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
」 醫院 健保 衛福部 夜班獎勵 掛號費急診室壅塞問題未解 大醫院「滿載」重症等不到床
重症病患急診暫留時間(單位:小時)、重症病患轉入病房小於8小時比率(醫學中心)、各級醫院急診重症病患占率變化(單位:%)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急診室的輕症個案減少了,壅塞問題卻未解。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醫院重症個案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單看醫學中心,能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者不到5成。而近年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室的重症病患占率減少,地區醫院則增多,專家推測是病床供不應求,大醫院急診滿載,病患只好往小醫院送。相較去年全年,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重症病患今年上半年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區域醫院多出0.73小時、醫學中心則多出0.5小時。以醫學中心為例,過去重症個案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是「坐5望6」,2022年起未再突破5成,「等不到床」問題加劇。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大醫院未能在8小時內將病患轉入病房是長年困擾,近年狀況比疫情前更嚴重,不排除是開不出床所致,管理、人力都可能是問題,政府需要了解原因。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則指出,護理人力不足,許多醫院只好關床,呼籲醫院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留任意願,除薪資、工時,也建議調整護理師的排班自由度。除暫留時間,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分級醫療。近年來,肩負「急、重、難、罕」照護任務的大醫院,急診重症個案占率緩降,地區醫院則增加。10月健保會中,醫學中心協會榮譽理事長、急診醫學專家陳石池指出,重症病患在地區醫院增加是不對的,應在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這對病患不是好事。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直言,小醫院急診能力沒那麼強,恐有草菅人命的疑慮。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說,急診壅塞問題反映的是住院待床壅塞,病床供不應求。小醫院重症增多,可能是大醫院急診滿載,只好請消防局分流,將相對輕度病患(檢傷分類2級者)分送到其他層級醫院,但不管是哪種醫院,要動手術的會優先處理。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則表示,從數據看來,急診重症個案的占率屬波動性變化,並未接獲會員反映重症增多,但不論大、小醫院,都有關病房、急診待床的問題,得靠分級醫療的落實、部分負擔的改革、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來解決。
加國男子接受右腿截肢手術 麻醉醒來傻眼:他們鋸錯腿了
近日,加拿大發生一起嚴重的烏龍醫療事故,一名男子到醫院接受右腿截肢手術,然而當他從麻醉中醒來,卻發現自己被鋸掉的卻是左腿。目前,執行這項手術的醫院與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對此展開調查。據《鏡報》報導,48歲的甘迺迪(Jason Kennedy)是一名漁民,他因為右腳疼痛和出血,在2024年10月23日前往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溫尼伯市(Winnipeg)的一間社區醫院「七橡樹綜合醫院」(Seven Oaks General Hospital)求診。在那裡,醫師判斷他的右腿感染了嚴重的骨髓炎,告訴他必須去大醫院為右腿進行截肢手術。骨髓炎(Osteomyelitis)是一種難纏的骨骼及骨髓組織受感染、發炎疾病,是骨折後常見之併發症,尤其是開放性、複雜的骨折。此類骨折常伴隨嚴重的軟組織破壞、血管破壞和組織腫脤,當骨頭內部血液循環遭阻斷時,便成為細菌滋長的溫床。早期骨髓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晚期必須手術治療,而且極難根治,嚴重甚至可能截肢。由於醫師向甘迺迪解釋,如果對此置之不理,他有可能會失去雙腿,因此他接受安排,在10月31日前往同樣位於溫尼伯市的另一間地區醫院「恩典醫院」(Grace Hospital)進行右腿截肢手術。然而,當他從麻醉中醒來,難以置信地發現,執行截肢手術的外科醫師竟然截錯了腿,他的右腿還好好留在身上,而他比較健康的左腿卻消失了,「我真希望這只是一場惡夢,我的右腿現在還在痛,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它還在發痛。」溫尼伯市健康管理局(Winnipeg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的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表示由於患者的隱私,他們無法對事件透露太多消息,但醫療團隊已經與患者會面、表達歉意,並且對後續的處理展開對談。發言人還補充說明,當局的醫療安全部門正在對這起事件進行審查,以尋找潛在的系統改進機會,審查結果將在調查完成後與患者分享。甘迺迪則表示,他收到了施行手術的外科醫生以及「另外2名同事」的當面道歉。他雖然對失去一條健康的腿感到難以接受,但最終仍選擇寬恕了對方。但他仍選擇公開此事,是為了喚起其他民眾的警惕,避免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重演。甘迺迪的母親伊馮娜‧楊(Yvonne Young)則告訴媒體,她為兒子展現的寬恕美德感到驕傲,但她還是認為醫院應對此負責,並且對兒子提供賠償,「他理當得到賠償,這是對他的傷害,而且『這太不應該發生了』。」她主張醫院應該為兒子提供義肢並承擔相關費用,以幫助兒子繼續生活。甘迺迪則表示,自己過去也曾在無家可歸的狀況下度過幾年,直到2023年才穩定下來找到住處,然而現在平白失去一條腿,而另一條腿也狀況不佳有待截肢,讓他對未來感到非常擔憂。
