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受損
」 青光眼 失明 神經 車禍誤食油桐花籽中毒!桃園4小學生腹瀉嘔吐「緊急洗胃」 家長批學校不該種
桃園市南區某國小,今天下午有4名六年級學童,疑似誤食油桐花籽,導致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校方緊急通報救護車將其送往國軍桃園醫院,所幸洗胃完後並無大礙。家長質疑,油桐花籽果實有毒性,校內不應該種植油桐樹木。國民黨市議員黃敬平說,油桐果實含有毒性,過去也曾發生國中生誤食而集體中毒的案例,校內如有種植油桐木,仍應教育學生並提醒其毒性,以免誤食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油桐花是台灣常見的植物,因為其花開潔白美麗,又被稱為「五月雪」,經常吸引人們拍照留念。然而,油桐花的種子含有高度毒性,若不慎食用,會對消化系統產生劇烈影響。油桐花子中含有的毒性物質會刺激腸胃,通常在誤食後數小時內引發中毒症狀,如嘔吐、腹瀉、胃痛,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身體脫水甚至中樞神經受損。黃敬平指出,小學生識別能力較弱,誤以為油桐花籽是果實,也或許形狀和其他可食用的果實相似,進而產生誤會導致有中毒現象。油桐花籽的外觀或許像某些無毒的植物種子,但千萬不可隨意嘗試,尤其是小孩,對於植物辨識能力有限,更容易發生類似情況。市府教育局指出,該學校下午通報表示4位六年級學生,約下午1點多下課時食用油桐花籽,上課後向老師詢問是否可食用,並向老師表明早就已經吃下肚,老師發覺後立即將學生送往健康中心。其中3位學生因食用較多,有腹痛噁心情形,送往804醫院洗胃完畢,意識都清醒沒有生命危險。另1位由家人帶去就醫,因其食用量少,醫師表示先不用做特別處理,請家人持續觀察學童健康情形即可。該校校長表示,有其他同學目睹情況,說是1名學生從書包拿出油桐花籽,並稱覺得是堅果所以分給其他同學一起吃,校內是有種植油桐樹,但現在並非是開花結果季節,對於學生油桐花籽來源還要進一步釐清。平日也會教導學童辨識各種植物,也叮嚀任何植物都不可以放進嘴巴吃,因4名學生在休養,待學生明天身體好轉後,將進一步詢問如何得到以及為何要吃等細節,會再持續關心學生。
女子常搬文件!竟釀「爪狀手」 醫曝治療方式預防神經受損
陳小姐33歲,是一位上班族,工作上常常需要搬運沈重的文件和書籍。這一年多來陳小姐開始出現左手前臂痠麻和手指頭無力的症狀。經診所醫師診斷是頸椎問題,然而復健五個月後仍未改善,手掌甚至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心急的家人帶陳小姐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門診,詳細檢查後發現陳小姐左手肘的尺神經受到壓迫,相當嚴重,也已經出現手掌肌肉萎縮凹陷的「爪狀手」情形。手肘隧道症候群 嚴重會有不可逆神經損傷黃贊文部長說明,手肘隧道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神經壓迫症狀,由於尺神經在手肘處的位置非常表淺,因此很容易受到傷害。手肘隧道受到直接的撞擊時容易造成急性尺神經發炎,若是長時間以手肘關節做倚靠的動作,或是工作常要提重物而需要長時間將肘關節維持在屈曲的位置時,則會導致慢性的尺神經壓迫而使神經受損。運動醫學中心徐振恆醫師指出,手肘隧道症候群大多數症狀集中在手部,常見包括無名指和小指的麻刺感,而嚴重的手肘隧道症候群則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無力,並使手指協調的動作變得困難。除了理學檢查以外,也會安排神經傳導檢查來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手肘隧道症候群造成的尺神經病變。症狀輕微可採保守治療 嚴重則需進行尺神經減壓手術徐振恆醫師進一步說明,手肘隧道症候群症狀比較輕微的患者,如果尚未出現明顯感覺異常和肌肉萎縮無力,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局部發炎腫脹,睡覺時使用副木固定以免手肘過度彎曲等,都有機會自行緩解。當保守治療無效或已出現手無力、肌肉萎縮甚至有明顯的「爪狀手」時,尺神經的減壓手術治療則成為必要選項。發現手肘麻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 及早就醫與治療徐振恆醫師建議,現代社會的工作壓力大,在辛勤工作拼經濟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若發生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症狀時,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小時候都打「屁股針」為何沒了? 醫師吐3原因:刺中就糟了
近日,有兒科醫師分享,在替小朋友打水痘疫苗時,小朋友的媽媽提起,「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醫師解釋,現在打針在屁股上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考量三個原因:怕刺中坐骨神經、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以及「面子掛不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在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近日一名4歲小朋友來施打水痘疫苗第2劑,當時醫師問小朋友「想打在手臂還是大腿?」此時一旁陪診的媽媽忍不住問,「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對此,醫師也說明,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現在很少見了,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害怕針頭刺中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直徑最粗的單根神經,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覺和運動,屁股剛好是它的必經路徑,「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經受損可就糟了!」再來,打針在屁股上,可能會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青蛙肢」。反覆的肌肉注射造成肌肉長期發炎,之後攣縮纖維化,導致無法併腿蹲下或活動受限,在過往很愛從屁股打退燒針的年代較常出現。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面子掛不住」。畢竟要把褲子脫下來對陌生人露出屁屁,不管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需要一些「恥力」,尤其是要大規模接種時,就更難達成了。傑登醫師表示,現在為孩子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時,會優先選擇「大腿」或「手臂肌肉」。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手臂的肌肉還不夠厚,通常會優先選擇在大腿前外側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歲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選擇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傑登醫師還透露,他的個人習慣是遇到2歲以上、又可以溝通的小孩,就讓孩子「自己選要打哪裡」,一方面是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而且小朋友面對「自己選的」通常也會比較勇敢面對。
