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
」 大陸 人類 金正恩 北韓 美國人類演化史恐改寫! 中國發現古人類「巨顱人」化石
科學家們在中國發現了一種新的古人類物種,該物種在20萬年前滅絕。考古學家表示,這群體型壯碩的古人類具備低平寬廣的顱骨與寬大的顎骨,適應嚴酷環境的生活方式,使其成為東亞古人類演化研究的焦點。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和其他骨骼,為巨顱人可能為獨立物種提供重要線索。(圖/翻攝自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份發布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中國北方,發現生活於20萬年前,被歸為獨立、已滅絕古人類物種「巨顱人」(Homo juluensis),而學名中的「julu」在中文意思為「巨顱」或「巨頭」。根據報導,這個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人類學教授貝爾(Christopher J. Bae)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指出,巨顱人顱腔容量約1700至1800立方公分,明顯超越現代智人,約1350立方公分及尼安德塔人的1450立方公分。研究人員透過許家窯遺址與許昌遺址出土的化石獲取更多線索,透過樣本顯示,現代智人和巨顱人有相似的內耳結構與牙齒特徵。據了解,現代智人在12萬年前遷徙至東亞,巨顱人或許逐漸與新來的族群融合,吳秀傑指出,現今亞洲人基因中,丹尼索瓦人DNA的比例變異不一,不過丹尼索瓦人牙齒形態和巨顱人高度一致,研究認為,丹尼索瓦人或許屬於巨顱人物種,這也驗證智人和古人類之間的基因交流史極為複雜。貝爾也呼籲學界應該重新審視東亞古人類的演化歷史,並認為以西方為中心的就有研究模式,似乎忽略了東亞化石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像是丹尼索瓦人目前更應該被視為族群的稱謂,而非正式物種學名,儘管巨顱人的假說仍需要更多化石和基因證據來支持,但這項研究已在學界引發廣泛討論。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和其他骨骼,為巨顱人可能為獨立物種提供重要線索。(圖/翻攝自X)
2025開始…大年三十將「消失5年」 專家曝原因
2025年1月29日就是農曆新年的蛇年,不過未來5年將沒有大年三十,代表大年二十九後就是大年初一,必須等到2030年才會再度出現,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專家也做出解釋了。今年農曆龍年除夕在2024年2月9日,也是近幾年「最後一個大年三十」,接著從2025年到2029年,連續5年都是「大年二十九」,這些日子分別為「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和2029年2月12日」。消失大年三十,要等到2030年才會再現,原因和中國農曆歷算規則有關。農曆歷法中,農曆月主要根據月亮陰晴圓缺變化的週期而制定,來計算一個月的天數,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朔望月週期」。綜合陸媒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說明,月球繞地球轉動一週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不同相貌。當月球和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等時,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這個時刻的月相稱為朔,當天稱為朔日,是每個農曆月的初始日,稱為農曆初一,因此初一在每個農曆月都會出現。王科超介紹,從一個朔到下一個朔,之間的間隔就是農曆的一個月,被稱為「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天。事實上,朔望月的長度並不固定,以29天為多。本世紀內最短為29.27天,最長有29.82天。取整計數,農曆月分為大月和小月,前者30天,後者29天。如果臘月剛好碰上農曆小月,大年三十就會「消失」。農曆月的安排取決於實際月相,大、小月排列與公曆月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兩者間隔排列的比例較高,有時也會出現練續2個大月或2個小月的情況,王科超表示:「根據長時間的統計來看,有年三十的比例略高一些,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也屬正常現象,但較為少見」。
「中國天眼」7年來發現上千顆脈衝星 數量遠超國際其他望遠鏡總和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26日透露,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調試以來,發現的脈衝星數量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貢獻了脈衝星領域多項重大成果,這對於理解脈衝星的形成和演化及檢驗前沿物理規律等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旋轉的中子星,是中等品質恒星消亡後演變而成的,因其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而得名。專家指出,截至2024年11月,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經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從FAST在2017年10月發現首顆脈衝星至今,大陸國內科研團隊通過對銀河系盤區開展脈衝星快照巡天觀測的方式,發現了750餘顆脈衝星,其中包括偶發脈衝星、毫秒脈衝星、脈衝星雙星系統等,另外通過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球狀星團脈衝星巡天等觀測模式,也有200餘顆脈衝星被發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表示,銀河系盤區是恒星聚集的地方,大量的恒星在這邊演化,最後形成了脈衝星。團隊發現的脈衝星當中,其中有一部分脈衝星輻射特徵特別奇特,它們僅僅偶發一些脈衝,幾分鐘發一個,所以這些脈衝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人類是不知道的。