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成台灣第一隱藏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有超過2050萬人因為心血管相關的疾病而死亡,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健康殺手。依照民國112年衛福部的數據,台灣去年約有23,000人死於心臟病,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但若是連同十大死因第四名的中風、第五名的糖尿病以及第七名的高血壓一起計算的話,光是去年全台灣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CVD)的人數就高達56,350人,超過十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不同的地方在於,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是可以事前預防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說,根據國健署每年的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逐年升高,這些孩子在成年後有八成仍會過重,若能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就能提前避免罹患三高,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狀況發生。心血管疾病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抽菸、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體重、BMI及壓力等,都會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如果不好好控制,最後就會慢慢演變成疾病,危及性命。陳文鍾執行長說,在眾多的危險因子中,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但數據顯示只有不到六成的高血壓病患,有成功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的達標數字。沒有達標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導致病患並不清楚自己的疾病狀況,因而延誤就醫與治療的黃金時間。除了高血壓的達標率不樂觀之外,另外兩項三高達標率也同樣不理想;糖尿病在台灣的達標率也只有六成左右,而膽固醇更是只有不到四成病患有達標。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王宗道副執行長表示,針對三高達標率低的問題,其實政府與各方一直在推動各項改善措施。像是衛生福利部計畫以5年的時間積極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擬將80%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加入照護網的三高病患80%接受生活習慣諮商,讓三高控制率可達到80%。目前台灣三高病患約有534萬人,加入照護網的病患約有301萬人,估計還有四成六的病患尚未收案追蹤。今年八月份首先起跑的「社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就是想替地區醫院就醫的三高病患導入個人健康評估,讓個管師可以持續追蹤病患的三高數值。王宗道副執行長說,以政府的力量結合醫療院所、專業團體的支持,期待在三高達標率慢慢變高的同時,也能看到台灣民眾的心血管健康變得更好。除了加強納入照護網的比例之外,王宗道副執行長也呼籲政府在健保用藥上,能引進國際的數值來作為衡量標準。王宗道副執行長舉例,以低密度膽固醇LDL來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於2022年聯合公布了最新版的《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希望將LDL用藥的治療目標與國際接軌,設定為一般風險100mg/dL以下、高風險病患70mg/dL以下,取代現有健保用藥規定的130/100mg/dL,用更嚴格的標準來降低國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若在健保方面,能將藥物給付的數值標準下修,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醫師便能用更積極的治療態度來降低他們的心血管死亡風險。
健保會總額協商破局!3大問題待解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4總額部門中,醫院、西醫基層均破局。其中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元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不論低、高推估,明年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元。健保署曾試算,即便採高推估,安全準備金仍有1個月以上,尚不需調高保費。25日協商中,中醫、牙醫部門都取得共識,分別成長5.27%、4.679%,而醫院、西醫基層破局。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醫院總額中,醫界版本為5.565%,付費者代表為5.142%。最大差別在於,醫界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元預算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改善點數及點值,未獲支持。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癌症,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5.4億元。另151億元罕藥預算都應由政府負責支應,但付費者代表、健保署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元。至於C肝22億元、愛滋用藥55億元,也不應再吃健保。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界版本為5.5%,付費者代表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計畫。去年、今年協商中,付費者代表都不支持,但衛福部同意才得以執行。該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6.5億元,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加成。對於此次合計逾12小時的協商,付費者代表直言遺憾,批衛福部雖推動「總額瘦身」,卻將擴大癌症篩檢衍生費用等近35億元預防保健項目移入,是「假瘦身、真挪移」。對於點值,不斷補充點值,是治標不治本;此次協商,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3大問題。