女子慢跑遇3灰熊頭差點被咬爆! 頭上「小飾件」救她一命
近日,加拿大一名24歲女子帶著狗在森林步道慢跑時,意外遭遇3隻灰熊。她雖然打算悄悄溜走,沒想到狗狗卻主動對灰熊進攻,女子為此不幸遭到一頭公熊攻擊,身受重傷。幸運的是,當灰熊咬住她的頭時,頭上的塑膠鯊魚夾被咬爆,碎片割傷了灰熊的嘴巴。女子則趁灰熊受傷鬆口時逃脫。根據《CTV NEWs》的報導,加拿大育空(Yukon)地區的24歲年輕媽媽凡妮莎查普特(Vanessa Chaput)於6月30日帶著她的德國牧羊犬露娜(Nuna)在育空地區的橫貫加拿大步道 (Trans Canada Trail) 上慢跑時,意外撞上3隻灰熊。在一個有熊的國家長大,查普特當然不會想挑釁灰熊,但在她試圖悄悄後退逃離現場時,露娜卻掙脫了繫帶,上前驅趕2隻灰熊,而另1隻灰熊則查普特發動攻擊,用爪子攻擊她的背部,並且用力咬斷了她的右手臂。雖然身受劇痛,查普特決心為了丈夫與2歲的小女兒活下去,她忍住掙扎,將身體如胎兒般蜷縮起來,試圖盡量保護身上的要害。灰熊無處下口,便咬住了她的後腦勺。幸運的是,當灰熊咬住查普特腦袋的時候,她頭上帶著的塑膠鯊魚夾不堪熊咬壓力,在灰熊口中爆碎開來,碎片劃傷了灰熊的口腔,灰熊因此受到驚嚇,而肇事的露娜也在此時趕回來護主,在露娜的干擾下,查普特總算找到機會逃出生天,滿身是血地衝上高速公路,在路旁的緊急電話撥打了911。查普特被送往附近的醫院後,醫生發現她的右臂有刺傷、骨折、神經受損,手臂三頭肌有2處撕裂,全身也有多處嚴重穿刺傷,總共縫了30多針,所幸在經過10天的住院治療後終於可以回家休養。查普特在經過10天的住院治療後終於可以回家休養。(圖/翻攝CTV NEWs)事後,事發地點附近的露營地被緊急疏散,當地保護官對3頭判斷時查普特描述相符的灰熊實施了安樂死。查普特在受訪時表示,她不會為這次發生的事情而責怪熊、責怪狗或者自己,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生了錯誤的事,而且這些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灰熊是棕熊的亞種,分布於北美洲西部,是北美最常見的棕熊。大多數成年雌性灰熊體重為130至200公斤,雄性灰熊平均體重為180到360公斤。整個亞種的平均身長為198公分,平均肩寬為102公分。在北美,灰熊的分布範圍曾十分廣泛,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遠及哈得遜灣。不過灰熊在美國大平原地區以及西南部已經滅絕,目前棲息地僅剩下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及美國的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華盛頓州等西北部地區。據估計,整個育空地區應有6000至7000隻灰熊。
7旬老翁突發顏面麻痺 中醫針灸一周後好轉
71歲王先生今年5月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太太發現王先生的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王先生至西醫檢查,被診斷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醫師開立類固醇及B群控制發炎、減少神經受損、幫助修復神經,並建議至中醫針灸,增強療效。因此,王先生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尋求治療,經過一個禮拜的針灸治療,臉部左右不對稱的狀況有明顯改善,持續追蹤治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指出,王先生的狀況是典型的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狀,包括急性、嘴角不自覺流水(口水或漱口水)、嘴角歪向正常的那邊(表情不對稱)、法令紋消失、眼皮無法閉合、臉部有麻鈍感、有些人會耳後疼痛、聽覺異常或味覺異常。要非常注意的是,如果伴有半邊肢體無力和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抬頭紋沒有消失(可完整閉眼),需馬上到醫院求助,很可能是腦中風。另外一種情況是伴隨耳朵疼痛、耳朵附近出現水泡,這是由帶狀皰疹造成比較嚴重的顏面麻痺,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需要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造成貝爾氏顏面麻痺的原因與病毒感染有關,黃金治療時間是72小時,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會復原,比較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拖到1-2年才痊癒,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中醫觀點認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正氣不足,風邪入中。二,痰濕內生,阻於經絡。三,氣虛血滯,經脈失濡。治療常用針灸疏通經氣,頭部穴位可取翳風、魚腰、攢竹、陽白、瞳子髎、顴髎、迎香、地倉、頰車、人中、承漿、風池、下關。遠端可取合谷、足三里、外關、太衝、內庭,更可在慢性期加電刺激神經幫助肌肉收縮、消除水腫、增加循環,以縮短復原時間,也可由醫師判斷是否需開立中藥,加強祛風、清熱、利濕、化痰、補氣血等,幫助局部循環改善,加速神經修復。並調養體質,提升免疫力,避免再次發作。廖皓涵說明,患者平常可以多做嘟嘴、抬眉、微笑、閉眼等表情動作,或是嚼口香糖,訓練神經與肌肉。同時應注意面部保暖,可用溫毛巾熱敷。避免臉部吹風、洗冷水。若眼睛因無法閉合而乾澀,可用人工淚液維持濕潤,睡覺時可用透氣膠布黏住眼皮幫助閉合,或是用紗布沾生理食鹽水覆蓋保濕。飲食上避免辛辣烤炸食物,如麻辣鍋、麻油雞、蔥、蒜、炸物等。應注意均衡飲食,多吃綠色蔬菜。最後,請保持心情輕鬆,避免過度勞累及緊張。貝爾氏顏面麻痺大多數會痊癒,不必過度焦慮擔心,以免心理負擔影響恢復力。
肩頸、背部痠痛手部麻痺 竟是內衣過緊惹禍!
