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暴
」 磁暴 極光 氣象署 鄭明典 地磁暴強烈磁暴影響全球!北緯45度地區可見極光
10日晚間23時,地球受到太陽風暴的影響,造成強烈磁暴的現象。使得低緯度地區的居民有機會觀賞到極光,預計將影響54小時。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11日在臉書上分享,北美極光大爆發的消息。對此,許多網友也紛紛上傳,自己拍攝的極光照片。氣象署於10日發布了太空天氣特報,由於太陽表面活耀區(AR3848)在9日發生X1.8級閃焰,並伴隨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CME),預計將在10日晚間至11日影響地球。次事件將引發強烈的磁暴,影響時間約為54小時。極光景色相當的壯觀。(圖/取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的小編,分享了在美國賓州留學期間拍攝的極光照片,驚喜地表示:「這裡才北緯40度,太讚了吧!」照片中,大片粉紫色的極光覆蓋整片天空,與綠色光系交織,景象相當的罕見壯觀。而不少網友在留言區分享了自己目睹極光的照片,留言道:「我在多倫多也看到了」、「太陽風暴好可怕」、「紐約州北部也是看得很清楚」、「德州看到一點點」。北緯45度地區可看見極光。(圖/取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氣象署指出,管線電流會對預防設計產生了影響,可能造成高頻無線電通訊的干擾,而衛星定位準確率會下降數小時,並造成低頻的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影響的範圍,在磁緯45度。至於電力系統方面,高緯度地區可能面臨大規模的電壓控制和保護系統的問題,也可能造成電力輸送網的誤判。在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方面,強烈磁暴可能造成表面導電和追蹤問題,而飛行器的軌道需要進行調整。不過氣象署表示,強烈磁暴的發生率約為每個太陽週期(約11年)發生100次,平均每60天會出現一次。
鄭明典示警「強烈磁暴發生中」 無線通訊、電力系統恐受影響
中央氣象署發布磁暴特報,預期10月10日晚間至10月11日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4小時。鄭明典今(11日)一早發文示警,G5-強烈磁暴發生中。鄭明典在臉書表示,預估影響,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鄭明典指出,電力系統於高緯度地區有機會導致大規模的電壓控制系統與保護系統的問題,造成電力輸送網的系統誤判,另外,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可能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進行修正。根據氣象署資料顯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848)於10月9日發生X1.8級太陽閃焰並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預期10月10日晚間至10月11日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氣象署提到,在台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牙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
中央氣象署特報示警「強烈磁暴來襲」 預計影響54小時
中央氣象署於10日中午12點30分發布太空天氣特報,指稱由於太陽表面活耀區(AR3848)於9日發生X1.8級閃焰,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從10日晚間到11日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影響估計約54小時。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848)於10月9日發生X1.8級閃焰,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預期於10/10晚間至10/11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而特報中也提到,預計發生時間是10日晚間23點左右,並從此之後影響54個小時,這也代表著影響會持續至13日凌晨5點左右。屆時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除此之外,位於於高緯度地區有機會導致大規模的電壓控制系統與保護系統的問題,造成電力輸送網的系統誤判。在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方面,也可能因為磁暴的關係,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進行修正。
台灣上空驚見「圓形結界」!網驚:領域展開了 氣象署緊急關閉雷達
