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
」 失智症 大腦 SMA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失智首款失智症藥物審查通過 醫:可真正減緩或停止退化
全台失智症人口逐漸上升,衛福部及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19)辦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的阿茲海默藥物,是20年來首款,且不同於過往的症狀治療,是真的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改善病程進行治療的藥物,為重大突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未來將和健保署討論,盼推動相關藥物給付。根據衛福部今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占56.88%。徐文俊說,此款單株抗體藥物已經於去年7月在美國通過上市,適用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並於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徐文俊表示,上次出現阿茲海默症藥物是在2013年,只能針對症狀治療,而此款新藥將能實際改善病程,透過靜脈注射打到體內後,可移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沉澱,達到停止或延緩病理變化效果;臨床試驗發現,每兩周施打一次,用藥18個月,可延緩5到7個月的退化,部分個案甚至可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雖無法挽回已經凋零、死亡的細胞,但可以延緩其他神經元死亡。徐文俊解釋,此類藥物適用患者,必須先確診阿茲海默症,且其嚴重程度範圍在輕度認知障礙到輕度失智,失智症太嚴重或沒有症狀者不建議使用。不過他提醒,藥物還是有副作用可能,基本上包括水腫,嚴重可能出血,使用上仍要小心。此藥使用條件,徐文俊說明,須先經過腦脊髓液檢查或類澱粉正子攝影,檢查類澱粉沉積、確診阿茲海默症,再進行測驗評估症狀嚴重度;並還需要做基因檢測驗APOE4基因。目前檢測與藥物都要自費,以美國價格預估人年藥費約新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則約7萬元。徐文俊指出,新藥出現後,整個社會對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看法將大幅改變,人們可以不用再害怕檢查,因為「阿茲海默不是絕症」。
迎接台饒新時代!2024萬華大鬧熱力由大支、阿跨面等17組饒舌歌手輪番開唱
文化總會將於11/9-11/16舉辦第五屆「萬華大鬧熱」,結合音樂演出、城市散步及在地市集等活動,力邀台饒校長大支、入圍第 34 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潮州土狗、剛拿下第15屆金音獎最佳新人獎的阿跨面、第15屆金音獎最佳嘻哈歌曲獎夜間限定wannasleep&Gummy B等豪華陣容熱鬧開唱,一同為青山王暗訪活動暖身。萬華大鬧熱邁入第五屆,今年以全新面貌「艋舺有嘻哈」為主題,延續文總攜手台饒校長大支推出的嘻哈節目《校長兼撞鐘》,帶來滿滿饒舌元素的音樂演出、認識艋舺傳奇故事的城市散步,以及結合在地文化特色的市集。活動主視覺以大聲嗆聲的舞獅,展現台饒嘴力猛爆性,周圍綠色塗鴉,象徵嘻哈音樂不羈不畏不懼、勇敢表達自我的精神。2024萬華大鬧熱青山舞台演出全陣容(圖/文化總會提供)。台灣饒舌音樂一路走來,從次文化成為顯學,文總表示,今年萬華大鬧熱邀請各個時代的風雲人物齊聚艋舺,規劃青山、直興與華西三大舞台,演出陣容包含大支、阿跨面、wannasleep、Gummy B、潮州土狗、Yappy、阿夫Suhf、艾蜜莉AMILI、神經元、比杰、桃子A1J等17組人氣台饒歌手,預計從16日下午一點起輪番開唱。文總提到,本次活動與新生代饒舌歌手KE柯蕭共同舉辦「市場大小聲Freestyle Rap Battle」,主辦單位將依據參賽者提供的饒舌影片進行初選評分,錄取16名選手進入決賽,在萬華大鬧熱現場進行即興饒舌對決,賽制以分貝計數字為準,由現場觀眾呼聲決定勝負。比賽報名目前已正式開跑,即日起至11/7(四)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2024萬華大鬧熱城市散步在地走讀導覽(圖/文化總會提供)。2024萬華大鬧熱城市散步在地走讀導覽(圖/文化總會提供)。每年農曆10月是萬華地區最熱鬧的時節,其中俗稱「艋舺大拜拜」的「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即將於11/20-22登場,趁著這個重要時節,艋舺青山宮也將舉辦第七屆台日文化祭,邀請台北共樂軒與萬華義安社,兩大百年軒社共同進行傳統北管交流演奏「拜館」活動;21日青山王暗訪當天晚上,在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廣場沿線,還有日本盛岡三颯舞暨藝閣花車國際踩街遊行。為支持年輕人勇敢追夢,文總近年來除了推廣高中攝影社舉辦攝影展、High School High國高中生全國街舞公開賽、招募校園大使,更透過《校長兼撞鐘》與萬華大鬧熱系列活動,讓觀眾感受台灣饒舌音樂的創造力與活力,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文化總會」Facebook、Instagram粉絲專頁。
多睡一下有好處!台大醫學院研究:可降低74%失智風險
不少民眾在周末多睡一點時都擔心睡到太累,其實剛好相反,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周末賴床多睡幾個小時,不僅使身體恢復活力,還可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經研究賴床的人比不補眠的人,於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低74%。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近日受到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引起熱烈討論。台大醫學院在國際期刊《睡覺與呼吸》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周末多睡幾個小時,對於大腦是十分有效的保護措施。研究團隊針對215名65歲以上男女,進行為期2年的追蹤,參與者除了要書寫睡眠日記,還得配戴類似手錶的活動監測儀,記錄睡眠時間。研究團隊將參與人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有約一半的參與者利用周末補眠,多睡幾個小時彌補平日缺少的睡眠,而這群人中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竟比沒有補眠的人低了74%。不過研究人員也尚未找到周末補眠能保護大腦免受失智症侵害的原因,但依據一項理論,就是讓大腦有更多時間休息和恢復,進而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此外充足睡眠可減少體內發炎,發炎就與失智症發展有關聯。事實上過去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而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這項研究是首個針對老年人補眠對認知障礙影響,結果顯示周末補眠確實和認知功能障礙風險降低有正相關性。
2024諾貝爾物理獎揭曉!為「生成式AI」奠定重要原理 美加2學者共享殊榮