有粉領族因長期肩頸及背痛就診,經診斷發現原來是穿錯內衣惹的禍!女性穿錯內衣,想擠出乳溝而穿著太緊的內衣,造成身體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缺氧、局部萎縮等症狀,更容易造成淋巴回流受阻而水腫,進而發生疼痛和不適,也有許多女性不曾注意,僅靠低支撐的肩帶,也會導致乳房無法被支撐,導致身體不自覺往前而駝背和姿勢不良引發腰椎勞損。內衣不應單靠肩帶支撐胸部重量許多內衣設計僅依賴肩支撐胸部重量,忽略了其他支撐結構的重要性,這樣的設計容易造成肩膀的壓力過大,導致肩部神經受損,且無法有效地防止胸部晃動。 童綜合醫院運動醫學科的梁哲翰醫師提出,許多女性經常穿著過緊肩帶,就像全天背著又緊又重的背包,肩頸的肌肉長期受壓,可能影響正常血液循環,由於肩帶位置壓著很多肩頸神經,其中也抱括臂神經叢,臂神經叢會由肩頸延伸到手臂,如果內衣肩帶過緊,有可能造成臂神經叢受到擠壓,導致手部麻痺或肩頸痛,長久下來肩頸特別疲累和僵硬。 內衣不應單靠肩帶支撐胸部重量,而應以罩杯大小、合適鋼圈及對的下胸尺寸為主要支撐。背後帶和側邊帶的寬度不宜過小,寬背後帶較能穩定肌肉群的位置加強穩定性;若左右胸型不一致,可以胸部大的為基準,較小的一邊使用胸墊做輔助,肩帶則不能太細,以免肩頸承受過多胸部重量引發痠痛與不適。減少手臂神經傷害 挑內衣應注意這條件內衣應考慮到整體設計結構,包括肩帶、罩杯,背後帶以確保胸部得到適當的支撐,梁哲翰醫師提出,應依據以下幾個條件選出適合自己的。1無壓鋼圈支撐:罩杯選擇適合胸部的形狀、舒服無壓的鋼圈設計、罩杯内無縫線且作立體杯設計。2飽滿舒適罩杯:罩杯選擇可避免有空隙或者擠壓的情況,預留穿著集中型內衣時,將兩側肉推向胸部時,也能有空間而不壓胸。3寬肩帶支撐:內衣肩帶很重要!不只是可調式,應該要夠寬,肩帶調整後不滑落且又不會過緊,才能平均分擔胸部重量,真正減輕肩膀壓力。4側邊三膠條:背後帶需要寬厚,設計有三膠條,這是為了固定背後脂肪不移位,也能讓胸型集中、提托胸部,減少後背肌肉代償。5內衣材質:長時間穿著貼身內衣,因此材質要夠透氣和彈性。像是涼感布料,觸感輕柔絲滑,進而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壓力,提高穿著舒適度。選購內衣時應符合不同胸形體態選擇客製化內衣服務,且購買前一定要試穿,不應將內衣視為裝飾,應正視自己的需求與身體警訊,避免造成身體長期負擔而引發病痛,穿對內衣打造身體健康、擁有更自信的自己。
50歲後聽力逐漸退化 「及時配戴助聽器」預防退化失智
「聽力」 是我們體驗生活的重要五感之一,良好的聽力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亞東醫院耳鼻喉部張智銘醫師指出,人類的聽覺平均在50歲之後會逐漸退化,而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高達4成比例出現聽損。聽力受損問題十分常見,除了某些耳部疾病會造成永久聽損,排名第一的原因其實是耳朵老化。有時聽覺細胞和神經受損嚴重,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壞,常有病人會在這個階段放棄。張智銘醫師說明,聽損治療其實還有最後一塊拼圖,那便是「及早配戴助聽器」。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若長時間失去聲音的刺激,容易造成腦部聽覺區域的退化及失智現象。因此,聽損患者應儘早配戴助聽器,不僅可以在聽覺復健期加速建立耳朵與腦部的訊息連結,縮短適應助聽器的時間,也能避免腦部過早老化衰退,早日重拾生活的光彩。張智銘醫師也分享,李大叔是一位67歲的退休工人,性格溫和,愛好釣魚。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聽力逐漸退化,這使他的生活變得困難重重。在家裡,李大叔經常聽不清楚家人說的話,也總是聽不到妻子在廚房喊他吃飯。兒女回家探望時,李大叔也常常無法參與家庭的談話,總是笑著點頭,其實什麼也聽不見。這讓他感到非常孤獨,家人也因此非常擔心。有天,李大叔的孫女拿著畫本,興奮地向他分享學校的趣事,李大叔也只能微笑應付,看到孫女失望的表情,李大叔心裡十分難過,終於決定去醫院檢查。經診斷後,醫師建議因其聽力已經退化,建議佩戴助聽器,李大叔認為助聽器會讓他看起來更老而有些排斥,在家人鼓勵下,李大叔終於同意試戴助聽器。剛戴上助聽器的那一刻,他再次聽見了妻子、兒女及孫女的聲音,也可以參與久違的家人談話,李大叔感覺彷彿重獲新生。從那天起,李大叔的生活大大改善,不再因聽力問題而與家人隔絕,家庭氣氛也變得更加融洽溫馨。根據亞東醫院耳鼻喉部助聽器選配室的2023年度服務調查顯示,與2022年相比,醫師轉介聽損患者至助聽器選配室的數量增加了27%,選購助聽器完成率也從36.4%上升至45.6%。張智銘醫師分析,助聽器選配率提高的原因在於聽力保健知識和聽力復健觀念的逐漸普及,讓民眾對助聽器的接受度逐年提高。隨著科技發展,助聽器的晶片技術持續進步,硬體和軟體品質也大幅提升。不僅如此,助聽器的造型也更加美觀,提供更多等級和尺寸的機種選擇,搭配強大細膩的聲音處理,更舒適的降噪功能與聆聽感受。這些產品的優化都是促使聽損患者願意配戴助聽器的主要原因。雖然助聽器選配率相較往年有明顯提升,但仍有近4成的患者抗拒配戴。張智銘醫師表示,根據對2023年度選配助聽器個案的追蹤調查,高達39%的用戶認為配戴助聽器「顯著改善生活品質」,包括提升溝通效率和增加社交互動。此外,有12%的用戶是出於預防失智的考量。多項動物實驗研究推測,聽力受損確實可能連帶影響腦部的其他結構。因此,及時配戴助聽器應能對延緩認知能力下降、預防失智症狀有所助益。張智銘醫師也補充,當藥物和手術無法改善聽力時,建議患者及早配戴助聽器。期望每位聽力受損的病患都能通過助聽器的幫助,提升生活品質。
男子耳邊生頑強小粉刺 16年後長成「2.5公斤巨瘤」!
