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
」 歐盟 碳關稅 碳費 碳權 碳邊境調整機制投資「減碳」術2/存股族定期定額二大極端! ESG債券ETF闖三關
台股ETF的ESG主題隨著2026年正式徵收碳費,今年成了股民投資熱門選項,多位投信業者向CTWANT記者指出,除了配息外,投資人可跟著大盤布局偏重市值型ETF賺價差;分散風險時可選債券型ESG ETF或是全球型綠能ETF。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表示,隨著徵收碳費政策上路,指數碳排有碳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採國際認定標準,持續碳排改善也應鼓勵,不能只用絕對指標決定。國內企業將更重視碳排放,投資人也愈加關注既能領息的高股息、低碳因子(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篩選)的ETF,掌握低碳商機(是綠能、碳權交易等)。多位受訪的ESG ETF基金經理人向CTWANT記者表示,在投信公司發行ESG主題投資成分股中雖有碳排大戶企業,他們也有碳排平衡,例如買碳權或做一些減碳事項等,符合ESG評分系統就可納入,以「臺灣淨零轉型ESG 50指數」來看,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也是「淨零轉型」成分股前十大。ESG評分篩選成分股時,也會加入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圖/劉耿豪攝)群益基金經理人邱郁茹則進一步分析,以定期定額的存股族選擇熱門標的來看,分為兩大領域,一為在配息高不高的「高息型ETF」,一為看好台股大盤走向,能夠過ETF參與台股有資本利得賺價差機會,則偏重市值型ETF。林永祥說,以永豐投信來說即發行此類三檔ETF,像是永豐ESG低碳高息ETF(00930),是唯一同時聚焦「高股息、ESG、低碳」三大特色ETF;指數選股邏輯係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並從中篩選出近三年均有配發現金股利之企業,最後精選出40檔成分股。還有永豐台灣ESG永續優質ETF(00888)其追蹤指數成分股為中大型且為台灣上市櫃的股票,以「ESG分數」及「股息殖利率」為重要加權因子,並採用富時ESG評鑑系統,包含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評選面向,從中挑選出ESG優質公司作為成分股,以實現永續投資目標。邱郁茹則以2023年3月掛牌上市的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為例,是首檔考量ESG、低碳選股邏輯的ETF,因此在碳排量的傳產業納入成分股的比例偏低,且也考慮到金融業非製造業、其碳排量低,篩選上即與其他產業分開選股,而台股成長獲利動能多來自科技股,確實在半導體、電子業等持股占比高。據CMoney統計,近九個月的績效的前十檔的表現,富邦公司治理(00692)以36%報酬率居冠,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00850)也有33%;其他依序也有雙位數的還有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永豐台灣ESG(00888)各為29%、22%;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則為16%;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中信上櫃ESG30(00928)也有15%~10%之間;兆豐永續高息等權(00932)、台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緊跟在後。在債券型ETF與ESG相關部分,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00958B)的追蹤指數成分債券為美元計價投資等級債券,由銀行所發行,剩餘年期達15年以上,在成分債篩選過程中,排除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為30分以上,被認為因ESG因素導致重大財務影響的風險較高及風險嚴重之公司,並排除無ESG風險分數的公司,,確保投資組合的可持續性。此外,標榜綠能ETF也為投資人當作投資ESG一選項,像是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FT潔淨能源(00899)、中信電池及儲能(00902)等。因應全球淨零轉型,富邦基金經理人温芳儀表示2022年發行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主要投資綠電相關龍頭企業,包括台達電、日本TDK、美國FIRST SOLAR INC、西班牙IBERDROLA SA、丹麥VENTAS WIND SYSTEM等,涵蓋全球的太陽能、風能、氫能、水力、地熱、生質能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並加入ESG評分做為篩選成分股的因子共涵蓋25個國家,有別其他檔,於非美國家佔比較高。温芳儀指出,俄烏戰爭後,歐洲額外投入2100億歐元提升綠能占比已達到能源自主,並於2023年開始試行課徵碳關稅,強迫各國能源轉型;美國也於今年8月通過通膨削減法案,將投入3690億美元推動綠能產業發展,其他國家也陸續推出法案實行綠電及訂定減碳目標,規劃繼續推出ESG相關ETF,有助提高台股國際曝光度。
碳費收費時程再拖1年挨批 彭啟明喊已盡力向前
環境部長彭啟明30日表示,環境部克服萬難才能完成「碳費3子法」公告,2026年終於可以正式收碳費,已是一大邁進。環境部29日正式公告與碳費相關的周邊三項子法,包含《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依此也宣告台灣正式邁入「排碳定價」時代,初期打算徵收年排放量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業、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大約有281家公司要繳交碳費。據了解,環境部原定2024年6月早該發布三項子法,並於2025年開徵,卻因討論過程中難以取得共識,拖到預計十月才可能完成審議,2025年5月將有望採行「試申報」制度,並於2026年才會真正開始收費,時程拖延讓環保團體不滿。督政盟發起人、前立委陳椒華向本刊直言,依照目前環境部的碳定價機制,俗稱「碳底價」的優惠後費率,根本無法達到已開發國家守住的新台幣300元水準,而碳費費率是碳定價政策能否推動企業實質減碳的核心,如此「破防」將恐怕造成企業還得向其他國家繳納「碳關稅」,這樣無法讓碳費留在國內更有效運用,放長遠看,還是損及國內產業競爭力。彭啓明強調,碳費是減碳手段,不是為增加政府稅收,更不是部分評論所言的「環境部小金庫」。他緩頰說,自己可以理解企業對開徵碳費憂心忡忡,但其實碳費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極小,連帶對企業經營影響也不大,環境部會戮力避免「綠色通膨」,碳費開徵是趨勢,初期一定會遭遇反彈,「環境部會繼續扛住」,他說。
從元宇宙談到長照 賴清德520就職講稿全文曝光
中華民國第16屆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5月20日上午隆重而熱鬧的在總統府前展開,除了各式表演,外界最關心就是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這次演說中,賴清德先從國政切入,談到民主價值,並實際提到有關電力、長照、AI、詐騙等等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的議題,全文如下: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蕭美琴副總統、各位友邦的元首與貴賓、各國駐台使節代表、現場所有的嘉賓,電視機前、還有線上收看直播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大家好: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我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台灣。現在,站在這裡,我立志壯大國家!我以無比堅定的心情,接受人民的託付,就職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肩負起帶領國家勇往前進的重責大任。回想1949年的今天,台灣實施戒嚴,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年代。1996年的今天,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誓就職,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2024年的今天,台灣在完成三次政黨輪替之後,第一次同一政黨連續執政,正式展開第三任期!台灣也揚帆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又孕育無限希望的新時代。這段歷程,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前仆後繼、犧牲奉獻的結果。雖然艱辛,但我們做到了!此時此刻,我們不只見證新政府的開始,也是再一次迎接得來不易的民主勝利!許多人將我和蕭美琴副總統的當選解讀為「打破八年政黨輪替魔咒」。事寶上,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每一次的選舉,虛幻的魔咒並不存在,只有人民對執政黨最嚴格的檢驗、對國家未來最真實的選擇。我要感謝,過去八年來,蔡英文前總統、陳建仁前副總統和行政團隊的努力,為台灣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請大家一起給他們一個最熱烈的掌聲!我也要再次感謝國人同胞的支持,不受外來勢力的影響,堅定守護民主,向前走;不回頭,為台灣翻開歷史的新頁!在未來任期的每一天,我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一分信賴與託付。新政府也將兢兢業業,拿出最好的表現,來接受全民的檢驗。我們的施政更要不斷革新,開創台灣政治的新風貌。賴清德出席520總統就職典禮。(圖/黃耀徵)一、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今年二月上任的新國會,是台灣時隔十六年後,再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面對這個政治新局,有些人抱持期待,也有些人感到憂心。我要告訴大家,這是全民選擇的新模式,當我們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這代表著,朝野政黨都能分享各自的理念,也將共同承擔國家的種種挑戰。然而,全民對於政黨的理性問政,也有很大的期待。政黨在競爭之外,也應該有合作的信念,國家才能踏出穩健的步伐。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二、民主台灣,世界之光各位國人同胞,民主、和平、繁榮是台灣的國家路線,也是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台灣是「世界民主鏈」的亮點,民主台灣的光榮時代已經來臨!台灣自從總統直選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蓬勃發展的民主國家之一。我們持續提升人權,向世界展現民主自由的價值。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台灣示範了,民主防疫可以優於專制防疫。台灣不論是民主指數,或是自由度的評比,在亞洲的排名都是數一數二。民主台灣已經是世界之光,這份榮耀屬於全體台灣人民!未來,新政府將持續善用台灣的民主活力,推動國家發展,也加深國際合作。對內,我會用人唯才,清廉勤政,並落實民主治理,建立開放政府,以「公開透明」、「人民作主」的精神,鼓勵大眾參與公共政策,繼續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共同實踐國家的願景。