資訊工程的祖師爺成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開發人工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之技術的美加學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諾貝爾獎物理學委員會認為,兩位的學術研究為當紅炸子雞「生成式AI 」奠定了重要基礎,把統計物理學的模型發展出方法,讓人工神經網路能夠用於機器學習,帶來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特此頒發今年的大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右),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左)共同獲得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諾貝爾獎官網)人工神經網路在學術界的名字有多次的改變,及至2012年開始在學界和應用上站穩腳步,流傳的名稱改為「深度學習」,因此更多的研究,辛頓他的研究夥伴約書亞.班吉歐(Yoshua Bengio)與楊立昆(Yann LeCun),共同在2018年拿到電腦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圖靈獎」, 並列「深度學習三巨頭」。辛頓等人也因此被譽稱為資工學界的祖師爺。為讓國人更為了解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及其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8日晚間,邀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秀豪和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施奇廷,在線上為媒體說明。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主任吳俊霖則向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近幾年人工智慧在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包含大家所熟悉的YOLO模型與ChatGPT的成功,都源自於這兩位得獎的學者傑出的研究。吳俊霖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在醫學,農業工業與運動科學上都正蓬勃發展著,這兩位學者的基礎研究帶來了現今與未來的AI時代。林秀豪說明,這次得獎的看似屬於電腦科學領域,但得獎者之一的霍普菲爾是物理學家,他參考統計物理學的理論,模擬人腦中的神經細胞連結,提出原始的人工神經網路,藉由神經元間的連結變強或變弱,達到學習與記憶的功能。而同時得獎的辛頓,工作上是將霍普菲爾的神經網路進一步發展,結合統計物理與資訊科學的技術,建構出能夠處理複雜資訊的人工神經網路,是現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石。施奇廷則表示,辛頓十分關心人工智慧造成的爭議,近期也提醒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必須謹慎發展,避免造成傷害。施奇廷說明,這次得獎的研究初衷是向人腦學習,如同人類腦細胞互相連結,且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會重塑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強度,兩位得獎者根據人腦細胞對外界刺激有不同反應的概念,做出了人工智慧的模型。
喜愛這類食物「大腦恐變漿糊」 醫示警:容易得糖尿病
吃錯東西竟會讓大腦變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有研究指出食用高油高糖飲食,幾個星期就能使大腦神經發炎,腦神經細胞外基質變得「漿糊化」,進而阻擋胰島素進入大腦,容易得糖尿病。黃軒也分享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胰島素發揮作用,就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且保持好腦力。黃軒醫師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出國外有研究發現,人只要幾個星期內不健康飲食,容易使大腦神經元發炎,導致腦神經的細胞外基質(ECM)重塑變得厚又黏;簡單來說,只要常吃高糖油脂食物,就是在破壞大腦神經,使其變得像一片漿糊。而大腦變漿糊後,阻攔胰島素進入下丘腦神經元,去下達旨令磷酸化處理,造成更多血糖堆積,就變成「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不敏感」,很快就會導致糖尿病。不過黃軒透露,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發人員在對小白鼠的實驗中,發現一種消除粘膠質的酶「氟胺的分子」,可以成功消除動物大腦中因漿糊粘性造成的堵塞,增加大腦飢餓神經元對胰島素的攝取,能有效降低血糖控制;若將來能應用於人類,就是一種新的治療模式。最後黃軒表示,「高油高糖食物,就會高黏高稠,漿糊化了你的腦袋瓜」,健康飲食習慣才是保護大腦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方式,呼籲「好的習慣,你就是天堂!不好習慣,你就得上天堂!」
楊大正擔任金音獎評審主席 工作太忙16天沒見小孩
第15屆金音創作獎今(19日)公布入圍名單,由宇宙人、LÜCY、FunkyMo、春艷揭獎,滅火器主唱楊大正首度擔任評審主席,問及是否也想試看看金曲獎主席?他表示:「緣份到了自然而然不去排斥,目前沒有想過這個任務。」也提到金音獎和金曲獎的本質不一樣,金曲講用語言做分類,金音講則打破了語言的框架,讓各種曲風相互競爭,「在現在這個分眾的時代,大家各有好戲,金音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喜好的區塊,是很有價值的地方。」這次的金音獎入圍名單,在單曲的部分討論最久,很多作品都有進入4、5輪的討論,工作相當忙碌的楊大正,已經16天沒有見到家人和小孩,他也表示:「今晚會和小孩相見歡!」家人對他而言是充電的力量,「有的時候拍戲會離家一段時間,不是一個很少發生的事情,自己會覺得回家還是很重要的,充電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跟家人充電會繼續有能量創作跟做其他工作。」楊大正首度擔任評審主席。(圖/楊澍攝)今年的評審團獎得主為樂團傷心欲絕吉他手劉暐,他在去年不幸過世,享年38歲,楊大正提到年輕時很常跟劉暐一起玩音樂,「雖然很不捨他離開了,好像是錄完這張專輯沒多久就有狀況,他留下這個禮物給這個擁有共同記憶的世代,很值得把他的故事告訴大家,去紀念這個時代他曾即存在過的軌跡,滿有意義的。」宇宙人擔任揭獎嘉賓。(圖/楊澍攝)本屆共有116件作品入圍,角逐21個獎項,大象體操《世界》、阿跨面《心》、布萊梅《The Great Breman Show》專輯及作品均入圍5個獎項,並列入圍大贏家。「評審團獎」得獎作品為《劉暐個人專輯》,劉暐及其音樂承載了兩千年世代的臺北獨立音樂場景精神,這張專輯是他留下的最後作品,也是給同世代音樂人永恆的回憶,別具時代意義,「特別貢獻獎」得主則將另擇期公布。第十五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不分類型獎項】■ 最佳專輯獎《心》/阿跨面(製作人:肚臍、韋恩林) 《無名氏敬上》/傷心欲絕(製作人:錢煒安、曾國宏) 《噪音公寓》/拍謝少年(製作人:張勝為、謝宗翰、梁宏彰、周已敦) 《Hotel La Rut (破爛酒店) 》/王若琳(製作人:王若琳、Adam Lee) 《世界》/大象體操(製作人:大象體操 ) 《The Great Bremen Show》/布萊梅(製作人:吳羿緯)■ 最佳樂團獎Plutato/《Pluto Potato》傷心欲絕/《無名氏敬上》我是機車少女/《I'mdifficult》拍謝少年/《噪音公寓》大象體操/《世界》布萊梅/《The Great Bremen Show》■ 最佳創作歌手獎阿跨面/《心》江惠儀/《陷眠》 Dac/《Love Hereafter》劉暐/《劉暐個人專輯》王若琳/《Hotel La Rut (破爛酒店) 》鄭敬儒/《暗流》■ 最佳新人獎Plutato/《Pluto Potato》阿跨面/《心》Makav真愛/《寶藏Treasure》邱淑蟬/《繭的形狀》Flowstrong/《Study (of) Breaks》Andr/《Hidden Card 藏招》■ 最佳樂手獎鄭嘉富/《Pluto Potato》/鼓、鼓機、音效謝明諺/《Our Waning Love》/薩克斯風李茂嵩/《草本藥師》/電子合成器、木琴、打擊樂、 爵士鼓蘇郁涵/《自由的姿態》/鐵琴柯智豪 Blaire Ko/《夜婆 Iā-Pô》/吉他(木.