美國有名男子2007年發現自己的耳邊長了顆小粉刺,原本他對此不以為意,沒想到這顆粉刺卻越長越大,最後竟高達5.5磅(約2.5公斤)重的巨瘤,讓他每天苦不堪言。男子多次想切除臉上巨瘤,卻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而未能如願,直到近日有醫師主動連繫他,才終於擺脫這顆心頭大患,重獲新生。據《太陽報》報導,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62歲汽車修理工提姆(Tim)2007年發現耳朵旁邊長了顆小粉刺,他雖然曾試圖擠它但無濟於事。沒想到這顆頑強的小粉刺後來越長越大,竟變成一顆約5.5磅重,有西瓜大小的巨瘤掛在他右側的臉上,讓他每天都感覺到臉部如被撕裂般的疼痛。事發之初,提姆曾試著上網搜尋病因,得知這是一種名叫「皮脂腺囊腫」(Sebaceous Cyst)的症狀,這是一種無害的圓形腫塊,裡頭通常充滿組織液或膿液,經常出現在患者的臉、頸、胸或背部。網路還告訴他,這類狀況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除非「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幸的是,提姆耳邊的囊腫逐漸失控,起先是一個小粉刺,後來逐漸長到碗豆大小,後來增長到網球那麼大,16年後更是大得像顆西瓜,讓他行走坐臥都備受影響。提姆當然有想過要切除這顆巨大的腫瘤,但他沒有健保,有沒有足夠的存款來完成手術,因此一拖就是16年。直到頭頸外科醫師萊恩奧斯本(Ryan Osborne)主動聯繫他,才有望擺脫這個困擾。奧斯本醫師表示,自己初見提姆的時候也嚇了一大跳,他表示腮腺上有腫瘤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常人耳邊有容易長出腫瘤,只不過它們通常只有核桃般大小,而不會大得像顆西瓜。而最讓奧斯本擔心的,還不是腫瘤的切除手術,而是擔心手術中臉部神經從腫瘤剝除,可能會造成患者神經受損,進而臉部癱瘓。此外,他還擔心提姆臉上的腫瘤經過多年生長,可能引發癌變。幸運的是,經過長達5個小時的手術後,提姆終究恢復了正常。提姆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自己相當滿意手術成果,「自從手術後,我感覺輕鬆多了!該死的!那東西太醜了,能把它切掉真是太好了,16年來我真是受夠了。」他還表示,無論自己走到哪裡,見到他的每個人都由衷為他感到高興。
謝謝你們讓媽媽這麼幸福!36歲女力抗病魔2年 500字臨終信惹鼻酸
癌症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已久,因現在社會人口老化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癌症發生人數逐年增加,且有時候癌症患者的病程過快,甚至來不及好好跟親朋好友告別,先前一名葉姓年輕媽媽在34歲時被檢查出罹患了腦癌,雖然努力抵抗病魔,但身體仍每況愈下,她也在臨終前留下給孩子的信,希望他們能夠多陪陪爸爸,「協助他早日走出這段難熬的日子」。「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先前分享了這段過往,伍姓爸爸回憶兩人過往的幸福生活,感嘆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是他們最平凡的幸福,然而不幸的是老婆在2010年時,因視力突然模糊到醫院檢查,不幸發現腦部長腫瘤,隨即也住院接受腦部手術開刀,雖然術後每一天都相當不舒服,但她相當掛念兩個孩子,一直在小孩面前表現得相當堅強,直到小孩離開她的視線,她才能放心回到病床上休養,並坦露自己對於病情的擔憂,「我又沒做錯什麼事,為什麼會是我?」由於擔心孩子沒有媽媽,葉姓媽媽也努力對抗病魔,但隔年腦水腫再度威脅她的性命,只得再一次進行腦部手術,而在生死關頭她掛念的仍是她的兩個孩子,雖然這次的手術成功拯救葉姓媽媽的命,但因為腦水腫壓迫太久,造成視神經受損,且左側肢體偏癱,但葉姓媽媽仍相當感謝醫生,躺在加護病房沙啞地喊著:「感謝醫生救了我的命,孩子不可以沒有媽媽。」然而葉姓媽媽在2012年仍不幸因腦水腫的壓迫陷入昏迷,最終離開人世,而她也留下一封信給兩個孩子,開頭就訴說自己對於孩子們的愛,「媽媽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在我生命盡頭的時候,除了對你們的愛不變,我更相信你們會勇敢且認真的活在屬於你們的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媽媽會以你們為榮」。葉姓媽媽也提到自己唯一擔心的是伍姓爸爸,希望孩子們平日有空可以多回來陪陪他,協助他早日走出這段難熬的日子。「媽媽覺得我這一生中最美、最美的事,就是能夠遇到你們的爸爸,因為他,媽媽才能如此幸福,只是再多的捨不得,終究還是得放下,請幫媽媽多照顧爸爸。孩子,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們,謝謝你們讓媽媽這麼幸福,我愛你們~」。葉姓媽媽留信給孩子。(圖/翻攝臉書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睡不好也會罹患眼疾 醫師:「這病症」初期難發現
在現代社會中,睡眠品質不佳、失眠,似乎已經成為現代的文明疾病,但睡眠不好這件事情,除了會影響健康外,其實也會容易罹患青光眼、乾眼症等疾病。眼科醫師林宜鴻甚至發文提醒,表示青光眼初期極難以察覺,而且是有可能發生「眼睛突然就瞎了」等情況。眼科醫師林宜鴻在FB發文表示,台灣的失眠盛行率高達17%,每6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提到失眠和眼睛相關的關鍵字,大家多數會想到黑眼圈,因失眠產生的黑眼圈通常是眼睛過勞,眼周血液循環不良,讓眼周血管擴張與組織水腫,使黑眼圈變得明顯。但除此之外,林宜鴻也表示,長期失眠,眼睛除了會出現疲勞、浮腫、眼壓升高等情況外,也容易罹患青光眼、乾眼症等2個病症。林宜鴻解釋,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青光眼,嚴重惡化可是會造成失明。而且青光眼是台灣人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千萬別輕忽。除此之外,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會讓眼睛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濕,也有可能影響影響眼睛淚液分泌不足,進而導致乾眼症,甚至有些助眠藥物也可能出現乾眼症的副作用。