對外,我們將持續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共同體,彼此交流各領域的發展經驗,一起對抗假訊息,強化民主韌性,因應各項挑戰,讓台灣成為民主世界的 MVP!三、民主台灣,世界和平舵手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明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滿八十年,台灣和各國都一樣,走過戰後艱辛的復興道路,才有今天的發展成果,沒有人願意讓戰爭摧毀這一切。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早在1921 年,蔣渭水先生就指出,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在2024年的今天,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認為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為了因應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世界各國已經展開積極的合作,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就在上個月,美國也完成了「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立法,將提供印太區域額外安全援助,支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我們感謝世界各國對台灣的重視和支持,我們也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台灣不可退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繁榮是長治久安的目標!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我也要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台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我始終認為,如果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福祉為最高考量,那麼,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應該是彼此共同的目標。因此,我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我們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並且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推動價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四、民主台灣,世界繁榮推手台灣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台灣!台灣不只是打開世界的大門,台灣已經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展望未來的世界,半導體無所不在,AI浪潮席捲而來。現在的台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影響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的幸福與繁榮。各位國人同胞,當我們主張,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我們決定的未來,不只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也是全世界的未來!我們要走對的路,產業要大展身手,做世界繁榮的推手,讓台灣每前進一步,世界就向前一步!過去,我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到全國各地的產業拜訪,我了解台灣產業的潛力和需求。未來,政府會跟產業界密切合作,把握三大方向,推動台灣的發展。第一個方向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面對氣候危機,我們必須堅定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面對全球智慧化的挑戰,我們站在半導體晶片矽島的基礎上,將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加速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並讓產業人工智慧化,用人工智慧的算力,來提升國力、軍力、人力和經濟力。我們也必須發展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透過數位轉型,以及淨零轉型的雙軸力量,來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追求包容性成長,打造智慧永續新台灣,創造台灣第二次經濟奇蹟。除了投資新創,培育新世代隱形冠軍之外,無論是量子電腦、機器人、元宇宙,或精準醫療,各領域的前瞻科技,我們也都要大膽投資,讓年輕人可以追逐夢想,也確保台灣在未來世界的領先地位。第二個方向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我們立定目標,要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也要發展下一個世代通訊的中低軌道衛星,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我們更要探索海洋,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並且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我們要讓台灣的經濟與產業,往更多面向發展,無遠弗屆。第三個方向是,「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已經申請加入 CPTPP,我們會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跟世界民主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障協定,深化貿易夥伴關係;並解決碳關稅問題,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我們也要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好好把握地緣政治變化所帶來的商機,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並且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歡迎台商回台投資,鼓勵在地的企業擴大投資,根留台灣。我要向各行各業的朋友保證:各位有雄心壯志,追求頂尖,政府也有決心鼎力相助,讓台灣的產業能夠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絕對有能力,成為「經濟日不落國」,無論太陽從哪裡升起,都可以照到台灣的企業,造福當地的發展,也讓台灣人民能夠有更富足的生活!五、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我深信,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未來,在推動「國家希望工程」、擴大社會投資之下,我要建立一個有愛和道德勇氣的台灣社會。年輕人可以看見希望,壯年人可以實現夢想,老年人可以擁有幸福,弱勢者可以得到照顧。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未來,幼托、長照、社會住宅等服務,要延續擴大;物價、房價、貧富差距等問題,要不斷改善;食品安全、道路安全、校園安全、社會安全網等保障,要持續強化;還有,對於教育、司法、轉型正義等改革工作,也都要繼續做下去!我也了解國人對生活的煩惱和期待,凡是各位關心的議題、社會需要的改革,政府都會積極以對,全力以赴。大家希望收入更高,我會推動產業升級,創造更好的薪資環境。大家期待治安更好,我會積極打擊黑金、槍、毒和詐騙。大家需要供電穩定,我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大家關心勞保財務,我要再次強調,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大家重視交通安全,我會打造符合人本的交通環境,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大家期待政府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負擔,以及協助產業改善缺工的困境,這些問題,我都會積極解決。迎向未來,我們都期待一個更強韌的台灣,可以妥善因應傳染病、天災地變等各類型災害,以及加速都市更新,解決危老建築的問題。我們也期待一個更健康的台灣,我期許自己發揮醫師專業,集結各界的力量,打擊癌症,以及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並且確保健保永續經營,讓國人活得長壽又健康。未來的台灣,要保有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多元族群的文化,以實踐環境永續、文化永續,讓國家更美好。未來的台灣,會有更多元發展的創新經濟,會有更普及的數位科技應用,會有更好的競爭力和雙語力,會有更強大的公共支持服務體系,也會有更尊重性別平等的環境,讓每一位國民的權利受到保障。未來的台灣,更要讓每一個縣市,依據特色發展,推動地方創生產業,落實「均衡台灣」的目標,處處可以安居,人人可以樂業!六、團結力量大,繼續壯大國家親愛的國人同胞,國家的未來發展,需要每一分力量。面對全球化、全面性競爭的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打獨鬥,也沒有一個分裂的社會能夠成功面對。團結一致,我們的腳步就更穩;相互扶持,我們的足跡就更遠。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我將透過民主的力量,團結所有國人,壯大國家。我們都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每一個人,都要團結、愛護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當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國家,公開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在在證明了,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台灣是全球和平繁榮值得信賴的力量。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也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就讓我們不分彼此,大家一條心,大步走向世界!七、台灣新世界,世界新台灣當台灣走進世界,我們也歡迎世界走進台灣。許多新住民朋友、外籍友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台灣,寫下屬於台灣的新篇章。我要感謝你們,也要向你們致敬!今天現場,也有千里來訪的國際友人,有歸國的僑胞朋友,以行動支持台灣。我們是不是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感謝他們!今晚,我們接待國內外賓客的國宴,選擇在台南舉辦。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 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我也要邀請每一位國人,和我一起為孕育你我的母親台灣喝采,我們一起用行動守護她、榮耀她,讓世界擁抱她,讓她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謝謝大家!