健保總額協商破局 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醫院、西醫基層部門均破局。今年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間,醫院、西醫基層醫界代表所提部門總額成長率都將近上限。其中的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為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則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台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指出,醫院總額中,醫界所提版本為5.565%,付費者為5.142%。若加上洗腎,則醫界、付費者版本分別為5.461%、5.055%。醫界、付費者的差距不多,其中最大差別在於付費者不支持編列預算改善點值,醫界則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預算合理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以此改善點數及點值。朱益宏認為,改善點值是為了顯示政府的決心,醫界一向主張1點1元,但政府有困難,醫界也願意配合退一步。若達不到,逐步推動也可以。照衛福部過去統計,要達到1點0.95元需要700多億,此次醫界提出247億,但付費者、健保署都不支持,這是最大的落差。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是癌症的暫時性支付,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有5.4億。另《罕病防治法》33條已明定,若健保未給付藥品,應有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支應,既然已有規定,對罕病患者權益不影響,就不應塞在健保總額中,政府必須扛起責任支應。朱益宏表示,醫界認為151億罕藥預算都應移出總額,付費者、健保署則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至於C肝,政府已宣示要在2025年根除,怎麼可能繼續吃總額?這筆22億的預算也應由公務預算支應。另在愛滋用藥,付費者、健保署都主張增加1.7億預算至57億,醫界則認為者本來就不應再繼續吃健保。歷經2小時半的討論,協商破局。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強調,協會過程很和平,有充分討論,但醫界、付費者想法沒有一致。醫界版本成長率為5.5%,付費者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的計畫。周慶明表示,去年、今年總額協商中,付費者都不支持編列預算為護理師加薪,但衛福部最終同意,才得以執行。這項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編列6.5億,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得到加成,第1年每個病人加6點,第2年則加12點,明年會邁入第3年。「醫院都在加薪,診所也要加薪,護理師才會願意留下來」。周慶明希望能有預算繼續為護理師加薪,避免病患的照護品質受影響。今日西醫基層協商共耗時近3小時,未能取得共識。牙醫、中醫總額部門則取得共識。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指出,今日會議不到2小時就協商完成,總額成長率為4.679%,有1.5億元移出總額,改列公務預算,這部分包含了智慧化資訊系統(頻寬)費用,以及口腔癌照護品質費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則透露,今日會議約2小時就結束,中醫部門總額成長率為5.27%。
醫科洗牌3/健保總額造成眾多亂象 醫建議「保大病、不保小病」
牙醫系竄升、醫學生選科失衡,兒科重症醫師嚴重不足,就連前衛福部長薛瑞元都曾坦承「再過10年,重症孩子在台灣可能無醫師可醫。」這些亂象的根源是現今的健保總額制度,台灣醫院協會等醫療團體去年11月共同發表聲明,期盼政府採健保總額支出目標制與保障健保點值合理性因應,今年也從4月起連續3次提出建言。也有醫師建議健保改採「保大病不保小病」,將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健保1995年開辦後,為避免醫療院所為賺錢安排不必要的檢查,1998年起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對藥品給付維持1點1元,又稱「固定點值」;對其他醫事人員提供的各種醫療服務都有額度上限,一旦服務量超出預期,1點的點值就會縮水變成0.9、0.8…,又稱「浮動點值」,浮動點值就是要求一旦健保服務量超出總額,就要對醫事人員的薪水打折,醫療院所因而出現患者、治療次數愈多、收入愈少的奇特現象。為了因應總額的天花板,民眾癌症發生率節節升高,但病患急需的癌症用藥卻只核給兩個月份,急救時用到的心臟電擊,不管救回病人要電擊幾次,健保一律只核兩次,還有其他醫療核刪連理由都不給。健保拚命核刪的結果,急重症、加護病房等成本高昂的醫療,成為醫院虧本的大宗,醫護人員薪資也遭打壓,造成醫護紛紛出走。醫院為避免虧損,關病床、減少虧錢的門診,藥價一砍再砍之下,也只能放棄原廠藥,改而購買學名藥,一切都以成本便宜為主,所以原本十多家的輸液供應商才會搞到剩下一家獨大,全台輸液陷入缺貨潮。兒科醫師蒼藍鴿表示,「萬物通膨、只有藥物通縮,一瓶500c.c.的輸液竟然只價值25元,甚至比一瓶礦泉水便宜,衛福部還好意思說『從來沒砍過價錢』,重點是25元不符合現在的物價啊!」所以廠商才會壓低成本,因而導致品質下降,被抓包之後勒令停業,結果它竟然是唯一的廠商,最後導致全台大缺貨。針對健保總額問題,台灣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私立醫療協會、醫務管理學會曾發表共同聲明,希望健保總額轉為「支出目標制」,保障健保點值短期0.95元、長期1點1元為目標,低於目標部分由政府公務預算補足。藥價一砍再砍,不只造成原廠藥陸續出走,也讓願意接受價格的廠商另尋方法壓低成本,例如近來缺貨的生理食鹽水品管就因此出問題。(圖/報系資料照)歷經3次朝野協商破局,立法院於7月16日決議以主決議方式處理,要求衛福部在明年6月底前達到平均點值1點0.95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醫學中心協會、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組成的八大醫事團體發聲明,坦言結果與期待有所落差,但也理解健保點值「1點1元」可能導致需調升健保費率,但希望持續正視醫界3大訴求,包括保障健保點值、醫護人員加薪、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明年要達到平均1點0.95元是很大挑戰,在總額制下要將點值補至0.95元,需挹注約700億元,但衛福部盤點後的預算總金額卻連700億元的一半都沒達到!」目前可能會向行政院多要求一些預算來解決。蒼藍鴿則認為健保總額制度的問題是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我建議至少先做到保大病、不保小病,或許能有所改善。」他舉例,如果感冒這類小病脫離健保制度,或許每次會增加100~150元的費用,卻能把資源精準用於癌症等疾病,或許能稍微紓解目前健保的困境。
正妹落枕遭男醫師性侵報警! 她患重度憂鬱症淚訴:狼醫只拘留7天
