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高峰
」 確診 疫情 新冠肺炎被低估的新冠1/「不是小感冒」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疫情爆發已4年,根據疾管署去年9月至今的統計,XBB新冠疫苗全台接種率僅11.82%,6個月至4歲孩童甚至不到1%。「打氣」如此低迷,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看新冠」。「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說,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黃振國說,過去是「一個人(病毒)的武林」,在一支病毒霸主之下,其他病毒沒有機會侵犯人類,但隨著新冠病毒愈來愈可以在人群間傳染 ,代表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類。「新冠真的不是感冒!」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說,別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只有輕微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人體「ACE2受體」進入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系統、大腦、腎臟等帶來損害,相較於流感更加可怕。疫情持續至今4年,民眾對接種疫苗逐漸感到疲乏,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9月至今的全台新冠疫苗接種率僅11.82%。(圖/報系資料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高出9倍,今年2月就分別有1歲、6歲孩童染疫身亡,這是睽違10個月後首次有兒童病逝,也敲響警鐘。不只如此,每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重創健康。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密蘇里州退伍軍人醫療服務臨床流行病學中心合作,針對2020年至2022年44萬3,588名確診者,4萬947名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530萬名未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和首次感染者相比,重複感染者的死亡風險不僅高出2倍,住院風險更超過3倍。此外,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的心臟疾病風險也是首次感染者的3倍,甚至肺部、腎臟、骨骼、肌肉、神經失調等健康問題都恐受到負面影響。吳至行說,另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即便是低風險族群,確診後仍有多達7成個案「至少一個器官受損」。「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10月開打的JN.1新冠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颱風效應!單周爆11例本土類鼻疽 5年同期最多「確診高峰才要來」
疾管署今(6)日表示,凱米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類鼻疽最常於颱風後2到4周發病,預估至8月下旬均為確診高峰,今再度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類鼻疽診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五年(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暑假來臨新冠面臨高峰期 醫師曝3種人應注意重症可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冠降級、口罩解禁之後,五月起確診人數又逐漸攀升,正式進入第四波疫情高峰。根據疾管署六月最新統計指出,光是有通報的中重症個案,每天平均至少超過200例,是五月初的2倍,每天更有逾20例死亡個案。而七月將迎來解封後的第一個暑假,不只出遊人潮增加,接觸和感染病毒的機率也將大幅上升。