核電歸零缺口誰來補? 國民黨智庫籲政府檢討能源政策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2日表示,民進黨政府提倡2025年將核電歸零,但依據現實狀況,綠色能源短期內無法滿足核電缺口。未來政府走回火力發電的老路,將面對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與碳排放永續兩大問題,呼籲民進黨政府重新檢討相關能源政策。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指出,夏日還沒真正到來,台灣卻已傳多次跳電消息,連台積電等多家用電大戶,都曾被「協調」緊急減少用電避免備轉容量率過低可能造成北台灣大停電,顯示民進黨政府過去一再強調「台灣不缺電」根本不可信。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民進黨政府規劃在2025年要將核電歸零,但現實情況是綠電短期內根本無法滿足核電缺口,重新走回火力發電的老路,受制於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及碳排放等永續問題。非核家園的代價就是漲電價、高排碳或是頻缺電,任何一種都足以打擊台灣經濟穩定或環境永續。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正處於「決戰二奈米」階段,具風險性的能源政策,讓廠商暴露在生產風險中。若政府不調整能源政策,未來可能造成產業缺電、跳電或是繼續調漲電費,無異於是陷產業於高度風險之中,若再加上外資卻步,將不利台灣經濟發展。依據國際能源署2022年發布報告指出2050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核能發電量要倍增,繼續或增加使用核能的國家,未來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放。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說明,台灣也應該跟上世界多數主流國家的腳步,將核能作為減碳能源之一。國民黨智庫提及,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的外商投資卻步,電費調漲的通貨膨漲,以及碳關稅造成的出口衝擊,都是可預見的事,但更令人憂心的是,一旦台灣選擇放棄核能,而全球先進國家都朝著核能倍增的路上走,有一天若台灣要回頭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邁向「2050净零碳排」 竹市府積極輔導私部門碳管理能力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26)聯合決議世界各國碳排放量需要在2030年前减少45% ,到2050年实现净零。被譽爲「台灣矽谷」的新竹市為實現此一目標,近些年增開座談會,3月更是完成了2場「溫室氣體盤查輔導作業說明會」,並協助中小企業加入減碳永續綠色生產的行列及實現碳化生產轉型,從中提升產業優勢增加產業競爭力,落實永續發展。 新竹市府舉辦的座談會中,邀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專家學者,協助與會企業釐清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查驗相關規範,並帶入「碳關稅及碳權交易、淨零轉型」等議題,輔導企業透過科學方法,量化溫室氣體排放,建立碳管理能力。市長高虹安表示,竹市身為高科技產業重鎮,高科技產雖業驅動經濟發展之際,但衍生出溫室氣體排放,市府責無旁貸更需帶領企業減緩氣候變遷。高虹安進一步指出,面對氣候變遷的浪潮下,市府重視企業建構淨零轉型的相關能力,特別辦理說明會,引導企業掌握碳盤查的基礎能力,也鼓勵企業重視環保,先行瞭解自身排放熱點後,積極實施節能減碳措施,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公私協力一同營造幸福友善的永續環境。環保局指出,淨零排放這條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市府秉持「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的精神,持續向前並邀請非列管企業及中小企業共同參與,加快跟上「碳有價時代」的腳步,精進淨零轉型、碳管理的相關能力。此次舉辦的2場說明會中,一共有82家企業派員與會,包括列管企業33家、非列管企業49家,業別含括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半導體封裝測試、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等。
電價漲完碳費又來 工商團體:「衝擊企業民生削弱經濟」盼暫緩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22日決議,4月起電價平均調幅約11%,而碳費費率審議會議則在26日啟動,將討論明年收取的碳費費率方案,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三三會等多個工商團體特別發新聞稿,希望政府能與產業充分溝通,未取得共識前不要貿然實施,否則會影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最大的包括水泥、鋼鐵、塑化、造紙及光電產業,恐因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電價調漲方案出爐後,估算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將調升至2.03%。工商團體表示,可以理解電價需合理反映成本,但如果已經漲了電價、又要再付一筆碳費,可能衝擊企業營運與民生,削弱整體經濟復甦力道。工商協進會表示,在萬物皆漲、經營成本變高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提供更完整的配套措施,訂定暫緩或延徵碳費之條件、避免重複課徵相關環保規費等,確保企業維繫既有競爭力,並審慎控制通膨與物價穩定。工業總會也表示,開徵碳費前應針對不同費率進行產業衝擊影響評估,各部門凝聚共識前,不應倉促決定碳費徵收期程與費率,應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因應對策,藉此減緩對社會經濟的衝擊。因為當排碳有價化,部分成本可能會轉嫁到消費端,恐引發綠色通膨。三三會先前也提出,希望讓碳費課徵與國際規範接軌,避免業者已付了一大筆錢,但產品出口至國外仍需繳納碳關稅,造成重複負擔問題。工總也表示,環境部應儘快完備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讓徵收碳費與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同時實施。碳費設計除考量減碳功能,也應兼顧國際貿易的公平性及一致性,工總表示,不能因為徵收碳費導致產業喪失競爭力,像是鋼鐵業冶金用煤及焦炭、水泥業石灰石,其排放量應予以免徵,避免面臨國際不公平競爭。而碳費費率應先低後高、分階段滾動檢討,避免初期對產業造成過度的衝擊。倫敦政經學院曾評估碳費的影響,若課徵碳費每噸新台幣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以及造成物價上漲0.62%。工總也提到,許多廠商早在2005年即參與工業局溫室氣體自願減量,進行投資設備汰換及製程改善,環境部設計碳費配套制度時,應一併考量廠商先期投入自願減量的成果,因為後續的減碳效果只會越來越困難。
電池護照來了2/台塑台泥鴻海三大「芯玩家」陸續到位 歐洲新規緊箍咒反成殺出紅海新武器