中央氣象署日前發布太空天氣特報,指週二(30日)下午2時起將發生地球磁場擾動「磁暴」,預估持續時間達到24小時,且將明顯增強,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電力系統及衛星導航等其他系統將受影響。據悉,五分山雷達疑似受到磁暴影響,導致雷達回波圖出現1個以北部為中心的「圓形結界」,引發討論。臉書粉專「停班停課最新通知 Taiwan Alerts」昨(31日)分享1張雷達回波圖,只見整個台灣被以北部為中心的降水粒子包圍,看起來就像個「圓形結界」。畫面曝光後,網友紛紛驚呼「氣象武器不小心現形」、「AT力場展開」、「領域展開」、「異世界的門開啟」、「我剛剛看到,以為手機壞了」、「我就知道紅色警戒沒騙我,天氣控制器果然存在」。粉專補充,五分山雷達因不明因素(可能遮蔽或故障等)觀測出現狀況,氣象署已緊急關閉該雷達進行維護。氣象署說明,雷達發射之電磁波經由大氣中的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反射回來的訊號,稱為雷達回波(reflectivity),根據雷達接收到降水粒子所反射回來的訊號強度,再利用不同顏色顯示,即可製成雷達回波圖。氣象署指出,回波的強度與降水粒子的大小、形狀、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粒子的數量有關,一般而言,反射回來的訊號越強,降水的強度就越強,因此可藉由雷達回波圖研判天氣系統的降水強度及分布狀況。由於週二至週三地球剛好受到磁暴影響,是否因此導致雷達出現異常,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氣象署發布「磁暴警報」!干擾持續24小時 最大規模可能達到中度磁暴
中央氣象署今日發布太空天氣特報,預計今日下午2時起將發生地球磁場擾動「磁暴」,預估持續時間達到24小時,且將明顯增強,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電力系統及衛星導航等其他系統將受影響。中央氣象署說明,因太陽表面活耀區於7月27日至28日發生多起日冕拋射物質事件(CME),預期今下午至夜晚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中度磁暴等級(Kp=7, G3)。針對預估影響,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人造衛星上的部分裝置可能會有電荷累積的現象,低軌道人造衛星的飛行阻力將增加,姿態需要進行修正;電力系統部分保護裝置可能會出現假警報而需要進行電壓修正;其他系統包括衛星導航、高頻無線電通訊將出現短暫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50度的地區。中央氣象署表示,在台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牙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中央氣象署補充,5月10日母親節磁暴事件最大規模達劇烈磁暴(Kp=9,G5),持續時間約39小時。中度磁暴事件發生率以每次太陽週期(11)年估算約發生200次(約130天)。
太陽閃焰再度「稍微」密集發生 鄭明典曝2圖證實
由於太陽每次發生閃焰情況時,連帶的會發出強烈磁暴,有機率影響到地球上的衛星、電網等基礎設施,因此太陽閃焰現象一直都是許多天文專家長期觀察的重點。日前氣象專家鄭明典就分享2張太陽的照片,證實從5月活躍期之後,近期太陽閃焰的情況又稍微密集發生。氣象專家鄭明典於29日在FB發出兩張照片,一張是目前太陽表面黑子的情況,一張是目前太陽閃焰的畫面,鄭明典解釋「不是特別強的閃焰,在5月的活躍期之後,最近太陽閃焰又稍微密集起來,太陽黑子數也不小!」不少網友在看到鄭明典分享的照片後,紛紛留言表示「難怪最近我的手機網路卡,是因為黑子太多造成的,差點忘了有此事」、「朝向地球的黑子有這麼多」、「這應該超級專業的望遠鏡才看得到吧?」、「太陽的黑芝麻!」、「上週ESA的SolO在太陽的另一面紀錄到一次X14」。其實台北市立天文館也曾於19日發文,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觀察,太陽具有平均約11.2年的活動周期,而太陽黑子的數量與太陽活動關係密切,當黑子數量多的時候,太陽閃焰、太陽風等劇烈太空天氣現象也會增加。文章中也提到,太陽黑子數量於近期達到新高峰,18日太陽表面滿佈17群活躍區,黑子數達288,是繼2002年7月以來的最大值,而太陽噴發的高速帶電粒子,除了帶來極光現象外,也會影響人造衛星、無線電通訊、全球定位系統與電力設備等。
20年來最強磁暴!台灣無緣欣賞極光 星鏈提警告
太陽活動劇烈,太陽閃焰將日冕物質噴向太空,20年來威力最強太陽風暴上周末起侵襲地球,中央氣象署5月10日首度發布磁暴特報,影響持續至今日,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均可見極光,台灣因距離磁北極較遠,無緣見得。馬斯克SpaceX旗下的星鏈(Starlink)衛星部門則發出警告,太陽風暴所引發的地磁風暴,可能造成出現服務降級的情況。一場強勁的太陽風暴在全球上演驚人的極光秀,北極光的觀測範圍一直延伸至北半球較低緯度都可觀賞到。世界各地都有報告看到燦爛的紫色、綠色、黃色和粉紅色極光光芒,包括德國、瑞士、中國、英國、西班牙等地。太陽風暴引發地磁風暴,令人擔憂可能對電力和通信網路造成嚴重問題,到目前未出現重大中斷的通報。中央氣象署指出,上次出現類似規模的磁爆,是2003年10月28日萬聖節磁暴,持續約60小時,磁爆除會影響電力系統,也影響高頻無線電、GPS訊號、衛星定位準確度等。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帶給全球許多地方絢麗的極光,就像是慶祝母親節的禮物。氣象署說明,極光是高能帶電粒子撞擊大氣層氣體,產生不同極光顏色,由於現在地磁北極在格陵蘭島附近,歐美極光出現在低磁緯,據傳墨西哥北部、約北緯22度有觀察到極光,為何同樣緯度的台灣卻看不到,是因台灣離磁北極較遠,所以在這次事件中無緣欣賞。《路透》報導,馬斯克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由於地磁風暴,星鏈的衛星正承受巨大壓力,但據報導目前仍正常運作。星鏈擁有大約7500顆繞行地球軌道,其中的60%左右,提供低軌衛星網路服務。