脈衝星輻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難題,FAST高靈敏度的觀測,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新的線索。據瞭解,除了對脈衝星的監測,中國天眼FAST自正式開放運行以來,還在快速射電暴、中性氫、納赫茲引力波等多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原創性成果,其中發現最短軌道脈衝星雙星、捕捉納赫茲引力波信號的初步證據等突破性進展,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射電天文領域的話語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姜鵬稱,批量地發現脈衝星是提供一種機遇,就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這種機遇。現在僅用幾年時間,就走到了最前沿,它對檢驗一些前沿的物理規律,比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為人類認識宇宙太空奧祕,作出了中國的貢獻。
立委舉辦公聽會 民團學者籲啟動《大學法》修法
立委范雲13日於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召開「大學亂象、產學合作與高教治理總檢討」公聽會,邀集大學校長、教師及學生代表討論高教治理議題。范雲指出,現行大學法已運作20年,但如今高教亂象層出不窮,要求教育部納入各界意見提出「大學法」修法草案。出席的立委郭昱晴也表示,應重視我國高等教育資源落差與教師待遇問題。范雲表示,她曾收到過的陳情,例如,數個私校長期欠薪、影響教師勞動權;有學校沒收僑外生護照、學生實習界線不明淪為學工;還有學校強迫學生搬宿舍、校長不當濫權、以產學合作為名放任企業染指學校土地建物等。她過去曾經促使教育部建立欠薪sop、專班實習查核機制並協助許多個案陳情;但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辦法,早已示警高教制度需要改革。范雲也和臺灣學生聯合會一起蒐集30所大學學生會的意見,調查顯示近9成學生會認為校務會議對校長問責及監督功能不足、近半數學生會認為自己學校受到的公共監督不足,讓學生在校園持續處於弱勢,跨校學生會近年也因此不斷倡議大學法修法。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在公聽會中指出,大學充滿亂象,再不做些什麼是不會改變的。校務會議在學校治理中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師參與應占絕大多數,但目前「參與教師逐漸降低、充斥行政思維」,亟需重新思考校務會議教師及學生比例。來自陽交大的「守護竹北六張犁聚落學生組織」麻筱祺同學則說明,教育部對產學合作毫無管制,大學已經出現「先產後學」的亂象,更出現企業無償使用國家的土地,直接在學校辦公的荒唐情景。而這樣的決定是由學校做出,學生和小學院的老師根本難以參與和影響,也顯示目前大學法治理制度的問題。郭昱晴在公聽會上,針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落差與教師待遇表示,我國大學招生缺額率不斷攀升,其中又以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為重災區。以文化大學為例,112學年文學院、社科院、商學院缺額率均超過50%,部分科系如俄文系、英文系、地質系等單一系組招生人數甚至低於20人,此現象反映出少子化、產業變遷與市場「重理科、輕文科」對文科的狀況。郭昱晴提到,《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20年分析指出,台灣的高教經費中競爭型經費占比已達44%,高於韓國的40%,主因是大部分非規模性補助經費都已轉為競爭型。不過,競爭機制讓資源分配上出現「強者恆強」現象,頂尖大學因有較多研究資源,能持續吸引產業捐助與技術轉移,擴大與中後段學校的差距;中小型公立學校通常只能依賴技術轉移,或出租校舍來增加收入。郭昱晴說,近年來,許多地段好的大學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出租校內閒置空間。例如台大和台師大將校內空間租給餐飲業者;台體大出租運動實習中心的計畫也引發爭議,學生甚至威脅集體休學抗議,認為學習空間受到壓縮、受教權益受損。由於租金收入穩定,這些大學樂於出租資產,但也突顯了高等教育經費短缺的長期困境,以及在資源有限下如何平衡學生需求與財務壓力的挑戰。公聽會參與師生對大學法修法的意見非常踴躍。范雲因此於會議中作成結論,要求教育部納入各界意見提出「大學法」修法草案,並配合修正「私校法」及「產學合作辦法」等相關法規,以維護高教品質及師生權益。
被譽為「石礦大王」、「酒店大亨」!香港富豪呂志和辭世 享耆壽95歲
嘉華國際集團與銀河娛樂昨(11)日晚間公布,集團主席呂志和於11月7日安詳辭世,享耆壽95歲。呂志和1955年白手起家創立嘉華後,參與香港多個大型填海工程,奠定了他「石礦大王」的稱號;甚至還有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可見呂志和一生對社會的貢獻。嘉華集團與銀河娛樂在聲明中,讚揚呂志和對公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他的遠見、卓越的領導能力與指導,成為本集團發展與持續成功的基石。」銀河娛樂集團2005年成為首間於港交所上市的博彩公司,及於2013年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董事會強調,銀娛將繼續按照董事會制定的業務策略經營業務。呂志和的辭世對本集團的營運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將適時委任新任董事會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會盡快發布消息。 董事會對呂志和的辭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並向他的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呂志和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和社會運動家。1955年呂志和創立嘉華公司,初期專注於建築材料供應,參與香港多個大型填海工程,奠定了他「石礦大王」的稱號。七十年代,呂志和進軍酒店業,在尖沙咀東部購地興建首間酒店,並將管理權交予外國專業管理公司。