人工智慧AI搶盡鋒頭下,台灣科技界正悄悄進行第三波電池復興大戰。全球廠商與政府搶拚戰略物資「未來世代的新石油」自主化之際,傳產龍頭台泥、台塑,以及鴻海這三大巨頭也成了「芯玩家」,紛紛下海挑戰電池產業中最難的一塊、也就是中游製程的「電池芯」,今年即將陸續開花結果。這三家各有千秋,鴻海要結合高雄在地業者做電動車產業聚落,台泥主攻歐美頂級用戶、進軍國際「100%使用綠電」電池廠,而台塑除了台灣電池產業鏈完整國產化,還有回收煉金的「城市採礦」雄心。在今年啟動歐盟新電池法的新遊戲規則下,嚴格要求電池商品的生產履歷與回收能力等,讓目前勢不可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正視自家電池壽命短又貴的困境,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疾呼「解決電池壽命問題刻不容緩」。看似嚴苛的緊箍咒,反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類加持」,有望突破中國製造紅海市場的「芯機會」。 台泥走國際化路線,與加拿大政府打造「100%使用綠電」電池廠,加國總理杜魯道親自站台。(圖/台泥提供)業內人士透露,台灣曾是電池大國,擁有全球前5大的下游電池模組廠,像是新普(6121)、順達(3211)都是營收百億的公司,但中游的電池芯、上游電池材料「比上」品質贏不了日韓業者,「比下」拚價格也拚不過中國業者,造成產業鏈大缺口。「因為電池芯是高投資、高技術門檻及高風險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他說,台灣第一波電池熱潮在1994年,國內財團相繼投資設立鎳氫電池廠,第二波在2008年投資鋰鐵電池,但都在艱苦經營。現在是第三波,因應電動汽車崛起的全球電池荒,因汽車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廠商會選擇大品牌。「若台灣有自己的『國家隊』,且價格不要差太多的話,當然會優先採用MIT。」業內人士不諱言,期盼政府幫忙推動政策。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高達39.7%,強勢佔領第一寶座,接下來是比亞迪的14.4%,韓國LG的11.4%、日本松下的5.9%,以及韓國三星的4.8%。前十名裡,中國廠商就佔了6家。「電動車的成長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我們非常有信心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鴻海(2317)14日法說會上,除了風起雲湧的AI,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的第二大重點就是電動車事業,電動車的大腦是晶片、心臟則是電池,高雄和發的鴻海電池中心推出第一款Made in Taiwan動力電芯,今年第四季將會開始進入量產,產能可達1.2 GWh(百萬瓩時)。除了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為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位於彰濱工業區,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產。除了AI紅利,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近期股價飆高。(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雅虎股市)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電池市場仍在不斷增長,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將既有的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電池,第二是搭配再生能源以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第三是主流大宗的電動車應用,光是前兩樣需求就達到每年7.2GWh以上,全台電池廠產量加起來也不足以應付國內市場,各廠產品技術、目標客群及應用領域也有差異化,不會有內部競爭的問題。台泥則是走國際化路線,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個廠產能合計3.3GWh,台泥跟CTWANT記者表示,他們主要鎖定的是「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球1%的頂級電池客戶,包括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主力市場在歐美。去年11月,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Molicel)宣布投入255億元,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標榜「100%使用綠電」今年底動工,預計2028年投產,產能達2.8GWh,宣布當天,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也親自站台。台泥表示,中國大陸產量過剩的是比較低階的電池,對Molicel沒有影響,電池產業要邁向國際,「碳競爭力」是關鍵,在加拿大投資低碳電池,在全球跨國碳關稅發展局勢下,更具降低成本優勢。而歐盟2月生效的新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的上限,台泥表示,所以全球指標電池品牌除了競爭能量與功率密度,「碳競爭力」也變成重要指標。韓國LG、德國福斯與前特斯拉高層創立的瑞典Northvolt,全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Molicel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電池的指標品牌。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圖/黃耀徵攝)雖然歐盟新電池法有「門檻」,但也有「新商機」,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塑新智能在規劃生產製造電池前,董事長王瑞瑜就強調要提前籌備電池回收系統,且將回收系統納入新能源產業鏈中,因此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也有具體的產線規劃,國際市場新設的生產履歷或電池回收規範,早已是台塑新智能內部建立的標準,也是台塑新智能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劉慧啓表示,未來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不良品,以及售出使用後的汰役電池都可以回收,甚至也能回收其他廠商的電池,提煉其中的珍貴金屬再利用製成新的電池,就像是「城市採礦」,避免挖掘自然礦源,促成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如何擴展台灣國際空間? 吳欣盈嗆:外交部就是穿國王的新衣
2024總統大選倒數12天,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今(1日)下午登場,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身穿紫色套裝現身。辯論共有候選人申論、媒體提問、候選人交互詰問及結論等4階段,經抽籤確定依序為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由4家代表媒體自由時報、民視、TVBS、聯合報提問。媒體提問,批評民進黨外交政策,未來擔任副總統一樣要面對中國壓力,請問有何更好辦法擴展台灣國際空間、增加中華民國邦交數量。吳欣盈回應,外交部就是穿國王的新衣,被我點破沒穿衣;她表示,注重雙向協議、交流,法規部分要互通性,個資法、全球最低稅制等,只要跟國際上搭的上線,能有更多國際投資進來台灣,台灣相對性重要性會是提升的。媒體提問,如何強化台灣國防議題,是否支持繼續投資國防,義務役4個月回復到一年等,有何看法。吳欣盈回應,民眾黨發現到台灣問題就是,兩岸軍力逐漸失衡、軍購弊案連連,還有部隊人力嚴重不足,民眾黨願景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國防目標為面對強敵不被擊垮,實體改革部分,實戰化、合理化、透明化方向改革,認同軍方花費要拉到GDP 3%。吳欣盈指出,上個月在政大跟學生們做票選活動時,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願意說要作戰,其他就是「你ok我先上」這種答案,一般民眾是不要打仗的。