電.古典)、鋼琴.鍵盤.合成器、低音提琴、Bass、和聲、打擊、天鼓手碟、手風琴、管樂等潘子爵/《沒問題少女》/薩克斯風張凱婷/《世界》/貝斯/ 人聲/和聲簡聿民/《幾何碼》/爵士鼓■ 最佳現場演出獎《“Is It Alive?”》/Robot Swing《Snack》/Dac《Legacy Presents【2023都市女聲】:MANDARK《be a “BADA88”》首場個人專場演唱會》/MANDARK《deca joins 2024首演 天堂與泥土 / Heaven & Dirt》/deca joins《TRASH《HOLY TRIP! 精神時光屋》高雄演唱會》/TRASH■ 亞洲創作音樂獎(Best Asian Creative Artist)《Dapple Patterns》/假日貞操《悖論》/黃業圓《STRATA》/LITE《POWER ANDRE 99》/실리카겔《Songs》/Age Factory《Dab Hi》/NaraBara【類型音樂獎項】■ 最佳搖滾專輯獎《無名氏敬上》/傷心欲絕《姿態》/傻子與白痴《Intro_鞋》/溫室雜草《噪音公寓》/拍謝少年《世界》/大象體操■ 最佳搖滾歌曲獎〈大雨〉/《無名氏敬上》/傷心欲絕〈遠慮〉/《姿態》/傻子與白痴〈Peace and Quiet (Bremen announcement)〉/《The Great Bremen Show》/布萊梅〈A Dream of Bonnie and Clyde feat. JADE〉/《A Dream of Bonnie and Clyde feat. JADE》/楊乃文〈萬物皆欲〉/《萬物皆欲》/JADE〈出來〉/《出來》/百合花■ 最佳民謠專輯獎《予你的歌 Hōo Lí ê Kua》/農村武裝青年《繭的形狀》/邱淑蟬《鎮妹》/柔 米《夜婆 Iā-Pô》/巴奈 Panai、柯智豪 Blaire Ko 《劉暐個人專輯》/劉暐■ 最佳民謠歌曲獎〈阿母的話 A-bú ê Uē〉/《予你的歌 Hōo Lí ê Kua》/農村武裝青年〈Niyaro' 家鄉〉/《美感 Harateng no Pangcah》/舞思愛〈所在〉/《繭的形狀》/邱淑蟬〈鎮妹〉/《鎮妹》/柔 米〈吊樹頭 Tiàu Tshiū-Thâu〉/《夜婆 Iā-Pô》/巴奈 Panai、柯智豪 Blaire Ko 〈也許我見不到你了〉/《劉暐個人專輯》/劉暐■ 最佳嘻哈專輯獎《心》/阿跨面《BS》/wannasleep & Gummy B《THE ONE GOT C.H.A.N.G.E.s.》/2CHANGE《Love Hereafter》/Dac《三不管》/SmashRegz■ 最佳嘻哈歌曲獎〈陷眠〉/《心》/阿跨面〈ABC〉/《BS》/wannasleep & Gummy B〈熬辣醬〉/《Study (of) Breaks》/Flowstrong (共同創作人: DaBao 大寶)〈如何三天內成為饒舌歌手?〉/《三不管》/SmashRegz〈不眨眼的人〉/《迴旋樓梯》/神經元〈One More (feat. LEO37, DCIV, Dac, Lazy Habits, Star Wu, 謝明諺)〉/《One More》/Robot Swing (共同創作人: DCIV)■ 最佳電音專輯獎《淒惻秩序》/Dizparity《胎內》/呂紹淳《HEMI DEMI SEMI》/Freedom Beat & cheer《美麗的灣》/笑琴■ 最佳電音歌曲獎〈fakeloh 石化 〉/《HIA-自然的脈動》/幽法〈自我排空 〉/《淒惻秩序》/Dizparity 〈宇〉/《胎內》/呂紹淳〈在石頭縫隙間〉/《HEMI DEMI SEMI》/Freedom Beat & cheer 〈美麗的灣〉/《美麗的灣》/笑琴■ 最佳爵士專輯獎《Pluto Potato》/Plutato《Our Waning Love》/謝明諺《內建系統》/魯千千《繞.境》/踢霹歐爵士大樂團■ 最佳爵士歌曲獎〈Chamakana〉/《Our Waning Love》/謝明諺〈她去了一場寧靜的戰爭〉/《自由的姿態》/蘇郁涵〈夢幻曲〉/《內建系統》/魯千千〈剝削一:他們宣稱要支持〉/《剝削》/林煒翔〈大醉八仙 feat. 磐宇木偶劇團〉/《甘》/Debby Wang 王思雅■ 最佳節奏藍調專輯獎《寶藏Treasure》/Makav真愛《HIDEOUT》/LINION 《簡單一句話》/鄭平《我在這裡》/問題總部■ 最佳節奏藍調歌曲獎〈RACE OF FAITH ft YELLOW 黃宣〉/《水性揚花》/SOPHY 王嘉儀〈Adddicted (feat. Karencici)〉/《Boomerang》/孫盛希〈Beach Song〉/《Love Hereafter》/Dac〈WET/DRY〉/《我在這裡》/問題總部〈SEX TAPE〉/《SEX TAPE》/ØZI■ 最佳另類流行專輯獎《水性揚花》/SOPHY 王嘉儀《種子》/舞炯恩 Utjung(舞炯恩加以法利得)《I'mdifficult》/我是機車少女《Hotel La Rut (破爛酒店) 》/王若琳《The Great Bremen Show》/布萊梅■ 最佳另類流行歌曲獎〈野獸派〉/《Sent》/9m88〈Little More Time〉/《Love Hereafter》/Dac〈Last Summer (月亮惹的禍)〉/《I'mdifficult》/我是機車少女〈She Had a Habit of Meeting All of the Artists Backstage (她有一個習慣在後台跟藝人見面)〉/《Hotel La Rut (破爛酒店) 》/王若琳〈羽毛 (feat. 壞特 ?te)〉/《世界》/大象體操 (共同創作人: 壞特 ?te)〈Jhalleyaa (feat. Shashaa Tirupati)〉/《世界》/大象體操〈Castle〉/《The Great Bremen Show》/布萊梅【評審團獎】■ 評審團獎劉暐/《劉暐個人專輯》
宅家、缺乏社交腦部加速退化! 醫示警「4習慣」將不經意傷害大腦
在忙碌工作過後,不少人會選擇用甜點療癒身心,或在放假時宅在家裡不出門。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就示警,有些常做且看似微小的壞習慣,諸如缺乏社交活動、高油高鹽高糖飲食等4種舉動,可能以為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長期下來,將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謝炳賢日前於臉書粉專分享,4種壞習慣將傷害人的腦部:1.高油高鹽高糖現代人外食比例越來越高,往往是較重油重鹹的口味,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進而使腦部及神經循環系統不佳,讓大腦受到損傷。此外,許多人喜歡在下午享用甜點撫慰人心,若是攝取過多糖分,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會使神經元受損,阻礙學習力和記憶力。2.缺乏社交活動由於科技發展和疫情影響,人們更加習慣透過手機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大大減少了面對面相處的機會,養成宅在家不出門的習慣。如此一來,不只容易使人變得憂鬱,更會讓腦部活躍程度減低、加速退化,若持續保持參與社交活動,既能幫助維持認知功能,同時也可鍛鍊腦部發展。3.長期睡不好睡眠對大腦的認知及活動相當重要,大腦會在睡眠期間將白天產出的廢物代謝掉,如果長期失眠,便容易加速腦部老化,增加失智發生的風險,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造成腦部傷害。因此,謝炳賢建議每天的睡眠時間,至少需要6至8小時。4.過度菸酒抽菸、喝酒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會對腦部造成嚴重傷害,長期過度抽菸和喝酒,可能讓細胞毒素增加,使腦部神經細胞受損,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的風險。
4大傷腦壞習慣「恐罹患中風、失智、憂鬱症」 宅男宅女小心了