根據林宜鴻先前的青光眼衛教文章中,也可以知道,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的病變,眼壓過高,壓迫到我們後面的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地萎縮壞死。目前推估每100人就有3.5人患有青光眼,在40~80歲族群中,比例相當高。林宜鴻把青光眼用「眼睛的心肌梗塞」來形容,就像心肌梗塞一樣,,急性瞬間、無聲無息地失去了生命,青光眼讓眼睛突然就瞎了,這是有可能會發生的。林宜鴻也提醒,青光眼會導致視神經受損,而目前的醫療技術是無法讓它復活再生,因此一但它萎縮壞死後,造成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狀況,是沒有辦法回復到正常。林宜鴻認為,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護眼睛很重要的一環。他建議民眾睡前一小時前就避免使用3C用品,例如手機、電腦及平板等,這些產品不只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使眼睛在昏暗燈光下、長時間盯著螢幕而感到疲勞,進而影響視力。
吃藥後頭暈易跌倒!尿不出來 長輩用藥注意3重點
65歲以上的長者,每6人就有一個人曾經發生跌倒。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跌倒是造成64歲以上長者住院跟急診的最主要原因。食品藥物管理署在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提醒,服用特定藥物可能會導致姿勢性低血壓、跌倒機率增加、排尿困難,可事先向藥師諮詢藥品風險,若感到不適請醫師評估是否更換處方,讓用藥更安心。這些藥物會增加跌倒風險 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鎮定安眠類藥物,可能會增加如廁頻率、暈眩。(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長者的跌倒風險會因為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或是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藥博士 正藥說」表示,這些藥物可能因為具有鎮靜安眠、增加如廁頻率、姿勢性低血壓、低血糖造成的暈眩、或是視力模糊等等的作用,所以會增加病人跌倒的風險。常見會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有:中樞神經藥物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s)類藥物、抗精神性藥物、抗憂鬱藥物等等心血管用藥包括降血壓藥物以及利尿劑降血糖藥物緩瀉劑抗癲癇藥物青光眼藥水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還有很多,除了藥物以外,也需要評估正在服用的其他中草藥或保健食品。此外,長者也可能因為肌力不足、視力不良、失智、外在環境或是不合適的服裝而增加跌倒風險。如果發現是因為藥物造成的跌倒,可以請醫師或是藥師協助評估並更換藥品,以減少再次跌倒的風險。服藥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3步驟自我管理▲降血壓藥物、血管擴張劑、抗巴金森氏等藥物,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至於「姿勢性低血壓」,指的是改變姿勢站起來的時候,血壓突然明顯下降,常見症狀包含頭暈、輕微頭痛、視力模糊等等。年紀大的人常因身體機能退化,導致調節血壓的能力下降,加上糖尿病、飲酒、神經受損都有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但藥物也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常見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的藥物如下:降血壓藥物特別是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甲型受體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包括心絞痛藥物、勃起功能障礙藥物抗心律不整用藥抗憂鬱藥精神科用藥抗巴金森氏症用藥麻醉劑、鎮靜劑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其原因可能包含藥物本身降血壓作用、擴張血管導致相對血壓降低、引響中樞神經的血壓調節等等。如果有懷疑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可以先透過下列步驟進行初步管理:1確認高風險藥物以及調整藥物處方2評估液體、鹽、營養的攝取狀況3接受預防跌倒、暈眩的衛教防範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對於老人的跌倒管理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有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需要特別留意。「藥博士 正藥說」強調,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通常在服藥初期就會發生,如果持續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情形,就需要諮詢醫師是否需要對藥物處方進行更改。如果不清楚是不是因為藥物造成的姿勢性低血壓,也可以先諮詢社區藥局的藥師,評估藥物的風險。吃藥竟導致尿不出來 2患者當心「抗膽鹼效果」「藥師,我最近去看感冒,結果發現尿尿都尿不出來欸!你幫我看一下跟我吃的藥有沒有關係好嗎?」你知道藥物也可能導致排尿困難嗎?▲具有「抗膽鹼效果」的藥物常見的作用包含:尿滯留、口乾、視力模糊、便秘等。(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藥博士 正藥說」解說,具有「抗膽鹼效果」的藥物是常見的老人潛在不適當用藥,抗膽鹼效果常見的作用包含:尿滯留、口乾、視力模糊、便秘、精神錯亂、記憶障礙等等。患有某些疾病的長者會因為抗膽鹼作用而會加重疾病,因此這些患者在用藥時需要特別注意。1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會導致尿滯留,難以排尿2狹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發作至於常見具有強力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有第一代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抗蕈毒鹼類藥物例如膀胱過動症用藥、解痙攣藥物抗精神用藥三環類抗憂鬱藥根據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老化,人體內的膽鹼生成的數量會減少,膽鹼受體的敏感性增加,這些因素都會使老年人對於抗膽鹼藥物的敏感度增加。因此,如果因為服用藥物而導致身體不舒服的話,都可以諮詢身邊的社區藥局藥師協助,趕快發現問題的所在。