吳欣盈稱,志願役、義務役的分配,從台海部分是以志願役為主,義務役是作為備守、戰力消耗補充,「再來我覺得最重要是軍人已經不多了,要有更好的待遇,薪資也要更高,在國際上,美國、新加坡就算是現有軍人,而不是退休的軍人,他們機票等等都會榮譽給他們坐,所以要好好照顧我們這些軍人。」媒體提問,總統大選負面選舉比以往更激烈,不同立場互相攻擊、網軍橫行,台灣更分裂,當選如何團結台灣?說出其他候選人優點。吳欣盈回應,台灣其實有很多跨黨派的合作,譬如剛剛講到的個資法,全世界50幾個民主國家都採用個資法,如果民眾黨執政,可以將個資法導入全國和全世界接軌。吳欣盈說,還有就是全世界的最低稅收,現在我們的稅收是12%,如果拉到15%的話,為什麼這馬上就可以做呢?因為這3%如果我們不扣的話,這個錢到國外還是會被扣稅,倒不如把這3%留在台灣、投入台灣其他需要的投資。她提到,還有我們可以協助產業做綠能轉型,全世界都公認環境永續是很重要的一環,不過這些企業要怎麼樣能源轉型,明年歐盟碳關稅執行後,會有1萬9000間企業受到波及,影響出口金額500億台幣,這些企業都是跟台電買能源,都是化學燃料,非常不綠的能源,所以出口就被打碳稅。吳欣盈說,不只是明年,後來美國的CCA、Re 100,這些全都會造成產業衝擊,我相信沒有一個執政黨會想要這些企業倒閉,影響人民收入。她也提到,柯文哲的優點不貪、很勤勞、用數字治國,像醫師一樣勇敢面對問題,找解方。媒體提問,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獨黨綱誰是護國神山、誰是神話、誰是鄉愿與災難?吳欣盈表示,國民黨、民進黨一個是靠中、一個是反中,都失去台灣自主性,民眾黨主張,可以合作就合作,需要競爭的時候競爭,必須對抗時對抗,柯文哲跟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我們要維持現狀,兩岸和平、台灣要自主,主要以台灣為核心的中華民國,現在海峽兩岸是和平沒有戰爭的,就是建立在中華民國這個概念上面,同時我們也要主張,跟兩岸多交流,像柯文哲之前辦過世大運,也辦過8次雙城論壇,只要多點交流、就會有多點尊重,我要提醒大家,柯文哲主席常說5個互相,互相認識、了解、諒解、合作、尊重,最後要提醒大家就是,台灣必須提升我們自己的競爭力,要從經濟開始重新出發。
侯友宜批民進黨拼經濟一籌莫展 宣示任內完成CPTPP啟動RCEP談判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天在電視政見會中,全力抨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強調的「從政政績」,並強打國民黨最擅長的「拼經濟牌」。他先是以「替柯文哲提詞」為由,指賴清德在擔任台南市長期間,台南市民因為登革熱走掉的112人,接著又質疑賴任內台南市社會住宅間數是「零」,也沒有公托。侯友宜強調自己是警察出身,只知道「對好人好,對壞人壞」「對事不對人」,沒有藍綠白之別,警察就是行政中立,他也最希望團結台灣。侯友宜說,台灣絕對不能只用抹黑、抹紅、惡意栽贓,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如果是侯友宜做的,就請針對侯友宜批評,不要對無辜者及家屬,三位候選人彼此可以競爭,但是請記得對事別對人。侯友宜說,賴清德與柯文哲都是醫生,他哥哥也是醫生,他很尊重醫生,但每個人工作都不同,醫生救人是本份,侯友宜做警察,每天在槍林彈雨中,沒穿防彈衣,眼睜睜的看同仁死在他面前,隔天送行的時候,見到往生同事的寡母太太小孩在靈前哭,只有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蓋在靈柩上,他都不禁想,會不會哪天走的是他,在那裡哭是太太與女兒,但也都勇敢向前走,他辦那麼多案,也從不寄望別人給他說一聲謝謝,因為這就是他的本份。侯友宜接著以感性語調說明他的經濟政策主張。他說,這些年來,看到台灣經濟變化,70與80年代國民黨執政時,台灣錢淹腳目,也是高科技之島,得力於李國鼎、孫運璿、張忠謀等人拼經濟拼科技,把經濟做好原本就是領導人該做的事。但如今,台灣經濟成長率到了14年來新低1.42%,過幾天要發年終獎金,人力銀行調查,各行各業平均1.08個月,是10年新低紀錄,國發會景氣燈號,今年10個月中有9個月是藍燈,GDP就算數字再好,低薪高通膨,人民也享受不到經濟成長果實,貧富差距屢創新高,當民調問民眾對民進黨經濟施政滿意度高不高?一半以上都不滿意,不滿意高過滿意度,人民對民進黨拼經濟成績打不及格,而民進黨有這些缺點,國民黨就要有接受挑戰的心理準備。侯友宜表示,台灣是一個出口貿易導向依賴度很高的國家,佔GDP大概有六成,但對外的雙邊和多邊的貿易協定停滯不前、走不下去,國民黨政府起碼在兩岸還有簽ECFA,與新加坡紐西蘭簽FTA。兩岸關係如果不好,一定會影響到國際經貿組織,因此民進黨這幾年也無能為力,別說CPTPP無法加入,連兩岸ECFA都岌岌可危,民進黨就是沒有辦法。侯友宜接著提國內問題,現在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才、缺土地,這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連他去美國商會跟歐洲商會演講的時候,他們都斷言台灣一定缺電,能源政策一定有問題,如果能源政策有問題,他們不投資了,而且又面對碳關稅勢在必行,尤其臺灣在轉型的過程當中,數位轉型跟低碳經濟,是現在所有最重要的議題,因為地球暖化速度必須緩和下來。侯友宜因提出改變臺灣經濟的三大關鍵「三箭」,第一個,區域的經濟要趕快融入;第2改善投資環境;第3企業要創新轉型。侯友宜說,他任內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的整合,而且會跟美國跟兩岸穩定地協商溝通,在他任內完成CPTPP;同時要啟動RCEP,然後在主要貿易國的FTA覆蓋率要提升,也要推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全部公開透明並與企業界好好溝通,如果兩岸要談,也會以中華民國主權為先,呼應產業需求,兩岸更要有貿易協商機制,確保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他強調,自己沒在大陸做生意,也沒貪污,請別又抹紅他「要與中國大陸統一」。侯友宜並重申能源政策,以綠永續、以核減煤、節能優先、有序轉型。再生水能夠多提供回來,多提供,然後獎勵他們、補助他們,水資源的調度做好。企業的創新,最重要產業研發、智慧製造、節能減碳做好。侯友宜也舉商業周刊有一個針對515間的企業家,市值7兆的產業作的問卷調查,在處理產業跟經濟項目,侯康配做得最好、最被看好。所以他未來一定做總統後,一定會創造兩岸和平,創造一個經濟內閣,讓臺灣的護國神山遍及全球,臺灣經濟再起飛。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輸大陸 趙少康3問賴清德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正在杜拜舉行,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6日)表示,台灣在2023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排名第57,列為「非常差」的後段班,輸給第51名的中國大陸,他並3問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未來要如何面對淨零碳排的全球挑戰。趙少康提出3問,民進黨2025能源政策還要燃燒30%煤炭、50%天然氣,如何達到20%綠能,又如何減少高達80%的碳發電?歐盟2026年開始課徵碳關稅,民進黨要如何因應,碳定價如何與國際接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8在杜拜舉辦,共商如何透過國際合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民進黨要如何讓台灣實質參與,而不是越來越被國際公約邊緣化?趙少康指出,2022年公布的2023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中,台灣名列57,排名列為「非常差」的後段班,輸給第51名的中國大陸,表現實在不好看。他說,據瞭解在12月8日即將發表的最新評比,表現可能更糟。趙少康表示,台灣現在的人均碳排放量遠高於大部分已開發國家,2021年全球人均碳排放為每年4.7公噸,但是台灣高達11.9公噸,是全球平均的2.5倍,高於日本的8.06公噸、歐盟6.3公噸和中國大陸的8.0公噸。趙少康擔憂,歐盟預計3年後將開徵碳關稅,美國總統拜登也提出要對「未能履行減碳義務國家的碳密集產品」課徵碳關稅。他說,台灣GDP近6成來自出口貿易,面對國際品牌大廠和供應鏈要求使用綠電及碳中和,台灣去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只有8.3%,燃煤發電高達42%,電力排碳係數比歐美、日、韓高而且居高不下,企業如何與其他國家競爭?趙少康更質疑,全球已經有151個國家宣布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時程,雖然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但過去8年來,台灣的碳排不但居高不下,2021年甚至比基準年2005增加了2.2%。他說,縱然外銷不斷創新高,卻也同時嚴重破壞了台灣的環境與空氣,賴清德、民進黨應該務實面對全球普世的挑戰、誠實回應各界的憂慮。
