,百度、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均拒絕置評。Nvidia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消費網路公司和雲端儲存服務商每年都會在數據中心組件上投資數十億美元,而且通常會提前幾個月下單。」一位Nvidia經銷商則透露,他們手中的A800價格已上漲了超過50%。
記憶體等待春天2/「Chat GPT要用到好多記憶體」 美光預告2025年記憶體位元創新高
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人工智慧(AI)應用更具體的新亮點,鈺創(5351)董事長盧超群指出:「ChatGPT要用到好多記憶體(DRAM)。」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英更看好AI伺服器在企業端的成長。分析師告訴CWANT記者,「DRAM產業約明年第二季恢復滿載,但股價約莫今年8、9月提前反應!」業內人士指出,ChatGPT的學習需要繁複大量資訊運算功能,除了輝達(NVIDIA)顯示晶片(GPU)擔任主角,DRAM處理容量也要相對提升,3D堆疊出的高效能DRAM-高頻記憶體(HBM,High Bandwidth Memory)則讓處理器( CPU)和 GPU 學習和運算性能更強化,負責多工運作的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同步成長。記憶體看似復甦在即,但近期中國對美國的科技圍堵進行反制,美光因此遭網路安全審查,市場因而看好韓系供應鏈反彈腳步較快。(圖/美聯社)法國研調機構YOLE預估,下一次記憶體新上升週期發生在2024年,由伺服器與車用引領記憶體高速成長。法人指出,AI伺服器相較目前,需要3~8倍記憶體容量、1.5倍的SSD(固態硬碟);自駕車所需的DRAM、NAND晶片,分別是傳統車的30倍、100倍。記憶體看似復甦在即,但美光因中國對美國科技圍堵反制而遭網路安全審查,市場轉而看好韓系供應鏈反彈腳步較快。據此,法人點名NAND Flash控制IC設計公司群聯(8299),DRAM製造商南亞科(2408),非揮發性記憶體製造商旺宏(2337),封測商力成(6239)、南茂(8150)。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國際指標記憶體晶片大廠三星與美光,已經公告上季獲利的慘狀,並積極減產,有助未來整個記憶體市況供需逐步平衡,至於Chat GPT和AI伺服器對記憶體需求則是長期動能,投資人可在相對低點擇機布局。資深分析師杜金龍指出,隨三星減產、美光今年第一季財報認列鉅額虧損,國內南亞科、華邦電、威剛都釋出第一季是營運谷底、最壞時間已過的說法,記憶體看似利空出盡,相關族群拉出第2波漲勢,但股價僅漲3個交易日,因:「還沒有真正復甦,屬於景氣觸底的跌深反彈,股價稍有起色後沒有真正動能,繼續以盤代跌。」杜金龍提醒,面板、記憶體、被動元件有三大「慘」業之稱;法人圈在聽完各大記憶體公司法說會後,則預估有些公司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為負,而今年整體上市公司獲利衰退2成。儘管預期記憶體明年第2季恢復滿載,但明(2024)年獲利仍較去(2022)年衰退,股價要在今年第3季後,也就是8、9月才會真正反應這個好消息。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Chat GPT和AI伺服器對記憶體需求則是長期動能,投資人可在相對低點擇機布局。圖為記憶體產線。(圖/美聯社)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命令!挹注527億美元 圍堵中國晶片製造困難重重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當地時間25日簽署了一項實施《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行政命令。此法將為美國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挹注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除了施壓三星和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投資,建立美國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之外,還意圖圍堵中國成熟和先進製程的晶片製造,拖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進程。據《路透社》的報導,拜登將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加強美國面對中國發展科學技術的競爭力。該法案學習中國政府補貼企業的方式,挹注資金到美國晶片製造業、擴增研究資金,盼能緩解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軍武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供應鏈問題,這項法案也預計為投資晶片廠提供規模達2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拜登的行政命令除設定6項優先任務作為法律實施指引,並建立一個16人組成的跨部會CHIPS施行委員會,由國家經濟會議(NEC)主席狄斯(Brian Deese)、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和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代理主任尼爾森(Alondra Nelson)擔任共同主席。另外,該委員會還會納入國防部、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勞工部和能源部部長。面對美國《晶片法案》來勢洶洶,大陸券商普遍觀點是,美國晶片法案生效後,進一步凸顯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同時必須加強製程設備、材料、軟體等領域的國產化。而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在於「資金」和「市場」。美國要圍堵中國的晶片製造、掏空東亞的半導體產業就意味著生產成本的提升,必定助長通膨。尤其荷蘭的艾司摩爾、美國的Intel和南韓的三星等外商都有在中國市場大量投資和佈局,光是要讓這些國家說服自家企業放棄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半導體市場就困難重重,甚至中國若因為科技圍堵而在未來發展除獨立於美國系統的半導體供應鏈,規模經濟的優勢下可能會打趴所有生產成本過高的企業,這才是多數外商最害怕的結果。而事實上,中國在製造成熟製程晶片方面已漸漸發揮出低成本的優勢,其市場占比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龐大的市場自然就會吸引科技和資金進駐,這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若要透過政治力量阻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勢必就會有企業鑽漏洞來躲避政府的規範,過去的貿易戰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突破美科技圍堵!中芯國際悄售「7奈米」晶片 據傳抄襲台積電
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最近傳出在美國的科技圍堵下取得重大突破。半導體資訊分析公司TechInsights於19日在網站發文指出,總部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目前正在交付使用7奈米製程的比特幣挖礦晶片,這遠比該公司成熟的14奈米製程技術先進許多。TechInsights還聲稱中芯國際可能抄襲了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導致雙方在未來恐將發生智財權爭議。據悉,台積電過去曾2度提告中芯國際專利侵權。據資訊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的報導,目前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都擁有比中芯國際7奈米更複雜的技術製程。中芯國際的成熟製程是比7奈米落後2代的14奈米技術,而7奈米製程又比台積電和三星電子最先進的技術落後約4年。TechInsights也在文章中指出,中芯國際可能抄襲了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導致雙方在未來恐將發生智財權爭議。自2020年底以來,美國川普政府就開始禁止艾司摩爾(ASML Holding N.V.)等公司在未經美國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向中芯國際出售可用於製造10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晶片的光刻機等設備。因此TechInsights的報導,顯示出中芯國際雖然身陷美國的科技圍堵,但仍然透過龐大市場和資金吸引技術秘密流入,使製程提升了2代。也不禁讓人懷疑美國出口管制機制的有效性。雖然美國的科技制裁實際上已重挫中國資通訊大廠華為的智慧型手機銷量,但華為先前也傳出正在進行「南泥灣項目」,同時還正在推進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的「塔山計畫」,期望與其他中企攜手建設中國自身的晶片供應鏈。中國國內龐大的新基建、電動車、5G和AI等技術和資金需求帶來了其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優勢,由於中國已經可以在14奈米以上的中低階晶片自給自足,若美國還要將更先進製程的晶片禁輸中國,那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將失去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而且目前仍沒有其他市場可以取代,因此就連美國的英特爾都不想放棄中國的半導體市場,目前已透過子公司「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投資中國的蘇州順芯半導體。據傳,也有歐美的半導體廠商避開合資的方式與中國當地的相關企業進行秘密的技術合作,只為了搶先佈局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