八、九十年代,他集中於美國酒店及地產發展,旗下酒店與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在美國擁有約20家酒店之物業及管理權,成為全美12大酒店業主之,獲得「酒店大亨」的稱號。2002年,澳門開放博彩業,呂志和成立銀河娛樂集團,成功獲得博彩經營權,成為澳門三家獲得博彩批給合同的營運商之一。呂志和於2015年創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表揚對世界文明進步、可持續發展、人類福祉和社會和諧善美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或團體。幾十年來他不斷捐助中國、香港、澳門及海外學府,扶助弱勢社群。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國際編號5538的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表揚他對社會的巨大貢獻
南京野豬氾濫成災!衝撞高鐵致機械師身亡 還闖旅店覓食
極目新聞29日報導,南京一列高鐵10月27日與野豬相撞,機械師下車排查故障時,被鄰近列車碰撞身亡,此事引發關注。南京市野豬數量 已超過每平方公里4頭。專家稱,野豬進入高鐵可能是因棲息地野豬數量太多,下山覓食所致。據鐵路南京站官方微博消息,10月27日傍晚,一頭野豬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東站間的高鐵聯絡線,與通過列車D5515次相撞,引發設備故障停車,造成途經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車晚點。D5515次隨車機械師下車排查處置故障過程中,被鄰線限速通過的列車碰撞,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極目新聞報導,南京市野豬已經氾濫成災。南京市林業站站長孫立峰接受媒體採訪稱,南京8個行政區均有野豬分布,且種群密度呈總體上升趨勢,從2021年的每平方公里3.24頭增加到2023年的4.43頭。而此次高鐵事故發生地附近的紫金山區域,就是野豬的主要分布地區之一。極目新聞報導,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表示,野豬撞到高鐵導致人員傷亡情況罕見,至今未曾聽過同類案例。野豬氾濫並非南京孤例,由於野豬自身繁殖能力強、天敵缺失等原因,目前大陸多地野豬成災。胡慧建稱,南京紫金山生態環境好,可能因為棲息地野豬數量太多,高鐵沿線大多又荒無人煙,野豬才下山跑到高鐵行經區域覓食。近年來,南京地區野豬頻頻擾民,甚至攻擊市民。10月25日有媒體報導,有遊客在紫金山遊玩期間被野豬衝撞受傷。27日,還有一頭野豬闖進南京一四星級旅店大堂,被警方和保安攜手擒獲。能否通過捕殺野豬來控制野豬數量?胡慧建說,儘管2023年6月30日野豬被調出國家「三有」名錄,不再是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但目前野豬的控制手段仍然極為有限。個人現在可獵殺野豬,但成本高、人身安全風險大,所以不鼓勵私人獵殺;政府組織獵殺也是不得已,由於手段受限,成本高、效率低,絕大多數地方的野豬危害控制可以說是不理想的。能不能完全避免野豬進入高鐵等公共交通區域?胡慧建稱,目前高鐵沿線的隔離網可能不夠結實,野豬攻擊力強,需要加固攔網,在可能出現的區域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設置聲音驅趕野豬。
可可西里「網紅狼」暴肥!帶12同伴路邊討食 專家揭嚴重後果:別再餵
最近1年,大陸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1匹向人類乞討食物的野狼成了青藏公路旁的常客,隨著網路傳播,牠也成為了1匹網紅狼。不過,這匹野狼現在的狀況卻讓人擔憂,因為不斷被人進行投餵,這匹最初毛髮淩亂、瘦到皮包骨頭的狼,現在不但體型變得滾圓,還會向過往車輛撒嬌討食。央視報導,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的民警介紹,大約1年前,這匹野狼開始出現在青藏公路附近。為了近距離拍到野狼,有人給牠投餵食物,引誘牠靠近。久而久之,這匹狼嘗到了甜頭,看到有人停車,還會主動上前討食。隨著投餵的人多了,這匹狼還會挑食。現在這匹狼已經習慣了與人類親近,並且開始依賴人類的投餵。由於食物充足,這匹狼肉眼可見地胖了起來,這也引起了動物學家們的擔憂。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表示,給野生動物投餵人類的食物,相當於讓牠攝入高鹽,容易給健康帶來隱患。不僅如此,這匹狼不但自己在青藏公路邊過上了被人投餵的生活,還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同伴,形成了一個在路邊討食的狼群。最多的時候,工作人員在網紅狼經常活動的周邊,發現了12匹野狼。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管理處負責人尼尕介紹,狼依賴投餵的方式生存,野性和生存規則就會發生變化,對整個生態的平衡和原真性造成破壞。隨著近年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過去難得一見的狼、旱獺、藏羚羊等頻頻現身,人們投餵野生動物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專家和管理人員指出,這種現象不僅會損害野生動物的健康狀況和捕食能力,也會對生態鏈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當狼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最糟糕的結局即狼全部患病,不能捕捉野生動物,就會導致藏羚羊等有蹄類動物數量激增,從而對草場形成破壞。」連新明介紹,對於可可西里這個脆弱的生態環境來講,一旦地表上草的覆蓋度降低,很容易造成沙化等一系列生態學問題。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等部門已經多次發布通告,嚴禁人們投餵野生動物,並在相關區域設立了警示牌;同時,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已經在重點區域加派了警力,加大巡護力度,及時勸阻路邊停車和投餵野生動物的行為。