「含綠量更重要」 台泥張安平:進口水泥鋼鐵石化要課碳關稅
「當今時代,含綠量比含金量更加重要。」台泥(1101)29日舉行法說會,近期因台泥在全球進行多項大型投資,引發投資人擔憂,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對未來幾年的資金都已規劃好,現金流沒有問題;面對接下來的全球減碳風潮,他呼籲政府除向台灣企業收碳費,進口水泥、鋼鐵、石化等也要繳碳關稅,且業者須出具第三方認證的碳足跡。張安平也提到,現在各界認為政府要在2025年開始收碳稅或者碳費,但事實上,2025年要收的碳費或碳稅,就是看你2024年的排放數量,所以「碳議題已經不是未來式,是現在式。」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全球推2050年淨零目標,我們已步入一個綠色規模化競爭的時代,進行綠色轉型需要巨大投資,目前含綠量比含金量更加重要,近期台泥減碳增綠的全球化布局橫跨5大洲,包含13個國家與市場,在歐洲和澳洲儲能與充電業務,以及預計在加拿大建置全球首座100%水力發電綠電導入的低碳高動力電芯廠,台泥旗下能元科技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劃,是因應歐盟新電池法上路,未來只有環保低碳的電池才能進入歐盟市場。台泥在法說會上表示,其水泥事業以土耳其為起點,擴展在歐洲和非洲的業務,最近擴大對土耳其OYAK以及葡萄牙Cimpor持股;以一般傳統水泥業來說,一噸水泥的全球平均溫室氣體(GHG)碳排量為900公斤,而土耳其Aslan廠碳排量628公斤、土耳其Ankara廠為652公斤,而Cimpor葡萄牙Souselas廠僅613公斤,且未來會持續減碳,也因此獲得大量碳權。台泥截至2023年9月底數據,大陸水泥營收佔25%,台泥在兩岸水泥的營收將降至42%,其他包括海外低碳水泥、全球綠能及其他投資占比高達58%。台泥29日股價收在34.25元、小跌0.72%。
歐盟碳邊境機制業者憂洩密 王美花「已提交意見」
歐盟10月1日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初步階段,台灣許多業者提出疑慮,包括會洩漏商業機密、計算標準不同等。經濟部長王美花3日表示,這部分確實需要釐清,已把台灣業者意見提交給歐盟。歐盟在10月啟動二氧化碳關稅機制的第一階段,要求歐盟進口商須通報在生產鋼鐵、鋁、水泥、電子產品、肥料和氫氣等產品生產過程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明年1月底前提交第1次報告,初期不需繳費,但預計在2026年起開始課徵碳關稅。台灣受此機制直接衝擊的主要產業為鋼鐵、扣件、鋁製品等,經濟部評估,包含製造商、貿易商約有3500家業者受影響。王美花3日陪同行政院長陳建仁赴立法院備詢,受訪時表示,的確有業者對此提出疑慮,包括有違反商業機密、部分供應鏈計算標準與歐盟機制不同等,政府一直都在關心歐盟相關規定,也跟產業做溝通,經濟部已把業者的意見提交給歐盟,這個部分確實需要釐清。在回應電價補漲一事,王美花表示,全球通膨造成各國疲於奔命,台灣已就燃料、電價做了許多措施,讓台灣通膨問題相對溫和;至於台電發電成本高於電價,王美花表示,台電虧損確實是因為怕通膨影響而承受政策性負擔,政府已在今年編列1500億元增資台電、疫後特別條例500億元補貼電價,明年總預算再編列1000億元增資台電,讓台電穩健經營。
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 台業者憂洩密…經濟部回應了
歐洲聯盟10月1日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初步階段,這是實施二氧化碳關稅機制的第一階段,歐盟進口商須通報在生產鋼鐵、鋁、水泥、電子產品、肥料和氫氣等產品生產過程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明年1月底前須提交第1次報告,據了解,台灣業者對此提出有違商業機密、部分供應鏈計算標準與歐盟機制不同等多項疑慮。歐盟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在2026年以前不會在邊界對二氧化碳排放收取任何費用,但從2026年起,欲進入歐盟市場的外國產品若超過歐盟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必須額外繳交碳關稅。路透報導,這項稅負措施已經引發一些貿易夥伴的擔憂,上個月中國高層氣候特使解振華在一場論壇上,敦促各國不要採取跟歐盟碳稅一樣的單方面措施。由於台灣鋼鐵、扣件、鋁製品等製造商、貿易商約有3500家在納管範圍,經濟部已與相關業者召開座談,一方面協助碳盤查、了解申報方式,同時也了解業界意見,協助向歐盟反映。據了解,業界直言有些供應鏈跟歐盟碳計算標準不同,不知如何因應,且有些還涉及商業機密,實務操作有難度。經濟部強調,針對CBAM過渡期申報規章內容,未來執行可能產生的問題,已以經濟部名義於歐盟公開徵求意見網站發聲。面對包括歐盟內部等國際間傳出許多不同意見,經濟部官員表示,追求全世界2050淨零轉型目標,已是全球共識,政府從長期減碳角度來看,還是會輔導業者積極節能減碳。
《遠見》推動永續19年 成立全台第一個ESG與USR永續平台
「ESG遠見共好圈」今(7)日舉行成立大會暨分享會,現場超過200位企業、大學、政府部門領袖與會,匯集而成的永續新能量,即將為台灣ESG發展翻開新頁。此次《遠見》發起「ESG遠見共好圈」今正式成立,將是全台第一個ESG和USR永續整合平台。這次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舉辦的成立大會,邀集全台近70家企業、大學會員,以及產官學研各界領袖,現場超過200 位ESG先行者與會場面盛大。下午的分享會,邀請共好圈近70位企業與大學會員,共同探討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大面向的典範案例。「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2005年開創CSR企業社會責任獎至今,明年將邁入第19年。(圖片提供/遠見)高希均:持續推動進步觀念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開幕致詞表示,1980年代成立天下文化與《遠見雜誌》時,初衷是希望可以推動社會進步觀念。將近40年來,發揮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從不間斷傳播新知,使社會更美好。 19年前,極端氣候尚未發生時,《遠見》就創全台媒體之先,辦理「第一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高希均猶記,當時怕讀者不懂,還和遠見編輯部一同編書介紹相關概念。高希均強調,透過ESG遠見共好圈成立,可以讓好公司變成更永續的公司,讓好大學變成更永續的大學,持續盈利、成長、創新,培養更多具備進步觀念的人才。蕭翠玲:ESG遠見共好圈和金管會英雄所見略同緊接著由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致詞。她表示,金管會在2017年推出綠色金融1.0,鼓勵金融機構投資綠能產業,2020年則是綠色金融2.0,持續推動各級綠色及永續企業。到了2022年,綠色金融3.0則整合金融資源、支持淨零排碳轉型。她表示,ESG遠見共好圈的成立,號召企業與大學共同關注永續、環境、社會責任,跟近年來金管會的政策推動,可說是不謀而合。