這4大壞習慣超傷腦!對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飲食習慣高油高鹽高糖、缺乏社交活動、長期睡眠不好,以及過度菸酒,有可能會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憂鬱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圖/翻攝自Facebook/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醫師謝炳賢昨(16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有些常常做且看似微小的壞習慣,可能以為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長期下來可是會對大腦產生大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以下4大傷腦壞習慣:高油、高鹽、高糖:現代人外食比例高,且往往偏好較重油、重鹹的口味,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進而使腦部及神經循環系統不佳,導致大腦受到損傷。除此,不少人喜歡吃下午茶甜點來提振情緒,但攝取過多糖分,不僅可能發胖,還會導致神經元受損,阻礙學習力和記憶力。缺乏社交活動:由於科技發展及疫情影響,讓人開始只透過手機與其他人溝通,也因此習慣宅在家不出門。如此一來,不只容易使人變得憂鬱,更會減低腦部活躍程度、加速退化。持續保持參與社交活動,才能幫助維持認知功能,同時鍛鍊腦部發展。長期睡不好:睡眠對於大腦的認知及活動相當重要,睡覺時大腦會將白天產出的廢物代謝掉,若長期失眠,容易加速腦部老化速度,增加失智發生風險,更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進而造成腦部的傷害。因此,建議每天睡眠時間至少需6至8小時為佳。過度抽菸、喝酒:抽菸、喝酒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包括腦部也會造成嚴重傷害。長期過度菸酒,會增加細胞毒素,使腦部神經細胞受損,進而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的風險。
小賴被高中生激發母愛 曝過往社團風光史
「小賴」賴晏駒、魏嘉瑩、女團babyMINT∞和饒舌歌手神經元,參加新北市各高中職學校共同舉辦「Young新北2024高級中等學校社團成果發表會」,首創藝人與學生社團共演的模式。首日由小賴與手語舞蹈表演社帶來限定版的〈Boy Toy〉,對於同學們選擇這首舞蹈難度相當高的歌曲,小賴感到很驚訝。過去曾是熱舞社一員的小賴,自認在過程中會很嚴格,但當他看到準備充足的同學之後,感到相當敬佩,開心表示:「我可能要發揮我的母愛精神,照顧這些妹妹。」並大讚:「看到他們動作都記得很好,其實對他們很佩服。」他也想起過往在熱舞社中,都會主動上網學最新的舞蹈和對外招生,得意地說:「所以從我那一屆開始接到很多校外的演出。」魏嘉瑩與流行音樂社組成限定演出〈你好嗎?〉。(圖/必應創造提供)魏嘉瑩則與流行音樂社組成限定演出〈你好嗎?〉,她特別在練團時嘗試了不同的分段方式和同學們一起玩音樂,過程中讓她仿佛回到高中時期,玩得相當過癮,同學們的認真也讓她印象深刻,「同學都很認真準備演出,練團的時候看著他們打鬧、互嗆,覺得畫面非常熟悉,也看得出同學之間的感情非常好,希望大家可以在社團生活裡得到很精采的回憶!」babyMINT∞演出破億神曲。(圖/必應創造提供)babyMINT∞則與流行舞蹈社演出在路上擁有破億點擊的〈Hellokittybalahcurrihellokitty美味しい〉,雖然已經出道,但團員們幾乎都還是學生,笑說:「因為跟合演的同學年紀應該差不多,有種看到新同學想認識的心情,可是又很不好意思主動搭話,很微妙的心情,排練的感受好像和自己同學一起表演。」神經元與學生和做自己的歌曲〈遊戲規則〉。(圖/必應創造提供)第二日壓軸登場的神經元與同學改編他的〈遊戲規則〉,在討論初期,原先以為同學會選擇用beatbox和他搭配,沒想到同學不按牌理出牌,想和他一起饒舌,練習時還頻頻喊緊張。被問到高中參加什麼社團,神經元表示高中時學校沒有嘻哈研究社,因此選擇了和科學有關的超自然研究社,相當反差。
這裡痠!那裡痛! 痠痛藥布貼過量恐產生副作用
覺得腰痠背痛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貼痠痛藥布嗎?你知道痠痛貼布使用不當或使用過量,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傷肝腎嗎?痠痛藥布使用不當恐肝腎負擔重 副作用通通來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彥儒藥師指出,民眾對貼布通常較無戒心,痠痛時除了長時間、大量貼藥布,還可能同時服用與貼布成分相同的消炎止痛藥。當用量超過時,可能造成肝腎負擔或引發各種副作用。目前市售的痠痛貼布大致可分三種:一、含有消炎止痛成分(如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適合用於紅、腫、熱、痛等症狀;二、含有辣椒膏成分(Capsaicin),可使神經元脫敏感,減少痛覺;三、含有甲基水楊酸、薄荷等成分,提供短暫清涼效果,暫時減輕疼痛。總量原則:一次一片、一片四至六小時、一天不超過三片根據復健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月平均使用六片藥布,每年總使用量超過4億3,800萬片。 黃藥師表示,成人合理的使用量是一天二至三片,一次使用一片,一片貼四至六小時就要取下,切記每天貼布不過量。孩童因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使用貼布應選擇成分較單純,且依體重使用劑量比例為原則。選擇適合的貼布成分 劑量過高、時間過長都適得其反黃藥師建議,民眾若有大面積或多處痠痛時,可選擇口服止痛藥或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或是將一片貼布剪成多等分,貼在不同痠痛部位。如果使用貼布超過一週沒效果應找專業醫師、藥師諮詢,開放性傷口也不要貼,避免長時間接觸引發感染。若是口服藥與貼布同時使用,則應選擇含不同成分的藥品,避免同一成分在身體內累積過量,造成身體負擔,並且要依照痠痛原因,選擇貼布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若貼著貼布睡覺,特別是貼在頸部或背部,因睡眠時間超過六小時,又長時間壓著,起床可能會發現如「尿布疹」的過敏反應,這是常見造成副作用的行為,應特別留意。食藥署提醒,民眾應選擇包裝上有食藥署核可之藥證字號的貼布,並按說明使用,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貼布。
買小麥啤酒滿額送雲朵杯 日本愛知縣精釀、零糖質生啤微醺嘗鮮
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生活品味的重視與追求,連帶對於啤酒風味及品質更趨於講究,跨越138年家族獨立經營、採正統德國巴伐利釀造工法的艾丁格啤酒與家樂福攜手打造「艾丁格小麥啤酒行家專區」,即日起供應全台65間家樂福量販店5款艾丁格小麥啤酒,消費者可以自由選購艾丁格500ml瓶裝系列啤酒,凡單筆消費滿389元,便可兌換從德國進口的艾丁格雲朵杯1只(不限兌換次數)。堅持只釀造德式小麥啤酒的艾丁格,除了大麥之外,也添加50%以上高比例小麥釀造,使用上層發酵工法及耗工費時的瓶中二次發酵法,裝瓶時無經過加熱殺菌,並於裝瓶前再一次加入新鮮麥芽汁與酵母,使其在瓶中進行28天的瓶中二次發酵。這也讓艾丁格小麥白啤酒帶有淡雅清新的果香、麥桿香、蜂蜜與香草氣息外,更帶有標誌性綿密如同雲朵般柔順的泡沫。飲用艾丁格小麥啤酒搭配長型開口式的「雲朵杯」,可支撐起綿密啤酒泡沫,此時酵母均勻散布在泡沫與酒體中,帶來多重香氣。(圖/艾丁格啤酒提供)此次品牌攜手家樂福一口氣推出5款艾丁格小麥啤酒,喜歡帶有果香和花香的啤酒愛好者,首推「艾丁格小麥白啤酒」和「艾丁格小麥水晶啤酒」,其中艾丁格小麥白啤酒散發出細緻果香,每一口都喝得到小麥賦予的微甜感;艾丁格小麥水晶啤酒口感最為輕盈,天然發酵的氣泡有著碳酸感,平衡麥芽香調與花香融為一體。