2024諾貝爾經濟獎揭曉!美英3學者喜獲殊榮 表彰社會制度對繁榮的重要性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台灣時間14日下午5點45分正式揭曉,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戴倫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西蒙強生(Simon Johnson),以及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榮獲桂冠,3位學者在政治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影響國家繁榮的研究上有傑出表現,獲得評審青睞。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透露3人獲得殊榮的原因,是因為展示了社會制度對一個國家繁榮的重要性。3位學者深入探討制度的形成過程,以及制度對國家和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影響,根據他們的研究,健全制度是推動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反之,若制度設計不良,恐會阻礙國家發展,同時造成貧富不均的問題。其中,土耳其裔美國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重量級學者艾塞默魯稍早就被認為是今年的熱門人選,他著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書,被其被認為是一個支持監管市場經濟的中間主義者,常常對政治問題、貧富差距和許多具體政策發表評論。另外,來自英國的詹姆斯羅賓森是一位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透過關注導致一些國家繁榮、其他國家陷入衝突的潛在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研究各國的不同之處,據了解,羅賓森和艾塞默魯還曾合寫過3本著作,包括上述的著作,以及《獨裁與民主的經濟起源》和《狹窄的走廊:國家、社會與自由的命運》,都在闡述為什麼有的國家經濟繁榮,有些國家卻很難。至於61歲的英裔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強生是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Ronald A. Kurtz)創業學教授,曾擔任過多種學術和政策相關職位,包括杜克大學福卡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外媒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正式名稱為「瑞典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目的在表彰經濟學領域傑出研究者的獎項,由瑞典中央銀行設立,紀念19世紀瑞典商人兼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這個獎項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大獎項,但一般認為和5大獎項地位相同,自1968年設立以來,已成為經濟學界最高榮譽之一。諾貝爾經濟獎由艾塞默魯、強生和羅賓森3人獲獎。(圖/翻攝自X)
圍台軍演選在凌晨「實戰氛圍更濃」! 「怪獸級」海警船加入環台巡航
總統賴清德雙十國慶重提「新兩國論」後,中共今(14日)宣布,展開「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與此同時,大陸4支海警編隊也首度開展執法巡查及「環台島巡航管控」,且世界上最大、排水量高達萬噸的海上執法船隻「海警2901」也會加入巡航。對此,大陸軍事研究員付徵南表示,解放軍這次行動的新特點是在凌晨夜間發動軍事懾壓行動,全天候實戰氛圍更加濃厚,讓賴清德政府近距離感受戰爭威懾,釋放不允許迷惑性、欺騙性、漸進性台獨,以蒙混過關的訊號。海警艦隊編隊環台島巡航管控示意圖。(圖/翻攝自中國大陸海警局)中國大陸海警局官網指出,大陸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表示,10月14日,海警2901編隊、1305編隊、1303編隊、2102編隊位台島周邊海域開展執法巡查,環台島巡航管控,「這是按一個中國原則依法管控台島的實際行動。」另根據大陸海警公布的「海警艦隊編隊環台島巡航管控示意圖」顯示,大陸海警船今次離開以往在台灣海峽執法範圍,「首度」繞行宜花東、以及基隆外海等海域,完整繞行台灣一圈。根據百度的介紹,海警2901船於2015年年底交付,噸位超過日本海上保安廳所擁有的世界最大巡視船——「秋津洲號」與「敷島號」,為世界第一大,日本部分軍事評論家更將「海警2901船」稱為「怪獸」。「海警2901」船的滿載排水量達1.2萬噸,配備76毫米速射艦炮、2門副砲以及2挺高射機槍,航速達25節,不論是續航力、耐衝撞性能、適航性、速度各方面都對週邊國家海上執法船具備較大優勢。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今發布的短影音也顯示,中國軍事科學院的付徵南分析,如果「聯合利劍—2024A」演習釋放的訊息是解放軍絕不允許激進「台獨」暴衝闖關,那「聯合利劍—2024B」演習投送的訊號就是中國大陸更不允許迷惑性、欺騙性、漸進性的台獨蒙混過關。台灣總統賴清德今年5月20日宣誓就職後,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週邊開展兩天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大陸國台辦當時稱,軍演是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如今,賴清德上個星期四(10月10日)在雙十節致詞中又聲稱,「中華民國」已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對此付徵南指出,賴清德在今年雙十節上發表了極具欺騙性、迷惑性和危害性的台獨分裂言論,延續民進黨「台獨綱領」的錯誤主張,繼續鼓吹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綁架裹挾台灣民意。
錯過恐再等8萬年!最亮彗星「紫金山」甩尾 全台手機都可拍到