鮮肉網紅走路背痛難動彈 就醫竟是膏肓神經受損
25歲洪仕晟(Robert)從健身網紅跨進演藝圈,曾出版瘦身書《斷食低碳全攻略》、寫真集《似曾相識》。一直保持精實肌肉身材的他,日前因為準備拍攝新戲,自我要求打造更佳體態,執行186間歇性斷食,外加低碳飲食,怎料有天走路到一半全身難以動彈,就醫才發現是膏肓神經受損。他說一個月前,走路走到一半,突然背痛致全身難以動彈,馬上就醫檢查出是膏肓部位的神經受損,長期累積的運動傷害,「在背部肩胛骨內緣,可能是所謂的病入膏肓,醫生說很難好,叫我兩個月不能健身才會好轉,唯一運動是跑步,但也要先休息兩個禮拜才可以跑。」Robert膏肓神經受損,靠飲食3周甩掉5公斤。(圖/后花園娛樂提供)由於健身受限,Robert只好加強飲食控制,平時偶爾吃鹽酥雞,跟朋友聚餐吃火鍋就挑原型食物;但這段期間,他實行間歇性斷食,每天6小時內吃完一至二餐,並進行低碳飲食,不吃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只吃菜肉蛋,例如鮭魚或雞胸肉,花椰菜、洋蔥和紅蘿蔔都是一次吃一整棵,水煮灑上玫瑰鹽,每天再吃4到8顆蛋,以及他代言的巧克力,不喝飲料,都喝溫水或茶。果然助攻他3周從76公斤降到71公斤,現在體脂也在10%以下。對於健身執著狂熱,但如今已超過1個月不能健身,Robert笑說:「其實肌肉也沒變小,因為主要都靠飲食在控制;我覺得最大差別反而是更注重健康飲食,因為要養傷,神經受損需要更天然更健康的食物,所以吃得很注意。」最近除了投入拍攝新戲,他也將再開發新的網路影音主題拍攝。
《魷魚遊戲》實境秀爆意外!參賽者頂寒流玩遊戲 送醫失溫、神經損傷喊告索賠
韓國2021年熱門好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推出後引起全球風潮,官方也宣布加拍真人版的《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Squid Game: The Challenge),目前已在Netflix上架前5集。沒想到劇集剛開播,就有參賽者出面揚言要提告Netflix與製作公司,表示當時為了玩「123木頭人」,參賽者們在野外零下3度待了好幾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幾乎沒有移動,有人因此失溫、神經損傷,甚至是暈倒。據外媒報導,2名參加《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的參賽者宣稱自己在拍攝過程中受傷,透過英國一家人身傷害律師事務所Express Solicitors處理,而該律師事務所也發出聲明,表示已代表2名參賽者向節目製作公司Studio Lambert寄出索賠要求,後續會看雙方如何處理,不排除提告。其中一名參賽者表示,他們2022年在英國貝德福(Bedford)前皇家空軍基地「卡丁頓片場」拍攝遊戲「123木頭人」時,碰上寒流,氣溫只有零下3度,也因此他們患上失溫症、神經受損;1月時也有參賽者爆料,表示他們拍攝的時候為了不被機器人娃娃抓到,每個人都必須站著不動,也因此他們在寒風中待了好幾個小時,「大家也想要盡可能撐久一點,因為這關係到很多獎金」,另外還表示當時有人撐不住,現場至少有1人被抬上擔架送出片場。律師事務所表示,「參賽者以為他們正在參加一些有趣的事情」,他表示這個遊戲有風險存在,「他們在寒冷的氣溫下,長時間處於痛苦的、有壓力的姿勢後受傷了。」對此,Netflix曾在幾個月前表示當時有3名參賽者需要送醫治療,但其餘部分Netflix與製作公司Studio Lamber都還未出面回應。《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節目發言人對於訴訟一事出面說明,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參賽者的訴訟,強調他們很重視參賽者的福利。
溫差猝死潮2/腦中風「45歲以下」患者增3倍 原因出爐!專家點名4惡習
根據健保署統計,過去5年腦中風就醫人數從43.5萬人成長至47.1萬人,儘管61~80歲仍佔53.19%最高,但60歲以下佔25.36%、50歲以下佔10.1%,出現明顯年輕化趨勢。專家更指出,相較於過去,4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增加3倍,推測原因是壓力、長期久坐、外食、吸菸,因此導致血管提早老化。台中一名56歲計程車駕駛,11月6日開車先是擦撞對向轎車,又差點撞進路邊店家,且下車時突然癱軟在地,他想起身又再次跌倒,經過救護人員到場檢查,原來駕駛爆發急性腦中風、左半身癱瘓,才因此肇事。「過去腦中風患者大多是60~70歲的銀髮族,但近來卻發現有明顯年輕化的情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說,如今50多歲的患者已經相當普遍,更發現40歲以下患者也愈來愈多,推測原因與生活壓力大、長時間久坐,再加上外食、飲食油膩,所以讓血管老化速度加快,所以年紀輕輕就爆發許多血管問題。高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曾指出,近年由於國人生活飲食習慣改變,45歲以下的年輕腦中風患者,已從原來的6%提升到18%,增加約3倍。其中吸菸也可能是關鍵之一,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的研究發現,吸菸者的中風平均年齡比非抽菸者小11.4歲,且中風後死亡率大約增加2倍。研究顯示,相較於非吸菸者,癮君子中風的年齡普遍較為年輕,專家表示與菸品中的化學物質有關,電子菸、加熱菸等新興菸品也不例外。(示意圖/周志龍攝)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陳龍表示,抽菸會造成血管動脈硬化、血液濃度提升,且菸品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因此容易血管狹窄,發生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進而提高腦中風機率。