太陽閃焰釀磁暴!極光大爆發 曾寶儀妹溫哥華目睹神奇一幕:省一大筆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昨(10日)上午11時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伴隨日冕拋射物質事件,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對此,藝人曾寶儀透露,妹妹竟然在溫哥華看到極光,一家人又驚又喜。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昨上午11時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於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並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拋射物質事件(CME),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可能對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造成影響,「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氣象署強調,「在臺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芽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另外,曾寶儀也在臉書貼出照片,「我妹竟然在溫哥華的家看到北極光,真是太神奇了!看到的都會有好運氣(家人馬上在聊天室回覆,省了一大筆去看極光的錢)」。
又一個強烈太陽閃焰!磁暴正在發生中 鄭明典:系統「過曝」了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昨(10日)上午11時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伴隨日冕拋射物質事件,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恐影響電力系統或無線電通訊。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11日)也發文驚呼:「系統『過曝』了!又是一個強烈太陽閃焰!」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昨上午11時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於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並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拋射物質事件(CME),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粉專續稱,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 也解釋強烈磁暴的預估影響,包括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可能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進行修正。」而其他系統:「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不過粉專也向民眾喊話,「在臺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芽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據強烈磁暴事件發生頻率依統計資料,每太陽週期(約11年)約發生100次(約60天)。鄭明典驚呼:「系統『過曝』了!」(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稍早也在臉書發文指出,很強烈的「磁暴」正在發生中,比預期的還強,「這算是一次『測試』,看看我們的電子系統是否會受影響,」不過整體影響評估可能要很長的時間之後才能確認。他稍晚又貼出照片,驚呼:「系統『過曝』了!又是一個強烈太陽閃焰!」
「強烈磁暴」發生中! 鄭明典示警:比預期還強