大陸廣州某社區醫院男醫師被指控猥褻女患者的影片在16日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受害者在影片中聲淚俱下聲稱,在接種九價疫苗後,她因落枕不適前往該醫院就診,卻沒想到會遭遇如此不堪回首的經歷,也就是在治療過程中遭到醫師的猥褻。6月24日下午4點,女子來到涉事男醫師所在的中醫科,當終於輪到她接受治療時,醫院裡的人幾乎都走光了。雖然她覺得事有蹊蹺,但一想到這是公立醫院,便釋懷了。此外,牆上還掛滿了錦旗,她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一直到將近6點她才開始接受治療。女子接著描述,進入診間後,男醫師反鎖了門,並迅速脫下了這名女子的褲子,最終更以醫學上的名義,用手指伸入其下體內長達幾分鐘,她意識到情況不對,迫切地催促醫生盡快結束。事發後,女子隨即報警併申請法醫留證。女子也懷疑這位醫生可能是慣犯,因為他在整個過程中引導對話非常流暢,這也許是這位女士未能立即意識到異常的原因之一。然而,警方對男醫師的處理結果僅為行政拘留7日。對此,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質疑女子為何在事發時沒有反抗,也有網友認為,醫生的這種行為明顯是有預謀的。還有網友表示,應等待警方的正式通報,避免因情緒化評論而影響事件的真實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7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侮辱婦女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對於該男醫師是否構成猥褻罪,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與判決。事發後,廣州市越秀區衛建局人員表示,該局已將涉事醫師辭退,目前仍在調查中,他對這位醫生是否有前科等情況不了解。然而,受害者卻因不斷回憶受害經歷,患上了重度憂鬱症,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這起事件再次引發了大陸社會對醫病關係的關注。醫生作為崇高的職業,本應以仁心仁術對待患者,但此事件中的男醫生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民眾期望相關部門能依法處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國內輸液供貨吃緊 食藥署估情況恐持續至10月
永豐化學因實驗室數據涉及假造等多項缺失,遭食藥署判定嚴重違反GMP規範,本月10日起暫停生產。永豐生產的20項藥品中,以「大包裝注射用生理食鹽水」供應最吃緊,食藥署正協調其他合格廠商協助增產,但藥師質疑,恐難以補足每月200萬袋缺口。食藥署預估,目前永豐的庫存量可撐到6月中旬,接下來需仰賴專案進口,預估供應困難的情況會持續到10月。食藥署今年到永豐化學查廠時,發現多項缺失,判定嚴重違反GMP規範,自10日起暫停生產,造成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輸液供貨吃緊,儘管食藥署強調,正積極協調廠商協助增產,並徵求專案進口,但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質疑,以「大包裝注射用生理食鹽水」為例,目前大塚、濟生、信東、南光、台裕、中化等持有許可證的廠商,即便全部上線生產,仍可能無法彌補因永豐化學停產所造成的每個月200萬袋缺口。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永豐每月生產196萬袋的大包裝注射用生理食鹽水(以500cc為單位),目前還有庫存,預計可使用到6月中旬。他預估,6、7月需求量分別為110萬袋和150萬袋,目前已有藥廠願意協助增產,之後則需仰賴專案進口,直到國內業者願意投資、常態增加產線,或是直到永豐完成缺失修正為止,預估會持續到10月左右。王德原坦言,目前確實供應吃緊、不是很充裕,但會盡量滿足需求。目前永豐的庫存藥品正由食藥署進行檢驗,只要品質無虞就會出貨給合約醫院。不過,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中山醫院院長朱益宏認為,若食藥署放行這一批庫存藥品,不應該只供貨給合約醫院,建議可平均分配給各醫療院所,因為通常地區醫院和廠商沒有合約,且叫貨量少,在供應吃緊的時刻,更不容易取得穩定的貨源。朱益宏說,中山醫院尚有1周庫存,雖已連繫上其他廠商,但有別於永豐的軟袋大包裝,新廠商是塑膠瓶小包裝,只能將就著用。有地區醫院向他反映,已尋求食藥署協助,但還沒找到可供應的廠商,「庫存非常吃緊,大家都擔心斷貨!」瑞東診所院長杜柏村也表示,大包裝注射用生理食鹽水對於洗腎患者很重要,不能斷貨,雖然自家不是使用永豐的產品,但仍接到廠商通知最近供貨較吃緊,希望能盡快解決。
生理食鹽水等輸液大缺貨!中小型醫院恐1週後斷貨 薛瑞元回應了
藥師公會近日接獲多家醫院反映,用於各類手術、透析的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部分輸液出現缺藥,除了可能導致開刀房停擺,住院、洗腎病人也受到影響,經了解是永豐化學違反PIC/S GMP遭勒令關廠引起。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目前除找藥廠洽談專案製造外,未來也會評估專案製造期間是否提高健保核價。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公會4月底接獲訊息,指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檢驗數據造假,經稽查認定違反PIC/S GMP,遭食藥署勒令關廠。不過,永豐化學生產的部分藥物占國內市場供應高達7成,光是昨天(17日)就有好幾家大型醫院、醫學中心和藥師請藥師公會介入協調。黃金舜透露,永豐化學生產的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液、消毒液等藥品,占國內市場供應比例相當大,且都是超過1000cc以上的特殊規格,主要用於開刀、ICU、急重症病房、住院、急診等,如今大量缺貨,就連大型醫院都在反映,代表情況相當嚴峻,除了開刀房可能停擺,洗腎病人也會出現感染危機。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永豐是全台最大的輸液供應商,如今缺藥對中小型醫院的衝擊很嚴重,由於該廠商規格特殊,包含軟袋形式非塑膠瓶、大容量等,其它廠商沒有類似的產品,除了生理食鹽水,無菌沖洗液也缺,目前很多醫院只剩1週的用量,若情況沒有解決,後續恐怕沒辦法動手術。針對相關情形,薛瑞元回應,因為永豐的市占率高,加上健保核價很低,所以食藥署現在除了找藥廠洽談專案製造外,另外也會跟健保署討論,評估至少在專案製造期間,將健保核價提高的可能性。
全球首例!美患者接受基改豬腎移植 術後近7週身亡