為保護中重症高風險民眾,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打造新冠肺炎衛教巡迴展,首站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出,盼高風險族群積極維持防疫習慣,掌握防疫正確要領,遠離重症與死亡威脅。76歲男及時就醫躲過重症,30歲男靠葉克膜及呼吸器撿回一條命!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莊涵琄主任表示,光六月份,每天最多高達半數門診患者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民眾,相較上個月至少成長2至3倍,中重症的住院病患也增加至少6成,其中約9成6都是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莊主任提醒,雖然新冠肺炎已降級,但對於年長及有慢性病病史者,仍存有相當大的健康風險,一旦感染導致中重症症狀發生,插管、造成永久性肺部損傷等後遺症甚至死亡都在所難免,推估七、八月暑假疫情仍會維持在高峰期,高風險民眾千萬不可鬆懈。莊主任分享,自己兩個月前於診間遇過一位76歲先生,因為年紀大又有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有第二型糖尿病、呼吸中止症、高血脂等共病,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確診時積極就醫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把握五日的治療關鍵期後,幸運的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至今也沒有甚麼後遺症。然而,另一個案例就沒有如此幸運了!一位30多歲男性BMI過高,屬於高風險族群,雖然接種過3劑疫苗,但因為沒有馬上就醫治療,因昏迷而送醫急救,到院後一度出現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必須裝上葉克膜和呼吸器,歷經醫療團隊奮力搶救才得以脫離險境。莊主任提醒,若具有重症高風險因子,一旦確診新冠,不論症狀輕重,都應立即就醫治療,才能避免後續併發嚴重症狀危及生命。新冠病毒變異、感染社區化,北醫附醫為民眾堅強後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施俊明院長分享,近期病毒發展以XBB變異株為主流,具「免疫逃脫」特性,傳染力更高,且容易重複感染,為能提升院內感染控制成效,已將防疫措施制度化,藉由機動性採檢,隨時掌握住院病患健康狀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則說,新冠疫情已三年多,病毒仍持續威脅民眾健康,就目前看來防疫這條路沒有盡頭。然而七月暑假開跑,期間出遊民眾增加,民眾接觸、感染病毒機會將大幅提高,預估接下來更可能有機會出現新一波確診高峰,因此趕在這波疫情前,學會將防疫與衛教重點放在保護高風險族群的民眾,特別規劃醫院衛教巡迴展,針對高風險族群群聚的場域,直接做面對面的衛教工作,積極提升民眾防疫知能,正面迎擊新冠病毒。王復德理事長指出,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免疫力低下族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都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民眾符合上述條件或家中有這類族群,接下來更應特別小心防疫。除了應接種至少三劑疫苗,若不幸確診,應立即至診所就醫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及死亡。北醫展覽至7月8日 邀請就醫民眾積極參與北醫附醫7月3日敲響「新冠衛教巡迴展」,預定展至7月8日;王宇婕擔任大使,特別邀請民眾停留北醫大廳,駐足了解認識這新一波新冠防疫,更歡迎您的家人共襄盛舉,防疫一起來。學會也將在8月和10月,分別前往至台中榮民總醫院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歡迎中南部的朋友一起來看展,屆時王宇婕也會出席與民眾互動,一起守護家人遠離新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也邀請民眾透過學會打造的新冠肺炎衛教網站,掌握最新防疫資訊 Fight Covid-19衛教網站:https://reurl.cc/2LW5oa,或查詢口服抗病毒藥物領取地圖:https://reurl.cc/3xK1oV
第4波疫情捲土重來!天選之人「5月集體中鏢」 醫示警:快把口罩戴回來