用手機也能與彗星合照!近年來最亮的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是在2023年1月才發現的新彗星,其軌道周期極長,繞太陽一圈需要8萬年,在今年9月底來到近日點,並於本(10)月12日抵達近地點,觀測亮度已高達0等,與織女星相當,伴隨著長逾20度的彗尾。不少民眾在13日捕捉到紫金山的身影,並拍攝到「甩尾」。台北天文科學館12日表示,紫金山12日過近地點,日落後壯觀現身在西方地平面附近,觀測難度高,需要天氣條件配合,要在地平面、視野開闊處,且晴朗無光害的環境下才有機會觀察到美麗的「彗尾」。台北天文科學館接著說到,13日彗星仰角提高,觀測條件更佳,後續彗星高度漸增,可觀賞時間拉長,但彗星亮度也將逐日變暗,20日前彗星亮度預估仍在4等以上,使用雙倍望遠鏡應該可清楚看見。事實上,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是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及南非天文台的ATLAS望遠鏡在去年初共同發現,其正式名稱為「C/2023 A3(Tsuchinshan-ATLAS)」。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就分析,彗星離地球越近就越亮,靠近太陽同樣也會越亮,它最亮的時間點可能會在10月9日前後,屆時位置將幾乎介於地球和太陽之間,「肉眼就看得到彗星已經夠稀奇,這一顆有可能會是過去數十年來看過最亮的其中一顆。」另外,台北天文科學館也指出,比較特別的是在16日,現身於西方天空的彗星將接近M5玫瑰星團,此時彗星位於巨蛇座頭部,與西南西方低空的金星相互輝映。之後紫金山將穿越蛇夫座,並依序經過球狀星團M12、M10、M14,以及疏散星團IC4665附近。由於彗星亮度自中旬起就迅速減弱,至10月底亮度將降至僅約6等,因此若要欣賞,建議使用小型望遠鏡進行攝影,較容易捕捉到彗星與星團同框的景象。
切斷兩韓公路鐵路 金正恩最新發聲:絕不容許朝鮮半島「力量平衡」遭破壞
據北韓官煤《朝中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訪問北韓國防人才儲備搖籃「金正恩國防綜合大學」時稱,朝鮮「絕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還宣稱「要是敵對勢力對朝使用武力,將不排除以核武還擊。」次日,朝鮮國防科學院並進行了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多家軍工企業生產的240毫米可控火箭炮彈驗收試射。根據報道,金正恩在國防綜合大學建校60週年典禮上發表演說,表示朝鮮絕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為此將推進國防科學和軍工業發展,加強「自衛性戰爭遏制力」。金正恩宣稱,南韓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正在轉變為「基於核武器的軍事同盟」,這種行徑孕育着隨時可能破壞朝鮮半島實力平衡的隱患。而他主張在朝鮮半島上,戰略力量一旦失衡就會爆發戰爭。正因如此,朝鮮應該要擁有能夠時刻遏制敵對勢力、控制局面的力量。金正恩還強調,打算切斷與南韓的關係,「我們無意攻擊共和國(指南韓/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也不再對解放南韓或透過武力統一感興趣。」但另一方面,他提到了「局勢管理」,稱沒有任何戰略武器的南韓正在炫耀「核武國家」的力量,他強調「朝鮮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要靠朝鮮主體國防科技力量的優勢來『粉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性軍事活動』。」還宣稱「要是敵對勢力對朝鮮使用武力,將不排除以核武還擊。」據《朝中社》報導,當地時間8日,朝鮮國防科學院進行了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多家軍工企業生產的240毫米可控火箭炮彈驗收試射。報道稱,朝鮮國防科學院進行此次驗收試射的目的,在於驗證自動射擊系統的可靠性,同時再次確認可控火箭炮彈對「67公里最大射程目標」的命中精確度。另據《韓聯社》報導,北韓人民軍總參謀部表示,9日起完全封鎖與南韓接壤的南部邊境,施工將徹底切斷鐵路,並用堅固的防禦結構加固,進行邊境設防。北韓軍方稱,南韓「無時無刻地且多發性地進行侵略戰爭演習」,加上美國核戰略資產隨時出沒,不斷宣稱要對北韓「政權終結」。因此在朝鮮半島的尖銳軍事形勢下,須採取更強硬的反制措施來維護國家安全,與南韓領土徹底分離。北韓軍方已於9日上午9點45分以電話知會駐韓美軍,會在邊境敏感地帶進行要塞化加固工程,以避免出現誤解、防止擦槍走火。
地理粉專揭颱風命名有趣故事 1取名方式被笑「有點中二」
中度颱風山陀兒從輕度颱風轉為中度颱風,且有望變成重度颱風,讓全台都嚴加戒備,民眾也紛紛做起防颱準備。一直以來民眾都很好奇颱風怎麼命名或有什麼由來,今(9月30)日有地理粉專分享颱風命名小故事,其中1取名方式還被形容很中二。臉書地理粉專「翻轉地理教室」今日分享有關颱風和颶風命名的有趣故事,首先是最早給熱帶氣旋取「綽號」的澳洲氣象學家克萊門特拉格(Clement Wragge),一開始他是採用希臘字母和希臘羅馬神話角色,之後改用他不喜歡的人物來命名,像是討厭的政客,因此在氣象預報時,就會聽到「XXX將為某某地區帶來大災難」。對此粉專忍不住笑說,這種取名方式有點中二。再來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和海軍氣象學家繪製太平洋風暴圖時,開始以愛人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為了向家鄉的妻子或女朋友致敬。除此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颱風本來採用女性名字命名的習慣延續下來,但有性別平權組織認為「女性不是災難」,之後也就變成男女名字都會輪流使用。翻轉地理教室也提到,20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有針對颶風侵襲與災害做研究,竟發現「女性名字命名的颶風比以男性名字命名的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研究人員表示,「人們沒有為聽起來像女性名字的颶風做太多準備,建議改另一種命名系統,好讓人們防災觀念不會受影響。最後翻轉地理教室認為,颱風名稱只是方便辨識的代稱,民眾最重要的是做好防颱工作。
擁「短命癌」惡名!一發現幾乎皆晚期 口腔細菌也會導致食道癌