喜歡濃郁麥香與厚實啤酒口感的人,則推薦「艾丁格小麥黑啤酒」和「艾丁格典藏白啤酒」,前者加入烘焙焦香麥芽及特選啤酒花釀造,保有黑啤酒厚實馥郁口感,又因加入小麥釀製帶有回甘風味;後者沿用艾丁格釀酒廠創立時的首款酒譜進行釀製,傳遞濃郁的麥芽香氣與新鮮酵母滋味,發揮了典型小麥啤酒中成熟香蕉和丁香氣息,在5款中酒精濃度最低。另外還有即日起新登陸的「艾丁格小麥勃克啤酒」,帶有稍高的酒精濃度,並添加焦香麥芽進行釀製,帶有葡萄、乾燥果實的韻味及咖啡豆飽滿馥郁的香氣,這款酒僅於家樂福量販店獨家販售。成立於2022年的TOTOPIA BREWERY除了使用大量啤酒花釀造新鮮啤酒之外,也熱衷於在釀造過程中加入當地水果及植物。(圖/臺虎精釀提供)另外致力於將世界各地特色精釀啤酒帶入台灣的臺虎精釀旗下品牌「臺虎嚴選」,近期引進日本愛知縣長久手市的當紅酒廠「TOTOPIA BREWERY」4款代表性酒款,分別是「Neuronphobia 神經元恐懼症 」、「Bloomphobia 開花恐懼症」、「Cometphobia 彗星恐懼症」與「 Dropphobia 水滴恐懼症」,現可於臺虎精釀啜飲室、Mikkeller Taipei 米凱樂啤酒吧、全台啤酒專賣店等通路選購品飲。愛知縣具有與生俱來的優異氣候條件,TOTOPIA BREWERY運用當地天然資源入酒釀造,造就獨特的味道,最著名的「Bloomphobia開花恐懼症 」,裡頭添加了藍莓、桃子,再搭配花香調的紐西蘭Wakatu酒花,營造出葡萄酒和香草園的氛圍;「Neuronphobia 神經元恐懼症 」使用大量燕麥搭配乳糖,創造出綿密絲滑的口感,並以紐西蘭酒花為主旋律,帶來奔放的白葡萄、蜜桃、草本表現。「Bloomphobia開花恐懼症 」(左)、「Cometphobia 彗星恐懼症」。(圖/臺虎精釀提供)「Cometphobia 彗星恐懼症」則使用三倍冷泡酒花的釀造手法,投入極大量南北半球的明星級酒花組合—Citra & Galaxy,厚實混濁的酒體中有滿滿的百香果、柑橘、熱帶水果等風味,以及甜與苦交織出的完美平衡性;「 Dropphobia 水滴恐懼症」使用Strata CGX釀造的Sour IPA加入了藍莓、椰子和香草,莓果調的酸度、香草和椰子調的甜、柔和的酒花苦韻,三者共構出良好的平衡性,十分易飲。SUNMAI金色三麥推出零糖質「白金生啤」,以100%純麥釀出飽滿口感、濃郁香氣,增肌減脂期間也能輕鬆暢飲。(圖/SUNMAI金色三麥提供)而近年健康意識崛起讓消費者的飲食型態及購物選擇也有所變化,減糖趨勢蔚為風潮,這股風潮也吹向啤酒市場。SUNMAI金色三麥為同時滿足消費者對輕盈與享受的追求,推出品牌首款零糖質酒款「SUNMAI金色三麥白金生啤」!釀造團隊以獨特非熱處理工法封存酵母最佳活性,鎖住最新鮮純粹的頂級生啤酒風味,並且使用100%純麥釀造,麥香濃郁且俐落爽口,減糖喝起來一樣過癮!即日起,SUNMAI金色三麥零糖質「白金生啤」於全7-ELEVEn統一超商獨家限時、限量販售,每罐500ml定價89元,5月28日前指定商品任選三件85折。這款零糖質「白金生啤」亦適合搭配茶葉蛋、各式雞胸肉,以及新上市的金色三麥聯名「墨西哥風味烤雞捲餅」、「鮮蝦蔬果沙拉」等7-ELEVEn販售的低碳餐點一起享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全台首例捐腦者!漸凍人吐心願 愛妻握他手簽名遺愛人間
「台灣腦庫」去年11月於台大揭牌後,就積極準備接受病友捐腦,台中慈濟醫院50歲漸凍病人黃鼎承親身經歷罕疾身心折磨,堅決捐出腦組織,台中慈濟醫院與台灣腦庫合作,黃鼎承20日終於圓夢,成為第1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的捐腦入庫。黃鼎承3年前診斷罹患罕見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他面對生命挑戰從不輕言放棄,但遍尋名醫治療與復健,身體依然快速退化,生活起居全仰賴母親與太太,兩個孩子也受到影響。台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左二)、醫療志工(左一)陪伴黃鼎承(右一)與黃太太(右二)到病房外吸收陽光的滋潤。(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黃鼎承病情發展快速到頸部以下無法動彈,僅能仰賴呼吸器維生,接受台中慈濟醫院安寧團隊居家療護時,自主表明要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自主撤除維生醫療並捐出全身可用器官。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黃鼎承積極搜尋漸凍人器官捐贈資訊,得知去年成立的台灣腦庫公開徵求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腦組織,要做為醫學研究及開發新藥,親身經歷罕見疾病身心折磨與拖累的他,堅決要捐出腦組織,期盼能拯救更多家庭,心蓮安寧團隊依照囑咐聯繫台灣腦庫。台灣腦庫代表人台大醫院醫師謝松蒼南下,在病榻前向黃鼎承道謝,並保證「一定會珍惜這份國家寶藏!」他指出,黃先生的大愛會深刻影響腦神經疾病診斷,並帶來治療的成就。謝松蒼告訴黃鼎承,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腦神經疾病與周邊器官會相互影響,黃鼎承也決定願意同時捐出內臟、提供血液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最後無法執筆的黃鼎承由太太協助握筆,簽屬捐贈同意書,他激動說:「這場病生得太有意義,感謝上天賜予的恩典。」黃太太說,家人原本不諒解先生選擇撤除維生醫療的決定,如今他以身示教展現勇敢與大愛,如同麥子不死,家人以他為榮,更期盼未來能拯救更多罕見疾病的病人與家庭。
漸凍症治療重大發現! 中研院成功以「硫酸雙醣分子」減緩神經元退
在臺灣被稱作「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以及全球罹患人數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都是好發於中年人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致病原因迄今不明。兩者皆屬偶發型 多自C9ORF72基因突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韻如長期深耕與蛋白質錯誤折疊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她表示,儘管此二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同,卻共享相當多病理特徵和基因變異。臨床數據顯示,逾90%漸凍症以及約70%額顳葉失智症患者屬偶發型,不易分析與致病機轉有著密切關連性的基因變異來源。然而,家族性遺傳患者最常見的基因突變,皆來自C9ORF72基因中,DNA重複擴增GGGGCC(G4C2)序列的突變。poly-GR/-PR蛋白質干擾細胞核苷酸致病機制首獲驗證研究團隊首先以人工化學合成方法,製作出不同重複序列的poly-GR/-PR蛋白質。實驗證實,重複超過25-30次的poly-GR會降低神經細胞存活率,也會破壞細胞膜和核膜。本研究更首次發現,藉由與核苷酸的交互作用,其將使細胞內重要核苷酸機制如DNA複製、轉錄和蛋白質轉譯等皆無法運作。團隊另以細胞表達poly-GR/-PR進行實驗,亦獲相同結果,此致病機制首次獲得驗證。研究結果提供了存在於病患中G4C2重複次數的病理機制。研究團隊進一步與國家同步幅射研究中心(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 Center, NSRRC)鄭有舜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先進TPS13A 生物結構小角X光散射(SAXS)光束線,結合分子模擬,發現poly-GR蛋白質重複次數超過25-30次,才能形成軟螺旋的結構特徵。螺旋結構會破壞細胞膜,由此可證實特定長度的poly-GR才具有穿膜及細胞毒性。硫酸雙醣分子可中和蛋白質 增益毒性由於神經細胞無法再生,提高細胞存活率是一種治療方向。研究團隊自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特聘研究員建置的硫酸乙醯肝素分子庫,篩選出一個硫酸雙醣分子(Sucrose Octasulfate, SOS),並作用於神經母瘤細胞、漸凍症病人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的運動神經細胞,成功減緩由poly-GR/-PR所引發的神經毒性。此外,再於果蠅和小鼠實驗中,發現硫酸雙醣分子確可改善運動行為,驗證硫酸雙醣類的化合物可中和poly-GR/-PR毒性,為未來的漸凍症及額顳葉失智症治療策略提供新方向。