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則認為,國內整體抽菸人口雖然下降,但年輕人、女性似乎沒有顯著減少,年齡層反而拉更廣,或許與電子煙、加熱菸等形式的新興菸品有關,這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黃祥銘表示,年輕的腦中風患者若治療得宜,神經恢復能力與速度都比年長者較好,但由於腦中風的再度復發機率相當高,估計5年內可達3成,而且恐讓神經受損程度更嚴重,因此後遺症會更加嚴重,而年輕患者的人生旅程尚長、再加上可能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建議積極預防,除了戒菸、調整飲食、也要養成運動習慣,同時要監測三高數值,若有異常要盡快就醫。◎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眼睛心肌梗塞恐造成突然失明! 醫曝1壞習慣超傷眼
諾貝爾眼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宜鴻透露,許多人認為青光眼是老人家才會有的疾病,但近年來其實有年輕化的趨勢。另外,他還提到,現代人有「邊走路邊看手機」的壞習慣,這行為非常傷眼,並指出,青光眼就如同眼睛發生心肌梗塞,初期不易察覺,嚴重可能突然就失明,因此眼睛的保健相當重要。林宜鴻醫師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業「鴻眼醫生|林宜鴻眼科醫師」中發文表示,近年來青光眼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患有青光眼的人裡面,40歲以下就佔了3成。過去曾遇過一名30幾歲年輕患者來看診,經過檢查後發現確診青光眼,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原來對方近2年每天都在玩寶可夢抓寶,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林宜鴻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的病變,眼壓過高,壓迫到我們後面的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地萎縮壞死。目前推估每100人就有3.5人患有青光眼,在40到80歲族群中,比例相當高。林宜鴻醫師更表示,青光眼是不可逆的,一旦視神經受損,是無法讓它復活再生,因此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狀況。而林宜鴻醫師也透露,青光眼其實就等於「眼睛心肌梗塞」,此說法其實就是把眼睛比喻成人,急性瞬間、無聲無息失去生命,代表突然就失明的情況,是有可能會發生的。最後林宜鴻醫師也傳分享4招預防青光眼,包含近視度數不加深、適度讓眼睛休息放鬆,近距離用眼30分鐘,看遠放鬆5~10分鐘、讓眼睛和手機、電視等3C用品距離遠一點較好,眼睛會越放鬆,最後,每年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才能減緩惡化。
患「腰椎狹窄症」手術怕神經受損! 1治療法降風險改善病況
72歲的戴先生深受背痛和腳麻的困擾多年,最近甚至連走路都開始受到影響,經核磁共振查明病因來自於腰椎有三節段發生脊椎狹窄,造成神經的壓迫。最後與醫師詳細討論,決定以「脊椎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來改善病況,目前也恢復良好。「脊椎狹窄症」好發逾60歲民眾 「間歇性跛行」為典型症狀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李威佑說明,人體的脊椎由數個脊椎骨與軟組織組成,而在脊椎的正中心有脊髓和神經根通過,當人體結構隨著年齡而退化,逐漸產生脊椎椎間盤高度減少、脊椎骨產生骨刺、軟組織出現增生肥厚等現象,造成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就是所謂的「脊椎狹窄症」,尤其好發於第4、5節腰椎之間的椎管狹窄,且最容易找上超過60歲的民眾。至於常見的症狀,有背痛、臀部位置的轉移痛、下肢疼痛麻木或無力等症狀。李威佑醫師補充,另一個典型的症狀為「間歇性跛行」,意即患者僅是走一小段路便出現疼痛,但在休息過後又會改善。此外,平時站直或是背部後仰等動作,皆可能引發上述症狀,惟背部微彎或坐姿可得到緩解。他提到,輕度的脊椎狹窄症可以透過休息、藥物,或是物理治療得到緩解;當神經症狀惡化且保守治療無效時,則須考慮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將神經做足夠的減壓 但恐有傷害神經風險 李威佑表示,因為狹窄的位置多達三節,醫師通常會建議做神經減壓合併腰椎融合手術,以預防減壓術後產生的脊椎不穩定;脊椎狹窄症手術的核心原則是「將神經做足夠的減壓」,藉由移除部分椎板、骨刺,以及增厚的黃韌帶,來解除神經的壓迫。過去傳統手術因對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的破壞較大,術後可能發生腰椎不穩定的情形,故減壓手術往往會合併腰椎融合手術一起進行。腰椎融合手術需要在體內置入內固定器,過程就有傷及神經的風險性存在,且術後還可能面臨腰椎活動度降低、椎體融合失敗、內固定鬆脫或鄰近節退化等問題。「脊椎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 精準、降低神經受傷風險李威佑強調,「脊椎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透過內視鏡影像系統,提供清楚的手術視野,能精準地針對神經壓迫處做減壓,大幅降低神經受傷的風險,且不需要在體內置入內固定器,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腰椎穩定度。微創手術不僅更精準,神經受傷風險亦更低。不只大大減少患者的術後疼痛,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眼壓正常也會得「青光眼」! 醫揭「9危險因子」:40歲以上每年做檢查