儘管口罩解封,仍要注意疫情反撲!疾病管制署16日宣布Omicron已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分析,4月底口罩解封之後,感染人數就明顯變多。對此,也有網友驚呼,5月才過一半,但身旁的親友卻超多人開始確診,貼文曝光後,也釣出一群在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紛紛哀喊「真的生不如死!」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一名女網友也在15日於Dcard以「5月是不是很多人確診」為題發文表示,比起前幾個月,她身旁有蠻多人近日確診,也不禁讓她聯想,「2021跟2022年也是在5月的時候疫情很嚴重,大家有這個感覺嗎?或有神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嗎?」貼文一出也引來網友熱議,「回想一下往年都差不多在母親節前後確診高峰」、「對!前陣子都沒事,最近一週辦公室已經十幾個人確診了,而且也沒有特別群聚或一起吃飯,超怪ㄉ」、「我們學校也是欸,不管老師或學生。我們班就有幾個陸續確診了」、「我們家天選之人,五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5月初確診,仔細思考4月底到5月初是不是有參加會群聚的大型活動呢?我只有往返公司和家裡,搭捷運通勤,還是想不通為什麼確診。」對此,也有網友異口同聲點出原因,「口罩解封吧」、「不就是因為口罩解封嗎?剛解封的時候還是蠻多人會戴口罩的,現在越來越少人戴了」、「就是因為大家開始脫口罩了原因很簡單」、「推測是跟口罩解封有很大關係。」文章還釣出一群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我們家天選之人5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也在這一波中第一次了,還被同事暗自靠北...早上不該去上班,現在又不強制隔離,我有講就很善良了,不然我的工作你來做啊」、「本來以為是天選之子的我也在上禮拜六確診了,現在還是痛苦到爆炸」、「我以為我天公仔,自從疫情開始都沒確診過,而且我還是做長照的,居然!上個月確診了,我以為我很特別。」至於疫情為何捲土重來?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口罩摘除的後果,4月底以來可以看到通報人數不降反升,禁令解除後,不少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感染機會大增,且國內變異株流行比國外稍慢,近期XBB相關亞型增加,特徵就是傳染力更強,台灣很多人對新變異株沒有抗體,口罩一摘,被傳染機會就變多了。黃高彬補充,另一個值得擔心的是,流感有延遲情況,到現在仍在流行。黃高彬解釋,平常流感流行在1月至3月,4月疫情結束,但國內1至3月都在戴口罩,很多人沒有感染,口罩一摘就全都中鏢,變成4月份是流感增加、新冠也增加。不過現階段不會建議政府再拉高防疫措施,因此「現在的重點是自主保護」,原則上建議民眾盡量戴口罩,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閉場所還是要戴,至少維持到5月底,等天氣逐漸變熱,疫情下降的機會較高,到時候可以再評估防護程度是否維持。
「克麗緹娜」力拼加盟店5000 麗豐-KY:今年營運可望強勢回到疫情前
麗豐-KY〈4137〉今天(7日)公布2023年1月合併營收1.65億元,較去年12月及上一年度同期各減少34.16%及53.69%,主因係受到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及中國大陸處於確診高峰的過渡期。麗豐-KY對於2023年整體營運分析應可朝「逐季走高、先蹲後跳」的態勢,除了持續回歸本業「克麗緹娜」經營,並可藉著主營地區解封後即將迎接百業復甦與經濟升溫,各地政府亦陸續提出刺激民眾消費等各種振興政策,有助於實體通路景氣逐步加溫挹注營收。麗豐-KY強調,對於今年營運正向成長深具信心,雖第一季仍須面臨因確診高峰而影響運營表現的短期陣痛,今年將以重塑品牌形象,加強產品銷售等各項活動期,以加重營銷力度。並針對三級以上城市進行招商活動計畫,緊抓景氣復甦的反轉點,力拼全年「克麗緹娜」加盟店數站穩5000大關的目標,進而推進麗豐-KY今年營運表現呈逐季加溫,全年有機會強勢回到疫情前之成長態勢。
大陸染疫「黑數」難以計數! 宣布不再公告確診數據