許士軍:ESG帶動「再全球化」連續19屆,從2005年首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到今年遠見ESG企業永續獎、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每一屆均擔任評審的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指出,去年年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但從ESG角度,則有不同觀點。許士軍強調,過去建立在資本主義、美國獨強的全球化已經完成使命,無法繼續支持世界產業與人類文明演進。未來需要跨產業的每一份子協助,擴大對環境、生態的關懷,打造生態永續、社會和諧、生活美滿的「再全球化」。毛治國:ESG房間裡有「看不見的大象」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毛治國表示,ESG風潮已在台灣遍地開花,可以看得到企業配置資源的改變。過去談CSR時,企業多半是行銷部主責,並將其當成「化妝品」,但如今ESG層級提升至董事會,是很好的開始。不過,毛治國話鋒一轉指出,台灣推動ESG,房間裡頭有隻「看不見的大象」,就是混沌的能源政策。他觀察,目前政府強力推動綠電,卻反而造成生態衝擊;燃煤發電比例過高,反而會造成空氣污染。歐盟今年10月CBAM碳關稅機制上路,明訂進口產品碳含量規範後,恐對台灣產品出口帶來衝擊,希望ESG遠見共好圈能思考出適當的解決之道。《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分享ESG調查報告及趨勢解析。(圖片提供/遠見)楊瑪利:ESG遠見共好圈讓企業、大學更有遠見最後由《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分享ESG最新趨勢、預告全年活動。她列舉ESG遠見共好圈五大亮點,分別是:第一個整合ESG/USR資源的學習平台、理論基礎加上經典案例實作分享、媒合個類型規模企業與典範大學、聚焦國內外大師以掌握ESG趨勢、遠見・天下文化與《哈佛商業評論》三大知識庫整合學習。ESG遠見共好圈自今日舉辦成立大會暨分享會開始,未來一年,也將陸續舉辦線上知識分享會、花蓮在地創生基地參訪、碳權工作坊、典範案例分享會、典範企業參訪、發行永續特刊,也預計在2024年8月舉辦會員大會暨國際大師論壇。楊瑪利進一步分析《遠見》調查報告,指出有65%企業擔心ESG績效很難量化,也有超過五成企業、大學期待相互學習與對外溝通,更有近八成企業、大學最想吸收新知、借鏡案例。她期待透過ESG遠見共好圈的每一次交流激盪火花,讓更多有遠見的好點子走進企業、大學的永續策略中。連結網址:ESG遠見共好圈
原訂2024開始徵收碳費…證實再延一年上路 環境部解釋了
碳費徵收再延一年上路!依行政院原本規畫2024年開始收取碳費,但昨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證實,由於法律不能溯及既往等,會待明年碳費審議委員會拍板碳費後,以2024年的碳盤查為基礎,在2025年開徵碳費。工總表示,樂見環境部與企業溝通,將法規規畫細緻化,未來才有利於企業遵從。環境部昨正式揭牌,下設資源循環署、氣候變遷署、環境管理署、化學物質管理署及國家環境研究院等單位。蔡英文總統及副總統陳建仁昨天出席「環境部揭牌暨部長布達典禮」時皆表示,希望加速推動碳費機制及《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的修訂,陳建仁期許,盡速推動碳定價。蔡玲儀表示,目前碳費徵收對象仍是以年排碳量逾2萬5000噸的製造業及電力業等為主,初估全台約有500多家,今年底會將自主減量優惠費率、碳費徵收辦法、碳費審議會辦法等預告,碳費審議會明年初拍板碳費後,由於法律不能溯及既往,因此於2025年徵收碳費,並接軌2026年上路歐盟碳邊境稅(CBAM)。碳權交易所已在今年8月成立,但碳權交易辦法卻遲遲未訂出,蔡玲儀提及,碳權交易所碳權包括國外碳權、國內自願減量額度(如沼氣回收、汰換電動機車等),提供增量抵換之用,抵換後可抵減要繳交的碳費等,目前預估11月預告交易辦法、年底正式公告。蔡玲儀說,由於碳費2025年徵收,因此2024年溫管基金沒有收入來源,行政院編列公務預算挹注3.1億元,將優先推動效能標準、排放強度、部門減量及自願減量建置等。至於碳費要收多少?環境部長薛富盛說,台灣參考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碳費機制,過去環保署也與業界多次討論,並整理各產業建議。工總提出多項建言,包括碳費應該前低、後高,滾動式檢討;政府應避免對同一排放源實施碳排交易及課徵碳費;部分廠商已投資溫室氣體減量,進行設備汰換以及製程改善,碳費收取配套應將廠商之前自願減量成果納入。台灣的碳費制度是否能接軌國際,產業界持保留態度,希望政府徵收碳費後,可以提供證明文件,以降低企業出口被課碳關稅、重複課稅風險;以及政府所收的碳費應「專款專用」,所收的碳費有7成可以協助企業推動淨零碳排轉型工作。
碳焦慮上身3/碳盤職缺400筆綠領新貴年薪上看百萬 14家顧問公司電話被打爆「排隊到明年」
「自前年起有碳交易議題、碳盤查需求出現,各家顧問公司電話被打爆了,要找人去公司稽核,現在排隊到明年」,節能科技公司顧問師林建志表示,他是北科大能源與冷凍空調系碩士,10年來專注能源議題,而他碳盤查顧問身分是時下最夯的綠領人才。打開求職網站,碳盤查、碳中和、低碳、淨零、負碳排、Net Zero、減碳等相關職缺高達400筆,「高級碳盤查顧問」年薪百萬以上,甚至沒有經驗也可以先從月薪超過3萬元助理做起。104人力銀行表示,環境永續已成顯學,外銷導向特別留意品牌要求碳排放量,加上歐盟將在10月試行碳關稅,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類都能協助企業推行永續相關政策,且因在新興階段,職務企業還在摸索人才樣貌需求,超過一半以上職缺不限科系,只要準備相關證照例如ISO 14064、ISO 14067、ISO 50001、ESG相關證照,或熟讀電力轉供方案、研究市場綠電用戶名單,就有機會成為綠領新貴。台灣去年鬧乾旱,今年又頻傳突降暴雨;太劇烈溫室效應造成極端氣候影響日常生活。(圖/爆料公社)「在這波碳盤查熱潮之前,對碳排的做法停留在統計、研究」,如今需求猛然上升,林建志已跑遍全台灣百家公司、對上百座工廠進行碳排稽核,半導體、鋼鐵、金融、紡織、食品等各行各業的工廠都去過。面對台灣上百萬家企業的碳焦慮,台灣目前有14家民間與法人查證稽核機構、預計今(2023)年底將有18家,碳盤查這塊業務大餅可說是嚴重供需失調。「由於預期使用者(客戶)都是要求1年1次碳盤查,每家工廠每年都要進行碳盤查,銀行分行、超商店面也是」,林建智透露碳盤查是一個需求成長穩定的市場,這方面稽核人才嚴重不足。他挑案子做,就連大型連鎖超商通路都婉拒,「時間有限,而且那多是數據整理」,儘管身為搶手的綠領人才,他更要空出時間儲備下階段成長能量。要能自行接案碳盤查,先要在查證公司取得「主導稽核員證書」、環保署「查證稽核員資格」,現在許多學校或機構開設碳盤查相關課程或講座,不過最重要是實務經驗,用做中學方式逐步考取執照,畢竟溫室氣體在各行各業作用大不同,林建志舉例,「溫室氣體在其他行業是碳排(廢棄物),但有些在鋼鐵業算是添加的原料、可以強化材料特性。」台灣碳交所成立,帶起碳權意識,更重要是培養節能、愛護環境作為。(圖/劉耿豪攝)能源管理專業出身的林建志表示,溫室氣體、溫室效應不是洪水猛獸,「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個重要功能、幫助地球成為宜居的環境,若沒有溫室效應保溫,地球就會像火星一樣極冷極熱溫差大;但太劇烈的溫室效應,讓人類生活經濟活動常態被打破,像去年台中水庫最低只剩3%,不僅面臨沒水用的不便,染整廠沒有水、有單無法做。」「已有研究推測,明朝衰敗、馬雅文化、吳哥窟『高棉帝國』消失,原因可能出在氣候變遷」,「其實造成氣候變遷議題很多,不過現在關注焦點放在『碳』,林建志強調,碳盤查是了解我們生活環境的第一步,現在做的碳排減量行為可能百年後才會有成果,這代人或許看不到,但卻是讓地球與人關係更和諧所做的努力。
