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計劃
」 晶片荒 人才荒 半導體 聯發科 IC設計董座憂揣嘸人1/在7年前預言 蔡明介憂「人才荒」警鐘已響
「全球晶片荒」才露出緩解跡象,71歲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卻敲響一記警鐘,他投書直言,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荒開始出現」,並抓出病灶是12年國教的「基礎數理教育」。本刊調查,蔡明介7年前就預言「台灣科技業會找不到人才」,因此積極深耕教育,至今已投入18億元作育英才,還提供月領5萬元的「不綁約」博士班獎學金;儘管如此,仍難解台灣科技人才「質量不足」的燃眉之急。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行「神農計劃」,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機農業課程、校外農場體驗等科普教育。(圖/翻攝自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臉書)手機晶片龍頭大廠聯發科(2454)在7月27的法說會,交出一張業績大爆發的成績單,上調今年度營收為4,671億元,成長逾45%,預計明年發放62元起跳的現金股利,外資法人紛紛力挺,股價最高喊出1,740元(8月9日收盤價為921元)。然而,自喻是現役半導體老兵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卻有個心頭大患,日前罕見地投書媒體表示:「人才荒開始出現,人才不足勢必影響國家的科技發展。」對此,一位已退休的蔡明介半導體界友人指出,「蔡明介一向不談時事,唯一會公開談的就是教育。」由於需要大量數理學科研發人才,聯發科找來員工招募學弟妹,選才成功還有獎金可拿。(圖/連唯証提供)事實上,這不是蔡明介首度大聲疾呼。早在7年前聯發科股東會後,他就主動向媒體談起自己相當擔心台灣的教育政策,「十年之後,台灣科技業會找不到人才。」如今蔡明介不但一語成讖,半導體的人才荒,還比他預期的提早3年來到。積極布局5G、AI、智慧物聯網的聯發科,今年預計還要募集2,000位研發工程師。(圖/黃耀徵攝)「大學入學考試政策變動,牽動高中生的學習重心與學習資源配置。」蔡明介進一步點出問題核心,「大學是高等教育的開端,也是科技人才的搖籃,高中階段要提供義務教育的知識養成,也是扎根大學專業教育所需的基礎;高中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會影響扎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
董座憂揣嘸人3/十二年國教數學時數腰斬50% 聯發科深耕科技教育花費逾18億元
對於6年前教育部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十二年國教),縮短了數學上課時數。曾任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處長的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林福來,一度點出十二年國教的數理教育隱憂,本來高中數學從高一到高三,每學期4學分共24學分。總綱明載只剩高一到高二,每學期3學分,共12學分,整個腰斬50%。由於引起很大的爭議,最後修正為高一、高二必修共16學分,其中4學分為必選。每年在台灣大學舉辦的校園徵才博覽會,是國內各家企業招攬人才的盛會,聯發科也大陣仗參與獵才。(圖/報系資料庫)台中一位周姓數學老師則指出,過去的數學教育方式,可能會讓人覺得高深的數學沒有用,「其實應該讓不同導向的學生,接受不同的教育,目前高中分成『數A』、『數B』就是如此。」不過,一聽說目前有些大學資工系「都靠電腦計算」,學生居然不用上微積分,周老師感到十分吃驚。大學教授Lux心有同感地說,簡單來說,數據推理及計算都要用到數學,「數學是精確計算、預測、推理與論證的工具,如果缺少數學能力,處理科學時只能做定性描述,不易釐清因果關係;任何行業只要牽涉到量化,都須要用數學。」以研發為主力的聯發科,在全球有50個研發據點,工程師們跨國合作討論習以為常。(圖/聯發科提供)事實上,蔡明介創業5年後(2002年),即開始自掏腰包深耕教育。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前後共撥出高達18億元的經費,其中12億元投入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包括和學校共同成立創新研究中心、創辦執行特定計畫的產學大聯盟、獎助海內外碩士生參加各種國際論壇、延攬海外師資與舉辦科技交流活動等。「聯發科在人才教育這塊做很多,這不是為了聯發科,而是為了社會、國家,只是他(蔡明介)很低調不願意多講。」一名跟著蔡明介打拚多年的聯發科老臣表示,聯發科至今已與19所國內外大學合作過。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行「神農計劃」,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機農業課程、校外農場體驗等科普教育。(圖/翻攝自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臉書)
董座憂揣嘸人4/奧斯卡等級博士班獎學金不綁約 這家公司低調培育人才為產業
2015年考進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博士班的連唯証,是該校第三位獲得聯發科博士班獎學金的精英,「這個獎學金最大的特色,是一旦申請成功就可以每個月領到5萬元,比博士生在系上當助理一個月1萬2千元,好上太多倍。」連唯証透露,學界早已將聯發科博士班獎學金冠上「奧斯卡等級」的最高殊榮,「履歷上只要出現自己領過這個獎學金,無論在國內、國外,都很容易被錄取。這個獎學金沒有任何綁約條款,都還沒看到研究成果就投資,免費替業界培養人才,聯發科真的太佛心。」屏東縣南州鄉農村長大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小學就讀南州國小(圖),因此特別注重偏鄉學童教育議題。(圖/翻攝自南州國小臉書)不只重視高等教育,蔡明介也心繫偏鄉的科普教育。在屏東縣南州鄉七塊村出生的他曾說:「南州在哪根本沒人聽過!」並透露小時候稻田就是他的遊樂場,大多靠著報紙跟收音機獲得外界的消息。出身屏東南州鄉農村的蔡明介,對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連結,藉由「神農計劃」促進小學生認識在地的農漁業。(圖/聯發科提供)蔡明介深知城鄉教育資源存在極大差距,透過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廣中小學科普教育、贊助大學及研究所科展,例如「神農計劃」鼓勵偏鄉小學種植當地蔬菜;「科普列車」找來環境和昆蟲學家,教育當地生態環境與生物;「智在家鄉」藉由數位創新落實回歸故里,依地方特色來發展教育課程。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行「神農計劃」,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機農業課程、校外農場體驗等科普教育。(圖/翻攝自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臉書)「西班牙藝術家達利雕塑一座《向牛頓致敬》雕像,把它的頭挖掉、把它的胸挖掉,它的標題叫做Open Mind、Open Heart。」蔡明介跨界談起教育,期許台灣年輕人抱持開放的心胸,接受數理教育。蔡明介以藝術家達利作品《向牛頓致敬》的挖空腦袋與胸部(圖)為例,勉勵學生Open Mind、Open Heart。(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