世界首位移植基因改造豬腎至體內的美國62歲男子史萊曼(Richard Slayman),於3月16日進行移植手術。然而,美國波士頓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發聲明證實,史萊曼近日已經過世,在手術後約7周身亡。綜合美媒報導,史萊曼長年罹患2型糖尿病與高血壓,2018年曾接受腎臟移植,後來腎功能再次衰竭,必須洗腎,且因併發症反覆住院,醫師建議他接受豬腎移植手術。今年3月16日他接受4小時手術,並於4月初出院,返家療養。麻省總醫院發表聲明:「麻省總醫院對史萊曼先生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沒有跡象顯示最近接受的移植手術導致他的死亡。」、「史萊曼將永遠被視為全球無數移植患者的希望燈塔,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推進異種移植領域的意願深表感謝。」史萊曼的家人也發表聲明向醫生表達感謝,讓他們一家人能與史萊曼多相處了7週,回憶將永遠留在心中。家屬並表示,史萊曼當初接受手術的部分原因,是為了給數千名需要移植手術才能存活的人帶來希望,強調他已完成使命,他樂觀的精神將永遠存在。美曾進行2例豬心移植 存活期僅2個月異種移植是指使用動物細胞、組織或器官,來為人類進行治療。不過由於人類免疫系統會排斥外來動物組織,因此相關手術長期以來都以失敗告終。目前全美有超過10萬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以腎病患者為大宗,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患者等不到移植便離世。過去美國曾進行2例豬心移植人體手術,都是在腦死患者身上嘗試,2名患者的存活時間都未超過2個月。在其中1個案例,有跡象顯示患者的免疫系統已經排斥該器官,這是移植的常見風險。為史萊曼執刀的醫師威廉斯(Winfred Williams)表示,史萊曼是世界首位接受基因改造豬腎移植的案例,原本預估移植的豬腎至少能維持2年的功能。這次手術使用的豬腎,是由麻州一家名為eGenesis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經過基因編輯去除豬隻的有害基因,並添加了某些人類基因。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去年10月發表的研究顯示[i],eGenesis提供的基改豬腎移植至猴子體內,這些猴子平均存活了176天,其中1例活了2年多。台灣洗腎王國 洗腎人口破9萬大關 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逾9萬大關[ii],腎臟移植的需求也相當龐大。建佑醫院執行長朱文祥表示,早年許多台灣患者赴大陸換腎,但大陸器官來源多為良心犯,受到外界譴責,我國衛福部已禁止器官移植商業化行為。現在台灣各地洗腎標準化,無論在醫學中心或社區醫院洗腎的品質差異不大,民眾不需捨近求遠,就近治療最有益。洗腎又稱為「腎臟替代治療」,分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由患者自行換藥水,行動上較方便自由;血液透析則需要到醫院,一個禮拜3次,一次4個小時。雖然洗腎會造成生活不便,但健保會全部給付,若有規律接受洗腎,不易因尿毒症而死亡。[i] https://reurl.cc/ezdN2Q
美墮胎禁令悲歌 懷胎9月血崩遭拒收…婦科醫:急診視孕婦如輻射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22年推翻保障女性墮胎權〈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導致美國急診室拒收孕婦案例激增並發生多起悲劇,光是官方紀錄在案,2022年就有10幾間醫院因未妥善治療孕婦遭處罰,奧勒岡州婦產科醫師亨茨伯格(Amelia Huntsberger)直言,患者到急診室卻未能獲得治療「令人震驚與無法想像」。《美聯社》2023年2月依據《資訊自由法》(FOIA)向聯邦申請有關2022年「緊急醫療和分娩法」(EMTALA)中孕婦相關投訴,卻發現政府僅公布19州的部分投訴及調查文件,且患者、醫護人員個資都遭刪除。但該份文件已顯示羅訴韋德案遭推翻對女性的傷害,醫護人員為避免遭起訴,冷血迴避任何墮胎手術。羅訴韋德案遭推翻造成美國人權倒退。(圖/達志/美聯社)德州在〈羅訴韋德案〉遭推翻隔周,發生懷胎9月孕婦被社區醫院值班醫生以「沒有產科服務」為由拒收事件;該州大城休士頓也發生孕婦疑似因流產失血,911中心獲報通知醫院,但醫院表明拒絕救治。北卡羅來納州一間市醫院拒絕替腹痛孕婦檢查,導致孕婦轉院途中於車上產子,胎兒不幸夭折悲劇。喬治華盛頓大學衛生法與政策學教授羅森芭姆(Sara Rosenbaum)表示,在墮胎限制較嚴格的州,其急診人員「視孕婦如輻射」,非常害怕甚至只希望孕婦離開診間。這情況不只發生在民風保守的中西部,就連佛州也出現孕婦遭警衛禁入醫院,等隔天終於獲得檢查,卻被告知胎兒已無心跳憾事。曾在西北部愛達荷州工作的婦產科醫師亨茨伯格表示,EMTALA是她在愛州保護患者的少數方式之一,但最後還是因為墮胎禁令搬到奧勒岡州執業,她也透露,「很多中西部的案例沒被報導或調查,就算有也沒任何結果」。公民團體認為聯邦政府需要做得更多來保護懷孕女性。(圖/達志/美聯社)墮胎權遭限縮引發的衝突不只出現在醫院,也發生在法庭內,聯邦法律規定急診室有義務治療「處於分娩活躍狀態」患者,否則將受處罰,但許多醫院藉由法案「沒有人力或資源治療」的但書,把患者轉院以規避責任。儘管聯邦政府以墮胎禁令牴觸聯邦法律為由,正與愛荷達州大打訴訟戰,也對違法拒絕治療孕婦醫院祭出程度不一處罰,但多個公民團體認為,聯邦政府需要做更多,例如實施數10年的EMTALA已無法完全保障患者權益,需要進一步修法。
小醫院夜班獎勵未入帳...醫界憂跳票 王必勝回應了
為解決護理師人力荒,衛福部年初推動護理師夜班費,但因補助大小眼,引發地區醫院不滿,擔心壓垮基層醫療。政院3月初釋出善意,加碼小醫院的夜班獎勵,但1個月過去,加碼部分遲遲未入帳,據傳原因是「卡在政院」,地區醫院擔憂,520將至,加碼夜班費的承諾恐跳票。政院3月4日承諾加碼小醫院夜班獎勵,小夜班從區域醫院500元、地區醫院400元,調整為區域醫院550元、地區醫院500元;大夜班則從區域醫院800元、地區醫院600元,調整為區域醫院950元、地區醫院900元。恩樺醫院副院長吳淑芬表示,近期地區醫院收到的夜班費仍是小夜400元、大夜600元,由於政院已承諾,醫院也先代墊,若這筆錢未入帳,恐怕她就要向醫院下跪。據瞭解,加碼部分未入帳原因是「卡在政院」,主計總處認為健保有總額,不宜以公務預算撥補,因此「健保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修正版至今未公告,須等新法上路才能撥補。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擔憂,520將至,內閣換血後,政院原本的承諾恐怕會生變,期盼政府盡速公告、撥補。除夜班費,政院也允諾重啟門診減量措施、協力醫院評鑑改革、監控各層級醫院服務量能合理占比、地區醫院點值從優支付、解決地區醫院藥品採購困難、引導地區醫院投入高齡照護等作為,1個月過去,這些承諾仍止步在新聞稿中。朱益宏期盼政府重視地區醫院處境,「不能換了政府,前朝全部都不算數,不然3月8日的事情(上街抗議)可能得重來一次」,他不希望這麼做,也相信政府不會違背承諾。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則回應,政府答應醫界加碼,就絕對會做,只是需走法定程序才能動支,希望醫界給政府時間。「健保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仍在政院,沒有跳票的問題,何時公告還需瞭解,他也會再與地區醫院溝通。
掛號費調漲民眾憂「連看病都負擔不起」 醫界:不是為賺錢,是現行健保體制所迫
