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輸陸
」驗出有害蟲 國台辦:今起台灣芒果禁輸陸
台灣釋迦禁令6月解除,終於能銷往大陸,不料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1日表示,因台灣芒果有桔臀紋粉介殼蟲,即日起禁輸往大陸。據《環球網》報導,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今年起大陸海關發現銷往台灣的芒果有桔臀紋粉介殼蟲(Planococcus minor),該生物如果傳入大陸,會對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有嚴重威脅。朱鳳蓮表示,為了從源頭防範風險,海關署決定從21日起暫停台灣芒果輸大陸,並通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告知台灣,也會要求台灣做完善的植物檢疫,而上述措施是符合生物安全和科學的,也符合大陸相關法律。
行政怠惰致食品禁輸陸 民眾黨批政府還藉機操作仇中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張其祿今(13)日舉行記者會指出,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宣布禁止輸入台灣水產、酒品、飲料,勢必衝擊民生經濟,然而政府明明可以提早輔導,卻選擇犧牲農漁民和業者的利益,還藉仇中言論轉移行政怠惰的焦點,呼籲政府別再藉此操作「抗中保台」,而是要加緊提升我國農漁產品及食品品質,打造多元國際行銷管道,協助業者走出外銷困境。邱臣遠表示,中國大陸2021年4月公布「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於2022年1月1日生效,後續在今年8月、12月屢次通知台灣告知業者補件,但顯然相關單位並未重視,直到補件期限超過3個多月才禁輸,主管機關卻互推責任,負責協助業者註冊的食藥署稱「未收到通知,詳情問農委會」,農委會則說「查證補件問題洽詢食藥署」,明明可以提早輔導,也可透過兩岸對話平台積極協調,卻選擇犧牲農漁民和業者的利益,藉仇中言論轉移行政怠惰的焦點。張其祿表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不排除向WTO申訴」,但從2021年9月至今,政府至少喊過4次「向WTO申訴」,包含2021年11月為鳳梨、釋迦、蓮霧首次向WTO提出爭端解決的要求,今年6月的石斑魚、白帶魚,還有今年8月百家食品遭禁,這句話耳熟能詳,儼然是官方的「罐頭回覆」,但申訴結果都沒有向人民說明。其中光是鳳梨、釋迦及蓮霧輸入案,從去年11月起向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例會提出3次特定貿易關切都沒有下文。張其祿表示,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兩岸「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自2016年5月起工作會商及研討會全面停止,最近也只有農委會單方面要求中方進行「技術性對話」,兩岸農產品雙向溝通管道中斷至今,顯然已非農委會單一部會能夠處理,面對農產品被禁的嚴峻問題,陸委會等相關部會應跨部會合作,重建兩岸農產品雙向溝通管道。民眾黨立院黨團表示,中國大陸大規模暫停台灣食品進口,傷害台灣農漁民和業者,只會把兩岸關係越推越遠,而民進黨政府動輒拿民生經濟操作仇恨,以抗中保台牌爭取選票,反倒推升兩岸戰爭的風險,原本的溝通和預警管道恐已名存實亡,如今唯有提升品質、開拓銷路,才能幫助農漁民和業者在產銷中找到突破口。
自行註冊成功增加74件 禁輸陸產品增11件
大陸暫停我多項食品、水產品進口,衛福部食藥署12日公布最新統計,通過註冊登錄從792件增加到855件,以自行註冊的為主;但推薦註冊產品從42件減少到31件,減少的11件為油料、食用穀物。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目前看來陸方有在審查,業者可持續補件,如果資料完整,有機會成功註冊。食藥署統計,12月8日至10日,台灣有效輸銷中國大陸品項件數從1006件減為792件、暫停進口從2195件增加至2409件;註銷維持31件。鄭維智指出,截至昨上午8點,共有855件產品註冊有效,和10日相比增加63件,以自行註冊產品增加74件最多,然而未審核通過的推薦註冊產品又再度減少11件,主要品項為油料、食用穀物。另對於台灣酒類等產品出口大陸遭禁,財政部長蘇建榮昨表示,台灣1年出口到大陸的酒類約台幣37億元,目前受影響數大概10億元以內。他認為,兩岸同屬WTO會員國,應要根據規範協商,對岸用非關稅貿易障礙,這已違反WTO規範。糕餅公會表示,大陸新規範對規模較小的烘焙業者,有的選擇重新申請,也有業者乾脆趁此機會將產品轉銷美加或東南亞,因此大陸再禁止烘焙食品等,影響性已降低。不過烘焙業者透露,規模較大廠商多選擇重新申請,讓產品得以銷往中國大陸,此次禁令對中大型烘焙業者影響較大。也有業者表示,部分大型業者生產線早就在大陸,不在此波影響範圍內。
9成9水產遭禁輸陸 農委會、食藥署「認狀況外」:從未接獲中國通知
中國海關署今(8)再傳禁我方水產品,造成台灣百餘家業者受到衝擊。農委會晚間證實,中國海關此次限制的主因,是其去年4月要求各國必須註冊所有銷往中國的產品,其中台灣當時有8百多家業者被列為「暫停進口」,但今年8月底申請截止前,我方已補交100多件申請,中國海關署卻在今天公布僅1家合格,且我方至今仍不清楚哪些資料要再補,以及在哪個程序卡關。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於記者會表示,水產品在此次所受影響最大,其中又以魷魚、秋刀魚及牛仔魚為大宗,指出800多件輸往中國的水產品,因其中600多家廠商因沒意願、很久沒捕魚、沒運作、市場轉型及被廢照等因素,選擇不申請而沒有輸銷,其餘有意願補件廠商,則在8月31日前完成補件申請,且「8月31日之後,中方雖沒告知結果,但100多的家魚貨仍可輸往中國」。因此,我方在從中國海關署網站發現禁輸資料前,都沒接獲中方任何通知。陳駿季坦言,這100多件申請為何沒獲得註冊許可?有哪些資料沒有補齊?在哪個申請程序出問題?以及最重要的「預計受損金額有多少」,目前都在釐清中。不過,目前尚未發現如茶葉等農產品項遭到無預警禁止輸中。此外,輸中企業登記窗口雖在食藥署,但因水產行銷、養殖都與農委會有關,因此這波水產品被禁,也由農委會先主動說明。食藥署長吳秀梅也透露,食藥署在輔導業者註冊時「該補件的都有補,該交的都交了」,目前要先和中國確認被禁原因,但「時間不便透露」。至於這波水產品被禁是否與食藥署自11月30日起禁止中國猴頭菇輸台有關,吳秀梅強調「大陸猴頭菇屢次被驗出農藥超標」,所以才會暫停受理輸入查驗申請1個月,且今年度不合格批數已達12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