美國最新研究曝帕金森氏症與農藥使用有關 「這3種」藥劑影響最為驚人
帕金森氏症對全球人類的影響不容小覷,近日在美國神經病學會第76屆年會上發表了1項初步研究,研究指出帕金森氏症與14種農藥的使用有關,其中有3種殺蟲劑、除草劑如西瑪津(Simazine)、靈丹(Lindane,γ-六氯環己烷)和草脫淨(Atrazine)導致人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最高。帕金森氏症患者增長速度驚人,在眾多神經系統疾病中排名第1,患者的大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會因此病失去神經元,而大腦黑質的神經元負責生成多巴胺,作為在大腦中傳遞信號的神經遞質,因此患者的運動控制能力會被影響。研究人員自1980年代起,一直研究患者受影響的黑質神經元,是否與有毒化學物質有關。近日在科羅拉多州丹佛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會第76屆年會上,來自麻州阿默斯特學院和亞利桑那州巴羅神經研究所、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1項初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帕金森氏症與14種農藥的使用有關,其中有3種殺蟲劑、除草劑:西瑪津(Simazine)、靈丹(Lindane,γ-六氯環己烷)和草脫淨(Atrazine),對於人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影響力是最高的。該研究分析了2009年參加醫療保險的2150萬人的紀錄,研究地區包含包括科羅拉多州、愛達荷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北達科他州、俄克拉荷馬州、南達科他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的部分地區,並以郡為單位,分析自1992年至2008年的年平均農藥施用量。根據研究,除草劑「草脫淨」,接觸量最高與最低的案例,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相差31%,在草脫淨暴露量最高的地區中,每10萬人就有475人罹患帕金森氏症;在暴露量最低的地方,每10萬人有398人患病。而西瑪津使用量最高與最低地區的居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相差36%,在西瑪津暴露量最高的地區中,每10萬人中有411例帕金森氏症病例;在西瑪津暴露量最低的縣中,每10萬人中有380例帕金森氏症病例。至於殺蟲劑靈丹,接觸量最多的人們比接觸最少的人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多了25%,在暴露量最高的地區,每10萬人,會有386人患病;在暴露量最低的區域,每10萬人僅有349人罹患帕金森氏症。儘管研究人員調整了其他可能影響帕金森氏症的因素,如空氣汙染等,研究結果仍然相同。在亞利桑那州巴羅神經研究所神經流行病學研究計劃擔任研究助理教授的克日扎諾夫斯基(Brittany Krzyzanowski)表示「先前的研究已經確定其他殺蟲劑和除草劑是帕金森氏症的潛在危險因素,何況尚有數百種殺蟲劑尚未被研究與該疾病的任何關係,此情形令人擔憂。」克日扎諾夫斯基更指出,未來仍需更多研究,來確定有毒化學物質與帕金森氏症的關係,並希望人們採取措施,通過降低這些農藥的使用量,來降低患病風險。
台版「非常律師」陳俊翰過世 曾因SMA失去求生意志…棄高薪工作回台原因曝
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的律師陳俊翰,兒時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致使行動不便,而他先前因被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來賓、前中國大陸央視記者王志安於節目中談論,受到外界更多關注,怎料今(15)日傳出過世的消息,隨後民進黨證實,陳俊翰已於11日凌晨逝世,享年40歲。其實陳俊翰的病情一度讓他失去求生意志,好在母親謝季珍的陪伴在側,讓他決定堅持下去,後來更是放棄原本的美國高薪工作機會,回台推動罕見疾病及身心障礙相關政策,幫助弱勢群體發聲,勵志的生命經驗也讓他被外界封為台版「非常律師」。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陳俊翰早在1歲左右發現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此病終將造成運動神經元喪失功能,進而肌肉無力、萎縮;在他就讀小六年級病情急轉直下,後來還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長達2個月,期間一度喪失求生意志,告訴母親「不要救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後來也因母親的長久陪伴,讓他及時轉念,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儘管陳俊翰失去雙腿,身體僅剩頭部、幾根手指頭還能自主活動,還遭告知若不用藥,存活時間僅剩3年至4年,但他高中畢業後仍考上台灣大學,雙主修會計系與法律系的課程,之後2度赴美取得法學博士學位,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律師執照。不過陳俊翰選擇放棄原本的美國高薪工作機會、較為優越的治療環境回台,進入進入中研院法研所,也在政府部門推動罕見疾病及身心障礙相關政策,今年更是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中的身障提名人。他說,美國保險的機制強調「無差別、無歧視」,待在美國可以得到更為妥善的照顧與治療,反觀台灣卻有多達數十種罕病用藥尚未給付,因此盼能透過自身力量推動相關權益,「每一條生命都該被珍惜。」陳俊翰並稱,他覺得自己能有機會實現個人理想已經非常幸運,希望未來的台灣,所有的障礙者都不必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哪怕讓多一點人有機會接受用藥,也會比我自己在國外獲得治療更有價值。」後來長期鑽研人權、身心障礙政策與法律的他,更被譽為台版「非常律師」、「生命鬥士」。如今陳俊翰過世的消息一出,民進黨也以聲明回應,「陳俊翰律師因疑似感冒引起併發症,2/10前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雖經醫護人員極力搶救,仍於2/11凌晨不幸逝世。我們聞訊感到無比震驚與悲傷,俊翰的家人低調辦理後事,年節期間未對外公布,今日委由民進黨黨中央代為發布消息。感謝各界關心,也請給家屬空間處理相關事宜。」
陳俊翰猝逝!台大證實「肺部遭感染」 賀瓏發45字文哀悼:令人敬佩
民進黨不分區被提名人陳俊翰今(15日)離世,享年40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證實,陳俊翰因肺部感染病逝。日前才因來賓王志安發表歧視身障言論,而遭到輿論的《賀瓏夜夜秀》主持人賀瓏,也在晚間透過社群哀悼陳俊翰。民進黨表示,陳俊翰疑似因感冒引起併發症,於10日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但仍不幸於11日凌晨逝世,家人低調處理後事,年節期間未對外公布,並委由黨中央代為發布消息,民進黨除感到無比震驚、悲傷,也請外界給家屬空間。台大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則證實,陳俊翰入院急救後因肺部感染離世,但詳細內容需徵詢家屬是否同意說明。另《賀瓏夜夜秀》主持人賀瓏,在其所屬的的薩泰爾娛樂作出出「還在瞭解狀況中」簡短回應,於社群表示哀悼。賀瓏表示「對於陳俊翰律師的離世深感遺憾,陳律師面對生命堅韌的態度令人敬佩。感謝他對於臺灣的貢獻與付出」。此外,引爆歧視風暴的來賓、前央視記者王志安,也在推特刊出來不及傳達給陳俊翰的道歉信,表示「我的歉意再也無法抵達,真是令人無限的懊悔和遺憾」。《賀瓏夜夜秀》日前因王志安的言論被炎上。(圖/翻攝自YouTube/STR Network)陳俊翰為台灣首位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律師,前年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生前任中研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獲民進黨提名為排名第16位的不分區立委。與大眾熟知的漸凍症不同,SMA主要是在嬰兒及兒童發病的隱性遺傳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喪失功能而肌肉無力、萎縮,進而造成運動功能下降。陳俊翰生前除有「人權律師」美譽,更放棄國外治療機會,回台為罕病病友爭取平等醫療。