自衛福部宣布各醫療院所得自行調整掛號費後,引起許多民間與醫界的討論,有民眾擔心會「無上限調漲」導致未來連看病都有貧富階級差距,不過醫界表示,其實掛號費在過去也沒有上限,改制後的差別只在於不用再報備地方衛生局,調漲掛號費也是為了維持醫護量能,藉由掛號費多少補貼醫療院所一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解釋,會需要調整掛號費,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健保總額制度,簡單說就是「錢的問題」,當健保總額成長率趕不上民眾醫療需求的增加,並且新藥、新科技、水電費也都在漲,導致醫療機構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然而要向健保申報費用時,很神奇的「1點不等於1元」,都要被打到7折、8折,財務入不敷出,辛苦賺得錢還要被打折,正是部分醫療機構調漲掛號費的原因。林應然表示,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事後審查」的機制,這個機制讓許多醫療院所的醫師產生一點不安全感,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制度叫簡表,簡表就是3天固定給付66元,那上層不會去審核醫療院所,要開什麼藥由醫療院所去決定,這是一種默契,讓大家都安心,如果有事後審查的話,就會變成健保署就有可能審查把你核刪,核刪之後就血本無歸了。不過每個病患的情況不同,現行制度都是開3天藥,但如果病患需要吃超過3天怎麼辦?林應然回應;「假設病患需要吃7天藥,第一種方式就是請病人每3天回診1次,第二種診所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7天的藥費,但就是診所得先幫病人付錢的意思,問題比較大的是有可能事後會被健保署核刪就需診所自行吸收,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請患者自費負擔後面4天的藥費,也不必多跑一趟再回診。」對於調漲掛號費究竟是合理,還是多賺錢的藉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到,14年前掛號費的參考範圍是150,並要求不超過150,然而當時的時空背景台灣的基本工資才1萬7千多,經過這14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調到2萬7以上了,萬物皆漲,就只有掛號費不能漲,「老實說非常為難基層」,而且各地店租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台北一定跟屏東的租金不同,然而過去掛號費制定忽略這些問題,統一定價,也欠缺因地制宜的考量。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調漲掛號費的主要的原因有許多,第一就是這兩、三年的物價成長非常的明顯,第二點就是健保的點值兩年惡化得非常厲害,他也舉例:「台北分局醫院總額的第三季,最新的資料他的浮動點值只有0.77,也就是一點,實質上只給0.77元,所以這個對於這個醫療機構的財務,有非常非常大的衝擊。」
電價調漲…地區醫院恐撐不住 協會提2訴求轟經濟部:打擊醫療韌性
經濟部昨(22日)確定4月起電價調漲,平均漲幅達到11%,調整後整體均價約每度3.4518元,衝擊各界。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今發聲明提出2大訴求,呼籲政府應將醫療院所列入凍漲名單,或編列預算補貼上漲支出,否則掛號費漲價將成必然選項。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農漁業、學校及社福團體維持凍漲,另住宅330度以下、小商店700度以下調幅3%;住宅331到700度、小商店701到1500度電價調幅5%;住宅701至1000度、小商店1501至3000度調漲7%;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小商店3001度以上調漲10%。且只有「超出的那1度」開始才依新制計算。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則指經濟部「非首次迷失於用電數據,誤認醫療產業蓬勃發展,而無政策扶持拯救必要」,表示醫療產業已不在去年4月調整電價時,用電衰退10%以上19行業減半調漲名單中,強調經濟部「用電成長等於產業成長」的謬誤,將成為壓垮在生死存亡間浮沉地區醫院的最後稻草。協會表示,醫療機構在健保總額支付天花板下,未能分享經濟成長果實,且疫情後民眾就醫需求回升,機構服務量與用電量增加實非反映產業欣欣向榮,強調電價調漲要考量實際狀況。電價調漲將打擊醫療韌性。協會呼籲政府提出配套,凍漲醫療機構電價,提出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醫療機構因本次電價上漲所增支出、增加補助台電公司額度,提前召開電價審議臨時會,凍漲醫療機構電價,共2大訴求。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醫療機構攸關民眾健康照顧,與社福團體一樣具公益性,是社福機構的延伸;法規也將醫院列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但經濟部不斷罔顧醫療特性、偏聽的電價調整策略,與照顧民生本意漸行漸遠。
掛號費上限取消引民怨!民團怒要「衛福部長下台」 5大醫界團體力挺
衛福部4日公告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等同於取消醫療機構掛號費上限,要漲掛號費不用再經地方衛生局審查,引發民眾憂心看病變貴,包括消基會在內的5個民間團體,7日聯袂召開記者會,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全勞總更直言,若不收回這項制度,換掉衛福部長薛瑞元才對得起民眾;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則是肯定衛福部依法行政,也強調醫界一定會自律,不可能大幅調漲掛號費。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台灣醫療競爭激烈,取消「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不至於出現掛號費哄抬的情況。(圖/周志龍攝)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聯合發出聲明肯定這項政策,醫界自當考量各項成本波動與必要之整體物價調漲外,並完備各項行政備查作業程序,此外,我們也會自律,在合理一定範圍彈性調升。聯合聲明指出,現今醫療場域各項成本飛漲,包含電費、藥費、醫材費用、各類人事成本費用等,而掛號費原屬行政費用,其能考量物價指數與回歸市場機制,有其必要性。代表地區醫院的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發布聲明肯定主管機關勇於調整陳舊法令,營造正向醫療機構發展環境。另針對民眾憂心漲掛號費,協會澄清,掛號費收取回歸市場機制後,除仍受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行為限制,醫療機構不得聯合調漲掛號費外,社區醫院為壯大社區醫療體系與分級醫療政策,不會過當收取掛號費或巧立名目收取醫療費用,建立友善醫療環境讓民眾願意於社區醫院就醫。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強調,「醫者仁心」是社區醫院的天職本分,將持續發揮同儕自律精神,向會員宣導掛號費收費額公開透明、重視弱勢與弱勢民眾權益等原則,共同維護國人健康。另外,醫師公會則是肯定政府「有為有守」,樂見政府願意依法行政,此次廢止之公文如同衛福部所解釋,系因前文已經造成誤解,並將原本「備查」之行政作為,複雜化到有審查之情形,為免日後持續有所違誤,故停止適用前文。公會指出,掛號費非醫療費用早有定論,因此無論在法規上,抑或實務上之管理自與醫療費用不同。惟仍應秉持公開透明機制,讓病人於就診前能確知相關費用資訊,以保障民眾就醫權益,自不在話下。且醫師為相當自律之專業人才,況目前醫療機構無論是醫院還是診所都相當完善與充足,不可能有大幅調漲掛號費之可能。