在大陸宣布「防疫新十條」後,由於不再強制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官方已難準確掌握感染者的實際數量,且近日多地預估的感染數與大陸中央公布的差距甚大,在數據明顯失真下,大陸國家衛健委25日宣布,不再發布每日疫情訊息。大陸國家衛健委25日宣布,從當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訊息,將由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相關疫情訊息,供參考和研究使用;但並未指明「相關疫情訊息」是否包含確診數。中國疾控中心同日通報2983例確診,與地方評估有巨大落差。譬如浙江省25日疫情記者會上指出,目前浙江單日新增報告陽性人員數已突破100萬例,而根據近期病例監測和社區抽樣調查結果,對感染情況進行預測,預計浙江在元旦前後進入確診高峰,屆時新增陽性人員最高將達200萬,高峰期預計維持一周左右,將在春節前逐步下降。青島預估的確診數也很驚人,青島市衛健委23日推測,青島每日新增感染量為49萬人至53萬人,24日後,會依此基礎,每天以10%增速增加。疫情嚴峻,就連醫療資源相對豐沛的北京也出現緊缺。據大陸醫療資訊公眾號「丁香園」24日指出,隨著北京的陽性康復醫護重返職位上,收治病人也逐漸提高,目前北京門診接診量是月初的數倍。然而,北京某醫院醫生透露,目前每日急診的重症呼吸道病人數量,比往年多出超過10倍。醫院已從其他課室調配醫護至發熱門診、急診,最大力道支持急診與發熱門診工作,以減輕醫護壓力。由於疫情加劇,大陸民眾擔憂「隱形缺氧」問題,紛紛搶購血氧機。血氧機面臨缺貨、預售時間拉長和漲價等問題,電商平台顯示斷貨預售,經銷商更稱當天進貨,當天就全數搶完。此外,疫情讓民眾減少外出,上海地鐵客運量驟降,24日僅有180萬人次搭乘,創下12月以來新低,也遠低於過往平常客運量多達千萬人次的水準。上海地鐵因此宣布,近期將依據線網實際客流量和員工上工情況,動態調整全網絡各線路運能,班距間隔拉大,建議民眾注意搭車時間調配。
兒童青少年「長新冠」影響持續3個月 醫:應超前部署電子化評估
兒少染疫後出現「長新冠」狀況,不僅影響上學跟人際關係,也讓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在臉書上指出,要研究兒少長新冠或後遺症,如果預期族群多起來,不要都用紙本問卷,應該「超前部署」用更有效率的電子化評估調查,別讓注意力下降的病人難為。姜冠宇表示,WHO在兒童青少年「長新冠」研究定義為確診後有症狀干擾日常生活、持續12周、3個月,在此之前長新冠的定義有很大的歧異,各項論文都有1%到51%不等的數字。姜冠宇解釋,定義決策的過程,4月刊登於BMJ英國醫學雜誌,透過三次專家共識會議,得到高度共識,但文章是去年11月底送件、今年2月審核通過、4月刊登,所以應還沒看到Omicron相關後遺症或長新冠會帶來的改變。姜冠宇說明,高度共識的定義為兒童或青少年確診後,症狀持續或發展,不能用另一種診斷來解釋;影響他們的身體、心理或社會福祉;達到干擾正常生活功能,例如,學校、工作、家庭或人際關係:確診後至少持續 12 周,即使症狀在此期間有增有減。姜冠宇補充,成人長新冠目前依WHO和疾管署所列定義,是3個月後、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不能由其他病因解釋者,而美國有些官方說明,看起來沒在管3個月前或3個月後定義,這份刊登BMJ的英國Delphi決策也沒提及這件事,只強調持續時間。姜冠宇表示,研究定義應該跟臨床定義有一些區別,所以台灣目前出現在追蹤門診的成人,至少都是後遺症,如果由確診高峰在五月來推算,真正要達到長新冠定義的首波族群,最快在今年八月之後才會出現。姜冠宇說明,新冠追蹤門診若不是納入近期出院長者,絕大半都是年輕人與青少年,他們的睡眠和生活表現嚴重被干擾,且來掛診的年輕朋友也都反應睡眠縮為2到3小時,但也有少數很快就恢復的案例,也許未來年輕族群會適用修改後的定義。長新冠的研究非常複雜,姜冠宇建議,如果預期族群多起來,不要傻傻的都「紙本問卷」,應該要更有效率的電子化評估調查這些複雜症狀,要注意力受損的後遺症或長新冠的病人完成這些紙本問題,真的很難為他們。
全台房市推案量成長23.5% 台中暴衝破千億
新冠本土確診件數大爆發,加上中央銀行擬進一步推出新打房措施,房巿反轉聲浪甚囂塵上,不過,根據巿調機構調查,近2個月全台推案量突破42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5%,惟進一步就六都加新竹縣巿分析,表現呈現兩樣情,台中推案量暴衝,突破千億,反觀近來有台積電話題支撐的台南巿,案量則較去年同期大減42.2%。近兩月全台暨七都推案量變化。(圖/591新建案)591新建案統計,今年4、5月七都,除台北、台南推案量下跌外,其他均開出紅盤,案量突破千億的有新北巿與台中巿。值得注意的是,以年增率分析,台中市力壓群雄,不僅案量一舉突破千億大關,年成長近148.9%,更高居七都之冠。台中高度成長 高雄桃園緊追緊追在後的高雄,案量344億元,年增44.6%;桃園則以587億元,年增39.6%位居第三;新北市亦繳出近1100億元案量,年增16.1%;新竹縣市推案量近300億元,年成長18%表現也不俗。