氣象署昨(10日)首次發布磁暴特報,提醒民眾,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11日)一早示警,很強烈的磁暴發生中,比預期的還強。氣象署表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於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並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拋射物質事件(CME),預期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氣象署預估,可能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進行修正,另外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氣象署指出,在台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芽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11日)稍早發文提到,很強烈的磁暴發生中,比預期的還強,這算是一次「測試」,看看我們的電子系統是否會受影響,不過整體影響評估可能要很長的時間之後才能確認。
「強烈磁暴事件」來襲! 氣象署發布特報: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伴隨日冕拋射物質事件,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恐影響電力系統或無線電通訊。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今(10日)上午11時發布「磁暴特報」,指出因太陽表面活耀區(AR3664)於5月8日發生X1.0級太陽閃焰,並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拋射物質事件(CME),預期5月11日凌晨至上午將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粉專續稱,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Kp=8, G4)。粉專也解釋預估影響,包括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可能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進行修正。」而其他系統:「管線電流將對預防設計起作用,高頻無線電通訊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 也向民眾喊話別擔心,「在臺灣多數的群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電波通訊以行動電話訊號、無線網路或藍芽等頻段為主,這些訊號所用的頻率並不會受到太空天氣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依據強烈磁暴事件發生頻率依統計資料,每太陽週期(約11年)約發生100次(約60天)。
北京、黑龍江極光現蹤 地磁暴恐影響太空船、衛星
大陸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表示,1日至2日會出現地磁暴,讓北京和黑龍江等地出現罕見的美麗極光。而地磁暴是一種太陽爆發活動,會造成太空船和衛星造成影響,而地磁暴4日可能還會出現。據《大皖新聞》報導,地磁暴是一種太陽爆發活動,日冕物質噴發的過程中,可以將數億噸太陽物質,快速拋離太陽表面,而磁場能如果命中地球,就會讓磁場發生變化,產生地磁暴。報導稱,如果磁暴活動變強,那大氣層會不停被加熱,這會給太空船阻力,減速且降低軌道高度,而在這樣的大氣環境下,也會對太空船安全大打折扣。不過,地磁暴也會產生極光,而據太陽黑子數變化來看。2024年是活躍年,所以冬天大陸北方還是有可能看到極光。據《抽屉視頻》報導,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觀測,大陸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都會出現極光活動,北京也有極光的觀測紀錄,而近日的極光也讓風雲3號G星單日軌道下降300公尺,是日常的4倍,而4日可能會有小到中等地磁暴。據悉,在地磁暴發生時,會讓通訊產生雜訊,甚至會讓通訊中斷,1889年的磁暴讓擾亂了加拿大魁北克全省的電力配置,連美國南方的德州都能看到極光。而對信鴿玩家而言,地磁暴也讓牠們的歸巢之路有了麻煩,而賽鴿在當天的歸巢率,只有百分之十幾。
地磁暴來襲!北京史上第2次極光影像記錄、北海道20年來首見肉眼可觀測極光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塔河等地在12月1日晚間出現極光,不少當地居民以及遊客拍攝到這一美景。就連北京懷柔、門頭溝也記錄到了極光現象。無獨有偶,日本北海道名寄市夜空同日晚間也被觀測到出現淡紅色「低緯度極光」,名寄市天文台2日於X發布美麗極光的縮時影片,消息曝光引發各界關注。綜合《北京日報》、《山西晚報》、《日本放送協會》的報導,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太空氣象監測預警中心監測,北京時間前天(1日)20時到23時,受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影響,地球發生了「全球磁場指數」為7的大地磁暴。「全球磁場指數」是衡量地球磁場活動的指標,它的取值範圍是0至9,數字越大,表示地球磁場活動越強烈。