59歲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認為「這幾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愛喝熱湯」應是罹癌主因。根據衛福部112年的統計,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且由於食道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25%,一旦轉移至淋巴、肺部或其他遠端器官,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因此被封為「短命癌」。57歲藝人安迪、54歲的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因為食道癌而英年早世,從發現罹癌到去世只有短短一年。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食道癌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到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進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因此多數患者都是晚期才確診。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另外,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口腔衛生不良、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此遠離菸、檳、酒等高風險致癌因子可減少對食道的刺激傷害,平時建立良好的衛生及飲食習慣,從食健康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其中關於口腔衛生,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牙科學院、中國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當中,約有61%的人口腔帶有上述牙周病致病菌。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細菌特別喜歡住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組織,也可能是細菌感染促使癌細胞滋長。想要預防食道癌?癌症基金會建議民眾少吃太燙熱的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此外,基金會也表示吞嚥感覺異常雖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三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
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金正恩視察新型「自殺無人機」 還交代「納入AI人工智慧」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於24日前往朝鮮國防科學院(Academy of Defence Sciences)的無人機研究所(Drone Institute),金正恩似乎對這些無人機的能力十分滿意,除了交代要大量生產外,也交代要將AI人工智慧納入其中。根據《朝中社》報導指出,金正恩在現場除了強調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外,也提到隨著世界軍事科學的發展和戰場經驗的積累,對於北韓而言,開發、提升無人機的戰鬥性能是至關重要的。金正恩還特別強調,要加速生產各類型的自殺式無人機,以便後續可以用於戰術步兵和特種作戰部隊,同時還表示要加強戰略偵察和多用途攻擊無人機的研發。除此之外,金正恩也提到應持續開發如核魚雷等水下戰略武器系統,並著力研發水下自殺式攻擊無人機。金正恩也表示,應將人工智慧技術積極引入無人機的開發過程,以提升無人機的智慧化和作戰效能。報導中也提到,隨金正恩進行視察的人員有北韓中央委員會的多位高級官員,包括趙甬元(Jo Yong Won)、李炳哲(Ri Pyong Chol)和朴正天(Pak Jong Chon)。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川普投顧1/「台灣要小心!」一句話掀翻全球股市 台股急摔千點台積電自貶市占避鋒頭
台股投資人7月搭了趟「雲霄飛車」,大盤上旬銳不可當,攀上2萬4新高峰,豈料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一席「要台灣交保護費」,讓大盤月中變天,五個交易日重摔7.83%,5兆元市值蒸發掉,如雪球滾落的頹勢,終於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句「9月可降息」,8月1日台股回神反彈,好不容易才收復季線,然後2日收盤狂瀉千點,收在21638.09點,市值再度蒸發3兆元、創下史上第一慘!7月底經歷凱米「穿心颱」的台灣科技廠及投資人,對川普這場「立威」祭旗,不敢掉以輕心。川普在彭博專訪時指出「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此話在7月17日一出、全球譁然,甫創新高的台股立馬遭外資狂拋,以台積電為首的電子權值股最慘,儘管有小散戶接盤,颱風休市兩天,但光是5個交易日內大盤跌掉2千點,陷入22000點保衛戰,台積電從1005元摔到924元,市值蒸發2兆元。被川普點名的次日,正好是台積電魏哲家在接掌董事長後第一次舉行法說會,儘管繳出亮眼業績及展望,但在場法人不免問到地緣政治的擔憂,魏哲家說「台積電的策略及計畫並未改變,海外部分依然會持續於美國、日本及歐洲發展。」不願具名的業者向CTWANT記者提到,在法說會時,魏哲家突然提到的Foundry 2.0(晶圓製造2.0)概念,把晶圓代工包括封裝、測試和整合元件製造等全部納入,「讓台積電的全球市占率硬生生從6成降到28%,就是怕『樹大招風』,免得被川普拿來威脅。」尤其知名財經網站霸榮霸榮(Barron`s)引用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提醒川普,全球10奈米以下的先進半導體92%由台積電製造。儘管魏哲家端正視聽,短短30秒的發言,被外界解讀「無懼川普」、「霸氣回應」,但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撰文警告,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方將對輝達、微軟及OpenAI展開反壟斷調查,擔心台積電是否會被拖下水;其他業者也擔憂,川普上台後會減少原本說好要給台積電的晶片法案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法說會表示,海外策略及計畫並未改變。(圖/黃威彬攝)隨著拜登退選、川普勝選機率大增,台灣工商界更憂心的是川普重啟「美中關稅大戰」。為了總統大選,川普2023年2月即提出「新貿易計畫」,今年6月再提「川普互惠貿易法案」,重點就是兩國貿易要「以眼還眼」,向對方徵同樣的關稅,所以其他國家只有2種選擇,「取消對我們的關稅,或是向我們支付數千億美元!」