甲山林總經理張境在分析,台中案量大,除有很多重劃區,土地資源取得容易,有助推案,加上有建設利多,也會令建商推案態度較為積極。對於天龍國台北巿推案量下滑,張境在指出,台北巿可建土地面積少,多要靠都更,推案量自然會受到影響。影響各都推案的因素還有建照,他透露,受到打房影響,部分地方政府核准速度變慢,旗下就有幾個個案,本來要在年初329檔要問世,因建照下不來,延到520檔,結果520檔等不到,現在只能看看6、7月能否取得,順利推案。受限土地資源 台北台南量減 同樣有台積電利多,高雄推案量較去年同期成長44.6%,台南卻年減了42.2%,張境在認為,最主囿於土地資源多寡,受科技大廠設廠利多發酵,建商土地愈買愈貴,加上台南土地資源已不多了,取得不易,推案量自然會下滑。591新建案分析,由於通膨、缺工缺料情形未解,多數建案因成本墊高而漲價。如這次案量成長強勁的台中市,不少地區其實推出個案及戶數並未明顯成長,但在房價漲勢拉抬下,整體案量因而快速攀升,加上去年全台進入三級警戒房市急凍基期較低,才有如此罕見的高成長。至於案量年減逾4成的台南市,前幾年受惠台積電議題,房市一路長紅,然而近期卻飽受缺工、土地成本上漲過快等影響,使業者態度普遍保守,加上今年尚有打炒房、升息等不確定變數,造成建商原有的推案計畫也一延再延,整體案量因而下滑。三大觀察重點 左右房市發展展望下半年房巿,張境在點出三大觀察重點,首先是「國際局勢」,張境在指出,美元升值台幣走貶,將導致資金流出,而全球通膨遲未改善,也將持續推升營建成本走揚;美升息,我央行也會跟著升息,即使幅度不同,但仍會波及國人購屋意願,畢竟對自用型客戶來說,錢就是膽!另一個觀察重點是「新冠本土疫情」,最近確診數持續攀升,多少會影響民眾出來看屋的意願,但預期2、3個月後,民眾對疫情就不會那麼恐懼,像是目前部分國家已將新冠由五級傳染病降為四級,下半年國門開放,大家都可以出國,回來不用居隔。這也意味確診高峰過後,未來將與病毒共存,對房巿的衝擊將是僅是近2、3個月的事。第三為「政府的態度」,張境在指出,未來如內政部新的打房政策獲立法院通過,因不能換約,將令部分置產客縮手,且央行已提出,未來將推出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此將影響民眾購屋心理,也會波及建商推案意願。政府希望巿場軟著陸,反觀通膨卻造成建築成本攀升,兩大因素交互影響下,張境在認為,房價將不會像過去呈現跳躍式的暴漲,轉趨緩漲,回歸理性,消費者也清楚全球通膨仍將持續,政府打房會避開真正有購屋需求的首購族,加上租金走揚,為此目前自住客持續進場購屋。張境在直言,可以確定的是,「下半年房巿不會像過去一年過度膨脹、熱絡!」市場雜音不斷 房價不易回跌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則指出,即便全台籠罩在疫情快速擴散的陰霾當中,但疫情使得缺工問題更加惡化,資金成本與工程進度落後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此時建商多選擇漲價以轉卸不斷墊高的成本,4月北台灣新建案平均議價率降至11.7%。何世昌認為,今年房市在鷹式升息、政府打房、疫情爆發與俄烏戰爭多重衝擊之下,市場上「雜聲不斷」,看空的聲音此起彼落。然而,從市況上看來,今年供給未出現爆量,還沒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又因造價成本難以回降,雖然5月市況會再續降,但今年房價要反轉回跌恐怕不容易。
迎確診高峰!6大篩檢站一次看 綠色通道更暢通
因應大量確診潮即將來臨,為了有效斷絕社區感染鏈,盡速發掘可能潛藏的病例,以及避免民眾前往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醫院救治急重症病患之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已規劃相關因應措施,並請各地方政府依轄區疫情狀況增加開設社區篩檢站。截至111年5月18日為止,全國各地方政府共開設363處社區篩檢站。另於北北基桃加開大型篩檢站,分別為新北3處,臺北及桃園各2處,基隆1處,其中6站更設有綠色通道,提供6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長者三合一服務(PCR採檢、醫生看診、拿藥)基隆市:市民廣場篩檢站(具綠色通道,中正區信一路181號)臺北市:自由廣場篩檢站(具綠色通道,自由廣場牌樓下)臺大醫學院體育場篩檢站(具綠色通道,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旁的空地)新北市:板橋江子翠篩檢站(具綠色通道,板橋區環河西路四段與華江七路口)汐止區公所篩檢站 (汐止區行政中心前方廣場)三重綜合體育館篩檢站 (三重區新北大道一段二號-北六門)桃園市:大園篩檢站(具綠色通道,大園區文治路20號)龍潭篩檢站(具綠色通道,龍潭區中興路700號)指揮中心呼籲快篩陽性前往住所附近篩檢站進行採檢,緩解醫院急門診壓力,並於前往篩檢時,留下個人正確手機號碼,以作為後續各項通知使用;也提醒檢驗陰性民眾仍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醫師憂0+7恐釀疫情暴衝…這天將達確診高峰 陳時中揭「全台檢驗量能極限」