陳俊翰籲各界關注罕病SMA用藥困境 盼政府重視病友權益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日前上《賀瓏夜夜秀》嘲諷罹患罕病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陳俊翰,引起輿論撻伐,節目團隊與主持人賀瓏對此道歉。陳俊翰律師30日出席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記者會時表示,對於賀瓏致歉已有完整回應,希望各界關注SMA患者的用藥困境,目前國內仍有300多位SMA患者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他也是屬於「望藥興嘆」的一人,盼政府重視病友權益。陳俊翰自幼罹患罕見疾病SMA,用比別人加倍的努力,靠全身唯一能動的嘴巴控制輪椅和寫字,取得美國法學博士與律師執照,卻捨棄國外治療的機會,毅然返台為罕病病友爭取平等醫療。他坦言身體功能退化已是患者日常,但生命意義遠超出身體功能限制,靠著母親、旁人協助,自己還能從事人權倡議工作,努力完成夢想。陳俊翰表示,台灣罕見疾病患者有1萬7千多人,生活中面臨很多不同的困難,但在健保給付限制下,許多患者仍無藥可用。SMA藥物開放健保給付後,目前國內仍有300多人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真正能使用藥物的患者大概僅有3分之1。他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僅接受症狀治療,無法阻止全身肌肉退化,只能望藥興嘆。不是漸凍症! SMA嬰兒死亡率最高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性疾病。「台灣SMA之父」鐘育志教授表示,SMA與「漸凍症(ALS)」容易混淆,兩者雖然都與運動神經元退化有關,但漸凍症好發年齡介於50至75歲,SMA病友在18歲之內發病者高達99%。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420名SMA病友,大人小孩皆有。SMA症狀包括肌肉張力低下、四肢與軀幹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且運動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持續退化。鐘育志表示,坐輪椅的病友幾乎都是極重度肢體障礙者,最嚴重者除了肌肉沒力量,而且全身肌肉鬆軟到連自己的頭部垂倒時都無力撐起,不但照顧者難以抱起,病友可能連自己移位、如廁、刷牙、洗臉、拿碗、舉筷、咀嚼、吞嚥都有困難,甚至睡覺時翻身或呼吸的力氣也沒有,晚上還需使用呼吸器。SMA依發病年齡與最佳運動功能將疾病分為4種類型,其中約6成SMA病友在出生6個月以內發病,是最嚴重的第一型,陳俊翰便屬此型,若未能及早治療,2歲前死亡率高達8成,是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病程踩煞車 SMA治療有望讓運動功能進步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蔡力凱表示,SMA過去無藥可醫,主要依據病人的需求提供營養與呼吸照護,幫助預防肌肉無力產生的併發症。直到2016年開始,SMA陸續出現俗稱的背針、基因治療與口服藥等3種新興治療藥物,透過影響特定基因表現,不但有助減緩惡化,「幫病程踩煞車」,真實世界的臨床觀察更發現及早治療有機會讓運動功能進步。SMA病友盼健保鬆綁年齡與門檻蔡力凱表示,全台約有420名SMA病友,健保給付治療已約百人受惠,但與時間賽跑的病友仍有近300人,這群病人主要因RULM(上肢運動功能)低於15分、目前功能狀態較嚴重,抑或是3歲以後發病,病程惡化速度相對較慢,而被健保拒於門外。根據文獻,即使目前功能狀態較嚴重,治療也有機會翻轉命運,且全球與國內數據也皆看到類似成果,呼籲政府給予每位SMA病友治療的機會。台灣首位SMA律師 盼病友享有平等醫療權益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法律顧問陳俊翰律師,不僅是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更是台灣第一位前往美國取得法學博士與律師執照的SMA病友。雖然在美國擁有較好的治療機會與高薪,但他卻選擇回國,與SMA病友一同等待。陳俊翰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有與生俱來的意義,在海外求學時深刻體會到國際上對待人權的最基本尊重,就是珍惜他的生命價值,全球許多國家也對SMA治療採取全給付政策。至於台灣SMA病友須符合特定條件才能獲給付,陳俊翰坦言,從滿心希望藥物給付,到「有藥可用,但不包括我」的沮喪,這個等待過程與結果對病人來說是殘忍與煎熬的。每一位罕病病友都在跟時間賽跑,他們迫切需要藥物來阻止疾病惡化,這些藥不僅代表病友們是否可以活動,更代表生命的延續,每一條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也都值得被救。台灣自詡人權立國,期待政府多關愛SMA與其他罕見疾病病友,享有應有的、平等的醫療權益,有機會發揮自我價值。
首例大腦植入晶片手術成功 馬斯克:術後恢復狀態良好
許多人都知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旗下擁有各種風格迥異的公司,而其旗下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於28日進行首次人體實驗,將晶片植入受試者的體內。在術後,馬斯克表示,該名受試者的術後恢復狀態十分良好,因此廣受醫學界與科學界的高度重視。綜合外媒報導指出,Neuralink旗下首款產品名為Telepathy,他是一個約有頭骨四分之一大小的晶片,周圍同時附帶數十個微小的電極,用來偵測大腦的單一神經元訊號。馬斯克過去曾表示,Telepathy可以讓植入晶片的人用「思考」來操作手機、電腦,甚至直接、間接控制相關設備,這款產品主要是幫助身體癱瘓人士所設計,馬斯克更直言「如果能讓霍金(Stephen Hawking)能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進行溝通,結果會如何?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根據加州政府的資料,Neuralink公司就位於圖中這棟沒有標誌的建築物內。(圖/達志/路透社)報導中也指出,Neuralink是2016年於美國加州註冊,主要是透過馬斯克個人的資金進行運作,而在2023年初,美國FDA批准了Neuralink進行人體實驗,Neuralink則於2023年9月進行志願者的招募。而這次的志願受試者的身分雖然並未批露,但馬斯克傳記的作家萬斯(Ashlee Vance)曾表示,首次受試者的理想候選人是40歲以下、四肢癱瘓的成年人。但Neuralink一直引發倫理道德問題,以及遭到神經科學專家的質疑。產業專家也認為,Neuralink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像是晶片的供電問題、鋰電池的更換,以及晶片取出的問題。該名專家也認為,如果要讓Neuralink的Telepathy取得正式商業化許可,可能還需要經過10多年的實驗,克服各種困難。馬斯克對旗下的神經科學公司抱有很大期望。(圖/達志/美聯社)