川普說。對於川普「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並「要台灣交保護費」的新狂言,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兩位工商界大老7月17日分別被媒體追問,林伯豐呼籲「台灣必須小心」,政府要看清楚兩岸關係是否會被左右;而吳東亮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又要開始保護主義和關稅的大戰」。「一旦提高關稅,恐怕加劇通膨,影響降息時間等,對世界經濟情勢產生負面影響。」吳東亮嚴肅地說;同時出席工商協進會演講活動的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無奈表示,「作為晶片的買家,無論是台灣或美國製造的晶片,基於公司需求都會採購,」現在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所以內部都有在做研究討論。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表示,要針對美中關係惡化作應對。(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在7月22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上建議,台灣企業謹慎程度絕不亞於學者跟政府,台灣不可能丟掉大陸市場,但要針對美中關係惡化作應對,台灣跟大陸保持聯繫與投資時,可學習歐洲模式,投資大陸、但僅專供大陸市場,與其它市場無關,萬一發生狀況時可「棄車保帥」、不會影響到全體。現在台灣更應該加入東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抱團避免關稅門檻,「前總統蔡英文當選的時候就講了,但八年過去沒有做成,現在美國這麼支持我們,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加入。」蘇宏達說。
蘋果長出大蘑菇!專家證實「可以吃」 千里高價求購:有研究價值
近段時間梅雨剛結束,高溫天氣持續。大陸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女子小鄧(化名)在家裡驚奇發現,一顆忘記吃掉的蘋果,居然長出大蘑菇了。消息曝光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業人員立即聯繫小鄧,想購買這顆長蘑菇的蘋果。第二天,蘋果通過快遞發往雲南,目前已到達實驗室。《都市快報》報導,小鄧透露,蘋果當時放在客廳的籃子裡,家人都忘記吃了,6月30日早上,自己上班前突然發現蘋果有點發白,當時以為長毛了,來不及扔掉,7月2日晚上下班回家,她突然想起這顆蘋果,仔細一看驚見蘋果上居然長出一朵蘑菇。家裡孩子看了也覺得蠻神奇,於是決定先留著觀察。小鄧把蘋果拍照PO網後,立刻引發熱烈討論。7月6日晚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業人員聯繫了小鄧,想購買這顆長蘑菇的蘋果。小鄧很大方,說「這個長蘑菇的蘋果在我手裡是沒用的,做個好事送給專業人士做研究,就寄給他,讓蘋果蘑菇飛到有用的人員手裡吧。」目前蘋果已到達實驗室。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藥用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錦寶表示,蘋果上長出的是裂褶菌,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見。由於水果生長出裂褶菌的情況並不多見,一般裂褶菌主要長在樹幹上。浦錦寶分析,很可能是蘋果存放的環境中有裂褶菌孢子,也可能是這顆蘋果原來的枝幹帶來的,果樹樹幹上常會生長裂褶菌。浦錦寶分析,這段時間比較悶熱,梅雨空氣水分含量高,適合裂褶菌的生長條件,就從蘋果上長出來了。收到蘋果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博士許容聚說,裂褶菌作為重要食用菌有很大的栽培價值和經濟價值,該菌株僅靠很少的基質就能長得如此強壯,可以為日後的白參菌種選育提供參考。
私校AI招生術2/老牌頂大推AI課被秒殺 這位校長親訪老黃蘇媽秀合照果然滿招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六月間訪台,將17所大專院校列在演講背板放送到全世界,掀起新一波AI招生旋風。CTWANT記者整理教育部大學院系所及學位學程增設及調整核定一覽表發現,早在2019年開始,就有不少大專院校增設關於AI的相關學系,或系所名稱直接冠上「智慧」二字,今年大學入學的選擇,光是以「人工智慧」為名的科系就有26個,若是選有「智慧」的科系,更高達64個。在當前少子化、私校面臨招生大困難的時刻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系的人工智慧組、資安組今年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報名總人數)100%,與AI相關的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系的生醫資訊組、醫學工程組,也拿到100%,在私校中招生成績格外亮眼。記者進一步發現,去年起,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就很忙!他率領學校的AI團隊到美國,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共同研究AI智慧醫療領域計畫,又到超微(AMD)公司,頒名譽博士學位給AMD執行長蘇姿丰,並簽下研究合作案,成立「AMD邏輯暨運算實驗室」。今年3月,蔡進發又去美國參加2024輝達GTC大會,並與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在輝達公司與執行長黃仁勳見面,探討健康醫療的合作研究案;6月的台北電腦展,親自到展場向超微報告AMD實驗室在亞大的7項研究計畫與教學情況。學校官網放上校長跟兩位科技巨頭的合照,果然讓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開紅盤!