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65,833例本土個案,另有38人染疫身亡,有醫師認為,今天起正式實施的「打3劑快篩陰可0+7免隔離」恐釀疫情暴衝並嚴重威脅到醫療量能,以及確診數可能在本月28日達到高峰、來到約10萬多人。對此,指揮官陳時中指出0+7「政策裡要再改變可能性不高」,並對醫師的確診數預估作出回應。對於有醫師擔心0+7可能導致疫情擴散、衝擊本已緊繃的醫療量能,以及外界把政策統一改回3+4的呼籲,陳時中直言:「我想政策裡要再改變可能性不高。」並表示每當政策有新變化,不管是像以前加嚴或現在放鬆,「都會隨時緊盯,有必要當然會做些滾動式調整,不過目前並沒有準備對這些政策進行修訂,但我們隨時都會注意」。此外,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根據疫情曲線指出,台灣已連續5天都是6萬多例,且輕症可以不去確診、中重症比例沒變也就代表黑數比例沒變,以及現在全台Rt值約1.3等情況判斷,他認為確診數將在5月28日達到高峰,「但數目降到10多萬」。對此,陳時中表示「有個概念是好的」,但要「預估這麼準確也不太容易」,指出疫情一直在變化中,相關數據都可以參考。陳時中進一步指出,國內檢驗量能為22萬,目前每天檢驗數為8至10萬,也就是「還沒到飽和狀態」,沒有外界擔心的「檢驗量能達到瓶頸」問題,且未來的疫情以及可能的頂峰,還需要多觀察幾天才會比較清楚。而依據指揮中心0+7規劃,「今天開始」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只要完成3劑疫苗接種,就可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但需配合7天自主防疫,於期間遵守自主防疫規範,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家中2寶都確診…媽3招照顧「共食1碗麵線」快篩竟陰性 抗疫經過曝光
本土疫情即將進入確診高峰,今(14日)再新增6萬3964例本土個案,國內居家隔離人數也屢創新高。一名2寶媽透露,家裡2個孩子最近接連確診,自己除了讓小孩吃西藥、中藥,同時用芳香療法多管齊下,幫助孩子們對抗病毒,隔離期間母子甚至分食同碗麵線,快篩卻都是陰性,抗疫經過引發熱烈討論。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分享經過,指2個兒子目前分別就讀小一和小三,2人於5月1日、2日接連確診,夫妻倆立即按照規定,帶著孩子們做PCR採檢、領藥,並進行居家隔離。隔離期間,2寶媽除了讓小孩吃西藥、中藥,同時用精油芳香療法多管齊下,成功讓孩子們在2天內退燒。人妻提到,得知大兒子確診後,「我也豁出去了,也想一起確診,跟孩子們共患難,於是把孩子吃兩口的麵線吃掉,睡覺睡小孩旁邊,幫小孩洗澡(大家一起中時間才不會拖太長),之後我每天快篩,到6號還是陰,我就決定不要再白目了,這時如果我中了,大家五月份都不用出門了」。原PO強調,「這個新冠肺炎不可怕 ,只要認真觀察身體的變化,食慾、活動力、皮膚有沒有變紫、大小便,燒個一天半、兩天就退燒了。再來現在疫情嚴重,應該把快篩劑、感冒藥(建議跟診所拿)都備好,孩子還很小的也要備血氧機,才不會到時擠到急診室,拿藥還要等半天,苦了孩子也累了大人。」貼文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最厲害的是 吃確診孩子的食物居然還是陰性。出門都無敵了」、「重點…媽媽很厲害,把剩下的麵線吃完還沒事」、「我也一直是這樣做,我家感冒都不吃藥的,讓孩子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康復」、「我家也是不到39度是不吃藥的。身體在對抗病毒時,主要多觀察和自己處理」。
每天睡到中午、三餐有人送 她確診隔離度過「如夢般7+7」爽歪歪羨煞網
本土疫情即將進入確診高峰,國內居家隔離的人數屢創新高,一名女網友日前PCR確診,但症狀是屬於輕症,沒有太多不舒服。但依規定還是要進行居家隔離休養。而在居隔期間,家人每天按時送三餐跟下午茶到她房門口,還有一大箱零食應援,每天還能睡到中午,都不被打擾,讓專心休養的她直呼:「如夢般的7+7!」如此爽歪歪的確診待遇,讓許多網友看了好羨慕。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指出,日前她先是快篩陽性,隔天PCR確診,第一天有點微燒,吃了普拿疼後退燒;第二天有點流鼻水,第三天後症狀變成些微乾咳,第四天後,幾乎沒什麼症狀。而她在隔離那幾天,都依照規定關在房間裡,她提到:「每天都可以睡到12點不會有人來吵你,三餐家人都會放在門口,還有下午點心,房間裡也有一大箱零食。」女網友更分享了每天菜色還有零食、飲料等,忍不住開心直呼:「如夢般的7+7、我是幸運的確診者。」網友們看到原PO確診後的際遇,都直呼好羨慕:「恭喜恭喜!快點平安出關吧!」、「我也是,確診後每天都是小廢物的生活」、「原po感覺真的是個幸運的人!我也是確診者,已被放生的感覺。」