不過消基會提出8點理由反對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醫師公會全聯會發函給衛福部,只是希望衛福部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沒想到衛福部竟然全面棄守,「很遺憾」,若衛福部認為掛號參考金額不合時宜,可以適度調查後調整,但不應該用「市場自主」來推卸政府應有的監督及管制,因為掛號費過高,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醫改會秘書長林雅惠也反問衛福部「全面撤守對嗎」,並批評衛福部便宜行事,認同醫療院所考量物價、人事成本而調整掛號費用,但醫改會和消基會均都認為,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應透過市場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掛號費參考範圍。林雅惠舉例說明,若掛號費調漲50元,一家四口一年健保費支出將增加2800元,若上漲100元,負擔將增加到5600元,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年更增加到1萬2200元,而且看病掛號是剛性需求,不可能減少,增加家庭經濟壓力。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理事長林恩豪直言,對於衛福部作法感到錯愕也完全無法認同,認為這是衛福部該管理與監督,如今卻是不管理、不監督,況且醫病關係是不對等,民眾不可能不看病,若這項政策不收回「換衛福部長才能對得起民眾」。
衛福部釋善意…護理夜班費縮小差距 醫護暫緩陳抗:非取消
衛福部今年起依醫院層級發放夜班護理費,以大夜班為例,地區醫院每班比醫學中心少400元,引發地區醫院不滿,並醞釀8日上街抗議。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上周赴衛福部拜會,朝「縮小差距」方向討論,4日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持下,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達成共識,護理夜班費層級差距縮小至100元,並宣布暫緩陳抗活動。衛福部今年起公告夜班護理人員獎勵方案,輕忽地區醫院發展和困境,激起強烈反彈。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近期積極拜會朝野立委、並向總統府、行政院積極溝通,盼喚起政府對分級醫療的重視,亦籌畫3月8日上街陳抗,盼各界看到社區醫院對政策的訴求。昨天在鄭文燦主持政策溝通會議下,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達成共識,短期作為將護理獎勵夜班費層級差距縮減,原本大夜班為醫學中心1000元、區域醫院800元、地區醫院600元,調整為醫學中心1000元、區域醫院950元、地區醫院900元。小夜班部分,原本三層級醫院分別為600、500、400元,預計調整為600、550、500元。中長期作為方面,衛福部承諾未來將「醫院總額支付制度研議方案」的「地區醫院點值從優支付」優先列入健保改革,並檢討健保藥價政策,協助解決社區醫院採購困難,如:研擬多元藥價基準、藥價調整政策與藥價差重分配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2周前也曾拜會過鄭文燦,另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國民黨團、民進黨團也有居中協調,我們覺得衛福部體察各方意見,因此雙方各退一步達到共識。朱益宏表示,原訂3月8日陳抗活動將暫緩,但並非取消,希望現任政府和賴總統上任後的新氣象,包括短期和中長期措施是否持續落實,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將持續關注。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希望1到2個月內備妥財源,讓護理夜班費新方案盡快上路。
挨批大小眼…新版夜班獎勵方案出爐 衛福部釋善意縮小差距
夜班獎勵方案差異為留住護理人力,衛福部年初祭出夜班獎勵,但因獎勵金大小眼,引發地區醫院不滿,衛福部近期釋出善意,擬縮小夜班費差距,並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據了解,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的小夜班獎勵落差,將從200元縮減至100元,大夜班落差則從400元縮減至200元。醫改會批評,1月公布夜班費時,照護司信誓旦旦表示,已做過審慎評估,現在是自打嘴巴,且新增的預算要從何而來?另社區醫院協會近期將召開會議,決定3月8日是否如期上街抗議。上街抗議?社區醫院將開會決定據指出,新版夜班費方案中,醫學中心金額未調整,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每班增加50~200元不等。區域醫院小夜班從500元增至550元,大夜班從800元增至900元;地區醫院小夜則從400元提高至500元,大夜從600元增至800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社區醫院協會提出護理人力問題後,衛福部進行檢討,認為各層級醫院還是要有差距,但讓差距縮小,這部分還需籌措經費,至於是否要回溯發放、回溯多久,也要看經費而定。縮小差距 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新版夜班費方案雖然縮小了各層級醫院的差距,但仍與地區醫院主張「一視同仁」有落差。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地區醫院長期面對不公平待遇,夜班費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醫院評鑑,新增了3家醫學中心,醫學中心越來越多,但地區醫院的保障卻一點也沒有看到。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直言,1月公布夜班費時,照護司信誓旦旦表示,已做過審慎評估,若已有完整分析,怎會在拍板後自打嘴巴?原版預算已在健保會通過,如今得另覓財源,這都是民脂民膏,萬一日後都這樣追加,衛福部要買單嗎?新冠疫情之前,衛福部曾推動大醫院門診年減2%,10年減10%的目標,好讓輕症流向基層醫療,落實分級制度,但實施2年因疫情暫緩至今。此次衛福部也一併評估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近日將進行資料統計,以瞭解近年來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申報量是否特別多,再召集各層級醫院討論,實施時間點未定。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年減2%門診量,全台醫學中心一年得減少80萬件門診,區域醫院更多,分級醫療不能只靠門診減量,而要結合分級制度來推動。另現行民眾經轉診到醫學中心就醫,門診基本部分負擔170元,區域醫院則是100元,但若直接前往醫學中心,得負擔420元,區域醫院則是240元,這樣的差距不足以改變就醫行為,應重新檢視。分級醫療 應保障點值1點1元洪子仁說,民眾轉到大型醫院就醫,發現設備好,就難以再回去小醫院,這是人之常情。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應將重點放在急、重、難、罕,這是不可諱言的,但對大醫院來說,收住院的病人往往得倒貼錢,得靠門診收入補足,要促成分級醫療,應保障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住院部門的點值1點1元。朱益宏也認同點值應要1點1元,他說,2003年醫院總額開辦時,當時的衛生署為平衡各層級醫院發展,提出地區醫院1點1元從優支付,然而遲至今日都仍是紙上談兵,而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最終會不會打折或出現變數,也不得而知。林雅惠則提醒,大醫院門診減量,過去曾發生大醫院為了利潤,不減輕症,反減重症的情形,衛福部應分析執行報告再實施,避免重蹈覆轍。