中鋼公司榮獲2023「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銀1銅佳績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永續基金會)於近日假台北世貿一館舉辦2023「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中鋼公司推動各項永續行動成果備受肯定,今年四項參獎類別共榮獲1金2銀1銅之佳績,並由陳守道副總經理接受行政院陳建仁院長頒獎。中鋼公司以「高值化精緻鋼廠」及「發展綠能產業」為經營雙主軸策略,在開發精緻鋼品與新穎技術相關智財議題上,積極導入「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TIPS)及完成驗證,建構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與制度,於「台灣永續行動獎」之「和平與正義制度」類別榮獲金獎。另外,中鋼公司與國內知名大學共同推動「AIR HoPE產學研發中心」計畫,該計畫以「量測方法學建立」、「減排技術開發」、「特徵成份及影響分析」為三大研究主軸,不僅有系統地培育企業研發潛力人才,並開發無機氣體感測晶片及移動式質譜儀,可即時即地量測PM2.5,帶來技術與知識的革新,於「台灣永續行動獎」之「工業、創新基礎建設」類別獲得銀獎。中鋼公司將退休人員視為大家庭的一份子,不僅設置專責單位關心同仁退休後的生活,協助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及鼓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並建立「退休人才庫」,提供彈性雇用制度以傳承經驗及企業文化,故於「台灣永續行動獎」之「減少不平等」類別獲得銅獎。此外,在「亞太永續行動獎」部分,中鋼長期推動組織型碳盤查及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除了定期揭露碳盤查資訊,落實公司治理外,也透過系統自動計算獲得最低排碳產製路徑與最佳生產總成本,在「氣候行動」類別獲得銀獎。隨著低碳時代來臨,近年各國或區域經濟體將實施碳關稅制約碳排放,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臺灣亦於今(112)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增訂碳費徵收機制。中鋼以「智慧創新、綠能減碳、價值共創,成為永續成長的卓越企業」為願景,全面展開低碳轉型、數位轉型及供應鏈轉型工作,不追求「量變」生產更多鋼鐵,邁向「質變」創造鋼鐵更大的價值,將在生產流程、產品組合、營運模式、綠能減碳、投資布局及公司治理等各面向持續精進,引領國內鋼鐵產業鏈提升國際競爭力。
台灣碳交易無法抵歐盟關稅 立委籲速制定碳定價路徑
民眾黨立法委員吳欣盈、張其祿與邱臣遠今(26)日開記者會指出,世界銀行日前發布2023碳價報告,同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終版出爐,總統蔡英文4月19日宣布台灣成立碳交易平台,但碳抵換無法折抵歐盟碳關稅,留下更多疑問,碳費、碳權交易將在今、明兩年展開,呼籲政府必須盡快制定碳定價路徑圖,協助台灣企業有效接軌國際完善各項碳定價配套及時程規劃,積極接軌CBAM,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吳欣盈表示,蔡英文總統宣布碳交易平台,但根據最終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抵換無法折抵歐盟碳關稅,應採雙軌制。2024、2025年碳費搭配碳抵換,逐步接軌歐盟EU-ETS,2026年碳費改碳稅,整併貨物稅發還全民,可以兼顧國際生意的大廠和弱勢中小企業及家戶。吳欣盈指出,碳稅優於碳費,有三大理由:第一,台灣碳費看的是排碳量、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看的是產業別,兩者範圍無法接軌;第二,「油氣類貨物稅」間接碳定價無法折抵CBAM,碳稅整併貨物稅,避免廠商雙重課稅,還能接軌國際;第三,台灣碳稅改革可以參考加拿大經驗,發還全民減少弱勢家戶衝擊,達到公正轉型。張其祿說,台灣各種生產活動的碳足跡和世界各國相比高出許多。根據統計,2021年台灣人均碳排量12公噸,高於日本、中國,以及歐盟平均值,蔡英文總統日前宣示,最快將在今年7月成立國內自主碳交易平台,這個平台成功關鍵之一,在於減量額度認證機制是否完善。政府務必確保減量額度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避免企業漂綠;減量額度設置應該符合「可量測、可驗證、可報告」原則,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辦法也要接軌國際,並加強相關認證和查驗機構的監管,達到環境永續的初衷。邱臣遠指出,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評比全球61個國家,台灣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績效指數」(CCPI)位列倒數第2,「再生能源發展」倒數第4,連號稱最好的「氣候政策」也只在第40名,可說慘不忍睹,環保署的反應卻是廣發新聞稿質疑評比標準,完全不思悔改,消極態度令人無言。邱臣遠直言,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宣稱光電、風電、氫能是「關鍵戰略」,然而光電弊案叢生、風電爆出官員受賄,氫能更是推行困難,幾個項目都荒腔走板,2050淨零碳排跳票可以預見,執政黨沒有任何檢討。淨零轉型必須投入資金,沒有檢討就會錯上加錯,賴清德本週又提要投入9千億,讓人質疑浪費公帑又沒成效。
北市商辦進入「綠色轉骨期」 未來3年30萬坪釋出滿足ESG需求
企業落實淨零碳排等相關政策,建商看準市場需求,也積極投入綠色商辦開發,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未來3年,北市將有超過30萬坪的「綠商辦」釋出,台北市商辦正式進入「綠色轉骨期」。淨零碳排已是國際趨勢,歐美國家相繼擬定徵收碳關稅機制,指標企業為落實永續發展,也都制定淨零策略,並要求供應鏈也要共同達成減碳目標。企業在進行辦公室據點決策時,ESG議題已被納入關鍵考量因素,更重視辦公大樓是否具備綠建築等相關標章、智慧節能、綠色租賃等,積極投入綠色商辦開發。據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資料顯示,台灣自1999年設置EEWH綠建築標章,至今評定通過案件數總數已突破萬件,2021年起連續2年評定通過案件數都超過千件。威京集團在京華城原址興建京華廣場,預計打造成吸碳抗暖ESG商辦園區,引進綠電團購,提供進駐企業使用。(圖/威京集團提供)信義全球資產公司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表示,看準綠色商辦將成為市場主流,建設公司也積極投入開發,從大樓興建規劃開始,就結合ESG永續理念,包括使用低碳建材、大樓垂直綠化、雨水回收再利用、屋頂裝設太陽能電板、智能節電系統等,多管齊下減碳。林建勛觀察,今年將在信義區推出的「遠雄巨蛋大樓」、「富邦信義A25總部」2棟新商辦大樓,皆有綠建築銀級、黃金級標章,未來3年台北市還會有超過30萬坪樓地板面積綠色商辦新供給釋出,例如京華城原址將改建成「京華廣場」,待完工後會引進綠電團購,提供進駐企業使用。林建勛分析,建商進駐ESG大樓對企業主而言,具有三項優勢,其一,環保署預計最快2024年將開徵碳費,落實減碳可以降低營運成本,也有助爭取國際訂單,成為綠色供應鏈一環;其二,具備ESG議題的商辦,通常具有樓況新穎、臨捷運站等重要交通節點與辦公空間規劃彈性等優點,且注重ESG理念的公司進駐同棟大樓,也能產生群聚效益,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其三,選擇ESG大樓做為辦公據點,可直接將企業減碳理念傳遞給每位員工,辦公室重視環保、綠化、空氣品質,也更有利於員工健康促進、提升業務處理效率。金管會今年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擴大永續報告書編製對象,自2025年起,實收資本額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也需編製永續報告書。林建勛表示,從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近期辦公大樓成交情形中,觀察到辦公室舊換新需求激增,但由於目前綠商辦新供給尚不多,建議有換屋需求的買方可朝向10年內、具綠建築相關證照的辦公大樓做選擇。