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演講時,有秀出輔大的校徽,那是因為我們早在10年前就跟輝達買GPU」,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向CTWANT記者解密,輔仁大學的醫院雖然2017年才成立,但醫學系已經30多年,為探討如何跨界跨領域、去結合其他的學系發展,所以需要建置「運算力」(computing power),2019年成立輔大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一開始結合輔大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國泰醫院等,利用AI抓出詳細的資料,發展智慧醫療、精準健康。輔仁大學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用於服裝設計。(圖/MSI提供)後來包括管理學院大數據專業和資管系、理工學院資工系、醫資學程和智安學程、文學院、外語學院、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院,甚至連天主教學術研究院也都拿來做AI倫理研究,等於幾乎全校都在使用這個GPU資源,當學生廣泛運用AI後,學校也開設輝達NVIDIA認證課程,已有逾百位同學考上這個燙金的證照「AI是相當重要的,預計會深入到所有的醫療行為,尤其是未來的遠距醫療與遠距照護,」謝邦昌說,現在做AI與醫療結合,校內12個學院一起培育跨領域人才,像是織品服裝系可作醫材開發、外語學院作國際醫療,而民生學院可研發食品營養,讓這些原本看似冷門的學科,利用各自專業加上AI,能創造出多元的服務價值。而在2022年,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也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引進NVIDIA Studio 認證的Creator Z16創作者筆電,應用於3D 服裝設計、電腦打版等上機實作的相關課程,且能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快速進行即時渲染及動態模擬,可說是善用了雙方的優勢。黃仁勳展示的機器小車「d.ASH-ER」,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大同大學官網)面對少子化招生困境,有在AI能量上做足準備的大專院校,陸續吃到這波AI紅利的還有大同大學。1956年成立的大同大學,近年註冊率都有近9成,儘管校名沒有出現在黃仁勳演講背板上,但黃仁勳身邊繞來繞去的小機器人中,其中一台有表情的可愛小車「d.ASH-ER」,就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是用來即時監控環境、識別問題,並且根據環境自主規劃最佳路線,實現高效地運輸物資的功能。大同大學運用學校位於台北市精華區的優勢發展育成中心,除了輔導新創事業,也創造出讓同學實習、工讀,教授產學合作、專題研究的資源與環境,同時也增加學校財源,像是2020年的智慧創新人才培育示範學校計畫,就有幫忙做NVIDIA DGX Station人工智慧工作站教育訓練,「人工智慧學分學程」也有跨系的教授團隊加上業師、校友在產業界的交流,提升學生實作力。「我問學生畢業去哪,他說台積電,我覺得很好,沒想到問了一整排、結果全部都去台積電,現在不只是念大學要主打『保證就業』,而是考慮要去哪家科技業薪水最高。」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笑著跟記者說。「萬物皆AI」的現況下,以傳統人文社會學科著稱的政治大學,資訊學院的首任院長胡毓忠就曾提到,AI相關科系要走不一樣的路,鼓勵學生結合校內發展已久的傳播、金融、法律等科系,開發相關的議題和偵測工具。
曾是閣揆最佳人選!鄭文燦疑涉貪遭聲押 從政26年爭議事件一次看
前桃園市長、海基會董事長疑似有涉貪行為,於5日晚間遭桃園地檢署帶走漏夜偵訊,並在凌晨聲押禁見。由於鄭文燦近年表現亮眼,2度就任桃園市長,甚至被譽為閣揆最佳人選,所以當消息曝光後,引起外界震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鄭文燦的自1998年從政,當時他以全縣最高票的成績當選桃園縣議員。卸任後轉任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後於2004年升任文宣部主任。2006年成為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成為最年輕的閣員。而在2014年,鄭文燦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市長並成功當選,並於2018年成功連任,同時也創下桃園市市長選舉有史以來的最高票紀錄。在卸任桃園市長後,2023年1月,鄭文燦在陳建仁內閣中擔任行政院副院長。但後續由於爆出澳門深偽影片爭議,整起事件撲朔迷離難以釐清,再加上賴清德有較高的道德標準,所以鄭文燦並未如外界預期擔任閣揆,而是在2024年4月25日被安排擔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但在鄭文燦的政治生涯中,也是出現不少爭議事件。在桃園縣末代縣長吳志揚時期的,鄭文燦以民意希望地下化為由,不僅中止桃園鐵路高架化工程,甚至還開始規劃鐵路地下化一事,讓工程預算從原本的308億暴增至945億,後續又追加至1047億,在當時就引起不小的爭論。2022年9月18日,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強震,當時最大震度僅3級的桃園市,其中僅啟用約1年的八德國民運動中心五樓的羽球場,在震後被發現天花板輕鋼架、隔音板明顯倒塌掉落,好在當時民眾逃脫及時,僅1人受傷。但後續施工廠商被爆,自2015年以來,違反職安法令達199次,鄭文燦也因此工程遭到嚴厲批評,連夜出來致歉。2022年10月3日,新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游智彬、新黨發言人陳麗玲等人,公開質疑鄭文燦在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碩士論文疑似抄襲,甚至有代寫可能。2022年12月2日,台大社會科學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決定撤銷鄭文燦的碩士學位,並不再續聘其論文指導教授。在2022年10月,當時即將卸任桃園市長的鄭文燦,突然當選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後續鄭文燦於2023年1月辭去足協理事長職務。但在2024年3月,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踢爆中華足協每年拿國家上億的補助,但卻積欠選手款項不願歸還,而在事情爆發之時,足協理事長正是鄭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