護理師傳出走潮 年後恐再掀一波關床潮
護理師夜班獎勵2月1日開始入帳,但人力問題仍然未解,忙完醫院評鑑、領完年終獎金,年後將有新一波護理師離職潮。醫界觀察,在人力荒衝擊下,去年出現的關床潮至今未見起色,各醫院降載比率仍達1~2成,春節將至,醫院減少開床,病患上不去病房,急診將面臨塞爆挑戰;三班護病比雖公告,但缺額仍在,且獨厚夜班,白班可能跑更多,春節後,不僅關的床開不回來,恐現另一波關床潮。北部區域醫院一位不具名人士透露,自己醫院下周起就會關閉60張病床,最擔心的是護理師領完年終離開,這些病床恐怕還得繼續關。亦有地區醫院人士指出,這波離職潮特別明顯,即便衛福部已祭出新制,但門診仍收到4、5張護理師離職單,年後就要轉往診所執業。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去年關床潮至今病床的開設情況未見起色,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期間,出自對病人的責任心,許多護理人員死守崗位,疫情趨緩、與病毒共存後,許多人開始出走,亦有人努力撐到評鑑結束,給醫院最後面子再離開,人力缺口愈來愈大。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以新光醫院為例,去年人力荒最嚴重時,包含加護病房在內,關閉的病床達90床之多。醫院為護理師加薪後,狀況開始止血,降載的床數減至70床,最起碼沒有惡化,但仍未恢復到疫情以前。春節期間,因診所停診,急診年年壅塞,今年遇上人力危機,緊急救護也面臨挑戰。相關人士指出,目前急診等床大概至少需要3天,知名醫院可能得排上1周之久,若急診室的病床都塞滿,更會出現「蝴蝶效應」,救護車將被扣在醫院,無法出動。屆時,民眾在三重出現OCHA,恐怕得從新莊、中永和派車救人,錯失搶救黃金時間,呼籲政府應強化民間救護車的功能,以減緩關床潮的衝擊。面對關床危機,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強調,年後應盡速檢討健保給付不足問題,準總統賴清德當選前曾承諾要推動支付制度的改革,不僅去年1、2季,3、4季點值也要補到0.9元。醫界期盼不只去年,至少今年也應補至0.9元,希望政府能開口承諾,且要更重視最缺人的地區醫院,醫院才能有信心提供護理人員更好的待遇,免於關床惡性循環。
夜班獎勵大小眼 地區醫院千名醫護擬年後到政院「新春團拜」
衛福部26日公布護理師夜班獎勵,因獎勵「大小眼」引發地區醫院與護理師不滿,以大夜班獎勵為例,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每班差了400元,每月少領8800至9200元,估計年後至少1成護理師將出走到大醫院。社區醫院協會醞釀「拍桌」,除尋求新科立委協助,年後亦將動員千人到政院「新春團拜」,抗議夜班費不公。2月1日起,護理師小夜每班可獲400至600元獎勵,大夜班則是600至1000元不等,依醫院層級發放。其中,落差最大為地區醫院、醫學中心大夜班獎勵,每班差了400元。若以每月上班22至23天來算,地區醫院護理師每月少領8800至9200元,換算為年薪則少11至12萬元。新北地區醫院的護理師吳淑芬昨淚灑記者會現場,強調地區醫院護理師並不輕鬆,病人緊急送醫,醫學中心馬上有人照顧,但地區醫院卻要全院動員。若獎勵有差距,對護理師是很大的打擊,疫情期間護理師站在第一線,如今疫情過了卻被當「衛生紙」,令她難以接受。社區醫院協會常務理事羅永達以自身醫院為例,平時招護理師已有困難,即便祭出每年出國2次的福利,護理師仍常被大醫院挖走。由於醫院小,白班、小夜、大夜最少需各2人,合計6人,加上休假需要,通常會聘到9人,但新制還未上路,醫院已剩7名護理師,再少1人,班就排不出,再少2人,病床就得關,民眾就醫將受衝擊。「鞭炮看來威力不大,但若是在手心爆炸,手就等同廢掉。」羅永達將地區醫院比做手心,將護理荒比做鞭炮,因地區醫院小,少了1、2個人,就會造成極大影響,此次新制讓地區醫院感覺不被重視。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直言,政府眼中只有醫學中心,令人遺憾,將透過新科立委表達訴求,這是他們對政府「拍桌」的第1步。年後,社區醫院協會也會召集上千人,到政院「新春團拜」,若衛福部聽不見,只好跟衛福部的長官訴求,希望爭取面對面溝通。
夜班獎勵依層級區分給付挨轟大小眼 恐現護理師離職潮
衛福部26日祭出護理人員夜班獎勵留人,但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大夜班獎勵,每班就差了400元之多,地區醫院憂現護理師離職潮。有醫院估計,夜班費新制會導致5~10%護理師出走,形同把醫學中心缺額推向地區醫院,並指蔡總統曾表示,政府若聽不到民眾的聲音「可以拍桌」。地區醫院已在醞釀,研議是要「拍桌」還是「翻桌」抗議。三班護病比、夜班獎勵新制。「明明都是晚上上班,政府獎勵地區醫院的夜班費和醫學中心不一樣」,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護理師半夜上班,疲憊程度一樣,若依層級區分,恐導致護理師從小醫院流向大醫院。現行急性一般病床住院首日護理費,醫學中心1027點、區域醫院905點、地區醫院850點。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認為,不同層級醫院工作難度的差異,已反映在護理費給付上,「同樣取得執照,同樣犧牲睡眠、家庭,為什麼拿到的獎勵比較少」?朱益宏說,護理師上夜班,大家都是8小時,並不是醫學中心工時較長。另醫學中心護病比較低,地區醫院要照顧更多人,誰比較辛苦?人人都應獲同工同酬保障,地區醫院護理師也非次等公民,衛福部的作法有違國際公約與憲法平等原則。社區醫院協會會員紛紛反映,夜班費推動後,將湧現護理師離職潮,地區醫院缺工問題恐加劇。一名不具名地區醫院代表預估,自身醫院將有5~10%護理師出走,這項新制是把醫學中心的缺額推向地區醫院,「擺明不重視地區醫院」,分級醫療將受衝擊。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說,夜班費有層級之分,是考量醫學中心缺口大,且不同醫院夜班難度不一,在醫學中心值夜班,常會碰到緊急狀況,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可能性高,也常需為手術做準備。基層醫界人士指出,蔡總統2016年曾指出,與政府溝通不必溫良恭儉讓,「如果第一次聽不見,大聲一點;如果第二次再聽不見,你可以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聽不見的時候,你可以拍桌子」。該位不具名人士透露,地區醫院已在醞釀,將開會研議如何表達想法,看是要「拍桌」還是「翻桌」,呼籲政府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