英媒警告台灣抗疫「2點缺陷」 恐有大量死亡病例出現可能
台灣本土疫情近期爆發,每日新增確診數從數百迅速上升到數萬水準,雖然由於Omicron病例多為輕症,指揮中心因此決定緩步走向「與病毒共存」道路,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由於「弱勢群體天然免疫力低」且「疫苗接種率未盡理想」,台灣恐怕會有「大量死亡案例出現」。台灣過去以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以及長時間隔離達到「+0」佳績,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6日報導指出,台灣面對Omicron病毒,決定走上與中國不一樣的道路,轉而將目光投向韓國和新加坡,想走向減少防疫限制,同時保持較低的因疫死亡率,不過專家警告,在短短幾週內,台灣每日新增數從數百例上升到數萬例,而由於「弱勢群體天然免疫力低」,加上疫苗接種率不理想,台灣恐怕「在夏天以前引發前所未有的死亡率」。報導引述計算生物學家倪誠志(Chase W. Nelson )的說法,台灣目前單日確診數每天以15%至20%的速度成長,最高可能達到每日20萬人確診高峰,而台灣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還有15%的人口目前未接種疫苗,其中有21%的75歲以上族群,由於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拒絕接種疫苗。根據《天下雜誌》上個月分析,如果台灣的疫苗接種率持續沒有上升,大約會有2.2萬名老年人因此死亡,這是根據香港的死亡率計算得出的數字。「我認為台灣在一些事情上做得對,而在一些事情上做的比較差」,倪誠志指出,使用清零策略對抗Omicron並不可行,上海就是證明,台灣因此走上開放戰略,衛福部因此將入境隔離時間縮短至7天,不過「台灣解封太快同時未能提前告知民眾他們為此做了什麼準備」,因此給人「邊做邊改」的感覺,反而造成許多困惑,倪誠志表示「我認為就戰略而言,這不是明智之舉」。倪誠志同時指出,台灣的檢測能力已經被推到極限,「檢測能力正在被超越,醫院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不堪重負的跡象。我認為這意味著可能導致很多人不幸死亡」。報導接著引述台大公衛學系陳昌全教授說法,指出台灣目前的防疫政策有2個主要缺陷,其一就是未能為12歲以下兒童準備足夠的輝瑞BNT疫苗;儘管台灣已經在上個月批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至11歲兒童,採取與英國、歐盟相似標準,但由於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對此作法感到猶豫,也讓許多台灣的父母對莫德納疫苗失去信心。其次,與新加坡不同,台灣並未及時提供民眾「醫療初級保健」能力,也沒有讓公眾做好足夠的自我隔離和在家自我治療的準備,相反地,新加坡從去年夏天將新冠肺炎視為流感,就開始轉變提前做了很多基礎工作,譬如為留在家中的人們提供適當和及時的遠程醫療諮詢、視訊看診等,通過此措施,新加坡得以保持重症監護能力,同時也「沒有兒童死亡」。
確診高峰?20童篩檢竟有15人確診 居隔3天太衝!老人家恐受難
疫情指揮中心曾預估4月底單日本土確診將破萬例,今天已是4月最後一周,確診高峰腳步似乎愈來愈近!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臉書貼文表示,他同樣為醫師的老婆昨天在新北市醫院的急診室幫20名孩童進行PCR篩檢,其中竟然有15人確診,這些孩子多半都有呼吸道症狀,其中8個孩子是在家中做過快篩陽,再到醫院做PCR確認,結果100% 都是陽性。扣掉這8位孩子,還有12個小孩進行PCR篩檢,其中7個陽性,總計15個孩子去診,林氏璧認為,這樣高的比例,代表離確診高峰越來越近了,請做好準備。「還沒打滿疫苗的,特別是一劑都還沒打的長者,我真的勸您要再仔細重新考慮。時空環境已經不同了。Omicron傳染力極高,請重新做風險評估。」林氏璧提醒。至於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4日)與防疫相關部會進行防疫會議,研議將居隔天數將縮短為「3+4」天,許多專家直言有待商確,林氏璧也認為3天實在有點太衝了,現階段5天或7天應該較適合。紐西蘭確診和居隔都抓7天,民眾比較不易搞混,容易理解。林氏璧說,陳時中部長昨日記者會表示,參照國際情況,紐西蘭致死率約是0.05%,等於萬分之五,紐西蘭疫苗施打率跟台灣比較類似,這也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但林氏璧忍不住提醒說,「部長,疫苗總施打率和紐西蘭相像,但內容完全不一樣…老人家差很遠呀。要縮到3天,你至少等老人家疫苗打好再來啊!」