此外,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塔河等地在12月1日晚間也出現極光,據稱,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漠河市今年多次觀測到極光。大陸網友1日晚則表示在北京懷柔拍到極光,而門頭溝區也有人記錄了極光的畫面。隨後,中國國家地理頻道轉發貼文表示,這是「北京史上第2次極光影像記錄!」無獨有偶,北海道北部名寄市1日晚間也觀測到了淡紅色的「低緯度極光」,名寄市立天文台說明,北極圈、南極圈出現的極光多為藍色和綠色,不過「低緯度極光」的特色是呈現淡紅色。此外因太陽活動將活躍至2025年,未來仍有可能在北海道觀測到極光。十勝縣陸別町的日本最大規模開放型天文台「銀河之森」也指出,雖然這是當地今年第4次透過鏡頭觀測到極光,但卻是大約20年來首次可以透過肉眼就清晰觀測到它。報導補充,日冕物質拋射是典型的太陽爆發,在太陽黑子強大的磁場驅動下,數億噸甚至數萬億噸的日冕物質被以每秒數百到上千千米的高速拋出,從太陽大氣層釋放到太陽風和行星際空間。噴發的物質是一種電漿,主要由嵌入噴發磁場中的電子和質子組成。在其作用下,地球磁場發生方向以及大小的明顯變化,磁暴隨之發生。隨著磁暴活動的逐漸加強,地球高層大氣被不斷加熱,進而膨脹並擴散至更高的空間中,這給太空船在軌飛行造成了額外的阻力,產生類似拖曳的減速作用,降低太空船軌道高度。當下正處於太陽第25活動週的上升期,截至目前,今年過往的每一天裡太陽表面都存在著黑子,少則一兩個,多則十幾個,對比2019年,281天零黑子的情況反差巨大。黑子活動區就是太陽爆發的源頭,這裡是太陽表面磁場最強、能量最密集的地方,典型的事件如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往往都來自太陽黑子。根據目前太陽黑子數變化情況來判斷未來太陽活動的勢頭,2024年仍然是太陽活動的高年。這意味著至少在這個冬天裡,大陸日本等地的北部還有看到極光的可能性。
強烈地磁風暴來襲! 北京、黑龍江罕見出現極光 明可能再現
大陸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11月30日發布「大地磁暴預警」,12月1日17時到12月2日8時,受太陽日冕物質拋射(CME)爆發影響,出現Kp指數(每3小時全球磁場指數)為7的大地磁暴,Kp指數為6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時小地磁暴,1日晚黑龍江漠河北極村出現紅綠極光,北京懷柔也拍到史上第二次極光影像記錄,目前地磁活動還在持續,預計地磁暴4日可能再現。Kp指數反映地球磁場活動,數值越大對應地磁活動越強。這與11月30日發布的大地磁暴預警相符。受地磁暴影響,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均出現極光,甚至北京都有清晰的極光目擊和觀測記錄。澎湃新聞報導,CME作為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是在太陽黑子強大磁場驅動下,將數億噸甚至數兆噸的日冕物質,以每秒數百到上千公里高速拋出,形成類似爆炸衝擊波,衝擊波快速傳遞到太陽系各處。被轟擊後,地球磁場發生方向及大小明顯變化,地磁暴隨之發生。除極光外,磁暴帶來影響很多,其中之一是驅使地球高層大氣微粒運動加劇,最終造成大氣整體受熱膨脹,向更高太空擴散,從而對飛行在太空的航天器製造更大的飛行阻力,威脅航天器在軌安全。此次地磁暴過程造成風雲3號G星的軌道單日降低約300米,達到日常情況下軌道衰減數值近4倍。幸好在準確預報下,衛星運控部門提前做好準備,所以此次大地磁暴對風雲衛星運行影響不大。對於信鴿玩家而言,鴿子從幾百公里外藉助太陽和地磁導航回家,地磁暴給這些信鴿歸巢製造不小麻煩,甚至有賽鴿俱樂部當天歸巢率只有百分之十幾。這是今年繼2月27日、3月23、24日、4月23、24日、9月19日,第7次發生大地磁暴級別的地磁活動。根據最新監測和預報,受太陽冕洞高速太陽風和12月1日CME的共同影響,12月4日可能發生小到中等地磁暴。大陸紅星新聞報導,北京天文館研究員、《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朱進1日晚稱,雖然極光常見於高磁緯地區,但如果地磁暴特別強,極光發生的範圍會擴大,據記載,地磁暴厲害時,甚至在赤道地區都能看到極光。
凌晨發生特大「地磁暴」 新疆出現璀璨極光奇景
由於太陽出現特大地磁暴的關係,結果影響到中國新疆地區,當地在24日凌晨出現異常璀璨亮麗的紫紅色極光,讓人看的是目不轉睛。但除此之外,地磁暴也讓中國的氣象衛星「風雲三號G星」運轉軌道降低了560公尺。根據《新京報》報導指出,中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表示,24日2點到8點這段時間,發生了Kp指數(全球磁場指數)為8的特大地磁暴。據了解,這次的地磁暴是由太陽產生,主要是由「冕洞高速流」和「日冕物質拋射」交互作用而產生。當太陽表面的高速太陽風大量飛出時,會同時攜帶出許多具有太陽能量的物質飛離表面,因此形成類似爆炸衝擊波的事物,進而快速影響到太陽系各處,地球磁場在衝擊波的影響下,磁場方向與大小發生了變化,因此引發地磁暴的現象。而這次的地磁暴主要是在中國新疆地區引發特殊奇景,從24日凌晨開始,天空就出現紫紅色的璀璨極光。而中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表示,因為地磁暴的影響,氣象衛星「風雲三號G星」運轉軌道降低了560公尺。
台灣近期有機會出現極光? 天文館曝機率