青光眼是一系列會導致視神經受損,進而造成視力喪失的眼疾。很多人都以為眼壓高是判斷青光眼的唯一指標,但珍世明眼科院長王孟祺卻提醒,即使眼壓正常仍可能患病,因為罹患青光眼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手腳經常冰冷、偏頭痛、女性、高度近視、抽菸、三高代謝症候群、血壓過低、心律不整及家族病史等族群,「若有上述症狀,年齡又超過40,最好每年仔細檢查一下眼睛視神經。」(圖/翻攝自Facebook/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王孟祺近日在臉書粉專《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發文表示,曾遇過一位伯伯因白內障來檢查眼睛,卻發現其視神經有明顯的青光眼變化,進一步詢問病史,對方卻很納悶,過去健檢眼壓明明都很正常,怎麼會有青光眼?對此,王孟祺解釋,確實大部份的青光眼患者眼壓高於正常,但也有一部分的青光眼患者眼壓是在正常範圍,被稱為正常眼壓或低眼壓性青光眼,這樣的情況反而容易被忽略,「像這位伯伯若不是做了神經纖維斷層掃描及自動視野檢查,確認有明顯的青光眼變化,患者可能還不相信自已有青光眼!」王孟祺也提醒,根據研究,正常眼壓性的青光眼與血管功能失常和缺血性的疾病有關,若有手腳經常冰冷,對低溫、情緒壓力有過度反應者,像是手指或腳趾出現麻木、冰冷甚至是變白發紺;或是有偏頭痛的人,皆比較容易有正常眼壓性的青光眼,「其它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女性、高度近視者、抽菸者、三高代謝症候群、血壓過低、心律不整等,若是有家族病史也要特別當心。」王孟祺在文末也示警,若有上述危險因子,年紀也剛好超過40歲,最好每年仔細檢查一下眼睛視神經,「若有懷疑青光眼的可能性,進一步的神經纖維斷層掃描及自動視野檢查可以幫忙診斷。」
連續閃電劈落!女遊客海邊遭雷擊身亡 旁邊男子來不及逃也遭殃
9月15日,墨西哥米卻肯州海灘發生一起恐怖雷擊事件,全程被旁觀民眾錄下。從影片中能看見,當時氣候已經不佳,有不少遊客準備離開海灘躲避,不料此時閃電落下,1男1女接連被擊中,緊急送醫後2人皆不治身亡。位於墨西哥米卻肯州的Maruata Beach是當地知名的觀光景點,據該米卻肯州長表示,事件中2名受害者皆為墨西哥人,女性受害者名叫埃爾維亞(Elvia de Jesus),是從瓜納華托州(Guanajuato)來度假的遊客;男性受害者費利克斯(Félix Andrés)是來自特科曼市(Tecoman)的吊床賣家。從拍攝者的影片中可看到,事件發生當下,海灘上的遊客因天候不佳,紛紛往岸上走,尋找遮蔽處躲避,突然就出現連續數道閃電打在沙灘上,伴隨著轟隆的聲響,原本想往樹下尋求遮蔽的埃爾維亞,與附近的費利克斯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就被擊中,兩人直接倒地,原本想往該方向跑的另一名遊客嚇傻,趕緊往回頭跑,由於事發過程太快,前後僅幾秒鐘,影片此時背景才傳出其他遊客的尖叫聲。埃爾維亞遭雷擊後,她的丈夫緊急替她進行心肺復甦術,旁邊遊客也急忙通知救護單位,但急救人員來現場時,確認她已身亡;當時另一位被雷擊的費利克斯還有生命跡象,但不幸在送醫後也傷重過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表示,美國每年至少有4千萬次的雷擊打中地面,雖然人被閃電擊中的機率不高,但據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表示,人被雷打到的機率比中樂透還高,故若是在水域活動要馬上離開躲避。高偉峰分享,許多遭受雷擊的死者是因神經受損而呼吸抑制、心律不整而過世,就算活下來也有一些後遺症,不見得能完全康復,提醒民眾聽到雷聲一定要躲,並且遠離水域,待打雷後半小時再出來活動。
彰化寵物店員遭開山刀「斷臂」昏迷3月 2惡煞毫無悔意遭求處重刑
彰化縣員林市某寵物店林姓店員,今年6月遭19歲陳姓、張姓男子持「開山刀」砍下右手前臂,林男重傷昏迷至今;2名凶遭警方逮捕後被移送偵辦,彰化地檢署依殺人未遂等罪嫌起訴,檢察官認為被告手段凶殘犯後並無悔意,建請從重量刑。據了解,陳男、張男想向彰化縣員林市某家寵物店購買貴賓狗,在網路上溝通時發生爭執,雙方鬧不愉快,未料陳男等2人竟上門親自理論,雙方發生激烈口角。2嫌先以辣椒水攻擊被害人與一旁店員,而後手持榔頭猛擊林男頭部,使其暈眩無法抵抗,張男趁隙將林男右手壓至固定,而陳男則持開山刀,硬生生將林男右手前臂砍斷,當場休克。店內女店員見狀連忙報警,警方趕抵現場時,林男臥躺血泊中,右手臂截肢,顱骨骨折併氣腦及頭皮裂傷、左手前臂多處裂傷等重傷害,緊急送醫,但因傷口破裂,神經受損嚴重,斷臂已無法接回,林男也因失血過多陷入昏迷,尚未脫離生命危險。警方當場逮捕行兇的現行犯2人,移送署檢察官訊問後,認為陳、張2人均涉嫌殺人未遂、重傷害、毀損、恐嚇等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且所犯為殺人未遂重罪,並有勾串共犯或湮滅證據之虞,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全案經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偵查,於今日偵查終結,被告2人依涉犯《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項殺人未遂、第277條第1項傷害、第354條毀損、第305條恐嚇等罪嫌提起公訴,檢察官2人手段兇殘,且犯後態度難見改善,呈請法院從重量刑。
16歲少女清晨突倒地命危 父CPR即刻救援鬼門關前搶回她
新北市新莊區16歲林姓少女,7月底清晨突然在家失去意識、倒地不起,林父聽聞女兒倒地聲響前去查看,發現愛女已無生命跡象,嚇得立刻向消防員求救,並在消防局指導下進行心肺復甦術,消防員趕抵後則連忙將她送醫,林姓少女在一個月的醫治後,如今終於順利出院,林父昨日也親自頭前消防分隊致謝。據了解,少女當時原本在家休息,卻突然意識改變,發生「啊」的一聲後就倒地不起,睡夢中的林父驚覺有異上前查看,發現女兒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立刻致電消防局求救。消防員則線上指導林姓爸爸進行心肺復甦術,派遣頭前及新莊消防分隊救護車趕抵現場,救護人員到場後評估患者已失去呼吸及心跳,立即實施急救,少女當場恢復心跳和自主呼吸,並於住院約1個月左右後於8月底順利康復出院返家休養,幾乎無神經受損,可自理生活,恢復情形極為良好。林父昨日也親自到頭前分隊致謝,她表示自己學過CPR,加上119派遣員線上指導,使女兒康復出院,十分感謝救護人員的救命之恩。新北市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莊瑜淵表示,院外心臟停止是急重症中的急症,現場第一時間發現的民眾(First responder)以及緊急救護員的處置,幾乎完全決定OHCA病患的存活和預後。成功救活患者,不只需要專業、完整的到院後緊急醫療團隊照顧,更需仰賴到院前生命之鏈快速且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