就怕疫情擴散!清明連假掃墓注意 新北公布4大防疫措施
清明連假將來臨,面對全台疫情多地炸開,新北市侯友宜表示,各地都有隱性傳播鏈,新北會做好密切觀察,希望能穩定疫情,2日起連續放假4天,我們要做好準備,全台移動過程中若不好好防疫,恐如春節後會有一波大量確診高峰期,鼓勵民眾線上追思。侯友宜表示,清明節如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去祭拜,掃墓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納骨塔增設戶外棚架,進塔內祭拜會進行流管制,接駁車都有清消,並保持空氣流通,只坐不站,最好用線上追思。侯友宜提醒防疫不能鬆懈,雖然有些地方規定可以不戴口罩,但還是建議民眾非必要不要拿下口罩,因口罩等於自我的追加劑。有症狀就不要上班、上課,住在宿舍要隨時做好監測,新北31處社篩站,歡迎民眾到社篩站篩檢,提高自我防疫。
政院追加紓困振興預算 江啟臣:商榷之處不少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行政院上週宣布,將通過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向立法院提出1500億元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5)日表示,欣見政院呼應本黨先前訴求,不僅擴大紓困規模,也編列勞工薪資補助,但細究當前方案,仍在整體結構與細部做法上,存在不少可商榷處。江啟臣提出幾項質疑,為何政院匡列七千億貸款額度,許多中小企業仍抱怨「看得到、貸不到」?二期紓困雖加入勞工薪資補貼,但仍漏接了哪些族群?放眼國際,各國政府主要採取什麼做法,值得台灣積極考慮?他表示,明天國民黨黨團將召開記者會,詳細說明疑慮,並提出具體建議。另外,清明連假,全台幾個觀光景點爆現人潮;正面來看,代表民眾對中央政府阻絕境外的防疫措施有信心,願意走出來消費,對於景區經濟也是久旱甘霖。只要在某個景點出現漏網的感染傳播者,昨日的歡欣,很可能就會演變成未來一週的疫情大爆發。他指出,鄰國日本才在3月20櫻花季連假後,迎來一波新增確診高峰,此刻必須警惕。江啟臣呼籲,疾病管制中心應審慎考慮,是否在明天上班上學前,針對在連假期間曾出入十大公告壅擠景點的民眾,提出增加社會距離的防疫建議或規範。江啟臣說,國民黨未來也會本於在野黨職責,會持續與執政黨切磋研議最有效的紓困振興方案,助台灣度過危局。
清明連假恐爆發社區感染 醫警告「要戴口罩」:兩周後可能一波確診高峰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300例,雖然大宗來自境外移入,但近日出現案268沒有出國史,且感染時間長、來源也不明,造成大家人心惶惶。面對接下來的清明連假,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警告,連假兩周後可能會出現一波確診高峰。王任賢接受《東森新聞》採訪時表示,SARS是以重症、院內感染為主,後來造成和平醫院封院,而新冠肺炎以輕症為主,所以基本上要淪落到像和平醫院封院的機會並不高,現在比較要擔心的應該是連假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的情況。他說,「墓地比較空曠,基本上沒太大問題,唯一能夠大型聚集的就是在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目前來講,最大型活動可能就是清明節的南來北往,這種活動造成社區感染爆發不是沒有可能。」公共交通工具上一定要戴口罩。另外王任賢也指出,由於新冠肺炎呈現出來的症狀屬輕症狀,在當下可能根本不知道,大概1、2周後才會冒出來,雖不會在瞬間崩潰,但連假兩周後恐出現一波確診高峰,因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一定要戴口罩。目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已宣布,從4月1日開始,搭乘大眾運輸不僅要全面量體溫,發燒者一律不得上車,除此之外,民眾要配戴口罩才能搭乘捷運、客運、台鐵與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