挪威、瑞典、英國、美洲北部及紐西蘭等地區,都在近期出現美麗的極光,同樣低緯度的台灣有機會看到嗎?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16日統計,緯度23度的古巴哈瓦那曾在1859年出現極光,而根據理論推算,能見到極光的最低緯度其實是15度,台灣不是沒有機會看見極光,而是機率極低。天文館介紹,極光是太陽噴發的帶電粒子,激發地球大氣中不同氣體分子而發出各色光芒的現象,主要出現在高緯度地區,例如加拿大黃刀鎮(Yellowknife)、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Fairbanks)等地都是極光旅遊勝地。從歷史紀錄可知,低緯度地區出現極光機會十分罕見。天文館表示,1859年強烈地磁風暴事件中,緯度23度古巴哈瓦即出現極光,其緯度相當於台灣中部地區。近200年來最強烈的一次磁暴是發生在1909年9月25日,當時距離赤道僅1.4度的新加坡曾報導出現極光,但經考察應為與磁暴有關的電纜放電,而非極光。天文館根據理論推算,可見極光最低緯度極限為15度,故台灣不是沒有機會看見極光,只是機率很低。此外,天文館補充,近期太陽活躍程度明顯超過預期,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海洋大氣總署(NOAA)公布的2月份太陽黑子平均觀測數超過110,較預測的66幾乎翻倍,不過仍在正常範圍內。天文館於開館日上午10時至12時、下午2時至4時免費開放專業天文望遠鏡,提供民眾以安全的方式觀察太陽黑子。
雲南亞洲象莫名一路向北 專家:地磁暴喚起其遷徙本能
大陸澎湃新聞網1日報導,雲南省西雙版納「斷鼻家族」15頭亞洲野象北上「遠足」,逼近昆明城,離家跋涉一路向北近500公里,除了缺食物、或迷路,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暨國際磁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員謝燦有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這是雲南野生大象固有遷徙本能的一次覺醒。有可能是因為某次太陽活動異常引起的磁暴,啟動了這種本能。據報導,除了這次北遷,近期還有另一批南下亞洲象,此前有專家稱,象群北上是因為原有棲息地遭到破壞,食物匱乏,北上是為了找食物;也有人說,是象群的首領迷路了,才一路向北。澎湃新聞報導,謝燦表示,如果象群是為了找食物,那北上不一定是好的選擇,北上沿途的食物可能更加匱乏。研究動物磁感應和生物導航的科學家謝燦日前在「朋友圈」提出:「我更相信這是雲南野生大象固有遷徙本能的一次覺醒。有可能是因為某次太陽活動異常引起的磁暴啟動了這種本能。」他認為,長距離行進,一路向北,方向明確,這並不符合單純覓食的特徵,這些亞洲象更像是在遷徙──先北上,然後可能掉頭返回──南下。象群這麼做,是因動物遷徙與很多因素相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地球磁場(簡稱地磁)。很多動物都在地磁指引下,季節性周而復始長距離遷徙。磁場擾動或多或少都會干擾動物遷徙過程。而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磁場。謝燦推測,這些亞洲象一路向北,更像是烙印在其基因中的遷徙本能,偶然間被激發,而這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太陽爆發活動及其在日地空間引發的一系列強烈擾動,被稱為太陽風暴。太陽風暴過程中產生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在到達地球時,衝擊地球磁層,可引起全球範圍的劇烈地磁擾動,即地磁暴或磁暴。大陸《科技日報》報導,地球正經歷一個新的、大約11年的太陽活動周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而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氣管理局與太空總署科學家2020年9月15日表示,第25個太陽周期在2019年12月拉開序幕,太陽活動慢慢加劇,預計2025年7月達到峰值,然後回落,到2030年左右結束。澎湃新聞報導,有趣的是,雲南亞洲象群開始北上時間,與太陽風暴、地磁暴發生時間吻合。2020年2月18日-19日,曾發生一次中等地磁暴。有專家指出,前述亞洲象是2020年3月開始向北遷徙。謝燦推測,一種可能是,太陽風暴誘發了地磁暴,而地磁暴以某種方式啟動了這群亞洲象的遷徙本能。但現在還不清楚它們是否南下,以及「什麼時候南下」。此外,資料顯示,2020年7月另有兩次地磁暴,分別是7月14日與24日-25日。據官方「雲南發布」消息,前述遷徙象群2020年7月間曾在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村傷人,致1人死亡。2021年4月15日-17日和4月24-26日,分別又出現了兩次中小地磁暴。巧合的是,前述亞洲象群4月16日開始北上進入玉溪市元江縣,4月24日其中兩頭大象南下返回普洱市墨江縣境內。謝燦解釋,大象本來就遷徙。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東非動物大遷徙中,就有大象身影。當然,那是非洲象。它們每年夏季北遷,然後再返回。雲南的亞洲象或許受地磁暴等因素影響,產生與非洲象遷徙類似的行為。「如果雲南的亞洲象明年或者未來還有類似的『遠足』行為,那麼也許可以說明他們遷徙的本能已經覺醒,並且在地球磁場的指引下開始慢慢建立周期性遷徙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