每週排便不到3次「失智風險多1.8倍」 醫曝原因:死亡從大腸開始
忙碌的現代生活,讓不少人有便秘困擾。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透露,日本國家癌症中心針對4萬人進行研究,發現與每天排便的人相比,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男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約高1.8倍,女性則高1.3倍,主要是便秘會造成腸胃好菌減少,進而影響免疫反應與神經傳導,再影響到認知能力。陳威佑在臉書粉專表示,諾貝爾得主梅契尼可夫(Élie Metchnikoff)曾說「人類的死亡從大腸開始」,然而很多人都直覺認為,排便不順只是腸道問題,其實糞便是身體毒素75%排出的方式,排便不順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許多有痔瘡問題的人在做完手術後,回診時都會說自己的工作效率獲得大幅度改善。醫師提到,日本國家癌症中心針對4萬人進行研究,發現與每天排便的人相比,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男性罹患失智症風險約高1.8倍,女性則高1.3倍。數據顯示,排便次數越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越大。再進一步分析糞便狀態,發現大便堅硬的人罹患失智的風險也較高,相比大便正常者,男性高出約 2.2 倍,女性高出約1.8 倍。癌症中心負責人澤田指出,這是因為「過硬的糞便」或是「減少排便次數」,大多是因為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所導致,過長的糞便滯留時間,相對的會讓壞菌有更多的滋生,這也會導致全身發炎惡化和自由基增加等問題。另外,阿茲海默症協會今年也發表研究,指出便秘與認知老化和衰退有關,長期便秘者的認知能力會惡化。陳威佑說明,研究人員追蹤研究超過1萬1000人,發現與每天排便1次的人相比,便秘者的認知能力明顯較差,相當於認知年齡多了3年,認知衰退機率增加73%,且能夠產生丁酸的有丁酸球菌會減少,而丁酸能影響神經傳遞物質的合成和釋放,這對於認知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醫師解釋,「丁酸球菌減少可能會增加腸道通透性,使得某些有毒的代謝物質被運輸到大腦,進而增加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積聚,這些異常蛋白質的積聚可能損害神經元,影響神經元之間的正常通信,進而影響大腦的功能,造成 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提前找上門。」陳威佑強調,便秘會造成腸胃好菌減少,因而影響免疫反應與神經傳導,再影響到認知能力,「每天一個小小的例行公事,就能對大腦產生極大的影響!若你有便秘困擾,請多吃蔬菜多運動,但若是因為痔瘡問題所導致的排便不順或是便秘,就建議要及早治療,還給自己一個健康愉悅的人生」。(圖/翻攝自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臉書)
不是一群人等死、沒有消極治療! 「安寧病房」跟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認為接受「安寧療法」就是放棄治療,並將入住安寧病房與「等死」畫上等號。不過,柳營奇美醫院安寧緩和病房護理長楊雪玲表示,安寧病房並不是放棄治療,反而是積極的做症狀控制,希望病人能走出醫院回到家中。什麼是「安寧療法」? 哪些病人適用?民眾對於「安寧療法」常有很多誤解,首先「名稱」就是需要先行釐清的部分。楊雪玲護理長提到,現在其實沒有「安寧療法」這樣的稱呼,而是「安寧療護」,它關係到所謂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法》。由於醫療有其限制,即使用了最新的治療方法,患者也有可能無法獲得治療效果只徒增痛苦,因此安寧療護就是以這群病患所設立的。衛福部公告的適用對象包含:癌症末期病人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主要診斷為下列疾病,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MDS)末期衰弱老人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2款至第5款所列臨床條件者罕見疾病或其他預估生命受限者安寧病房≠安養機構 積極急性控制、返家居家安寧另外,許多人會以為安寧病房就和安養機構一樣,但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病房並不是單純的養護機構,它和安養機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安養機構主要是「慢性」長期照顧,但安寧病房其實是做「急性」症狀處理,和入住其他病房一樣是處於住院的狀態。因此和其他病房一樣,病人有可能會病逝離去,但讓病患出院返家也是安寧病房的目標之一。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療護在家其實也可以做,這也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所以安寧療護中會有居家安寧團隊加入,當病人症狀控制後,可以返家做居家安寧,依團隊教導的知識、技能,急性症狀在家也能進行控制。楊雪玲護理長再次強調,安寧並不是等死、放棄治療,其實入住安寧病房前都會填「安寧住院療護同意書」,裡面就有明確表示所有的身心靈治療都會在安寧病房中發生,唯一不會發生的只有「化學治療」,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消極治療,所有的治療都是積極治療,積極控制患者的疼痛、急性症狀讓他們能夠返家。一般病房VS.安寧病房 照顧、治療有哪些不同?不過,楊雪玲護理長表示,一般病房的醫療團隊跟安寧團隊之間,在照顧、治療上確實會有點不一樣,第一,在安寧團隊照護中,不再是以藥物為主,反而會多一層「輔助性療法」的介入,以水腫為例,團隊會教導家屬如何透過精油、按摩等來消除。第二,安寧療護會希望家屬一起參與照顧。楊雪玲護理長提到,家屬的陪伴很重要,不過臨床上常常說要陪伴,但要怎麼做家屬並不清楚,在這部分安寧療護的護理師、社工、心理師及靈性關懷者等,會帶領家人一起照顧、參與,營造一個能與家人互動、彼此感謝的氛圍,促進生活品質、提升身心靈安適。第三,安寧療護不只是照顧病人,整個家庭都涵蓋在照護核心中。楊雪玲護理長表示,像病人病逝離去後,雖然家屬離開了安寧病房,但在死亡這件事的處理上其實還是帶著失落、哀傷,病房會有所謂的「哀傷撫慰」,在病人住院期間會先找出高哀傷族群,團隊會延續照顧家屬直到病人離開後一年。安寧療護是致力於幫助末期病人,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和關懷的專業醫療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哀傷撫慰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團隊對病人提供支持、減輕痛苦與焦慮,使病人在此階段感受愛與被愛,同時也對其家人和照護者提供情感支持與安慰,持續不斷傾聽、溝通,並適時轉介及追蹤高哀傷族群。團隊不只會在病人住院期間給予家屬支持、關懷,在患者病逝後也會持續關懷、追蹤情緒反應,或透過追思活動讓家屬能互相連結、陪伴、鼓勵。楊雪玲護理長提到,許多醫院都持續努力在做「哀傷撫慰」,不希望家屬無法走出憂鬱、哀傷,或是因為對死亡的無助、害怕、不捨到後來變成長照悲歌。雖然過去常常會有「安寧就是等死」的汙名化標籤,但現在民風已經漸漸打開,也漸漸有更多人了解其實安寧療護在做的是不要延長受苦的時間,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全人的角度來照顧有末期照護需求的病人。希望民眾能更了解安寧療護、拋開誤解,選擇對自己、家人最適合的方式走完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